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找准改革切入点 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码
找准改革切入点 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码

  原标题:找准着力点 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码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周萃 在加大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被重点强调。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对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作出重点部署,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逆周期调控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特别是不敢发放中长期贷款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托底’作用,为稳增长提供更大的助力,这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也是职责所在。”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性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 政策性银行是实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金融组织,对抗经济下行压力、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其职责所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未来三家银行改革的着力点将侧重哪些方面?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间,政策性银行改革始终在推进。从改革方案的批准,到三家银行章程的推出,再到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改革的大方向已经明确,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不断推进。”曾刚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2015年4月份,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这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明确将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机构。2016年11月份,国务院先后批准同意《国家开发银行章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中国进出口银行章程》。2017年11月份,银监会又分别印发《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进出口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监督管理办法》。 “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重点内容首先是明确定位,厘清职能和业务范围。在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改革的核心就是回归政策性金融本源,在回归本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重点业务范围。虽然三家银行在业务层面有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总体指导思想都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曾刚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始终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优化公司治理。曾刚认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有助于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坚守政策性金融的本源定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政策性银行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稳定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确保经济增长不失速。 “相对于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资金规模大,资金成本低。央行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政策相对宽松,而且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国家信用从金融市场融资,市场认可度较高;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基于社会效益和保本微利原则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发展,利率更为优惠,产品期限也更长;三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定向特惠、放大政府信用的优势,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已经积累了较深厚的业务基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这些优势,可以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起到“托底”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均明确表示,要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信贷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今年年中三家银行公布的经营情况来看,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全力发挥带动作用,积极作为,并取得良好成效。来自国开行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向实体经济融资1.4万亿元;进出口银行披露,截至6月末,该行本外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03%;农发行方面透露,上半年,该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7711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受限于资本金不足、存贷增长不匹配等因素,当前,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降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压力较大,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投放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二是基建投资增速不容乐观。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加大对基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稳投资,同时还可以协助地方政府稳妥处理好债务问题,做好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吴琦认为。 在痛点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 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需要在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 吴琦认为,下一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着力点将聚焦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加大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支持力度,如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产业转型升级等;二是协助地方政府稳妥处理好债务问题,做好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基于这两个目标,吴琦认为,需加快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治理体系的改革:一是在宏观层面,制定政策性金融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进程;二是在中观层面,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监管措施;三是在微观层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建立健全“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当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已经在国内基建、外贸和“三农”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在未来,一是要进一步通过完善政策性银行的治理结构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进一步以“量大价低”的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民生领域以及经济薄弱环节;二是通过充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的投放力度;三是未来可以探索丰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门当户对”地支持经济重点薄弱环节。[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0月10日 08:50
为银行回归本源注入资本活水 加快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0月09日 09:02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原标题: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卓尚进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如果把此前8月底金融委召开的第七次会议和9月下旬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谈话等联系起来看,决策层其实就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金融稳定发展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兼顾内外、长短结合的政策“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既能保障我们有力防范外部冲击,又能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达到稳金融和稳经济目标,应当是这套政策“组合拳”的着力点。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强调,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应对经贸摩擦、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央反复强调“办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办好”这一战略总方针,多次强调“六稳”要求。对此,金融委与各个监管部门雷厉风行、贯彻实施,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如8月31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围绕办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9月6日人民银行宣布,于9月16日实施全面降准,并将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实施定向降准。最近的宏观经济情况表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政策措施开始取得成效,我国保持了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发展新动力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当是这一政策“组合拳”的关键点。 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金融改革一直在深化,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强调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三大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强调政策性职能定位”。其中,要求进出口银行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合理界定业务范围;农发行改革则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通过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此次会议释放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以更好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的政策意图。 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要保持和增强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银行机构必须持续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即具有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的资本充足率。为此,银行机构必须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这包括银行内部通过增强留存收益等补充核心资本,外部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补充资本;要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CBS)等政策性工具的运用,探索创新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新型工具。当前,大型银行资本实力强大,补充资本的方式相对较多,而中小银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面临更大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因此,应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其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需要明确目标导向,在促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强身健体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形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应当是这一政策“组合拳”的新亮点。 下半年以来,金融委和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等先后出台一系列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措施。可以说,加快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形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是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加务实可行办法,迈出更稳更大步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0月08日 08:40
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支持
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支持

  原标题: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支持 加力逆周期调节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马玲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等问题,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近期,金融委先后召开三次会议为金融工作“导航”。此次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是近三次会议一以贯之的基调。业内专家认为,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将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和质效。此外,会议聚焦于金融机构,旨在通过对不同机构的不同支持措施,克服顺周期思维,实现逆周期调节。 重点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此次会议对银行资本金补充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8月31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和9月5日召开的金融委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都强调要鼓励和支持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而此次会议对银行补充资本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 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基本条件。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资本充足率为14.12%。 在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看来,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对做好“六稳”工作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非常及时的安排和部署。 商务部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说,确保商业银行资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证银行有足够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从而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更好基础。 对于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倪军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称,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进行资本补充,应该鼓励银行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东注资等方式来补充资本。此外,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外源性渠道来补充资本。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认为,此次会议提出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励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较完善、资信情况较优质的中小银行,可能有更多的资本补充手段,以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 “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进一步增强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会议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民生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分析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增长过程中,焦点在于纾困民企和传统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未扮演关键角色,未来在实施逆周期调节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同于政府信用,所以需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业内专家大多认为,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受到制约和影响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形成有效补充,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李建军看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十分重要,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是为了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提供长期资金功能保障。这对于支持新一轮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全面对外开放,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金融的重要作用在于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走出去”,都离不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外部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能力。 “今年以来,金融开放继续加速,这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入,稳定人民币汇率,而且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让内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效率,从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王静文表示。[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0月08日 08:37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原标题:加强逆周期调节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消费市场依然火热。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7天长假期间,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国庆假期旅游消费数据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且具有很大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7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村消费品和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1至8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768亿元,增长9.0%,这显示出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消费增长及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保持平稳。因此,尽管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在内需的支撑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近期公布的部分经济指标也显露出这一态势,比如,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虽然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但整体景气较上月有所改善,显示出制造企业生产投资有回暖的迹象。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在创新驱动战略下,随着“六稳”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新旧增长动能加快转换的阶段,影响国内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风险和挑战仍然较多,要应对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此前,7月19日,金融委第六次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指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从“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反映出决策层和宏观调控部门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判断。就宏观经济指标来看,虽然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同比下降以及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均表明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显示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一方面,可能会出现局部性的社会信用收缩,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因此凸显;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预期也会发生变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既是为了根据国内外环境和经济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又是为了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 9月16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全面下调体现出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和特征。据测算,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强、动力足,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回旋余地大,既不能“大水漫灌”,又要针对下行压力和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6.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6.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3.55万亿元,同比增长8.2%。9月2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近期,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也体现出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的意图。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总体而言,我国具有巨大的内需潜力,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费层次仍然较低,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韧性。面对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形势,宏观调控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针对性措施,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0月08日 08:35
金融委: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视频)
金融委: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视频)

  原标题: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发话了 经济和股市都要嗨?  [详情]

一财网 | 2019年09月30日 16:48
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视频)
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视频)

  原标题: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 [详情]

一财网 | 2019年09月30日 16:26
金融委信号: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风险趋于收敛
金融委信号: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风险趋于收敛

