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信达生物今登陆港交所 旗舰抗癌药仍在投产路上
信达生物今登陆港交所 旗舰抗癌药仍在投产路上

  信达生物是国内生物医药单抗领域的一家明星企业。怀揣着公司创始人俞德超“开发让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药”的使命,信达生物(信达生物-B;01801,HK)拟于今日(10月31日)敲开港交所的大门。作为信达生物的旗舰药,PD-1信迪利单抗已经进入投产前的最后审批阶段。不过,由于是治疗癌症的重磅药物,国内市场PD-1单抗领域硝烟渐起,作为PD-1单抗药物研制的先行者,信达生物也必然要面对竞争压力。记者注意到,10月30日,信达生物公告称拟以13.98港元/股的价格发行2.36亿股,募资净额约为31.55亿港元。●创始人“自带光环”提起信达生物,其创始人俞德超“自带光环”。作为海归博士,俞德超1993年从中科院分子遗传学专业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专业研究,从而第一时间接触到美国生物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知识。走出校门,俞德超先后任职于美国Calydon、Cell Genesys、Applied Genetics三家生物制药公司,俞德超在上述公司中主要担任过首席科学家、副总裁职务,拥有较强的海外工作背景。2006年俞德超从海外归国,先后主导研发了两款生物药,成为国内唯一一位发明了两个国家1类新药并成功上市的科学家,同时奠定了其在生物医药界的江湖地位。一方面,俞德超主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OncorineR),其原理是利用工程病毒精准靶向肿瘤,同时病毒能在肿瘤细胞中自我繁殖,令其裂解,从而一举开创了人类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另一方面,俞德超带领探索开发出了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新药“康柏西普”(ConberceptR),为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患者带来看见光明的希望。因该药价格便宜、疗效好,迫使当时还处在专利期的国外生物药雷珠单抗大幅降价。2011年,俞德超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公开资料显示,信达生物主要业务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病四大疾病领域,其中2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随着2015年国家药监局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国际标准药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信达生物在这轮改革中把握住了关键点。是年,信达生物与世界医药巨头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合作协议,信达生物将获得礼来总额超过3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主要根据信达研发进程分期支付。由此,信达生物成为中国第一个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的企业。此后,信达生物在融资的道路上顺风顺水,一度创下单轮2.62亿美元的中国生物医药史上最大融资纪录。此次港股上市前,信达生物已经累计完成5轮融资,合计约为5.62亿美元。招股书显示,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近12.8亿美元,俞德超的股份被稀释至6.31%。●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单抗药物是信达生物药品生产管线的“排头兵”。信达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目前全球最畅销的十大药品中已经有8个是生物药,其中单克隆抗体药占据5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该类药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治疗领域,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科及眼科,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约为1038亿美元,占整个生物药市场的43.2%。招股书显示,目前信达生物已经建立了由17种抗体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其中四种核心产品在国内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其旗舰药品新型的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以及三款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IBI-305、利妥昔单抗美罗华IBI-301和阿达木单抗修美乐IBI-303。根据信达生物披露的资金拟使用情况,所得款项净额65%将分配予公司四大核心产品,仅PD-1信迪利单抗就有16.41亿港元,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5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产品PD-1信迪利单抗已被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评选程序,如获批,计划于2019年推出。去年12月份,信达生物向CFDA提交其PD-1单抗品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适应证为霍奇金淋巴瘤。其递交上市申请的时间几乎与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英文商品名:Opdivo,以下简称其中文商品名“欧狄沃”)同步,这在当时也让信达生物成为国内提请PD-1单抗上市的第一家本土创新药企。不过申请之路略有波折,今年初,信达生物主动撤回了PD-1单抗的上市申请,这也让外界对该药的生产情况产生了诸多猜测。今年4月份,信达生物及时回应了质疑,补充部分材料后又再次提交了上市申请。作为抗癌药的一个明星品种,PD-1单抗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由于其延展性大,和其他药相配合可以治疗很多癌症,受到众多药企青睐,目前国内PD-1单抗领域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此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就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有100多家药企扎堆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的研发。此外,国外的PD-1单抗药物已经进入国内市场。今年以来,国际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欧狄沃”和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瑞达”(英文名为Keytruda)的PD-1抑制剂药物先后在中国上市。国内药企中,目前除了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IBI-308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另外还有百济神州BGB-A317、君实生物JS-001及恒瑞医药SHR-1210的PD-1单抗也在等待批准上市,且均被纳入了优先评审。各路药企扎推研究PD-1单抗,跨国药企巨头默沙东和百时美施贵宝也坐不住了,纷纷对在中国上市的PD-1单抗进行降价处理,欧狄沃、可瑞达在中国市场的降价幅度约为四成。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目前国内市场PD-1定价已经非常低了,是全球最低的,再加上医保等因素已经没有给降价留下太多空间。”他认为国产药物上市可能会进一步对PD-1药物价格造成冲击,“或许还会再降低一些,但是幅度不会特别大,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记者表示:“影响可能比较有限。一方面各家药企申请PD-1治疗的适应症有所不同,再者医药营销推广团队同样十分关键,需要对医院进行一对一推广,同时还要对医师进行药品使用培训。”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认为,虽然生物制药企业扎堆上市PD-1药物,但就其使用效果还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每个人个体差异是不一样的,一方面PD-1单抗等免疫类药物上市是给癌症患者多一种选择:如果适用,效果会翻倍;如果是过敏体质,则是不能用的。”史安利说。一位多年从事医药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PD-1的总体效果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提,一般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效果会很好,但是PD-L1高表达患者所占比例大概有20%~30%,所以是对部分患者有效。”记者尝试对信达生物进行采访,意图了解公司业务布局和发展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10月30日 23:51
