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河北以岭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窦金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窦金辉:我在FDA的工作,我们植物药小组主要是借用中医药组的经验,把安全问题给美国的医生说,不讲理论,只说实践,实践的结果我们能够控制。FDA不明文规定禁止传统医学的使用。例如麻黄主要是做减肥药和兴奋剂,我跟FDA的专家报告里面说我们中药的使用是安全的。 2008年我写了一个文章,中医药国际化在一定程度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产品走出去了。这里面有互通的问题,我们的大方向中药走出去,作为膳食补充剂,化妆品也好,食品也好,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们中医药在美国做植物药的研究,因为我们的使用是安全的,PK的东西可以不做,以后可以补,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这是我个人对植物药的想法,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北京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出席并演讲。 田瑞华坦言,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有实力。这种实力不光指钱,还要有人才等等。中医药企业走出去,首先,品牌落地很重要。落地以后,做大也不是很容易,从效益上讲,很多企业要坚持住。此外,还要重视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黎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徐黎明:我特别赞同中医药走出去要现代化,我从配方颗粒方面说一下我们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体会,特别是药材出去的时候,我们当初主要是出口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到日本好一点,到韩国受了最大的气,特别是二氧化硫这块,老是不容易过关,当初在天津港退货就退了几次。 中药配方颗粒这块,我就不过多了的介绍了,说一下我们这些年做的工作,因为配方颗粒这块要求是走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特别是加了国际化,所以企业对国际化这块非常重视。 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在国际市场有一些资历,特别是在加拿大华人区,得到很大的认可。我们在新加坡、泰国都有自己的现代中药房,自主研发了智能发药系统,在国外已经使用了。这对配方颗粒在国际上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有“四个负责”理念,对患者的健康负责,对医生的医术负责,对医院的信誉负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这几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比较好,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都是通过当地代理商的形式发展的,在美国以及还有很多地方都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相反在东南亚区域,前面十多年在香港、马来西亚做得还不错,反而这两年可能由于香港的管理更加严格了以后,只要一个厂家。 配方颗粒在国际市场上的现状,现在配方颗粒能代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慢慢得到认可,这是越来越好的一个现象,也是中医药得到世界认可的一个好的方向。另外一个现状比较受挑战的是,因为日本、韩国他们做汉方药比较早,包括他们做颗粒剂块复方剂做得比较好。 国内几个厂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有点恶性竞争,特别喜欢打价格战,严重地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还有经销商的积极性,利润空间压得很低,有的时候倒贴就是为了占领市场,所以企业之间价格战比较厉害,这是比较突出的现象。 说到现状,我提几个建议,第一个是加强药材源头的规范化种植,严格按GAP的要求建设种子种植基地。我们按GAP的种子基地有321个。第二个就是规范生产工艺,因为配方颗粒是用重要饮片进行集聚浓缩的颗粒剂,这几个工艺我们正在加大研究,现在联合药监委也在做质量标准的研究。第三个是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才能跟国际上有说服力。第四是加大研发与生产在服务体系上面我们从2001年开始就自主研发了配方颗粒的自动发药系统,在我们国家中药管理局和医院也进行推广,也得到各大医疗系统和医院大量使用,现在已经走出过门了。 另外提个建议希望在配方颗粒这块政府出面可以建立行业协会,规范国内几个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受损失的还是我们行业自己本身。另外通过广告宣传和媒体作用,改变我们中医药粗大黑的形象,认识到中医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临床用药变革的形式,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海外的中医包括洋中医这种条件,以中医带动中医药,以中医促进中医药的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四川中医科学院院长赵军宁出席并演讲。 赵军宁建议,中医药在科技方面要建立双向转换平台。“现在美国的天然保健品很多,他们想进中国进不来,我们的东西出不去。要建立一个两个国家能够相互对话的平台,建立一个技术标准。通过这种科技支撑之后会把我们的天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有所提升。产业化推进,刚才说监管政策,双向推进平台”。 以下为演讲摘编: 赵军宁:我来自四川省,算是西部,成都也很荣幸成为一线城市,四川省作为中医要大省,最近几年确实在中医药服务“一带一路”上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举几个数字,从政府的角度,起码是30多个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都签订了相关的中医药方面的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协议。另外已经在“一带一路”建立了五个中医药中心,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中医药投资机构,这是整个四川大的背景。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要推动中药材走向世界,欧洲国家也是一些跳板。新华社报道了我们二中医院在阿曼建立了中医药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再一个外交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运作中国南盟框架下研讨中国和南亚的中医药项目。真正意义上我们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和国际化迎来了非常好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前面谈了医疗、教育,我就谈一个建议,目前中医药文化教学、医疗包括标准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国外中医药产业的推进。我们自己研发产品和国外机构合作研发产品国际化有三个体会: 第一个,监管政策。大家都在讲日本欧美的标准很高,产品进入市场很难,只反映了部分现象,现在倒过来说,中国的药品市场,保健品市场远远高于美国,我们四川企业研发了30多个基于传统经典方的产品进入美国主流市场,但是这些产品在美国可以合法上市。审批是政府的手段,同时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从监管政策,我们确实现在要反思,大量好的药材,而且民间新发现的天然草药,因为现在监管的问题,利用起来的很少。 第二个,科技方面要建立双向的转换平台,现在美国的天然保健品很多,他们想进中国进不来,我们的东西出不去。要建立一个两个国家能够相互对话的平台,建立一个技术标准。通过这种科技支撑之后会把我们的天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有所提升。产业化推进,刚才说监管政策,双向推进平台。 最后一个,在产业链上要精准突破,我们来了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在美国做新药上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方向。但是目前作为健康产业角度可能我们还得研究政策,很多产品国际化没有那么大的力度。精准产业化我觉得很重要,包括中药化妆品,我们跟日本科研机构合作有一百多个中药化妆品在日本上市,针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精准化的产品定位也是很重要的。[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出席并演讲。 张建平:今天我们在国家贸易和跨境购物有一个现象,就是爆买,其中有一类就是汉方药。首先我想谈一下对中药和西药关系的认识,尤其我们在谈“一带一路”,2013年中国刚提“一带一路”的时候,提了“五通”,我2013年底的时候就讲这个“五通”是中国药方。 “五通”成分很复杂,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短期之内好像效果不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综合的疗效慢慢地体现出来。 为什么我会把这“五通”比作中药,因为我对国际区贸易的“西药方”研究了十几年,很熟悉,那就是自由贸易协定,因为成分异常精准,每种货物关税降到什么水平,非关税壁垒去到什么程度,市场准入扩大到什么程度那都得斤斤计较,你必须得非常精准,而且必须把这个药方搞得清清楚楚,签个文件去协议。 最像西药方的就是一旦用药马上见效,贸易创造,投资增加,GDP增长,但是西药有副作用,如果你不签法律文件,你不经过艰苦的谈判,你永远见不到效果。 所以我说“一带一路”体现东方智慧很厉害的地方是在于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高。关于中西医你们各位都是行业内人士,我在去年听到一句话,当时打了一个冷颤,他说西医会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去,中医会让你糊里糊涂地活着。这就是中医药优势的地方,这里面要把中医优势的地方传达出去。 [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药学会理事会理事钱忠直出席并演讲。 在钱忠直看来,中医药的主要力量一定在于企业和科研院所。国家的责任是把中医药的研究基础做好。他建议国家出台药用原料的标准,“中医药有一个很好的管理,中药材的标准在国外看成是原料,这个国家可以投入”。 他以枸杞子举例,得益于科研和国外人们对小浆果的保健作用的注重,枸杞子在海外也流行了起来,“科研和习惯相结合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果”。 此外,他还强调,中医传承必须走创新之路,如果不走创新的道路根本没法融入到国际化的主流里去。[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孙春玲出席并演讲。 孙春玲介绍,在“一带一路”方面,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积极拓展中医药科教与健康服务项目,提升“一带一路”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国家局有四个布局——海外中心、国内基地、标准化、文化传播,我们山东省积极参与,承担了两项海外中心项目,一个是和波兰,一个是和尼泊尔,再一个就是中医药针灸联合会,我们有五个专业委员会参与工作”。 第二,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探索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径。据其介绍,山东齐鲁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因此山东打造了中医药的国际品牌,比如第八届国际鲁学大会,山东省自己也开展了传统医药创新论坛。 她也提出,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外合作中心在出国办理手续方面,还有海外中心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国家政策仍有一些限制,“下一步,我们争取在管理政策上有一些细化,进一步把工作做好”。[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忠秀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中医药国际化时,赵忠秀建议,第一,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制定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建立和规范中医药服务标准,针对中医药国际市场不同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积极拓展欧美、中东、拉美拓展,并且稳固拓展非洲市场。 