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安排

08:30-09:00 论坛开幕仪式
      主持人:蒋昌建
      校领导开幕致辞

09:00-12:00 改革开放再出发 特邀嘉宾主旨演讲
      主持人:杨燕青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黄奇帆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陈德铭 现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中国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
      华 生 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张 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2:00-12:15 提问、互动
12:30-13:50 欢迎午宴

14:00-14:05 主持人开场 蒋昌建
14:05-14:30 致辞演讲
      李绪富 宁波雄牛资本创始合伙人、主管合伙人
14:30-17:30 首席经济学家、特邀业界嘉宾头脑风暴会
      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主持人:蒋昌建)
      李绪富、史一兵、邵俊、赵天旸、赵天毅、赵扬
      贸易摩擦和全球化的未来(主持人:邵宇)
      胡伟俊、季瑞达、施雷、丁爽、邵宇、沈建光
      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主持人:孙明春)
      邓海清、路颖、龙炼、孙明春、滕泰、祝健
17:30-17:45 张军院长闭幕致辞
17:45-18:00 嘉宾合影留念

参会嘉宾

最新新闻

华生:要靠输血的僵尸性国企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华生:要靠输血的僵尸性国企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出席并以“从大历史的视角看改革开放40年”为题发表演讲。 华生强调,在当今科学革命不断、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不仅在每天更新颠覆着人类的各种既定的见解和主义,而且甚至挑战人类中心的人文主义本身的时候,人们甚至无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说一百年和几百年、几千年后的社会发展和人类变化。 “除了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和美好社会的期待之外,我们今天去规定未来社会有什么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极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两头用要消灭私有制吓唬民营企业,其实是很可笑的”,他说。 华生认为,就经济改革而言,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长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缺乏对任何独立于国家的产权保护传统,后来又学了苏联模式的国家计划经济。因此,斯大林的国营企业可以不讲盈亏,要讲整体“超级盈利”的计划经济思想仍然有潜在影响,结果给公有制企业附加了太多的非经济功能绳索和不自负盈亏的借口。其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就是要为增进和增厚这个基础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所有在市场中长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输血的僵尸企业,无论挂多少个国有国营的牌子,都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都是消耗和掏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华生认为,“相反服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指引,为国家贡献税收,为职工解决工薪社保的民营企业,无论包括何种经济成分,都增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都是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 以下为演讲摘编: 华生:很高兴到复旦这样的百年名校来参会。我想张军院长请我来参加这个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论坛,大概是因为我正好参加了这整个过程,也做过一点事。 要说我确实与改革有些缘分,而且作为一介书生来说,运气也是真好。距今正好40年前,我在苏北农村插队多年后,进了当地一家集体小厂当工人,写了第一篇经济学论文,题目是“应当实行资金利润率”。在还是大锅饭流行的年代提出要按资金回报去考评项目和评价企业,这篇文章当时还有幸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一期上。 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让我更幸运地一下子接触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问题和众多重量级人士。当时会上出现价格改革放和调的两种思路,放派说只有放才有真市场,调派说现在放开不现实,必须先调。双方争得热火朝天。 我与参会的另外4位研究生同伴一起讨论碰撞后,做了个今天说起来是个挺简单的工作,就说别争了,我们综合一下出个第三条思路,放调结合吧,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这个放调结合双轨并进的改革思路,经过激烈的辩论被会议接受后,我被派去参加了向时任国务委员、中财办秘书长张劲夫同志的汇报,并参与起草这部分会议纪要。结果,放调结合的价格改革建议很快为国家正式采纳。 看来接触了前沿和高层,人的眼界和格局也就不同了。1985年,我和同伴们很快学会站在全局角度写了一份“中国:进一步改革的问题和思路”的报告,针对当时希望用一揽子方案尽快完成改革转型的情绪,提出一个当时很超前也很争议的重要判断:“改革不是一次或一组相互配合的行动,而会是一个艰巨漫长的历史过程。” 这样,渐进增量的双轨推进就不仅是价格改革,更将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运行模式转换的主导形式。报告认为双轨制的理论意义在于,由于中国改革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发展不会在自由竞争的一般均衡中找到归宿,而多半可能在非均衡的自稳定系统中实现。 双轨制是我国找到的风险较小,兼容性很大的特殊转换形式,是中国改革的一个伟大创造。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市场和市场主体都需要一个逐步发育和培育的过程,更是考虑到在这个潜伏着激进翻车和倒退风险交织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为了克服改革中不断会产生的阻力和干扰,需要双轨渐进的改革路径,以在增量做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和转化既得利益,不断发育壮大推动改革前进的力量。 由于改革需要重新构造新的微观经济基础,在报告下半部分我们特别建议成立一个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总局及系统,统一履行国有资产代表职能,以替代各工业局、专业局、各系统以及财政部的行政管理职能。 由于当时还没有资本市场,我们提出在对企业资产评估后以市场化的招标竞聘选任经营人员,以资产安全、收益和增值作为考核评价企业家的主要标准。这个报告当时引起很大反响,上下两部份独立发表后分别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孙冶方经济学奖。 报告很快也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1986年4月陪同领导外出视察,在专列上召开会议时,我有幸向国务院主要领导们先后作了两次专题汇报。我还被抽调去参加国务院改革方案办的工作,并在国家体改委的支持下,在几个省市组织了资产经营责任制竞聘企业领导人的试点,从而推动了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成立。 2003年中央正式决定成立了国资委,提出用国资委来实现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的结合。