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

报告: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银行发挥头雁作用
报告: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银行发挥头雁作用

新浪财经|2019年08月02日  11:33

最新新闻

潘光伟:平衡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 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5:31
倪荣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约3年 平均经营4年获得首贷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5:14
刘晓春: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合理的金融服务
刘晓春: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合理的金融服务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刘晓春指出,普惠金融的对象,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复杂、需求多元。他认为,人们的金融需求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的。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的、合理的金融服务。这个适当、合理,既是对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讲的,也是对接受服务者讲的。 “普惠金融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特定服务,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好的普惠金融”刘晓春表示,“好的普惠金融方式,当然要推广,但也只能推广到合适的对象和需求”。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中午好。刚才杨秘书长很全面地对案例进行了归纳、总结,我觉得非常专业。我主要想谈一谈看了案例以后的几点体会,有了刚才杨秘书长这么一个专业的介绍,好多内容我想我就不重复了。 普惠金融的对象,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复杂、需求多元。分布广,包括全国城乡的角角落落;数量多,包括人员的数量和企业的数量;类型复杂,有单个的人和企业,人有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生存状态,企业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的经营模式;需求多元,人有就业、就医困难,需要相应保障的。有生活意外,一时困难,需要资金临时周转的。有生产经营需要各类金融服务的。企业同样如此,并不是一味地需要贷款。 人们的金融需求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的。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的、合理的金融服务。这个适当、合理,既是对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讲的,也是对接受服务者讲的。 因此,普惠金融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特定服务,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好的普惠金融。好的普惠金融方式,当然要推广,但也只能推广到合适的对象和需求。普惠金融不应该追求普世式的方式,也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该扶贫的,由适合做扶贫的机构自愿去做;该提供保险的,就提供保险服务;需要改善支付结算服务,就改善支付结算服务;科技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当然应该鼓励,但这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只有进行多元探索,普惠金融才能走远行稳。我想,这也是我们这次评选的典型案例的意义所在。 普惠金融需要有责任的金融科技。首先,金融科技的应用介绍要有责任。必须明确,普惠金融是金融,金融科技是更好地实现金融普惠的工具。要理性认识不同金融科技的不同功能和局限,理性认识不同金融业务的不同逻辑,理性认识不同机构自身的擅长与局限,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合作,发挥好金融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应用,是更好的实现金融的作用,不是替代金融该做的事。用什么技术,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要有明确的说明。现在有不少机构,说了一堆技术名称,就是不说具体做了什么业务,是怎么解决业务中的关键环节的。或许是商业机密,但金融是一项需要信任的业务,在相互的合作中,包括面对监管,这样的叙述是很难建立信任的,何况还有普惠的情怀呢!我觉得,在合作中清楚介绍科技的具体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其次,金融科技的应用要有责任。每项技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局限。再好的技术也有它的适用范围。无论什么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恰当的应用、或者应用的范围不恰当,可能会导致恶的结果。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在远程认证、授权等方面的应用是有益的,但在支付方面的应用,可能是不合适、不安全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 再次,数据的开放与应用要有责任。数据开放与利用,在看到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它的风险。开放什么数据、向谁开放、怎么开放,应该是有规则的,不能无限开放。在一个公司内部,一些业务要进行风险隔离,有些数据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部门之间还是应该有风险隔离要求的。比如,一些商业交易数据、社交数据可以作为信贷风险评估的数据,但是,有些金融数据(比如存款、贷款等)就不能用于商业营销等业务。对数据的获取、交易、数据真伪及质量的责任等,更需要有明确的监管甚至法律规则。[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4:57
杨再平: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一定会在中国发扬光大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4:49
央行白当伟: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96.3%
央行白当伟: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96.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处长白当伟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处长白当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白当伟提到,从2017年开始,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了普惠金融指标的填报和分析。从指标体系填报的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在继续稳步发展,当然这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白当伟进一步介绍到,目前我国银行网点已覆盖绝大部分乡镇,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96.3%,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基本打通。在过去一年,全国有88.64%的成年人拥有活跃使用账户,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已经超过了80%。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从指标数据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 的总体情况及努力方向 白当伟: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 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出发,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和介绍从普惠金融指标数据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努力方向。 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民银行建设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第二,从指标体系近几年填报所反映出的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的总体情况。第三,从中看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的若干问题。第四,下一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呢?我们是想把对普惠金融的监测评估从定性阶段向定量阶段推进。所以,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有利于监测、评估全国和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国际比较,以及更有针对性地发展普惠金融。在国际上有很多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比如说,二十国集团(G20)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等等,是我们构建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重要参照。 从2017年开始,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了普惠金融指标的填报和分析。从指标体系填报的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在继续稳步发展,当然这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银行网点已覆盖绝大部分乡镇,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96.3%,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基本打通。这是因为乡镇基本都有金融机构的网点,村级基本可以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同时,助农取款服务点与电商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国每万人拥有的ATM和POS机具数量稳步增加,支付市场环境持续完善。 二是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广泛普及,使用活跃度有所提升。在过去一年,全国有88.64%的成年人拥有活跃使用账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持续快速增长。近半数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农村地区居民投资理财的意识也有所提升。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移动支付等现代支付工具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已经超过了80%,这是根据我们最新调查的数据反映出来的。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和银行业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速度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已较广泛使用,服务目标群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完善。 四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状况继续改善。企业法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持续平稳增长。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稳步推进,银行账户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系统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迅速。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国普惠金融在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的一些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还要加强。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涉农贷款指标增长放缓,这可能会制约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有进一步改善空间;支持小微企业获得和改善金融服务状况的制度环境,如动产担保制度等需加以完善;围绕小微企业的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三是消费者金融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消费者金融素养较去年有所提升,但仍处于刚过及格线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个人和企业法人数稳步小幅增长,但仍有较多自然人和企业缺少信用记录。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信用档案建档数量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信息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也仍然存在。 五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从政策、标准、监管等多个角度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推进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普惠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一是将发展普惠金融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加强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面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二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满意度。继续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落实好信贷、债券和股权“三支箭”政策组合。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运用替代性数据提升小微企业获贷能力,加强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政策宣传解读及实施落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供需不匹配问题。 三是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变资产。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培育诚实守信文明风尚。探索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信用救助和重建,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用意识,规范引导其参与借贷和融资活动。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进一步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德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合力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五是积极构建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逐步完善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框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金融标准建设;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研究运用,构建“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一站式、全方位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4:41
曾刚:发展普惠金融需大量的政策予以配套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4:33
保险业协会邢炜: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
保险业协会邢炜: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主旨发言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关于保险业参与普惠金融接下来的方向,邢炜表示,保险行业应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来。 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创新商业模式,重视服务体验,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保险产品不完善的地区,需要广大的保险机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二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普惠金融受众的群体通常在资产抵押、市场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比较弱,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保险业要高度重视消费者教育风险提示,加大对保险知识的宣传的力度,加强社会公众对普惠金融功能作用的认知,增强公众的金融风险认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参保率。 三是形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建立各方联动,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加强部委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我代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感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刚才李院长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个介绍,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使得这几年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得到扩大。在这个规划里面,有35处涉及到保险,包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保险业作为金融主体之一,应该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不断地拓宽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坚持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成为保险业发展普惠金融不变的主旋律。 按照普惠金融的概念,保险大概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保险扶贫正在成为金融扶贫举足轻重的关键一环。近几年来各地逐步开展像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借款人相关的贷款保证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等等,已经覆盖了贫困农户所面临的大部分的风险类型,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工具。二是保险业强化支农服务,持续推进乡镇的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农业风险保障和农业基础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70多亿元,为近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保障金额3.46万亿,中国的农业保险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像养殖业保险的一些分项指标跃居世界第一。三是保险业有效参与并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创新发展方式上,发挥了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优势,探索开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扩大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规模。各地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主要载体,主要是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 应该说,人民日报社牵头举办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中国保险业协会作为主办方之一,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平台,帮助行业总结梳理开展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创新实践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规范,推动保险业将普惠金融与保险的本质属性紧密融合,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这次优秀案例评选过程中,保险行业提供了60多个很好的案例,其中像人保财险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采取了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化解三农的融资难题。也包括刚才看到的太平洋财险的“提放保”履约保证保险的模式,重构了银行抵押贷款的业务流程,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续贷中过桥贵、融资慢、易断桥的痛点。还有像中国信保,通过微信服务平台,为全国的小微出口企业提供及时、便捷、专业的信用保险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走出去。这些案例,将保险的风险保障与资金融通功能紧密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是值得行业借鉴和推广的。我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普惠保险的经验涌现出来。 关于保险业参与普惠金融接下来的方向——普惠金融发展到今天,尽管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金融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保险行业应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来。 一是创新商业模式,重视服务体验,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保险产品不完善的地区,需要广大的保险机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二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普惠金融受众的群体通常在资产抵押、市场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比较弱,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保险业要高度重视消费者教育风险提示,加大对保险知识的宣传的力度,加强社会公众对普惠金融功能作用的认知,增强公众的金融风险认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参保率。 三是形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建立各方联动,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加强部委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制定科学的发展考核机制,加强对普惠金融、普惠保险可持续性经验案例的总结,鼓励各保险机构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普惠金融中涉及支农扶贫的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切实调动保险机构参与普惠金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当然要加强监管和监督,将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纳入监管框架,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优秀发展,坚决打击使用普惠金融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等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普惠金融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实践证明,保险行业参与普惠金融有助于探索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有助于化解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效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 初心引领方向,使命呼唤担当。我们相信保险业在国家普惠金融必将砥砺前进,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3:49
保险业协会邢炜:保险应更深更广地参与普惠金融发展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3:32
建行刘桂平: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普惠型贷款2210亿元
建行刘桂平: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普惠型贷款2210亿元