第二,立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加快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示范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医药的服务品牌,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建设一批境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便于住在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会展、培训、诊疗、养生保健等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深度合作。 第三,从服务业的劳动者培训入手,加快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人才培养,培养和壮大中医药贸易服务的队伍,和国内的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相关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 “要积极稳妥有序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发挥服务出口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赵忠秀表示。 以下为演讲摘编: 赵忠秀:我从中医药国际化和服务贸易发展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是服务贸易的情况,另外一个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子状况,以及提一点建议。服务贸易全球发展是比较稳定的,虽然现在贸易环境不好,但是从结构升级角度来讲,服务贸易比重一直都在上升。中国的服务贸易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我们大致的服务贸易的水平或者说规模只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但是我们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这里面的传统服务贸易的比重在下降,虽然像旅游还是大头,但新兴的包括健康服务比重实际上是在上升的。 中国现在也是一个服务贸易的大国,现在也处在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阶段,中国的专业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加强,并且结构是在持续地优化。现在进口的比重还是大于出口,所以我们现在服务贸易的逆差是比较大的,从增速来讲,出口是超过了进口,在这里面传统医学来讲,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从全球服务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医药服务应该是归结在第八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总共是十一大类,142个小项,其中的第8项健康与社会服务,包括医院服务,人类健康服务,社会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健康服务。 这里面我们的中医药又比较特殊,所以现在不太好给它明确的分类,从意识来讲,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一个体系,一个产业链。这里面就形成中国特色的、综合的、新兴的国际贸易服务类型。 中医药的医疗服务、包括诊疗,另外一个是教育服务,我们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面向学生的,面向消费者的,实际上是立体的。还有中医药的科技服务,包括这样的知识产权应用,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科研联合、科研外包等等,这些都应该是纳入到我们的体系里来。内容载体非常多,也是大有可为的,这个构成了我们整个中医要国际化的体系,还有其他相关联的服务。 总体来看,中国医药服务就是服务贸易和高科技学科的结合体,应该说是属于新兴的服务贸易的一种。服务贸易发端于70年代,90年代基本成型,虽然现在过去了三十年,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要形成新的综合体,发展中医要服务出口有利于提高出口的增加值,减少服务贸易的利差,也符合中国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为配套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一种支撑。传统上大家觉得中医药出口是药物等等,其实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获得的空间更多要在服务上做文章。 从中医药走出去的情况来看,企业代表实际上是践行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形成了全产业的精准服务型的企业,例如片仔癀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符号。从进一步发展推动国际化,发展国家贸易,我想我们要从三个方面,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维度来进行努力。 第一个是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制定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建立和规范中医药服务标准,针对中医药国际市场不同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积极拓展欧美、中东、拉美拓展,并且稳固拓展非洲市场,在补充替代医学方面,虽然是从这样一个角度,但是可以把中国中医药做大,我们利用这样一种现代的科技手段,这样的一种新的业态,我们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独立的生态体系。 第二个就是要立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加快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示范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医药的服务品牌,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建设一批境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便于住在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会展、培训、诊疗、养生保健等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深度合作。服务贸易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于消费,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跟传统的货币贸易往来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从服务业的劳动者培训入手,加快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人才培养,培养和壮大中医药贸易服务的队伍,和国内的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相关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要和现有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兼容,而不是一种歧义性来发展,那样的话面临的壁垒会很高,所以一定要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和现代服务标准密切配合。 总之,要积极稳妥有序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发挥服务出口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文化走出去,彰显文化自信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让我这个外行人说一些话,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出席并演讲。 谷晓红分析称,中医药的经济价值蕴含着巨大潜力,中医药以其绿色的生态,产业链长,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到2020年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 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谷晓红建议,第一,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对话话语体系和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医药的故事,传播好中医药的声音,阐释好中医药特色,展示好中医药的魅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推广。第二,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质量。第三,积极建立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大型的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的宣传活动。第四,持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共享力度,要充分借助国际中医药合作良好的契机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现状,有区别地选择合作的领域、模式和项目。 以下为演讲摘编: 谷晓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金秋时节相聚鹭岛,非常感谢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跟大家做交流,我的题目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思考和实践”。下面我从历史的机遇,有效的途径和时代的重任三个方面,就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个问题,牢牢把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早在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卫生部工作和中西医结合问题的两次讲话都深刻指出,中医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的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所以,随着中医药与现代的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当前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 首先是文化的交流,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加深和理解,这个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药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内核,更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我想这种文化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药强调阴阳的平衡,调和至中,有助于建设对话协商的理念。中医药强调以人为本,悬壶济世,有助于落实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医药强调固本培源,有助于建设一个共同理念的理念。中医药强调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有助于建设一个互助交流的理念。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助于筑牢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建设一个美丽绿色的世界。 旺盛的需求推动着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中医药在重大疾病的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我去过许多国家,在美国的时候,当老华侨在临终关怀的病房拉着我的手,你是中国来的能不能给我扎个针灸,这种时候他的需求让我们觉得日益得到的认可。 当前,发展中国家健康鸿沟依然是全球健康治理的一大挑战,有一些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全球近10%的卫生研究预算用于防治危机全球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法灵活,预防保健作用明显,贴近基层群众的需求,在疾病的预防和医疗服务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解决世界看病难的问题,也能够有效地消除鸿沟,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另外,我想显著的疗效作用可以彰显美誉品牌。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方面已经有着突出的贡献,也全面展示出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用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心。 