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邓海清:CPI最早9月破3% 中国央行降息概率显著下降
邓海清:CPI最早9月破3% 中国央行降息概率显著下降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9月10日  12:00
中秋节后会否“降息”?今天央行的这个操作意味深长
中秋节后会否“降息”?今天央行的这个操作意味深长

上海证券报|2019年09月09日  20:45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 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 会有降息吗

华夏时报|2019年09月09日  09:24
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9日  10:07

最新新闻

美联储二次降息 全球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深化
美联储二次降息 全球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深化

  原标题:美联储二次降息 全球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深化 (作者系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宏观与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OECD全球综合领先指标及美国制造业PMI呈现下行走势 资料来源:Wind,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2019年以来部分经济体降息幅度  资料来源:Wind,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黄金价格与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有较强正相关性 资料来源:Wind,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前期的降息预期。但是,前瞻指引及点阵图并未给出未来明确的降息路径,预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的分歧加大。 美联储进一步采取的降息措施,将在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估值形成一定支撑。在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属性更加凸显,负利率的外溢效应或将带动全球无风险利率呈现下行。 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数据显示,7月底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清所托管债券的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究其原因,一是中美利差扩大令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二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使海外资本纷纷加仓高信用评级且收益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债券。 □刘畅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至2.00%,符合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减税刺激效果明显消退、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经济及金融市场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必要性得到凸显。未来美联储或将根据后续经济数据表现及贸易摩擦等风险演化决定利率路径。美联储进一步采取的降息措施,将在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估值形成一定支撑,但也需要警惕降息预期修正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在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属性更加凸显,负利率的外溢效应或将带动全球无风险利率呈现下行。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至2.00%,为美联储自7月开启降息后的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前期的降息预期。但是,前瞻指引及点阵图并未给出明确的降息路径,预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的分歧加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本轮美联储降息为预防式降息。 从点阵图来看,委员们对于未来利率路径的观点也更加分化。点阵图中值隐含对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利率变化路径为-2、0、1、1次调整,即2021年重回加息路径,2022年继续加息。委员们预期2019年和2020年的联邦基准利率中值都是1.9%,这意味着预期中值并未给出进一步的降息线索,目前1.75%至2%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可能维持不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也传递出部分偏鹰信号。鲍威尔表示,为了缓解当前货币市场美元流动性的紧张情况,美联储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启动资产负债表的再度扩张。此外,为了应对本周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和回购利率的飙升,美联储宣布下调超额准备金率30个基点至1.80%。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减税刺激效果明显消退、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经济及金融市场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必要性得到凸显。2019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速达3.1%,但在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的数据均呈现回落的背景下,美国经济难以维持前期的高增速。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速大幅回落至2.0%,美国经济下行趋势得到确认,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或维持在2.0%至2.4%的区间内。究其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美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美国企业的海外营收增速或呈现放缓态势。2019年以来OECD全球综合领先指标呈现明显回落态势,美国ISM制造业PMI上半年快速回落,并于8月降至49.1,跌破荣枯线,创2009年以来新低。二是特朗普政府减税刺激政策的效果将在下半年继续减弱,当前美国个人所得税率与企业所得税率已呈现上行趋势,将可能抑制个人消费以及私人投资的增长。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此次减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增速的贡献将不断衰弱并于2020年转负。 最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摩擦局势加大了美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关税提升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面临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并对美国个人消费增速产生负面作用。同时,贸易前景的趋冷以及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对企业家信心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对美国私人投资产生负面影响。据测算,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大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或可拖累美国GDP约0.3个百分点。此外,市场风险偏好极易受到贸易摩擦进展的扰动,5月以来美股波动率显著增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呈现下行。 未来,美联储或将根据后续经济数据表现及风险演化决定利率路径。2020年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不减,贸易摩擦、美国大选、欧洲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诸多问题依旧存在。分地区看,美国经济处于本轮经济增长的中后期,减税对投资和股票回购的提振效果消退,经济动能放缓令市场波动率显著增加;投资减弱、股市波动性上升、经济前景的下行预期将逐步影响居民的总体收入和消费倾向,最终体现为私人消费和整体经济增长的下滑。从全球格局看,由于美国的消费市场未见好转,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欧洲和日本,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不断提及贸易摩擦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回顾7月利率会议以来市场预期及美联储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贸易谈判已经是影响美联储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经济当前虽然呈现放缓态势但远未到衰退,并且居民消费和就业数据一直表现较好,但是贸易摩擦及谈判的不确定性给未来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美国通胀数据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美联储的利率路径,美国8月核心CPI同比升2.4%,预计未来加征关税对美国物价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美联储降息进一步开启了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2019年以来多国央行采取降息操作。今年以来约有30家央行开启降息模式。7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降息。随后欧洲央行于9月12日宣布全面加码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宽松力度,推出了包括将存款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5%和量化宽松等多项措施在内的宽松政策组合。而9月19日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从侧面印证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未来全球央行的宽松力度或将进一步加码。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家央行降息的背后原因来看,既存在预防式降息,也存在被动式降息。美联储降息是较为典型的预防式降息。虽然美国上半年经济增长弱于去年,但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高增速。因而,在美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为防止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与此同时,在本轮降息潮中,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导致的悲观预期,使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基本面恶化的背景下采取被动式降息。以印度为例,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内生增长动能趋弱,印度二季度实际GDP增速下行至5.0%,较2018年四季度的6.6%明显回落,为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基于此,印度央行采取被动式降息,于2月7日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随后又分别在4月、6月、8月下调基准利率25、25、35个基点,累计降息总计4次,为今年以来降息次数最多的国家。 从效果上看,降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社会消费进而对冲部分经济下行压力,但需意识到降息并不能包治百病。就降息的积极作用而言,一方面,降息措施可以有效带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进而改善整体金融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私人投资产生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均将受到降息政策的提振,进而有助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美国为例,2019年以来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下降约130个基点,信用利差也在近期明显回落,这将明显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和财务成本。与此同时,美国30年房贷利率自年初以来持续下行,并已推动房贷申请指数和建筑商信心出现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降息隐含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一是若货币宽松节奏过快、力度较大,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催生资本市场泡沫。随着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持续流入股市,股市泡沫将继续膨胀,一旦全球经济超预期下滑或黑天鹅因素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将导致非理性抛售现象,进而刺破资产泡沫。二是降息背景下全球债务水平继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债务违约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宽松货币环境使得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据国际金融协会最新公布的《全球债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球债务水平已达到24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320%。在此背景下,新一轮降息潮的开启将刺激经济主体的借贷需求,全球债务水平或将不断攀升。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经济基本面、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较高,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成为引爆新兴市场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 不仅如此,部分国家由于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将对其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产生压力。随着全球主要央行的进一步降息,全球债券收益率呈现下行走势,负利率债券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当前为17万亿美元。日本、德国、法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分别下行至-0.2%、-0.6%、-0.3%。导致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原因,既包括结构性因素,也包括政策因素。具体而言,一方面,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贫富分化加剧,经济潜在增速逐步下行,进而导致总需求不足,利率呈现下行走势;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强化了宏观审慎监管,试图对金融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监控,使金融机构对国债的需求上升,加之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量化宽松,从而进一步压低了期限溢价和长端利率。 负利率的负面作用需引起警惕。一方面,负利率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会削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压缩净利息收入。欧元区银行业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便与此相关,这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信用风险压力。寿险、养老金等期限错配较为严重的机构同样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为应对盈利收窄带来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加大高风险资产配置力度,都会催生资产泡沫,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进入负利率区间之后,再度下调利率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会大为减弱,如果未来经济发生衰退,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将明显受限。 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潮,美联储进一步采取降息措施,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估值形成一定支撑,但也需警惕降息预期修正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年初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同比增速或将重回扩张态势,这对全球流动性也将起到正面效果,从历史经验看对于风险资产的估值水平也将提供一定支撑。在美联储降息初期资金成本降低,美元呈走弱态势,降息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将推动股市估值扩张抵消了企业盈利下滑的负面影响,股市呈现明显反弹,房地产等利率敏感型板块优先受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摩擦、中东地缘政治局势、英国脱欧进展等潜在风险事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使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率加大,在此背景下,避险情绪升温或支撑避险资产价格走高。 在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属性更加凸显,负利率的外溢效应或带动全球债券收益率呈现下行。黄金具有避险以及保值的功能,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甚至转负时,黄金的保值功能将更加凸显,进而利好黄金价格,黄金价格与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例如,年初以来表现领先的资产类别就包括黄金,其背后的驱动逻辑除了市场避险情绪阶段性抬升,还包括在实际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保值性资产。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负利率具有相对较强的外溢效应,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由于资本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因此原先投资于欧洲央行、日本的资本在负利率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或将流向其他国家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资产,诸如美国国债、中国国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美国、中国国债的收益率。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例,年初以来从2.8%一度下行至1.5%,这除了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风险事件催化市场避险情绪等因素外,负利率外溢效应促使投资者加大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本轮逆周期调控比较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避免“大水漫灌”强刺激,政策主线较为明晰。8月末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9月4日国常会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决策层持续释放加力“稳增长”的积极信号。与以往相比,本轮调控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突出表现为严控房地产的定力较强,同时政策着力点较为明确。财政政策重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并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稳增长。货币信贷政策强调在结构上精准发力,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叠加MLF操作,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加强地产资金管控的同时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并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以进一步刺激微观主体活力。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文件,通过扩大消费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优化需求结构。 短期债市多空因素交织,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短期内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此外,数据显示7月底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清所托管债券的累计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究其原因,一是中美利差扩大令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二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使海外资本纷纷加仓高信用评级且收益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债券,未来若人民币汇率不出现大幅波动,这个趋势仍会延续,每月增量或在5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猪肉、石油价格带来的通胀预期上行,或在一定程度上使债市承压。 对于股市而言,短期内仍有望震荡走高。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A股市场或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短期内仍有望震荡走高。此外,近期外汇局宣布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等加快开放、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措施,有望在中长期内发挥积极作用。风格上,市场依然将演绎“科技+龙头绩优股”的结构性行情。题材上,第二届进博会相关概念股需要关注,如近期招商活动重点面向消费电子行业,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到会洽谈采购。配置上,依然看好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龙头绩优股,行业上建议配置金融+通信、电子和计算机等科技板块,同时关注可选消费板块。[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09月23日 09:00
美联储再降息 业内:中国货币政策会及时预调微调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0日 06:20
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 市场关注明日LPR报价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9日 11:50
央行单日"放水"1700亿元 中国是否会降息成焦点
央行单日

  原标题:央行单日“放水”1700亿元!中国是否会降息成焦点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9日电 19日早间,央行发布公告称,公开市场开展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1200亿元为7天期,中标利率2.55%;500亿元为14天期,中标利率2.70%。由于今日无到期资金,央行单日净投放1700亿元。 央行表示,此举是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 图片截自央行 本周以来,16日(周一),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正式落地,央行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17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期限1年,操作利率3.30%与此前持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650亿元MLF到期,800亿元逆回购到期。 上一交易日(18日),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2.55%;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完全对冲到期量。 对于央行的操作,华创固收认为,总结高层和央行对于货币政策言论的表述可以发现,央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和维持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两难,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央行为何会做出一系列绕开市场预期的政策操作。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基调的把握重点或在于“降成本”目标方向仍将推进,避免短期的“随预期起舞”;未来资金环境或维持边际宽松,且LPR利率调降仍待落地。 从全球市场来看,北京时间19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75%-2%目标区间,符合市场预期,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二次降息。此外,美联储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7%,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8%。 消息公布后,巴西、香港金管局紧随其后宣布降息。 近期,全球多国央行掀起“降息潮”,中国央行维持按兵不动。此次美联储降息落地后,中国央行是否会跟随降息呢?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梳理2013年以来的经验可以发现,是否加、降息需要同时考虑三个条件:GDP增速是否等于或低于政策目标;货币数量增速是否低于政策目标;CPI同比是否持续低于2.5%。当三个条件都不满足时,逆回购利率可能上调;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能开启降息周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在降准的基础上,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要通过新的LPR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量”和“价”两方面共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哪些国家央行在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同时又在买入中国国债?这或许会成为趋势。有人说美联储又将搞QE,而且“特”不满意。中国应该要降息,但估计不会跟着美联储。(中新经纬APP)[详情]

中新经纬 | 2019年09月19日 10:00
海通宏观:国内货币稳健 LPR有望下调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9日 08:22
降准后的北京楼市:新房淡定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8日 20:29
全球降息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央行仍然定力十足
全球降息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央行仍然定力十足

  原标题:全球降息“逐浪高” 中国央行保持定力  ⊙黄紫豪 常佩琦 ○编辑 陈羽 全球降息潮中,中国央行定力十足。 央行昨日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保持3.3%不变,对冲到期量后,流动性小幅回笼。这也意味着部分市场人士的“降息”预期落空。 市场人士认为,降准释放流动性,叠加2000亿元MLF操作,能够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同时,目前CPI上行压力、信用传导待改善等多重因素也制约货币环境进一步宽松。 资金保持合理充裕 “目前资金面整体偏松,投放2000亿元MLF,再加上昨天降准释放的约8000亿元,已经能够满足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了。”江海证券资管部研究主管吉灵浩表示。 央行缩量续作MLF,且操作利率持平,让很多市场人士的“降息”预期落空。但从资金面来看,市场并未有大幅的情绪性波动,这碗“麻辣粉”能够满足流动性需求。 此次MLF到期后,央行没有采用9月9日时的逆回购对冲方式,而是像往常一样对MLF进行了续作。多位市场人士认为,MLF缩量操作在预期之中。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已相对合理充裕,MLF的缩量续作能适度回笼资金,避免资金面过度宽松,符合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 “之所以没有延续之前用逆回购对冲的方式,可能是基于不想给市场释放偏紧的政策信号的考虑,给市场以中长期流动性平稳的预期。”吉灵浩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目前制约货币环境进一步宽松的因素,包括信用传导机制待改善,以及CPI进一步走高。 降息潮中我自岿然不动 2019年以来,全球多个经济体央行进入降息周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美联储、欧洲央行、巴西等20余个央行相继降息。其中,印度、俄罗斯、冰岛等国央行在今年内数次降息。 全球密集降息的背后,是提振经济的迫切需求。 本周四,美联储FOMC会议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市场普遍预计届时美联储将会降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仍非常大。除了美联储外,英国、日本、瑞士、挪威、土耳其、印尼等国央行也将相继公布利率决定。美联储是否会再次引发一轮全球降息潮,投资者正拭目以待。 对此,中国货币政策定力十足。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保持定力有效应对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 “国内货币政策还是以我为主,受海外影响不大。”吉灵浩认为,在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中,中国领先全球,去年开始,多次降准使得货币环境已较为宽松,因此受外围影响并不大。 股债双牛终将来临 “降息”预期落空后,昨日股债市场走势较为疲弱,但国债期货仍然出现反弹。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托底经济,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消费增长叠加减税降费对企业盈利的支撑,中国有望迎来股债双牛。他认为,股市未来可能仍为结构性行情,周期板块短期受益政策利好,中长期仍看好大消费和科技创新板块。债市方面,10年期国债利率重上3.3%的概率不大。 “在目前房地产调控从严,金融防风险的政策导向比较明确的情况下,降息可能会释放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央行一定会慎之又慎。”吉灵浩表示。[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09月18日 06:58
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150亿 房贷利率仍难言放松
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150亿 房贷利率仍难言放松

  原标题: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150亿 但房贷利率仍维持平稳难言放松  9月16日,央行全面降准落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此次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普通消费者更关注的是,降准之后楼市有何影响?特别是今年收紧并抬升的房贷利率是否会有所放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地银行信贷人士发现,虽然降准落地,但对房贷并未释放太多利好,目前利率暂无下行趋势。 房贷利率维持平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长三角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降准后房贷利率并无下调趋势。 上海某城商行一位支行客户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二手房按揭利率不论首套或第二套,都实行以基准利率4.9%上浮10%的贷款利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四大行上海区域实行的房屋贷款利率政策与房贷体量较小的银行有些许不同,首套购房者能够享受基准利率95%折扣的贷款利率优惠。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工行目前实行的房贷利率是基准利率4.9%,首套房将在此基础上享受95%的折扣,即4.655%。她还表示,至于工商银行的住房贷款利率是否会随着此次央行降准而变化,要依照上级部门的规定,目前尚待内部通知。 长三角其他城市,比如杭州、温州等,也尚未出现房贷利率下调趋势。 杭州某大行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降准意在提振实体经济,而非给楼市提供喘息的机会,因此银行房屋贷款利率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以杭州为例,该行目前房贷利率仍为首套房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二套房为基准上浮15%。“短时间内还没有对房贷利率进行进一步调整的意向。” 温州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表示,目前二手房按揭利率仍为5.635%,而房屋抵押贷款变相改为小微企业贷款,年利率约为6%。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表示,其按揭贷款利率首套为5.39%,二套为5.635%,较此前维持不变。温州中信银行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则表示,该行现已不做二手房按揭贷款。 此外,深圳、广州、珠海、佛山等珠三角多地银行信贷业务人士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房贷利率一切如常,没有改变。 “针对性”降准意在导流实体 一名银行信贷业务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准银行资金成本下降后,结合央行前期推行的利率市场化,虽然在理论上存在促进房贷利率下降的可能性,但受限于各地房价的管控措施及“房住不炒”等政策的限制,利好有限,房贷利率实际是否下跌仍是未知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降准并未改变房贷的收紧趋势。 温州地区有多家银行信贷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已不做二手房房贷。长三角某市农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控制房贷规模,该行设定了较高的二手房按揭贷款利率,“本意是不想做房贷业务”。 华南某股份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房贷利率维持平稳,暂无调整迹象。“目前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都是进一步收紧的,无论对公还是对私。目前房地产项目融资基本全停,续贷难度也极大。” 针对降准对房贷利率的中长期影响,目前市场存在一定分歧。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界人士表示,降准直接在银行体系创造富余资金,属于数量型工具。理论上在现行货币体制下,长期影响可能会降低房贷利率。但房贷利率不仅是一个货币传导问题,也是一个政策利率存废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解决利率双轨和完善传导机制时期,LPR纳入商业银行MPA考核,将房贷利率与政策利率脱钩,与市场利率LPR挂钩,都是管理层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尝试。 一位私募机构投资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降准是有针对性的,意在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不是放宽房地产严控。因此后续可能还会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比如对借款企业类型和借款用途进行跟踪和限制。因此房地产融资难度并不会降低。 上述分析师认为,针对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近几年难言放松,因此央行更可能对释放降准流动性加强关注,并加强对房贷规模的监控,不会让其流向房地产领域。[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8日 02:57
“麻辣粉”价格稳定 LPR下行有想象空间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09月18日 02:13
多方预计LPR利率下调概率仍存 关注11月降息窗口
多方预计LPR利率下调概率仍存 关注11月降息窗口

  原标题:MLF利率按兵不动 市场聚焦LPR下调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本周货币政策迎来重磅时刻,继周一8000亿元降准资金落地后,承载着降息期盼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悬念也正式揭晓。9月17日,央行缩量续作MLF 2000亿元,操作利率未变,维持3.3%。分析人士指出,在通胀、汇率、房地产调控等压力的制约下,本次MLF利率未变或是央行不想向市场传达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MLF操作利率暂未变动,但多数观点预计9月20日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有望进一步下降。 央行未下调MLF利率 9月17日,央行公告称,当日开展MLF操作2000亿元,操作利率3.3%。当日央行并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据了解,9月17日有2650亿元MLF和8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不过,由于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所释放的约8000亿元长期资金在9月16日落地,因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9月17日在缩量续作2000亿元MLF后,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在市场资金面上,9月1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隔夜Shibor利率明显上行,报2.5650%,较前一交易日上行22.9BP(基点)。其余期限利率未有太大变化,1月期Shibor利率报2.6850%,上涨0.3BP;6月期Shibor利率报2.7950%,上涨0.3BP;7天、14天和3个月、9个月期限品种分别下跌0.4BP、0.4BP、0.2BP、0.2BP。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之前,市场对此次调降MLF利率抱有强烈预期。LPR改革后,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方式引导LPR下行。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LPR改革后,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由过去的法定贷款利率转变为目前的MLF利率,今后再谈到加息还是降息就是指MLF利率的变动。他指出,当前我国降息时间窗口已开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 那么,央行本次未下调MLF利率有哪些影响因素?江海证券资产管理投资部研究主管吉灵浩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预期较强,但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并未真正转向宽松,降准后通过各种渠道回笼流动性正是说明央行并不想向市场传达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其次是通胀的压力,猪肉价格的上涨叠加近期油价飙升,年内CPI破3已经是大概率事件,这对货币政策的宽松带来较大约束。同时还有汇率的约束,降息会导致汇率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占款流出压力加剧,导致国内流动性被动收紧,但越宽松汇率压力越大,使得央行陷入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央行不会轻易宽松。此外也有房地产调控和防风险的诉求,目前房地产调控仍是从严态势,金融和实体经济防风险仍是政策的重要诉求,降息的信号意义过强,除非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否则央行不会轻易动用降息的工具。 LPR利率下调概率仍存 随着此次MLF利率调降预期落空,市场将目光聚焦于9月20日出炉的LPR第二次报价。多数观点认为,最新LPR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达到“降息”的效果。在8月20日LPR首次公布时,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 吉灵浩认为,因为目前银行贷款利率直接和LPR挂钩,通过降低LPR利率来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故而LPR利率可能会下调。 此前,9月4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强调要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两天之后,9月6日晚间,央行宣布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额外小范围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在温彬看来,降准有助于缩减银行点差5个BP,预计新一期的1年期LPR利率为4.1%。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央行有望引导1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20个BP,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MLF利率不降的背景下,LPR主要看报价行的加点。当前银行风险偏好降低,对高风险资产存在较为明显的惜贷情绪,会在边际上对LPR对应的大型央企等低风险资产加大投放力度,LPR存在略微下降的概率。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控趋严,各地都在规定LPR加点下限,故LPR下降的空间较小。 关注11月降息窗口 关于未来降准和降息的空间,吉灵浩也表示,除了LPR利率以外,公开市场和基准利率短期内都大概率不会变化。目前经济下行风险相对可控,降准以后央行也需要观察政策效果,短期内也不会急于加码宽松。 9月17日MLF到期后,下一次MLF到期要到11月5日,届时央行续作情况则可能成为又一重要的降息时间窗口。 陶金则指出,从流动性看,央行依然会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体宽松,并配合LPR在长期进一步地有序降低,以达到实际利率下降的目标。而LPR降低的直接渠道来自于央行对MLF利率的调控。加之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9月较强的降息预期,MLF降低的空间将持续变大。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8日 00:04
美联储二次降息 全球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深化
美联储二次降息 全球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深化