  原标题:建行刘桂平: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普惠型贷款2210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网 e公司讯,8月2日,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桂平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的普惠型贷款已经突破9000亿元,当年新增2210亿,增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其中线上贷款占比达88%。 [详情]

中国证券网 | 2019年08月02日 13:02
潘光伟: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潘光伟: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潘光伟表示,近年来,信贷投放以“量”增带动“面”扩和“价”降,尤其是大型银行发挥头雁效应,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23.7%,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他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切实贯彻政策要求,缓解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二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何董事长,李院长,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正值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此背景下,召开“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更有特别的意义。作为此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峰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平台站位高、格局大,汇集了金融行业的600余个普惠金融案例,树立了行业先进典型和标杆,向全社会宣传了普惠金融成果。在此,对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平台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提高不良容忍度等多项措施。在监管引领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委多次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及通知等文件,发挥货币政策、差别监管和财税优惠等政策合力,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支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完善内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等机制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信贷投放以“量”增带动“面”扩和“价”降,尤其是大型银行发挥头雁效应,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23.7%,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近期,金融稳定理事会评价“中国在亚太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速度居于首位,不良贷款率保持很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切实贯彻政策要求,缓解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规划信贷资源配置,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运用,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例如建设银行实施普惠金融等“三大战略”,推出“小微快贷”一站式金融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以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新工具和新平台,实现“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体验。又如中国银行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手段,创新开发“中银税贷通”,为纳税良好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设计开发了“线上申请、随借随还”的信用贷款为主的授信业务,纯信用贷款最高可达300万。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9.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了3.6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92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205万户。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普惠金融事业部制,加大信贷配置资源、强化专业队伍能力提升,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例如长安银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以产业帮扶为基础,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贷款难问题。又如马鞍山农商行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约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7%;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约5.9万亿元,约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较年初增长4%。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攻坚战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找准落脚点,细化实施方案,精准施策,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了扎实的金融保障。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异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专项扶贫等项目,加强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2018年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900亿元。又如福建农信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金融扶贫“1550”工程,运用5种金融服务必需品提供5项金融服务,实现了把银行服务柜台搬到村民家中的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扶贫样本”。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约2489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41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约4429亿元,较年初增加337亿元。 在各方共同努力和高效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性增强。银行业在改革发展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压力和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经验模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还需要不断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找准差距、挖掘潜力,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对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承担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重大使命和责任,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放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中,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坚持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原则,聚焦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不断提升金融体系与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适配性。 二是加强内控建设,平衡好服务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的关系,确保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提升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构建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三是加强协会行业引领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银行业协会是联系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及各方的桥梁纽带,今后协会要更好地发挥好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普惠金融领域的调研、课题、培训以及评估等相关工作;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消费者教育,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普惠金融,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深化普惠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和推动普惠金融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共享,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发挥差异化经营优势,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激发其自主化、可持续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动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是银行业的使命和责任所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再上新台阶!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2日 12:11
潘光伟:平衡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 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
潘光伟:平衡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 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完善内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等机制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信贷投放以“量”增带动“面”扩和“价”降。[详情]

倪荣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约3年 平均经营4年获得首贷
倪荣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约3年 平均经营4年获得首贷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平安普惠副总经理倪荣庆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倪荣庆着重谈到了普惠金融深水区的挑战,他指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门槛比较高。因为风险高、难以评估,很多情况下,在金融业做小微贷款的时候是需要抵押的,数据显示,超过50%的小微贷款是需要抵押为基础的。但是这恰恰是很多真正的小微人员所缺乏的。 第二,小微普惠的不良率比较高,收费却不高,可持续性不佳。 第三个挑战是首贷,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小微企业经营四年获得第一次贷款,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大概在3年,也就意味着生命周期上,金融服务和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上其实在匹配性上是不强的,有一定脱节。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中午好。刚才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很受启发。非常高兴有机会分享我们的一些实践和探索。我们题目叫普惠金融的深水区。 什么叫深水区呢?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本来普惠金融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区域,也是一个深水区,金融里面的深水区。但是在普惠金融里面,还有一个深水区,就是相对于普惠金融领域的一些中小企业,其中的一些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自雇人士又是普惠金融里面更难、障碍更多的深水区。 我的分享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基本信息大家非常清楚,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来看,他们享受的分享的金融资源是比较少的,整个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大概占比在25%,在这当中真正的普惠型的小微,就是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只占7%。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呢?的确和深水区蕴藏的难度和挑战是直接相关的。 第一,门槛比较高。因为它的风险高,因为它的风险难以评估,所以,很多情况下,在金融业做小微贷款的时候是需要抵押的,我们看到数据当中,超过50%的小微贷款是需要抵押为基础的。但是这恰恰是很多真正的小微人员所缺乏的。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不良率比较高,收费又不高,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持续性,大家一目了然。第三个挑战是首贷,我们看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平均这些小微经营四年获得第一次贷款,我们看到另外一个统计数据,生命周期小微企业大概在3年,也就意味着生命周期上,金融服务和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上其实在匹配性上是不强的,有一定脱节的,这个是从某一个角度看出来,在金融资源的分配以及深水区的挑战,非常的现实,也是非常的具体。 这里简单列举了一下所谓普惠小微贷款深水区的一些困难。左边我们分为四大环节,从获客到风险到资金,到金融资金的供给等,几大环节都存在很大的挑战。比如小微很分散,接触的成本,金额少,不是做一千万,不是做一亿的贷款,可能做一万、十万的贷款,成本也很高。当然我讲的这些,可能是和蚂蚁、微众讲的领域不太一样,他们是基于线上的已经数据化的平台而言的,如果能够充分地进入一个线上数据化的平台,可能有另外的技术方式。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而言,还有更多的小微企业还没有充分地线上化。虽然是个趋势,但是实现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方面面临着成本高、触达很难,风险难以估计的问题。现在已经形成的共识,大家都用科技的力量,每一个发言的领导和专家,都谈到了这个方面。这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的共识。 的确,科技可以在三个方面实施它的作用。第一,的确可以提高风险辨识的能力,更多的用科技的方法、大数据的方法,可以提高风险辨识的能力。刚才刘院长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平安车险信息的投保和服务的信息可以做一些新的观察,这和传统的方法就不一样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介绍。这是提高新的风险观察的方法。 第二个是提高了效率。以前我们普惠是从2005年开始,我们曾经也是非常传统,客户要拿很多资料,要到我们的网点,所以,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现在很多资料都是不需要提供了,而且通过手机,自己身边就可以解决。所以,非常大幅度地提升了体验。 第三,降低了成本。科技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帮助,而且仍然有更大的潜力。但是科技也有它的边界。从科技来讲还是不能覆盖更多的下沉的深水区的人群,它的覆盖率也是有个边界。同时,在风险的分摊上,资金供给上,模式的环节当中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科技很有用,但是它发挥的效用也是有一定的边界。 因此,作为平安来看,我们自己的平安方案,我们有平安银行,它主要是立足于银行业的客户,即中小企业。普惠金融当中相对靠上层的一些企业。我们还有一个平安E账通,更多利用金融赋能的方法,研究科技,帮助中小银行提高他们业务效率和管理好风险,是用一个互动模式,从科技供应角度做事情。平安方案里面还有第三个是平安普惠,我们更多的方法是创造一个平台,创造一个连接的模式,让金融资源,让场景,让获客方、技术方很好地联结在一起,从而为深水区的客户提供供给,提供一种可能。曾刚主任刚才的报告的聚合模式,我觉得我们走的是这种模式。 我们的普惠模式核心是两个,第一个是把人和科技结合起来,换句话来讲,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为什么需要线下?就是因为很多线上的东西还没有很好地覆盖线下。另外一个模式,就是模式的创新。通过各类机构的共同协作,把一个事情做好。平安普惠的基本业务模式就是围绕聚合平台来开展的。一个方面,我们充分地利用科技的方法,比如刚才的人脸识别,很好地解决了人身验证的问题,同时以前柜台面对面的审批,这种技术已经变成远程的审批,由于远程的审批,所以,我可以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引入了微表情的技术手段,在审批当中通过科技帮助远程审批员提供对客户的信用或者欺诈风险的提示,从而更好地评估风险等等。科技的手段,我们正在更多地研发和应用当中。同时,我们也在模型创新。我们把一些很好的具有获客的场景连接起来,把它有数据的公司连接进来,同时,由于分散风险,小微风险确实很大,而且也不稳定,我们把一些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连接进来,让它共同来分担风险。而且正是由于有了多方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分摊机制的存在,也使得银行、小贷、信托有一个安全的资源投入的基础。这种业务为什么难做?对于银行来讲,确实要单独研发这方面的技术,建立这样的场景,本身对它来讲是难度很高,效率也不高,但是基于这个平台的连接,可以使这种方式变得可能。像曾刚讲的,重新打造供应链的方式,在其他行业已经做了很多了,大到飞机,小到手机,都是一个社会资源、社会技术重新组合的产物,但是在金融业里面,我们也尝试用这种方式让有能力、有资源、有技术的放在一起,为最难服务、最有挑战的客群提供服务。 十几年来,我们总共服务大概超过一千万的小微客群,而且和银行超过50%抵押的不同,我们74%是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的贷款。今年一季度的新客户当中,过去一整年当中,他们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服务。同时,我们自己把我们和五年前我们的运营成本相比,我们运营成本,运用科技的方法下降了58%。等等,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详细解释每一个指标。我们也希望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用聚合的模式,发挥科技的力量,发挥社会协同的力量,从而能够为普惠金融,特别是为普惠金融当中深水区的长尾的更下层的客户提供未来更多样化、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谢谢大家。[详情]