  原标题:金融委信号: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月三提补充银行资本、风险“趋于收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十一国庆前的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基本每月一度的金融委会议,成为观察当前金融政策的时间窗口。本次会议对当前金融问题的表述,有了一些新的表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如下。  要点1:金融风险从“总体可控”到“趋于收敛”  金融委8月31日第七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经济形势总体稳定,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9月27日第八次会议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从口径看,当前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已有初步成果,金融风险暴露的预期已被扭转,从而转向趋于收敛。 此前2018年7月,金融委办公室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在金融风险整顿上,一方面,持续整治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另一方面,今年5月以来,已有三家银行被监管层实施托管或战略重组,包商银行被委托至建行托管;锦州银行引入工银投资、信达投资及长城资产;中央汇金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恒丰银行。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国形成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抓总,“一行、两会、一局”和地方分工负责的金融监管框架。金融风险整体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市场预期发生了积极变化。  要点2:逆周期调节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与金融委第七次会议表述基本一致,第八次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这一表态,也与9月25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一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央行行长易纲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样,进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 考虑到监管表态、四季度CPI破“3”压力,未来LPR和MLF利率“降息”的空间可能有限。  要点3: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金融委首次提出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我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梳理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政策性银行均提出近期均提出逆周期调节要求。 今年7月,国开行2019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国开行要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9月6日,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表示,要坚守定位和业务边界,加大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长江大保护、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国进出口银行今年7月表示,先后印发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有关要求》的通知及《关于做好2019年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此外,解决行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强化“总行带着分行干”的理念,对总行15个部门加强和改进条线管理、总分联动进行专项督查。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全面启动有关制度立、改、废工作,织密制度笼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放各类贷款7711亿元,6月末贷款余额5.4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5%。6月底不良贷款率0.68%。 农发行行长钱文挥在年中工作会议上表示,围绕水利、农村交通、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化、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加大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投入力度,突出做好信贷支持长江大保护工作,积极创新基础设施业务贷款模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SL(抵押补充贷款)贷款。 央行2014年央行创设PSL工具,用于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简称“棚改”),国开行2015-2017年棚改贷款分别为7509亿、9725亿、6350亿元。2018年下半年以来,PSL棚改贷款增长速度放慢下来。 目前,PSL贷款余额已经跌破3.5万亿元。2019年8月,央行未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根据贷款偿还情况,三家银行归还抵押补充贷款共104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4924亿元。 未来PSL是否恢复加快投放,值得市场关注。  要点4:一月内三次提出补充银行资本  值得注意下的是,金融委一个月内三次提出补充银行资本,特别是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支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特别是“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此前,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指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9月5日,金融委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 此次会议更加聚焦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并要求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体现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思路。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表外资产回流表内,银行相继设立理财子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机构,这些高消耗资本的业务使得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展望未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也提出附加资本要求。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其中,对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而言,由于多指银行股在处于“破净”(市净率PB小于净资本)状态,导致其补充一级资本的压力远大于补充二级资本的压力。 央行去年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永续债的政策性文件,银行可以通过“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简称“永续债”)补充一级资本,央行同时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以增强永续债的流动性。今年以来,已有8家银行成功发行了9只、4100亿元永续债,还有约3600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正在路上。 对于非上市银行以及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较为有限,主要依赖于增资扩股、发行二级资本债,分别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及二级资本。 要点5:继续强调金融开放  金融委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这是对7月20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的继续强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包括: 1、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 2、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3、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4、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资全资设立或参股货币经纪公司。 6、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 8、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 9、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 10、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 11、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30日 13:21
一图看懂:近三次金融委会议都释放出哪些信号
一图看懂:近三次金融委会议都释放出哪些信号

  来源:华泰证券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30日 11:35
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性支持 实现逆周期调节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30日 11:04
找准改革切入点 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码
找准改革切入点 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码

  原标题:找准着力点 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码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周萃 在加大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被重点强调。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对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作出重点部署,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逆周期调控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特别是不敢发放中长期贷款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托底’作用,为稳增长提供更大的助力,这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也是职责所在。”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性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 政策性银行是实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金融组织,对抗经济下行压力、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其职责所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未来三家银行改革的着力点将侧重哪些方面?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间,政策性银行改革始终在推进。从改革方案的批准,到三家银行章程的推出,再到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改革的大方向已经明确,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不断推进。”曾刚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2015年4月份,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这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明确将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机构。2016年11月份,国务院先后批准同意《国家开发银行章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中国进出口银行章程》。2017年11月份,银监会又分别印发《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进出口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监督管理办法》。 “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重点内容首先是明确定位,厘清职能和业务范围。在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改革的核心就是回归政策性金融本源,在回归本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重点业务范围。虽然三家银行在业务层面有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总体指导思想都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曾刚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始终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优化公司治理。曾刚认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有助于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坚守政策性金融的本源定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政策性银行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稳定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确保经济增长不失速。 “相对于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资金规模大,资金成本低。央行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政策相对宽松,而且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国家信用从金融市场融资,市场认可度较高;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基于社会效益和保本微利原则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发展,利率更为优惠,产品期限也更长;三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定向特惠、放大政府信用的优势,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已经积累了较深厚的业务基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这些优势,可以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起到“托底”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均明确表示,要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信贷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今年年中三家银行公布的经营情况来看,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全力发挥带动作用,积极作为,并取得良好成效。来自国开行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向实体经济融资1.4万亿元;进出口银行披露,截至6月末,该行本外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03%;农发行方面透露,上半年,该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7711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受限于资本金不足、存贷增长不匹配等因素,当前,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降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压力较大,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投放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二是基建投资增速不容乐观。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加大对基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稳投资,同时还可以协助地方政府稳妥处理好债务问题,做好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吴琦认为。 在痛点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 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需要在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 吴琦认为,下一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着力点将聚焦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加大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支持力度,如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产业转型升级等;二是协助地方政府稳妥处理好债务问题,做好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基于这两个目标,吴琦认为,需加快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治理体系的改革:一是在宏观层面,制定政策性金融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进程;二是在中观层面,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监管措施;三是在微观层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建立健全“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当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已经在国内基建、外贸和“三农”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在未来,一是要进一步通过完善政策性银行的治理结构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进一步以“量大价低”的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民生领域以及经济薄弱环节;二是通过充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的投放力度;三是未来可以探索丰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门当户对”地支持经济重点薄弱环节。[详情]

为银行回归本源注入资本活水 加快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为银行回归本源注入资本活水 加快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原标题:为银行回归本源注入“资本活水”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一彤 商业银行助力实体、回归本源有望迎来更充足的政策支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资本金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水分与土壤的关系,有了充足的资本金作为“源头活水”,商业银行才能有效地将金融资源浇灌至实体经济。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回归本源、服务本地是当前紧要调整目标,资本金更是其下沉重心、专注主业的保障,也是抵御资产质量下滑和不良贷款攀升的必要条件。因此,会议提出,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近期,监管部门多次提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从宏观上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导致资本承压,通过多渠道充实资本金,对于自身发展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经济转型升级,导致一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加大了资本消耗。从微观上看,近年来,银行根据监管要求推动表外业务回表,一些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理财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上述操作都会较多地消耗资本金,加之不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下行通道。数据显示,截至6 月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 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 个百分点。可见,银行“补血”迫在眉睫。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运用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等政策手段支持银行“补血”。值得注意的是,广大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压力仍然较大,且补充渠道有限,多依赖增资扩股。因此,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需要继续拓宽、工具需要更加丰富。这也是会议着重提出“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并把重心落在中小银行的原因之一。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需要把握住银行资本补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达标,但结构存忧。具体表现为,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高,与监管最低要求间的距离在缩小;资本充足率在银行之间也出现了“大小分化”,大型银行资金实力强、资本补充渠道多,资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并且,由于补充工具短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其他一级资本占比偏低,而其他一级资本吸收损失的效果较之二级资本更好。 在资本充足率之外,银行资本金的结构同样重要,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需要更多关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应当完善和改进现有资本补充工具和渠道。通过广泛研究,让上市银行找到留存收益与股东分红之间的平衡点,增强留存收益这个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工具的有效性,畅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还需做“增量”。应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新型工具,丰富银行的可选工具。引入基金、年金、保险等多种主体参与银行的增资扩股,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交易,成为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投资主体;支持国内商业银行登陆境外资本市场,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只有为银行注入充足的“资本活水”,且不同规模和实力的银行能够走上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各个层次的商业银行方能抵御风险、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商业银行的回归本源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详情]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原标题: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卓尚进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如果把此前8月底金融委召开的第七次会议和9月下旬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谈话等联系起来看,决策层其实就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金融稳定发展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兼顾内外、长短结合的政策“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既能保障我们有力防范外部冲击,又能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达到稳金融和稳经济目标,应当是这套政策“组合拳”的着力点。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强调,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应对经贸摩擦、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央反复强调“办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办好”这一战略总方针,多次强调“六稳”要求。对此,金融委与各个监管部门雷厉风行、贯彻实施,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如8月31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围绕办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9月6日人民银行宣布,于9月16日实施全面降准,并将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实施定向降准。最近的宏观经济情况表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政策措施开始取得成效,我国保持了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发展新动力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当是这一政策“组合拳”的关键点。 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金融改革一直在深化,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强调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三大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强调政策性职能定位”。其中,要求进出口银行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合理界定业务范围;农发行改革则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通过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此次会议释放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以更好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的政策意图。 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要保持和增强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银行机构必须持续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即具有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的资本充足率。为此,银行机构必须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这包括银行内部通过增强留存收益等补充核心资本,外部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补充资本;要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CBS)等政策性工具的运用,探索创新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新型工具。当前,大型银行资本实力强大,补充资本的方式相对较多,而中小银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面临更大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因此,应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其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需要明确目标导向,在促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强身健体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形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应当是这一政策“组合拳”的新亮点。 下半年以来,金融委和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等先后出台一系列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措施。可以说,加快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形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是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加务实可行办法,迈出更稳更大步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详情]