新股暗盘 |信达生物-B(01801)收报14.10港元 每手赚60港元
新股暗盘 |信达生物-B(01801)收报14.10港元 每手赚60港元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APP获悉,信达生物-B(01801)将于明日(10月31日)在港股上市。上市前夕,据辉立交易场资料显示,其开盘报13.70港元,较招股价13.98港元低2%,盘中最高价为14.10港元,最低达13.60港元,截至收盘,报14.10港元,涨0.858%,每手500股,不计手续费,每手赚60港元。[详情]

金融界网站 | 2018年10月30日 19:49
信达生物港股募资33亿港元 “烧钱”药企陷破发阴影
信达生物港股募资33亿港元 “烧钱”药企陷破发阴影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研制肿瘤药物的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信达生物”)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以每股13.98港元的价格发售2.36亿股,募资规模约32.99亿港元,计划于10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信达生物此次募资的65%拟用于公司四大核心产品,25%拟用于拨资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注册备案准备事宜及潜在的商业化推出(销售及市场推广),10%拟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信达生物是继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后,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财务数据显示,信达生物产品尚未获准进行商业销售,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别亏损5.44亿元(人民币,下同)、7.16亿元、5759.6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在香港挂牌上市的生物制药股接连破发。8月1日上市的歌礼制药(01672.HK)招股价为14港元,但10月24日收盘报6.18港元,股价累计下挫超过50%。8月8日上市的百济神州(06160.HK)股价上市以来一路下滑,24日股价收报69.80港元,相比10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超30%。 此外,9月14日上市的华领医药(02552.HK)同样未能摆脱破发命运,截至24日收盘股价报7.20港元,比8.2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超13%。 信达生物与上述三家公司一样,都面临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产品上市成功率低的问题,这也成为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后投资者担忧的重点。 发售价格高企 募资近33亿港元 10月18日,信达生物(01801.HK)发布公告称,公司自18日起至23日在香港公开招股,招股区间为每股12.5至14港元,10月31日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信达生物最终发售价格定为13.98港元,位于12.5至14港元招股区间高端,募资规模约32.99亿港元。此次信达生物在香港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约10%,国际配售比例为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 目前公司确认10家基石投资者,共计认购19.18亿港元,约占其募资总额的六成。其中红杉资本、惠理基金以及涌金资本分别以4.7亿港元、2.35亿港元及2.35亿港元领投,资本集团(CGPM)、美国制药公司礼来(Eli Lilly)、景林、淡马锡等进行跟投,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及招商证券国际。 信达生物制药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在会上透露,公司生产线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及运作,若只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目前已有两个药品进入临床研究,另外一个很快启动。自去年开始我们的战略有所调整,直接在美国进行研发,进入中国以外的市场。” 尚无产品销售收入 两年亏损超12亿 信达生物主要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目前公司产品尚未获准进行商业销售,因此尚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 因此,信达生物至今仍处于大额“烧钱”、持续亏损的状态,仅靠政府补助和一些服务授权实现少量收入。2016年公司没有任何营收,2017年向国内公司提供服务并授权产品获得1853.8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为443.6万元。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高达3.85亿元、6.12亿元、4.2亿元,亏损额度分别达5.44亿元、7.16亿元、5759.6万元。 面对已在港上市的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股价破发的现状,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称,上市公司股价受各种因素影响,相信公司有业务成果作支持,价格合理情况下预计可得到投资者支持。 信达生物的资本之路 信达生物的创始人为俞德超,此前在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先后在美国Calydon、Cell Genesys、Applied Genetics等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副总裁的职务。2006年,俞德超带领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创新药物“安柯瑞”上市,同年俞德超回国加入康弘药业,负责生物药研发。2011年,俞德超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 据《时代周报》报道,2011年10月,信达生物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富达亚洲共同成长基金(现已更名“斯道资本”)。2012年6月,信达生物再次完成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亚洲继续跟投。 2015年3月,信达生物将自己研发的PD-1单抗的海外市场授权给美国礼来制药,并收到5600万美元的首付款。同年10月,信达生物再次与礼来达成总额超过10亿美元(里程金)的全面合作,双方签订了3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并完成了1.15亿美元的C轮融资。 2016年11月,信达生物完成D轮融资,获得来自国投创新、国寿大健康基金、中国平安、泰康保险等机构的2.62亿美元投资。