刘晓春: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合理的金融服务
刘晓春: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合理的金融服务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刘晓春指出,普惠金融的对象,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复杂、需求多元。他认为,人们的金融需求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的。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的、合理的金融服务。这个适当、合理,既是对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讲的,也是对接受服务者讲的。 “普惠金融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特定服务,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好的普惠金融”刘晓春表示,“好的普惠金融方式,当然要推广,但也只能推广到合适的对象和需求”。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中午好。刚才杨秘书长很全面地对案例进行了归纳、总结,我觉得非常专业。我主要想谈一谈看了案例以后的几点体会,有了刚才杨秘书长这么一个专业的介绍,好多内容我想我就不重复了。 普惠金融的对象,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复杂、需求多元。分布广,包括全国城乡的角角落落;数量多,包括人员的数量和企业的数量;类型复杂,有单个的人和企业,人有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生存状态,企业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的经营模式;需求多元,人有就业、就医困难,需要相应保障的。有生活意外,一时困难,需要资金临时周转的。有生产经营需要各类金融服务的。企业同样如此,并不是一味地需要贷款。 人们的金融需求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的。普惠金融所要提供的,是适当的、合理的金融服务。这个适当、合理,既是对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讲的,也是对接受服务者讲的。 因此,普惠金融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特定服务,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好的普惠金融。好的普惠金融方式,当然要推广,但也只能推广到合适的对象和需求。普惠金融不应该追求普世式的方式,也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该扶贫的,由适合做扶贫的机构自愿去做;该提供保险的,就提供保险服务;需要改善支付结算服务,就改善支付结算服务;科技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当然应该鼓励,但这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只有进行多元探索,普惠金融才能走远行稳。我想,这也是我们这次评选的典型案例的意义所在。 普惠金融需要有责任的金融科技。首先,金融科技的应用介绍要有责任。必须明确,普惠金融是金融,金融科技是更好地实现金融普惠的工具。要理性认识不同金融科技的不同功能和局限,理性认识不同金融业务的不同逻辑,理性认识不同机构自身的擅长与局限,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合作,发挥好金融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应用,是更好的实现金融的作用,不是替代金融该做的事。用什么技术,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要有明确的说明。现在有不少机构,说了一堆技术名称,就是不说具体做了什么业务,是怎么解决业务中的关键环节的。或许是商业机密,但金融是一项需要信任的业务,在相互的合作中,包括面对监管,这样的叙述是很难建立信任的,何况还有普惠的情怀呢!我觉得,在合作中清楚介绍科技的具体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其次,金融科技的应用要有责任。每项技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局限。再好的技术也有它的适用范围。无论什么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恰当的应用、或者应用的范围不恰当,可能会导致恶的结果。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在远程认证、授权等方面的应用是有益的,但在支付方面的应用,可能是不合适、不安全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 再次,数据的开放与应用要有责任。数据开放与利用,在看到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它的风险。开放什么数据、向谁开放、怎么开放,应该是有规则的,不能无限开放。在一个公司内部,一些业务要进行风险隔离,有些数据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部门之间还是应该有风险隔离要求的。比如,一些商业交易数据、社交数据可以作为信贷风险评估的数据,但是,有些金融数据(比如存款、贷款等)就不能用于商业营销等业务。对数据的获取、交易、数据真伪及质量的责任等,更需要有明确的监管甚至法律规则。[详情]

杨再平: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一定会在中国发扬光大
杨再平: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一定会在中国发扬光大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金融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再平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杨再平用八个词语概括了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的要领:仁爱心、可持续、降两高、多知晓、多付出、多联手、做关链、高科技。他表示,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一定会在中国发扬光大。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中午好,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做这样一个分享。案例出来以后,我进行了认真研读,我觉得我们这一套典型案例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在普惠金融任务方面的最佳实践。从这些案例中间,我觉得普惠金融,也可以说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一定会在我们这儿发扬光大。因为普惠金融和我们党的初心正好是一致的。我把这些典型案例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以后,我悟出了普惠金融典型或者最佳实践,我们从这些典型案例当中有八个要领,我简单概括为:仁爱心、可持续、降两高、多知晓、多付出、多联手、做关链、高科技。 第一点,要有仁爱之心。你做普惠金融,一定要有仁爱之心,或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普惠金融工作者的必备的职业道德。我们的目标中心一定要有仁爱之心,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才会有激情来做普惠金融。《论语》中间有一句话很重要,什么叫仁者,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去帮助弱势群体,帮助了他们,我们自己也就立起了。普惠金融尤其是弱势群体,有一本书,希勒的一本书《金融与美好社会》,很重要的观点,金融之美在于普惠。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金融需求。做普惠金融一定要有仁爱之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第一。这方面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们宁夏的“盐池模式”,提出“厚德亲民、兼爱互利”,这和仁爱之心是很一致的。这是做得很典型的。 可持续。普惠金融讲的是要有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什么叫有效呢?就是遵循商业和市场原则,这叫做有效的方式。因为金融做的是信用,信用三个特点,马克思关于信用的论述,《资本论》里面引用的图克的一段话,最后信用是三个特征:信任性、偿还性和报偿性。这是金融扶贫不同于财政、不同于慈善,就在于它是要循环的,这一点一定要坚持,这才是可持续的。这种方式我们把它叫做授人以渔。普惠金融的接受者或者我们的客户,才有一种责任。我到甘肃,他们讲扶贫,一个扶贫对象送了几只母羊,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结果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宰母羊,他没有责任。这样就不是金融要做的事情。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当然我们很多都是这样,像平安银行,这么大规模。我们所有都有这个特点,但是我觉得它比较典型,要做到可持续。可持续还要有一定的规模。做一件好事不难,要做出规模来,这是不容易的。 降两高。弱势群体得不到普惠金融,可获得性比较差,就是因为成本高、风险高,只有降两高,才能让我们的普惠金融或者最大限度的普惠最广大的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像微众银行,它的成本3.6元,当然还有若干其他方面,还有平安银行降风险方面,有很多典型的案例。总之,一定要解决两高的问题,才能够做好普惠金融。如果还是成本高,还是风险高的话,那是做不了普惠金融的。 多知晓。我们讲普惠金融,讲弱势群体的有效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就是要多知晓。我们知道,兵家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金融也是这样,金融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晓你的客户。全世界都是这么说。做普惠金融更是这样。你要充分了解你的客户,要多知晓。这方面我们长安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典型案例,面对“三无”怎么去做,你要了解他,多了解,量体裁衣。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做得不错的。 多付出。普惠金融一个定义就是传统金融满足不了,就是普惠金融不是传统金融,普惠金融必待非常之金融人做出非常之付出,做普惠金融要多付出才能见非常之功。做普惠金融一定要更多的担当,要有更多的了解客户,而且更特殊的解决方案等等,所以一定要多付出。我对福建农信联社的“1550”工程印象很深,它比别人要付出很多,当然,还有邯郸银行的夜间银行,肯定为别人付出多。所以要多付出。 多联手。多联手就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破解信息不对称,还可以起到联防、分散、降低风险的作用。比如银行和保险联手,或者我们和其他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联手,你的信息就更充分。也可以说做普惠金融需要一个生态圈,不是单打独斗做得了的,一定要形成有效的生态圈,我们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方面典型案例很多了,中国银行和税务联手,还有中国太平洋保险“提放保”等等。很多保险公司进来,贷款的保证保险等等,都是多联手,形成一个生态圈。 做关链。我造出来一个词,我用了链接的链。就是要把相互关联的客户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去做,并且去撮合或促进它的链接。这是一种系统思维方式,是很具普惠金融的价值的。比如马鞍山农商行供应链探索,把若干的环节。还有农发行的“万企帮万村”,还有临沂银监局报的商票也都是,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做关联。 高科技。一定要高科技。我们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去打仗年代,武功高强,能耍大刀就可以,现在大刀耍得再好,你的武功再高强,你没有现代化的兵器没有用。做金融也是这样,金融一直是运用高科技最新的行业,尤其是信息科技,所以,我们看现在的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部只是互联网,它具有破物理局限破时空局限,大数据信息,还有智能化的处理,还有低成本等等,表现出很强的很可观的长尾效应,长尾效应就是普惠效应,这一系列的东西,正好是普惠金融之利器,不能不用,如果不用这个东西,肯定就落后了,这一点我们前面李扬院长和曾刚主任都作了很好的阐述。就是一定要用最新的东西,比如建行的“惠懂你”用APP。微众银行、平安银行等等就是用最新的技术来做,不能不采用,不采用肯定做不好。 把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我们案例体现出来的最佳实践归结为八点。普惠金融最佳实践的八要领,跟大家探讨。我们动不动这个最佳实践,那个最佳实践,都在布鲁塞尔那个地方提出来,我相信今后一定会在北京或者在哪里提出来中国的,不仅是中国,中国提出来,但是是有国际影响的普惠金融的最佳实践。我们也可以探讨。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梦想。谢谢。[详情]