我随即发表了“企业改革的三个里程碑”的文章,提出三结合只是起点,国资委的最终改革目标应是以管资本为主来替代管人、管事、管资产。客观地说,国资委的职权和功能即便到今天,还远远没有做到15年前也没做到30多年前我们报告中的建议。 90年代留学归国后,我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造成产权定义不清的问题,1996年写了一篇“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的分析报告,提出用赎买流通权的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中国股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裂现象,与国际规范市场接轨。 200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国有股减持,我发表了“漫漫熊市的信号”、“有错就改”的文章,批评否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产权差异的强行减持。后来由于股市越走越低、市场反应强烈,国务院最终决定暂停和终止国有股减持。 随着股权分置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改革开始引起中央的重视。我被邀请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内部系列讨论会,并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最后准备和改革最初非议很多的困难阶段,有幸在《中国证券报》头版通栏陆续发表了六、七篇万字长文,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 巧合的是,放调结合的价格改革、整体改革的双轨增量渐进、国资创设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这四篇开拓性的文章,最初都是发表在有影响的学术杂志《经济研究》上,成为理论文章影响或推动全国性重大改革实践少有的幸运案例。近些年来围绕着农民工市民化以及相关的城市化和土地问题我也做了很多研究,虽然没有产生像之前那样的影响,但应当说运气也已经是足够好了。 过去在回顾这些历史时,我总强调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看到有人因改革争名争发明权时,觉得自己还挺谦虚的。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关口回过来看,我很为自己感到脸红。没有当年改革开放不拘一格、广开言路、领导不耻下问和随时纠错的宽松大环境,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学者根本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 在历史的巨流中,我们不过是逐浪而行的几粒小沙,离开了无数或位高权重或身份卑微的人组合的历史巨流,我们压根不会产生那些想法,产生了也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有见解写出来也不过只会是躺在书架上的几篇很少人问津的文字,不会有什么社会影响。在历史的洪流中,即便是显赫的权势人物,也只能多少影响短暂的一刻,至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作用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我觉得站在复旦这样百年名校的讲坛上,我们需要有历史的厚重感和长远的大视角来看改革开放这40年。正好在去年底,中央提出了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显然,站在过去的一个时代结束之后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宏观也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样一个时代。 在短短40年内,中国从世界上最穷之列、多少亿人吃不饱穿不暖,当时八亿多总人口中绝大部分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到今天仅仅农村人口就有七亿多人脱贫,一跃进入中等以上收入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当中唯一的实质改变就是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搞了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模式,从而大大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社会主义几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跨越。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当年邓小平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作出的划时代判断。中国改革开放40年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维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搞了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从而给了十几亿人创业择业移居等经济自由,造成社会财富的涌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八亿农民可以种粮,可以种经济作物,可以发展农副产业及加工业,可以不当农民去务工,可以进城镇打工乃至创业,这带来了从农副产品、工业品、建筑品直到电商品的极大丰富;城市改革使无业待业以至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做买卖、干个体户活跃经济,方便生活。 计划和价格改革使企业经营人员可以自由采购,自由销售,自由定价;所有制公司制改革,使社会各阶层的人可以自由自主创业,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席地而起;对外开放带来了具有先进技术、管理和理念的境外企业、资本和信息,各类经济特区开放区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化大潮,大大缩短了我们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原本惊人的落差。所以这些,皆拜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之功。 市场经济是不同产权所有者之间的交换。因此单一公有制基础上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原来设想的单一公有制,本来就是计划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与计划经济配套的。计划经济的废弃,必然要放弃单一公有制,而要实行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首先将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这样也就消灭了无产阶级及一切阶级及阶级差别,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因为实行公有制既是国家真正作为社会的代表采取的第一个行动,也是国家最后一个独立行动。由于对人的统治让位于对物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国家职能就会在各个领域先后停止,国家成为多余而自行消亡(《反杜林论》)。 我们现在从实践知道,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还根本不可能消灭或消亡国家,即便硬性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经济,也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肯定要消灭私有制,否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其实,所有制和经济模式都是形式和工具。共产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定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特权,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可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各种大同理想的共同目标,试想,除了就是想要高人一等的资本或权力狂人,谁不想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呢?