  原标题:美联储二次降息 全球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深化 (作者系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宏观与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OECD全球综合领先指标及美国制造业PMI呈现下行走势 资料来源:Wind,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2019年以来部分经济体降息幅度  资料来源:Wind,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黄金价格与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有较强正相关性 资料来源:Wind,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前期的降息预期。但是,前瞻指引及点阵图并未给出未来明确的降息路径,预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的分歧加大。 美联储进一步采取的降息措施,将在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估值形成一定支撑。在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属性更加凸显,负利率的外溢效应或将带动全球无风险利率呈现下行。 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数据显示,7月底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清所托管债券的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究其原因,一是中美利差扩大令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二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使海外资本纷纷加仓高信用评级且收益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债券。 □刘畅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至2.00%,符合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减税刺激效果明显消退、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经济及金融市场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必要性得到凸显。未来美联储或将根据后续经济数据表现及贸易摩擦等风险演化决定利率路径。美联储进一步采取的降息措施,将在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估值形成一定支撑,但也需要警惕降息预期修正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在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属性更加凸显,负利率的外溢效应或将带动全球无风险利率呈现下行。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至2.00%,为美联储自7月开启降息后的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前期的降息预期。但是,前瞻指引及点阵图并未给出明确的降息路径,预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的分歧加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本轮美联储降息为预防式降息。 从点阵图来看,委员们对于未来利率路径的观点也更加分化。点阵图中值隐含对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利率变化路径为-2、0、1、1次调整,即2021年重回加息路径,2022年继续加息。委员们预期2019年和2020年的联邦基准利率中值都是1.9%,这意味着预期中值并未给出进一步的降息线索,目前1.75%至2%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可能维持不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也传递出部分偏鹰信号。鲍威尔表示,为了缓解当前货币市场美元流动性的紧张情况,美联储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启动资产负债表的再度扩张。此外,为了应对本周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和回购利率的飙升,美联储宣布下调超额准备金率30个基点至1.80%。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减税刺激效果明显消退、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经济及金融市场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必要性得到凸显。2019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速达3.1%,但在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的数据均呈现回落的背景下,美国经济难以维持前期的高增速。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速大幅回落至2.0%,美国经济下行趋势得到确认,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或维持在2.0%至2.4%的区间内。究其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美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美国企业的海外营收增速或呈现放缓态势。2019年以来OECD全球综合领先指标呈现明显回落态势,美国ISM制造业PMI上半年快速回落,并于8月降至49.1,跌破荣枯线,创2009年以来新低。二是特朗普政府减税刺激政策的效果将在下半年继续减弱,当前美国个人所得税率与企业所得税率已呈现上行趋势,将可能抑制个人消费以及私人投资的增长。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此次减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增速的贡献将不断衰弱并于2020年转负。 最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摩擦局势加大了美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关税提升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面临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并对美国个人消费增速产生负面作用。同时,贸易前景的趋冷以及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对企业家信心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对美国私人投资产生负面影响。据测算,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大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或可拖累美国GDP约0.3个百分点。此外,市场风险偏好极易受到贸易摩擦进展的扰动,5月以来美股波动率显著增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呈现下行。 未来,美联储或将根据后续经济数据表现及风险演化决定利率路径。2020年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不减,贸易摩擦、美国大选、欧洲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诸多问题依旧存在。分地区看,美国经济处于本轮经济增长的中后期,减税对投资和股票回购的提振效果消退,经济动能放缓令市场波动率显著增加;投资减弱、股市波动性上升、经济前景的下行预期将逐步影响居民的总体收入和消费倾向,最终体现为私人消费和整体经济增长的下滑。从全球格局看,由于美国的消费市场未见好转,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欧洲和日本,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不断提及贸易摩擦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回顾7月利率会议以来市场预期及美联储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贸易谈判已经是影响美联储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经济当前虽然呈现放缓态势但远未到衰退,并且居民消费和就业数据一直表现较好,但是贸易摩擦及谈判的不确定性给未来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美国通胀数据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美联储的利率路径,美国8月核心CPI同比升2.4%,预计未来加征关税对美国物价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美联储降息进一步开启了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2019年以来多国央行采取降息操作。今年以来约有30家央行开启降息模式。7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降息。随后欧洲央行于9月12日宣布全面加码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宽松力度,推出了包括将存款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5%和量化宽松等多项措施在内的宽松政策组合。而9月19日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从侧面印证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未来全球央行的宽松力度或将进一步加码。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家央行降息的背后原因来看,既存在预防式降息,也存在被动式降息。美联储降息是较为典型的预防式降息。虽然美国上半年经济增长弱于去年,但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高增速。因而,在美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为防止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美联储采取预防式降息。与此同时,在本轮降息潮中,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导致的悲观预期,使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基本面恶化的背景下采取被动式降息。以印度为例,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内生增长动能趋弱,印度二季度实际GDP增速下行至5.0%,较2018年四季度的6.6%明显回落,为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基于此,印度央行采取被动式降息,于2月7日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随后又分别在4月、6月、8月下调基准利率25、25、35个基点,累计降息总计4次,为今年以来降息次数最多的国家。 从效果上看,降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社会消费进而对冲部分经济下行压力,但需意识到降息并不能包治百病。就降息的积极作用而言,一方面,降息措施可以有效带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进而改善整体金融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私人投资产生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均将受到降息政策的提振,进而有助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美国为例,2019年以来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下降约130个基点,信用利差也在近期明显回落,这将明显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和财务成本。与此同时,美国30年房贷利率自年初以来持续下行,并已推动房贷申请指数和建筑商信心出现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降息隐含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一是若货币宽松节奏过快、力度较大,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催生资本市场泡沫。随着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持续流入股市,股市泡沫将继续膨胀,一旦全球经济超预期下滑或黑天鹅因素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将导致非理性抛售现象,进而刺破资产泡沫。二是降息背景下全球债务水平继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债务违约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宽松货币环境使得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据国际金融协会最新公布的《全球债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球债务水平已达到24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320%。在此背景下,新一轮降息潮的开启将刺激经济主体的借贷需求,全球债务水平或将不断攀升。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经济基本面、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较高,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成为引爆新兴市场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 不仅如此,部分国家由于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将对其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产生压力。随着全球主要央行的进一步降息,全球债券收益率呈现下行走势,负利率债券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当前为17万亿美元。日本、德国、法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分别下行至-0.2%、-0.6%、-0.3%。导致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原因,既包括结构性因素,也包括政策因素。具体而言,一方面,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贫富分化加剧,经济潜在增速逐步下行,进而导致总需求不足,利率呈现下行走势;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强化了宏观审慎监管,试图对金融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监控,使金融机构对国债的需求上升,加之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量化宽松,从而进一步压低了期限溢价和长端利率。 负利率的负面作用需引起警惕。一方面,负利率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会削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压缩净利息收入。欧元区银行业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便与此相关,这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信用风险压力。寿险、养老金等期限错配较为严重的机构同样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为应对盈利收窄带来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加大高风险资产配置力度,都会催生资产泡沫,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进入负利率区间之后,再度下调利率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会大为减弱,如果未来经济发生衰退,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将明显受限。 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潮,美联储进一步采取降息措施,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估值形成一定支撑,但也需警惕降息预期修正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年初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同比增速或将重回扩张态势,这对全球流动性也将起到正面效果,从历史经验看对于风险资产的估值水平也将提供一定支撑。在美联储降息初期资金成本降低,美元呈走弱态势,降息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将推动股市估值扩张抵消了企业盈利下滑的负面影响,股市呈现明显反弹,房地产等利率敏感型板块优先受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摩擦、中东地缘政治局势、英国脱欧进展等潜在风险事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使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率加大,在此背景下,避险情绪升温或支撑避险资产价格走高。 在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属性更加凸显,负利率的外溢效应或带动全球债券收益率呈现下行。黄金具有避险以及保值的功能,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甚至转负时,黄金的保值功能将更加凸显,进而利好黄金价格,黄金价格与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例如,年初以来表现领先的资产类别就包括黄金,其背后的驱动逻辑除了市场避险情绪阶段性抬升,还包括在实际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保值性资产。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负利率具有相对较强的外溢效应,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由于资本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因此原先投资于欧洲央行、日本的资本在负利率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或将流向其他国家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资产,诸如美国国债、中国国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美国、中国国债的收益率。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例,年初以来从2.8%一度下行至1.5%,这除了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风险事件催化市场避险情绪等因素外,负利率外溢效应促使投资者加大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本轮逆周期调控比较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避免“大水漫灌”强刺激,政策主线较为明晰。8月末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9月4日国常会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决策层持续释放加力“稳增长”的积极信号。与以往相比,本轮调控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突出表现为严控房地产的定力较强,同时政策着力点较为明确。财政政策重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并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稳增长。货币信贷政策强调在结构上精准发力,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叠加MLF操作,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加强地产资金管控的同时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并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以进一步刺激微观主体活力。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文件,通过扩大消费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优化需求结构。 短期债市多空因素交织,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短期内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此外,数据显示7月底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清所托管债券的累计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究其原因,一是中美利差扩大令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二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负利率环境不断深化,使海外资本纷纷加仓高信用评级且收益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债券,未来若人民币汇率不出现大幅波动,这个趋势仍会延续,每月增量或在5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猪肉、石油价格带来的通胀预期上行,或在一定程度上使债市承压。 对于股市而言,短期内仍有望震荡走高。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A股市场或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短期内仍有望震荡走高。此外,近期外汇局宣布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等加快开放、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措施,有望在中长期内发挥积极作用。风格上,市场依然将演绎“科技+龙头绩优股”的结构性行情。题材上,第二届进博会相关概念股需要关注,如近期招商活动重点面向消费电子行业,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到会洽谈采购。配置上,依然看好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龙头绩优股,行业上建议配置金融+通信、电子和计算机等科技板块,同时关注可选消费板块。[详情]

美联储再降息 业内:中国货币政策会及时预调微调
美联储再降息 业内:中国货币政策会及时预调微调

  美联储再降息 中国货币政策走势引关注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9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至1.75%至2.0%。这是今年8月1日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二次下调政策利率。在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势也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外部平衡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减弱,但我国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会重点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整体而言,逆周期调节仍有加码的空间,但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 “在美联储连续降息推动新一轮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深化的背景下,外部平衡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减弱,未来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外部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制约在减弱,但我国货币政策仍会“以我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业内人士也表示,从目前国内和国际情况综合分析,未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还有加码的空间和必要。王青表示,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会持续发力,定向降准、TMLF、再贷款再贴现等操作力度将继续加大,主要是对民营、小微企业提供“定向滴灌”。 业内人士也表示,本轮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会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来把握节奏,相机而动。9月17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利率为3.30%,与之前持平,不少市场人士预期中的“降息”并未来临。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将强调循序渐进,避免利率大幅波动,从而护航利率并轨的后续进程。 20日将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成为市场关注的又一焦点。王青表示,考虑到9月17日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而LPR改革后各报价行主要在MLF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因此周五公布的LPR大概率也会保持不变。可能存在的变数是,当前1年期LPR为4.25%,而同期限MLF利率为3.3%,这意味着加点幅度为95个基点。若周五报价行在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后,在报价中降低加点幅度,LPR也存在小幅下降的可能。[详情]

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 市场关注明日LPR报价
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 市场关注明日LPR报价

  来源:证券时报 周四(9月19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1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55%、2.70%,均持平上次。Wind数据显示,今日无到期资金,单日净投放1700亿元。 资金面方面,面对月度缴税高峰来临,央行公开市场周三逆回购出手驰援,但仅对冲到期操作,对流动性助益有限,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收敛,临近中午仍有部分机构未轧平头寸,而非银类机构隔夜回购加权利率甚至加点20个基点(bp)。交易员称,尽管本周刚刚实施降准,但流动性回笼叠加月度缴税等综合因素考量后,预计缴税走款及季末仍令资金面面临一定压力,央行或持续维持逆回购投放。 隔夜美联储宣布将其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75%到2%的目标区间,符合市场广泛预期。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二次降息。此外,美联储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7%,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8%。美联储政策声明指出,将继续关注美国经济形势,并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美国经济扩张。就业增长稳定,失业率保持在低位。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经济增长温和。家庭支出强劲,投资和出口有所走弱。 美联储同时公布的点阵图显示,政策制定者对是否采取进一步的宽松行动存在分歧。美联储点阵图显示10名委员认为2019年不会再降息,只有7名委员认为还将降息一次。此外,点阵图显示2020年预期没有降息,2021年和2022年各有一次降息。 中信固收评美联储降息称,本次议息会议看似鹰派之余,有隐藏两个要点不容忽视,一是美联储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30BP,二是鲍威尔提到的“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时间有可能比预期的更早”值得关注,在欧央行QE之后,美联储可能也将会在资产负债表方面做出鸽派调整。 华泰宏观评美联储降息称,鹰派降息下反映的是美联储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的分歧较大,在财政政策和贸易摩擦的双重“绑架”下,美联储会被倒逼不断放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天风总量团队指出,市场对“连续降准”和“9月17日MLF降息”的期待较高。然而考虑到MLF降息对降低LPR来说信号大于实际,全面降准之后,进一步MLF降息的概率应该是下降,而不是上升。从9月9日央行以7天逆回购缩量缩期限置换MLF的操作来看,9月17日到期的MLF可能也以类似方式部分置换,并在后续逐渐到期回笼。另外,市场对“今年4季度提前使用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期待较高。然而从《预算法》的角度讲,“提前发行”明年额度需要地方修改当年财政预算,并报地方人大批准,不是不可能,但概率较低。因此对于专项债增发能否在年内兑现,应观察以下两方面:一是历史结余额度是否在9月30日之前申请使用(详见财预(2017)89号文),二是9月17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是否会明确专项债的相关问题(第12次会议8月底刚结束)。总之,预期兑现后,宏观层面需要关注逆周期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9月第3周将有一系列的政策谜底被揭晓:其中,9月20日,降准之后的第1次LPR报价是否会降值得关注。[详情]

央行单日"放水"1700亿元 中国是否会降息成焦点
央行单日

  原标题:央行单日“放水”1700亿元!中国是否会降息成焦点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9日电 19日早间,央行发布公告称,公开市场开展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1200亿元为7天期,中标利率2.55%;500亿元为14天期,中标利率2.70%。由于今日无到期资金,央行单日净投放1700亿元。 央行表示,此举是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 图片截自央行 本周以来,16日(周一),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正式落地,央行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17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期限1年,操作利率3.30%与此前持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650亿元MLF到期,800亿元逆回购到期。 上一交易日(18日),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2.55%;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完全对冲到期量。 对于央行的操作,华创固收认为,总结高层和央行对于货币政策言论的表述可以发现,央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和维持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两难,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央行为何会做出一系列绕开市场预期的政策操作。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基调的把握重点或在于“降成本”目标方向仍将推进,避免短期的“随预期起舞”;未来资金环境或维持边际宽松,且LPR利率调降仍待落地。 从全球市场来看,北京时间19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75%-2%目标区间,符合市场预期,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二次降息。此外,美联储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7%,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8%。 消息公布后,巴西、香港金管局紧随其后宣布降息。 近期,全球多国央行掀起“降息潮”,中国央行维持按兵不动。此次美联储降息落地后,中国央行是否会跟随降息呢?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梳理2013年以来的经验可以发现,是否加、降息需要同时考虑三个条件:GDP增速是否等于或低于政策目标;货币数量增速是否低于政策目标;CPI同比是否持续低于2.5%。当三个条件都不满足时,逆回购利率可能上调;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能开启降息周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在降准的基础上,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要通过新的LPR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量”和“价”两方面共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哪些国家央行在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同时又在买入中国国债?这或许会成为趋势。有人说美联储又将搞QE,而且“特”不满意。中国应该要降息,但估计不会跟着美联储。(中新经纬APP)[详情]

海通宏观:国内货币稳健 LPR有望下调
海通宏观:国内货币稳健 LPR有望下调

  原标题:海通宏观:国内货币稳健 LPR有望下调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e公司讯,海通宏观李金柳发文称,当前国内社融和货币增速稳定,进一步考虑到通胀处在2.8%的高位,而政策也希望避免重新刺激地产、保持房贷利率不降,意味着短期来看政策利率难以下调,货币政策基调依然保持稳健。9月中旬降准实施之后,央行给商业银行释放了低成本资金,结合LPR的报价机制来看,将促使银行进一步压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加点数,这意味着9月20日第二次进行的LPR报价利率也将大概率继续下调。 [详情]

降准后的北京楼市:新房淡定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降准后的北京楼市:新房淡定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直击降准之后的北京楼市:新房淡定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来源:北京商报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最新发布的降准政策也未能成为房企的救命稻草,当降准遇上中秋,北京楼市的火热并未如期而至。北京商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与之前炒作“春天来了”伺机趁势营销不同,此次降准政策发布后,大部分开发商保持淡定,北京和环京新房市场并无大的变化;而二手房市场则还有降温现象,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二手房网签4827套,较去年同期下降52.69%,并没有因降准而有所提振。但不得不提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没能对北京楼市带来过多利好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购房者信心,部分刚需、刚改购房群体开始考虑入市。 01、新房:销售淡定看待降准 在今年的中秋节前夕,央行再次宣布降准,但这份中秋礼包对于房地产而言,却难改此前已经形成的降温局面。 在北京,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与此前炒作“春天来了”,伺机趁势营销不同,楼盘销售人员在向购房者进行项目推介时,均未提及降准这一所谓购房“红利”。 “央行降准对于目前市场而言,并未带来多大影响,而且对于资金银行管的越来越严,首付不变,现在这个市场不是降准能刺激出来的。” 包括万科城市之光·东望、中海·寰宇天下、华润·未来城市等多家现场销售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不只不向客户聊这个,营销圈子内部也看的很淡,这一曾经被屡次炒作不爽的购房“红利”当下如同“鸡肋”一般。 尽管销售人员对降准释放的利好很淡定,但在中秋节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一月前踩盘的同一批项目时发现,看房客有明显的增加。“还是小长假的因素多一些,现在开发商都很拼,售楼处建的要么跟游乐园似的,要么就跟咖啡馆一月,看房的同时也当休息了。” 上述多个项目销售人员一致判断,到访客户的增加与降准的利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与北京城区的项目类似,环京地区楼市在中秋假期期间,也迎来不少看房客群,相同的是,央行降准“红利”在这些“18线”市场也未能得到体现。 “如果非要说此次降准能为房地产带来哪些利好影响,就是降准对刚需的心里有影响,觉得不得不买赶紧买,可能会释放一部分,另外就是投资的担心手里的钱不值钱,将房地产与黄金划等号此外,降准以后,会刺激银行增加对个人贷款的发放力度,购房客群量会有所增长。”固安孔雀城的一位销售人员直言。 似乎过去的经验在告诉我们,只要降准,总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但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加码不断,相应的房地产投资属性被不断弱化,以投资为出发点的购房者将会越来越谨慎,观望情绪趋浓。 “监管层面持续收紧,降准资金很难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只要信贷政策不出现明显变动,其他政策的调整对楼市影响非常有限。整体来看,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依然是除信贷以外政策微调越来越多,但整体政策基本面依然保持比较紧的状态。 事实上,降准这一“红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数据端也可见一二: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商住房、共有产权房)成交1557套,环比上月同期下降7.9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3%;共有产权房成交746套,环比上月同期增长284.54%,但仍较去年同期下降40.75%。我爱我家研究院方面表示,就目前的数据来看,降准并未对北京新房市场产生大的影响,9月上半月增长较多的只有共有产权房,但这主要与供应及政策有关。 02、二手房:市场不增反降 与新房市场类似,央行降准的刺激,在二手房市场也反应平平。 以往的经验是,降准政策出台后,二手房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源成交周期缩短、挂牌价格调高等。 此次的情况并非如此,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中介门店了解到,受市场遇冷影响,近期北京二手房挂牌均价持续走低,虽然降幅很小,大概单价在一两百元左右,但下滑趋势日渐显现。 链家和平里地区的一位中介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最近一周北京二手房市场并没有太大波动,降准消息出来后,来看房的客户数量也与之前没有太大差别。“金九银十”一般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期,但受严格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一概念在今年并没有得到体现。“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房子是越来越难卖,二手房市场很难继续冲高,达到往年的销售成绩。”该中介人员进一步表示。 同区域的我爱我家中介人员则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降准消息出来后,也有一小部分业主表达了想“提价”的需求,但从整体来说,目前房价没有大幅上扬的趋势,更多的是“吃老本”,以稳为主。 近期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并不理想,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二手住网签4827套,较上月同期的6232套下降22.54%,较去年同期的10203套下降52.69%,网签量下降幅度明显。 对于下一阶段的北京楼市走向,我爱我家研究院方面表示,虽然降准后资金仍有流向房地产的动力,这会与政策产生一定的冲突、博弈,但今年国家对资金向房地产流动的渠道是严防死守,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依然是从严趋紧,北京作为首都更是市场焦点,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里北京楼市很难有大的回温,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偏向低位企稳,这种情况或许要到明年春节后才能有所改变。 近两年来,央行降准的思路基本一致,其核心就是为实体经济减压,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经济发展,同时避免资金流向房地产,促进经济脱虚向实,这与当前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大有关系。 03、购房者:刚需客群“候场”准备 与销售们的淡定不同,刚需购房者对于降准还是有反应的。 35岁的许伟在这个中秋节终于出手花了300万在大兴买下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这个购房计划她足足酝酿了两年。“市场一直不好,总觉得可以等等,说不定还会降。”然而降准的消息释放后,许伟变得不再淡定。“可能市场还会降,但到时候有没有谈判的空间就不知道了。”许伟透露,没贷过款、没买过房,家里给的首付款也比较充足,这让自己成为了开发商眼里的“优质客户”,谈下来的折扣点也比较客观。 “当下,刚需客群应当把握住最后的时间窗口,对看好的楼盘及时出手,加速办理前期首付、签约、申贷等流程手续,最大化降低置业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认为,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调控纲领下,凡是楼市过热的城市,购房者很可能将在10月8日后面临“惩罚性”高利率。如果现在还没有选到适合的地产项目,那么可以考虑压缩单套总价,通过提高首付比例,减少贷款金额的方式控制购房成本,这对于刚需客群而言尤为重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从今年房价调整来看,实际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各地也开始有了降价现象。但是盲目的降价也容易引起市场的恐慌,而且降价中如果刚需购房者因为各种制约而不入市,那么市场交易萧条对于经济稳定也是不利的。 在严跃进看来,正常的购房需求,包括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其实还是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刺激的,这是很合理的消费需求。所以后续的楼市调控基调或会有小幅调整,过去对于“房住不炒”的理解,其实是希望通过降低房价来实现“房住不炒”的效应,但后续其实更需要强化对交易秩序的管控,进而落实“房住不炒”的导向。[详情]

全球降息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央行仍然定力十足
全球降息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央行仍然定力十足

  原标题:全球降息“逐浪高” 中国央行保持定力  ⊙黄紫豪 常佩琦 ○编辑 陈羽 全球降息潮中,中国央行定力十足。 央行昨日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保持3.3%不变,对冲到期量后,流动性小幅回笼。这也意味着部分市场人士的“降息”预期落空。 市场人士认为,降准释放流动性,叠加2000亿元MLF操作,能够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同时,目前CPI上行压力、信用传导待改善等多重因素也制约货币环境进一步宽松。 资金保持合理充裕 “目前资金面整体偏松,投放2000亿元MLF,再加上昨天降准释放的约8000亿元,已经能够满足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了。”江海证券资管部研究主管吉灵浩表示。 央行缩量续作MLF,且操作利率持平,让很多市场人士的“降息”预期落空。但从资金面来看,市场并未有大幅的情绪性波动,这碗“麻辣粉”能够满足流动性需求。 此次MLF到期后,央行没有采用9月9日时的逆回购对冲方式,而是像往常一样对MLF进行了续作。多位市场人士认为,MLF缩量操作在预期之中。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已相对合理充裕,MLF的缩量续作能适度回笼资金,避免资金面过度宽松,符合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 “之所以没有延续之前用逆回购对冲的方式,可能是基于不想给市场释放偏紧的政策信号的考虑,给市场以中长期流动性平稳的预期。”吉灵浩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目前制约货币环境进一步宽松的因素,包括信用传导机制待改善,以及CPI进一步走高。 降息潮中我自岿然不动 2019年以来,全球多个经济体央行进入降息周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美联储、欧洲央行、巴西等20余个央行相继降息。其中,印度、俄罗斯、冰岛等国央行在今年内数次降息。 全球密集降息的背后,是提振经济的迫切需求。 本周四,美联储FOMC会议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市场普遍预计届时美联储将会降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仍非常大。除了美联储外,英国、日本、瑞士、挪威、土耳其、印尼等国央行也将相继公布利率决定。美联储是否会再次引发一轮全球降息潮,投资者正拭目以待。 对此,中国货币政策定力十足。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保持定力有效应对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 “国内货币政策还是以我为主,受海外影响不大。”吉灵浩认为,在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中,中国领先全球,去年开始,多次降准使得货币环境已较为宽松,因此受外围影响并不大。 股债双牛终将来临 “降息”预期落空后,昨日股债市场走势较为疲弱,但国债期货仍然出现反弹。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托底经济,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消费增长叠加减税降费对企业盈利的支撑,中国有望迎来股债双牛。他认为,股市未来可能仍为结构性行情,周期板块短期受益政策利好,中长期仍看好大消费和科技创新板块。债市方面,10年期国债利率重上3.3%的概率不大。 “在目前房地产调控从严,金融防风险的政策导向比较明确的情况下,降息可能会释放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央行一定会慎之又慎。”吉灵浩表示。[详情]

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150亿 房贷利率仍难言放松
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150亿 房贷利率仍难言放松

  原标题: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150亿 但房贷利率仍维持平稳难言放松  9月16日,央行全面降准落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此次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普通消费者更关注的是,降准之后楼市有何影响?特别是今年收紧并抬升的房贷利率是否会有所放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地银行信贷人士发现,虽然降准落地,但对房贷并未释放太多利好,目前利率暂无下行趋势。 房贷利率维持平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长三角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降准后房贷利率并无下调趋势。 上海某城商行一位支行客户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二手房按揭利率不论首套或第二套,都实行以基准利率4.9%上浮10%的贷款利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四大行上海区域实行的房屋贷款利率政策与房贷体量较小的银行有些许不同,首套购房者能够享受基准利率95%折扣的贷款利率优惠。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工行目前实行的房贷利率是基准利率4.9%,首套房将在此基础上享受95%的折扣,即4.655%。她还表示,至于工商银行的住房贷款利率是否会随着此次央行降准而变化,要依照上级部门的规定,目前尚待内部通知。 长三角其他城市,比如杭州、温州等,也尚未出现房贷利率下调趋势。 杭州某大行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降准意在提振实体经济,而非给楼市提供喘息的机会,因此银行房屋贷款利率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以杭州为例,该行目前房贷利率仍为首套房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二套房为基准上浮15%。“短时间内还没有对房贷利率进行进一步调整的意向。” 温州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表示,目前二手房按揭利率仍为5.635%,而房屋抵押贷款变相改为小微企业贷款,年利率约为6%。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表示,其按揭贷款利率首套为5.39%,二套为5.635%,较此前维持不变。温州中信银行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则表示,该行现已不做二手房按揭贷款。 此外,深圳、广州、珠海、佛山等珠三角多地银行信贷业务人士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房贷利率一切如常,没有改变。 “针对性”降准意在导流实体 一名银行信贷业务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准银行资金成本下降后,结合央行前期推行的利率市场化,虽然在理论上存在促进房贷利率下降的可能性,但受限于各地房价的管控措施及“房住不炒”等政策的限制,利好有限,房贷利率实际是否下跌仍是未知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降准并未改变房贷的收紧趋势。 温州地区有多家银行信贷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已不做二手房房贷。长三角某市农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控制房贷规模,该行设定了较高的二手房按揭贷款利率,“本意是不想做房贷业务”。 华南某股份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房贷利率维持平稳,暂无调整迹象。“目前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都是进一步收紧的,无论对公还是对私。目前房地产项目融资基本全停,续贷难度也极大。” 针对降准对房贷利率的中长期影响,目前市场存在一定分歧。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界人士表示,降准直接在银行体系创造富余资金,属于数量型工具。理论上在现行货币体制下,长期影响可能会降低房贷利率。但房贷利率不仅是一个货币传导问题,也是一个政策利率存废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解决利率双轨和完善传导机制时期,LPR纳入商业银行MPA考核,将房贷利率与政策利率脱钩,与市场利率LPR挂钩,都是管理层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尝试。 一位私募机构投资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降准是有针对性的,意在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不是放宽房地产严控。因此后续可能还会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比如对借款企业类型和借款用途进行跟踪和限制。因此房地产融资难度并不会降低。 上述分析师认为,针对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近几年难言放松,因此央行更可能对释放降准流动性加强关注,并加强对房贷规模的监控,不会让其流向房地产领域。[详情]

“麻辣粉”价格稳定 LPR下行有想象空间
“麻辣粉”价格稳定 LPR下行有想象空间

  原标题:“麻辣粉”价格稳定LPR下行有想象空间 9月公开市场操作的最大悬念揭晓:央行17日续做“麻辣粉”(MLF,即中期借贷便利),但利率没有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MLF利率下调预期落空,可能是为避免引起“大水漫灌”的误读。同时,物价走势可能对货币调控有一定影响,为了给应对未来形势变化预留政策空间,不妨先让降准、专项债等逆周期举措“再飞一会儿”。作为储备政策,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需等待更好时机。9月20日,将公布新一期LPR,本月LPR下行可能性并未完全排除。 悬念揭晓 利率不变 9月第三周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关键周”。一方面全面降准16日落地;另一方面,降准后的公开市场操作悬念重重。 9月有两笔MLF到期。对9月9日到期的MLF,央行选择以逆回购进行对冲。央行如何处理17日到期的MLF变得颇受市场关注。从到期分布情况看,这或许是9月和10月唯一一次开展MLF操作的机会。 事实上,在央行此次降准前,从8月中旬开始,MLF利率就成了宏观固收圈内热议的话题。按照先前市场推测,央行9月17日MLF操作有三种可能的组合:一是央行不续做MLF;二是央行续做MLF并下调操作利率;三是央行续做MLF,不下调操作利率。前两种组合各有“拥泵”,第三种最为“冷门”。结果,央行选中了这个“冷门”。 17日央行公告披露,当日开展1年期MLF操作2000亿元,利率3.3%,利率没有变化;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屡次落空 原因何在 8月以来,市场对MLF利率下调预期屡次落空。 一方面,当前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不畅。前期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不小,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主要目的就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贷款利率对先前市场利率的下行予以更多反映。在改革的功效得到更多展现之前,直接下调政策利率必要性不强。 另一方面,当前是否调整政策利率水平,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及未来可能的形势变化。目前,需要考虑的因素至少就包括食品价格、人民币汇率、宏观调控节奏及预留政策空间等。 首先,物价总体趋稳,但存在结构性上涨,或对政策利率下调有一定影响。海通证券(15.590, -0.60, -3.71%)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情况看,尚不满足政策利率下调应具备的条件。 其次,下调政策利率对汇率影响也需考虑。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人民币贬值与“降息”存在一定替代效应,下调MLF利率不必急于一时。 再者,降准之后紧接着“降息”,可能引起“大水漫灌”的误读。在LPR与MLF利率挂钩后,MLF利率变化将通过LPR影响信贷定价。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降准实施后随即下调MLF利率,释放的宽松信号过于强烈。 最后,当前经济有下行压力,但尚无失速风险,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无论是宏观还是产业,政策层面已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降准、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提前发行等均有望在四季度发挥作用。不宜一下子把“子弹”打光,不妨先让降准、专项债等逆周期政策“再飞一会儿”。 有张有弛 概率犹存 应看到,9月17日MLF操作的“冷门”其实体现在两方面:一是MLF利率没有下调,这最受关注;二是央行续做了到期MLF,这也不能忽视。如果说前者是展现政策定力的话,后者则诠释了政策的灵活。结合短期资金面表现看,即便央行不续做MLF,货币市场也能扛住逆回购MLF到期和税期高峰影响。央行选择续做大部分MLF,确保降准资金在较大程度上不被冻结,真正发挥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最近MLF利率不做调整就推断未来不会调整也是不合适的。分析人士指出,MLF利率下调选项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MLF利率下调必要性在上升;海外主要央行重拾宽松政策,中外利差扩大,房地产调控坚决也减轻了对MLF利率的约束。物价走势可能是影响时机的关键变量。华泰证券(19.800, -0.58, -2.85%)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认为,MLF利率下调仍有必要且只是时间问题。 基于LPR报价机制,MLF利率或加点水平变化都可能引起LPR变化。即便不下调MLF利率,LPR仍有可能下行。要达到降低LPR的目的,也可通过压缩LPR与MLF之间利差方式实现。[详情]