央行白当伟: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96.3%
央行白当伟: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96.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处长白当伟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处长白当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白当伟提到,从2017年开始,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了普惠金融指标的填报和分析。从指标体系填报的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在继续稳步发展,当然这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白当伟进一步介绍到,目前我国银行网点已覆盖绝大部分乡镇,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96.3%,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基本打通。在过去一年,全国有88.64%的成年人拥有活跃使用账户,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已经超过了80%。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从指标数据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 的总体情况及努力方向 白当伟: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 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出发,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和介绍从普惠金融指标数据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努力方向。 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民银行建设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第二,从指标体系近几年填报所反映出的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的总体情况。第三,从中看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的若干问题。第四,下一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呢?我们是想把对普惠金融的监测评估从定性阶段向定量阶段推进。所以,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有利于监测、评估全国和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国际比较,以及更有针对性地发展普惠金融。在国际上有很多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比如说,二十国集团(G20)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等等,是我们构建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重要参照。 从2017年开始,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了普惠金融指标的填报和分析。从指标体系填报的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在继续稳步发展,当然这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银行网点已覆盖绝大部分乡镇,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96.3%,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基本打通。这是因为乡镇基本都有金融机构的网点,村级基本可以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同时,助农取款服务点与电商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国每万人拥有的ATM和POS机具数量稳步增加,支付市场环境持续完善。 二是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广泛普及,使用活跃度有所提升。在过去一年,全国有88.64%的成年人拥有活跃使用账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持续快速增长。近半数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农村地区居民投资理财的意识也有所提升。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移动支付等现代支付工具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已经超过了80%,这是根据我们最新调查的数据反映出来的。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和银行业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速度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已较广泛使用,服务目标群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完善。 四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状况继续改善。企业法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持续平稳增长。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稳步推进,银行账户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系统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迅速。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国普惠金融在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的一些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还要加强。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涉农贷款指标增长放缓,这可能会制约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有进一步改善空间;支持小微企业获得和改善金融服务状况的制度环境,如动产担保制度等需加以完善;围绕小微企业的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三是消费者金融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消费者金融素养较去年有所提升,但仍处于刚过及格线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个人和企业法人数稳步小幅增长,但仍有较多自然人和企业缺少信用记录。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信用档案建档数量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信息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也仍然存在。 五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从政策、标准、监管等多个角度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推进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普惠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一是将发展普惠金融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加强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面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二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满意度。继续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落实好信贷、债券和股权“三支箭”政策组合。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运用替代性数据提升小微企业获贷能力,加强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政策宣传解读及实施落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供需不匹配问题。 三是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变资产。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培育诚实守信文明风尚。探索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信用救助和重建,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用意识,规范引导其参与借贷和融资活动。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进一步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德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合力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五是积极构建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逐步完善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框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金融标准建设;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研究运用,构建“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一站式、全方位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谢谢大家。[详情]