这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也是当年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融资案。 至上市前,信达生物共完成了5轮合计5.62亿美元融资。据招股书资料,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有12.8亿美元。与此同时,俞德超的股份已被稀释至6.31%。 17条研发管线是最大“赌本” 信达生物的产品研发管线由17种抗体候选药物组成,4种核心产品拥有全球化专利,已在中国进入了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分别是新型的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和生物类似药IBI-301、IBI-303、IBI-305。 据港股挖掘机报道,治疗肿瘤、有全球商业化权利的信迪利单抗(IBI-308)为PD-1/PD-L1抗体,第三期临床实验已结束,并于2018年4月10日再次提交了该药物的新药申请。4月19日,获得了CF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4月23日,被纳入了优先审评程序。 信达生物的是获得CFDA受理的PD-1/PD-L1产品新药申请的首批公司之一,预期[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将成为获批上市的信迪利单抗治疗的首个癌症适应症。该药物目前也已获得FDA批准,计划将在美国启动多中心1b/2期的临床试验。信达生物在招股说明书表示,若信迪利单抗获CFDA批准,计划于2019年推出。 目前在中国获批准的PD-1/PD-L1抗体药物仅一种,即2018年6月15日获批的百时施贵宝的PD-1抗体Opdivo(纳武单抗),该药物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信达生物与其相比,不仅有信迪利单抗,而且部分信迪利单抗形成了三种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即其他三种核心药物)的抗PD-1部分。预计2019年上半年、2019年第四季度及2020年下半年分别为IBI-305、IBI-301、IBI-303向CFDA提交新药申请。 除了四种核心产品,信达生物还拥有创新单克隆抗体候选物的产品管线,包括已在临床1/2期的IBI-306、IBI-310,以及已向中国提交IND申请的候选药物IBI-302、IBI-307、IBI-101。临床前的储备药也有8种,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推动其中四种临床前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总的来看,信达生物的管线药物研发虽多达十七个,但发展并不杂乱,有核心,有发展,有储备,各层次药物进展有序,利于长期发展。 同类药物齐出,商业化竞争加剧 据智通财经报道,目前与信迪利单抗作用机理相似、处于竞争状态的PD-1抗体药物已有5种,分别为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纳武单抗(Opdivo,俗称“O药”)、默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俗称“K药”)、君实生物的JS-001、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 由于国内市场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各方产品竞争极为激烈。其中,“O药”在中国的售价为美国零售价的52.9%,“K药”在中国的售价为美国零售价的54%,“外来药”优势明显。而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这两个药物的主要适应症都是霍奇金森淋巴瘤,与信迪利单抗适应症极为相似。 信迪利单抗不仅要与“外来药”竞争,还得与“国产药”一争高下。与信迪利单抗一样,恒瑞的SHR-1210、君实的JS-001、百济神州的BGB-A317均已提交新药申请,预计可在2019年推向市场,且恒瑞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这两个药物的主要适应症都是霍奇金森淋巴瘤,与信迪利单抗适应症极为相似。 与此同时,信达生物剩余三种核心生物类似药也面临竞争难题。目前,市场中与IBI-301同类的药物已有1种投入市场,1种递交新药申请,2种处于临床3期;IBI-303的同类药物已有2种投入市场,2种递交新药申请,2种处于临床3期;IBI-305的同类药物已有1种投入市场,1种递交新药申请,7种处于临床3期。 生物制药公司“罩门”多 由于生物制药公司药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中短期实现盈利难度较大,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以上,此前三家赴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均破发,表现惨淡。 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于8月、9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3家企业都是既无盈利又无商品化的产品。截止10月24日收盘,3家企业股价分别报6.18港元、69.80港元和7.20港元,相对发行价的股价跌幅分别为55.86%、35.37%、13.04%。 据36氪报道,由于已上市企业接连破发,部分拟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踌躇不前,复星医药长期培育的医药独角兽复宏汉霖已经推迟了赴港挂牌计划。 此前信达生物制药获保荐人给予27亿至38亿美元之间的估值,现在缩水了7亿至18亿美元。早在歌礼制药股价下跌之际,路透社评论称“今后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如果在香港上市,会面临非常谨慎的估值。”[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8年10月25日 07:03
破发潮中赴港IPO 信达生物商业化挑战显现
破发潮中赴港IPO 信达生物商业化挑战显现

  汹涌的“破发”潮中,港交所迎来第四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近日,已通过聆讯的信达生物在香港宣布公开招股,并计划于10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招股计划,其拟以每股12.5–14港元的价格发售约2.36亿股,其中10%在香港公开发售,90%为国际配售。本次募资规模约29.54亿–33.09亿港元。招股资料显示,目前信达生物已确认了包括红杉资本、惠理基金、涌金资本、资本集团(CGPM)、淡马锡等在内的10家基石投资人,共计认购19.18亿港元,约占其募资总额的六成。在国内生物医药界,俞德超和信达生物无疑是耀眼的明星。信达生物是首个将原创新药授权给跨国制药巨头的本土药企,而俞德超本人是国内唯一曾将两个一类新药开发上市的科学家。强大的研发实力背书之下,信达生物自创立以来就是资本的宠儿。在信达生物的前面,歌礼生物(歌礼制药-B,01672.HK)、百济神州(百济神州-B,06160.HK)以及华领医药(华领医药-B,02552.HK)已陆续在港上市。然而,在今年港交所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这三家来自内地的创新型生物科技药企均未能幸免,股价表现惨淡。明星光环之下的信达生物此番能否打破“破发”的魔咒?“香港市场十分国际化,吸引美国在内的国际投资者,也更有利于内地在内的亚太投资者参与。”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在日前的上市记者会上表示,“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合理的价格下,投资者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看好公司长期的价值。”资本之路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信达生物就自带光环。这与其创始人俞德超的背景有着莫大关系。俞德超是位“海归”科学家,创立信达生物之前,在新药研发领域已颇有建树。1993年,俞德超获得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在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回国之前,他先后在美国Calydon、Cell Genesys、Applied Genetics等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副总裁的职务,拥有数十项专利。