多方预计LPR利率下调概率仍存 关注11月降息窗口
多方预计LPR利率下调概率仍存 关注11月降息窗口

  原标题:MLF利率按兵不动 市场聚焦LPR下调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本周货币政策迎来重磅时刻,继周一8000亿元降准资金落地后,承载着降息期盼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悬念也正式揭晓。9月17日,央行缩量续作MLF 2000亿元,操作利率未变,维持3.3%。分析人士指出,在通胀、汇率、房地产调控等压力的制约下,本次MLF利率未变或是央行不想向市场传达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MLF操作利率暂未变动,但多数观点预计9月20日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有望进一步下降。 央行未下调MLF利率 9月17日,央行公告称,当日开展MLF操作2000亿元,操作利率3.3%。当日央行并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据了解,9月17日有2650亿元MLF和8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不过,由于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所释放的约8000亿元长期资金在9月16日落地,因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9月17日在缩量续作2000亿元MLF后,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在市场资金面上,9月1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隔夜Shibor利率明显上行,报2.5650%,较前一交易日上行22.9BP(基点)。其余期限利率未有太大变化,1月期Shibor利率报2.6850%,上涨0.3BP;6月期Shibor利率报2.7950%,上涨0.3BP;7天、14天和3个月、9个月期限品种分别下跌0.4BP、0.4BP、0.2BP、0.2BP。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之前,市场对此次调降MLF利率抱有强烈预期。LPR改革后,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方式引导LPR下行。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LPR改革后,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由过去的法定贷款利率转变为目前的MLF利率,今后再谈到加息还是降息就是指MLF利率的变动。他指出,当前我国降息时间窗口已开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 那么,央行本次未下调MLF利率有哪些影响因素?江海证券资产管理投资部研究主管吉灵浩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预期较强,但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并未真正转向宽松,降准后通过各种渠道回笼流动性正是说明央行并不想向市场传达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其次是通胀的压力,猪肉价格的上涨叠加近期油价飙升,年内CPI破3已经是大概率事件,这对货币政策的宽松带来较大约束。同时还有汇率的约束,降息会导致汇率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占款流出压力加剧,导致国内流动性被动收紧,但越宽松汇率压力越大,使得央行陷入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央行不会轻易宽松。此外也有房地产调控和防风险的诉求,目前房地产调控仍是从严态势,金融和实体经济防风险仍是政策的重要诉求,降息的信号意义过强,除非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否则央行不会轻易动用降息的工具。 LPR利率下调概率仍存 随着此次MLF利率调降预期落空,市场将目光聚焦于9月20日出炉的LPR第二次报价。多数观点认为,最新LPR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达到“降息”的效果。在8月20日LPR首次公布时,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 吉灵浩认为,因为目前银行贷款利率直接和LPR挂钩,通过降低LPR利率来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故而LPR利率可能会下调。 此前,9月4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强调要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两天之后,9月6日晚间,央行宣布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额外小范围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在温彬看来,降准有助于缩减银行点差5个BP,预计新一期的1年期LPR利率为4.1%。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央行有望引导1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20个BP,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MLF利率不降的背景下,LPR主要看报价行的加点。当前银行风险偏好降低,对高风险资产存在较为明显的惜贷情绪,会在边际上对LPR对应的大型央企等低风险资产加大投放力度,LPR存在略微下降的概率。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控趋严,各地都在规定LPR加点下限,故LPR下降的空间较小。 关注11月降息窗口 关于未来降准和降息的空间,吉灵浩也表示,除了LPR利率以外,公开市场和基准利率短期内都大概率不会变化。目前经济下行风险相对可控,降准以后央行也需要观察政策效果,短期内也不会急于加码宽松。 9月17日MLF到期后,下一次MLF到期要到11月5日,届时央行续作情况则可能成为又一重要的降息时间窗口。 陶金则指出,从流动性看,央行依然会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体宽松,并配合LPR在长期进一步地有序降低,以达到实际利率下降的目标。而LPR降低的直接渠道来自于央行对MLF利率的调控。加之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9月较强的降息预期,MLF降低的空间将持续变大。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详情]

邓海清:在当前条件下 中国央行不宜降息
邓海清:在当前条件下 中国央行不宜降息

  邓海清:在当前条件下 中国央行不宜降息 来源:海清FICC频道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2019年9月17日,央行续作MLF 2000亿,利率维持3.3%不变,当日有MLF到期2650亿,另有逆回购到期800亿元。 在2019年9月7日MLF到期、降息预期落空之后,市场对MLF降息预期仍然强烈,官方媒体报道MLF利率下调预期不绝于耳,8月经济数据全面弱于市场预期,今日早盘大行出手买现券、MLF公布续作,市场对MLF降息预期更是达到顶峰。 但结果是,MLF缩量续作,利率不变,降息预期再次落空。 7月以来的降息预期回顾 2019年7月以来,降息预期持续存在。起点是7月2日市场传言总理在达沃斯论坛的讲话提到降息(实际官方表述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加速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升级,高潮是美联储降息、全球降息潮,第二个高潮是国务院定调全面降准。 但是,降息预期从未实现。7月23日TMLF常规操作落地,我们写了《央行例行TMLF操作,降息或货币宽松加码必要性低》;8月1日美联储降息落地,我们写了《美联储“预防性”非“周期性”降息,中国央行不盲从是明智之举》;8月15日MLF利率不变,我们写了《央行MLF价格不变,降息预期再落空》;8月20日LPR改革落地,我们重写了《LPR改革就是改革而已,预期降息或下调MLF或属于想多了!!》;8月26日MLF利率不变,我们写了《MLF利率岿然不动,宽货币放水“迷思”该醒了》;9月9日MLF未续作,我们写了《降息“执念迷思”再落空,重申降准不再是债牛“发动机”!》;9月10日删除MLF利率下调预期文章,我们写了为何值得点赞。 此次9月17日MLF到期,几乎是最后一个MLF利率下调时间窗口,下一次MLF到期要到11月5日。 因此,此次MLF利率不变,极大概率标志着7月以来的降息预期彻底落空。 展望未来,是否会出现降息,主要看中美贸易冲突是否重新升级、通胀是否趋势性下行、经济是否显著破位下行,我们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可能。 为何降息预期屡次落空? 我们一直旗帜鲜明的认为,在当前条件下,中国央行不宜降息。主要原因包括: 1、通胀趋势性上行,且屡次超市场预期,最早9月CPI破3%,中国央行如果在高通胀下降息,无疑是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的挑战。 从国际央行角度,通胀永远是央行的首要目标,无论什么原因导致通胀上行,央行都没有道理在通胀上行期降息。 有观点认为,当前的通胀是由于猪肉供给导致的,央行加息也无法控制通胀,这种说法到此为止确实是正确的;但是,下一步无法推导出,央行就应当降息。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降息是否有助于推升通胀?如果承认央行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利率调控控制通胀,那么,既然猪肉已经导致通胀超预期,难道央行应当降息,进一步推升本已到3%的通胀?? 确实,当前的高通胀并非央行的问题;但是,如果央行降息,然后通胀进一步提高,那么是否是央行的责任? 2、中国无风险利率水平已经下降很多,继续向下空间非常有限。中国央行从2018年初开始,就一直在致力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货币市场利率中枢2.55%,已经是金融危机以来仅次于2015-2016年的低位。 2015-2016年的超低利率2.25%,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体系无需扩张、资金空转,也被周小川评价为“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 再考虑到当前通胀水平已经远高于2015-2016年,继续下调利率空间非常有限,更何况还需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储备货币政策空间。 货币政策的重心应当放在无风险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货币市场利率向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包括降低LPR利率在MLF上的加点(MLF利率不变,LPR利率下降)、降低贷款利率在LPR上的加点等。 3、降息容易导致房地产泡沫,与当前调控房地产思路相悖。 4、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若宽财政、宽信用、稳外贸足以稳定经济,则不需要降息强刺激,转型攻坚需政策定力护航。 5、汇率的制约持续存在,中国央行允许放大汇率波动区间,但是不希望看到趋势性贬值。 维持债市震荡市观点不变 2019年以来,我们对债市的整体判断是震荡市,核心是央行不松不紧,底线是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不变。在货币市场利率向下空间没有打开之前,债券市场没有趋势性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上,我们仍然认为,央行不松不紧的态度没有变化,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仍将维持在2.55%左右,这意味着当前的长短利差仍然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市场有观点认为,降准资金释放后,会导致货币市场资金泛滥,利率下行,进而导致短端债券收益率下降,打开长端下行空间,我们认为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当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早已变为“价格型调控”,价格型调控的根基是央行能够控制短端货币市场利率,无论是降准、MLF、公开市场操作、还是缴税缴准,无论是央行净投放还是净回笼,都不会改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只要央行不想改变利率中枢。 从2018年以来,降准没有一次改变过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从此次降准资金到位后的货币市场利率看,确实与降准之前的利率水平没有什么变化,这意味着短端向下空间并没有打开。 近期债券市场的增量利空包括:中美贸易缓和、房地产调控边际变化、猪肉价格持续飙升、原油价格暴涨、基建开始发力等,在9月CPI大概率破3%之时,仍然需要警惕债市调整风险。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不构成投资建议)[详情]

民生宏观:为什么MLF利率下调不必急于一时
民生宏观:为什么MLF利率下调不必急于一时

  文/民生证券宏观解运亮、毛健  来源:民生宏观 2019年9月17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3.30%,上次为3.30%。今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和2650亿元MLF到期。 MLF利率持平彰显政府改革决心与定力 在《2019年8月宏观数据预测》和《全面降准可期,降息尚待四季度》中,我们一再重申,MLF利率下降尚待四季度。原因有四点:第一,中国经济的问题根源在于投资效率不足,而非投资总量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投资效率。第二,降息的作用在于以消费减少为代价,促使更多资源流向高效企业。降息无法解决投资低效率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高杠杆。第三,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降息应待LPR应用得到落实,四季度为较好的降息时间窗口。第四,人民币贬值与降息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虽然8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但本次MLF续作利率仍然持平,彰显了政府坚持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定力。正如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一样,政府也不会通过扩大无效投资规模来稳增长,进而损害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而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符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预期LPR下降将会根据此路径实施。 MLF续作维持流动性,专项债有望顺利发行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出台之后,市场上有部门机构预期MLF不会续作。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的逆周期调控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在公共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较低的情况下,专项债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要确保9月底前发行完毕,而全面降准可以为专项债发行提供长期流动性,叠加9月中旬税期,MLF续作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既有利于保障专项债顺利发行,也不改货币政策稳健基调。 政策进、经济退,股市仍为结构性行情 虽然积极财政政策托底经济,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但不改供需两弱格局,三季度GDP增速将回落至6.1%。经济退、政策进,股市仍为结构性行情。周期板块短期内受益于政策刺激,中长期仍看好大消费和科技创新板块。 利率债方面,MLF利率持平使得宽松预期降温,但经济下行仍支撑利率债基本面,10年期国债重上3.3%的概率不大,调整仍是机会。 坚持改革,股债双牛终将来临 在《挤出效应超越拉动效应,房住不炒仍应坚持》中,我们指出,当前中国家庭大部分资产配置在房地产上,金融资产占比远低于美国。随着房价刚性上涨预期被打破,资金流入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有望下行。倘若科创板能带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监管当局加大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查处和惩罚力度,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消费增长叠加减税降费对企业盈利的支撑,中国有望迎来股债双牛。[详情]

全面降准落地释放8000亿资金 专家称降息存时间窗
全面降准落地释放8000亿资金 专家称降息存时间窗

  原标题:全面降准落地释放8000亿元资金专家称降息存时间窗 本报见习记者  宓 迪 周一,全面降准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专家分析认为,年内再次降准概率不大,而降息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口。 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9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央行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降准的力度较大,预计今年短期内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全面降准操作。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8月20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另外,在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背景下,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变动受到市场关注。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认为,年内再次降准概率不大,降息在目前有一些时间窗口。一方面,即便本周不续做MLF,由于降准流动性充裕,LPR利率仍然有机会下降;另一方面,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不低, LPR利率下调概率更高。 据Wind数据,9月17日,市场将迎来2650亿元MLF到期。此外,市场也关注美联储利率决议和本月20日LPR报价情况。 陶金分析认为,从短期的流动性看,央行依然会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水平,并配合LPR的进一步有序降低,以达到实际利率下降的目标。LPR降低的直接渠道来自于央行对MLF利率的调控,加之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美联储9月份大概率降息,MLF利率降低空间明显变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认为,央行改革LPR形成机制后,将贷款利率与MLF利率挂钩,通过降低MLF利率来引导LPR利率下降进而传导至贷款利率的可能增大:一方面,9月份美联储大概率降息,MLF利率下调的空间增大;另一方面,虽然物价有上行压力,但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属于短期因素,且核心CPI并不高,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明显制约。[详情]

8000亿全面降准资金到位 市场都盯着央行今日动作
8000亿全面降准资金到位 市场都盯着央行今日动作

  原标题:8000亿元全面降准资金到位 市场都盯着央行今日动作 今日(17日)将迎来2650亿元MLF到期量,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央行是否将对MLF续作以及操作利率如何。MLF操作利率是否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实际贷款利率水平。 ⊙黄紫豪 ○编辑 陈羽 全面降准昨日实施,给市场带来8000亿元长期资金。央行16日公告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紧接着,今日将迎来2650亿元MLF到期量,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央行是否将对MLF续作以及操作利率如何。MLF操作利率是否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实际贷款利率水平。 降准预期一经发酵,银行股曾出现明显上涨。此前央行也在公告中明确,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150亿元。但9月9日之后银行股继续上行面临压力,昨日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在内的大金融板块领跌A股。 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下跌的现象在降准之前已有,与降准本身关系不大,主要源自市场对MLF利率下调预期的降温,以及对于银行息差收窄的担忧。 事实上,本月以来,随着全球降息潮来临,多重因素撩动着市场“神经”。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央行9日开展逆回购对冲到期MLF,给市场留下是否将下调MLF利率以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悬念。 日前,欧洲央行进行降息并重启QE,使得市场对国内进一步宽松预期再次升温。联讯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欧洲央行的举措标志着全球宽松的主旋律得到进一步确认。 宣布降准以来,尤其是本月首次MLF到期未进行续作后,市场对于会否“降息”产生分歧。对于今日央行是否会续作MLF并下调操作利率,市场此前展开了激辩。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宏观经济状况、CPI后续走势以及央行前期操作。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9月“降息”概率较低,房贷利率与LPR挂钩10月8日起执行,由于地产调控仍未放松,若9月“降息”使按揭贷款利率随之下行,则违背整体调控思路。 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坚持认为,MLF利率会进行下调。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9月17日可能缩量续作MLF,并辅之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或者9月17日MLF到期暂不调整,9月20日LPR定价将下调5至10BP,11月再下降5至10BP。 虽然降准实施首日,资本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但资金面却稳稳顶住了税期扰动。进入月中缴税期以来,资金面表现较为平稳。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波动幅度较小,回购利率方面则出现较明显的下行。[详情]

8000亿元全面降准资金到位 市场都盯着央行今日动作
8000亿元全面降准资金到位 市场都盯着央行今日动作

  原标题:8000亿元全面降准资金到位 市场都盯着央行今日动作 今日(17日)将迎来2650亿元MLF到期量,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央行是否将对MLF续作以及操作利率如何。MLF操作利率是否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实际贷款利率水平。 ⊙黄紫豪 ○编辑 陈羽 全面降准昨日实施,给市场带来8000亿元长期资金。央行16日公告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紧接着,今日将迎来2650亿元MLF到期量,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央行是否将对MLF续作以及操作利率如何。MLF操作利率是否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实际贷款利率水平。 降准预期一经发酵,银行股曾出现明显上涨。此前央行也在公告中明确,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150亿元。但9月9日之后银行股继续上行面临压力,昨日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在内的大金融板块领跌A股。 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下跌的现象在降准之前已有,与降准本身关系不大,主要源自市场对MLF利率下调预期的降温,以及对于银行息差收窄的担忧。 事实上,本月以来,随着全球降息潮来临,多重因素撩动着市场“神经”。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央行9日开展逆回购对冲到期MLF,给市场留下是否将下调MLF利率以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悬念。 日前,欧洲央行进行降息并重启QE,使得市场对国内进一步宽松预期再次升温。联讯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欧洲央行的举措标志着全球宽松的主旋律得到进一步确认。 宣布降准以来,尤其是本月首次MLF到期未进行续作后,市场对于会否“降息”产生分歧。对于今日央行是否会续作MLF并下调操作利率,市场此前展开了激辩。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宏观经济状况、CPI后续走势以及央行前期操作。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9月“降息”概率较低,房贷利率与LPR挂钩10月8日起执行,由于地产调控仍未放松,若9月“降息”使按揭贷款利率随之下行,则违背整体调控思路。 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坚持认为,MLF利率会进行下调。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9月17日可能缩量续作MLF,并辅之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或者9月17日MLF到期暂不调整,9月20日LPR定价将下调5至10BP,11月再下降5至10BP。 虽然降准实施首日,资本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但资金面却稳稳顶住了税期扰动。进入月中缴税期以来,资金面表现较为平稳。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波动幅度较小,回购利率方面则出现较明显的下行。 [详情]

全面降准落地释放8000亿元资金 专家称降息存时间窗
全面降准落地释放8000亿元资金 专家称降息存时间窗

  原标题:全面降准落地释放8000亿元资金专家称降息存时间窗 本报见习记者  宓 迪 周一,全面降准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专家分析认为,年内再次降准概率不大,而降息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口。 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9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央行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降准的力度较大,预计今年短期内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全面降准操作。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8月20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另外,在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背景下,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变动受到市场关注。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认为,年内再次降准概率不大,降息在目前有一些时间窗口。一方面,即便本周不续做MLF,由于降准流动性充裕,LPR利率仍然有机会下降;另一方面,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不低, LPR利率下调概率更高。 据Wind数据,9月17日,市场将迎来2650亿元MLF到期。此外,市场也关注美联储利率决议和本月20日LPR报价情况。 陶金分析认为,从短期的流动性看,央行依然会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水平,并配合LPR的进一步有序降低,以达到实际利率下降的目标。LPR降低的直接渠道来自于央行对MLF利率的调控,加之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美联储9月份大概率降息,MLF利率降低空间明显变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认为,央行改革LPR形成机制后,将贷款利率与MLF利率挂钩,通过降低MLF利率来引导LPR利率下降进而传导至贷款利率的可能增大:一方面,9月份美联储大概率降息,MLF利率下调的空间增大;另一方面,虽然物价有上行压力,但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属于短期因素,且核心CPI并不高,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明显制约。[详情]

专家:全球掀起降息潮 中国应留有后手
专家:全球掀起降息潮 中国应留有后手

  原标题:全球掀起降息潮 中国应留有后手 “央妈们”为什么降息 全球29家央行降息各有各的考量,大致可分四类。 一是高利率(10%以上)国家在国内通胀缓和之际,央行予以试探性降息。如土耳其两次降息750BP至16.5%(2018年初至今贬值高达43%),乌克兰降息至17%,埃及降至14.25%;加纳降至16%,尼日利亚降至13.5%。尽管实行了大幅降息,但这五国目前仍存高通胀隐忧,降息实是冒险之举。二是利率处于中高区域(5%-10%),如墨西哥、南非、巴西、印尼、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越南、印度、吉尔吉斯斯坦等10国央行。可以看出,这10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增长质量不高,易受全球经济负面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经过此前的黄金发展期后,巴西、南非和印度三国进入了平缓期,过去长期高速发展所掩盖的经济深层次问题正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三是中低利率国家或地区(2.5%-5%),如巴拉圭、马来西亚、菲律宾、智利、沙特。这些经济体有较为良好的经济基础。又可分为两类:马来西亚、沙特基本接近或已经通缩,降息空间可能较大。但巴拉圭、菲律宾、智利则存在着经济低迷但又有一定通胀的矛盾,未来降息空间不大。四是低利率国家(2.5%以下),也可分为三类:牙买加已经衰退,而CPI则达4.3%,实际难以降息;泰国已接近通缩;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属发达国家,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增长放缓、接近通缩,跟随全球降息潮有较大合理性。 美国情况较为特殊。一方面,美国经济2018年增长2.86%,分别超过了过去10年均(1.76%)、20年均(2.2%)、30年均(2.5%)和40年均(2.65%),略超50年均增长率(2.8%);从趋势看,美国已从次贷危机中复苏,但仍难与世纪初的强势相比。另一方面,以季度GDP计,则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已有四个季度放缓,今年二季度仅为2.28%;至于通胀,今年以来基本在2%这个美联储非常看重的目标值之下(7月为1.8%)。 首要职责是保就业和合理通胀 一般来说,一国执政者均希望增长越高越好,因此经济一有压力,就指示央行“放水”。但央行的政策目标决不是单纯“保增长”。对大多数央行而言,首要职责是保就业和合理通胀。没有就业,即便再好的社会福利,民众的生活也只能维持低水准。通胀目标也很重要。美联储把目标确定为2%,并不激进。一般而言,通胀在2%-3%是比较理想的,说明经济不冷不热——如同目前的“秋高气爽”。因此,从美联储的主要目标看,进一步降息甚至年内两次降息,并不明智。即便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3个月利率处于发达国家利率之顶,不少专家不断发表美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但是,从经济晴雨表看,至少美国股市表现非常坚韧。所以,只要经济增速在2%以上(美国的自然增长率约2%-2.5%)、通胀在3%以下,那么就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鉴于美国在全球的重要性,只要美国经济没有大问题,那么全球经济就不会再现次贷危机那样的“至暗时刻”。此外,从利率角度看,有两点需特别注意:第一,央行尚未真正关注到负利率的潜在破坏力。目前全球负利率资产已近17万亿美元。欧洲央行即便降息,负利率依然存在,欧洲经济仍只是“弱势反弹”。对欧元区而言,当前亟需的不是进一步宽松,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同时,长时间的负利率不仅会损害央行的竞争力,本质上也是对民众现有财富的掠夺。第二,央行必须为下一次的重大经济危机储备足够的“弹药”。流动性的极度宽松和接踵而至的量化宽松,作为危机时期的政策“法宝”可以使用,但只能偶尔为之,不能作为长期政策来实施。 现在的焦点是全球衰退的概率、时间及深度。以全球而言,经济增长放缓已现,欧元区今年二季度仅为1.1%(德国更是零增长,季调后为0.4%)。日本相对乐观,尽管二季度的1.8%低于一季度,但仍高于市场预期。而中国虽存在下行压力,但未来两年仍会在6%以上的目标区间内。因此,全球经济在未来两三个季度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远没有舆论普遍认为的那么明显。当然,弱势经济体的低增长乃至短期衰退难以避免。以略长的时间周期看,如果明年年中美国股市进入熊市,则明年四季度或其后出现轻微衰退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总而言之,美国目前的增长放缓基本仍属正常波动,至少经济仍在自然增长率附近。尽管欧洲经济并不令人满意,但欧央行连续11年的宽松在客观上难以取得预期效用。对于美联储而言,现在需要展现的是其战略定力——即便部分先行指标并不理想,利率中性比短期经济刺激更为重要。笔者相信,如果把作出决策的时间延后至明年二季度,或许更为从容。 淡定有后手是当前的首选 如果不把2017年下半年的“去杠杆”算在内的话,中国的货币政策大多数时间是比较宽松的。两年来,由于经济的下行压力,“稳杠杆”成为政策首选。尽管如此,最近以“定向降准”和“降准”为核心、以制度创新的技术方式(如LPR机制)压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以确保银行间市场的充裕流动性为标志,过去18个月的货币在总量上是充分的。 数月来,市场降息的呼声汹涌澎湃,但央行只是小幅调整MLF和LPR利率,而没有直接降低法定利率。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从四大国有银行看,上半年的净息差仅为1.83%-2.13%(同比略好)。如果不调整存款利率,那么理论上有50-75BP的空间(综合考虑净息差、不良率),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和上市公司的市场压力,实际或更少。 对央行而言,当前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是通胀:虽然CPI尚未过3%,但最近飙升的猪肉价格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或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通胀。此外,面对明后年或有的全球性经济低迷,中国必须留有足够的后手。因此,目前中国不宜降低法定的贷款利率。 总之,经济存在压力,但韧性仍在,因此保持淡定很有必要。有时候,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比较竞争优势比一时的高低更为重要。[详情]