今天,科学进步使得各种宗教信条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资本主义自己带来的全球化造成了全球人口结构扭曲,相对于发达国家,落后国家人口急剧膨胀,造成贫富两极化的国内外对立和相互激化,导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的移民、难民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冲击威胁,无力给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人以理想社会前景。 而随着马克思预见的生产社会化、自动化、全球化发展的深化,以及今天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发展,人类既不断从自然界获得更多自由、也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地球村上,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性越来越强。因此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没有贫困、歧视和特权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世界不是越来越渺茫而是越来越为人们所渴望。 只是应当看到,在当今科学革命不断、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不仅在每天更新颠覆着人类的各种既定的见解和主义,而且甚至挑战人类中心的人文主义本身的时候,我们甚至无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说一百年和几百年、几千年后的社会发展和人类变化,除了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和美好社会的期待之外,我们今天去规定未来社会有什么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极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两头用要消灭私有制吓唬民营企业,其实是很可笑的。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确立私有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的平等地位,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倒退,而是在计划经济之上的大踏步前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不断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计划经济限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人们按统一的指令工作生活,那样只会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给人们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权,是向理想社会过渡的现实和可靠的途径。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国营企业是与计划经济配套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营企业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和改造。正如市场并不就是资本主义,国营也并非就是社会主义。中国两千年前就有盐铁官营,西方国家的国有国营也很有历史,故而恩格斯曾无情嘲讽把国有国营混同于社会主义的言论。 公有制要能与市场经济相兼容,必须突破国营形式,发展政企分开的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随着现代专业化分工和委托代理关系的普遍发展,世界上众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是以激励企业家精神为中心的经营者主导、所有者监督的模式,西方很多公共性质的国家主权基金、行业性退休养老基金或事业性的如大学公共基金,都借助于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不逊于私人投资的回报。企业家以非大股东身份主导企业、接受所有股东监督已经是现代大型企业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公有制改革不是一些人说的那样没有路,而是路很宽。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松开行政权力给公有制套上的绳索,真正做到政资政企分开。这是确保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灵魂,也是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的前提。因为政企不分,企业就无法真正独立核算,无法自负盈亏,无法成为真正的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无法公平竞争,政府无法公平执法,也就无法造就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改革长期以来徘徊和反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就经济改革而言,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长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缺乏对任何独立于国家的产权保护传统,后来又学了苏联模式的国家计划经济。因此,斯大林的国营企业可以不讲盈亏,要讲整体“超级盈利”的计划经济思想仍然有潜在影响,结果给公有制企业附加了太多的非经济功能绳索和不自负盈亏的借口。其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就是要为增进和增厚这个基础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所有在市场中长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输血的僵尸企业,无论挂多少个国有国营的牌子,都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都是消耗和掏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反服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指引,为国家贡献税收,为职工解决工薪社保的民营企业,无论包括何种经济成分,都增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都是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 当然,我们肯定包括私有制在内的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不是要神化私有制。私有制当然不是万能的。正如在当今条件下,公有制有效率损失和交易成本高的弊端一样,私有制也有局限性和消极一面,如有加剧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有因贪婪和货币权力膨胀而无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狂妄冲动,有造成和放大机会不平等的内在趋势。若非如此,资本主义今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难以解决的头疼问题了。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贫富差距的极端扩大而引起社会撕裂动荡、政治极化反弹和改革开放夭折。激进失衡的社会变革往往导致向另一极端的强烈反弹,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大国尤为如此。所以过去在私有化呼声很高时,我一直坚持强调说,把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的大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都私有化,变为私人家族控制,不是中国稳定的因素,不会减少而是会增加官商勾结,不是中国人的福音。 