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支持
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支持

  原标题: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支持 加力逆周期调节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马玲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等问题,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近期,金融委先后召开三次会议为金融工作“导航”。此次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是近三次会议一以贯之的基调。业内专家认为,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将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和质效。此外,会议聚焦于金融机构,旨在通过对不同机构的不同支持措施,克服顺周期思维,实现逆周期调节。 重点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此次会议对银行资本金补充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8月31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和9月5日召开的金融委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都强调要鼓励和支持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而此次会议对银行补充资本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 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基本条件。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资本充足率为14.12%。 在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看来,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对做好“六稳”工作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非常及时的安排和部署。 商务部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说,确保商业银行资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证银行有足够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从而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更好基础。 对于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倪军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称,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进行资本补充,应该鼓励银行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东注资等方式来补充资本。此外,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外源性渠道来补充资本。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认为,此次会议提出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励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较完善、资信情况较优质的中小银行,可能有更多的资本补充手段,以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 “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进一步增强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会议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民生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分析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增长过程中,焦点在于纾困民企和传统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未扮演关键角色,未来在实施逆周期调节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同于政府信用,所以需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业内专家大多认为,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受到制约和影响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形成有效补充,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李建军看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十分重要,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是为了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提供长期资金功能保障。这对于支持新一轮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全面对外开放,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金融的重要作用在于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走出去”,都离不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外部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能力。 “今年以来,金融开放继续加速,这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入,稳定人民币汇率,而且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让内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效率,从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王静文表示。[详情]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原标题:加强逆周期调节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消费市场依然火热。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7天长假期间,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国庆假期旅游消费数据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且具有很大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7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村消费品和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1至8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768亿元,增长9.0%,这显示出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消费增长及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保持平稳。因此,尽管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在内需的支撑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近期公布的部分经济指标也显露出这一态势,比如,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虽然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但整体景气较上月有所改善,显示出制造企业生产投资有回暖的迹象。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在创新驱动战略下,随着“六稳”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新旧增长动能加快转换的阶段,影响国内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风险和挑战仍然较多,要应对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此前,7月19日,金融委第六次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指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从“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反映出决策层和宏观调控部门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判断。就宏观经济指标来看,虽然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同比下降以及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均表明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显示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一方面,可能会出现局部性的社会信用收缩,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因此凸显;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预期也会发生变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既是为了根据国内外环境和经济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又是为了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 9月16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全面下调体现出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和特征。据测算,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强、动力足,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回旋余地大,既不能“大水漫灌”,又要针对下行压力和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6.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6.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3.55万亿元,同比增长8.2%。9月2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近期,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也体现出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的意图。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总体而言,我国具有巨大的内需潜力,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费层次仍然较低,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韧性。面对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形势,宏观调控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针对性措施,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详情]

金融委: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视频)
金融委: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视频)

  原标题: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发话了 经济和股市都要嗨?  [详情]

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视频)
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视频)

  原标题: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 [详情]

金融委信号: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风险趋于收敛
金融委信号: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风险趋于收敛

  原标题:金融委信号: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月三提补充银行资本、风险“趋于收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十一国庆前的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基本每月一度的金融委会议,成为观察当前金融政策的时间窗口。本次会议对当前金融问题的表述,有了一些新的表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如下。  要点1:金融风险从“总体可控”到“趋于收敛”  金融委8月31日第七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经济形势总体稳定,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9月27日第八次会议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从口径看,当前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已有初步成果,金融风险暴露的预期已被扭转,从而转向趋于收敛。 此前2018年7月,金融委办公室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在金融风险整顿上,一方面,持续整治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另一方面,今年5月以来,已有三家银行被监管层实施托管或战略重组,包商银行被委托至建行托管;锦州银行引入工银投资、信达投资及长城资产;中央汇金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恒丰银行。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国形成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抓总,“一行、两会、一局”和地方分工负责的金融监管框架。金融风险整体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市场预期发生了积极变化。  要点2:逆周期调节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与金融委第七次会议表述基本一致,第八次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这一表态,也与9月25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一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央行行长易纲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样,进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 考虑到监管表态、四季度CPI破“3”压力,未来LPR和MLF利率“降息”的空间可能有限。  要点3:首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金融委首次提出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我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梳理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政策性银行均提出近期均提出逆周期调节要求。 今年7月,国开行2019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国开行要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9月6日,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表示,要坚守定位和业务边界,加大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长江大保护、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国进出口银行今年7月表示,先后印发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有关要求》的通知及《关于做好2019年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此外,解决行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强化“总行带着分行干”的理念,对总行15个部门加强和改进条线管理、总分联动进行专项督查。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全面启动有关制度立、改、废工作,织密制度笼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放各类贷款7711亿元,6月末贷款余额5.4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5%。6月底不良贷款率0.68%。 农发行行长钱文挥在年中工作会议上表示,围绕水利、农村交通、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化、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加大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投入力度,突出做好信贷支持长江大保护工作,积极创新基础设施业务贷款模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SL(抵押补充贷款)贷款。 央行2014年央行创设PSL工具,用于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简称“棚改”),国开行2015-2017年棚改贷款分别为7509亿、9725亿、6350亿元。2018年下半年以来,PSL棚改贷款增长速度放慢下来。 目前,PSL贷款余额已经跌破3.5万亿元。2019年8月,央行未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根据贷款偿还情况,三家银行归还抵押补充贷款共104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4924亿元。 未来PSL是否恢复加快投放,值得市场关注。  要点4:一月内三次提出补充银行资本  值得注意下的是,金融委一个月内三次提出补充银行资本,特别是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支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特别是“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此前,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指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9月5日,金融委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 此次会议更加聚焦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并要求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体现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思路。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表外资产回流表内,银行相继设立理财子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机构,这些高消耗资本的业务使得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展望未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也提出附加资本要求。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其中,对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而言,由于多指银行股在处于“破净”(市净率PB小于净资本)状态,导致其补充一级资本的压力远大于补充二级资本的压力。 央行去年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永续债的政策性文件,银行可以通过“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简称“永续债”)补充一级资本,央行同时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以增强永续债的流动性。今年以来,已有8家银行成功发行了9只、4100亿元永续债,还有约3600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正在路上。 对于非上市银行以及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较为有限,主要依赖于增资扩股、发行二级资本债,分别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及二级资本。 要点5:继续强调金融开放  金融委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这是对7月20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的继续强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包括: 1、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 2、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3、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4、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资全资设立或参股货币经纪公司。 6、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 8、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 9、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 10、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 11、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详情]

一图看懂:近三次金融委会议都释放出哪些信号
一图看懂:近三次金融委会议都释放出哪些信号

  来源:华泰证券 [详情]

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性支持 实现逆周期调节
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性支持 实现逆周期调节