曾刚:发展普惠金融需大量的政策予以配套
曾刚:发展普惠金融需大量的政策予以配套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曾刚表示,金融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到现在依然非常突出,尽管金融总量不小,新增信贷规模不小,但是从实体经济发展角度仍然有相当的群体所需要的资金是不够的。 难点在哪里?曾刚指出,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它的难点当然在于成本高,这个成本在于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这是客观存在的。从普惠金融的客户,包括小微、三农或者个人的角度来讲,自身缺乏资产的抵押以及自身发展的脆弱性,经营环境相对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脆弱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第三方面,政策层面的难点,因为普惠金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现有的商业机制不能够完全覆盖的,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大量的政策予以配套。 曾刚表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发展普惠金融的想法、提法,但是在政策层面上仍然是比较零散的、不系统的,相互之间的协调是不够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原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当中存在的重要难点,这也是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在普惠金融当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因为各位手边有刚刚出版的2019年的报告,时间也有限,我想就过去的在普惠金融创新方面的一些实践作一个简要总结。 普惠金融的研究实际上已经非常多了,理论当中的研究非常多,国外的经验借鉴也非常多,但是在我们看来,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怎样去实践,尤其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不同。中国的内部,普惠金融的群体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包括地域上的差异、层级上的差异等等。在实践层面,始终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这个报告本身并不是想去做一个理论的重新的梳理或者研究,更多是想从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当中去总结一些所谓的最优的实践,觉得是代表了普惠金融创新的方向,同时也确实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的案例作为一些模板甚至模式,可以做更大范围的推广,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我们看到报告当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实际上刚才也讲到我们有很多的案例,最终并没有授牌,但是好的案例都选到了报告当中,都非常的有特点。 我简单汇报一下报告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我想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普惠金融,关于供给侧改革,前面领导、嘉宾都已经讲得非常全面,我就不展开了。 既然从供给侧理解普惠金融,而且我们今天来看,普惠金融的确也是我们当下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原因说明了在这样的市场当中确实存在金融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今天这个问题实际上到现在依然非常突出,这两天人民银行刚刚开了一个关于银行信贷结构的会议,在此之前会议也提出来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支持。你会发现金融总量不小,新增信贷规模不小,但是从实体经济发展角度仍然有相当的群体所需要的资金是不够的。这个原因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存在这种供求失配的重要原因来自于几方面的难点,意味着我们的普惠金融的创新,是针对这些难点而展开的。 前面专家、领导都讲得非常的清楚,我就不再一一展开。我们认为它的难点大概从几个角度去考虑。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它的难点当然在于成本高,这个成本在于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这是客观存在的。从普惠金融的客户,包括小微、三农或者个人的角度来讲,自身缺乏资产的抵押以及自身发展的脆弱性,经营环境相对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脆弱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第三方面,政策层面的难点,因为普惠金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现有的商业机制不能够完全覆盖的,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大量的政策予以配套。这个政策不能光是金融政策或者信贷政策,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刚才讲它既会涉及到金融机构的问题解决,也会涉及到普惠客户自身发展问题的解决。从这个问题来讲,除了金融政策以外,还需要其他的财税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涉及到农村还涉及到基础的土地政策方面的调整。所以,这些是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来予以支持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发展普惠金融的想法、提法,但是在政策层面上仍然是比较零散的、不系统的,相互之间的协调是不够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原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当中存在的重要难点,这也是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在普惠金融当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实践当中,过去几年,从2019年报告当中总结中国的普惠金融创新的亮点在哪些地方呢?大概围绕着刚才那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金融政策体系,一会儿会讲到,前面王文刚主任已经非常详细介绍了银保监会相关的政策和体系,除了银保监会的政策以外,过去一段时间包括央行和其他的监管部门,甚至包括财税部门,都作出了配套的一些政策的安排,在过去一段时间非常的系统,一会儿会有一个简要的归纳。从这个角度来讲,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 二是金融机构体系。前面王主任把银行业体系大概罗列,我们看到实际上除了银行业体系以外,过去一段时间,保险业以及其他的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甚至也包括一些新型的金融科技企业也在纷纷进入到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当中来,今天我们看这个市场,它的层次已经非常的丰富,而且里面的业务模式、创新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会儿会有一个简要介绍。 三是在中国数字普惠的发展是非常的显著,今天也讲数字普惠,非洲发展得很好。在中国,其实也是发展得好,而且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尤其以支付为基础的创新之后,相关的金融数字普惠创新在过去一段时间是层出不穷。不光是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商业银行自身数字化程度和数字普惠化方面的创新也已经走到世界前沿。这一点在国际上找对应的经验去学习,现在估计已经很难了。刚才建行的刘行长已经介绍了大行的实践,其实在整个银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以前叫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在数字普惠层面叫打通最后一厘米,移动端都在各自手中,极大拉近了金融服务对普惠人群触达的效率,在中国普惠金融创新里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模式。 最后一个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刚才也都提到,建行行长提到普惠金融的创新,不光是一个传统的信贷业务或者金融产品,而是一个生态和产业链,我们看到银行不单单是从单一产品角度提供这样的服务,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产业链经营。在推动产品的同时,提升普惠金融客户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除此之外,我们会发现金融机构和其他类型的机构大量的合作,通过开放聚合的平台,在整合各自的专业化的能力,极大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效率。提升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这都是在我们以往或者在其他地方、其他国家都很难看到的一些创新的亮点,这是我们报告当中主要去强调的这几个方面,具体的内容在我们的报告当中都有提到,我就不详细展开。 我简单讲一下刚才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从2015年推进普惠金融战略规划出台之后,整个中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开始不断地完善,而且会发现今天涉及到普惠金融的已经不光是机构层面的监管政策,我们也看到在央行层面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等等,当然也包括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在加快推进。正是这些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会看到金融机构自身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升,前面几位领导都已经讲到,具体的数据我们在报告当中也都有。首先,我们讲政策体系的完善,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的促进大力提升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过去看到非常明显。这是关于普惠金融政策的体系,而且它还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构、不同类型的客户,相应的政策针对性也不断提升。比如说讲到财税政策层面上,除了财税补贴之外,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性的这种担保发展,实际上也是非常有助于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包括过去成立的国家的担保基金,针对中小企业的,也有针对农业的,农业担保体系的建设,这实际上在实践当中,对推动扩展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形式,也提升它的效率,而且在实践当中产生了非常有效的效果。诸如此类的内容,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过去二三年中看到非常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第二,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日益丰富。刚才王文刚主任非常详细介绍了银行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确实。刚才他还列出了一些我这里没有提到的像典当,内容是非常的丰富,机构体系。过去一段时间的特点,一是大型银行的下沉,确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多见的,尤其是我们现在各大行、大型银行都成立了专门的普惠金融部门,而且在运用一些新的手段,加大这方面的投放。在过去一年当中,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当然,另一方面,我们原来的一些中小银行机构,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还包括村镇银行等等在内的中小银行机构,现在开始进一步地坚守主业,在监管的引导下面,也继续发挥着他们在普惠金融的主力军的作用,尤其是中小银行。大概城商行、农商行两类机构的资产规模在72万亿,占整个银行比例是33万,而且他们主要的客户,90%以上的客户恐怕都属于大的普惠金融的范畴。所以,中小银行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是必须要继续坚持,要支持他们的发展。 第二个要特别提到是保险业的发展,普惠金融谈的很多是加杠杆的事情,加大信贷投放,我们一直讲信贷是普惠金融很多内容。最近我们发现保险业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凸显体现在几方面:一方面,保险和担保一样,可以分散信用的风险,这样可以帮助银行信贷更好的去投放,这块是可以有助于加大普惠金融放贷的,这属于加杠杆的事情。保险还有一个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实际上可以做降杠杆的事情,比如可以节约好多资金。保险业协会的领导也讲到。在实践当中,包括保证金的保险、履约保证保险、质量保证保险等产品的提供。以前这一类是占压企业资金的,通过这种保险方式替代和置换这一类的保证金,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降低企业对这类资金的需求,实际上降低了企业杠杆的需求。同样是降低了整体的融资成本,实际上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这实际上也是保险,尤其是保证保险在过去一段时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很多有益的创新。 还有一点,普惠金融客户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发展是相对脆弱的,脆弱意味着面临着非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不确定性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帮助它提升发展能力,另外一些不可控的风险,比如农业领域的风险、个人健康风险等,依然需要保险工具帮他控制相关的风险。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支持和改善了普惠金融主体的发展能力,从源头上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所以,这一块从未来来看,我们觉得保险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当然最近还有特别火热的互联网的“相互保”,现在已经号称几千万人的保险事业,这也是非常普惠的一个事情。好多争论也客观存在,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实践兴起,意味着市场端有巨大如此的需求还没有被覆盖,这是我们讲到的另一方面的。 其他金融机构方面有各类其他金融机构深入参与到普惠金融领域,另外还有金融科技企业,除了比较熟悉的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平台之外,现在还有一些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机构,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去更好的控制风险,更好的降低成本等等,这样提升整个普惠金融的效率。所以,第二个普惠金融机构的体系日益丰富,在这里面不光是提供资金的机构,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互相支持的体系,这是第二个。 第三,我们看到数字普惠金融继续深入,数字普惠的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看到数字化带来的对整个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改变,原来我们可能更早认为数字普惠可能就是支付的一个触达点,把大家交易的效率降低,传统的业务交易效率降低,但是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产品、很多新兴的产品是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开发的,比如今天看到的建行的快贷,在金融科技企业当中,像微众的微利贷,都是在传统的银行当中没有的一种产品,完全是依赖于数字化的基础、平台的模式重新发展出来的新的模式。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普惠,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对科技的应用,对传统的金融模式进行的重塑,在这个层面上,整个深入,导致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渠道的概念,而已经嵌入到银行其中的一部分,并成为银行业务转型未来的方向,不光是银行,整个传统金融机构均是如此。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深入已经进入到非常深入的阶段。 最后,普惠金融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刚才提到生态的概念,银行也在拼命去关注场景,最近ETC这件事情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事情。基于传统金融机构对这样场景的关注,这本身反映了新的发展阶段,金融模式的一些改变。在现在我们也看到,一方面以经营生态的角度进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开发的模式角度来讲,也从原来单一的金融机构,因为要去搭建一个场景,光靠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也不见得是有效率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就会成为一个聚合的模式,不同的机构都在这个模式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输出产品,针对特定的客群。这种情况下,是技术和平台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传统的产业链的一个重构。我们看到在其他行业早就已经发生了,在传统的包括物流、商贸,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业务模式实际上都在发生着重新的改变。金融也是如此,尤其在普惠金融领域,因为原来传统机构面临诸多障碍,而靠自身很难解决的时候,一种聚合的模式由此而生。具体在文中有分析,可以把普惠金融的链条进行不同的切分,在切分之后有不同的机构参与连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在实践层面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各类机构都参与其中,到现在为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前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普惠金融创新特点大概的一个总结。另外,我对未来有一些展望。第一,我们要回到普惠金融的本源,现在讲普惠金融太多,到底什么是普惠金融,可能要探讨半天,刘行长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文章,广为流传,启发很多,为什么强调这个呢?我们要回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这要强调它的实质,非常重要,不然实践的结果和预期会出现偏差,需要一个正本清源。第二,普惠金融应该有基本的原则是需要去坚持的,这也是国际范围通行的标准,包括便利性、多样性、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以及大家强调消费者的保护,好的普惠金融或者好的普惠金融实践,今天选出来这些案例,实际上都是符合这些基本的原则。但是,一旦偏离这些原则,可能我们很难把它归入到有益的、好的普惠金融的范畴之内。第三,更加重视数字普惠的发展,前面李扬老师讲到了Libra这件事情,我们讲离我们可能会有点远,但是这是一个趋势,从我们实践层面来看,这确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的方向,我们预计在中国未来普惠金融创新当中,数字普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是创新最主要的方向。第四,我们要考虑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我们谈了这么多创新的模式,很多创新模式可能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中,不见得能够完全的容纳。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支持普惠金融创新的发展,也要守住风险的底线,怎么样去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去更好保护消费者,同时为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是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是从我们监管层面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简单的对报告所作的一个总结,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详情]