降准首日资金面整体宽松 银行间利率交易所利率分化
降准首日资金面整体宽松 银行间利率交易所利率分化

  原标题:降准实施首日资金面整体宽松 银行间利率和交易所利率分化 “现在隔夜资金价格2.3%左右,价格非常适中,呈现宽松的态势。”江苏省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柴杰(化名)9月16日表示。当日恰是降准实施首日。 央行当日公告称,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当日有1600亿逆回购到期,因此央行实现流动性净投放6400亿。当日,银行间流动性整体宽松,但非银资金仍有紧张。对于下一步市场利率走势,受访机构认为需密切关注周二(9月17日)MLF到期续作情况,以及在全球降息背景下MLF利率和LPR利率是否会下调。 “关键是要将资金从银行间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打通阻梗。”柴杰称。 资金利率曲线扁平化 一位国有大行资金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9月16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整体偏宽松态势。早盘起,大行股份制不乏融出,以加权利率为基准押利率债拆出隔夜资金较多,甚至在加权利率基础上押信用债的隔夜拆借频频成交。 “然而7天、14天等较长期限资金需求寥寥,一有bid(买方报价)就能迅速平盘,价格成交在2.65%-2.7%。午盘后资金面画风变化,隔夜融出渐少,非银加点融入隔夜资金,银行也有融入需求。直到4点左右才转为宽松,各机构纷纷平盘。”前述国有大行资金交易员表示。 Wind数据显示,当日DR001、DR007、DR014报价在2.33%、2.58%、2.58%左右,相比上一交易日分别下行了3.12、5.24、11.11个BP。 华北地区某城商行资金交易员表示,因为他所在城商行没有加杠杆,最近一直在拆出资金,降准后资金更充裕了,9月16日拆出资金增多。“但从市场来看,利率下降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赶上了月中缴税的因素,对冲了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 柴杰介绍,城商行、农商行线下资金投放不能出省,但现在实体需求不足,资金相对充裕。而通过线上资金可以出省,同业银行机构资质也不错,所以部分资金在银行间市场拆出,今天(9月16日)也出了两笔。 值得注意的是,9月16日DR007降幅比DR001大,二者利差缩小至25BP,有市场机构将之称为“资金利率曲线扁平化”。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玮认为,这实际上是货币政策量价工具使用不同步的结果,即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但短端利率下降幅度相对有限,导致期限利差收窄。 郭于玮援引历史数据称,从2015年至2016年的经验来看,即使短端利率中枢下行空间受限,如果央行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期限利差就可能进一步收窄。不过,期限利差变动还与利率波动率相关。近期短端利率波动有所上升,资金利率期限利差可能维持震荡。 非银资金仍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16日银行间资金利率回落的情况下,交易所大部分期限资金利率却全线上浮。 比如深交所R-001、R-002、R-003分别报价2.75%、2.45%、2.61%,分别较上一交易日上行25BP、45BP、151BP。 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资金交易员表示,最近交易所利率明显比银行间要高,参与交易所拆借的主要是非银机构,部分机构难以借到钱,所以价格没有下来,其实背后还是流动性分化。 “银行间也有一些成交利率比较高,今天隔夜成交利率最高达10%,14天期利率最高达8%,因为这些机构质押的券评级比较低。”前述基金公司资金交易员表示,“但核心在于这些机构前期风险控制不到位。” 柴杰称,市场对同业风险仍有控制,他所在的银行和非银机构合作少,非银机构资金拆借利率略高。“要向非银出资金,风控部门过不了。”他说。 中银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表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参与主体不一样: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源头是央行,交易所的拆借主体主要在非银机构之间,所以交易所市场反应比银行间市场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2014年前外汇源源不断流入,大中小银行“雨露均沾”,进而惠及非银。但2014年后,外汇流入减少,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和基础货币。流动性传导由“央行-银行-非银”的三级变成了“央行-大行、股份行等一级交易商-非一级交易商的中小银行-非银”的四级,从而使链条拉长。 “交易所利率会跟随银行间利率走,但会存在时滞。16日的背离是暂时的,二者发生背离时更应该关注银行间的利率水平及变化。”杨为敩称。 关键在于打通传导渠道 据Wind数据,本月还将有4750亿资金到期。其中本周二(9月17日)MLF到期2650亿;本周三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再度降息;本周五(9月20日)则是LPR第二次报价——这些都将对利率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量上已经宽松了,就看价会不会跟上。在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中国央行的汇率压力减轻,因此预计央行会续作MLF并下调MLF、LPR利率。”柴杰认为。 不过杨为敩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很难再宽松,未来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降准的资金,MLF续作的可能性不大。 在柴杰看来,更关键的在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使银行间资金利率的下行带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下行。“不能老让资金淤积在银行间,要让资金传导至实体经济。” 中国央行在8月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具体而言,贷款利率以LPR为参考报价,而LPR则参考MLF利率。 “贷款利率锚定新LPR后,相当于货币市场和贷款市场打通了。贷款投放不出去,行里会将资金交给金融部去投资一些标准化债券。但是相比贷款而言,利率债收益相对更低,所以整体上可能会压缩农商行利润。”柴杰表示,“但如果实体需求好,行里也会把更多的资金交给公司部门去放贷,实际上对实体的支持是加强的。”[详情]

机构谈降息预期:未来央行是否续作MLF是关键
机构谈降息预期:未来央行是否续作MLF是关键

  原标题:华泰证券:未来央行是否续作MLF是关键  来源:证券时报 e公司讯,华泰证券发文称,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流动性135亿,央行未续作到期MLF。9月降息概率较低:1)房贷利率与LPR挂钩10月8日起执行,地产调控仍未放松,若9月降息按揭贷款利率随之下行,则违背整体调控思路;2)8月CPI上行至2.8%,预计年底有突破3%风险,制约降息节奏;3)央行未续作到期MLF,体现降息意愿较低。未来央行是否续作MLF是关键。 [详情]

降准资金释放 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降准资金释放 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原标题:降准资金释放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本报记者 张勤峰 9月央行降准方案中的第一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于16日实施,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大、价低,可有力对冲税期、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巩固近期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格局。在降准实施后,央行将如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如何应对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备受关注。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方案,其中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是第一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实施降准是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体现,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对金融市场而言,降准的直接效果是充实金融机构超储规模,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格局,巩固季末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局面。 9月属于季月,金融监管考核可能给短期流动性供求造成一定影响,大型银行或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金融机构资金融出,易引起流动性分层。由于9月降准属全面降准,具有普惠效应,在提升流动性总量、改善市场预期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分层现象。全面降准实施日临近本月税期高峰,还可起到对冲税期作用。 三大悬念待解 降准在提升流动性的确定性同时,也让月内公开市场操作广受关注。接下来公开市场操作会怎么做,有不少悬念和看点。 悬念一是公开市场操作要不要继续进行。分析人士表示,9月在全面降准实施情况下,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叠加税期高峰来临,如不开展操作,流动性大概率将呈现紧平衡局面。 Wind数据显示,9月下半月,公开市场有23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2650亿元MLF到期,均在本周到期,单周到期量为近两个月新高。 悬念二是到期MLF要不要续做。9月有两笔MLF到期,9月9日到期1765亿元,9月17日到期2650亿元。央行在宣布降准时未提出置换到期MLF,给后续MLF操作留下想象空间。对9月9日到期MLF,央行选择以逆回购进行对冲。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仍可能以逆回购对冲第二笔到期MLF或干脆不开展操作。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央行可能暂停逆回购操作,但对到期MLF进行不足额续做。 悬念三是如续做MLF,利率要不要下调。自下半月以来,市场对政策利率调整的关注度将持续上升。当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挂钩MLF,市场对LPR下行预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为对MLF利率的下调预期。考虑到9月20日LPR将重新定价,近期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势头日渐明显,先前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9月中旬是MLF利率下调的一个敏感时点。不过,也有市场观点认为,9月下旬央行会否续做MLF存疑,即便续做,也可能暂时不下调利率,而是在“加点”上做文章,达到LPR下行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操作与否、如何操作以及MLF利率如何都备受关注,市场预期或因操作结果有所修正。 降息时机还需观察 本周公开市场操作看点不少,但归根到底,市场最关心的是政策利率是否调整问题。在LPR与MLF利率挂钩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准作用增强,操作利率下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降息。 欧洲央行日前如期宣布降息。按市场主流预期,本月美联储大概率将实施今年以来第二次降息。全球“再宽松”趋势进一步明朗,在多国央行降息后,我国央行后续动作备受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降息选项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但实施时机可能还需进一步酝酿。 目前,下调政策利率理由主要来自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需适时发力,同时全球货币政策趋宽松、平衡内外均衡的压力减轻。MLF利率下调空间也是存在的。 暂缓降息的理由同样存在。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超出市场预期,虽然主要是食品价格引起的,后者主要源于供给端扰动并非需求拉动,但历史上在CPI比较高的时期下调政策利率的案例确实不多。另外,8月金融数据比预期要好,在降准实施、地方债可能发力情况下,下调政策利率迫切性似乎还不够强。 分析人士认为,综合考虑内外形势,降息概率似乎比之前大一些,但作为储备政策,在实施时点上还需观察。[详情]

降准之后还有什么?机构: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
降准之后还有什么?机构: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

  原标题: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16日落地 谁受益?之后还有啥?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6日电 (张澍楠)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于今日(16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今年1月后,第二次宣布全面降准。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资料图:中国央行 中新经纬 董湘依 摄 在国常会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两天后,降准来了。9月6日,央行宣布将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该负责人还称,此次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这是央行2019年内第三次降准,也是第二次全面降准。今年1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5月,央行决定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此次降准力度有3点超预期之处:一是未提及降准后到期MLF不再续作,这意味着9月到期的MLF仍可能缩量续作;二是同时宣布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释放资金量达9000亿;三是虽然降准时点与9月税期重合,但9月并非缴税大月,缴税对于流动性的冲击是暂时性的,降准释放的却是长期资金。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LPR市场化改革一起成为央行进行调控的主要工具。降准或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对冲工具,为了应对复杂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潜在的经济风险,预计未来降准仍有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定向降准选择省内经营城商行,既旨在解决流动性分层问题,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精准投放。另外,此次选择省内经营城商行降准亦是正向引导区域性银行聚焦当地,预计郑州、青岛、西安、苏州银行有望享受此次定向政策。 如何影响股市、楼市、债市 股市方面,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已施行5次降准,前4次降准正式生效当日,A股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以绿盘报收。2019年的首轮降准分两次完成,生效当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以红盘报收。 万和证券认为,目前,市场对后续MLF利率调整仍存一定预期,叠加政策利好、流动性环境等多重有利因素,A股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有望延续。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认为,降准将利好股市。从总量来看,降准释放流动性,利率下行,资金严控流入房地产,有助于股市上涨。 楼市方面,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此次降准,符合预期,对于房地产行业也释放积极信号。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总体是以悲观为主,包括LPR政策,实际上最后的结论也会认为房贷利率只会上升不会下调。但此次降准说明了稳定经济比过去的去杠杆更加重要,而房地产业本身也会继续扮演稳定经济的角色。 严跃进还称,降准后,对于银行的流动性有较大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后续银行贷款政策的宽松化。由于10月份要推行新的LPR贷款定价机制,所以部分城市基点或有所上调,但相对来说,银行更有意愿积极放贷,这对楼市的贷款也是利好。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力。但在当下针对楼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利好有限。 “降准肯定能够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贷款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依然是优质信贷业务。降准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但难以避免,楼市将有所获益,市场有望平稳。”张大伟如是说。 对于债市,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受制于短端利率稳定,近一个月10年期国债利率在3%的阻力位难以突破。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东吴证券表示,综合来看,央行此次降准和国常会基调一致,货币政策后期仍将维持宽松态度,同时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依旧不是大水漫灌,其重点仍在降成本、调结构上。因此,仍然看好四季度债券市场。 降准之后还有什么? 2018年以来,“利率双轨”现象仍然明显,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已显著下行,但金融机构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微幅下行,距离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的目标尚远。 在降准已至而9月是否通过MLF“降息”尚不可知的时间里,市场期望通过央行的每个公开市场操作判断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中财期货认为,降准之后,中国央行9月仍然大概率会跟随美联储小幅降息。9月美联储大概率降息25基点,小概率降50基点。预计中国央行将调低MLF利率10基点以内,从而带动LPR利率下行。 中财期货称,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在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颇大,仅通过降准并不能有效刺激银行放贷和实体信用扩张,所以有必要通过降准、降息相配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以提高政策效果。而且,这也可能是宽松周期的开端。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的组合超预期,但市场在9日央行没有续作MLF后反应平淡。相比于2018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势,本次超预期降准政策后市场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对后续政策的担忧。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续作,降准的实际宽松效果可能有限。 明明分析,短期内MLF不续作原因在于避免短期流动性重叠,但7月起流动性缺口再现,仍需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值得一提的是,MLF还肩负着利率定价的功能,如果降准“挤出”MLF操作,那么利率市场化将很难推进。同时,降准导致的央行被动缩表仍然难以推动银行扩表,要驱动银行扩表还需要其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合。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在降准基础上,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要通过新的LPR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他预计,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或将下降5基点至4.2%。(中新经纬APP)[详情]

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今日落地 降准之后还有啥?
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今日落地 降准之后还有啥?

  原标题: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今日落地 谁将受益?降准之后还有啥?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6日电 (张澍楠)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于今日(16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今年1月后,第二次宣布全面降准。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资料图:中国央行 中新经纬 董湘依 摄 在国常会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两天后,降准来了。9月6日,央行宣布将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该负责人还称,此次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这是央行2019年内第三次降准,也是第二次全面降准。今年1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5月,央行决定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此次降准力度有3点超预期之处:一是未提及降准后到期MLF不再续作,这意味着9月到期的MLF仍可能缩量续作;二是同时宣布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释放资金量达9000亿;三是虽然降准时点与9月税期重合,但9月并非缴税大月,缴税对于流动性的冲击是暂时性的,降准释放的却是长期资金。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LPR市场化改革一起成为央行进行调控的主要工具。降准或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对冲工具,为了应对复杂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潜在的经济风险,预计未来降准仍有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定向降准选择省内经营城商行,既旨在解决流动性分层问题,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精准投放。另外,此次选择省内经营城商行降准亦是正向引导区域性银行聚焦当地,预计郑州、青岛、西安、苏州银行有望享受此次定向政策。 如何影响股市、楼市、债市 股市方面,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已施行5次降准,前4次降准正式生效当日,A股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以绿盘报收。2019年的首轮降准分两次完成,生效当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以红盘报收。 万和证券认为,目前,市场对后续MLF利率调整仍存一定预期,叠加政策利好、流动性环境等多重有利因素,A股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有望延续。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认为,降准将利好股市。从总量来看,降准释放流动性,利率下行,资金严控流入房地产,有助于股市上涨。 楼市方面,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此次降准,符合预期,对于房地产行业也释放积极信号。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总体是以悲观为主,包括LPR政策,实际上最后的结论也会认为房贷利率只会上升不会下调。但此次降准说明了稳定经济比过去的去杠杆更加重要,而房地产业本身也会继续扮演稳定经济的角色。 严跃进还称,降准后,对于银行的流动性有较大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后续银行贷款政策的宽松化。由于10月份要推行新的LPR贷款定价机制,所以部分城市基点或有所上调,但相对来说,银行更有意愿积极放贷,这对楼市的贷款也是利好。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力。但在当下针对楼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利好有限。 “降准肯定能够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贷款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依然是优质信贷业务。降准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但难以避免,楼市将有所获益,市场有望平稳。”张大伟如是说。 对于债市,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受制于短端利率稳定,近一个月10年期国债利率在3%的阻力位难以突破。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东吴证券表示,综合来看,央行此次降准和国常会基调一致,货币政策后期仍将维持宽松态度,同时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依旧不是大水漫灌,其重点仍在降成本、调结构上。因此,仍然看好四季度债券市场。 降准之后还有什么? 2018年以来,“利率双轨”现象仍然明显,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已显著下行,但金融机构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微幅下行,距离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的目标尚远。 在降准已至而9月是否通过MLF“降息”尚不可知的时间里,市场期望通过央行的每个公开市场操作判断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中财期货认为,降准之后,中国央行9月仍然大概率会跟随美联储小幅降息。9月美联储大概率降息25基点,小概率降50基点。预计中国央行将调低MLF利率10基点以内,从而带动LPR利率下行。 中财期货称,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在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颇大,仅通过降准并不能有效刺激银行放贷和实体信用扩张,所以有必要通过降准、降息相配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以提高政策效果。而且,这也可能是宽松周期的开端。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的组合超预期,但市场在9日央行没有续作MLF后反应平淡。相比于2018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势,本次超预期降准政策后市场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对后续政策的担忧。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续作,降准的实际宽松效果可能有限。 明明分析,短期内MLF不续作原因在于避免短期流动性重叠,但7月起流动性缺口再现,仍需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值得一提的是,MLF还肩负着利率定价的功能,如果降准“挤出”MLF操作,那么利率市场化将很难推进。同时,降准导致的央行被动缩表仍然难以推动银行扩表,要驱动银行扩表还需要其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合。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在降准基础上,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要通过新的LPR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他预计,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或将下降5基点至4.2%。(中新经纬APP)[详情]

任泽平点评8月金融数据:该降息了
任泽平点评8月金融数据:该降息了

  来源:泽平宏观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甘源 石玲玲 刘宸 事件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6.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8万亿元,同比多增376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广义货币M2增长8.2%,狭义货币M1增长3.4%。 解读 1.核心观点:实力预测:我们前瞻性判断了这一轮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周期,引发了市场关于“该不该降息”的大讨论 1)6月份数据出来以后,市场一片“经济企稳”“企稳回升”“超预期”的声音,我们发布震撼全市场的报告《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7月21日):近期的先行指标纷纷下滑,比如房地产销售、土地购置和资金来源回落,PMI订单和PMI出口订单下滑,一系列房地产融资收紧政策密集出台,而且经济金融结构正在趋于恶化。随后7、8月份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 7月份数据公布以后,市场仍然沉浸在“降息降准就是大水漫灌”的错误认识中。我们再度前瞻性提出《该降息了!——全面解读7月经济金融数据》(8月15日):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降息潮,汇率破“7”,核心CPI保持稳定,PPI负增长通缩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在《金融形势严峻,何时降息降准?——点评7月金融数据》(8月13日)中我们认为: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宽货币到宽信用政策效果较差,原因无非是企业实际利率并未下降、流动性投放渠道收窄、资产价格低迷难以起到抵押放大器效应,社融领先实体经济和投资,意味着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随后8月17日央行通过LPR改革市场化降息,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国务院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作为从事了20年宏观形势分析的研究员,深刻地感受到,一致预期是多么不靠谱,随波逐流是最容易的,即使错了也可以找理由“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说的”,但却是没价值的。独立客观专业的研究是一种信仰。 最近由我们前瞻性报告引发的市场关于“该不该降息”的大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助于大家一起深入对经济形势判断、逆周期调节力度节奏、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关系、供给侧改革措施完善调整等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我们都深爱这个国家,大家一起发挥专业精神,建言献策,共渡难关。 不要试图去猜测打探货币政策当局“会干什么”,而应该判断“应该干什么”。 2)我们预计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经济将再下台阶。2019年下半年受库存周期复苏和基建的部分支撑,经济下行斜率较缓、韧性较强,但2020年上半年将出现库存周期、房地产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同时下行的叠加,经济下行斜率较大。(参见《生于忧患——2019年中期宏观展望》,2019年6月) 我们建议:未来随着PPI通缩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货币政策需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并控制好节奏和力度,配合好财政金融等宽信用政策。9月6日降准后可观察一下货币政策数量工具的效果,不一定要像部分市场分析的“降准之后还有降准”,后面可配合价格工具和宽信用政策。从各方面条件看,目前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通过多次小幅下调LPR利率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高度重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 同时,中央对房地产的定调是“三稳”,不是“三松”也不是“三紧”,老成谋国是时间换空间,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带来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用时间换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 当然,货币财政政策主要是促进短期经济平稳运行,长期经济高质量增长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贸易战本质上是改革战:大规模减税降负降低企业居民负担、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扩大新一轮开放、以竞争中性推动国企改革、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构建新住房制度体系、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突破鼓舞民营经济信心、明确高质量考核并适当容错促进地方政府万马奔腾。 3)从总量数据来看,金融数据企稳,近期加大逆周期调控和LPR形成机制改革效果初现。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8万亿元,同比多增376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速持平在10.7%;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M1、M2同比增速3.4%和8.2%,环比提升0.3和0.1个百分点。 从社融结构来看,LPR改革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暖,宽信用叠加低基数带动表外融资降幅收窄。从信贷结构看,居民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是信贷少增的主要拖累;LPR改革,贷款利率下行预期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暖。 预计逆周期加码将稳定社融增速。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而呈现疲软态势;宽信用叠加低基数有望支撑非标融资,但考虑到房地产信托收紧的负面影响,表外融资难以显著改善;2020年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是四季度社融增速的支撑因素,有望对冲信贷疲软。 2、8月存量社融增速10.7%,与7月持平。结构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改善,表外融资降幅收窄。 加大逆周期政策,8月社融增速持平。8月20日,LPR形成机制改革首次报价,1年期LPR为4.25%,比原来基准利率下降了10个BP。加大逆周期政策,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8万亿元,同比多增376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速10.7%,与7月持平。 从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专项债基本保持持平,低基数效应叠加宽信用带动表外融资降幅收窄。表内融资方面,基本持平。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同比少增95亿元。表外融资降幅收窄。8月非标融资减少1014亿元,同比少减1660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分别减少513亿元和658亿元,同比少减694亿元和27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环比由负转正,新增157亿元,同比多增936亿元。直接融资方面,债券融资仍是主力。新增企业债券融资3041亿元,同比少增361亿元,新增股票融资256亿元,同比多增115亿元。低利率环境下有助于直接融资增长。其他融资方面,专项债同比少增。8月新增专项债融资3213亿元,同比少增893亿元,年内首次同比少增,但依然是新增社融的主力。 3、新增人民币贷款延续弱势,同比少增665亿元。LPR形成机制改革拉动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回暖,居民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是主要拖累。 8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目前流动性分层有所缓解,但经济运行的压力制约了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偏好的改善。 从结构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回暖,居民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是信贷少增的主要拖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改善可能源于LPR改制,银行担忧贷款利率下行因而加速企业信贷投放,或透支下一阶段企业信贷。8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540亿元,同比多增860亿元,占比35.4%,较7月提升了0.7个百分点。新增居民贷款6538亿元,占比54%,较7月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贷用途严监管,居民短期贷款1998亿元,同比少增600亿元;中长期贷款维持高位4540亿元,同比多增125亿元。票据融资2426亿元,同比少增1673亿元。近期票据直贴利率下降到近三年低点,但新增融资回落反映商业活动强度仍然不高。 4、M2增速与上月持平,央行重启货币净投放。M1同比增长3.4%,企业交易性需求增加。 央行重启货币净投放,M2增速较上个月提升0.1个百分点。8月M2同比增速8.2%,环比提升0.1个百分点。8月央行恢复货币净投放,央行累计开展7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5500亿元MLF操作,同期有5700亿元逆回购、5320亿元MLF和104亿元PSL到期,货币净投放量达2476亿元。从M2构成来看,8月企业存款增加5792亿元,同比少增347亿元;财政存款增加95亿元,同比少增755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298亿元,同比多增9509亿元。 M1增速反弹,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8月M1同比增速3.4%,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反映居民部门及企业部门交易性需求增加。  5、我们预计逆周期加码将稳定社融增速。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而呈现疲软态势;宽信用叠加低基数有望支撑非标融资,但考虑到房地产信托收紧的负面影响,表外融资预计持平或略强于去年同期;2020年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是四季度社融增速的支撑因素,有望对冲信贷疲软。 1)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经济下行压力压制银行信贷投放意愿,逆周期政策对冲,预计未来人民币贷款仍是社融主力,保持持平态势。人民币贷款是新增社融主力,其取决于银行信贷投放意愿、能力以及企业投资需求,具有顺周期属性。从滞后和一致指标看,8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均为负,同比下降1.0%和5.6%,表明我国当前内外需不足;PPI连续两个月为负,下降幅度扩大,通缩加剧,企业利润下滑和实际利率上行压制企业投资需求。从先行指标看,PMI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预示着今年四季度-明年一季度经济形势严峻。持续加大的经济压力压制银行风险偏好和企业融资意愿,叠加房地产开发贷收紧以及严查信用卡涉房地产交易等措施,预计对实体经济贷款将会相对疲软。考虑到不断对冲的逆周期政策,对人民币贷款有一定支撑。 2)表外融资:表外融资是社融增速变动的主要原因,房地产信托收紧抑制信托融资,预计表外融资持平或略强于去年同期。非标融资是新增社融波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受资管新规影响,2018年3月起非标融资大幅萎缩,2018年9-12月新增委托贷款减少1000-2500亿元/月,新增信托贷款减少500-1500亿元/月。2019年信托贷款有所回暖,委托贷款压降减小,宽信用叠加低基数有望支撑社融增速。不过2019年7月以来的房地产信托监管趋严,新增信托贷款可能重回负增长,但预计不会弱于去年同期。 3)地方专项债:9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萎缩将使社融承压,2020年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是四季度社融增速的支撑因素。2019年1-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力有效支撑社融增速,随着2019年专项债发行额度耗尽,社融增长动力不足。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仅2036亿元,去年同期高达7389亿元,少增近5300亿元。9月4日国常会将提升专项债额度作为积极财政的选项,明确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四季度专项债发行或将重新提速。去年四季度合计新增专项债规模不足900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将成为四季度社融增速的重要支撑。 6、8月通胀数据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核心CPI下行、PPI连续两个月为负,实际利率上升。猪肉价格上涨源于环保禁养政策、非洲猪瘟和新一轮猪周期等供给侧因素,PPI则受内外需不足因素影响连续两个月为负,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受到压制。 1)超级猪周期带动CPI保持高位,同时带动其他肉类和鸡蛋价格上涨。8月猪肉环比上涨23.1%,带动牛肉、羊肉、鸡蛋等的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2.0%和5.9%。猪价上涨主要是猪肉供需状态持续恶化,本轮猪周期价格涨幅大、速度快,堪称超级猪周期。主要原因:一是环保禁养政策扩大化对猪肉供给造成明显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以小规模散养为主,50头以下的养殖户数量占比达94%。二是非洲猪瘟自去年以来在我国肆虐,部分中等规模的养殖场技术医疗水平达不到大型养殖场水平,猪瘟导致更严重的损失。三是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猪周期的上升阶段,猪肉价格存在内生上涨动力。食品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上涨1.5%,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本轮猪周期预计持续到2020年下半年:四季度CPI将在3%附近波动,年底个别月份可能突破3%。主因当前猪肉缺口高达1000万吨,1-7月猪肉进口累计仅100万吨,且猪肉进口仅占我国猪肉消费量的3%,难以弥补缺口。尽管当前各部门多措并举保证生猪供应,但政策执行落地、猪场建设、生猪生长均需要时间。年内猪肉价格仍将上升,带动CPI年底可能突破3%。预计猪肉供给将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拐点,价格将回落。 2)PPI连续两个月为负,下降幅度扩大,通缩加剧,实际利率上升。主因内外需不足,房地产融资收紧导致地产投资下行,基建受隐性债务控制和土地财政下滑而低迷,黑色、有色等价格下跌。此外,国际油价下跌,带动国内原油开采、下游化纤制造业等行业价格跌幅明显。 PPI受内外需不振,将持续下行,压制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外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拖累出口,进而沿产业链影响PPI。内需方面,融资、销售、土地购置、新开工等先行指标下行,房地产投资下行;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虽已提前下达,但新增额度有限,拉动基建的幅度预计有限。 7、未来随着经济下行加大、PPI通缩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边际放松,并控制好节奏和力度,配合好财政金融等宽信用政策。9月6日降准后可观察一下货币政策数量工具的效果,后面可配合价格工具和宽信用政策。同时,中央对房地产的定调是“三稳”,不是“三松”也不是“三紧”,老成谋国是时间换空间。 1)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方面,目前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国际中处于偏上水平,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和资金缺口等因素,下次降准可能发生在明年初。中国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13%,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11%,存在调整空间。截至9月11日,我国在2019年共降准三次,分别为1月的全面降准、5月的定向降准和9月的“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分6次进行实施。考虑到9月的降准将分别于9月16日、10月15日、11月1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实施的过程不宜再次降准,下次降准可能在明年。2020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叠加年初春节前后资金需求较大,年初通过降准缓解经济金融压力较为合适。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大多数是低法定准备金率、高超额准备金率,我国依靠高法定准备金率、低超额准备金率,总准备金率在国际中处于中等水平。 2)利率调整方面,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核心CPI下行、PPI连续两个月为负,实际利率上升,该降息了。我们建议可以多次小幅调整LPR利率,减少利率调整对市场的冲击,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及时进行微整。目前MLF利率仍处于历史最高点,降息空间充足。5月通过对房地产融资端的限制,减少了货币政策宽松的一大掣肘因素;8月改革LPR形成机制,建立针对房贷的5年期LPR,隔离实体经济和房地产资金利率;9月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目前政府的表述也明确了“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下一步就是通过降息降低实体经济利率。LPR利率=MLF利率+银行加点,其中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短期较难调整,降准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从而带来LPR利率的下行。 3)货币政策渠道方面,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及资产价格渠道进一步疏通。信贷渠道方面:从源头及供给侧多方发力。一方面,定向降准是重要方向,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需要加杠杆的部门,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落实尽职免责条款,让金融机构有能力、有动力去服务实体经济。利率渠道方面:关键在于利率并轨。实践显示,利率渠道有助于延长经济复苏时间,需要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转为价格型,增强市场化资源配置。通过利率传导,由降低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到实体经济融资利率。资产价格渠道方面:建议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继续推动科创板将助力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长期稳定资金入市,进一步提升资产价格渠道的重要性。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政策强调是“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是主基调,既不要过松、也不宜过紧: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老成谋国是用时间换空间,利用时间窗口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 4)金融政策方面,创新工具补充资本金,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从银行角度来看,除了需要流动性外,还需要有充足的资本支持。与国际相比,我国资本补充工具较为齐全,但资本工具补充机制尚不完善。永续债、优先股等流动性和投资者范围有待提高;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尚需完善,资本工具偿付顺序尚需明确,减少投资者的担忧。另一方面,民企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主要是中小银行,需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拓宽其资本、资金补充来源进而提升中小银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能力。 5)财政政策方面,建议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通过基建托底经济、稳定就业;中央政府加杠杆,落实减税降费,让微观主体轻装上阵。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专项债额度可作为积极财政的选项,建议政策及早明确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上。此外建议中央政府加杠杆,转移企业和居民杠杆,措施包括大规模降低企业和居民税费;做实社保账户,提高居民社保水平,让居民安心消费;放开汽车、金融、电信、医疗等的行业管制;部分购买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债务;拿出一部分好资产进行混改等。 [详情]