  原标题: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 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性支持 实现逆周期调节 来源:金融时报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等问题,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近一个月以来,金融委动作频繁,召开三次会议为金融工作“导航”。此次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是近三次会议一以贯之的基调。业内专家认为,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将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和质效。此次会议聚焦于金融机构,旨在通过对不同机构的不同支持措施,以克服顺周期思维、实现逆周期调节。 重点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对银行资本金补充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继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和9月5日金融委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都强调要鼓励和支持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后,此次会议对银行补充资本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 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资本充足率为14.12%。 在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看来,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对稳增长,做好“六稳”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非常及时的安排和部署。 商务部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说,确保商业银行资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证银行有足够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从而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更好基础。 对于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倪军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称,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进行资本补充。应该鼓励银行通过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鼓励银行通过内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东注资改等方式来补充资本。此外,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外源性渠道来补充资本。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认为,本次会议提出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励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较完善、资信情况较优质的中小银行,可能有更多的资本补充手段,以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 “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进一步增强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会议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民生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分析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增长过程中,焦点在于纾困民企和传统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未扮演关键角色,未来在实施逆周期调控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同于政府信用,所以需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业内专家大多认为,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受到制约和影响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形成有效补充,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在李建军看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十分重要,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是为了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提供长期资金功能保障。对于支持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全面对外开放,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金融的突出作用在于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走出去”,都离不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在 “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外部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能力。 7月20日,金融委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并进一步开放我国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业等。目前,这11条政策措施正有序落地。 “今年以来,金融开放继续加速,这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入,稳定人民币汇率,而且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迫使内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效率,从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王静文表示。[详情]

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性支持 实现逆周期调节
专家热议金融委第八次会议:金融机构再获政策性支持 实现逆周期调节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民生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分析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增长过程中,焦点在于纾困民企和传统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未扮演关键角色,未来在实施逆周期调控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金融新闻网)[详情]

金融委: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金融委: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原标题:金融委: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日召开第8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来看详细内容。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详情]

金融委再提逆周期调节 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金融委再提逆周期调节 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原标题:金融委再提逆周期调节 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来源:第一财经金融委开会再提逆周期调节 强调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杜川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正在日益凸显。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9月以来,金融监管多次开会强调加码护航实体经济,要求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共舟共济。此次金融委会议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国际资深金融专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表示,政策性金融机构含义是比较广的,范畴不限于政策性银行,应该还会包括其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可能会更大。比如,各地政府融资平台、创投公司、担保公司等。赵庆明说,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是慢工细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须把握住逆周期的源头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发挥金融机构逆周期调节作用在金融委近期的两场会议中均被提及。9月5日,金融委会议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并提出金融机构要克服顺周期思维。第八次会议则进一步细化,强调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针对当前经济情况,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也要有逆周期的思维。加大对信贷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投资、消费的稳定,也可以使金融机构平稳运行。此外,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共有4次会议提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一直以来,多数中小银行都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此次会议则进一步强调了中小银行的这一作用。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特别强调,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货币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疏通的重中之重,差异化的资本工具发行政策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资源配置,‌‌在对银行体系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实现金融体系、银行融资融资合理配置的双重功能。[详情]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召开,稳健仍将是货币政策主基调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召开,稳健仍将是货币政策主基调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近期,在全面降准于9月16日落地后,央行还将分别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对城商行实施定向降准,以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近期,央行还进行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改革后,1年期LPR报价走低。在全球“降息潮”背景下,部分市场人士将此理解为“降息放水”。在此时,金融委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表明货币政策基调并未发生改变,这将扭转市场上部分关于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曲解。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例会也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金融委会议重申了稳健仍是货币政策主基调。”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恃人不如自恃也”,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应对外部风险和保持发展稳定的能力。因此,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坚持稳健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继续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强调稳健基调之时,金融委会议还指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董希淼认为,这表明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将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价格、数量、期限的组合,以价格型为主,实施适时适度调节。接下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是重点。金融委强调,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例会也提出,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坚持用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董希淼表示,接下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将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为核心,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实体企业,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在此过程中,推出新的LPR只是利率并轨的第一步。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实现对存量贷款定价基准的转换,或将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金融委会议还强调,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今年7月20日,金融委已经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并进一步开放我国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业等。目前,这11条政策措施正有序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将对标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继续推动全方位金融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开放举措。二是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实现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详情]

CF40:金融委最新会议“点名”政策性金融机构
CF40:金融委最新会议“点名”政策性金融机构

  9月25日召开的央行三季度例会指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此次金融委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定调,PSL接下来是否会再次发挥作用值得关注。[详情]

金融委最新定调: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有何深意?
金融委最新定调: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有何深意?

  原标题:金融委最新定调!鼓励境外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一个月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有何深意?看三大要点 来源:券商中国 十一国庆假期前,金融委召开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金融领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近几个月来,金融委保持着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的节奏,且通常选择在月底召开,如第七次会议是8月31日,第六次会议是7月20日。 在本次会议中,虽然如此前几次会议中对货币政策再次定调,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但更需要值得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关注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问题,这是一个月内金融委第三次提及这一问题,足见当前高层对银行资本金的重视,毕竟银行资本金充足了才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此前只是支持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这或许意味着在鼓励银行补充资本方面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二是突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会议提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这是否意味着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将在稳投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将如何配合?是否会像2014年创设PSL(抵押补充贷款)那样,继续通过特定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提供流动性?这些问题拭目以待。 要点一: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符合市场预期,也与9月25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下称“三季度例会”)一致。三季度例会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会对物价的表述是新增内容,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再结合受猪价油价持续上涨影响,市场普遍认为CPI仍存“破3”的可能,这将掣肘货币政策放松,近期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样,进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 要点二:一个月内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 金融委一个月内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问题,足见高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毕竟当前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资本金,今年以来,不少银行也加大通过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力度以补充资本,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依然处于中等。当前稳增长离不开信贷的支持,缓解银行资本短缺的问题,也是对加大信贷投放实现稳增长有利。 不过,相比于前两次金融委会议对资本补充问题的表态,此次会议对银行补充资本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且更看重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建立。 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 9月5日金融委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 9月27日金融委第八次会议上对银行资本补充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上述表态有两个重点值得关注: 一是提出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曾表示,应加快建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一方面,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补充资本。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靠提升营利能力,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并适当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外源性资本补充需要从审慎角度出发,根据市场情况统筹运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工具适当补充。比如,适时通过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进一步增强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 实际上,北京一银行业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银行拥有的资本补充渠道已较为丰富,下一步应着眼于让这些渠道更为顺畅,如监管部门在进一步简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的审核流程、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IPO等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除上述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的畅通外,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也有待提升。近日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熊启跃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上述规定将会使得部分银行的即期利润有所提升,即期利润提升后会对银行资本金带来结构性改变。因为超额拨备本来就计入二级资本,拨备还原成利润后,相当是可以把二级资本部分转化为核心一级资本。 二是明确提出要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 这或许意味着政策层面将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符合条件的新股东的方式,即实现资本金的充实,又可以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再结合当前金融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大背景,银行、证券、保险业股比投资限制明年将全面放开,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外资通过收购中小银行的方式进入国内银行业市场。 本次金融委会议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山西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瑞杰近日就指出,通过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9年上半年,山西辖内的不良贷款率创下十年来新低。针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通过城商行增资扩股、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来化解风险,主要就是增加资本金,由股东出资购买不良资产。这是地方法人银行拿出真金白银处置风险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主要渠道。 要点三: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 本次会议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要发挥的作用也有部署安排。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一直以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在国内基建投资、外贸发展和“三农”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资金提供者的角色,三家银行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身份在信贷投放方面,用“量大价低”的方式支持着重大民生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在当前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所发挥的信贷投放角色将更为重要。 但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要发挥作用,也离不开央行的流动性支持。2014年,为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央行就创设PSL为国开行提供流动性,后来扩展到对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PSL类似定向再贷款,主要流向“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期限一般在3-5年,央行此前透露,PSL的利率为3.1%。2016年5月,央行正式宣布将于每月月初对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PSL。 三季度例会指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久不受关注的PSL是否要在流动性投放方面再次发挥更大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详情]

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为何钱进来了仍不突破三千点?
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为何钱进来了仍不突破三千点?