复方青蒿素产品在非洲八年来使疟疾人数死亡减少98%,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圣彼得堡2016年就获得联邦医药执照,治愈了一些西医所不及的病症,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所以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世界各国都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的威胁并存,多重健康的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的局面。所以也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治,和综合思治的诊疗模式,用自然的诊疗方式为世界各国提供健康服务。 还有就是凸显的经济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中医药以其绿色的生态,产业链长,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到2020年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这样一个经济的发展潜力,也使得我们有着很大的责任。 第二,不断拓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我们一定要深入地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公共外交和促进社会民生,密切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拓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的广度,这是一个建议也是思考,就是要顺应全球的健康卫生体系,这样一个处于重要发展时期,这样一个历史契机,我有这么一个建议: 一个是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对话话语体系和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医药的故事,传播好中医药的声音,阐释好中医药特色,展示好中医药的魅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推广。 二是要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质量。人才是根本,所以要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机构与各国知名的大学合作办学,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境外高等教育体系。 三是积极建立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大型的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的宣传活动。制作中医药的国际宣传材料,向各位民众讲授中医药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弘扬中医药的核心价值理念。 还有就是要持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共享力度,要充分借助国际中医药合作良好的契机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现状,有区别地选择合作的领域、模式和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一带一路”国家做了一些工作,还是有一些体会,这样有针对性才能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合作路线和措施,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在共享的力度方面,有这么几个思考和建议: 第一要着眼政策的沟通,完善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理论、文化、服务融入沿线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现在看来,有一些国家的还是非常支持的,但还有些参差不齐。比如普斯曼总统本身就是搞医药的,所以他非常支持,有些国家还是要积极推动。 二是着眼设施的联通,因地制宜地建设中医药科学传播的海外中心,面对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 三是要着眼贸易的畅通,积极发展中医药的健康服务业,要打造出亮丽的名片,中国的名片,中医药的名片。 四是着眼于资金的融通,加大对“一带一路”中医药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是着眼于民心的相通,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境外高等教育体系,来深化中医药的国际教育合作。 同时也不断地要提高中医药成果的供给维度,这个维度方面我想也有几个建议思考: 第一要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发展的总体战略。 第二要积极发展中医的健康旅游,大力建设融中医医疗、俭省、康复、养老、文化传播、商务会展和中药材的科考的中医要健康旅游示范区。 第三要鼓励中医药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支持有实力的中医药的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和租赁联合投资等方式在有关国家建立子公司和分公司,构建跨国的营销网络,形成特色突出,能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机构,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的国际品牌。 第三个问题是努力担起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时代重任。这是要从中医药的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这个角度来汇报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些做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6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社会服务都作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一直注重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我们27年前在德国就办了中医院,我们的廖家祯教授是杰出的中医药专家,他在德国所在的医院投资方是受惠于中医的德国人,在中医治愈了他的心脏病以后,克服重重困难在德国建立了这所中医院,刚开始只能挂西医的牌子,用的是中医地下非法的治疗。从这些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到这个医院早已从非法变成了合法,现在医院的住院至少要提前六个月预约,住院费用也纳入了医疗的保险范畴,80张床位一年收入有80万欧元,在欧洲非常出名,这得益于中医的疗效,也得益于大医精诚医生的彰显。 北中医在加强中医的国际教育方面也有优势。学校在建校初期,我们成为新中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医学的学校。我们学校现在已经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中医药的人才,其中有4500多人获得了学历,留学生的规模也居行业院校之首。在这期间我们还与英国的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开设了第一个中医学士学位项目。我们还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了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的硕士学位项目,标志着中医硕士学位的教育首次进入了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 另外我们在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当中也做了一些工作。2014年7月我校就创办了第一本由高校主办的中医药类全英文的期刊,叫《中医科学杂志》,致力于向国际输出最前沿,最严谨的中医药的研究成果,传播各国中医药政策和相关的产业信息。 三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我们大力建设海外中医药中心,近年来学校首创了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为中医药的海外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模式。2014年11月份,总书记亲自见证了我校与澳大利亚西尼大学在澳建立中医中心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另外我们圣彼得堡中医中心的建设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目前我校成为唯一一所毕业生具有在俄罗斯执业执医资格的院校。我们在2016年12月份,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美国中医中心的中医药博物馆落成,就在马里兰洲,2000平米,是美国最大的中医要机构。还有现在正在洽谈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深度合作,由于立足中医药在美国的传播搭建有力的平台。 四位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的设置,有助于更多的海外友人,特别是华人华侨来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走进中医药。海外的中医中心的建设要坚持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互赢的原则,将成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重要的途径,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载体。 各位领导,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让我们携手共进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力的载体,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出席并演讲。 王笑频指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是中医药事业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这个治理体系包括医药,也包括传统医学,“我们还可以有主动权,话语权”。 以下为演讲摘编: 王笑频:国际化是一个热门话题,非常热,但是确实需要冷思考。我们非常重视新华社瞭望杂志社举办的国际化系列论坛,这个论坛要求各方的嘉宾见解独到精辟,都是长期在这个行业深耕细作,有战略思考的专家。 本来想讲三方面,第一,我们在推动国际化或者是中医药在国际发展有个概念背景,肯定是从属于传统医学,这个领域如何协调好跟其他医学的关系,如何带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共融共通发展是需要思考的。 第二是中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战略,实际上我们的战略是很清晰的,国家政策规划是很明确的。传统医学世界各国都有,但是在国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医药不是主流医学,那么怎么样和主流医学互相理解沟通、融进去,讲出来,我们怎么样把我们非主流的理论、我们的机理和产品服务让人家信服也是要思考的。 现在我们看中医药传播的情况,政府的合作也罢,更值得重视的就是我们大量的民间、海外华人、洋中医等等海外应用中医药、实用中医药的人,国际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医药领域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大的规模,那么我们现在做什么,国家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紧紧的在“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中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我们一定要服务国家“大外交”,“一带一路”中国贡献给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这就找到了我们的定位,在这个定位下去思考推进中医药的外交工作。 总书记对中医药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去年年初在世界卫生组织,这个讲话也是指导我们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方针性的根本遵循,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而且现在我们也感受到了国外有很强烈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13号《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获得审议通过,这在专业部委当中不多,现在很难把部委的规划放在“一带一路”会议上讨论,最后由我们和发改委共同颁布的。 以前也有很多规划,但也是倡导性的,但是我们现在有国家引导资金,还有具体项目,海外中心,国内基地,标准化四个领域,2015年开始,一年三千万,到2018年一年五千万,我们是引导资金,不是一个援外的包打天下,一定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来推进。 