保险业协会邢炜: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
保险业协会邢炜: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主旨发言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关于保险业参与普惠金融接下来的方向,邢炜表示,保险行业应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来。 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创新商业模式,重视服务体验,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保险产品不完善的地区,需要广大的保险机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二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普惠金融受众的群体通常在资产抵押、市场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比较弱,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保险业要高度重视消费者教育风险提示,加大对保险知识的宣传的力度,加强社会公众对普惠金融功能作用的认知,增强公众的金融风险认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参保率。 三是形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建立各方联动,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加强部委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我代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感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刚才李院长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个介绍,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使得这几年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得到扩大。在这个规划里面,有35处涉及到保险,包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保险业作为金融主体之一,应该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不断地拓宽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坚持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成为保险业发展普惠金融不变的主旋律。 按照普惠金融的概念,保险大概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保险扶贫正在成为金融扶贫举足轻重的关键一环。近几年来各地逐步开展像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借款人相关的贷款保证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等等,已经覆盖了贫困农户所面临的大部分的风险类型,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工具。二是保险业强化支农服务,持续推进乡镇的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农业风险保障和农业基础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70多亿元,为近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保障金额3.46万亿,中国的农业保险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像养殖业保险的一些分项指标跃居世界第一。三是保险业有效参与并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创新发展方式上,发挥了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优势,探索开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扩大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规模。各地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主要载体,主要是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 应该说,人民日报社牵头举办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中国保险业协会作为主办方之一,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平台,帮助行业总结梳理开展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创新实践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规范,推动保险业将普惠金融与保险的本质属性紧密融合,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这次优秀案例评选过程中,保险行业提供了60多个很好的案例,其中像人保财险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采取了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化解三农的融资难题。也包括刚才看到的太平洋财险的“提放保”履约保证保险的模式,重构了银行抵押贷款的业务流程,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续贷中过桥贵、融资慢、易断桥的痛点。还有像中国信保,通过微信服务平台,为全国的小微出口企业提供及时、便捷、专业的信用保险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走出去。这些案例,将保险的风险保障与资金融通功能紧密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是值得行业借鉴和推广的。我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普惠保险的经验涌现出来。 关于保险业参与普惠金融接下来的方向——普惠金融发展到今天,尽管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金融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保险行业应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来。 一是创新商业模式,重视服务体验,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保险产品不完善的地区,需要广大的保险机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二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普惠金融受众的群体通常在资产抵押、市场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比较弱,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保险业要高度重视消费者教育风险提示,加大对保险知识的宣传的力度,加强社会公众对普惠金融功能作用的认知,增强公众的金融风险认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参保率。 三是形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建立各方联动,推动普惠保险常态化和沟通机制,加强部委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制定科学的发展考核机制,加强对普惠金融、普惠保险可持续性经验案例的总结,鼓励各保险机构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普惠金融中涉及支农扶贫的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切实调动保险机构参与普惠金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当然要加强监管和监督,将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纳入监管框架,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优秀发展,坚决打击使用普惠金融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等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普惠金融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实践证明,保险行业参与普惠金融有助于探索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有助于化解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效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 初心引领方向,使命呼唤担当。我们相信保险业在国家普惠金融必将砥砺前进,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保险业协会邢炜:保险应更深更广地参与普惠金融发展
保险业协会邢炜:保险应更深更广地参与普惠金融发展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表示,保险行业应该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中。一是创新商业模式,重视服务体验。二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形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详情]

建行刘桂平: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普惠型贷款2210亿元
建行刘桂平: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普惠型贷款2210亿元

  原标题:建行刘桂平: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普惠型贷款2210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网 e公司讯,8月2日,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桂平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的普惠型贷款已经突破9000亿元,当年新增2210亿,增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其中线上贷款占比达88%。 [详情]

潘光伟: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潘光伟: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潘光伟表示,近年来,信贷投放以“量”增带动“面”扩和“价”降,尤其是大型银行发挥头雁效应,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23.7%,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他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切实贯彻政策要求,缓解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二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何董事长,李院长,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正值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此背景下,召开“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更有特别的意义。作为此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峰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平台站位高、格局大,汇集了金融行业的600余个普惠金融案例,树立了行业先进典型和标杆,向全社会宣传了普惠金融成果。在此,对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平台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提高不良容忍度等多项措施。在监管引领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委多次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及通知等文件,发挥货币政策、差别监管和财税优惠等政策合力,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支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完善内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等机制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信贷投放以“量”增带动“面”扩和“价”降,尤其是大型银行发挥头雁效应,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23.7%,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近期,金融稳定理事会评价“中国在亚太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速度居于首位,不良贷款率保持很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切实贯彻政策要求,缓解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规划信贷资源配置,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运用,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例如建设银行实施普惠金融等“三大战略”,推出“小微快贷”一站式金融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以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新工具和新平台,实现“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体验。又如中国银行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手段,创新开发“中银税贷通”,为纳税良好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设计开发了“线上申请、随借随还”的信用贷款为主的授信业务,纯信用贷款最高可达300万。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9.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了3.6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92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205万户。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普惠金融事业部制,加大信贷配置资源、强化专业队伍能力提升,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例如长安银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以产业帮扶为基础,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贷款难问题。又如马鞍山农商行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约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7%;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约5.9万亿元,约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较年初增长4%。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攻坚战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找准落脚点,细化实施方案,精准施策,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了扎实的金融保障。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异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专项扶贫等项目,加强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2018年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900亿元。又如福建农信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金融扶贫“1550”工程,运用5种金融服务必需品提供5项金融服务,实现了把银行服务柜台搬到村民家中的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扶贫样本”。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约2489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41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约4429亿元,较年初增加337亿元。 在各方共同努力和高效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性增强。银行业在改革发展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压力和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经验模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还需要不断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找准差距、挖掘潜力,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对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承担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重大使命和责任,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放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中,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坚持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原则,聚焦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不断提升金融体系与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适配性。 二是加强内控建设,平衡好服务效率提升和风险防范的关系,确保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提升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构建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三是加强协会行业引领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银行业协会是联系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及各方的桥梁纽带,今后协会要更好地发挥好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普惠金融领域的调研、课题、培训以及评估等相关工作;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消费者教育,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普惠金融,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深化普惠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和推动普惠金融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共享,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发挥差异化经营优势,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激发其自主化、可持续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动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是银行业的使命和责任所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再上新台阶!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央行白当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央行白当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处长白当伟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谈及普惠金融发展中需要关注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时表示,对乡村地区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包括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围绕小微企业的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需进一步丰富;信用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增强;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详情]

银保监会王文刚:完善小贷公司等六类机构规制建设
银保监会王文刚:完善小贷公司等六类机构规制建设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 王文刚主旨发言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王文刚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王文刚表示,银保监会下一步将把握好打赢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时间窗口,弥补制度短板和监管短板,坚决整顿市场乱象,坚守风险底线。 他表示,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六类机构规制建设。一是加快补齐制度短板,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行业新设行政许可研究。出台《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继续推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等上位法尽早出台。二是加强监管指导,压实地方责任。推动监管部门加强对地方资产公司的监管,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政策落地,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和经营融资担保业务行为的监管。三是统筹推进六类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人民日报邀请,也非常荣幸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些问题。 刚才李院长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之后普惠金融就逐渐成为近年来金融领域的风口,越来越多出现在公众的面前。随着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出台,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协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下面我主要结合银保监会的职责,与大家分享一下普惠金融领域多元化的供给体系,重点交流新型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 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解,第一,完善机构体系,形成多层次的普惠供给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这既是落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建设普惠金融会议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银保监会积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和各类新型机构结合自身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普惠供给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大中型银行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专营机制改革,5家大型银行在总行和全部185家一级分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10家股份制银行已经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者其他专司普惠金融业务的部门或者中心。各银行按照差异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了统计核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普惠金融专业化经营机制,城商行、民营银行积极发挥深入基层优势,服务社区、服务小微。农村中小机构积极落实支农支小定位。 2018年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约占全部普惠型涉农贷款总额70%以上,到2019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比年初增长了14.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14个百分点,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万亿,比年初增长8.24%。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3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涉及到960万户。 二是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作用。 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三农领域。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发展,撬动银行贷款服务小微企业,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覆盖80%以上城乡居民,并对贫困人口有所倾斜。 三是发挥六类机构的差异化补充作用。六类机构立足本业,回归本源,作为金融毛细血管,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化解金融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通过各自独特业务模式和渠道,直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融资担保公司通过担保发挥信用增进、风险分担和转移的功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处置,盘活不良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第二部分,我重点介绍一下明确功能定位,引导六类机构服务普惠。 大家知道,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确定把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原由商务部统一管理的交由原银监会进行统一制定规制。到2018年末,六类机构的监管体制基本确立,也就是银保监会统一制定规则,地方金融监管局来实施监管。我分类介绍一下六类机构的情况。 一是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是通过担保为资金需求方增进信用,为资金供给方分担风险,使双方实现有效对接,解决融资难。目前融资担保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机构体系、监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截至到一季度末,全国融资担保法人机构5937家,实收资本1.1万亿。融资担保再保余额2.3万亿,其中小微企业再保余额1.1万亿,涉农再保余额0.3万亿。 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拓展小微金融服务渠道和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抑制地下金融和非法融资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一是行业结构有所优化,小额贷款公司总体机构数量持续下降,但资本实力稳步增强。到2018年末,全国共有法人机构9972家,同比减少6%,实收资本接近1万亿,同比增长5%。二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贷款集中度大幅下降,贷款更加小额、分散,行业利率有所下降,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 三是典当行。典当行是从事以物质钱融资服务的特殊工商企业,既有类金融属性,又有绝当品销售、鉴定、保管等商品流通服务属性。典当融资具有小额、短期、快捷、灵活的特点,办理业务手续简单,放款速度迅速,较好适应了小微企业、居民个人的短期应急融资需求,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今年1-5月,行业平均单笔业务余额20万元,平均当期32天,最短当期1天,一些典当行对动产即时发放当金,汽车典当一小时发放当金,房地产典当8小时发放当金。 四是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和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从业务类型角度来说可以分为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和转租赁等形式。2018年末,全国共有融资租赁公司接近1万家,业内估算,融资租赁的资产总规模在6万亿左右。 五是商业保理公司。商业保理是以应收账款转让为前提,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金融和商业流通服务。有利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将应收账款变现,实现资金流和货物流的匹配。本质上与基于真实交易合同、应收账款转让为前提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属于供应链融资的金融行为。目前保理主要有直接保理、返保理和再保理等模式,2018年末,商业保理公司接近12000家,融资余额3000亿元,90%的融资保理集中在广东、上海和天津。 六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进行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目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更加聚焦本源,专注主业,并不断拓展主营业务模式,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已经成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通道业务、分层嵌套和非标业务等高风险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截至到5月末,全国各省具有批量收购处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业务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共53家,各级行政区已经设立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分布和各个区域的不良资产分布相适应,不良资产比较集中,而且增长比较快的沿海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也比较多。到目前为止,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资产大概6000亿元,其中不良资产投放余额2200亿元,负债总额3900亿元,负债率约为65%。 第三部分,立足创新发展,持续推动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下一步,中国银保监会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的决策部署,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放到深化金融改革大局中,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和新型机构回归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同时把握好打赢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时间窗口,弥补制度短板和监管短板,坚决整顿市场乱象,坚守风险底线。 第一,优化普惠金融供给。一是构建错位竞争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引导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依托市场化机制,实现对不同客户的分层供给,完善各类金融市场服务功能,提升透明度和活力。鼓励小贷公司支农支小、下沉重心,引导典当行转入细分行业,强调民品特色;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回归本源,立足本业,开展直接租赁。二是进一步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供给体系,根据各类普惠金融客户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业务模式和营销渠道,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上下游金融需求,将普惠金融服务的内涵从融资扩展到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升级。 第二,进一步完善六类机构规制建设。一是加快补齐制度短板,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行业新设行政许可研究。出台《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继续推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等上位法尽早出台。二是加强监管指导,压实地方责任。推动监管部门加强对地方资产公司的监管,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政策落地,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和经营融资担保业务行为的监管。三是统筹推进六类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第三,坚持整顿乱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稳妥推进企业名单制管理,按照回归本源、突出主业、扶优限劣的原则,推动行业减量增质,整顿行业风险乱象。二是研究完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分类监管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风险可控的良好机构在业务范围、地域范围、资金来源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研究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的制度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风险研判,建立健全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发现并跟踪风险变化,加大风险排查力度。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详情]