沈建光:传导机制仍待疏通 降准之后期待降息
沈建光:传导机制仍待疏通 降准之后期待降息

  沈建光:传导机制仍待疏通 降准之后期待降息 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9月11日,央行公布了8月金融及信贷数据。其中,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新增社融1.98万亿、M2同比增速8.2%。 文 | 沈建光 9月11日,央行公布了8月金融及信贷数据。其中,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新增社融1.98万亿、M2同比增速8.2%。具体来看: 人民币贷款小幅回升,结构性问题仍存 新增人民币贷款小幅回升。8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同比少增700亿;尽管环比仅小幅增加1500亿,但流向金融部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环比大幅少增3273亿元,流向实体部门(居民和企业等)则大幅多增,显示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改善。 分项来看,短贷和票据新增贡献较大。其中,短贷在7月的季节性回落之后有所恢复,8月居民短贷新增1998亿,环比多增1303亿,企业贷款仍在减少,但环比少减1840亿;票据融资新增则达到2426亿,较7月进一步增加1142亿,或与部分企业使用低成本票据融资代替短贷有关。 中长期贷款方面改观不大,结构问题仍存。居民部门新增4540亿,与上月基本持平;企业部门新增4285亿,较上月多增607亿,不仅规模增长不多,在中长期贷款中的比重依然偏低。在笔者看来,经济基本面带来的压力之下,至少在8月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仍未观察到降低迹象、实体部门融资需求持续偏弱。 贷款和票据助力社融环比大幅改善 8月社融新增1.98亿,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环比大幅多增9688亿,主要依靠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其中,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1.3万亿,因该口径未考虑对非银金融机构的贷款变动,环比多增达到4914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57亿,显示票据市场依然不活跃,但较上月已大幅改善约4720亿,与8月票据到期量较7月大幅减少有关。 直接融资依然保持规模。8月企业债券发行继续回升,新增3041亿、环比多增801亿;专项债发行较7月有所放缓,但净融资仍有3213亿,考虑到年内额度几乎用尽、提前下达额度尚未到位情况下,预计9月将会缩量;股票融资在科创板新股发行后正常回落,新增256亿。 非标方面,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仍在萎缩,8月分别减少658亿、513亿,显示结构性去杠杆、房地产融资收紧的影响仍在延续;用益信托数据显示,8月房地产类集合信托成立金额同比大幅下滑45%左右。 9月全面降准将提振M1、M2增速 此外,笔者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基本面情况密切相关。就实际经济情况而言,近期中美磋商波折不断,谈判前景不明仍是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走势最大的不确定性;内外压力之下,7月工业生产、社零、基建、制造业、信贷等各项经济金融数据表现均难言乐观;8月PMI则再次回落,发电煤耗等高频数据也并未显示出转好迹象,已经公布的外贸数据也表现不佳,对美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 上述条件决定了当前实体融资需求依然疲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也并未降低,而防风险也未曾放松,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仍在持续。在此背景下,8月M2同比增长8.2%,较7月小幅回升0.1%;M1增速为3.4%,小幅改善0.3%,整体仍然偏弱。当然,伴随着9月全面降准的实施,后续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望反弹。 猪周期下通胀并未形成掣肘, 疏通传导机制期待更多工具 总体来看,8月金融及信贷数据环比大幅回暖,但整体符合预期,实体经济融资仍然偏弱的事实尚未改变,结构性问题依然凸显。值得关注的是,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9月6日央行宣布实施全面和定向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开启了新一轮全面宽松,体现了高层多措并举稳经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决心。 后续随着降准的实施,货币供应量增速、企业贷款数据大概率将有所改善,但在笔者看来,结构性问题的解决、传导机制的疏通仍需要配合其他更多工具和改革。具体而言: 一是更加灵活的运用定向工具,最大限度发挥TMLF、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等工具精准发力的作用,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尤其是民营及中小微部门。 二是完善价格型工具的运用机制,LPR改革之后可以期待降息。尽管猪周期下近期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近期政策层在密集出台措施稳定猪肉价格,且剔除猪肉以后的核心CPI、PPI、平减指数等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降息周期也已开启,诸多因素将给予货币政策更多空间。在此背景下,接下来央行可以通过下调MLF利率的“降息”方式,推动实际利率水平逐步降低、从而带动实体融资需求。 三是通过加速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措施来解决问题,如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中小银行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制度、房地产融资调控常态化等长期制度若能逐步完善落地,将对疏通传导机制、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意义重大。 [详情]

中信证券:降准会“挤出”MLF操作吗?
中信证券:降准会“挤出”MLF操作吗?

  降准会“挤出”MLF操作吗? 原创: 明明 明晰笔谈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降准政策快速推出后债券市场却反应平淡,超预期的降准后市场更加关注后续流动性操作。短期内MLF不续作原因在于避免短期流动性重叠,但7月起流动性缺口再现,仍需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关键是MLF还肩负着利率定价的功能,如果降准“挤出”MLF操作,那么利率市场化将很难推进。同时,资产荒下降准导致的央行被动缩表仍然难以推动银行扩表,要驱动银行扩表还需要其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合。 降准导致的资金成本降低并不在于MLF是否续作。无论MLF会不会续作,MLF利率都是银行中长期资金的边际成本,降准释放的9000亿元资金造成的成本降低都是150亿元左右,因而自然也不能因为这个数字推出MLF不续作。 短期MLF不续作原因在于避免短期流动性重叠。降准政策快速推出超预期,中长期流动性的摆布需要更加灵活,9月9日MLF不续作只因避免短期内中长期流动性供给重叠。央行并没有向以往降准时明确提出置换MLF的操作,实际上是为后续操作留存空间。 流动性缺口再现,仍需中长期流动性供给。2018年4月份首次降准置换MLF到期后多数降准(包括明确存在降准置换MLF)后MLF都有续作或新作,这是基于维持中长期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条件,7月起流动性缺口再现,这一条件目前看并没有变化。短期来看降准和MLF操作是可以替代的,中长期看并不能替代。 银行资产负债表扩表主要由资产端驱动,当前面临的境况是央行缩表迟迟没能推动银行扩表。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票据等扩张或收缩领先于银行总资产的变化,2016年后脱虚向实、鼓励信贷的政策方向下,这一特征更加明显,表明了资产端,尤其是贷款端是驱动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主要力量。当前银行面临的资产荒一方面是银行本身风险偏好低,另一方面是地产受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求、基建乏力,银行扩张资产端的动力和空间都受到限制,而这一动力和空间并非仅仅150亿元的资金成本降低就能驱动的。 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资产端难有大幅扩张的可能,要驱动银行扩表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合。降准之后央行又将开启被动缩表,要形成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传导仍需要银行资产端主动扩张。若降准后部分MLF不再续作,则央行还会主动缩表,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将更缺乏动力。当前再继续通过央行被动缩表的政策效率相对偏低,需要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合,让银行敢贷能贷,进一步驱动企业资产负债表扩张。 正文 降准政策快速推出后债券市场却反应平淡,超预期的降准后市场更加关注后续流动性操作。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及时推出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次日债券市场对利多有所反映,中债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3bps。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的组合超预期,但市场在周一央行没有续作MLF后反应平淡。相比于2018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势,本次超预期降准政策后市场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对后续政策的担忧——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续作,降准的实际宽松效果可能有限。对于降息的判断此前我们已经有多篇报告做了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意在对降准后流动性进行分析。 降准导致的资金成本降低并不在于MLF是否续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9月和11月到期的MLF总量为8450亿元,与本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总共释放的9000亿元流动性相当,加之根据降准形成对银行资金成本减少150亿元的估算,认为本次降准后11月及之前的MLF到期都将不再续作,完成对降准释放资金的对冲。 对于降准会是的银行资金成本减少150亿元左右的计算方法是9000*(3.3%-1.62%)=151.2亿元,其中3.3%的1年期MLF操作利率代表了银行获得中长期资金的成本,1.62%则是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相当于银行降准资金的机会成本,相减就是成本降低的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算法并不需要MLF到期不续作的前提条件——无论MLF会不会续作,MLF利率都是银行中长期资金的边际成本,降准释放的9000亿元资金造成的成本降低都是150亿元左右,因而自然也不能因为这个数字推出MLF不续作。从数字上看确实存在巧合,但基于此就下MLF不续作的定论有失偏颇,还需要看流动性收放的节奏。 短期MLF不续作原因在于避免短期流动性重叠 降准政策快速推出超预期,中长期流动性的摆布需要更加灵活,9月9日MLF不续作只因避免短期内中长期流动性供给重叠。本次全面降准可能并不仅仅超市场预期,央行及快速推出降准政策后面临着中长期资金到期和续作的问题。9月15日降准落地将释放8000亿元资金,而降准落地前后的中长期流动性到期情况包括9月9日1765亿元1年期MLF到期、9月17日2650亿元1年期MLF到期,分别位于降准前后一周。降准落地之前不续作MLF,而是采取开展7天逆回购的方式对冲大部分到期资金,可以看出央行并不愿意在降准前后再续作MLF造成短期内中长期流动性的重叠泛滥,也不愿意降准落地前大额回笼导致流动性水平出现大幅扰动,因此通过7天逆回购操作来摆渡本次MLF到期的冲击。 央行并没有向以往降准时明确提出置换MLF的操作,实际上是为后续操作留存空间。往长远看,年内还有11月5日的4035亿元1年期MLF到期、12月6日的1875亿元1年期MLF到期、12月16日的2860亿元1年期MLF到期。而中长期流动性方面,10月15日和11月15日各有500亿元降准释放资金,而10月下旬预计有3000亿元左右TMLF操作,我们预计9月17日到期的2650亿元MLF也将小额续作或不续作, 9月、10月中长期流动性无虞,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届时仍然需要续作MLF。 流动性缺口再现,仍需中长期流动性供给 流动性缺口再现,降准后仍需维持流动性供给。观察回顾2018年4月份首次降准置换MLF到期后历次降准后的流动性操作,除2019年你月份降准力度太大、对冲MLF到期后仍然有8000亿元长期资金释放,其他降准(包括明确存在降准置换MLF)后MLF都有续作或新作。这仍然是基于维持中长期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条件,而这一条件目前看并没有变化,7月起流动性缺口再现,若降准后MLF不续作则对流动性的冲击将较为明显。 短期来看降准和MLF操作是可以替代的,中长期看并不能替代。今年年初的降准置换MLF后市场对全面降准后就会置换MLF形成的定式思维,实际上并不合理。首先,年初降准力度大,对冲1季度到期的MLF后仍然有8000亿元净投放,而本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只9000亿元左右,若完全对冲MLF到期,则降准的政策效果难以显现。另一方面,如果一直怀抱这一定式思维,后续降准均需要置换MLF到期,则MLF存量逐渐降低意味着降准空间也缩小。 此外,若MLF长期不操作难以发挥LPR定价基准作用。用降准置换MLF来提供更长期的资金,促进银行资金成本下行并引导LPR和贷款利率下行,确实有助于实现降成本的目标。但作为LPR的定价基准,若长期不操作MLF则很难发挥对LPR的基准作用,更难以引导LPR报价下行。 降准后能改善信用吗? 当前面临的境况是央行缩表迟迟没能推动银行扩表。从央行和银行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宽货币和宽信用,从历史上看,在2007年以来的4轮央行扩表周期中,在以准备金为主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央行通过降准主动缩表来促进银行扩表,进而促进信贷扩张,时滞一般为3个月左右。但2018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准却没能带来银行扩表。相较2018年以前,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2019年起稍有回升后又快速转头向下,长期的以降准为主的货币宽松导致央行开始缩表,但银行却迟迟难以走上扩表道路,也就表现为宽货币政策未能实现宽信用。 银行资产负债表扩表主要由资产端驱动。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部门的负债是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而从历史上看,存款端的扩张速度落后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只是在2017年以来逐步趋于一致,这一点至少说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收缩并非由负债驱动的。另一方面,从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债权来看,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票据等扩张或收缩领先于银行总资产的变化,2016年后脱虚向实、鼓励信贷的政策方向下,这一特征更加明显,表明了资产端,尤其是贷款端是驱动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主要力量。 央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有两条路径:(1)央行降准被动缩表最终需要银行贷款扩张才能驱动银行扩表,(2)央行主动扩表并推动银行负债端扩张完成扩表过程。对于央行货币宽松而言,数量工具方面包括降准和加大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前者是央行被动缩表,后者是央行主动扩表。根据前面的分析,央行降准是通过银资产端扩张驱动银行扩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则是通过银行负债端扩张渠道银行扩表,而银行负债扩张是被动性的而资产扩张则带有主动性。因而在2016年央行主动扩表阶段能维持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而2018以来央行被动缩表却难以带来银行扩表。 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资产端难有大幅扩张的可能,要驱动银行扩表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合。降准之后央行又将开启被动缩表,要形成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传导仍需要银行资产端主动扩张,当前银行面临的资产荒一方面是银行本身风险偏好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是地产受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求、基建乏力,银行扩张资产端的动力和空间都受到限制,而这一动力和空间并非仅仅150亿元的资金成本降低就能驱动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如一类观点所言降准后部分MLF不再续作,则央行还会主动缩表,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将更缺乏动力。当然,货币政策并不能无限制地宽松,当前再继续通过央行被动缩表的政策效率相对偏低,需要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合,让银行敢贷能贷,进一步驱动企业资产负债表扩张。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19年9月11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涨跌互现,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10.08bps、2.12bps、9.08bps、-6.24bps和-1.81bps至2.45%、2.64%、2.73%、2.66%和2.90%。国债到期收益率涨跌互现,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0.81bps、0.55bps、-0.29bps、1.00bps至2.61%、2.75%、2.95%、3.05%。上证综指下跌0.41%至3008.81,深证成指下跌1.12%至9853.72,创业板指下跌1.26%至1,703.54。 周二央行开展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无逆回购到期,实现800亿元流动性净投放。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18年3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4388.8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4473.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5562.4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市场回顾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9月11日转债市场,平价指数收于94.52点,下跌0.27%,转债指数收于113.28点,下跌0.32%。175支上市可交易转债,除永东转债、圆通转债、光华转债、国贸转债横盘外,56支上涨,115支下跌。其中,哈尔转债(17.90%)、英科转债(16.90%)、凯龙转债(2.68%)领涨,参林转债(-3.76%)、联泰转债(-3.20%)、天康转债(-3.13%)领跌。175支可转债正股,除中国核电、凯龙股份、圆通速递、众信旅游、吉视传媒、光大银行、内蒙华电横盘外,43支上涨,125支下跌。其中,三力士(9.31%)、创维数字(7.64%)、德尔股份(5.69%)领涨,中装建设(-5.18%)、安图生物(-3.96%)、岱勒新材(-3.89%)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在正股拉动下转债市场表现抢眼。而本周最重要的看点则是在“普降+定向”的政策组合拳下市场如何演绎。 从趋势来看并没有太多疑问,我们自6月的四份周报点明寻找弱beta,到7月周报开始强调alpha行情走向前台,均在反复强调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市场,当前这一观点依旧适用,且重申结构比仓位重要的判断,下半年以来调结构、勿下车是取得超额收益的核心抓手之一。随着政策利好的逐步落地,流动性宽松的窗口已经打开,类似于年初风险偏好提升叠加流动性外溢的组合出现,短期beta行情可能会重现市场。趋势之外,讨论几点我们独立于市场的认知。 一是市场情绪的传导,转债是市场情绪的放大器内含有天然的杠杆。随着市场预期逐渐趋于一致,短期情绪的推动有望抬升波动率从而抬高期权价值,虽然过高的溢价率长期看是负贡献,但短期的市场可能并不会过多在意这个问题,而低估值的标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修复预期,短期beta收益重回舞台。 二是我们并没有像6月的周报那样强调这是一个弱beta,相比幅度上的担忧更关注beta风格的持续性,我们判断中期角度市场会走向下一轮分化,建议把握短期与中长期的节奏,也就是前面所强调的持仓结构需要适时调整。 三是市场的预期,当下的转债市场无论在价格还是估值维度并不能提供较为充足的安全垫,但这同样可能不是短期市场关注的重点,当前正股预期仍能为个券价格形成支撑。重点则是在预期兑现后何去何从,我们判断alpha风格仍旧是最终的归宿。 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可从转债及正股两类风格入手:一方面可重点关注基前期未能充分分享市场情绪修复的低估值高弹性个券,比如大金融板块;另一方面按则依旧以从上至下视角出发集中在行研形成一致预期的相关板块个券。具体板块建议关注大金融、公用事业、医药生物、可选消费、科技板块等。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参林(百姓)转债、拓邦(和而)转债、绝味转债、高能转债、洲明转债、光电转债、安图转债、精测转债、天康转债以及金融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蒙电转债、水晶转债、玲珑转债、启明转债、蓝晓转债、亨通转债、华森转债、蓝思转债、中鼎转2和银行转债。 风险因素: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宏观经济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9年9月12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190912——降准之后还需要什么?》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详情]

任泽平:该降息了
任泽平:该降息了

  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该降息了 ——点评8月物价数据 原创: 任泽平 泽平宏观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马图南 罗志恒 事件 中国8月CPI同比2.8%,预期2.6%,前值2.8%。中国8月PPI同比-0.8%,预期-0.9%,前值-0.3%。 解读 1  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该降息了8月通胀数据的主要特点有: 1)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核心CPI下行、PPI连续两个月为负,实际利率上升: 在2018年底市场一片悲观之时,我们提出“经济2019年中企稳、市场否极泰来”(参见《否极泰来——2019年宏观展望》,2019年2月),随后经济在一季度暂时企稳,上证综合指数一季度上涨25.37%。 6月份数据出来以后,市场一片“经济企稳”“企稳回升”“超预期”的声音,作为一名从事了2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研究员,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尤其是5-6月一系列金融收紧政策完全是基于年初的“小阳春”数据,对未来形势的严峻性缺少前瞻性估计甚至误判。大部分统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不是未来。做形势分析,不要做马后炮,要有前瞻性,要有框架和逻辑。因此,我们鲜明提出震撼市场的观点“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参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 7月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我们前瞻性判断货币政策走向、降息降准时点。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宽货币到宽信用政策效果较差,原因无非是企业实际利率并未下降、流动性投放渠道收窄、资产价格低迷难以起到抵押放大器效应。社融领先实体经济和投资,意味着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参见《金融形势严峻,何时降息降准?——点评7月金融数据》)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降息潮,汇率破“7”,核心CPI持续回落,PPI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步入通缩,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以我为主”。730政治局会议宣告货币政策重回宽松,时机已经到来。(参见《该降息了!——全面解读7月经济金融数据》、《全面解读降准对经济、股市、债市、房市影响及展望》) 2)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一头猪:超级猪周期带动CPI保持高位,同时带动其他肉类和鸡蛋价格上涨。8月猪肉环比上涨23.1%,带动牛肉、羊肉、鸡蛋等的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2.0%和5.9%。猪价上涨主要是猪肉供需状态持续恶化,本轮猪周期价格涨幅大、速度快,堪称超级猪周期。主要原因:一是环保禁养政策扩大化对猪肉供给造成明显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以小规模散养为主,50头以下的养殖户数量占比达94%。二是非洲猪瘟自去年以来在我国肆虐,部分中等规模的养殖场技术医疗水平达不到大型养殖场水平,猪瘟导致更严重的损失。三是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猪周期的上升阶段,猪肉价格存在内生上涨动力。 非食品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上涨1.5%,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PPI连续两个月为负,下降幅度扩大,通缩加剧,实际利率上升。主因内外需不足,房地产融资收紧导致地产投资下行,基建受隐性债务控制和土地财政下滑而低迷,黑色、有色等价格下跌。此外,国际油价下跌,带动国内原油开采、下游化纤制造业等行业价格跌幅明显。 3)本轮猪周期预计持续到2020年下半年:四季度CPI将在3%附近波动,年底个别月份可能突破3%。主因当前猪肉缺口高达1000万吨,1-7月猪肉进口累计仅100万吨,且猪肉进口仅占我国猪肉消费量的3%,难以弥补缺口。尽管当前各部门多措并举保证生猪供应,但政策执行落地、猪场建设、生猪生长均需要时间。年内猪肉价格仍将上升,带动CPI年底可能突破3%。预计猪肉供给将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拐点,价格将回落。 PPI受内外需不振,将持续下行,压制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外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拖累出口,进而沿产业链影响PPI。内需方面,融资、销售、土地购置、新开工等先行指标下行,房地产投资下行;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虽已提前下达,但新增额度有限,拉动基建的幅度预计有限。 4)该降息了: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高度重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带来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用时间换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 2    超级猪周期带动CPI保持高位,核心CPI和非食品CPI下行 8月CPI同比上涨2.8%,与上月持平,但高于预期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连续两个月强于季节性。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拉动CPI的核心动力。8月猪肉价格环比大涨23.1%,同比涨幅扩大至46.7%。同比涨幅已经超过上一轮猪周期高点,创下近8年来新高;猪粮比已达13.1,超过上一轮的高点10.9,远超盈亏平衡点。本轮猪周期自2018年中开始启动,呈现出涨幅大、速度快等特点,价格上涨幅度为历次猪周期之最,堪称“超级猪周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环保禁养政策扩大化对猪肉供给造成明显影响。近几年,我国出台了大量针对生猪养殖业的环保政策,划定生猪禁养区。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对政策执行层层加码,禁养区划定范围不断扩大等问题,导致大量农户退出市场,而散养规模在50头以下的小规模农户数量占我国生猪供应养殖户的94%。二是非洲猪瘟自去年以来在我国肆虐,波及全国所有省市区,目前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由于缺乏有效疫苗、基层疫病防治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当前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仍有困难。三是猪瘟和环保之外,内生的猪周期当前正处于上升阶段。 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其他肉类和鸡蛋价格的上涨,本月牛肉、羊肉、鸡蛋等的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2.0%和5.9%。后期需要高度关注肉类价格变动,防止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带动其他肉类价格上涨预期的自我实现,进一步推升通胀和居民生活成本。此外,新鲜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环比大幅下降10.1%。蔬菜价格同比涨幅本月也明显回落。 总需求不足拖累非食品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上涨1.5%,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回落。作为滞后指标,非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落确认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次验证了我们对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参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其中,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8月国际原油价格低位波动,较7月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布伦特原油价格较7月平均水平下跌近7%,带动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1%和1.2%。其他方面,8月旅馆住宿、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上涨1.6%、0.8%和0.3%,但涨幅较7月分别回落0.6、18.5和8.3个百分点,较去年8月整体偏低,旺季不旺显示居民消费仍然面临压力。此外,衣着、医疗保健、居住的同比涨幅也分别降低0.2、0.3和0.5个百分点至1.6%、2.3%和1.0%,表明当前总需求仍然低迷。 3    PPI连续两个月为负,通缩加剧,实际利率上升利润承压,需降息对冲 8月PPI同比下降0.8%,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环比下降0.1%,连续3个月弱于季节性。分行业看,主要工业部门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房地产融资收紧,拖累黑色、水泥等部门需求,带动价格环比分别下滑0.7%和0.4%。此外,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整个石油产业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石油开采本月环比0%,但同比跌幅扩大0.8个百分点至9.1%。下游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受到影响较为明显,8月价格环比下跌2.3%,跌幅为所有行业最大,同比跌幅扩大4.1个百分点至-8.9%。 PPI持续通缩将拖累企业利润,实际利率提高,必须尽快降息对冲。企业利润下降一方面将增大企业裁员概率,增加就业风险,另一方面将导致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减少投资,拖累宏观经济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自去年年底通缩预期形成后快速下滑,今年利润增速持续为负,1-7月增速-1.7%,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明显拖累。同时,由于名义利率下降幅度有限,PPI的大幅下降将会显著推升企业实际利率水平,增加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因此需加快降息加以对冲。 4    未来展望:CPI仍将在3%左右波动,年底可能突破3%;PPI通缩压力加大 CPI方面,尽管9月之后翘尾因素收窄,但由于当前猪肉供给缺口仍然较大,年内猪肉价格仍将进一步上涨,因此预计年内CPI仍有可能在3%左右波动,年末有可能突破3%。当前猪肉供给缺口仍然较大,短期内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上升。预计猪肉供给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拐点,2020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回落。今年以来,由于猪肉供给缺口不断增大,我国已经加大了从南美等地进口猪肉的力度,1-7月,中国累计进口猪肉100.09吨,同比增长36%。但相比起约1000万吨的供给缺口,猪肉进口数量仍然偏低,难以起到稳定市场供给的作用。当前,为缓解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多部委出台相关举措保证生猪产品供应。生态环境部、农村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核心区域外,不得划定禁养区。取消排查中发现的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和超划的禁养区。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也已发文提出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稳定生猪生产意愿。但由于政策执行落地需要时间,且仔猪育肥成熟通常需要6个月左右,能繁母猪成熟则需要12-13个月,加之当前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尚未研制成功,防疫压力仍然较大。因此猪肉供给最早在2020年年中才能迎来拐点,2020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回落。 PPI方面,下半年PPI下行可能持续,经济通缩压力加大。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面临下滑风险。从国内看,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前下达明年部分新增专项债的额度,但专项债拉动基建的幅度较为有限。房地产先行指标销售、融资、土地购置、新开工下行,预示投资下行。从市场预期来看,当前大宗商品近期主要向经济衰退方向交易,黑色、有色等期货价格近期均明显下跌,加上PPI翘尾因素在下半年进一步衰减,因此,PPI年内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5   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渠道 当前物价数据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CPI的食品与非食品的分化,以及CPI和PPI的分化。作为滞后指标,8月的物价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 货币政策结构性放松不会加剧当前的通胀问题。当前CPI之所以维持高位,核心原因在于猪肉的供给端,要解决CPI的问题,应当通过供给端的政策来发力。利用财政补贴等手段扶持前期退出市场的养殖大户,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加快投放储备的冻猪肉;加紧研制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等。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需求端,加大逆周期调节将主要刺激有效需求,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猪肉需求主要受到人口数量,消费偏好、居民收入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整体保持稳定。历史上,猪肉消费也没有因为货币政策的变动而产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加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并不会进一步推高猪肉价格,而是会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对冲PPI和核心CPI过快下行、企业利润下滑,实际利率快速升高的态势,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 1)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发挥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也要保持战略定力防止大水漫灌,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继续推进落实减税降费,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加大专项债限额;货币政策继续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机制,加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是扩大改革开放,放开市场准入,恢复企业家信心,激发新经济、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 2)货币政策总量上,建议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前期政策储备已经比较充分:从实际操作来看,目前银行可以接受贷款利率的下行。8月20日公布的首次LPR定价利率仅较此前小幅下降。考虑到LPR的不对称性,仅针对银行的资产端并未针对负债端,在负债端成本没有下降的前提下不愿意轻易下调资产端利率。LPR利率=MLF利率+银行加点,其中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短期较难调整,降准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从而带来LPR利率的下行。 从实际操作来看,目前银行可以接受贷款利率的下行。8月20日公布的首次LPR定价利率仅较此前小幅下降。考虑到LPR的不对称性,仅针对银行的资产端并未针对负债端,在负债端成本没有下降的前提下不愿意轻易下调资产端利率。LPR利率=MLF利率+银行加点,其中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短期较难调整,降准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从而带来LPR利率的下行。 目前MLF利率仍处于历史最高点,降息空间充足。我们建议可以多次小幅调整LPR利率,减少利率调整对市场的冲击,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及时进行微整。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向纵深发展,完善金融机构FTP定价机制,畅通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机制。 3)货币政策渠道上,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及资产价格渠道进一步疏通。信贷渠道方面:从源头及供给侧多方发力。一方面,定向降准是重要方向,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需要加杠杆的部门,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落实尽职免责条款,让金融机构有能力、有动力去服务实体经济。利率渠道方面:关键在于利率并轨。实践显示,利率渠道有助于延长经济复苏时间,需要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转为价格型,增强市场化资源配置。通过利率传导,由降低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到实体经济融资利率。资产价格渠道方面:建议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继续推动科创板将助力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长期稳定资金入市,进一步提升资产价格渠道的重要性。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政策强调是“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是主基调,既不要过松、也不宜过紧: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老成谋国是用时间换空间,利用时间窗口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 4)金融政策方面,创新工具补充资本金,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从银行角度来看,除了需要流动性外,还需要有充足的资本支持。与国际相比,我国资本补充工具较为齐全,但资本工具补充机制尚不完善。永续债、优先股等流动性和投资者范围有待提高;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尚需完善,资本工具偿付顺序尚需明确,减少投资者的担忧。另一方面,民企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主要是中小银行,需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拓宽其资本、资金补充来源进而提升中小银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能力。 5)财政政策方面,建议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通过基建托底经济、稳定就业;中央政府加杠杆,落实减税降费,让微观主体轻装上阵。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专项债额度可作为积极财政的选项,建议政策及早明确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上。此外建议中央政府加杠杆,转移企业和居民杠杆,措施包括大规模降低企业和居民税费;做实社保账户,提高居民社保水平,让居民安心消费;放开汽车、金融、电信、医疗等的行业管制;部分购买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债务;拿出一部分好资产进行混改等。[详情]