目前累计接待200余位重要来宾,累计举办国际会议500多场,另外我们参与的论文等等都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标准化方面,以ISO为代表,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28项,其中中国主导的标准占86%。万里长征我们已经走了一步,非常难,惠及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海外侨胞,还有中医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 最后我再说几个观点,第一,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是中医药事业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作为,在其中可以发挥作用。治理体系包括医药,也包括传统医学,我们还可以有主动权,话语权。 第二,中医药国际化是可以积极有效影响和塑造国内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是重塑,但是可以塑造国内中医要事业发展,在新的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来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继承创新。 第三,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是国内,是科技。 第四,中医药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医疗、教育等等走出去在新时代面临着提质升级。[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河北以岭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窦金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窦金辉:我在FDA的工作,我们植物药小组主要是借用中医药组的经验,把安全问题给美国的医生说,不讲理论,只说实践,实践的结果我们能够控制。FDA不明文规定禁止传统医学的使用。例如麻黄主要是做减肥药和兴奋剂,我跟FDA的专家报告里面说我们中药的使用是安全的。 2008年我写了一个文章,中医药国际化在一定程度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产品走出去了。这里面有互通的问题,我们的大方向中药走出去,作为膳食补充剂,化妆品也好,食品也好,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们中医药在美国做植物药的研究,因为我们的使用是安全的,PK的东西可以不做,以后可以补,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这是我个人对植物药的想法,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北京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出席并演讲。 田瑞华坦言,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有实力。这种实力不光指钱,还要有人才等等。中医药企业走出去,首先,品牌落地很重要。落地以后,做大也不是很容易,从效益上讲,很多企业要坚持住。此外,还要重视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黎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徐黎明:我特别赞同中医药走出去要现代化,我从配方颗粒方面说一下我们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体会,特别是药材出去的时候,我们当初主要是出口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到日本好一点,到韩国受了最大的气,特别是二氧化硫这块,老是不容易过关,当初在天津港退货就退了几次。 中药配方颗粒这块,我就不过多了的介绍了,说一下我们这些年做的工作,因为配方颗粒这块要求是走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特别是加了国际化,所以企业对国际化这块非常重视。 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在国际市场有一些资历,特别是在加拿大华人区,得到很大的认可。我们在新加坡、泰国都有自己的现代中药房,自主研发了智能发药系统,在国外已经使用了。这对配方颗粒在国际上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有“四个负责”理念,对患者的健康负责,对医生的医术负责,对医院的信誉负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这几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比较好,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都是通过当地代理商的形式发展的,在美国以及还有很多地方都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相反在东南亚区域,前面十多年在香港、马来西亚做得还不错,反而这两年可能由于香港的管理更加严格了以后,只要一个厂家。 配方颗粒在国际市场上的现状,现在配方颗粒能代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慢慢得到认可,这是越来越好的一个现象,也是中医药得到世界认可的一个好的方向。另外一个现状比较受挑战的是,因为日本、韩国他们做汉方药比较早,包括他们做颗粒剂块复方剂做得比较好。 国内几个厂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有点恶性竞争,特别喜欢打价格战,严重地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还有经销商的积极性,利润空间压得很低,有的时候倒贴就是为了占领市场,所以企业之间价格战比较厉害,这是比较突出的现象。 说到现状,我提几个建议,第一个是加强药材源头的规范化种植,严格按GAP的要求建设种子种植基地。我们按GAP的种子基地有321个。第二个就是规范生产工艺,因为配方颗粒是用重要饮片进行集聚浓缩的颗粒剂,这几个工艺我们正在加大研究,现在联合药监委也在做质量标准的研究。第三个是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才能跟国际上有说服力。第四是加大研发与生产在服务体系上面我们从2001年开始就自主研发了配方颗粒的自动发药系统,在我们国家中药管理局和医院也进行推广,也得到各大医疗系统和医院大量使用,现在已经走出过门了。 另外提个建议希望在配方颗粒这块政府出面可以建立行业协会,规范国内几个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受损失的还是我们行业自己本身。另外通过广告宣传和媒体作用,改变我们中医药粗大黑的形象,认识到中医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临床用药变革的形式,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海外的中医包括洋中医这种条件,以中医带动中医药,以中医促进中医药的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四川中医科学院院长赵军宁出席并演讲。 赵军宁建议,中医药在科技方面要建立双向转换平台。“现在美国的天然保健品很多,他们想进中国进不来,我们的东西出不去。要建立一个两个国家能够相互对话的平台,建立一个技术标准。通过这种科技支撑之后会把我们的天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有所提升。产业化推进,刚才说监管政策,双向推进平台”。 以下为演讲摘编: 赵军宁:我来自四川省,算是西部,成都也很荣幸成为一线城市,四川省作为中医要大省,最近几年确实在中医药服务“一带一路”上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举几个数字,从政府的角度,起码是30多个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都签订了相关的中医药方面的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协议。另外已经在“一带一路”建立了五个中医药中心,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中医药投资机构,这是整个四川大的背景。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要推动中药材走向世界,欧洲国家也是一些跳板。新华社报道了我们二中医院在阿曼建立了中医药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再一个外交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运作中国南盟框架下研讨中国和南亚的中医药项目。真正意义上我们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和国际化迎来了非常好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前面谈了医疗、教育,我就谈一个建议,目前中医药文化教学、医疗包括标准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国外中医药产业的推进。我们自己研发产品和国外机构合作研发产品国际化有三个体会: 第一个,监管政策。大家都在讲日本欧美的标准很高,产品进入市场很难,只反映了部分现象,现在倒过来说,中国的药品市场,保健品市场远远高于美国,我们四川企业研发了30多个基于传统经典方的产品进入美国主流市场,但是这些产品在美国可以合法上市。审批是政府的手段,同时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从监管政策,我们确实现在要反思,大量好的药材,而且民间新发现的天然草药,因为现在监管的问题,利用起来的很少。 第二个,科技方面要建立双向的转换平台,现在美国的天然保健品很多,他们想进中国进不来,我们的东西出不去。要建立一个两个国家能够相互对话的平台,建立一个技术标准。通过这种科技支撑之后会把我们的天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有所提升。产业化推进,刚才说监管政策,双向推进平台。 最后一个,在产业链上要精准突破,我们来了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在美国做新药上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方向。但是目前作为健康产业角度可能我们还得研究政策,很多产品国际化没有那么大的力度。精准产业化我觉得很重要,包括中药化妆品,我们跟日本科研机构合作有一百多个中药化妆品在日本上市,针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精准化的产品定位也是很重要的。[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出席并演讲。 张建平:今天我们在国家贸易和跨境购物有一个现象,就是爆买,其中有一类就是汉方药。首先我想谈一下对中药和西药关系的认识,尤其我们在谈“一带一路”,2013年中国刚提“一带一路”的时候,提了“五通”,我2013年底的时候就讲这个“五通”是中国药方。 “五通”成分很复杂,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短期之内好像效果不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综合的疗效慢慢地体现出来。 为什么我会把这“五通”比作中药,因为我对国际区贸易的“西药方”研究了十几年,很熟悉,那就是自由贸易协定,因为成分异常精准,每种货物关税降到什么水平,非关税壁垒去到什么程度,市场准入扩大到什么程度那都得斤斤计较,你必须得非常精准,而且必须把这个药方搞得清清楚楚,签个文件去协议。 最像西药方的就是一旦用药马上见效,贸易创造,投资增加,GDP增长,但是西药有副作用,如果你不签法律文件,你不经过艰苦的谈判,你永远见不到效果。 所以我说“一带一路”体现东方智慧很厉害的地方是在于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高。关于中西医你们各位都是行业内人士,我在去年听到一句话,当时打了一个冷颤,他说西医会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去,中医会让你糊里糊涂地活着。这就是中医药优势的地方,这里面要把中医优势的地方传达出去。 [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药学会理事会理事钱忠直出席并演讲。 在钱忠直看来,中医药的主要力量一定在于企业和科研院所。国家的责任是把中医药的研究基础做好。他建议国家出台药用原料的标准,“中医药有一个很好的管理,中药材的标准在国外看成是原料,这个国家可以投入”。 他以枸杞子举例,得益于科研和国外人们对小浆果的保健作用的注重,枸杞子在海外也流行了起来,“科研和习惯相结合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果”。 此外,他还强调,中医传承必须走创新之路,如果不走创新的道路根本没法融入到国际化的主流里去。[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孙春玲出席并演讲。 孙春玲介绍,在“一带一路”方面,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积极拓展中医药科教与健康服务项目,提升“一带一路”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国家局有四个布局——海外中心、国内基地、标准化、文化传播,我们山东省积极参与,承担了两项海外中心项目,一个是和波兰,一个是和尼泊尔,再一个就是中医药针灸联合会,我们有五个专业委员会参与工作”。 