2006年,俞德超带领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创新药物“安柯瑞”上市,开创了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也就是这一年,俞德超回到了中国,加入康弘药业,负责生物药研发。在此期间,他主持开发了我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抗药物“康柏西普”。成功开发两个一类创新药的成果,让俞德超在业内声名大噪。2011年,其欲离开康弘药业自主创业时,资本即闻风而至。2011年8月,俞德超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仅仅2个月后,信达生物就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富达亚洲共同成长基金(现已更名“斯道资本”)。2012年6月,信达生物再次完成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亚洲继续跟投。俞德超想做国际标准的大分子生物药,但创新药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投资机构特别是国内基金大多对其持观望态度。不难发现,信达生物的早期投资方,基本都是美元基金。2015年,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拉开改革大幕,信达生物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当年3月,信达生物将自己研发的PD-1单抗的海外市场授权给美国礼来制药,并收到5600万美元的首付款。10月,信达生物再次与礼来达成总额超过10亿美元(里程金)的全面合作,双方签订了3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这是首个本土企业将自己的新药以“国际价”授权予跨国制药巨头,被视为中国新药研发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信达生物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信达生物完成了1.15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6年11月,信达生物完成D轮融资,获得来自国投创新、国寿大健康基金、中国平安、泰康保险等机构的2.62亿美元投资。这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也是当年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融资案。豪华的研发团队,加之赶上了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黄金时代”,信达生物的融资之路走得颇为顺畅。至上市前,信达生物共完成了5轮合计5.62亿美元融资。据招股书资料,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有12.8亿美元。与此同时,俞德超的股份已被稀释至6.31%。产品或明年上市尽管背后有众多资本加持,但在今年港股市场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市场人士对于信达生物上市后的表现依然表示担忧。“研发实力和产品管线布局都是不错的,长期看是有增长潜力。短期来说,毕竟产品还没出来,没有盈利,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上海某大型公募医药研究员张亮(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过去7年里,信达生物布建了一条由17种候选抗体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覆盖了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其中,新型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已经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通道;另有3个品种已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IBI-305、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IBI-301和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IBI-303。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尚未有产品成功商业化,信达生物至今仍处于大额“烧钱”、持续亏损的状态,仅靠政府补助和一些服务授权实现少量收入。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85亿元、6.12亿元、4.2亿元。同期,信达生物的亏损额度分别达5.44亿元、7.15亿元、5.76亿元。眼下市场最为关注的是,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的研发进展,其能否顺利获批直接决定了信达生物未来几年的经营业绩与股价表现。今年4月份,信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尽管提交上市申请之路一波三折,但目前信迪利单抗的进度依然是国产PD-1抗体中走得最快的。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无意外,该品种预计将于明年获批上市,或可提振市场信心。信达生物方面也在加快推进信迪利单抗的临床进展。公司表示,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65%将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25%用于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其他管线业务的临床试验等,剩余10%则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用途。商业化竞争加剧虽然产品尚未上市,但信达生物已面临商业化竞争加剧的压力。截至目前,与信迪利单抗作用机理相似、处于竞争状态的PD-1抗体药物已有5种。今年六七月份,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纳武单抗(Opdivo,俗称“O药”)和默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俗称“K”药)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个外资药在中国的定价均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从两家公司公布的在华售价来看,“O药”在中国的售价仅为其美国零售价的52.9%,而“K药”给出的定价亦仅为其美国售价的54%。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外资药大幅降价的背后,既有近期国家连续针对抗肿瘤药降价政策的原因,也是基于国内PD-1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被动选择。在多家本土企业奋起直追之下,外资药企也难言轻松。除了外资药,信迪利单抗还要面临与其他国产PD-1抗体之间的较量。除了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的JS-001、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也都已提交新药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在报批的时间进度上,第一梯队的几家企业之间彼此咬得很紧。而从申报的适应症来看,信迪利单抗与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申报的主要适应症都是霍奇金淋巴瘤。PD-1的庞大市场毋庸置疑,考虑到短期内同批竞品有5个,长期可能多达十几个,激烈的市场营销战或不可避免。目前来看,尽管产品都还未上市,各家企业都已在为商业化阶段做筹备。信达生物表示,今年年底之前将组建一支有250人规模的商业化团队。未来随着业务发展,计划将商业化团队规模扩大一倍至500人。今年以来,国家在推动抗癌药降价方面陆续推出零关税、医保准入谈判、专项联合采购等系列“组合拳”。最近一轮国家抗癌药专项谈判的结果显示,17种抗癌药拦腰降价进入医保。“创新药的回报除了产品本身的疗效和质量外,更取决于医保政策的松紧、市场竞争的强弱等。”张亮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新药要以价换量进医保,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高溢价。”[详情]