银保监会王文刚:制定小额贷公司等六类机构监管办法
银保监会王文刚:制定小额贷公司等六类机构监管办法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王文刚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六类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规制建设,加快补齐制度短板: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行业新设行政许可研究;《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关于融资担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研究制定六类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继续推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等上位法尽快出台。[详情]

李扬:普惠金融需建立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新信用体系
李扬:普惠金融需建立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新信用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主旨发言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李扬表示,发展普惠金融需建立信任的机制。他指出,传统体系下,所有的金融活动是有一个中介的,上有中央银行,下有整个行业的银行。但是这样一个机制被证明很难去满足那些基层的特别需要的,而且是小额客户的金融需求。针对这一难题,李扬认为,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信任机制。这个技术其实已经成熟,那就是区块链。 在演讲中,李扬回顾了中国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从熟人社会到工业化时期,再到现在的信息社会。他表示,要建立一套新的适合后工业化社会,适合信息社会,适合我们现在科技大规模的向金融和经济领域渗透的这个大环境下的一套信用体系建设。 他指出,新的信用体系,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一系列最新的科学技术建立起一个一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叠加、点网相连的一个社群,它无中心、扁平化。在这样一个系统里,所有的人是平等的。区块链就是满足这样一些需求的技术。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荣幸再次参加我们这样一个会。 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在中国被引入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2013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全会的决定一公布以后,很多人打电话问我,什么是普惠金融。想一想,那个时候从无知到今天已经有这么大的规模,所以,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它的进步,如果按照世界标准来看的话,是非常大的。我们甚至和一些国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听说了中国很多普惠金融的安排之后,觉得我们有非常多的创新。 普惠这个事情看来是一个大事。就是在一个多月前,大家知道,美国的脸书推出了一个Libra新的世界货币,一个多月来,全世界的银行界为此在忙碌,在研究,甚至美国的立法机关都开听证会,大家比较多的关注货币,其实这样一个东西,是以发展普惠金融而登台的,恰好我们这一个月来一直在研究它的文件,研究它的细节,有一点体会在这里同大家分享。 我们说脸书推出Libra,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是它的货币,跨境支付等等,但是你看到它的白皮书里,它显著凸显的是Libra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前面刘行长讲了建行的经验,其实那些东西都是建立很多很多的是金融基础设施。这一点应当都一样的。Libra在推出货币的同时,宣称自己是以发展普惠金融为已任,大家看它的第一段的时候,就有6个排比句,排比句按我说有一种宗教性的虔诚在宣传普惠金融。我们用红字点出了很多的重点,说要让更多人享有获得金融服务和廉价资本的权利,要开放、即时和低成本,全球货币金融这样的安排,要作为公共品让所有的普罗大众都能够享受,而且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帮助推进这个金融的普惠。所以我们今天在这儿开会,刚刚主持人已经说了,我们有这么多的机构,共同在世界最好的平台上来谈普惠金融,说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远远比他们做的要好。 事情发展到今天,我们觉得对普惠金融的问题恐怕应该做一些凝练。我们看在Libra这个白皮书里,关于普惠金融强调了两点,第一,更低的成本,更容易的进入,联系更紧密。我觉得我们发展到今天,恐怕不是一般的说一说这个事了,而是说真正发展普惠金融,我们的抓手在哪里。 更低的成本。说实话,只能通过移动互联的发展才能做到。 更容易进入。同样也是,现在在中国比起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移动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5G有可能在中国率先推出。所以,更低成本、更易进入,我们恐怕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做得更早。 如果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容易进入的话,联系的紧密也应该是可期的结果。我们这里面列出了一些数字。大家看看这个数字,对比一下中国的情况,我们应该是有幸的。这里面谈到,全球仍然有17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有一些人拥有手机,有一些人可以上网,但是就触达不了金融的资源。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应当做到的。为了做到这一些,在技术上,分布式管理,确保网络不受单一实体的控制,开放访问,允许任何连接互联网的人参与其中,以及安全加密技术,保护资金安全无虞,这些是我们技术上的入手处。这样一些技术,现在大家谈金融科技等等,现在科技日新月异,有这么多的科技可供选择,我们选择怎样的东西,我们把这样一些东西运用在怎样的方向上,我觉得这个探讨实际上是有价值的。 第二,要建立信任的机制。金融是一个信用的活动。大家不信任怎么办?我们传统体系下,所有的金融活动是有一个中介的,这个中介就是我们的信任机制。上有中央银行,下面有各种各样,像我们建行这样整个行业银行。但是这样一个机制被证明很难去满足那些基层的特别需要的,而且是小额客户的金融需求。所以,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信任机制。这个技术其实已经成熟,那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实际上是用一批机器人,这套技术相当于机器人取代信任中介,我们现有的各种各样的银行金融机构都是信任中介,用他们来建立信用。现在从技术上说,基于数学算法的这套规则运行的边际成本为零,所以在财务上更有可持续性。我们如果想建立信任机制,来弥补我们现有信任机制的缺陷,我们应当大力地推广区块链,而且,一定要注意,区块链应当往这上面去推广,不要用它去造币、炒币。 我们讲了这两点之后,回顾一下我们曾经的一个经历。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周小川行长的支持下做了一件事,就是建立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目的是建立一个金融生态的良好的环境,利于金融发展,利于实体经济更好地获得金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信用这个角度就很有体会。至少有三个阶段是很明显的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第一个阶段,我们注意到,在当时的时候,哪儿信用最好呢?浙江、广东。为什么好呢?熟人社会,大家都认识,在人人相熟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从事经济和金融活动的主体,人人都顾及自己的信用,爱惜自己的羽毛,想着还要有下一回,这个社会就可以达到较高的信用水平。 基于熟人社会的信用制度在上世纪末达到了顶峰,温州是一个典型。大家都很熟悉,在那之后,恰恰就是这个温州,信用上出了问题。看起来依靠熟人社会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于是我们就需要发展第二个时期,我们现在正是在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信用的建设不能靠熟人,我们要靠什么呢?我们要靠网络,我们要靠信用关系必须上升到以受法律制约和保护的契约为基础,必须专业化运作,我们必须依托大公司、大银行、大市场、大机构、大品牌、大媒体,乃至依托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直至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的信用背书。我们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否则,你是不可能取得陌生人的信用的。我们党媒,我们人民日报搭建这个平台,其实就在完善这样一个工业化时期的信用制度的架构。 但是还有问题,随着后工业化和全球化不断深化,人们发现,就是这样一些机构信用,其实是有缺陷的。最近这几年很多的事情,特别是在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发现大机构也会骗人,大机构更容易犯错误。这里面我们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CNN、BBC谎话很多的,要靠它建立信用体系,靠它来经商,问题可能就大了。汽车行业,我们说奔驰到现在这一桩公案还没了,作假案。这样的情况频繁发生,我们就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我们要建立一套新的适合后工业化社会,适合信息社会,适合我们现在科技大规模的向金融和经济领域渗透的这个大环境下的一套信用体系建设,它就是一套制度。 这套制度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一系列最新的科学技术建立起一个一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叠加、点网相连的一个社群,它无中心、扁平化。在这样一个系统里,所有的人是平等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保证这个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保证这个信息传达能够很及时。要满足这样一些需求的技术,当然就是区块链。 总之,我觉得我们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从金融角度来说,发展普惠金融无疑是我们的重点,发展普惠金融在我们原有的这种体系基础上,在原有的信用制度下,其实会遇到障碍,下再多的文件,再用更多的指标,作假都在所难免,我们一定要建立真正的惠及普通人民的体系,发展金融科技,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最近习主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在习主席的领导下,在中央的号召下,各个机构都动员起来,面对Libra的冲击,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几乎没有一天闲着,都在讨论如何去应对,如何去看待,如何采取中国的措施。正是在这样一种集体行动的背景下,中国一定能够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上走在世界前列。谢谢各位。[详情]