第二,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探索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径。据其介绍,山东齐鲁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因此山东打造了中医药的国际品牌,比如第八届国际鲁学大会,山东省自己也开展了传统医药创新论坛。 她也提出,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外合作中心在出国办理手续方面,还有海外中心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国家政策仍有一些限制,“下一步,我们争取在管理政策上有一些细化,进一步把工作做好”。[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忠秀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中医药国际化时,赵忠秀建议,第一,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制定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建立和规范中医药服务标准,针对中医药国际市场不同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积极拓展欧美、中东、拉美拓展,并且稳固拓展非洲市场。 第二,立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加快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示范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医药的服务品牌,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建设一批境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便于住在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会展、培训、诊疗、养生保健等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深度合作。 第三,从服务业的劳动者培训入手,加快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人才培养,培养和壮大中医药贸易服务的队伍,和国内的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相关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 “要积极稳妥有序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发挥服务出口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赵忠秀表示。 以下为演讲摘编: 赵忠秀:我从中医药国际化和服务贸易发展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是服务贸易的情况,另外一个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子状况,以及提一点建议。服务贸易全球发展是比较稳定的,虽然现在贸易环境不好,但是从结构升级角度来讲,服务贸易比重一直都在上升。中国的服务贸易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我们大致的服务贸易的水平或者说规模只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但是我们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这里面的传统服务贸易的比重在下降,虽然像旅游还是大头,但新兴的包括健康服务比重实际上是在上升的。 中国现在也是一个服务贸易的大国,现在也处在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阶段,中国的专业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加强,并且结构是在持续地优化。现在进口的比重还是大于出口,所以我们现在服务贸易的逆差是比较大的,从增速来讲,出口是超过了进口,在这里面传统医学来讲,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从全球服务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医药服务应该是归结在第八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总共是十一大类,142个小项,其中的第8项健康与社会服务,包括医院服务,人类健康服务,社会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健康服务。 这里面我们的中医药又比较特殊,所以现在不太好给它明确的分类,从意识来讲,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一个体系,一个产业链。这里面就形成中国特色的、综合的、新兴的国际贸易服务类型。 中医药的医疗服务、包括诊疗,另外一个是教育服务,我们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面向学生的,面向消费者的,实际上是立体的。还有中医药的科技服务,包括这样的知识产权应用,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科研联合、科研外包等等,这些都应该是纳入到我们的体系里来。内容载体非常多,也是大有可为的,这个构成了我们整个中医要国际化的体系,还有其他相关联的服务。 总体来看,中国医药服务就是服务贸易和高科技学科的结合体,应该说是属于新兴的服务贸易的一种。服务贸易发端于70年代,90年代基本成型,虽然现在过去了三十年,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要形成新的综合体,发展中医要服务出口有利于提高出口的增加值,减少服务贸易的利差,也符合中国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为配套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一种支撑。传统上大家觉得中医药出口是药物等等,其实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获得的空间更多要在服务上做文章。 从中医药走出去的情况来看,企业代表实际上是践行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形成了全产业的精准服务型的企业,例如片仔癀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符号。从进一步发展推动国际化,发展国家贸易,我想我们要从三个方面,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维度来进行努力。 第一个是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制定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建立和规范中医药服务标准,针对中医药国际市场不同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积极拓展欧美、中东、拉美拓展,并且稳固拓展非洲市场,在补充替代医学方面,虽然是从这样一个角度,但是可以把中国中医药做大,我们利用这样一种现代的科技手段,这样的一种新的业态,我们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独立的生态体系。 第二个就是要立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加快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示范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医药的服务品牌,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建设一批境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便于住在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会展、培训、诊疗、养生保健等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深度合作。服务贸易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于消费,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跟传统的货币贸易往来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从服务业的劳动者培训入手,加快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人才培养,培养和壮大中医药贸易服务的队伍,和国内的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相关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要和现有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兼容,而不是一种歧义性来发展,那样的话面临的壁垒会很高,所以一定要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和现代服务标准密切配合。 总之,要积极稳妥有序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发挥服务出口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文化走出去,彰显文化自信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让我这个外行人说一些话,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出席并演讲。 谷晓红分析称,中医药的经济价值蕴含着巨大潜力,中医药以其绿色的生态,产业链长,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到2020年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 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谷晓红建议,第一,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对话话语体系和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医药的故事,传播好中医药的声音,阐释好中医药特色,展示好中医药的魅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推广。第二,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质量。第三,积极建立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大型的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的宣传活动。第四,持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共享力度,要充分借助国际中医药合作良好的契机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现状,有区别地选择合作的领域、模式和项目。 以下为演讲摘编: 谷晓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金秋时节相聚鹭岛,非常感谢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跟大家做交流,我的题目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思考和实践”。下面我从历史的机遇,有效的途径和时代的重任三个方面,就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个问题,牢牢把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早在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卫生部工作和中西医结合问题的两次讲话都深刻指出,中医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的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所以,随着中医药与现代的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当前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 首先是文化的交流,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加深和理解,这个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药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内核,更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我想这种文化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药强调阴阳的平衡,调和至中,有助于建设对话协商的理念。中医药强调以人为本,悬壶济世,有助于落实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医药强调固本培源,有助于建设一个共同理念的理念。