中国网 | 2018年10月23日 07:11
信达生物今登陆港交所 旗舰抗癌药仍在投产路上
信达生物今登陆港交所 旗舰抗癌药仍在投产路上

  信达生物是国内生物医药单抗领域的一家明星企业。怀揣着公司创始人俞德超“开发让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药”的使命,信达生物(信达生物-B;01801,HK)拟于今日(10月31日)敲开港交所的大门。作为信达生物的旗舰药,PD-1信迪利单抗已经进入投产前的最后审批阶段。不过,由于是治疗癌症的重磅药物,国内市场PD-1单抗领域硝烟渐起,作为PD-1单抗药物研制的先行者,信达生物也必然要面对竞争压力。记者注意到,10月30日,信达生物公告称拟以13.98港元/股的价格发行2.36亿股,募资净额约为31.55亿港元。●创始人“自带光环”提起信达生物,其创始人俞德超“自带光环”。作为海归博士,俞德超1993年从中科院分子遗传学专业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专业研究,从而第一时间接触到美国生物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知识。走出校门,俞德超先后任职于美国Calydon、Cell Genesys、Applied Genetics三家生物制药公司,俞德超在上述公司中主要担任过首席科学家、副总裁职务,拥有较强的海外工作背景。2006年俞德超从海外归国,先后主导研发了两款生物药,成为国内唯一一位发明了两个国家1类新药并成功上市的科学家,同时奠定了其在生物医药界的江湖地位。一方面,俞德超主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OncorineR),其原理是利用工程病毒精准靶向肿瘤,同时病毒能在肿瘤细胞中自我繁殖,令其裂解,从而一举开创了人类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另一方面,俞德超带领探索开发出了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新药“康柏西普”(ConberceptR),为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患者带来看见光明的希望。因该药价格便宜、疗效好,迫使当时还处在专利期的国外生物药雷珠单抗大幅降价。2011年,俞德超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公开资料显示,信达生物主要业务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病四大疾病领域,其中2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随着2015年国家药监局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国际标准药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信达生物在这轮改革中把握住了关键点。是年,信达生物与世界医药巨头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合作协议,信达生物将获得礼来总额超过3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主要根据信达研发进程分期支付。由此,信达生物成为中国第一个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的企业。此后,信达生物在融资的道路上顺风顺水,一度创下单轮2.62亿美元的中国生物医药史上最大融资纪录。此次港股上市前,信达生物已经累计完成5轮融资,合计约为5.62亿美元。招股书显示,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近12.8亿美元,俞德超的股份被稀释至6.31%。●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单抗药物是信达生物药品生产管线的“排头兵”。信达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目前全球最畅销的十大药品中已经有8个是生物药,其中单克隆抗体药占据5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该类药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治疗领域,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科及眼科,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约为1038亿美元,占整个生物药市场的43.2%。招股书显示,目前信达生物已经建立了由17种抗体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其中四种核心产品在国内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其旗舰药品新型的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以及三款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IBI-305、利妥昔单抗美罗华IBI-301和阿达木单抗修美乐IBI-303。根据信达生物披露的资金拟使用情况,所得款项净额65%将分配予公司四大核心产品,仅PD-1信迪利单抗就有16.41亿港元,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5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产品PD-1信迪利单抗已被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评选程序,如获批,计划于2019年推出。去年12月份,信达生物向CFDA提交其PD-1单抗品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适应证为霍奇金淋巴瘤。其递交上市申请的时间几乎与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英文商品名:Opdivo,以下简称其中文商品名“欧狄沃”)同步,这在当时也让信达生物成为国内提请PD-1单抗上市的第一家本土创新药企。不过申请之路略有波折,今年初,信达生物主动撤回了PD-1单抗的上市申请,这也让外界对该药的生产情况产生了诸多猜测。今年4月份,信达生物及时回应了质疑,补充部分材料后又再次提交了上市申请。作为抗癌药的一个明星品种,PD-1单抗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由于其延展性大,和其他药相配合可以治疗很多癌症,受到众多药企青睐,目前国内PD-1单抗领域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此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就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有100多家药企扎堆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的研发。此外,国外的PD-1单抗药物已经进入国内市场。今年以来,国际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欧狄沃”和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瑞达”(英文名为Keytruda)的PD-1抑制剂药物先后在中国上市。国内药企中,目前除了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IBI-308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另外还有百济神州BGB-A317、君实生物JS-001及恒瑞医药SHR-1210的PD-1单抗也在等待批准上市,且均被纳入了优先评审。各路药企扎推研究PD-1单抗,跨国药企巨头默沙东和百时美施贵宝也坐不住了,纷纷对在中国上市的PD-1单抗进行降价处理,欧狄沃、可瑞达在中国市场的降价幅度约为四成。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目前国内市场PD-1定价已经非常低了,是全球最低的,再加上医保等因素已经没有给降价留下太多空间。”他认为国产药物上市可能会进一步对PD-1药物价格造成冲击,“或许还会再降低一些,但是幅度不会特别大,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记者表示:“影响可能比较有限。一方面各家药企申请PD-1治疗的适应症有所不同,再者医药营销推广团队同样十分关键,需要对医院进行一对一推广,同时还要对医师进行药品使用培训。”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认为,虽然生物制药企业扎堆上市PD-1药物,但就其使用效果还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每个人个体差异是不一样的,一方面PD-1单抗等免疫类药物上市是给癌症患者多一种选择:如果适用,效果会翻倍;如果是过敏体质,则是不能用的。”史安利说。一位多年从事医药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PD-1的总体效果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提,一般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效果会很好,但是PD-L1高表达患者所占比例大概有20%~30%,所以是对部分患者有效。”记者尝试对信达生物进行采访,意图了解公司业务布局和发展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详情]