建行刘桂平:上半年新增普惠贷款2210亿 超过去年全年
建行刘桂平:上半年新增普惠贷款2210亿 超过去年全年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按照银保监会统计口径,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普惠型贷款已经突破9000亿,其中新增2210亿,同比增长36.2%,增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新增的2210亿占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25%。[详情]

刘桂平:新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解决金融排斥难题
刘桂平:新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解决金融排斥难题

  新浪财经讯 8月2日消息,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今日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质普惠 畅金融”,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刘桂平表示,由于信息和信用的不对称,客户分散、点多面广,传统普惠金融一直难以解决客户维护和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压力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一些弱势群体依然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数字化技术的出现,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六条可行的路径。 同时,他指出,尽管数字化技术解决了不少普惠金融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仅依靠数字和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他认为,新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这一世界性历史性难题,包括外生性排斥和内生性排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愿意做、能够做、鼓励做、持续做四方面着手。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一彪副总编,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本届峰会以“质普惠 畅金融”为主题,我理解就是要围绕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研讨如何完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有效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走出一条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既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务实之举。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众所周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金融供给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着力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广覆盖、全方位地为小微企业、农牧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应该讲,经过几年努力,传统的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融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信息和信用的不对称,客户分散、点多面广,传统普惠金融一直难以解决客户维护和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压力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一些弱势群体依然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主要表现在这么六个方面: 一是拓展了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能够破除信息壁垒,降低银行获取长尾客户的边际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让金融服务得以下沉,直达社会神经末梢和底层组织细胞,包括过去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农村客户。这极大地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覆盖面。 二是创新了普惠金融的风控模式。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信贷需求群体的行为特征、经营特征、信用特征,进而发展其运行规律,做好全流程风险管控,预判预控风险,实施有效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风险。通过批量分析客户信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优化风险缓释安排,通过批量分析内外部监控、预警信息,对风险隐患客户可以实施早期干预,及时出清。 三是改变了普惠金融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互动范式。数字经济时代,单纯依靠以供给侧为中心的“坐等获客”的模式,难以满足客户服务提质升级的需求。通过在业务流程中全面提升客户参与度,从客户视角设计金融产品,从“相敬如宾”到“携手同行”,从被动感知到主动融入,提供个性化、专属化、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实现共促共生共赢。 四是丰富了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数字普惠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外延和内涵,除了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外,商业银行围绕客户生产、经营以及衍生出的服务需求,提供支付交易、财富管理等非信贷金融服务和教育培训、资源共享等非金融服务,实现了启蒙辅导,助力孵化成长。 五是重塑了普惠金融的经营生态。大数据改变了普惠金融参与主体的连接方式,重塑产业链、交易链、金融链、服务链等关系链条,推动金融生态向大众化、共享化、透明化、智能化和差异化发展。通过借助合作伙伴力量,将服务搭载在丰富的用户场景之上,完善业务链条,实现开放协同。 六是重构了普惠金融的信用体系。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整合,可以综合考虑客户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社会贡献、绿色生活等要素,全方位地评价客户。大数据提供了发现信用、整合信用的手段和方式,有利于引导并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增进社会诚信。 现在各商业银行都在纷纷拥抱数字技术,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3%,在这个过程中,建设银行自觉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我们在2018年将普惠金融明确为全行发展战略,通过善用技术和数据,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与建设银行的经营发展统一起来,对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我们打造了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三一模式,拳头产品“小微快贷”累计为超过83万客户提供普惠贷款支持1.2万亿元,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了“民工惠”金融产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民工惠”的贷款已经超过了150个亿。在增强金融服务便利性方面,我们是国内银行业唯一的一家推出了面向小微企业的“惠懂你”移动端融资新平台,与市场和客户深度连接,从去年9月份上线到现在,下载量已经突破了1千万次,绑定的客户200万户。在建设综合服务体系方面,我们在全国设立22万个“裕农通”服务点,搭建村口银行网络,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我们这22万个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全国大概是67万个村,我们22万个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我们希望“裕农通”服务点下一步能够进一步延伸到别的还没有覆盖的一些乡村。我们在全行的1.4万个营业网点建立了劳动者港湾,为底层的户外劳动者提供喝口水、歇歇脚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喝水,可以乘凉,可以歇脚,可以热饭,可以上厕所。我们依托建行大学“金智惠民”工程,广泛培训民营和小微企业主,构建和谐共生的银企关系。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普惠型的贷款已经突破了9000个亿,当年新增2210亿,这是银保监会的统计口径,增长36.2%,增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我们今年上半年新增的普惠贷款2210个亿,是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也就是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跨区域设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21家中,我们占了25%。而在运用数字技术以前,我们这一类贷款一年新增只有200个亿左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尽管数字化技术解决了不少普惠金融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楚地看到,紧紧依靠数字和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这一世界性历史性难题,包括外生性排斥和内生性排斥,必须两面同时受力,才能系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做到这一点,应该说不是一件难事,如果说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不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性的难题。需要政府、银行、市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按照共建共享的思路,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共施良策,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摸索和求解。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激发普惠金融供给的内生动力,解决“愿意做”的问题。商业银行应着重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充分调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积极性。要夯实内部激励传导机制,完善分支机构绩效考核方案,提高普惠金融业务考核分值权重,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优惠价格,引导分支机构加大普惠金融业务的拓展力度,要加强资源的配置,核定单独的信贷规模,配置专门的财务资源,安排专项的激励费用和营销费用,保障资源投入力度。要细化普惠金融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推动基层机构深化落实。下沉经营服务的重心,优化网点岗位职责,增强网点服务普惠金融业务的人员供给,提高网点人员客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营业网点的作用,来促进普惠金融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是提升大数据的整合能力,解决“能够做”的问题。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做好普惠金融业务,必须依托技术和数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提高数据整合能力,在这个环节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挑战。我们在数据的架构设计上,要实现企业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的统筹规划,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数据驱动流程,提高数据的使用效能。在数据挖掘管理上,要对数据的采集识别、加工处理、分级授权和脱敏处理等进行全流程管控,推进数据标准化、有序化、可视化。在数据分析应用上,要注重提取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关键数据,优化产品设计、增强获客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培育竞争优势。在数据价值创造上,要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做主,用数据优化流程、驱动业务、提升利润。 三是要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解决“鼓励做”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进货币、财税等配套支持政策,继续实施定向降准、增值税减免政策,准予商业银行普惠贷款损失准备金扣除,加强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应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公平、便捷、顺畅的营商环境,提升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市场主体不断地增强经营能力。推动全国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公开和开发利用,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实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合理分险的银担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和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企业的惩戒力度,引导企业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四是加强普惠金融风险防控,解决“持续做”的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系统的重要使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以风险管控能力为边界。数字普惠金融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内外兼修,筑牢风险防控的底板。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要建立更加智能和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风险预判,依据数据进行决策,依托系统进行基控,提高风险管控的集约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高效发展。在这方面,建设银行做了一些探索,我们今年发放的2210个亿的新增普惠贷款里面,其中线上的贷款占了88%,不良率0.4%。另一方面,要强化金融监管与指导,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同业信息沟通和业务协同机制,防止对部分小微企业过度融资、多头融资。在深化银担合作基础上,探索银保合作,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共担模式。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意识。此外要高度重视防范管控客户数据隐私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数字经济时代,扎实做好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深度交融,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服务“普”罗社会大众,“惠”及广大民生。建设银行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为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刘桂平:新时代普惠金融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难题
刘桂平:新时代普惠金融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难题

  原标题:建行刘桂平: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难题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2日,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桂平表示,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难题。 一是激发普惠金融供给的内生动力,解决“愿意做”的问题。包括夯实银行内部激励传导机制,加强资源配置,完善、落实不良容忍和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下沉经营服务重心。 二是提升大数据的整合能力,解决“能够做”的问题。比如依托技术和数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同时,数据整合能力也至关重要。 三是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解决“鼓励做”的问题。包括推进货币、财税等配套支持政策,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全国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推动建设融资担保体系。 四是加强普惠金融风险防控,解决“持续做”的问题。一方面要健全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建立更智能、更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级、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金融监管与指导,通过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同业信息沟通和业务协同机制,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共担模式,强化小微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韩宋辉)[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