邓海清:CPI最早9月破3% 中国央行降息概率显著下降
邓海清:CPI最早9月破3% 中国央行降息概率显著下降

  CPI最早9月破3%,央行降息条件不具备,重申“债无牛基”!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中国8月CPI同比2.8%,预期2.7%,前值2.8%。中国8月PPI同比-0.8%,预期-0.9%,前值-0.3%。 8月CPI再超市场预期 2019年7月、8月CPI均超市场预期。CPI由于高频数据非常充分,因此市场预期往往与公布值相当。 市场对于CPI的低估主要出在低估了非食品的涨幅。由于7月、8月油价下跌,市场倾向于将CPI非食品向下预测,但是实际结果是,7月、8月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都与历史均值相当,并没有因为油价而出现弱于季节性。 以8月CPI非食品为例,油价下跌确实导致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下跌1.1%,但是,其他用品和服务环比大幅上涨1.4%,医疗保健季节性上涨0.2%,导致CPI非食品整体涨幅为0.1%,与历史8月均值0.13%的涨幅相当。 从食品项CPI环比看,基本符合高频数据涨幅,其中猪肉价格环比23%,是最大的环比涨幅贡献项,其他值得注意的是蔬菜价格环比-10%,显著弱于季节性,其他各项食品普遍高于季节性规律。 根据高频数据测算,9月CPI大概率到3% 从同比看,需要警惕9月CPI再超当前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市场对于长期CPI预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基数效应测算,即由于2018年9月CPI环比高于季节性,因此市场普遍预测2019年9月CPI同比将比8月回落。但从已知的9月上旬高频数据看,这种预测方法的误差已经显而易见的大。 从9月已知高频数据看,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达76%,较8月高频数据同比50%进一步提高。其他食品同比看,牛肉、羊肉、鸡肉、鸡蛋、水产品的9月同比均高于8月,从历史看,猪肉价格同比暴涨往往也会带动食用油价格上涨,8月迹象已经出现,9月预期会更加突出。仅有蔬菜、水果价格同比回落。整体而言9月CPI食品同比大概率高于8月。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9月CPI环比之所以是高基数,正是因为CPI食品环比高于季节性,而我们从已知高频可以发现,2019年9月CPI食品环比依然高于季节性,而且高于2018年9月的高基数。 从CPI非食品环比看,2018年9月非食品环比弱于季节性,也就是说,如果2019年9月非食品环比如果跟季节性相当,高于2018年9月,则意味着2019年9月CPI环比将全面超过2018年9月。 因此,如果以下两个条件成真: (1)2019年9月食品价格维持现状,不出现显著下跌(不需要继续上涨,只需要保持就够了); (2)2019年9月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符合历史季节性规律。 那么2019年9月CPI同比将达到3%。 原本我们预期2019年底或者2020年初,CPI将破3%,但现在看,这一时点大概率显著提前,最早到下个月2019年9月,CPI就能到达3%。 PPI高基数导致暂时回落,明年初自然转正 市场近几个月炒作PPI通缩,实际完全是一个数字游戏。 PPI基本完全跟随基数波动。2018年5月-2018年10月为PPI环比超高基数,仅基数效应贡献PPI同比下降2.2%。 但这种基数效应是不可持续的。11月开始将进入PPI环比超低基数,基数效应将拉动PPI同比上涨1.9%。最迟在2020年1月,PPI同比将自然转正。 从近期PPI环比看,2019年3月以来,基本在0%附近波动,表明中国并不存在通缩。从通缩的含义讲,基数效应导致的PPI同比为负并非通缩,回顾2012-2015年的通缩,当时PPI环比长期、显著为负,这种现象在当前并未出现。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8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没有通缩”,我们认为确实如此。 中国央行降息概率显著下降 随着2019年8月全球央行降息潮以来,市场和媒体对中国央行降息的预期日渐增强,上周国务院定调、央行全面降准更是进一步强化降息预期。 但是,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降息可能性显著下降。央行在9月9日MLF到期后首个工作日通过逆回购对冲MLF到期,意味着将MLF到期资金通过OMO过渡到9月16日,届时正是全面降准落地时点,这意味着9月7日到期、9月17日到期的MLF极大概率都不再续作。 我们在报告《踏进“不是同一条河”,央行降准已难再是债牛“发动机”!》中提出,“央行表示,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2019年9月-11月,MLF到期规模是1765+2650+4035=8450亿,二者规模相当。此外,若央行通过降准来对冲MLF到期,则银行节约成本为MLF利率(3.3%)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之差,银行资金成本降低9000 *(3.3%-1.62%)=151.2亿元,恰好也与央行所言降低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相当。因此,确实有可能9月至11月的MLF都不续作了。” 从CPI来看,这种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如果2019年9月开始,CPI能够站上3%,那么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基本消除。 2019年7月,央行行长易纲表示,“5月、6月CPI都到2.7%了,所以现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8月,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货币政策要看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价格形势主要是CPI。 如果这次真的出现CPI处于上行周期、甚至存在破政府工作目标3%的风险,而中国央行却进入降息周期,那么无论是传统经典的央行分析框架(增长+通胀),还是我们提出的“修正泰勒法则”分析框架(增长+通胀+金融系统风险),都将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修正。 债市继续维持震荡市判断,警惕回调压力 从降准本身来讲,如果央行降准的目的是“宽信用”,而不是“宽货币”,那么对于实体经济是有利的,对于股市是有利的,而对于债市则没有利好作用。 降准的直接目的可能是降低LPR利率。在MLF和OMO都不变的情况下,降准有助于降低LPR利率,以及降低银行在LPR之上的加点。 债市当前受制约的核心是在短端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长短利差已经压缩至2016年牛市的极限,单纯压缩利差需要比2016年的疯牛“更疯”。 从债市多空影响因素来讲,市场对于利多已经充分反映,而对于利空则基本没有反映,很难想象,CPI向上破3%已经迫在眉睫,而十年国债收益率向下破3%。 我们根据目前情况认为,大概率是央行通过OMO对冲MLF到期,然后下周降准资金落地,再对冲OMO到期和新的MLF到期,这意味着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基本消失,从今天OMO利率看,仍然维持不变,也没有降息意图。 如果OMO和MLF利率都没有下调,且CPI存在破3%压力,那么我们认为债券市场震荡市基调没有变化,这意味着当前债券收益率已经处于震荡区间的极限边界,利多出尽、增量利空的出现都可能导致债券市场的大幅回调。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详情]

中秋节后会否“降息”?今天央行的这个操作意味深长
中秋节后会否“降息”?今天央行的这个操作意味深长

  原标题:中秋节后会否“降息”?今天央行的这个操作意味深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降准宣布之后,何时会“降息”引起市场热议,这让本月到期的两笔MLF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央行是否会下调操作利率形成实质上的降息? 然而,央行今日对于到期的1765亿元MLF未续作,并祭出了护航资金面的新招:开展1200亿元逆回购,以对冲MLF到期。 市场人士认为,此举主要为了平滑资金面,使9月16日降准落地之前平稳过渡。对于下一步是否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市场仍未形成一致预期。 “放任”MLF回笼 央行祭出新打法 续作MLF到期资金,是央行此前的惯常打法。而今日,央行未进行MLF续作,但换了个打法——通过投放7天期的逆回购资金,对冲1年期的MLF资金。 Wind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对于每一笔到期的MLF,央行均进行了对冲,由于MLF到期日多数处于月中缴税期,市场对于MLF续作也习以为常。 市场人士认为,降准之后对MLF不进行续作,实际上类似于降准置换MLF。 今年4月以来,央行对到期MLF均进行续作 “降准部分置换MLF的可能性非常大。”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未续作MLF而使用公开市场操作(OMO)来对冲,主要是为了等待降准资金释放,待本次降准资金释放后,OMO续作动力不强。 他认为,降准置换MLF的原因,一方面主要为了防止资金面短期过于宽裕,利率快速下行,防止因降准增加对市场的扰动;另一方面,降准置换MLF有利于银行降成本,在下阶段通过LPR让利给企业。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也持相同看法,她认为,现在不续作MLF,到下周再以降准的形式释放长期资金,能够起到降低长期资金成本的作用。 同时她表示,现在以逆回购续作MLF,主要为弥补当周的短期资金缺口。现在不进行MLF续作,只是长期流动性投放时间窗口的调整,并不是真的减少长期流动性。 市场宽松预期出现分歧 降准宣布之后,何时会“降息”也引起热议。但对于此次未续作MLF,市场对于短期内会否“降息”出现分歧,部分人士认为,本月17日到期的MLF可能也未必会续作。 “未来这种降息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下降了。” 中银国际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表示,如果未来延续降准对冲MLF到期的操作,那么大概率可能是降准之后,就不进行“降息”操作了。 短期内“降息”预期现分歧,国债期货走势“绿油油” 但1200亿元逆回购的开展,使得市场资金面仍旧平稳。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利率走势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中长期利率还进一步出现下行。 资金利率涨跌互现,中长期利率有小幅下行 “下周全面降准落地,如果现在就不续作MLF,那么资金面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所以为了平滑资金面,央行开展1200亿元7天逆回购,恰好在降准投放的时点到期。”他表示。 郭于玮认为,这次投放的逆回购在下周降准时就会到期,可以回笼一部分流动性,防止降准一次性资金释放规模较大对资金面的冲击,能起到平滑流动性的作用。 会否“降息”中秋节后见 虽然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内“降息”预期落空,但也有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中秋节过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仍然很有看点。 下周的资金扰动情况 王一峰认为,后续预计降准资金释放也会与MLF、OMO相协调配合,平稳释放流动性,继续降低MLF利率依然有可能,时间点主要在美联储降息前后。 郭于玮也认为,由于此次央行宣布降准时,没有提到置换MLF,因此9月17日到期的MLF仍然有缩量续作的可能性。此次未对到期MLF进行续作,并不意味着政策意图出现转向。[详情]

Mysteel产经午报:“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钢市早盘微涨
Mysteel产经午报:“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钢市早盘微涨

  原标题:Mysteel产经午报:“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钢市早盘微涨建筑钢材9日沪建材早盘小幅补涨10-20。现螺纹3650-3680,西城抗震3680,其他3570-3600,兴鑫抗震3620,联鑫黄海抗震3630,盘螺3900-4000,高线亚新38709日早盘北京建材市场价格暂稳观望,现河钢小螺纹3810-3830,大螺纹3660-3680,盘螺4070►杭州建材9日盘中杭州建材部分继续涨10,累计20-30,早盘低位成交尚可,螺沙3740中3730西城3710浙江华宏3670江苏镔鑫3670长达抗震3730,线材中天4060亚新3970,联鑫黄海盘螺4000►广州建材9日广州建材早盘价格部分涨10,韶线4130广4020粤4040湘4050九江3900;韶螺4050湘4050粤4040广4010琦丰达3950华美4020冷热轧►上海热轧9日早盘上海热卷价格涨40。现主流成交1500普3680-3690,1800报3800-3810;1500锰3880,1800报3910左右,2.75Q235报3800-3820,2.75SPHC报3890左右►乐从热轧9日乐从热卷价格涨10,4.75以上普柳燕3800-3820,2.75普3920-3930,锰卷3890-3900►北京冷轧9日北京冷轧价格稳。首钢1.0mm卷4320,2.0mm卷4260,1.0鞍大盒4500►武汉冷轧9日武汉冷轧价格部分涨10,1.0武板4290,3.0板4670,1.0武卷4250,涟钢4340特钢行情►杭州结构钢9日早盘杭州结构钢价格涨10-20。现45#Φ30以上主流价格杭3850淮3850南3820,元立(直发)3850中天3820东方3820,40Cr杭4060淮4090;铬钼4270 齿轮莱钢4080►海盐拉丝材9日海盐拉丝价格涨20,Q195华西3900九江3870铸管3880,Q235九江3890,1006北台3860炉料行情►钢坯9日早盘钢坯直发尚可,仓储现货3460左右含税出库有成交;成材价格主稳个别下调,整体成交一般偏弱,预计午后钢坯持稳运行►进口矿9日进口矿港口现货市场价格早盘暂稳,现PB粉727-758,PB块775-815,杨迪粉644-653,超特粉619-627►废钢9日沪建材补涨10-20,废钢涨30,边角料2430-2470,炉料2340-2380,重废2210-2270,中废2070-2110,小废1880-1940,轻废1750-1810统废1730-1770油屑1700-1740不含税►生铁9日全国炼钢生铁报价稳,成交一般,价格一单一议者偏多。襄汾2880翼城2930武安2880唐山2880莱芜2900临沂2900淄博2900福建2900内蒙2800昆明2900新疆2630辽阳2950湖北2950原创精选►Mysteel:进口铁矿石市场周评与预判(9.2-9.6)(详情点击)►Mysteel参考丨供需矛盾下中厚板行业回顾与展望(详情点击)新闻速读►中证报:汇率波动不会掣肘货币调控中证报头版刊文称,目前看,人民币汇率支撑因素较多,考虑到美元指数已接近周期高位,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无序贬值。贬值预期不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及资产价格的冲击可控,对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不构成硬约束。►“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详情点击►本周共有2165亿元央行逆回购和MLF到期据数据显示,本周共计有2165亿元央行逆回购和MLF到期。其中,周一(9月9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周五(9月13日)有4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我国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2018年,我国钢产量突破9亿吨,钢铁产量在全球的占比由不足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发展到目前占据世界钢产量的50%。中钢协表示,将扎实推进结构优化、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详情点击►河钢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公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2020年3月开工新建3200m3高炉1座,产能267万吨;3700m3高炉1座,产能298万吨;250t 转炉1座,产能240万吨;100t转炉2座,产能230万吨。>>详情点击►15家钢企联合签署《中国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宣言》9月7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中国钢铁企业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见证下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中国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宣言》,作为新时代中国钢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起点。>>详情点击►“金九”到来 钢坯反弹有望持续上周钢坯市场小幅反弹。下游轧钢企业复产带动对坯采购的积极性,钢坯现货成交相对顺畅。目前下游达标轧钢企业基本已复产,唐山钢坯仓储现货价格走高,低价资源成交明显顺畅,叠加期货市场震荡上行,钢坯价格得以顺势拉涨。但考虑到近期宏观消息层面暂无明显利好,市场上行空间有限。>>详情点击►海关出政策支持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中信金属总经理助理王雪彬表示,中信金属与嘉吉投资完成了首笔保税期转现业务。不同交割方式顺利开展,能够推动产业企业更积极参与非主力合约交易,有助于提高期货合约的连续性。同时,保税交割业务对于实体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也大有裨益。>>详情点击[详情]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未来降息仍可期?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未来降息仍可期?

  原标题: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来源:北京商报 为提振实体经济央行开出一剂降准药方,9月6日,央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主要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降准之后,市场对于降息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降准,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更直接,此外,在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进行降息,我国也需要有与外部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以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这些资金能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央行还指出,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在此之前,央行今年共实施过两轮降准,一次是全面降准,另一次则是定向降准。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此次降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豪包”。5月6日,央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可以看到,央行最近几次的降准目标都直指实体经济,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分别为13.5%、11.5%、8%。从国际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偏高,降准确有一定的空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未来降息仍可期? 在全球宏观政策重回宽松、多家央行启动降息的背景下,当前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降息的预期在升温。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降息的概率是很大的,本次降准只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企业的融资成本依旧较高,降利率成本应该是未来政策的一个取向。其次是当前CPI比较稳定,当前中国大部分商品价格几乎无涨势,为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最后,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进行降息,我国也需要有与外部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以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判断,若美联储在9月降息,则央行大概率将同步调降公开市场利率,预计MLF利率将下调10-15个BPs至3.15%-3.2%的水平,同时央行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20个BPs,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 但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却持不同看法,在他看来,无论是降准还是未来有可能出现降息,目的都是为了给市场释放流动性。目前国内和国际整个经济的经营环境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国内企业的负债率高企,终端市场出现一定的疲软,出口有所下降。 “这些问题不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就完全能够解决,针对现在所处的经营环境,通过降准的方式再通过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对实体经济给予信贷支持。至少目前来看这个政策是相对到位的。短期之内降息的必要性并不是非常大,如果通过降息进一步刺激整个货币市场的宽松,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又会引发物价水平上涨,反过来对整个经济进一步的复苏更加不利,对降息央行应更加审慎一些。”王红英说道。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对于中国是否会随着全球其他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 投资者应注重长线投资 本次降准对股市、债市、人民币汇率有哪些影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此次降准利好债市,也会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对人民币汇率而言,鉴于9月18日美联储降息在即,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利差仍然较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降准释放充足的流动性,将带来整体市场利率下行,有助于债市上涨。投资人炒债券,本质上并不是获得收益率,更重要的是获得资产价格的提升。利率降低,债券价格上涨,买债券的人多刺激市场活跃,本质上和股市是一样的”。 “本周A股在众多利好推动之下重新站上3000点,这说明投资者对于逆周期政策的出台有了更高的预期,市场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金九银十’行情必将更加强劲。”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如是说。 虽然央行降准对业内带来利好,但最近几年,资产配置荒一直是一个大的问题,目前我国楼市受严控,股市长期低迷,使得资产配置荒愈演愈烈。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下跌17个月。消息面上,8月17日,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落地。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分析认为,“由于贷款市场重塑定价机制,贷款基准利率切换为LPR,贷款利率单边下行,迫于息差收窄的压力,再加上央行降准货币宽松,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将下降,尤其是对于银行而言融资成本较高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可能下调幅度更大。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降准实施后,将会导致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利率出现下降,由此将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未来或将跌破4%”。 那么“资产荒”时期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在何南野看来,投资者不要盲目的乱投资,一定要注重财富的保护,对风险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并做好止损的安排。应注重长线投资,可以适当将投资期间拉长,看到好的资产就坚决持有。讲究资产的配置,要更注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风险,获取平均的收益。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详情]

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原标题: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目前来看,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可期 9月公开市场到期回笼量较少,又属于财政支出大月,配合央行适时适量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风险不大,央行祭出力度更大的降准举措,对季末流动性自然无需过虑。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流动性虽面临季末监管考核与长假前取现等因素扰动,但财政支出加力可期。跨季后,10月初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然力度不小,但没有提出置换到期MLF。换言之,央行续做到期MLF的可能性依然存在,MLF操作窗口继续打开。 MLF操作备受关注 央行按月开展MLF操作已成为常态,但9月乃至此后一段时期的MLF操作将备受关注。 8月16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从而实现LPR与MLF利率挂钩。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其结果是,MLF、LPR、实体贷款利率之间有望实现密切联动,让市场利率下行更多反映到贷款实际利率中来。 8月20日,改革后的首期LPR出炉,1年期LPR是4.25%,五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之前利率有所下降。在降低实际利率的政策氛围中,市场对于LPR继续下行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存在较强预期。 某种程度上说,近期央行无论是改革LPR形成机制,还是实施普遍和定向降准,都是落实降低实际利率要求的体现。 专家认为,在新机制下,要实现LPR下行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降低MLF利率,二是降低加点,即压缩MLF与LPR之间利差。而MLF利率会否下调更受市场关注。 9月被视为MLF利率下调潜在窗口期的理由在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继续降息。在美联储议息前,我国公开市场恰有一笔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将发布新一期的LPR,适时下调MLF利率,可及时带动LPR下行。 “降息”条件成熟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换锚,降低MLF利率从而降低LPR在本质上与原先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相似。某种程度上说,降MLF利率就是降息。 当前,适时降息的条件正变得成熟。首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其次,海外一些央行纷纷放松货币政策,中外利差明显扩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内部均衡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降息约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解决了降息的一大掣肘。另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已得到较充分释放,减轻了降息可能引发汇率大幅贬值的顾虑。 可以说,降息“路线图”已逐渐变得清晰。在完善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之后,适时通过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在增大。机构认为,“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调,未来择机下调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详情]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 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 会有降息吗

  原标题: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降准来的如此之快。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其中“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提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话音未落,两天后,央行便宣布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除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事实上,此次国常会的口吻相较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略有不同。 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本次国常会则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要增强紧迫感”。同时还强调,“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和之前单独提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口径上也有了一定区别。 “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结构性去杠杆’,去掉了‘六稳’的表述;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但位置大幅后移,放在‘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后面;现在则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此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呼应了8月31日金稳委会议所提到的“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等要求,而提到的“普遍降准”更是配合的举措之一。同时,国常会要求今年限额内专项债要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且要求提前下达额度的专项债资金,重点用于铁路、轨交、电网等基础设施,稳增长意图明显。 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 在国常会释放“普遍降准”信号之后,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此次降准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则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管市场上对于降准已有预期,但是这个速度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事实上,国常会召开之后随之降准,已经有多次案例。2018年6月20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后,随后的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再往前,2017年9月27日,国常会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3天之后,也就是9月30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 “目前来看,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再次实施降准符合预期。”章俊说。 那么,降准之后,降息还有多远?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率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8月LPR改革不仅释放出利率并轨提速的信号,还使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降息预期。 沈建光认为,未来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可以期待近期落地。原因在于,新的LPR形成机制通过LPR与MLF利率挂钩、增加报价行范围、增加长期限品种等措施,使报价行的加点行为更具代表性、更加市场化;同时LPR本身作为市场利率,也保持了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逐步引导实际融资利率下行。 “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或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六稳”表述升级 此次会议中将“六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这和此前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表述“升级”。 事实上,自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王静文看来,这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 此次国常会提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首先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其次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第三要切实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四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稳投资;第五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要压实责任,增强做好“六稳”工作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9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平稳区间;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今年8月PMI 49.5,较上月继续回落,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因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以托底经济的市场预期愈发强烈。 调结构补短板意味浓厚 在本次国常会“圈定”的六大逆周期调节工具中,专项债无疑是重头戏之一。 国常会指出,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议确定,要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 王静文表示,在当前“稳增长”基调下,上述举措有利于及时补充专项债“弹药”,结构调整和补短板的意味较浓。 “2019年地方债券发行速度比往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的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占比较高,尤其是新增债券,对稳经济、稳投资、稳基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金融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去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由于提前下达,今年专项债落地迅速,截至8月底,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50亿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94%。其中,一般债券8893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专项债券2005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3%。 在赵全厚看来,今年下达额度的时间比去年更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更早开始准备,方便在明年年初更好使用专项债。 不过,下达不代表发行,具体发债时间,还需要全国人大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今年6月《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次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不仅限于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还涉及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甚至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扩围明显。 按照要求,要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上述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 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目前来看,年内稳增长的抓手还是基建补短板。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和加快落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企稳回升,四季度会温和回升至6%左右。”章俊表示。[详情]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降准来的如此之快。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其中“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提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话音未落,两天后,央行便宣布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除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事实上,此次国常会的口吻相较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略有不同。 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本次国常会则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要增强紧迫感”。同时还强调,“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和之前单独提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口径上也有了一定区别。 “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结构性去杠杆’,去掉了‘六稳’的表述;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但位置大幅后移,放在‘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后面;现在则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此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呼应了8月31日金稳委会议所提到的“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等要求,而提到的“普遍降准”更是配合的举措之一。同时,国常会要求今年限额内专项债要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且要求提前下达额度的专项债资金,重点用于铁路、轨交、电网等基础设施,稳增长意图明显。 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 在国常会释放“普遍降准”信号之后,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此次降准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则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管市场上对于降准已有预期,但是这个速度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事实上,国常会召开之后随之降准,已经有多次案例。2018年6月20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后,随后的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再往前,2017年9月27日,国常会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3天之后,也就是9月30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 “目前来看,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再次实施降准符合预期。”章俊说。 那么,降准之后,降息还有多远?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率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8月LPR改革不仅释放出利率并轨提速的信号,还使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降息预期。 沈建光认为,未来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可以期待近期落地。原因在于,新的LPR形成机制通过LPR与MLF利率挂钩、增加报价行范围、增加长期限品种等措施,使报价行的加点行为更具代表性、更加市场化;同时LPR本身作为市场利率,也保持了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逐步引导实际融资利率下行。 “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或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六稳”表述升级 此次会议中将“六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这和此前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表述“升级”。 事实上,自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王静文看来,这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 此次国常会提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首先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其次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第三要切实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四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稳投资;第五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要压实责任,增强做好“六稳”工作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9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平稳区间;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今年8月PMI 49.5,较上月继续回落,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因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以托底经济的市场预期愈发强烈。 调结构补短板意味浓厚 在本次国常会“圈定”的六大逆周期调节工具中,专项债无疑是重头戏之一。 国常会指出,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议确定,要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 王静文表示,在当前“稳增长”基调下,上述举措有利于及时补充专项债“弹药”,结构调整和补短板的意味较浓。 “2019年地方债券发行速度比往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的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占比较高,尤其是新增债券,对稳经济、稳投资、稳基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金融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去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由于提前下达,今年专项债落地迅速,截至8月底,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50亿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94%。其中,一般债券8893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专项债券2005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3%。 在赵全厚看来,今年下达额度的时间比去年更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更早开始准备,方便在明年年初更好使用专项债。 不过,下达不代表发行,具体发债时间,还需要全国人大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今年6月《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次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不仅限于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还涉及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甚至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扩围明显。 按照要求,要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上述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 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目前来看,年内稳增长的抓手还是基建补短板。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和加快落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企稳回升,四季度会温和回升至6%左右。”章俊表示。[详情]