记得我和同伴们10年前在“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反思与前景”一文中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与发达国家落差的缩小,中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发生着从微不足道、互助互补到竞争对手的转化。同时,国内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市场化发展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严重腐败和权力滥用,都标志改革到了极具挑战性的转折点。正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变化后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改革开放才会结束其第一个阶段或时代,所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其实,这也不奇怪。40年改革开放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正因为其是对公有制计划经济颠覆性的突破和创新,它必然是探索性的、稚嫩不完善和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的。过去总是有人埋怨中国改革的步子太慢了,其实这是因为低估了改革的困难和复杂性。对中国这艘在历史轨道上航行了几千年的大船来说,仅仅在改革开放摸石头过河起步的短短40年中,就已经旧貌新颜,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何慢之有?况且无论从中国还是外国的发展史看,社会进步不怕慢,就怕倒退和循环反复。 幸运地是,从大历史的视角,改革开放40年已经让中国跨过了几千年来饥饿和贫困陷阱的循环而不可逆转。当然,40年只是一个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如何演变,又会在业已500年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后续发展史上留下怎样的记录,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今天和以后的挑战。 限于时间,关于如何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视野看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又为何和如何结束改革开放的前一时代而进入新时代,以及这个新启动的时代,将来会如何演变,又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当然都是更具挑战性也许更敏感的话题,就留下次有机会来复旦这个历史讲坛时再讲吧。只是考虑到我年龄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21日 18:55
陈德铭:应抵制和反对各种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径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10月20日 21:01
88岁的厉以宁与67岁的黄奇帆 为这件事同台演讲
88岁的厉以宁与67岁的黄奇帆 为这件事同台演讲

  88岁的厉以宁与67岁的黄奇帆,站在了同一演讲台上。 10月20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共同主办的“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黄奇帆等发表了演讲。 厉以宁首个登台演讲。他表示,我们改革应该改什么?就是应该根据老百姓的意见来改,并强调农民企业家实际上也是新生的力量。 黄奇帆在演讲中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产生了国家的资本市场。他针对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指出,资本市场应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并未达到;投入产出功能,资本市场缺少投资回报功能;要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市场再出发,就是要针对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再出发。 黄奇帆还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做了思考。他表示,首先是退市制度,退市制度不到位,注册制制度永远到不了位。资本市场企业发展应当鼓励分红、鼓励资产运作的资产重组。 在黄奇帆之后,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作了“全球化下的经济开放与改革”的演讲。 [详情]

新京报 | 2018年10月20日 20:46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演讲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20日 11:42
过去中央文件不用这个词,但现在中央领导讲话都用了
过去中央文件不用这个词,但现在中央领导讲话都用了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出席并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题演讲。 高尚全指出,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有人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投资是社会主义的,私人投资是资本主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三句话非常重要,把各种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来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他举例称,过去起草中央文件的时候,不用民营经济,“因为所谓民营经济从经营视角提出的,国有也可以民营的,集体也可以民营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中央领导讲话中,都用了民营经济”。 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尚全:很高兴参加复旦大学经济学家论坛,会议要我讲的题目很大,为了节省时间,我临时改了一个题目,根据会议提出的“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个主题,我今天就想讲“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因为这是我们40年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我们改革再出发的重要一条路径。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四个特征 那么我想概括一下,基本经济制度怎么形成的,它是怎么样的一个定位,怎么样的作用,我想用4-2-4来概括。什么叫4呢?就是基本经济制度四个特征。第一呢,它的重要性;第二,它的长期性;第三,它的持续性;第四呢,它的平等性。 一是,体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完整的提法。把过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提升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质的提高,不是一般的经济制度,而是基本的经济制度,所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二是,体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长期性。基本经济是同初级阶段相联系的,是初级阶段条件的经济制度。初级阶段是什么概念?在起草“十五大”报告的时候,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说过,初级阶段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才能实现。这个几十代是不是太长了?