  牛市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政策层面上频吹暖风。从8月份的两融标的扩容刺激两融余额的稳步攀升,到近期QFII与RQFII额度限制的取消,刺激外资资金的加快进入,这系列举措都会对国内资本市场构成长远性的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金融委也公开表态,并为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其中,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金融委表态称将会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出良好条件,且营造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的良好市场生态,给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除此以外,就在近日,金融委再度表态,为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其中,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以提升国内金融体系的活力与竞争力。此外,仍强调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等举措,从近期金融委公开表态的系列举措来看,积极措施还是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为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保驾护航。中国股票市场,虽然仅有不到三十年的发展时间,但因其具有明显的政策市场特征,且容易受到资金面环境变化的影响,故有政策市场、资金市场的表述。自200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壮大速度显著加快,而股票市值以及上市公司股票数量更是呈现出加速攀升的趋势。时至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属于全球前三大市值的股票市场,且随着A股市场加速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步伐,中国股票市场在国际大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正逐渐提升。近年来,A股市场在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处于持续加快的状态。其中,最真实的体现,莫过于A股入摩入富的步伐显著加快,且有加快扩容的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外资在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正处于不断提升的姿态,且有逐渐打破长期以公募基金作为主导的局面。受此影响,随着外资资金的规模持续扩大,外资的迅速崛起也将会改变以往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与盈利模式,但A股机构化时代也会加速到来。从A股入摩到入富,再到A股纳入标普道琼斯指数,A股市场的开放步伐正处于持续提速的阶段。不过,对于加速开放的A股市场,外资的加速流入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因素。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外资的加快进入会为A股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增流动性补充,从近年来陆股通的资金净流向分析,外资对A股市场的偏爱程度还是比较高,且更青睐于A股市场的优质资产以及稀缺资产,而从陆股通频繁呈现出大额净流入迹象的股票来看,也基本上离不开我们熟悉的上市公司身影。再者,则是加快A股投资者结构的调节。紧随其后,则是A股市场加速机构化的到来,全面机构化时代也有望成为现实。但是,与此同时,散户的赚钱难度也会显著提升,以外资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也将会成为散户投资者最主要的竞争对象,未来股票市场也将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以及专业化的道路,对散户投资者的挑战更大。除此以外,外资加速进入A股市场,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或通过A股市场实现避险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站在避险需求的角度思考,海外资本也会更倾向于从高估值市场流向低估值的市场,A股市场更符合避险的性质。从政策层面上,支撑A股市场的政策有利因素正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从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表态分析,实际上也为外资加速进入A股市场创造出积极有利的条件。三千点,是过去十年时间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区域。与此同时,三千点至三千五百点基本上成为A股市场密集的套牢筹码峰区。不过,与十年前的三千点相比,如今A股市场的三千点所对应的估值水平却骤然下降,现阶段内A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反而愈发明显。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步伐在持续加快,但却并未促使股票市场形成实质性突破的格局,三千点仍为A股市场的上涨瓶颈,这从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资逐利性的影响。归根到底,外资进入A股市场,还是为了实现逐利,以实现资产增值乃至资产避险的需求。除此以外,作为更为专业化的外资机构,它们并不仅仅局限于单向做多实现盈利,凭借丰富的风险对冲策略,同样也可以实现套利的需求。退一步思考,假如A股市场一直处于底部区域徘徊,外资资金可能会更多考虑到时间成本的因素,通过灵活的风险对冲策略实现套利。但是,当市场形成合力突破向上之际,外资资金的加速流入也会起到推动市场加速上涨的影响,如今看来,市场似乎正等着这个合力突破的时机。或许,当市场形成持续有效的赚钱效应时,不仅仅是外资资金,而且各路资金也可能会蜂拥而至,这恰恰体现出国内资本市场不缺钱,只缺赚钱效应与投资信心的真实写照。[详情]

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市场
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市场

  金融委鼓励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为何钱进来了仍不突破三千点?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政策层面上频吹暖风。从8月份的两融标的扩容刺激两融余额的稳步攀升,到近期QFII与RQFII额度限制的取消,刺激外资资金[详情]

金融委最新定调!鼓励境外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一个月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有何深意?
金融委最新定调!鼓励境外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一个月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有何深意?

  原标题:金融委最新定调!鼓励境外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一个月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有何深意? 来源:券商中国十一国庆假期前,金融委召开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金融领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近几个月来,金融委保持着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的节奏,且通常选择在月底召开,如第七次会议是8月31日,第六次会议是7月20日。在本次会议中,虽然如此前几次会议中对货币政策再次定调,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但更需要值得关注的是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关注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问题,这是一个月内金融委第三次提及这一问题,足见当前高层对银行资本金的重视,毕竟银行资本金充足了才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此前只是支持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这或许意味着在鼓励银行补充资本方面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二是突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会议提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这是否意味着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将在稳投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将如何配合?是否会像2014年创设PSL(抵押补充贷款)那样,继续通过特定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提供流动性?这些问题拭目以待。要点一: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符合市场预期,也与9月25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下称“三季度例会”)一致。三季度例会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会对物价的表述是新增内容,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再结合受猪价油价持续上涨影响,市场普遍认为CPI仍存“破3”的可能,这将掣肘货币政策放松,近期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央行行长易纲近日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样,进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要点二:一个月内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金融委一个月内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问题,足见高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毕竟当前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资本金,今年以来,不少银行也加大通过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力度以补充资本,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依然处于中等。当前稳增长离不开信贷的支持,缓解银行资本短缺的问题,也是对加大信贷投放实现稳增长有利。不过,相比于前两次金融委会议对资本补充问题的表态,此次会议对银行补充资本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且更看重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建立。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9月5日金融委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9月27日金融委第八次会议上对银行资本补充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上述表态有两个重点值得关注:一是提出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曾表示,应加快建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一方面,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补充资本。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靠提升营利能力,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并适当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外源性资本补充需要从审慎角度出发,根据市场情况统筹运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工具适当补充。比如,适时通过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进一步增强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实际上,北京一银行业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银行拥有的资本补充渠道已较为丰富,下一步应着眼于让这些渠道更为顺畅,如监管部门在进一步简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的审核流程、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IPO等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空间。除上述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的畅通外,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也有待提升。近日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熊启跃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上述规定将会使得部分银行的即期利润有所提升,即期利润提升后会对银行资本金带来结构性改变。因为超额拨备本来就计入二级资本,拨备还原成利润后,相当是可以把二级资本部分转化为核心一级资本。二是明确提出要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这或许意味着政策层面将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符合条件的新股东的方式,即实现资本金的充实,又可以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再结合当前金融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大背景,银行、证券、保险业股比投资限制明年将全面放开,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外资通过收购中小银行的方式进入国内银行业市场。本次金融委会议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山西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瑞杰近日就指出,通过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9年上半年,山西辖内的不良贷款率创下十年来新低。针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通过城商行增资扩股、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来化解风险,主要就是增加资本金,由股东出资购买不良资产。这是地方法人银行拿出真金白银处置风险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主要渠道。要点三: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本次会议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要发挥的作用也有部署安排。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一直以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在国内基建投资、外贸发展和“三农”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资金提供者的角色,三家银行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身份在信贷投放方面,用“量大价低”的方式支持着重大民生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在当前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所发挥的信贷投放角色将更为重要。但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逆周期调节中要发挥作用,也离不开央行的流动性支持。2014年,为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央行就创设PSL为国开行提供流动性,后来扩展到对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PSL类似定向再贷款,主要流向“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期限一般在3-5年,央行此前透露,PSL的利率为3.1%。2016年5月,央行正式宣布将于每月月初对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PSL。三季度例会指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久不受关注的PSL是否要在流动性投放方面再次发挥更大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详情]