中信证券点评降准: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仍有降息
中信证券点评降准: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仍有降息

  原标题:中信证券点评降准: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仍有降息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e公司讯,中信证券指出:“此次全面降准预计共释放约9000亿流动性,我们认为其力度大体与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相当,且蕴含了“结构性优化”的特征,对城商行加大了滴灌力度,有助于扶持小微及民营企业融资。向后看,预计在“量”的调节后是对“价”的调节,我们判断央行已具备跟随降息的条件,若9月美联储降息,9月下旬可能迎来MLF利率的调降,预计幅度约为10-15个基点,此外央行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降低。” [详情]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原标题:“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消息,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目前来看,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可期9月公开市场到期回笼量较少,又属于财政支出大月,配合央行适时适量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风险不大,央行祭出力度更大的降准举措,对季末流动性自然无需过虑。短期而言,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流动性虽面临季末监管考核与长假前取现等因素扰动,但财政支出加力可期。跨季后,10月初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值得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然力度不小,但没有提出置换到期MLF。换言之,央行续做到期MLF的可能性依然存在,MLF操作窗口继续打开。MLF操作备受关注央行按月开展MLF操作已成为常态,但9月乃至此后一段时期的MLF操作将备受关注。8月16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从而实现LPR与MLF利率挂钩。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其结果是,MLF、LPR、实体贷款利率之间有望实现密切联动,让市场利率下行更多反映到贷款实际利率中来。8月20日,改革后的首期LPR出炉,1年期LPR是4.25%,五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之前利率有所下降。在降低实际利率的政策氛围中,市场对于LPR继续下行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存在较强预期。某种程度上说,近期央行无论是改革LPR形成机制,还是实施普遍和定向降准,都是落实降低实际利率要求的体现。专家认为,在新机制下,要实现LPR下行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降低MLF利率,二是降低加点,即压缩MLF与LPR之间利差。而MLF利率会否下调更受市场关注。9月被视为MLF利率下调潜在窗口期的理由在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继续降息。在美联储议息前,我国公开市场恰有一笔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将发布新一期的LPR,适时下调MLF利率,可及时带动LPR下行。“降息”条件成熟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换锚,降低MLF利率从而降低LPR在本质上与原先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相似。某种程度上说,降MLF利率就是降息。当前,适时降息的条件正变得成熟。首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其次,海外一些央行纷纷放松货币政策,中外利差明显扩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内部均衡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降息约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解决了降息的一大掣肘。另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已得到较充分释放,减轻了降息可能引发汇率大幅贬值的顾虑。可以说,降息“路线图”已逐渐变得清晰。在完善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之后,适时通过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在增大。机构认为,“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调,未来择机下调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原标题:中证报头版:“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详情]

中证报: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中证报: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原标题:“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目前来看,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可期 9月公开市场到期回笼量较少,又属于财政支出大月,配合央行适时适量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风险不大,央行祭出力度更大的降准举措,对季末流动性自然无需过虑。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流动性虽面临季末监管考核与长假前取现等因素扰动,但财政支出加力可期。跨季后,10月初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然力度不小,但没有提出置换到期MLF。换言之,央行续做到期MLF的可能性依然存在,MLF操作窗口继续打开。 MLF操作备受关注 央行按月开展MLF操作已成为常态,但9月乃至此后一段时期的MLF操作将备受关注。 8月16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从而实现LPR与MLF利率挂钩。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其结果是,MLF、LPR、实体贷款利率之间有望实现密切联动,让市场利率下行更多反映到贷款实际利率中来。 8月20日,改革后的首期LPR出炉,1年期LPR是4.25%,五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之前利率有所下降。在降低实际利率的政策氛围中,市场对于LPR继续下行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存在较强预期。 某种程度上说,近期央行无论是改革LPR形成机制,还是实施普遍和定向降准,都是落实降低实际利率要求的体现。 专家认为,在新机制下,要实现LPR下行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降低MLF利率,二是降低加点,即压缩MLF与LPR之间利差。而MLF利率会否下调更受市场关注。 9月被视为MLF利率下调潜在窗口期的理由在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继续降息。在美联储议息前,我国公开市场恰有一笔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将发布新一期的LPR,适时下调MLF利率,可及时带动LPR下行。 “降息”条件成熟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换锚,降低MLF利率从而降低LPR在本质上与原先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相似。某种程度上说,降MLF利率就是降息。 当前,适时降息的条件正变得成熟。首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其次,海外一些央行纷纷放松货币政策,中外利差明显扩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内部均衡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降息约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解决了降息的一大掣肘。另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已得到较充分释放,减轻了降息可能引发汇率大幅贬值的顾虑。 可以说,降息“路线图”已逐渐变得清晰。在完善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之后,适时通过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在增大。机构认为,“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调,未来择机下调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详情]

降准后降息可期 机构看好A股后市
降准后降息可期 机构看好A股后市

  □本报记者 李惠敏 吴娟娟 张凌之 王宇露 9月6日,央行发布降准消息。多家机构表示,降准后降息可期,同时,从A股市场近期情况来看,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及韧性,且走出强劲回升态势,而降准或使资本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 助力实体经济 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看,机构表示降准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北信瑞丰基金研究总监庞琳琳表示,本次降准未超预期,是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同时,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此次降准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每年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有助于银行贷款报价利率下行;结合LPR改革,全面降准能够全面调降银行资金成本,有利于以市场化形式压降LPR报价,实现“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目标;新的LPR机制对房贷并未放松,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多家机构认为后市仍有降息可能。星石投资表示,降息可能性仍存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降息的内外部压制因素缓解。从国际来看,9月美联储和欧央行都将召开议息会议,且降息概率都较大,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阶段性回落。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仍需进一步疏导,通过LPR下行引导实际利率下降仍需降息落地才能打开。三是从历史上看,降准和降息并不互斥,“双降”的政策组合曾多次出现。 汇丰晋信首席宏观及策略师闵良超表示,降准落地之后,依然有降息的概率。LPR机制理顺之后,后续还可以期待的是降低OMO利率。中加基金也认为,降准之后大概率会“降息”,未来央行大概率降低MLF利率以引导LPR下行。 促进风险偏好提升 闵良超表示,目前,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助于权益市场,如果经济阶段性企稳,则有助于风险溢价的均值修复。九泰基金宏观策略组亦表示,本次降准预计可释放资金9000亿元,随着市场流动性增强,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也具有普惠效应。从A股市场近期表现来看,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及韧性,且走出强劲回升的态势,上证指数实现日K线“五连阳”,明显优于同期美股走势。而降准降息或使资本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 降准让机构对A股后市更乐观。重阳投资表示,在经历了8月初A股市场短暂调整后,国内资本市场总体走出了股债企稳向上的态势。在汇率更具弹性、货币松紧适度、财政更加积极、信用有保有压的政策组合下,有理由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保持乐观积极态度。 看好科技板块 具体至看好的细分领域,星石投资表示看好科技板块。“此次降准目标主要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因此,对资本市场形成实质提振,有利于科技行情继续走强。” 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滨表示,此次降准更多利好股票资产。未来两周还应关注MLF利率是否会在美联储之前调整。降准降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正面,也在市场预期之中。因此,机会存在于对汇率敏感的股票板块与商品。 针对降准对债市的影响,中加基金表示,此前最大的束缚便是短端利率偏高,进而制约中长端收益率下行空间。降准之后,银行间流动性得以补充,资金成本回落,债券牛市仍在延续。[详情]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未来降息仍可期?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未来降息仍可期?

  原标题: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孟凡霞 宋亦桐 为提振实体经济央行开出一剂降准药方,9月6日,央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主要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降准之后,市场对于降息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降准,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更直接,此外,在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进行降息,我国也需要有与外部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以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这些资金能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央行还指出,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在此之前,央行今年共实施过两轮降准,一次是全面降准,另一次则是定向降准。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此次降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豪包”。5月6日,央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可以看到,央行最近几次的降准目标都直指实体经济,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分别为13.5%、11.5%、8%。从国际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偏高,降准确有一定的空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未来降息仍可期? 在全球宏观政策重回宽松、多家央行启动降息的背景下,当前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降息的预期在升温。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降息的概率是很大的,本次降准只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企业的融资成本依旧较高,降利率成本应该是未来政策的一个取向。其次是当前CPI比较稳定,当前中国大部分商品价格几乎无涨势,为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最后,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进行降息,我国也需要有与外部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以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判断,若美联储在9月降息,则央行大概率将同步调降公开市场利率,预计MLF利率将下调10-15个BPs至3.15%-3.2%的水平,同时央行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20个BPs,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 但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却持不同看法,在他看来,无论是降准还是未来有可能出现降息,目的都是为了给市场释放流动性。目前国内和国际整个经济的经营环境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国内企业的负债率高企,终端市场出现一定的疲软,出口有所下降。 “这些问题不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就完全能够解决,针对现在所处的经营环境,通过降准的方式再通过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对实体经济给予信贷支持。至少目前来看这个政策是相对到位的。短期之内降息的必要性并不是非常大,如果通过降息进一步刺激整个货币市场的宽松,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又会引发物价水平上涨,反过来对整个经济进一步的复苏更加不利,对降息央行应更加审慎一些。”王红英说道。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对于中国是否会随着全球其他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 投资者应注重长线投资 本次降准对股市、债市、人民币汇率有哪些影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此次降准利好债市,也会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对人民币汇率而言,鉴于9月18日美联储降息在即,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利差仍然较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降准释放充足的流动性,将带来整体市场利率下行,有助于债市上涨。投资人炒债券,本质上并不是获得收益率,更重要的是获得资产价格的提升。利率降低,债券价格上涨,买债券的人多刺激市场活跃,本质上和股市是一样的”。 “本周A股在众多利好推动之下重新站上3000点,这说明投资者对于逆周期政策的出台有了更高的预期,市场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金九银十’行情必将更加强劲。”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如是说。 虽然央行降准对业内带来利好,但最近几年,资产配置荒一直是一个大的问题,目前我国楼市受严控,股市长期低迷,使得资产配置荒愈演愈烈。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下跌17个月。消息面上,8月17日,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落地。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分析认为,“由于贷款市场重塑定价机制,贷款基准利率切换为LPR,贷款利率单边下行,迫于息差收窄的压力,再加上央行降准货币宽松,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将下降,尤其是对于银行而言融资成本较高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可能下调幅度更大。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降准实施后,将会导致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利率出现下降,由此将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未来或将跌破4%”。 那么“资产荒”时期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在何南野看来,投资者不要盲目的乱投资,一定要注重财富的保护,对风险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并做好止损的安排。应注重长线投资,可以适当将投资期间拉长,看到好的资产就坚决持有。讲究资产的配置,要更注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风险,获取平均的收益。[详情]

降准虽已至,降息犹可期 | 国君周知
降准虽已至,降息犹可期 | 国君周知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降准9月4日的国常会上,政府明确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另外,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对此,国泰君安宏观团队第一时间进行了点评:首先是此次降准的特点,是“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的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当前“三档两优”的准备金政策框架,另一方面能更加精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结合国常会的会议部署,此次降准落地,并不超出市场预期。其次对于流动性的影响,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根据国泰君安宏观团队的测算,历史上9-10月税期将带来7000多亿的流动性冲击,降准将会形成对冲,银行间流动性将保持稳定。再次是降准对专项债的影响,宏观团队预计四季度将提前发行明年专项债额度,规模或为7000-10000亿,此次降准正为此提供一定流动性保证。若该额度年内发行使用,且20%用于基建资本金,将大约撬动总体资金量在6400-8000亿,最终拉动基建3.5到4.5个点。最后是对后续政策的预测,宏观团队分析后续降息可期。一方面,政府将会通过下调MLF利率来引导LPR利率下行及贷款利率下行,重要的观察点是9月9号和9月17号。另外由于政府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宏观团队认为不排除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100个基点的可能性。降息9月4日,国务院召开国常会,此次会议在8月16日国常会和8月31日金稳委会议有关部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稳增长、稳就业举措,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专项债、降息(OMO政策利率)、降准(普降、定向)三项政策的同时提及,超市场预期,彰显了决策层“六稳”的决心,国泰君安宏观团队认为要配合货币、财政来维稳,至少包含两层政策思路:一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在降低其融资成本。由此预计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有望进一步获得定向降息,不排除贷款利率将下降100个基点。二是会加大对基建投资需求的支持。今年年初以来,基建投资掣肘很多,增速萎靡不振,财政将通过专项债,货币将通过流动性(降准)来共同提振基建投资需求。展望后市,宏观团队分析此次国常会再提降息,进一步明确了决策层降息意图,预期下一步有望下调OMO政策利率。中报复盘随着中报季的落幕,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对上半年的市场表现进行了细致回顾。从业绩上看,整体法下2019年上半年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行业营收同比增长7.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0.1%,Q2营收增速放缓但净利润增速转正。全A上市公司ROE降幅趋缓,盈利质量提升。分板块看,主板Q2盈利增速提升,中小板转正,创业板下滑幅度收窄,但三个板块营收增速均下滑。从风格上看,周期板块盈利降幅收窄,消费板块盈利韧性较强,科技板块盈利有望困境反转,防御板块盈利增速较高。从营收占比看大小分化▼周期>消费>成长>金融从指数上看,中证100指数的盈利增速和ROE较中证200、中证500和中证1000均有明显优势,且整体法下各市场板块的Q2增速环比变化均好于中位数,表明A股大市值股呈现马太效应。展望后市,已经披露3季报预告的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增速高于上半年盈利增速,从财务指标中的净现金流、预收账款,价格和流动性指标以及PMI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体现了A股盈利年内见底,策略团队认为这些均预示着下半年盈利将企稳回升,看好新型基建发力,通信、计算机等成长风格,推荐传媒、汽车等低估品种。▼2019Q2是盈利阶段性底部延伸阅读:少数公司的“赚钱时代”  | 国君七大团队解读2019年中报季固收专题. 地产债2009年至今,房地产市场共经历了三轮周期。每一轮周期的演绎都和宏观经济情况和政策变动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信用基本面的影响逐渐上升,不同等级地产债信用利差分化有所加剧。“房住不炒”总基调下,国泰君安固收团队强调政策调控仍是以收紧为主。联系到此次降准,国泰君安房地产团队认为额度控制下的降准对房地产不直接利好,但能够改变需求端预期,防止去化率的快速下行。而对于地产债的影响,国泰君安固收团队首先同样认为政策的落地并未太超预期,其次分析在本轮定向宽信用中,地产“被动”缺位,宽信用难有载体,时滞进一步拉长。债市可能会阶段性丧失大幅下行的推动力,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债市转熊的风险较小,牛尾行情将会持续。▼不同评级的地产债信用利差开始走向分化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家电:受政策打压上半年地产行业受政策持续打压,内外部需求环境压力不断上升,使得家电需求压力不断扩大。国泰君安家电团队认为目前市场对家电预期过于悲观,行业估值水平在消费品中明显偏低,中报出炉有利于缓解市场的担忧,竞争格局稳定的信号将被投资者逐步接收消化,下半年有望看到更多基本面利好信息。社服:低估值板块有望迎来反转上半年,可选服务行业继续显著分化,酒店、出境游、博彩需求明显放缓或降级,板块中的龙头公司,如中国国旅(601888.SH)、海底捞(6862.HK)、颐海国际(1579.HK)和美团点评(3690-W.HK)均表现出了强者恒强的态势。对于投资者较为担心的酒店经营和景区业绩,国泰君安社会服务团队通过分析,认为低基数下酒店或将在下半年回暖,同时门票基数效应有望减弱,景区下半年营收业绩有望改善。▼星级饭店上半年趋势在改善数据来源:中国饭店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零售:必需消费依然稳健国泰君安商贸零售团队同样认可可选消费分化的观点,同时看到了必选消费的韧性依然较强。展望下半年,零售团队判断下半年社零增速中枢随经济增速下行,必需消费依然稳健增长,可选消费将分化加剧。建议重点布局超市、化妆品、黄金珠宝板块。▼消费短期波动更多来自消费者信心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食品饮料:白酒依然坚挺必选消费的韧性在食品饮料行业同样有所体现,对于下半年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食品饮料团队认为白酒可继续增持全国性龙头,同时可重点布局部分大众品。▼2019Q2白酒板块净利润增长22%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医药:众多领域延续高景气度上半年,生物医药众多领域依然延续高景气度,如消费性医疗服务、CRO/CDMO和IVD等;在制药领域,国泰君安生物医药团队还看到辅助用药继续萎缩、治疗性品种崛起的大趋势被进一步强化;此外,医药流通在2019年迎来小周期好转,龙头公司好于此前市场偏低预期,但疫苗和血液制品公司业绩低于前期市场乐观预期。▼医药股相对于全部A股的市盈率溢价有色金属:金价继续迎绽放国泰君安有色金属团队认为目前美国经济见顶回落趋势已现,全球贸易纷争不断将继续拖累美国经济下行,金价将在2019下半年迎来绽放。此外,随着2017年国内稀土行业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有色团队分析稀土行业这一弊病逐步改善和肃清,稀土行业格局持续优化。▼贵金属6月开始走牛银行:利润增长保持稳定上半年上市银行经营整体符合预期,营收增速有所下降,但利润增长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整体改善。国泰君安银行团队维持2019年净利润增速为7.0%-7.5%的判断。在货币继续宽松、利率市场化和LPR改革背景下,银行团队分析真正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银行经营将会显著分化。▼上市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小幅上升非银:改革深化带来行业机会19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年化平均ROE回升至7.8%,ROA和杠杆率均有提升。头部券商ROE表现强于行业平均,营收结构多元化;中小券商经纪、投资业务收入占比相对更高,带来业绩高弹性。保险方面,上市险企整体业绩表现良好。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团队判断券商行业下半年业绩仍有望超预期,头部券商受益更加明显;而银保监会对于法定准备金评估利率的修订,将有利于降低保险行业的利差损失风险,利好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上市券商19H1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9%军工:业绩稳步增长受益于军改影响逐步消除带来的装备费执行率提升,上半年军工行业基本面逐步改善,国泰君安军工团队认为板块业绩稳步提升,印证了基本面改善逻辑,预计随着装备费执行率提升,行业整体增速有望超过20%,首选飞行器产业链。▼军工行业上半年净利增速同比上升1%建筑:破净有望修复2019年来建筑板块涨幅倒数第一,对于后市的看法,国泰君安建筑团队政策和市场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政策层面,据报道,监管部门已下发文件要求地方报送2020年重大专项债项目资金需求;市场层面,板块破净已具备较好安全边际。基于国内视角的稳增长逻辑和海外视角的一带一路,建筑团队判断中长期看建筑行业需求仍然具备较高韧性和确定性。▼2019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量明显较高煤炭:行业分化开启上半年上市煤炭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0.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0%,表现持续优于行业。其中,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收入环比增长9.8%,扣非净利环比增长6.3%。国泰君安煤炭团队通过对上市公司在经营净现金流、费用管理、增值税率下调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下半年煤炭行业供需将趋于宽松、成本管控会是关键点。▼煤炭上市公司收入占行业比重逐年提升环保:分化加大开启行业分化的还有环保行业,根据国泰君安环保团队对53家A股环保及水务公司2019年中报的总结分析,上半年环保行业业绩增速整体看来相对较好于去年,但分化加大。固废、水务、危废子行业现金流充沛、净利润增速较高,后续值得关注,重点推荐“产能加速扩张+运营盈利改善”价值双击垃圾焚烧板块。▼固废板块ROE最高交运:供应链龙头的ROE更加稳定交运子行业众多,发展情况各异,如公路、铁路、水路、仓储等多个运输子行业的供应链物流,近五年来较快发展,市场集中度提升。但是2B端、低门槛、同质化的物流服务,按照成本加成定价,行业毛利率较低。国泰君安交通运输团队认为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风控是核心能力,其中供应链物流市场空间大、行业龙头具有规模效应,预计行业龙头将继续较快增长。▼供应链龙头的ROE更加稳定海运方面,行业长期平均回报率偏低,强周期的特点提供了中短期投资机会。交运团队继续认为19年海运业还处于周期底部,2020年低硫油公约实施将带来短期扰动。航空方面,由于中国高铁主导了短途市场,航司竞争市场与竞争策略更为趋同。交运团队认为干线市场主要看时刻积累,对于二三线市场要看长期成本优势。铁路方面,铁路客运是人力密集行业,但具有公益属性。交运团队认为我国票价与人力成本上涨长期不对称,铁路客运企业难以通过管理效率提升,完全对冲长期成本压力。港口方面,交运团队分析在行业发生深度变革之前,港口行业的分红能力和再投资能力,仍将是短期业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投资者需要面对现实降低预期,观察变革等待机会。本周国泰君安研究团队共覆盖123只个股,其中对中颖电子(300327.SZ)和恒安国际(01044.HK)等31家公司进行了首次覆盖;上调了恒瑞医药(600276.SH)和兆易创新(603986.SH)等22家公司的目标价;下调了中国石油(601857.SH)和云南白药(000538.SZ)等19家公司的目标价,下调了苏泊尔(002032.SZ)和博创科技(300548.SZ)的评级,对山鹰纸业(600567.SH)和好莱客(603898.SH)的目标价和评级进行了同时下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的多数为行业龙头,如微博(WB.O)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恒安国际(01044.HK)是中国最大生活用纸与妇幼卫生用品品牌,上海环境(601200.SH)的焚烧产能在上海市占率第一,南华仪器(300417.SZ)是国内机动车尾气检测仪器龙头,申洲国际(02313.HK)是国内最大的垂直一体化成衣制造商,药明康德(603259.SH)是全球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行业龙头,华策影视(300133.SZ)在电视剧这个细分市场遥遥领先竞争对手,迎驾贡酒(603198.SH)是全国生态白酒领军品牌。延伸阅读:微博何处寻绿洲?| 国君传媒国泰君安各研究团队给予“增持”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公司能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维持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是分析了各公司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的方式,对公司保持收入持续增长的信心较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的还有电子行业的华工科技(000988.SZ)、法拉电子(600563.SH)和中颖电子(300327.SZ),国泰君安电子团队对三家公司的推荐逻辑有所不同,华工科技是激光业务将受益于大客户的创新周期,光通信业务受益于5G建设;法拉是由于薄膜电容器市场稳健发展,公司已进入全球一线;中颖电子是国内领先的IC芯片设计公司,将深度受益半导体行业回暖与国产化替代加速。受益于5G浪潮的还有爱施德(002416.SZ),公司是我国手机分销行业龙头企业,国泰君安通信团队认为5G商用及智能终端换机浪潮驱动5G手机需求上行,长期看好手机分销行业。此外国泰君安研究团队还对一汽轿车(000800.SZ)、博思软件(300525.SZ)、迎驾贡酒(603198.SH)、湖北能源(000883.SZ)、联美控股(600167.SH)等公司进行了首次覆盖。8月31日,一汽轿车(000800.SZ)公告资产重组交易报告书(草案),其中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环节中,考虑存在注入重卡龙头一汽解放的预期,国泰君安汽车团队给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增持”评级。博思软件(300525.SZ)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全国性的服务网络打造一体化互联网财税政务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具有高确定性。国泰君安中小市值团队判断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给予“增持”评级。国泰君安公用事业团队分析湖北能源(000883.SZ)火电规模已明显提升,未来浩吉铁路投运将显著降低公司燃料成本,火电板块盈利有望显著回升;另外联美控股(600167.SH)高效的燃煤技术及精细化管理使得公司的高毛利率具有持续性,对两家公司的首次覆盖均予以“增持”评级。谨慎增持滨化股份(601678.SH)是我国重要的环氧丙烷及烧碱生产商和三氯乙烯、油田助剂供应商,一体化氯碱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联化科技(002250.SZ)是国内领先的精细化工品定制企业,为国际农药、医药企业提供定制生产、研发及技术服务,深化实行大客户战略下得到了全球领先企业的高度认可;和邦生物(603077.SH)拥有化工、农业、新材料三大业务领域,公司最新员工持股计划,覆盖面较广,能有效凝聚人心;亿利洁能(600277.SH)有望受益下半年地产竣工面积有所回暖的预期,一体化优势将更为显著。对于以上四家公司,国泰君安基础化工团队在首次覆盖时均给予了“谨慎增持”评级。首次覆盖“谨慎增持”的还有锡业股份(000960.SZ)、中金岭南(000060.SZ)、中化国际(600500.SH)、中国宝安(000009.SZ)。锡业股份(000960.SZ)和中金岭南(000060.SZ)分别为全球锡业龙头和老牌铅锌龙头,国泰君安有色金属团队认为前者在锡行业拥有定价权,受缅甸供给收缩等影响,锡行业将维持供需紧平衡,锡价维持高位,锡业股份受益;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测算,铅锌仍维持紧平衡状态,整体铅锌库存均处于低位,铅锌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中金岭南将受益。中化国际(600500.SH)是二氯苯,三氯苯以及下游二氯苯胺产品的全球领导者,国泰君安石油化工团队预计未来公司连云港产业基地投产将给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量。中国宝安(000009.SZ)近5年营收规模年复合增速41.46%,现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生物医药与地产开发为辅的产业格局,国泰君安电新团队对其首次覆盖,给予“谨慎增持”评级。中性评级同属基础化工领域的还有鸿达兴业(002002.SZ)、时代新材(600458.SH)、诚志股份(000990.SZ),鸿达兴业是布局完善的氯碱龙头,受益于地产竣工或将回暖,价格波动有望收窄;时代新材(600458.SH)的轨交、风电、汽车三大业务稳步发展,未来有望通过低成本区的产能建设将有效改善盈利水平;诚志股份(000990.SZ)MTO工艺成本优势显著,产品需求较为稳定,国泰君安基础化工团队在对三家公司首次覆盖时给予了“中性”评级。首次覆盖时给予“中性”评级的还有西部矿业(601168.SH)、岳阳林纸(600963.SH)和综艺股份(600770.SH),考虑到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阶段,国泰君安有色团队预计铅锌价格将缓慢下行,影响西部矿业业绩;国泰君安轻工制造团队预计岳阳林纸未来将受益于林纸一体化及园林业务规模提升,产业转型和业务协同初见成效;综艺股份(600770.SH)业务聚焦信息科技、新能源、股权投资三大板块,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芯片设计及应用及光伏电站,国泰君安电子团队判断在宏观市场环境及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公司未来市场潜力可期。重大事项点评8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依法对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引发市场对持有其14%股权的启明星辰(002439.SZ)的关注,国泰君安计算机团队分析恒安嘉新上市被否仅影响公司投资收益,不影响启明星辰核心竞争力和扣非业绩增长,预计恒安嘉新六个月后还将提交IPO申请,明年或可产生投资收益。上调目标价个股目标价上调主要由于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2019年上半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甚至超预期,增强了投资者看多的信心,如温氏股份(300498.SZ)、兆易创新(603986.SH)、葛洲坝(600068.SH)、兖州煤业(600188.SH)。二是公司业绩虽有所下滑,但后市可期,如菲利华(300395.SZ)业绩低于预期,国泰君安电子团队分析原因为下游半导体需求低迷,但考虑到公司是我国石英龙头,军品向复材发展打开成长空间,半导体业务长期向好,且向电熔发展,市占率有望提升,给予目标价上调。三是公司优势显著,护城河较高,如五粮液(000858.SZ)作为头部酒企发展显著优于行业,强大的品牌力将帮助五粮液站稳千元价格带,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四是受益于行业回暖,如华天科技(002185.SZ)一季度由于贸易摩擦及智能手机出货下降导致整体需求减弱,二季度以来随着库存去化以及需求恢复,封测企业订单回暖明显。下调目标价下调目标价首先和公司业绩息息相关,如建筑行业的东珠生态(603359.SZ)、中国交建(601800.SH)和中国中冶(601618.SH)上半年业绩均低于预期;此外还有轻工制造团队的东港股份(002117.SZ)和合兴包装(002228.SZ)。其次公司业绩虽符合预期,但公司所在行业受宏观或行业因素影响较大,出于谨慎考虑,国泰君安相关研究团队均下调了公司目标价。如中国石油(601857.SH)和齐翔腾达(002408.SZ)同时承受了上半年整体原油供应相对过剩和需求下滑的影响。闰土股份(002440.SZ)虽业绩超预期但贸易摩擦对染料下游需求影响较大,三花智控(002050.SZ)下游需求回暖不及预期,广汽集团(02238.HK)自主传祺受行业压力业绩下滑超出预期,索菲亚(002572.SZ)终端零售客流增长压力,好太太(603848.SH)的传统产品存在被智能化替代的风险,美克家居(600337.SH)行业竞争加剧不利影响等。最后是受公司短期经营调整的影响,如云南白药(000538.SZ)吸并白药控股并表影响多项费用及资产处置收益,裕同科技(002831.SZ)加强引入国际和产业先进人才及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等研发投入,导致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等。下调评级下调评级的主因同样是由于业绩不达预期,除此之外,山鹰纸业(600567.SH)还由于海外并购拉升了管理研发费用率,好莱客(603898.SH)受上年政府补助计入损益影响,使得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低于预期。国泰君安轻工制造团队下调了两家公司的目标价,并将评级下调至“谨慎增持”。下调评级的还有,苏泊尔(002032.SZ)、博创科技(300548.SZ)和三棵树(603737.SH)。苏泊尔(002032.SZ)中报基本符合预期,国泰君安家电团队维持对公司的目标价和EPS,考虑涨幅空间,给予评级下调至“谨慎增持”。国泰君安通信团队考虑博创科技(300548.SZ)部分股份于10月14日解禁,短期股价承压,将评级下调至“谨慎增持”。三棵树(603737.SH)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99.66%,超市场预期。国泰君安建材团队根据2019盈利预测上调了公司目标价,同样考虑公司涨幅空间,将评级下调至“谨慎增持”。维持评级博实股份(002698.SZ)、志邦家居(603801.SH)、中国化学(601117.SH)等公司由于业绩符合预期且后续增长动力较足,国泰君安相关研究团队均维持了前期目标价和评级。▼本周重要数据异动▼营建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BCA中国商业不动产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市场对所有商业不动产价格方向的预期。近期,该指标自下而上穿越零点,代表正向展望。全球宏观 | 资本市场 | 一级市场融资医药一致性评价 | 全国汽车销量 | 财经舆情 | 股权质押责任编辑:翁   放值班编辑:汪云云实习编辑:吴雨晨[详情]