经过请示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回答,把几十代人也必须写上去。几十代人是一个长期的,一代人如果十年的话,几十代人就几百年了,所以它是长期性。所以我们在理解上,有的把长期化变成短期化,有人说我们这一辈子可以看到共产主义了。有人说我们根据大数据发展,可以搞计划经济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三是,体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持续性。因为你若是方针的话,你今年这个方针明年可能是另外一个方针,但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初期阶段相联系的,必然是持续的,今年是这样的、明年仍然是这样的,前40年是这样的,后40年或者更长时间,几百年需要坚持下去。 四是,体现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性。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有人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投资是社会主义的,私人投资是资本主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三句话非常重要,把各种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来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我觉得这个对基本经济制度,对民营经济,有一个变化。过去我们起草中央文件的时候,不用民营经济,为什么?因为所谓民营经济从经营视角提出的,国有也可以民营的,集体也可以民营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中央领导讲话中,都用了民营经济。 现在大家知道民营经济是什么概念?大家心里有数了,民营就是私有经济和个体,还是所有制实现的形式。所以经营经济原来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我看总书记也用了民营经济,刘鹤同志也用民营的概念。这是一种对民营经济认识的提高,可能将来中央文件上也会用民营经济 二、两个分不开 两个分不开。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人均GDP从改革前155美元到现在的9000美元,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了世界经济的1/3。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人均的居民收入,从三百多块钱增长到三万六千多块钱,这样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共同发展是分不开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分不开的。 第二个分不开,是在党对于民营经济认识不断深化,在党的引领下、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从开始的时候,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只是起补充作用。后来也有提升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后来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考察辽宁的时候,强调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了要支持和保护民营经济。 “十九大”提出来要“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保护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那么怎么样保护?习近平同志说,要营造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和法律环境。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离开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提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发挥。 这里我想说一下,邓小平“北方谈话”的故事。1978年我国所有结构说明,国有经济占比77%还多,集体经济占比22%,几乎没有私人经济,只有小量的个体经济,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邓小平1978年9月经过辽宁等考察后说: “我们的人民太好了,工人工资很低,农村非常贫困,这就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人民不能再苦下去了。国外有一个议论,就是中国人到底能够忍耐多久?如果说社会主义是贫穷的社会主义,要这样的社会主义干什么?人民就有权抛弃我们。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主义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过去对南方谈话比较深,但是对北方谈话瞭解并不多。“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打下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四个离不开 首先,实现中国的梦想“四个离不开”。我们要实现两个百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什么?我觉得离不开经济制度,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第一个离不开。 第二,人民生活的提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靠什么?靠基本经济制度,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要创新发展,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也离不开多种所有制经济、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要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就业更离不开多种所有制经济、更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所以,现在都用了56789,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用了。我看刘鹤副总理还用了两次,就是民营经济的贡献占了50%,在GDP当中占了60%,在创新上占了70%,在解决就业的总量解决了80%,新增就业占了90%,新增就业怎么解决?就靠民营解决发展。所以这是四个离不开。 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但是过去我们的体制上,是两股轨道运行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乃至法规都是分别制定的。两种轨道运行要变成一种轨道上运行,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而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这就是混合所有经济的由来。 所以我觉得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有伟大的长远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必须完善。过去靠这个,那么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也要靠这个,离不开它。但是,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奇谈怪论,提出什么民营经济“离场论”,私有制“消灭论”,两论严重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干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民营经济的“离场论”和“消灭论”,都是不得民心的。 今天讲话没有稿子,我为什么不用稿子呢?快90岁的人了,我讲话不用稿子用脑子,这样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症,可以延长寿命![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20日 11:35