金融委最新会议释放4个信号 这件事一周内被提3次
金融委最新会议释放4个信号 这件事一周内被提3次

  原标题:金融委最新会议释放4个信号 这件事一周内被提3次 来源:澎湃新闻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与8月31日召开的第七次会议相比,最新的金融委会议延续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提法,这是一周时间内金融权威部门第三次强调这一点,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金融开放、银行补充资本方面也有了新提法。 要点一:一周内三提“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与一个月前的第七次会议保持了相同基调,最新的金融委会议上指出,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这是一周时间内金融权威部门第三次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是否会跟随欧洲央行、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既要稳当前,也就是说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大体上相当、大体上匹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一天后,央行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会议提出,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而二季度对“逆周期调节”的表述是“适时适度实施”。 招商证券分析称,本轮逆周期调节开始于7月末,政策组合既有行动又有节制,也兼顾短期形势和长期目标: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 “严控房地房、稳定总需求”的方向。8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区、深圳先行示范区、鲁苏桂冀滇黑六大自贸区方案随即出台,形成第一批落实措施,也是本轮逆周期调节中“新增长极地区”的核心内涵。其次8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第7次会议制定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货币金融政策方案和财政政策配合建议。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等财政政策的方案。9月6日央行宣布于9月16日降准。 要点二: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相比此前会议,本次金融委会议将目光聚焦到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上。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这意味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的改革将有新动作。 根据2015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国开行2018年年报显示,在发挥逆周期调节的金融先导作用方面,该行以中长期投融资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全年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超过3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6337亿元。 进出口银行则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强调,要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实现稳增长、压责任,全力达到业务发展目标;通过全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主动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措施,实现优结构、守主业,聚焦服务国家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要点三: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相比第七次会议提出的“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融委在最新的会议上再提银行补血,并将目光聚集到了中小银行身上。 今年以来,从国有大行、股份行到城商行、农商行,纷纷在通过银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债、优先股、永续债和定向增发等方式“补血”。 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央行行长易纲在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一些县域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也在积极地增资扩股,把他们经营的模式转到为当地社区服务。 “前些年有些银行盲目扩张,而且做跨区、跨省同业业务,使得他们服务的焦点跑到区外、跑到一些风险高的项目上了。我们主张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要求中小金融机构聚焦为实体经济服务、聚焦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转向当地,使业务是可持续的,风险也可以得到化解。”易纲表示。 要点四: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 在7月20日一口气提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后,最新的第八次金融委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9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同时,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也一并取消。 今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230亿美元,其中,股权投资项下净流入20亿美元,债券投资项下净流入210亿美元。 外汇局在最新的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债券、股票市场规模位于世界前列,但境外投资者持有比重依然偏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相关资本将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详情]

金融委: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金融委:加快构建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来源 证券时报 记者 孙璐璐 据中国政府网昨日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9月27日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近几个月来,金融委保持着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的节奏,且通常选择在月底召开,如第七次会议是8月31日,第六次会议是7月20日。本次会议再次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对银行资本补充、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作了进一步部署。 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这是一个月内金融委第三次提及银行资本补充的问题。相比于前两次金融委会议对资本补充问题的表态,此次会议对银行补充资本有了更详细的部署安排,且更看重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建立。 北京一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银行拥有的资本补充渠道已较为丰富,下一步应着眼于让这些渠道更为顺畅,如监管部门在进一步简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的审核流程、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IPO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会议明确要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这或许意味着政策层面将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符合条件的新股东的方式,既实现资本金的充实,又可以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再结合当前金融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大背景,银行、证券、保险业股比投资限制明年将全面放开,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外资通过收购中小银行的方式进入国内银行业市场。 本次金融委会议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会议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部署。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详情]

东方证券邵宇:金融委传递积极信号 资本市场或受鼓舞
东方证券邵宇:金融委传递积极信号 资本市场或受鼓舞

  东方证券邵宇:金融委会议传递积极信号 资本市场或受鼓舞 来源: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胡雨)央行9月29日消息,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此次会议明确“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是一个正面信号,说明防风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次金融委会议强调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在货币政策上提供一定支持来呼应现有的财政政策,二者配合来助推经济的稳定,并使得实体经济中有需求的企业和相关项目能够得到资金的支持。 邵宇认为,资本市场同样也会受到鼓舞。经济稳定、流动性上升、风险下降会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对整个市场的信心和预期的稳定将起到比较大的帮助。[详情]

金融委出重磅利好:多家头部券商研究TA 节前红包到?
金融委出重磅利好:多家头部券商研究TA 节前红包到?

  金融委出重磅利好,多家头部券商研究TA,节前红包来了? 来源: N十财经  原创: 每经记者 这个周末又见大利好。 2019年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提到,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MSCI首度纳入A股以来,目前三大国际指数公司均已将A股纳入其中,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国际指数纳入A股的比例将持续提升。未来这一预期是否会有所变化?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周末,多家头部券商研究所对此进行了剖析。 另外,明日将是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想必投资者对目前的大市运行比较关心,以及相应的投资机会在哪?专业人士也对此进行了分析。 不改变外资长期配置中国市场的趋势 公开信息显示,市场熟悉的MSCI 公司是一家美国指数编制公司 。去年MSCI首度正式纳入A股,截至目前包括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在内的三大国际指数公司均已将A股纳入其中,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国际指数纳入A股的比例将持续提升。 在今年3月,MSCI曾宣布分三步把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MSCI已分别于今年5月28日收盘后和8月27日收盘后,正式将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5%。 根据今年3月MSCI发布的消息,作为2019年11月的半年度指数审议的一部分,MSCI将会把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 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未来MSCI是否还会进一步提升A股的纳入因子等相关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向MSCI公司有关负责人发去采访函,截至今日发稿,还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目前三大国际指数公司均已将A股纳入其中,市场预期,未来国际指数纳入A股的比例将持续提升。那么未来这一预期是否会有所变化?记者注意到,本周末多家头部券商研究所对此进行了剖析。 据记者观察,虽然这些头部券商研究所的分析方法不尽相同,但对于外资将持续流入中国市场这一大趋势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在最近发布的一份内部材料中指出,任何事件性扰动都不会改变外资长期配置中国市场的趋势,尽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挫折反复,但趋势上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扰动下,这对 A 股市场实际存量外资的扰动将较为有限,对于外资配置行为的影响可能更多将体现在未来入市节奏的变化上,而A股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外资入场仍在初级阶段 天风证券策略团队则在周末发布的最新观点中指出,外资长期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 1、外资长期流入的趋势不会变——目前全部外资占A股总市值比重仅2.82%,而外资持股占美国股市总份额的15%,日本占比为30%,巴西占比为21%,韩国为33%。同时,由于全部QFII持股中美国机构仅占6.59%,因此外资长期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 2、中国加快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趋势不会变——随着“进一步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十一条”发布和QFII投资额度限制的取消,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仍然在加快。 3、A股“定价体系”长期迁移的趋势不会改变——投资者结构的变迁,叠加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扁平化的阶段后,最终使得A股的“定价体系”中,不断提升长期ROE稳定性的估值权重,而降低短期业绩增速爆发力的权重。 4、成熟行业增加分红和回购的趋势不会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长期维持高ROE并不容易。不过,不断增加的分红和回购,很大程度可以使得公司的ROE水平抵抗住更大的短期盈利增速波动,从而市场对盈利的关注点可能会更偏向于持续稳定的ROE,而忽视中短期的净利润增速波动。随着经济进入扁平化阶段,一些不再需要增加资本开支且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行业,开始逐步增加分红比例,同时2019年以来回购也比之前在明显增加。 国盛证券总量团队今日则发布观点称,外资入场仍在初级阶段。 一方面,海外资金也不仅仅只是美国资金:参考国内QFII的构成状况,美国机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流入中国市场的海外资金中,还包括其他国家的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主权基金等。 另一方面,当前外资在国内市场占比仅为3%左右,远低于日韩等市场普遍15%以上的比例。水往低处流,从时间上,当前国内市场对外开放进度正持续加速。从空间上,国内外资占比仍将继续提升,近期A股完成在全球三大指数中的纳入,后续将进一步扩容。此外,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也远低于美股,性价比凸显。因此,外部风吹草动难以改变外资增配A股的长期趋势,当前外资入场仍在初级阶段。 股价表现取决于公司基本面 有市场人士认为,从个股层面来看,外资的持续加码有助增加个股的流动性,但真正决定公司股价表现的还是公司自身的基本面变化,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大族激光。 从2017年到2019年一季度,深股通持有大族激光占总股本的比例持续攀升(2017年一季度的持股比例为2.42%,2019年一季度的持股比例达18.2%),以至于今年3月初,甚至大族激光还由于外资持股占比超过上限而被“限购“。不过这两年多,公司股价的表现却没有因为外资不断的加持而迭创新高,事实上,早在2018年6月公司股价已经见顶。 从ROE、净利润同比增速等基本面指标来看,从2017年初至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这些指标均处于同比不断加速增长的过程中,与之对应的是,大族激光的股价也走出了一轮3倍上涨的行情,不过从2018年二季度起,公司基本面持续加速向上的势头发生了中断,公司的股价也同时拐头向下。最后外资也“扛不住”了。从今年中报披露的情况来看,深股通对大族激光的持股比例自2017年以来首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事实上,外资无法决定A股走向的情况之前还多有发生。 从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5月的情况来看,当时由于美股大跌,外资都曾一度快速流出A股,但两次快速流出的过程中,A股白马股的表现并不同,第一次是暴跌,第二次是上涨。天风证券认为,其逻辑在于白马股当期业绩的显著不同:去年三季报白马股业绩大幅低于预期,而今年中报符合预期。 国盛证券在今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如果短期出现情绪面扰动反而又为A股核心资产提供长期配置机会,“我们一直强调,未来对核心资产的配置并不仅仅由外资主导,而是国内外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保险、养老金、公募等)共同构建的统一战线。” 有多少美国资金投资了A股? 目前,各机构对于美国资金持有A 股规模及占比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而不同口径统计出的结果的差异也较大。从QFII的口径计算,目前美资在A股外资中的占比并不高。 根据申万对QFII额度的注册地分布进行测算,截至8月末,美国公司在总额度占比仅为8%,占比相对较低,鉴于 2017 年以后外资多通过陆股通布局,存在美国公司更多通过陆股通布局的可能性。如果将 8%作为美国资金持有A股比例计算,按照央行公布的2019年二季度外资持有A股1.65 万亿的规模测算,可以大致算出美资持有A股的规模。 据天风证券策略团队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以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统计,QFII的全部持股市值中,美国机构持有市值占比6.59%,比例并不高。另外,在被全球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A股共计294家,其中被美国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A股共计27家,且大部分占流通股市值的比重在2%以下。 另据申万测算,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末, 美资在A股外资中的占比就一直处于一条下降通道,且降幅较大。而根据目前15%的纳入因子测算,当前通过MSCI已进入A股的纯被动资金规模不到800亿,对于A股每天几千亿的成交量而言,影响也较为有限。 A股主升浪还有多远? 对于市场走势,有分析人士这样认为,抛开基本面不谈,从技术面来看,目前的大盘处于比较关键的支撑位之上。 为了搞清楚目前的沪指,有必要复盘一下7月以来的沪指走势,从沪指来看,8月2日出现了大跌,这是因为8月1日沪指跌破了关键支撑位,这个支撑位就是筹码密集区。9月以来,沪指又向上突破了这个筹码密集区,由此这个区域成为支撑位,目前的沪指也刚好位于这个支撑位之上。 而从创业板指来看,则位于牛熊分界线之上运行,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支撑位。从6月10日到8月6日的K线组合来看,牛长熊短,这是一个吸筹的形态。 根据以往几次重要的大底发现,如2005年12月的沪指,2012年12月的创业板指,以及2014年7月的沪指发现,当时筹码在低位高度集中。目前沪指和创业板指的筹码虽然有所集中,但是集中程度没有前几次的高,这表明,只要大盘守住目前的关键支撑位,再经过小幅震荡一段时间,或许主升浪就要到来。如果遇到特大型利好,震荡时间则会缩短,主升浪到来的时间会延长。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周五科技股表现出色,其中以芯片、VR和AR为主,这表明行情热度仍在。周末网络安全板块出现利好消息,工信部就《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20亿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A股相关公司有启明星辰、绿盟科技、卫士通等。[详情]