中医药强调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有助于建设一个互助交流的理念。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助于筑牢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建设一个美丽绿色的世界。 旺盛的需求推动着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中医药在重大疾病的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我去过许多国家,在美国的时候,当老华侨在临终关怀的病房拉着我的手,你是中国来的能不能给我扎个针灸,这种时候他的需求让我们觉得日益得到的认可。 当前,发展中国家健康鸿沟依然是全球健康治理的一大挑战,有一些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全球近10%的卫生研究预算用于防治危机全球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法灵活,预防保健作用明显,贴近基层群众的需求,在疾病的预防和医疗服务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解决世界看病难的问题,也能够有效地消除鸿沟,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另外,我想显著的疗效作用可以彰显美誉品牌。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方面已经有着突出的贡献,也全面展示出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用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心。 复方青蒿素产品在非洲八年来使疟疾人数死亡减少98%,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圣彼得堡2016年就获得联邦医药执照,治愈了一些西医所不及的病症,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所以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世界各国都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的威胁并存,多重健康的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的局面。所以也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治,和综合思治的诊疗模式,用自然的诊疗方式为世界各国提供健康服务。 还有就是凸显的经济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中医药以其绿色的生态,产业链长,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到2020年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这样一个经济的发展潜力,也使得我们有着很大的责任。 第二,不断拓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我们一定要深入地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公共外交和促进社会民生,密切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拓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的广度,这是一个建议也是思考,就是要顺应全球的健康卫生体系,这样一个处于重要发展时期,这样一个历史契机,我有这么一个建议: 一个是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对话话语体系和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用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医药的故事,传播好中医药的声音,阐释好中医药特色,展示好中医药的魅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推广。 二是要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质量。人才是根本,所以要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机构与各国知名的大学合作办学,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境外高等教育体系。 三是积极建立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大型的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的宣传活动。制作中医药的国际宣传材料,向各位民众讲授中医药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弘扬中医药的核心价值理念。 还有就是要持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共享力度,要充分借助国际中医药合作良好的契机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现状,有区别地选择合作的领域、模式和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一带一路”国家做了一些工作,还是有一些体会,这样有针对性才能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合作路线和措施,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在共享的力度方面,有这么几个思考和建议: 第一要着眼政策的沟通,完善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理论、文化、服务融入沿线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现在看来,有一些国家的还是非常支持的,但还有些参差不齐。比如普斯曼总统本身就是搞医药的,所以他非常支持,有些国家还是要积极推动。 二是着眼设施的联通,因地制宜地建设中医药科学传播的海外中心,面对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 三是要着眼贸易的畅通,积极发展中医药的健康服务业,要打造出亮丽的名片,中国的名片,中医药的名片。 四是着眼于资金的融通,加大对“一带一路”中医药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是着眼于民心的相通,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境外高等教育体系,来深化中医药的国际教育合作。 同时也不断地要提高中医药成果的供给维度,这个维度方面我想也有几个建议思考: 第一要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发展的总体战略。 第二要积极发展中医的健康旅游,大力建设融中医医疗、俭省、康复、养老、文化传播、商务会展和中药材的科考的中医要健康旅游示范区。 第三要鼓励中医药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支持有实力的中医药的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和租赁联合投资等方式在有关国家建立子公司和分公司,构建跨国的营销网络,形成特色突出,能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机构,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的国际品牌。 第三个问题是努力担起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时代重任。这是要从中医药的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这个角度来汇报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些做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6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社会服务都作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一直注重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我们27年前在德国就办了中医院,我们的廖家祯教授是杰出的中医药专家,他在德国所在的医院投资方是受惠于中医的德国人,在中医治愈了他的心脏病以后,克服重重困难在德国建立了这所中医院,刚开始只能挂西医的牌子,用的是中医地下非法的治疗。从这些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到这个医院早已从非法变成了合法,现在医院的住院至少要提前六个月预约,住院费用也纳入了医疗的保险范畴,80张床位一年收入有80万欧元,在欧洲非常出名,这得益于中医的疗效,也得益于大医精诚医生的彰显。 北中医在加强中医的国际教育方面也有优势。学校在建校初期,我们成为新中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医学的学校。我们学校现在已经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中医药的人才,其中有4500多人获得了学历,留学生的规模也居行业院校之首。在这期间我们还与英国的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开设了第一个中医学士学位项目。我们还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了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的硕士学位项目,标志着中医硕士学位的教育首次进入了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 另外我们在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当中也做了一些工作。2014年7月我校就创办了第一本由高校主办的中医药类全英文的期刊,叫《中医科学杂志》,致力于向国际输出最前沿,最严谨的中医药的研究成果,传播各国中医药政策和相关的产业信息。 三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我们大力建设海外中医药中心,近年来学校首创了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为中医药的海外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模式。2014年11月份,总书记亲自见证了我校与澳大利亚西尼大学在澳建立中医中心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另外我们圣彼得堡中医中心的建设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目前我校成为唯一一所毕业生具有在俄罗斯执业执医资格的院校。我们在2016年12月份,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美国中医中心的中医药博物馆落成,就在马里兰洲,2000平米,是美国最大的中医要机构。还有现在正在洽谈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深度合作,由于立足中医药在美国的传播搭建有力的平台。 四位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的设置,有助于更多的海外友人,特别是华人华侨来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走进中医药。海外的中医中心的建设要坚持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互赢的原则,将成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重要的途径,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载体。 各位领导,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让我们携手共进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力的载体,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出席并演讲。 王笑频指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是中医药事业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这个治理体系包括医药,也包括传统医学,“我们还可以有主动权,话语权”。 以下为演讲摘编: 王笑频:国际化是一个热门话题,非常热,但是确实需要冷思考。我们非常重视新华社瞭望杂志社举办的国际化系列论坛,这个论坛要求各方的嘉宾见解独到精辟,都是长期在这个行业深耕细作,有战略思考的专家。 本来想讲三方面,第一,我们在推动国际化或者是中医药在国际发展有个概念背景,肯定是从属于传统医学,这个领域如何协调好跟其他医学的关系,如何带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共融共通发展是需要思考的。 第二是中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战略,实际上我们的战略是很清晰的,国家政策规划是很明确的。传统医学世界各国都有,但是在国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医药不是主流医学,那么怎么样和主流医学互相理解沟通、融进去,讲出来,我们怎么样把我们非主流的理论、我们的机理和产品服务让人家信服也是要思考的。 