新股暗盘 |信达生物-B(01801)收报14.10港元 每手赚60港元
新股暗盘 |信达生物-B(01801)收报14.10港元 每手赚60港元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APP获悉,信达生物-B(01801)将于明日(10月31日)在港股上市。上市前夕,据辉立交易场资料显示,其开盘报13.70港元,较招股价13.98港元低2%,盘中最高价为14.10港元,最低达13.60港元,截至收盘,报14.10港元,涨0.858%,每手500股,不计手续费,每手赚60港元。[详情]

信达生物港股募资33亿港元 “烧钱”药企陷破发阴影
信达生物港股募资33亿港元 “烧钱”药企陷破发阴影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研制肿瘤药物的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信达生物”)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以每股13.98港元的价格发售2.36亿股,募资规模约32.99亿港元,计划于10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信达生物此次募资的65%拟用于公司四大核心产品,25%拟用于拨资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注册备案准备事宜及潜在的商业化推出(销售及市场推广),10%拟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信达生物是继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后,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财务数据显示,信达生物产品尚未获准进行商业销售,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别亏损5.44亿元(人民币,下同)、7.16亿元、5759.6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在香港挂牌上市的生物制药股接连破发。8月1日上市的歌礼制药(01672.HK)招股价为14港元,但10月24日收盘报6.18港元,股价累计下挫超过50%。8月8日上市的百济神州(06160.HK)股价上市以来一路下滑,24日股价收报69.80港元,相比10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超30%。 此外,9月14日上市的华领医药(02552.HK)同样未能摆脱破发命运,截至24日收盘股价报7.20港元,比8.2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超13%。 信达生物与上述三家公司一样,都面临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产品上市成功率低的问题,这也成为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后投资者担忧的重点。 发售价格高企 募资近33亿港元 10月18日,信达生物(01801.HK)发布公告称,公司自18日起至23日在香港公开招股,招股区间为每股12.5至14港元,10月31日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信达生物最终发售价格定为13.98港元,位于12.5至14港元招股区间高端,募资规模约32.99亿港元。此次信达生物在香港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约10%,国际配售比例为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 目前公司确认10家基石投资者,共计认购19.18亿港元,约占其募资总额的六成。其中红杉资本、惠理基金以及涌金资本分别以4.7亿港元、2.35亿港元及2.35亿港元领投,资本集团(CGPM)、美国制药公司礼来(Eli Lilly)、景林、淡马锡等进行跟投,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及招商证券国际。 信达生物制药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在会上透露,公司生产线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及运作,若只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目前已有两个药品进入临床研究,另外一个很快启动。自去年开始我们的战略有所调整,直接在美国进行研发,进入中国以外的市场。” 尚无产品销售收入 两年亏损超12亿 信达生物主要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目前公司产品尚未获准进行商业销售,因此尚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 因此,信达生物至今仍处于大额“烧钱”、持续亏损的状态,仅靠政府补助和一些服务授权实现少量收入。2016年公司没有任何营收,2017年向国内公司提供服务并授权产品获得1853.8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为443.6万元。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高达3.85亿元、6.12亿元、4.2亿元,亏损额度分别达5.44亿元、7.16亿元、5759.6万元。 面对已在港上市的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股价破发的现状,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称,上市公司股价受各种因素影响,相信公司有业务成果作支持,价格合理情况下预计可得到投资者支持。 信达生物的资本之路 信达生物的创始人为俞德超,此前在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先后在美国Calydon、Cell Genesys、Applied Genetics等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副总裁的职务。2006年,俞德超带领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创新药物“安柯瑞”上市,同年俞德超回国加入康弘药业,负责生物药研发。2011年,俞德超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 据《时代周报》报道,2011年10月,信达生物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富达亚洲共同成长基金(现已更名“斯道资本”)。2012年6月,信达生物再次完成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亚洲继续跟投。 2015年3月,信达生物将自己研发的PD-1单抗的海外市场授权给美国礼来制药,并收到5600万美元的首付款。同年10月,信达生物再次与礼来达成总额超过10亿美元(里程金)的全面合作,双方签订了3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并完成了1.15亿美元的C轮融资。 2016年11月,信达生物完成D轮融资,获得来自国投创新、国寿大健康基金、中国平安、泰康保险等机构的2.62亿美元投资。这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也是当年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融资案。 