金融委最新会议“点名”政策性金融机构
金融委最新会议“点名”政策性金融机构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会议特别提到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还是指三大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2015年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中,国开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则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2019·径山报告》 建议设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 此前,监管文件曾明确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国开行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作用,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进出口银行要支持外经贸发展、对外开放、国际合作、“走出去”等;农发行主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领域。 去年以来,民营小微企业遭遇融资难,政策性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比如进出口银行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务部,统筹小微企业、扶贫、“双创”、“三农”等普惠金融业务,并发挥资金成本优势,通过与地方商业银行等机构合作,以小微企业转贷款方式,重点发展批发性小微信贷业务等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前述定位决定了政策性银行在网点数量、团队构建、信贷决策、风控管理等诸多方面均与商业银行存在差异,小微业务目前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短板。 9月22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2019·径山报告》在杭州发布。杨凯生团队在分报告中建议,建立专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或科技银行。 在答记者问时,杨凯生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提出上述建议的原因——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考虑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即设立一个专门服务于创新型企业,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是考虑到,在目前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还包括其它一些小微企业。他们的特点是信贷投放风险比较大,比如他们缺少足够的资本,还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企业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究竟如何,还很难做出足够的判断。或者说一些既有的小微企业,他们的财务管理不如一些大企业规范透明。但这些企业又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合理性。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得不到资金支持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可能发生就业问题、创新速度问题,乃至社会稳定问题。因此,政府包括有关监管部门方面,都很重视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 按照现行的银行体系,肯定就是商业银行进行投入。监管部门出于好心出台了新增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投入到上述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如果达不到就要受到相应监管的处罚。而从商业银行可持续性经营原则来说,商业银行必须对存款人负责,考虑到风险控制的需要,考虑到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考虑到维护股东的利益,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两难甚至是多难的选择,也因此一直难以摆脱社会公众,包括媒体的批评指责,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坦率的说,并不是银行管理层政治站位不高,并不是银行管理层不知道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知道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性,而是确实在经营管理中有一定的难处。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是政府的既定方针,为了落实既定方针,政府确实是需要拿出一些投入来的。设立一个政策性银行,我觉得就是一种投入方法,政策性银行特点是什么呢?一旦出现了风险,国家财政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技术设计上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想,但显然财政要承担主要的责任,这也是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通过这个办法或许能较有效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PSL投放加大力度?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最直接的含义首先是加大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近年来,在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抵押补充贷款(PSL)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4年,为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央行就创设PSL为国开行提供流动性,后来扩展到对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PSL类似定向再贷款,主要流向“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期限一般在3-5年,央行此前透露,PSL的利率为3.1%。2016年5月,央行正式宣布将于每月月初对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PSL。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开行行长郑之杰曾建议,继续加大PSL等专项资金规模,用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中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但今年4月以来,央行PSL连续零投放,截至2019年8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4924亿元,较今年3月末的峰值减少了486亿元。 PSL投放放缓的背后,实际上是棚改的降温以及棚改融资方式的改变。此前,地方上大多采取政府购买棚改贷款服务的方式融资,但这一模式造成隐性债务的膨胀,因此被监管叫停:2019年新增棚改项目不得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融资。今年地方主要通过棚改专项债融资,对棚改贷款的需求下降。 不过,PSL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棚改。央行指出,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9月25日召开的央行三季度例会指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此次金融委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定调,PSL接下来是否会再次发挥作用值得关注。 本文亦有参考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 [详情]

金融委发声: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境内金融市场
金融委发声: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境内金融市场