现在我们看中医药传播的情况,政府的合作也罢,更值得重视的就是我们大量的民间、海外华人、洋中医等等海外应用中医药、实用中医药的人,国际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医药领域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大的规模,那么我们现在做什么,国家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紧紧的在“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中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我们一定要服务国家“大外交”,“一带一路”中国贡献给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这就找到了我们的定位,在这个定位下去思考推进中医药的外交工作。 总书记对中医药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去年年初在世界卫生组织,这个讲话也是指导我们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方针性的根本遵循,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而且现在我们也感受到了国外有很强烈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13号《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获得审议通过,这在专业部委当中不多,现在很难把部委的规划放在“一带一路”会议上讨论,最后由我们和发改委共同颁布的。 以前也有很多规划,但也是倡导性的,但是我们现在有国家引导资金,还有具体项目,海外中心,国内基地,标准化四个领域,2015年开始,一年三千万,到2018年一年五千万,我们是引导资金,不是一个援外的包打天下,一定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来推进。 目前累计接待200余位重要来宾,累计举办国际会议500多场,另外我们参与的论文等等都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标准化方面,以ISO为代表,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28项,其中中国主导的标准占86%。万里长征我们已经走了一步,非常难,惠及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海外侨胞,还有中医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 最后我再说几个观点,第一,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是中医药事业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作为,在其中可以发挥作用。治理体系包括医药,也包括传统医学,我们还可以有主动权,话语权。 第二,中医药国际化是可以积极有效影响和塑造国内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是重塑,但是可以塑造国内中医要事业发展,在新的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来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继承创新。 第三,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是国内,是科技。 第四,中医药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医疗、教育等等走出去在新时代面临着提质升级。[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出席并演讲。 任德权表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突破是中成药及中医药功效指标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新上市的中成药临床有效性研究,几乎都采用西医学指标。随着西医学指标的普及化,中医药的现代化到底要走什么路?在任德权看来,“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不能变,不能全部把中医药往西医靠。实际上,中医是一个大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综合,中医药理论重创造,重人体整体,各脏腑的状态及其关联性,强调‘中和’平衡的学科特点就与现代物理学热力学相通”。 任德权还强调了对“大数据”的应用。“注重大数据的收集,相关性的分析,趋势的判断”,要要“中医功效指标让西医接受,让整个世界接受,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药走向世界”。 以下为演讲摘编: 任德权:我的题目是中医国际化现状及突破关健。中医药今天要走向世界,而且要从小众到大众,学界到行政法规接受和认可,这方面针灸取得了最显著的成绩,目前已经进入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从未有的国际化大格局,这是近四十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取得的最大进步。 中药品、饮片在针灸师国际化的带动下,也有比较显著的增长,十年翻了一番。从2007年出口4.8亿美金到2017年出口10.08亿美金,增加了一倍,这一倍主要是针灸诊所在用,这些在海外的中医诊所就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据点。 中成药在针灸师的带动下也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比较慢。中成药2007年是1.5亿,到2017年是2.5亿,增长不到一倍,小于饮片的增长数,特别是这三年处于徘徊状态。 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认可中成药也可以作为药来对待,当然要进行注册,无论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或者哪个国家都受理中成药的药品注册,这是过去没有过的。这十年又有急速的突破,包括天士力等十几个企业在美国注册,但是都还没有拿到批文号。在欧洲注册中成药的也有几家,虽然注册容易,但是市场难以打开,虽然有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中成药2017年国家工业总销售是5735.8亿人民币,占整个药品的33.4%,但是其中出口仅占0.27%,到现在为止,日本汉方药2012年度生产总额19亿美金,占日本全部药品制剂生产总额942亿美金的2%,出口334.7万日元,才4万美金。这个数据是我找了日本汉方界的同事特地找来的。 关于这个数据这里有个区别,汉方和生药制剂,汉方药是按照中国经典医著的古方,生药制剂出口实际上也不多,就是三千万美金,比我们中成药出口2亿美金还是少得多。中成药这块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国际市场都没有真正取得突破。 从针灸、饮片、成药来看路还很长,特别是中医药国际化,中成药与西医药是互补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功效指标是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但如何让其在国际学术与临床上被系统接受、认可,更有待努力突破。 下一步谈谈怎么来突破? 中药材饮片质量的现代化突破,是其更广泛进入发达国家市长的基础。对于农残、重金属这些指标达到国际检验标准,是进入发达国家必须跨越的门槛。第二个是质量的核心问题是要可追溯。药材GAP、饮片GMP是可追溯的基础,其中药材、饮片生产SOP的建立、完善及认真实施是GAP、GMP的核心。 实际上GAP、GMP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写我所想,写出来我要怎么做,有了GAP之后要严格地做我所写,之后就是记我所做。SOP就是企业的生产的宪法,谁都不能动的,要动可以要走程序,要认定你动了以后对这个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才行,低的前提也是质量不受影响。 对于中药材SOP的关健是道地性的现代化,种子的道地性,环境生态的道地性,岷县当归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气候、环境、生态才造就了岷县当归。中医药讲究采收,还有处理,我们药材采收之后在风干的时候切制成饮片,是要符合GAP要求的,饮片贵在怎么炮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品种,不仅在诊所让大家接受,能够进入社会市场。枸杞子现在在欧美已经被广泛认可了,我们有意识地选择这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会有比较好的突破。 中成药走向世界比刚才讲的药材更复杂一点,国际上管药的部门,无论是哪个政府、药监部门,就讲“三性”,质量一致性、有效性、安全性。而这“三性”,这里面有针灸国际化给我们的启迪,国外关心的是临床的效果,只要管用他就接受。而质量的一致性,要保证全组分质量的一致性。这里我认为要提倡我们品牌的中成药,选择疗效好的品牌中成药,现在技术已经有了,怎么在自己的地方突破,你选择的品种,因为你现在去做这个事比前十年要省事多了,有现成的技术队伍。 第二,全面推进中成药安全性现代化,全面开展中成药上市后的不良反应风险研究,从风险的揭示到风险的分析并落实到风险管理(完善说明书),我们要在老祖宗重视中医药的基础上,在传承重要安全性传统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中成药安全性的现代化。 实际上中成药严格意义上讲都是相似药,如果不良反应有差别,只能说明我制作得比你好,这需要从技术上去处理。现代医学是循症医学,讲证据,这点对我们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 首先是临床证明你有效,这个证据是要有数字化技术上的统计意义的。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中医药就艰难了,所以我们到美国、澳大利亚去注册,采用的指标只能是西医指标,因为只有西医指标才能量化。目前就按现在西医指标对上号的先走出去,这也是一个现实的路。第一步先找能跟西医的病对得上号的疗效显著的药,这样提高它的有效性。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突破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成药及中医药功效指标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四十年来新上市的中成药临床有效性研究,几乎都采用西医学指标。随着西医学指标的普及化,中医药的现代化到底要走什么路?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不能变,不能全部把中医药往西医靠。实际上,中医是一个大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综合,中医药理论重创造,重人体整体,各脏腑的状态及其关联性,强调“中和”平衡的学科特点就与现代物理学热力学相通。 特别最近国际上这些年强调大数据,强调相关性的分析,知道了现在怎么样,下一步怎么样,我才懂得采取措施。注重大数据的收集,相关性的分析,趋势的判断,相生相克是传统语言,现代语言的话相生就是正相关,相克就是负相关。四诊客观化、量化是中医药功效指标量化的基础,而且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所以要在四诊仪标准化的基础上推广应用,要让中医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中医药功效指标的量化。这样的中医功效指标让西医接受,让整个世界接受,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药走向世界。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原副主任任启亮出席并演讲。 任启亮表示,海外华侨华人是助推中医药走出去,实现中医药国际化一支独特而重要的力量。他建议,第一、整合国内外的资源,建立中医药海外推广统筹协调机制。第二、在海外宣传推介中医药要调动广大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第三、把华人从业者和中医要诊所作为工作重点,使之成为展示中医药魅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和基地。 “华侨华人作为海外的一个特殊群体,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有他们的支持与参与,相信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会越来越快,越走越好,越走越稳”,任启亮表示。 以下为演讲摘编: 任启亮:我在国务院侨办工作,对中医药行业是外行,所以今天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忐忑。总的来说,非常高兴能够应邀出席这次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论坛,也对承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我想根据我的工作,所接触的情况,比较熟悉的方面,为了充分发挥海外华侨社会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这样的话题谈点看法,供大家分享。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善于发现,勇于创造,勤劳勇敢的生动体现和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的卓越贡献。 