至上市前,信达生物共完成了5轮合计5.62亿美元融资。据招股书资料,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有12.8亿美元。与此同时,俞德超的股份已被稀释至6.31%。 17条研发管线是最大“赌本” 信达生物的产品研发管线由17种抗体候选药物组成,4种核心产品拥有全球化专利,已在中国进入了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分别是新型的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和生物类似药IBI-301、IBI-303、IBI-305。 据港股挖掘机报道,治疗肿瘤、有全球商业化权利的信迪利单抗(IBI-308)为PD-1/PD-L1抗体,第三期临床实验已结束,并于2018年4月10日再次提交了该药物的新药申请。4月19日,获得了CF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4月23日,被纳入了优先审评程序。 信达生物的是获得CFDA受理的PD-1/PD-L1产品新药申请的首批公司之一,预期[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将成为获批上市的信迪利单抗治疗的首个癌症适应症。该药物目前也已获得FDA批准,计划将在美国启动多中心1b/2期的临床试验。信达生物在招股说明书表示,若信迪利单抗获CFDA批准,计划于2019年推出。 目前在中国获批准的PD-1/PD-L1抗体药物仅一种,即2018年6月15日获批的百时施贵宝的PD-1抗体Opdivo(纳武单抗),该药物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信达生物与其相比,不仅有信迪利单抗,而且部分信迪利单抗形成了三种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即其他三种核心药物)的抗PD-1部分。预计2019年上半年、2019年第四季度及2020年下半年分别为IBI-305、IBI-301、IBI-303向CFDA提交新药申请。 除了四种核心产品,信达生物还拥有创新单克隆抗体候选物的产品管线,包括已在临床1/2期的IBI-306、IBI-310,以及已向中国提交IND申请的候选药物IBI-302、IBI-307、IBI-101。临床前的储备药也有8种,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推动其中四种临床前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总的来看,信达生物的管线药物研发虽多达十七个,但发展并不杂乱,有核心,有发展,有储备,各层次药物进展有序,利于长期发展。 同类药物齐出,商业化竞争加剧 据智通财经报道,目前与信迪利单抗作用机理相似、处于竞争状态的PD-1抗体药物已有5种,分别为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纳武单抗(Opdivo,俗称“O药”)、默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俗称“K药”)、君实生物的JS-001、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 由于国内市场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各方产品竞争极为激烈。其中,“O药”在中国的售价为美国零售价的52.9%,“K药”在中国的售价为美国零售价的54%,“外来药”优势明显。而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这两个药物的主要适应症都是霍奇金森淋巴瘤,与信迪利单抗适应症极为相似。 信迪利单抗不仅要与“外来药”竞争,还得与“国产药”一争高下。与信迪利单抗一样,恒瑞的SHR-1210、君实的JS-001、百济神州的BGB-A317均已提交新药申请,预计可在2019年推向市场,且恒瑞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这两个药物的主要适应症都是霍奇金森淋巴瘤,与信迪利单抗适应症极为相似。 与此同时,信达生物剩余三种核心生物类似药也面临竞争难题。目前,市场中与IBI-301同类的药物已有1种投入市场,1种递交新药申请,2种处于临床3期;IBI-303的同类药物已有2种投入市场,2种递交新药申请,2种处于临床3期;IBI-305的同类药物已有1种投入市场,1种递交新药申请,7种处于临床3期。 生物制药公司“罩门”多 由于生物制药公司药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中短期实现盈利难度较大,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以上,此前三家赴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均破发,表现惨淡。 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于8月、9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3家企业都是既无盈利又无商品化的产品。截止10月24日收盘,3家企业股价分别报6.18港元、69.80港元和7.20港元,相对发行价的股价跌幅分别为55.86%、35.37%、13.04%。 据36氪报道,由于已上市企业接连破发,部分拟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踌躇不前,复星医药长期培育的医药独角兽复宏汉霖已经推迟了赴港挂牌计划。 此前信达生物制药获保荐人给予27亿至38亿美元之间的估值,现在缩水了7亿至18亿美元。早在歌礼制药股价下跌之际,路透社评论称“今后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如果在香港上市,会面临非常谨慎的估值。”[详情]

破发潮中赴港IPO 信达生物商业化挑战显现
破发潮中赴港IPO 信达生物商业化挑战显现

  汹涌的“破发”潮中,港交所迎来第四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近日,已通过聆讯的信达生物在香港宣布公开招股,并计划于10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招股计划,其拟以每股12.5–14港元的价格发售约2.36亿股,其中10%在香港公开发售,90%为国际配售。本次募资规模约29.54亿–33.09亿港元。招股资料显示,目前信达生物已确认了包括红杉资本、惠理基金、涌金资本、资本集团(CGPM)、淡马锡等在内的10家基石投资人,共计认购19.18亿港元,约占其募资总额的六成。在国内生物医药界,俞德超和信达生物无疑是耀眼的明星。信达生物是首个将原创新药授权给跨国制药巨头的本土药企,而俞德超本人是国内唯一曾将两个一类新药开发上市的科学家。强大的研发实力背书之下,信达生物自创立以来就是资本的宠儿。在信达生物的前面,歌礼生物(歌礼制药-B,01672.HK)、百济神州(百济神州-B,06160.HK)以及华领医药(华领医药-B,02552.HK)已陆续在港上市。然而,在今年港交所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这三家来自内地的创新型生物科技药企均未能幸免,股价表现惨淡。明星光环之下的信达生物此番能否打破“破发”的魔咒?“香港市场十分国际化,吸引美国在内的国际投资者,也更有利于内地在内的亚太投资者参与。”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在日前的上市记者会上表示,“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合理的价格下,投资者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看好公司长期的价值。”资本之路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信达生物就自带光环。这与其创始人俞德超的背景有着莫大关系。俞德超是位“海归”科学家,创立信达生物之前,在新药研发领域已颇有建树。1993年,俞德超获得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在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回国之前,他先后在美国Calydon、Cell Genesys、Applied Genetics等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副总裁的职务,拥有数十项专利。2006年,俞德超带领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创新药物“安柯瑞”上市,开创了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也就是这一年,俞德超回到了中国,加入康弘药业,负责生物药研发。