  金融委发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 来源:中国证券报 据中国政府网29日消息,2019年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会议内容涉及四大方面: 1、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2、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3、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4、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会议指出,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总体而言,“稳健货币政策”的判断并未发生改变,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政策也非“大水漫灌”,会议也说主要判断方式是流动性合理充裕、社融合理增长。 事实上,“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判断早已有之,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三季度(总第86次)例会刚刚提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合力。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东方金诚报告指出,展望未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政策方向已经明确,针对制造业、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定向滴灌政策还会持续发力,后期M2、社融和信贷增速有望出现趋势性回升。 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自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获批,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直是近些年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原银监会此前出台了政策性银行监管办法,明确“一个定位”和“四项机制”。其中,“一个定位”要求3家银行围绕国家战略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国家开发银行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作用,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进出口银行要支持外经贸发展、对外开放、国际合作、“走出去”等;农发行主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领域。“四项机制”则分别是资本约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激励约束。 2019径山报告建议,借鉴德国复兴银行和日本政策金融公库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做法,探索设立中国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有针对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此前国开行2019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国开行要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在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抵押补充贷款扮演了重要角色。 什么叫“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什么是“抵押补充贷款”? 央行于2014年4月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PSL)。起初主要用于为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加大对“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后投放对象逐渐扩展至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 自2019年4月以来,央行已连续4个月未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由于存量贷款陆续到期,抵押补充贷款余额开始从高位回落。截至2019年8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4924亿元。 事实上,抵押补充贷款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棚改。央行指出,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资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日前表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未来银行将加快表外资产的回表,对其资本形成较大考验。 当下,哪些资本补充工具可能出现?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预计,后续转股型永续债、非上市优先股、非上市可转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可能登场。 其中,永续债可能“担大梁”。 近期,重庆农商行即将登陆A股、浙商银行IPO申请成功过会、首家非上市银行永续债即将发行,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空间打开……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银行已发行永续债合计3500亿元。 不过,建立“长效机制”,除了诸多工具可以使用外,更重要的是理念。换言之,银行能够产出利润和效益,才去补充资本,否则募资就没有意义。要树立理性发展理念,向内部要效益的理念。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通过自身盈利和积累来支撑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必须树立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理念,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模式,一定要考虑资本投入产出效率,否则银行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 会议还指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银保监会近期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显示,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股权管理不规范问题。问题包括:股东入股资金来源不合规;高管人员长期缺位;“两会一层”履职不规范;重大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 2010年以来银行永续债发行情况表 数据来源:Wind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此前金融委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央行先后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组织、境外保险公司等中长期配置型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并于2016年发布相关公告将境外投资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2017年,人民银行还会同香港方面共同推出了“债券通”,进一步提升境外机构投资便利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201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国内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将继续促进证券投资流入。当前国内债券、股票市场规模位于世界前列,但境外投资者持有比重依然偏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相关资本将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 接近央行人士透露,近期在丰富风险对冲工具、便利资金跨境汇兑、优化税收安排提升交易结算便利性等方面,监管部门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此外,《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已结束,将择机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将对标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继续推动全方位金融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开放举措。二是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实现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理财子公司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栋才表示,为积极借力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前期部分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可能积极引入外资机构等战略投资者,在学习国际资管机构先进管理经验和体制机制的同时增厚资本规模。(本报记者:张勤峰、彭扬、赵白执南)[详情]

金融委: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
金融委: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

   来源:中国证券网 据中国政府网29日消息,2019年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 会议内容涉及四大方面: 1、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2、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3、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4、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会议指出,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总体而言,“稳健货币政策”的判断并未发生改变,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政策也非“大水漫灌”,会议也说主要判断方式是流动性合理充裕、社融合理增长。 事实上,“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判断早已有之,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三季度(总第86次)例会刚刚提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合力。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东方金诚报告指出,展望未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政策方向已经明确,针对制造业、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定向滴灌政策还会持续发力,后期M2、社融和信贷增速有望出现趋势性回升。 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自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获批,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直是近些年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原银监会此前出台了政策性银行监管办法,明确“一个定位”和“四项机制”。其中,“一个定位”要求3家银行围绕国家战略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国家开发银行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作用,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进出口银行要支持外经贸发展、对外开放、国际合作、“走出去”等;农发行主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领域。“四项机制”则分别是资本约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激励约束。 2019径山报告建议,借鉴德国复兴银行和日本政策金融公库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做法,探索设立中国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有针对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此前国开行2019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国开行要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在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抵押补充贷款扮演了重要角色。 什么叫“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什么是“抵押补充贷款”? 央行于2014年4月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PSL)。起初主要用于为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加大对“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后投放对象逐渐扩展至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 自2019年4月以来,央行已连续4个月未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由于存量贷款陆续到期,抵押补充贷款余额开始从高位回落。截至2019年8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4924亿元。 事实上,抵押补充贷款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棚改。央行指出,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资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日前表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未来银行将加快表外资产的回表,对其资本形成较大考验。 当下,哪些资本补充工具可能出现?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预计,后续转股型永续债、非上市优先股、非上市可转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可能登场。 其中,永续债可能“担大梁”。 近期,重庆农商行即将登陆A股、浙商银行IPO申请成功过会、首家非上市银行永续债即将发行,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空间打开……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银行已发行永续债合计3500亿元。 不过,建立“长效机制”,除了诸多工具可以使用外,更重要的是理念。换言之,银行能够产出利润和效益,才去补充资本,否则募资就没有意义。要树立理性发展理念,向内部要效益的理念。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通过自身盈利和积累来支撑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必须树立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理念,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模式,一定要考虑资本投入产出效率,否则银行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 会议还指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银保监会近期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显示,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股权管理不规范问题。问题包括:股东入股资金来源不合规;高管人员长期缺位;“两会一层”履职不规范;重大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 2010年以来银行永续债发行情况表 数据来源:Wind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此前金融委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央行先后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组织、境外保险公司等中长期配置型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并于2016年发布相关公告将境外投资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2017年,人民银行还会同香港方面共同推出了“债券通”,进一步提升境外机构投资便利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201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国内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将继续促进证券投资流入。当前国内债券、股票市场规模位于世界前列,但境外投资者持有比重依然偏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相关资本将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 接近央行人士透露,近期在丰富风险对冲工具、便利资金跨境汇兑、优化税收安排提升交易结算便利性等方面,监管部门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此外,《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已结束,将择机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将对标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继续推动全方位金融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开放举措。二是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实现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理财子公司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栋才表示,为积极借力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前期部分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可能积极引入外资机构等战略投资者,在学习国际资管机构先进管理经验和体制机制的同时增厚资本规模。(本报记者:张勤峰、彭扬、赵白执南) [详情]

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发话了 经济和股市都要嗨?
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发话了 经济和股市都要嗨?

  重磅利好!三天两大会议,金融委央行发话了,鼓励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经济和股市都要嗨?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一周时间内,市场迎来了央行、金融委的两次定调。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而在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总第86次)例会在北京召开。央行例会释放新信号: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将更灵活等。 基金君看了一下,信息量极大,将会议内容梳理给大家做投资参考。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 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 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刚刚,中国政府网传来大消息。 9月27日,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具体有以下四大关键: 1.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2.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3.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4.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第七次会议时,刚对股市做了定调: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严查欺诈违法案件 央行: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坚持用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总第86次)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持续转换。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会议指出: 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办好自己的事。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合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加大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体系与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适配性。 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坚持用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会议强调: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2.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3.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推动实际运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把握好处置风险的力度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值得注意的是,与6月末召开的第二季度例会相比,本次例会关于货币政策的一些表述发生变化:二季度“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的措辞调整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措辞调整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附上:金融委第七次会议 十大关键点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部署有关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基金君看了一下,信息量极大,梳理了几个要点给大家做投资参考。 1、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解读: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自8月20日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公布LPR,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参考和定价基准。 LPR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贷款利率与LPR挂钩,LPR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政策利率变化将及时传导到贷款利率。 2、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点评:比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多了一句话就是“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 点评:这里强调跟货币金融政策结合起来, 4、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 点评:未来,地方债支持基建会进一步得到扩大和推广,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专项债项目,这主要是因为地方债作为合法合规的举债方式,除了助推经济增长外,受到监管且更加透明化。 5、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 6、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7、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 点评:此前,政治局会议给科创板的定调是“科创板要坚守定位,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次的金融委更进一步,要为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条件,为A股打Call! 8、构建良好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点评:提高了股市的市场生态,资本市场活力和韧性,结合前一段时期,美国股市暴跌的时候,中国A股挺住了,低开高走,体现了股市的韧性。 这次还把资本市场上升到了更大的高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还提到了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 9、要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 点评: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其中包括了股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表明了未来一段事情,还有相关的证券法规将要出台。 10、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查处近来出现的各种欺诈违法案件,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点评:近期多起恶劣、严重A股大案中,“顶格处罚60万”引发关注,现行证券法行政处罚力度太轻,与惩治当前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完全不相适应,严重脱离了资本市场监管的实际,无法让一些搞歪门邪道的上市公司敬畏法治。而且,监管部门在面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其他违规违法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监管部门权威性的发挥,证券法需尽快落地。[详情]

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原标题: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与改进公司治理相结合 记者:黄蕾 经济观察网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本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指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具体来看,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详情]

专题评论加载中...

微博/微信扫一扫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