或许有降息?北上资金280亿净流入中追逐对象生变
或许有降息?北上资金280亿净流入中追逐对象生变

  原标题:或许有降息?北上资金280亿净流入中追逐对象生变 来源:大众证券报导读要闻|央行宣布降准释放资金9000亿市场研判|北上资金280亿净流入中追逐对象生变大众30|尖峰集团一周上涨15%1要闻央行宣布降准,释放资金9000亿,专家认为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公告,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这体现了政策层确保“六个稳”和降低实际利率的决心,也使得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资本市场稳中向好。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国常会定调暗示降准之后还会有降息,未来央行大概率降低MLF利率以引导LPR下行,预计降息空间在15BP。“我们预计在降准降息操作的引导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到2.8%。”据业内统计,央行公布降准次日,沪指上涨概率不足四成,消息公布后5个交易日,沪指上涨概率达到43.75%。其中,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后,沪指开启了上涨行情,从低点2440点,最高涨至3288点。本报记者陈慧2市场研判北上资金280亿净流入中追逐对象生变,从科技、消费股撤退拥抱金融和中上游公司注意了!北上资金本周超280亿元净流入中,青睐对象出现了变化——开始从科技股、消费股撤退,金融以及中上游公司则成为北上资金最新追逐的对象,尤其是大手笔扫货公司中,中上游公司明显增多。追逐金融和中上游公司随着昨日净流入85.23亿元,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入高达280.08亿元,创下了今年来周度最高。据梳理发现,银行为首的金融股,以及基建、能源为主的中上游公司,在北上资金本周增持数量靠前对象中占据多数。截至有统计数据的9月5日,农业银行是本周获北上资金加仓数量最多公司,增持了9363.57万股,环比增持幅度达到10.24%,加仓数量占流通股比例也达到0.26%。而北上资金本周加仓数量前十公司中,银行多达7家,而且多为大行,除了农业银行,还有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实际上,北上资金本周增持数量靠前公司中,还可以看到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更多银行股。基建、能源为主的中上游公司也成为北上资金本周加仓的青睐对象。中联重科跻身增持前十,加仓了3709.23万股,环比增持幅度12.29%,加仓数量占流通股比例更是超过0.8%。此外,包钢股份也是北上资金加仓数量前十公司,海螺水泥、宝钢股份、韶钢松山、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国建筑以及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一大批基建、能源蓝筹或白马公司获加仓数量均超过1000万股。如果从扫货力度来看,中上游公司也成为北上资金本周新宠。例如韶钢松山,北上资金加仓1082万股,环比增持幅度达161.65%,增持数量占流通股比例为0.95%。而记者以本周加仓超过200万股、环比增持幅度高于10%、增持数量占流通股比例高于0.5%的标准梳理出40家公司,除了韶钢松山,还有中铝国际、一拖股份、兖州煤业、陕西黑猫、万年青、祁连山、中金环境、中联重科、同济科技、海越能源、冀东水泥、滨化股份、金钼股份、安泰科技等诸多基建、能源为主的中上游公司。对此,大同证券分析师刘云峰昨日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整体上看,金融、基建、能源等公司,今年二季度以来表现一般甚至较弱,在沪指反弹至3000点附近、科技消费等强势股涨幅可观的背景下,北上资金选择拥抱它们,应是意在抓可能出现的补涨机会。从科技和消费股撤退而8月份北上资金追捧的科技股、消费股,则频频出现在本周卖出数量前列。譬如北上资金本周减持最多的是电子行业公司长信科技,卖出了1512.66万股,5G建设PCB龙头、近期强势股沪电股份也被卖出高达1045.96万股。此外,浪潮信息、领益智造、聚光科技、中兴通讯、生益科技等科技股,都居卖出前列,数量均超过500万股。消费股中,仁和药业、五粮液、云南白药、爱尔眼科、大北农、恒顺醋业、涪陵榨菜等等,被卖出数量都高于300万股,例如8月底率创历史新高的五粮液,本周却遭减仓636.70万股,金额差不多在9亿元左右。刘云峰进一步称,尽管很多科技股、消费股行业前景或者业绩增长都不错,但由于近期表现强势,累计股价涨幅可观,因此北上资金从锁定收益角度考虑,选择阶段性撤退在情理之中。记者注意到,伴随着北上资金的减仓,不少科技、消费强势股股价已有回调迹象。例如,五粮液在8月30日盘中创下143.10元的历史新高后,本周开始震荡甚至回调,昨日收盘在140.01元。还有今年5G大牛股沪电股份也有回调迹象,本周一路上涨至周四创下28.58元的新历史高点后,昨日逆势收跌。3尖峰集团一周上涨15%本周大盘呈现震荡上行的格局,上证综指连拉五阳逼近3000点大关。本周上证综指上涨3.93%,深证成指上涨4.89%,大众30指数上涨3.98%。30成份股本周涨幅前五位的是尖峰集团、胜宏科技、天邑股份、优德精密、茂化实华,涨幅分别为15.01%、13.39%、8.75%、8.69%、7.78%;跌幅方面,中炬高新、泸州老窖、恒顺醋业跌幅居前。值得一提的是,尖峰集团本周表现不俗,一周涨幅达15%。尖峰集团中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12.17%;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57.55%;基本每股收益1.38元。业内人士认为,尖峰集团近期股价大涨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中报业绩,另一方面则是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短线补涨要求强烈。下周,投资者应密切关注3000点附近的争夺,如果成交量无法配合,则大盘在3000点关口可能出现震荡。聚焦行业龙头:宇通客车宇通客车不断挖掘全球市场,海外市场以树立品牌为主。在发展中地区燃油车份额会逐步提高;新能源车在欧洲具有产业链+价格优势,有望打开市场空间。在座位客车领域,其高端座位客车T7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在专用客车领域,宇通房车销量预计实现高速双位数增长,拓展细分高增长市场。新能源公交客车行业在高补贴政策下2015-2016年实现高增长,2017-2018年经历两年低迷期;受蓝天保卫战影响+透支效应结束,预计2019年新能源公交客车行业有望见底,未来随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销量有望缓慢增长,并且随投资换市场周期结束+换车周期到来,市场有望加速向龙头集中。[详情]

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落地 专家预计降息空间也将打开
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落地 专家预计降息空间也将打开

  原标题: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落地 专家预计降息空间也将打开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主持人陈炜:近日,国务院金融委在一周之内两次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业界看来,宏观政策正在加力稳增长,逆周期调节将成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今日,本报聚焦逆周期调节加码,进行相关采访和解读。 本报记者 刘 琪 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当市场还在预测降准何时落地时,9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降准,一是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二是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及时进行普遍降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在新的LPR机制下缩减点差,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在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会下降5个bp至4.2%。 志开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威认为,当前实施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常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最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利好不断,本次降准为市场提供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利好非银金融和部分蓝筹股。 从本次降准的时间来看,也符合2017年以来国常会定调随后央行快速推出具体降准政策的惯例。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017年9月28日国常会定调降准,9月30日央行宣布普惠金融降准;2018年6月20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6月24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降准采取的是全面降准加定向降准的组合形式。同时,这也是2019年以来央行实施的第三轮降准,前两轮分别为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具体来看,今年1月4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在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5月6日,央行宣布,从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这2800亿元长期资金已分别在5月15日、6月17日、7月15日分三次调整到位。 降准来了,降息还会远吗?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虽然加速推进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但首次报价LPR下行幅度过小,并没能反映2018年以来历次降准后资金成本的下行效果,似乎资金端的压力仍然弱于风险溢价的走阔。这种情况下,降准来引导LPR下行仍然存在一定效果衰减,而降息则能实现LPR相应幅度的下行。因此要通过引导LPR下行来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而LPR下行的空间仍然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 “美联储再次降息在望,国内降息空间也打开”,明明表示,当前中美政策利率利差和中美10年国债利差均在走阔,这也给国内降息打开空间,若美联储9月份继续降息,则央行选择降息的概率将明显增大。(证券日报)[详情]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降准来的如此之快。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其中“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提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话音未落,两天后,央行便宣布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除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事实上,此次国常会的口吻相较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略有不同。 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本次国常会则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要增强紧迫感”。同时还强调,“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和之前单独提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口径上也有了一定区别。 “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结构性去杠杆’,去掉了‘六稳’的表述;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但位置大幅后移,放在‘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后面;现在则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此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呼应了8月31日金稳委会议所提到的“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等要求,而提到的“普遍降准”更是配合的举措之一。同时,国常会要求今年限额内专项债要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且要求提前下达额度的专项债资金,重点用于铁路、轨交、电网等基础设施,稳增长意图明显。 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 在国常会释放“普遍降准”信号之后,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此次降准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则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管市场上对于降准已有预期,但是这个速度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事实上,国常会召开之后随之降准,已经有多次案例。2018年6月20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后,随后的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再往前,2017年9月27日,国常会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3天之后,也就是9月30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 “目前来看,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再次实施降准符合预期。”章俊说。 那么,降准之后,降息还有多远?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率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8月LPR改革不仅释放出利率并轨提速的信号,还使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降息预期。 沈建光认为,未来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可以期待近期落地。原因在于,新的LPR形成机制通过LPR与MLF利率挂钩、增加报价行范围、增加长期限品种等措施,使报价行的加点行为更具代表性、更加市场化;同时LPR本身作为市场利率,也保持了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逐步引导实际融资利率下行。 “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或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六稳”表述升级 此次会议中将“六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这和此前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表述“升级”。 事实上,自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王静文看来,这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 此次国常会提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首先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其次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第三要切实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四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稳投资;第五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要压实责任,增强做好“六稳”工作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9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平稳区间;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今年8月PMI 49.5,较上月继续回落,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因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以托底经济的市场预期愈发强烈。 调结构补短板意味浓厚 在本次国常会“圈定”的六大逆周期调节工具中,专项债无疑是重头戏之一。 国常会指出,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议确定,要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 王静文表示,在当前“稳增长”基调下,上述举措有利于及时补充专项债“弹药”,结构调整和补短板的意味较浓。 “2019年地方债券发行速度比往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的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占比较高,尤其是新增债券,对稳经济、稳投资、稳基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金融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去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由于提前下达,今年专项债落地迅速,截至8月底,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50亿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94%。其中,一般债券8893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专项债券2005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3%。 在赵全厚看来,今年下达额度的时间比去年更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更早开始准备,方便在明年年初更好使用专项债。 不过,下达不代表发行,具体发债时间,还需要全国人大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今年6月《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次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不仅限于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还涉及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甚至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扩围明显。 按照要求,要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上述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 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目前来看,年内稳增长的抓手还是基建补短板。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和加快落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企稳回升,四季度会温和回升至6%左右。”章俊表示。[详情]

中信明明:全面降准后 还会降息吗?
中信明明:全面降准后 还会降息吗?

  中信明明:全面降准后,还会降息吗? [详情]

中信证券诸建芳: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或还有降息
中信证券诸建芳: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或还有降息

  作者:中信证券诸建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降准之后,接下来仍有降息空间,预计9月下旬MLF利率将下降10BP-15BP。此次降准力度总体适宜,0.5个百分点的下调并不制约后续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力。诸建芳表示,若美联储在9月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大概率将同步调降公开市场利率,预计将调降MLF利率10BP-15BP至3.15%-3.2%的水平,同时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BP-20BP,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详情]

中信证券诸建芳: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或还有降息
中信证券诸建芳: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或还有降息

  原标题:中信证券诸建芳:全面降准再现 后续或还有降息 中证网讯(记者 赵中昊)2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与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对比,此次总量虽小,但因不对冲存量到期的MLF,因此力度仍然可与后者相比。 根据央行公告,本次降息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9000亿元。实施后,在“三档两优”的框架下,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将分别降至13%/11%/7.5%,并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150亿元,并可借此帮助降低贷款实际利率。诸建芳表示,这一幅度虽较2019年1月的1个百分点的力度有所减小,但由于其并不置换存量到期的MLF(1月降准净释放约1.5万亿元流动性,但并不续作一季度到期的MLF约1.3万亿元),因此从净投放层面观察,力度仍然大于1月。 诸建芳认为,此次全面降准依旧蕴含“结构性优化”,对部分城商行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体现货币政策的着力目标仍在扶持小微、民营企业,滴灌“实体经济”。从此次公告来看,针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央行还将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符合定向降准条件的银行为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此通过这一定向降准有利于帮助其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前期受部分城商行信用事件影响,部分城农商行已出现缩表状况,信用扩张乏力,而目前的准备金率下调有助于缓解此类银行的负债端压力。 “在‘量’的调节后将是对‘价’的调节。”诸建芳表示,降准之后,接下来仍有降息空间,预计9月下旬MLF利率将下降10BP-15BP。此次降准力度总体适宜,0.5个百分点的下调并不制约后续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在央行8月开始推进LPR机制改革后,通过调节MLF利率来调节LPR利率的联动框架已经激活,而目前正是调整的时机。 诸建芳表示,若美联储在9月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大概率将同步调降公开市场利率,预计将调降MLF利率10BP-15BP至3.15%-3.2%的水平,同时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BP-20BP,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 [详情]

新时代证券潘向东:央行全面降准 年内MLF降息可期
新时代证券潘向东:央行全面降准 年内MLF降息可期

  原标题:新时代证券潘向东:央行全面降准 年内MLF降息可期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证网讯(记者 赵中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后续MLF降息可期。8月17日,央行便发布“2019第15号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潘向东认为,降准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由于LPR盯住MLF利率,为了进一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央行可能年内继续下调MLF利率,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为了避免资金再次回流房地产,加强房地产领域信贷管控依然是未来货币政策的底线。关于此次降准对资本市场影响,潘向东认为,这对我国A股市场将会产生显著的提振作用,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债市而言,有助于引导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降,从而推动债券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进而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详情]

李迅雷:仅靠降准是不够的 下一步是公开市场降息
李迅雷:仅靠降准是不够的 下一步是公开市场降息

  央行今天下午宣布降准,如何看待这次降准?这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进行了解读。 (1)逆周期加码,央行宣布降准 今日下午央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此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大约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15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从流动性角度考虑,本次降准并没有提到对MLF的置换作用,叠加历史上看9月缴税因素对流动性影响并不大,9月末的超储率或将被推升至1.9%以上,短端市场利率也有望下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本次降准叠加专项债额度的提前下放,均是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的表现。 (2)仍是结构宽松,不是大水漫灌 在房地产泡沫较大、“房住不炒”仍是主要基调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大方向仍是结构宽松。一方面对房地产相关领域收水,近期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在收紧,5年期以上LPR可以说是为房贷量身定做,央行也明确表态保证房贷利率不降,事实上部分城市还有上升。另一方面对非房地产领域放水,1年期LPR是主要抓手,我们预计未来会逐步下行。这种结构性宽松的基调和之前几轮的大水漫灌有着本质区别,根源在于稳增长的同时,也要兼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任务。 (3)仅靠降准是不够的,下一步是公开市场降息 从过去几次的降准经验来看,降准尽管短期释放了免费的资金,导致短端利率下行,但很快央行又收水,将利率拉升回来。这主要是因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短端市场利率的底,如果找其它金融机构借钱比找央行借钱还便宜,那谁还会找央行借钱呢?所以公开市场利率不降,短端市场利率就很难进一步下行,银行负债端成本也会居高不下,这最终会阻碍1年期LPR的下行空间。在经济的下行压力之下,我们判断公开市场的降息是注定要做的,仅是时间问题,9月两次MLF到期,就是可能的时间窗口。 (4)利好股市和债市,楼市例外。[详情]

央行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 降息或已在路上
央行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 降息或已在路上

  记者 | 刘林 国务院常务会议前天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之后,央行今天就如市场预料地宣布“普降”:9月16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全面降准。今年1月,央行曾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本次还获得了额外的降准支持,将分别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合计1个百分点。 据央行计算,上述普降与定向降准合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9月16日的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10月15日与11月15日的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东兴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王宇鹏向界面新闻表示,此次降准有四大逻辑,一是经济周期已经处于“较低位置”,“逆周期调节”需求增大;二是流动性指标偏低,信用扩张速度亟需提高;三是全球降息周期下资本外流压力减轻,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更加宽松;四是财政政策“加杠杆”空间有限,“逆周期调节”更加依赖货币政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告诉界面新闻,定向降准已经难以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近期经济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疲弱,投资仍然低迷,消费缺乏长期增长动力,内需前景堪忧。 央行负责人特别强调了此次降准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方面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有效增加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另一方面,定向降准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贷款利率并轨、贷款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此次降准预计将比以往更为迅速和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鄂永健表示,“降准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分析师指出,尽管市场对未来进一步降准仍有期待,但是空间进一步收窄,此次降准很可能是年内最后一次。8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明确表示,“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苏剑认为,除了全面降准外,也应降息,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与此同时,继续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缓解流动性分层问题,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预计会先降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LPR(贷款基础利率)接着调整。”王宇鹏指出,“考虑到中国刚利率并轨,MLF利率下调的幅度还不太能确定。” 有关降准公告再次表明,央行不愿意引发“大水漫灌”的预期。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央行一次性宣布了9月、10月、11月的三次降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避免分次宣布可能对央行政策的误解,与此同时,王宇鹏认为,这次提前宣布有助于改善和引导市场预期,尤其提振企业家信心。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此次降准并没有涉及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据央行介绍,这三类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 7月15日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已确立“三档两优”的新框架。具体来看,存款准备金率有三个基准档,第一档是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家商业银行;第二档是中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型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第三档是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小型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此前,三个基准档依次为,13.5%、11.5%、8%,9月16日则分别降至13%、11%、7.5%。 在三个基准档的基础上还有两项优惠:一是第一档和第二档银行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标准的,可享受0.5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二是服务县域的银行达到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标准的,可享受1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优惠。考虑到服务县域的银行作为普惠金融机构已经享受了低档的存款准备金率,因此不再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优惠。享受“两优”后,金融机构实际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要比基准档更低一些。[详情]

八大券商解读央行降准:降准后还会有降息
八大券商解读央行降准:降准后还会有降息

  新浪财经讯 9月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李超:降准后还会有降息 国庆前望迎一波股债双牛行情 9月4日国常会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特别部署了用好专项债工作,我们认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时隔两天后,央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降准、并额外对支持小微民企的城商行定向降准,我们认为这标志着稳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略宽松。目前经济增长仍面临内外部一些不确定性,近期重要会议频繁释放“六稳”发力的重要信号,本次降准进一步确认宽松利好。我们认为政策未来将着重做好维稳工作,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国庆前有望迎来一波股债双牛行情。 安信证券陈果:降准使得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体现了政策层确保“六个稳”和降低实际利率的决心,也使得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资本市场稳中向好。 中信建投点评央行降准:A股有望实现3500点目标 按照国常会目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年需下降1%。以当前上证指数11倍到12倍左右的估值水平来看,对应的股权资产的隐含收益率就是7%到9%之间,如果利率下降1%,股权资产隐含收益率应该是6%到8%之间,估值将能够提升10%左右。从增厚利润角度,利率下降带来的利润提升幅度在15%-20%。逆周期调整再发力,利率仍在下行通道,利润估值双双受益。在利率并轨之后,本次央行实施年内第三轮降准,信用宽松和利率下降将逐步实现,盈利触底可期,A股有望再创新高,实现3500点的目标。 方正颜色:显出更宽松货币政策 未来可能下调MLF利率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这次央行执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相结合的政策,是对前期货币政策的微调,显示出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还可能下调MLF的利率,从而力保就业、稳定增长。 联讯证券李奇霖评央行降准:这次降准不一样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评央行降准: 这次降准不一样。2018年虽然多次做了降准操作,但要么有相对的对冲力量回收流动性,比如之前置换MLF,要么是定向带有激励性质的降准,而此次降准选择在缴税规模偏低的9月,宽松与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更强。 东北证券付立春:降准在趋势上符合市场预期 在时点上略超预期 付立春表示,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民营经济央行宣布降准全面0.5个百分点部分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新时代证券樊继拓:当前股市处战略性看多的时间窗口 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表示,前几天国常会已经提到要降准,这次是在落实政策。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都在缓慢下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降准来应对,对股市来说,往后一段时间,股市对政策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大。总的来说,当前股市处于战略性看多的时间窗口。 英大证券李大霄:全面降准属于特大利好消息! 特大利好消息!全面降准0.5%,定向降1%,释放资金9000亿,对稳定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对股票市场走牛有非常明显的助推作用!为下周冲击3000点地平线起决定作用!消息公布后,截止17:26分,A50涨0.7%,反应明显![详情]

汇丰晋信:依然有降息的概率 关注PMI和PPI的企稳
汇丰晋信:依然有降息的概率 关注PMI和PPI的企稳

  新浪财经讯 9月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汇丰晋信首席宏观及策略师 闵良超解读: 1)本次降准是央行对于本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具体落实 。采取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结合的方式,预计释放9000亿规模的流动性。 2)意图是落实中央关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措施。 3)降准落地之后,我们认为依然有降息的概率。LPR机制理顺之后,后续还可以期待的是降低OMO利率; 4)目前经济依然处于下行通道,但更需要前瞻性的关注经济的周期性企稳,从周期规律来看,三、四季度大概率是平的,重点关注PMI和PPI的企稳。但是中观层面,目前暂时较难看到复苏的弹性和很强的持续性。 5)目前是经济退和政策进的组合,不同阶段对于权益市场的影响不同。而目前,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助于权益市场,如果经济阶段性企稳,则有助于风险溢价的均值修复。[详情]

相关专题

央行9月16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9月16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9月05日  17:19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