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实用医学,更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明的民族瑰宝。中医药的诊治方法简便易行,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诊断治病,中医药的药材炮制过程天然环保,治疗手段和设备更是简单神奇。一双手,一根银针,一块刮痧板就可以药到病除,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和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秦汉时期问世的《黄金内经》,唐代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的理念,成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医药遵循和倡导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心理调节,治本清源等等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文明交流融合互鉴,更多的造福人类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过政府部门、科研教学机构、企业以及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目前,中医药已经走进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86个国家的政府签订了有关中医药方面的协议,中国的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与世界上100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的关系,开建了几百个中医药学校,制定了国际的中医药标准,建立了一批中医药走出去的合作基地,我们的国家民族品牌同仁堂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养生中心。 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外部世界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够,准入的标准过高,存在技术壁垒,中医药走出去的道路依然艰难和漫长,与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医药与西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其神奇的魅力,只是世界对它的的认识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加倍努力。中医药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大量工作要做,既有内部的因素,更有外部环境的因素,而外部世界对中医药了解太少,对中医药的效果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见,尤其是对中医博大精深的内涵缺乏全面的理解。因此提升中医药的技术含量和国际标准,不断完善走出去的机制体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外华人社会的独特作用,助推中医药走出去,即完全可能又非常必要。从我们工作的实践来看也非常有效。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的华侨华人有6000多万人,生活在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的华侨华人已经融入当地的社会,他们与当地居民工作生活在一起,与当地的民众打成一片,熟悉驻在国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有广泛的人脉网络,善于与政府有关机构打交道,更便于与民间互动。 同时华侨华人爱国爱乡,对祖籍国有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文化天然的携带者和无声的传播者。他们了解中医药,接受中医药,信赖中医药,很多人通过中医药治病健身强体。据我了解,很多华侨他们虽然生活在海外,但是他们还是要靠中医,他们回来会背一包药回去,他们很多病要集中到国内来治,所以他们对中医药还是非常了解,非常信任,非常有感情。 目前海外的中医诊所也有万余家,华侨华人中医药的从业者也有二三十万人,这些中医药诊所连接着各国的广大民众和患者,是推广和宣介中医药最为直接和基础的力量。广大华侨华人对推广中医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海外侨胞和各国民众治病健身,带来健康福祉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把中医药的精妙之处和特点展现给国外的群众,使中医药文化在国外得到发扬光大,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喜欢中医药,也受益于中医药。同时发挥桥梁作用,为中医药走出去牵线搭桥,推动住在国的政府和有关机构与国内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落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造福海外华侨华人福祉,支持他们开展中医药走出去的工作,提升中医药界海外华侨华人服务当地社会的水平,这些年来国务院侨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5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以海外侨胞为重要资源,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合作目标。2014年到2017年的四年间,国务院侨办组织了16个中医药的团组赴海外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养神讲座、中医学术交流等活动,共到访了36个国家的61个城市,共为海外16000多人进行了义诊,讲座受众4000人,专家团所到之处形成了一股中医热,不仅华侨华人参与,还有许多的外国人士前来接受义诊,听讲座,有的驱车数百里参加义诊,有的追到宾馆问诊,有的是为了治疗跟着专家行程走。 中医药团的专家利用对当地政要和主流社会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的机会,宣传中医药文化,接受过中医专家诊治的很多都是外国的政要。他们经过我们专家的诊治后病痛明显减轻,亲身感受了中医的神奇疗效,感叹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加深了主流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 实践证明,海外华侨华人是助推中医药走出去,实现中医药国际化一支独特而重要的力量,关健是如何把这支力量调动好,培育好,发挥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工作: 一、整合国内外的资源,建立中医药海外推广统筹协调机制。建议参照国家汉办的模式,由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统筹协调机制,因为我们国家有汉语推广办公室,现在与孔子学院理事会合署办公。这个机构由国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海内外专家组成,包括我们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包括中医药管理局,包括外交部、商务部、海关、文化旅游部、侨办、侨联等等。还可以请国内的中医药研究机构和海外的重要的中医药社团等一起组成这样的机构。这个机构主要是定期交流中医药海外发展的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制定中医药国际化工作的规划并组织落实,加强与国外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沟通交流合作,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在海外宣传推介中医药要调动广大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海外各类华侨华人社团有数万家,与当地的社会联系深入广泛,有热情也有能力向当地社会宣传介绍中医药。 比如有的华侨就跟我说过,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将中医健康的生活方式介绍到海外,是海外华侨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善于应用华人社团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务。海外华人中医药社团是联系中医药从业者和政府的桥梁,他们了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难也更明白所在国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问题所在,能够知道如何用力,如何使劲。随着华人素质的提高,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从政的华人人数也越来越多,比如有的华人做了国会的议员,做了州长、市长等等。他们在主流社会和医药系统有影响,推广的途径更直接,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我们要善于与华侨华人中的各类人员交朋友、打交道,利用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热情和对中医药的了解做主流社会的工作,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外华人开办的新闻媒体众多,包括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等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辟专门的版面、栏目、频道,开展中医药知识和健康保健知识的讲座,宣传介绍中医药,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 三、把华人从业者和中医要诊所作为工作重点,使之成为展示中医药魅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和基地。中医药能否走出去,能够走多远,归根到底还要看中医药治病健身的效果如何,并且能够被患者和民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这就需要规范海外中医治疗体系,提高医师专业技术水平,完善中成药的原料、生产和产品的技术标准,建立治疗评价体系等等。 最为重要的是提高中医要从业者的医治水平和综合素质,海外中医药从业者由于环境、条件、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加强培训交流,提升整体素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任务。国内中医药人才济济,专业力量雄厚,治疗经验丰富,开展培训交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交流。也可以开展案例教学、远程在线会诊等多种培训形式,相信只要医生的水平提高了,治疗效果好,中医药的形象就会不断高大起来,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有的华人医生跟我说,外国人是最现实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疗效显著就会给中医点赞,并介绍朋友来看病,看病的华人占二三十,当地人占七十八。同时还可以对医术过硬,信誉好的华人诊所确定为示范诊所,给予技术服务、人员交流、药材保障等等方面的支持。 总而言之,华侨华人作为海外的一个特殊群体,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有他们的支持与参与,相信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会越来越快,越走越好,越走越稳。我大概就发言到这儿,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新华社瞭望智库副总裁张超出席并主持。 张超表示,本届中国国际投资论坛是历年来“中医药”话题最火热的一年。“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参与的七到八场活动当中,有三场是谈中医药的”。 “可见,现在中医药不仅是进入春天,而是夏天都来了,希望明年再谈的时候能进入收获的季节”,他说。[详情]
“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定于9月9日在厦门举行,专题论坛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国际投资论坛主题分论坛。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应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原副主任任启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忠秀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司长、主任王笑频,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药学会理事会理事钱忠直,四川中医科学院院长赵军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北京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河北以岭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窦金辉将出席并参与圆桌对话:中医药国际化政策驱动与创新发展,新华社瞭望智库副总裁张超担任主持人。[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