在此期间,他主持开发了我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抗药物“康柏西普”。成功开发两个一类创新药的成果,让俞德超在业内声名大噪。2011年,其欲离开康弘药业自主创业时,资本即闻风而至。2011年8月,俞德超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仅仅2个月后,信达生物就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富达亚洲共同成长基金(现已更名“斯道资本”)。2012年6月,信达生物再次完成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亚洲继续跟投。俞德超想做国际标准的大分子生物药,但创新药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投资机构特别是国内基金大多对其持观望态度。不难发现,信达生物的早期投资方,基本都是美元基金。2015年,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拉开改革大幕,信达生物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当年3月,信达生物将自己研发的PD-1单抗的海外市场授权给美国礼来制药,并收到5600万美元的首付款。10月,信达生物再次与礼来达成总额超过10亿美元(里程金)的全面合作,双方签订了3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这是首个本土企业将自己的新药以“国际价”授权予跨国制药巨头,被视为中国新药研发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信达生物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信达生物完成了1.15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6年11月,信达生物完成D轮融资,获得来自国投创新、国寿大健康基金、中国平安、泰康保险等机构的2.62亿美元投资。这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也是当年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融资案。豪华的研发团队,加之赶上了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黄金时代”,信达生物的融资之路走得颇为顺畅。至上市前,信达生物共完成了5轮合计5.62亿美元融资。据招股书资料,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有12.8亿美元。与此同时,俞德超的股份已被稀释至6.31%。产品或明年上市尽管背后有众多资本加持,但在今年港股市场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市场人士对于信达生物上市后的表现依然表示担忧。“研发实力和产品管线布局都是不错的,长期看是有增长潜力。短期来说,毕竟产品还没出来,没有盈利,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上海某大型公募医药研究员张亮(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过去7年里,信达生物布建了一条由17种候选抗体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覆盖了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其中,新型PD-1抗体信迪利单抗(IBI-308)已经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通道;另有3个品种已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包括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IBI-305、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IBI-301和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IBI-303。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尚未有产品成功商业化,信达生物至今仍处于大额“烧钱”、持续亏损的状态,仅靠政府补助和一些服务授权实现少量收入。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85亿元、6.12亿元、4.2亿元。同期,信达生物的亏损额度分别达5.44亿元、7.15亿元、5.76亿元。眼下市场最为关注的是,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的研发进展,其能否顺利获批直接决定了信达生物未来几年的经营业绩与股价表现。今年4月份,信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尽管提交上市申请之路一波三折,但目前信迪利单抗的进度依然是国产PD-1抗体中走得最快的。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无意外,该品种预计将于明年获批上市,或可提振市场信心。信达生物方面也在加快推进信迪利单抗的临床进展。公司表示,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65%将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25%用于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其他管线业务的临床试验等,剩余10%则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用途。商业化竞争加剧虽然产品尚未上市,但信达生物已面临商业化竞争加剧的压力。截至目前,与信迪利单抗作用机理相似、处于竞争状态的PD-1抗体药物已有5种。今年六七月份,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纳武单抗(Opdivo,俗称“O药”)和默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俗称“K”药)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个外资药在中国的定价均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从两家公司公布的在华售价来看,“O药”在中国的售价仅为其美国零售价的52.9%,而“K药”给出的定价亦仅为其美国售价的54%。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外资药大幅降价的背后,既有近期国家连续针对抗肿瘤药降价政策的原因,也是基于国内PD-1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被动选择。在多家本土企业奋起直追之下,外资药企也难言轻松。除了外资药,信迪利单抗还要面临与其他国产PD-1抗体之间的较量。除了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的JS-001、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也都已提交新药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在报批的时间进度上,第一梯队的几家企业之间彼此咬得很紧。而从申报的适应症来看,信迪利单抗与恒瑞医药的SHR-1210、百济神州的BGB-A317申报的主要适应症都是霍奇金淋巴瘤。PD-1的庞大市场毋庸置疑,考虑到短期内同批竞品有5个,长期可能多达十几个,激烈的市场营销战或不可避免。目前来看,尽管产品都还未上市,各家企业都已在为商业化阶段做筹备。信达生物表示,今年年底之前将组建一支有250人规模的商业化团队。未来随着业务发展,计划将商业化团队规模扩大一倍至500人。今年以来,国家在推动抗癌药降价方面陆续推出零关税、医保准入谈判、专项联合采购等系列“组合拳”。最近一轮国家抗癌药专项谈判的结果显示,17种抗癌药拦腰降价进入医保。“创新药的回报除了产品本身的疗效和质量外,更取决于医保政策的松紧、市场竞争的强弱等。”张亮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新药要以价换量进医保,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高溢价。”[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