厉以宁:中国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
厉以宁:中国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出席并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厉以宁:《中国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的实践大讨论使人们思想一新。 二、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使改革者找到了新思想和新的改革之路。 三、土地承包到户的逐步推广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承包到户的做法终于被农民、村民和村干部所接受,吃粮不用愁了,土地承包到户果然出现新现象。 四、农村中的新气象 过去农民都没有种地的积极性,现在不同了,争着种好地,同时积极养鸡鸭、养猪,过去农村是看不见这些现象的。 五、粮食丰产和农贸商场的活力 承包制推广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贸市场也有了活力。农民向市场推销鸡、鸭、猪、蛋等产品,城里的小商人也下乡来收购蔬菜、肉食。这是前几年农民想也不敢想的。 六、乡镇办企业 农村的劳动力没法找到出路。外出打工是农村的新现象。农民有技术的到城里做工,有些就在农村兴办的工厂里找到工作。 七、乡镇企业推销员走遍全国 乡镇企业的产品纷纷涌到县城和镇上推销,乡镇企业的推销也随之走遍市场。有些农民改了住地,迁到村镇或小县城住。 八、农民积极筹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一起红起来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一些村镇或县城里生意越做越大,也为本乡本土者争光。 九、穿的、吃的、用的,市场上应有尽有 城里的市场生意越红火,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为了孩子上学或是老人便于看病,也陆续搬进了城镇。 十、乡镇企业向规模方向前进,最早一批农民企业家诞生了 乡镇企业经过几次改组,有些仍保持集体企业的形式,但有些乡镇企业经过改组变成了私人经营、家庭经营的企业。这种势头是无法更改的。 十一、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 在广东深圳,由于港商的投资,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比过去大,效率也比过去大。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带,看准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利人和,也纷纷投资,它们渐渐成为“深圳速度”、“深圳效率”的代名词。 十二、中国的水塘再也无法安静了:这就是经济的新气象! 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成为广东沿海地在全国的骄傲,他们不仅以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而引起国家各省市的仿效,而且在于体制上的改变,而显示出广东全省的新增的潜力。 十三、价格闯关和失败:通货膨胀难以应付 价格闯关实际上是当局对通货膨胀缺乏经验所致。多年经过商品供给而发生的供给不足,但没有尝试过需求不足所引发的新问题。这样价格闯关的失利是更难应付的。 十四、产权改革不断受到改革派的重视 改革派之所以重视产权改革,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通过产权改革,灵活的运用出让产权,恰恰是可以缓冲投资不足带来的问题,从而可以缓和供给不足的事实。 十五、产权改革和价格闯关是可以并存的 不仅如此。如果对产权改革的政策使用得当,产权改革得当,还能缓冲价格上升问题,及把物价上升可以引导到供给不足方向去。 十六、开放推动一轮又一轮新改革 中国的改革终于开辟了新路,可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行价格闯关时,只是单纯注意放开价格所引发的闯关效应,而没有研究如何缓解供给不足问题。[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20日 11:33
第四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即将拉开序幕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10月15日 20:22
华生:要靠输血的僵尸性国企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华生:要靠输血的僵尸性国企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出席并以“从大历史的视角看改革开放40年”为题发表演讲。 华生强调,在当今科学革命不断、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不仅在每天更新颠覆着人类的各种既定的见解和主义,而且甚至挑战人类中心的人文主义本身的时候,人们甚至无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说一百年和几百年、几千年后的社会发展和人类变化。 “除了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和美好社会的期待之外,我们今天去规定未来社会有什么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极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两头用要消灭私有制吓唬民营企业,其实是很可笑的”,他说。 华生认为,就经济改革而言,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长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缺乏对任何独立于国家的产权保护传统,后来又学了苏联模式的国家计划经济。因此,斯大林的国营企业可以不讲盈亏,要讲整体“超级盈利”的计划经济思想仍然有潜在影响,结果给公有制企业附加了太多的非经济功能绳索和不自负盈亏的借口。其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就是要为增进和增厚这个基础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所有在市场中长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输血的僵尸企业,无论挂多少个国有国营的牌子,都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都是消耗和掏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华生认为,“相反服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指引,为国家贡献税收,为职工解决工薪社保的民营企业,无论包括何种经济成分,都增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都是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 以下为演讲摘编: 华生:很高兴到复旦这样的百年名校来参会。我想张军院长请我来参加这个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论坛,大概是因为我正好参加了这整个过程,也做过一点事。 要说我确实与改革有些缘分,而且作为一介书生来说,运气也是真好。距今正好40年前,我在苏北农村插队多年后,进了当地一家集体小厂当工人,写了第一篇经济学论文,题目是“应当实行资金利润率”。在还是大锅饭流行的年代提出要按资金回报去考评项目和评价企业,这篇文章当时还有幸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一期上。 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让我更幸运地一下子接触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问题和众多重量级人士。当时会上出现价格改革放和调的两种思路,放派说只有放才有真市场,调派说现在放开不现实,必须先调。双方争得热火朝天。 我与参会的另外4位研究生同伴一起讨论碰撞后,做了个今天说起来是个挺简单的工作,就说别争了,我们综合一下出个第三条思路,放调结合吧,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这个放调结合双轨并进的改革思路,经过激烈的辩论被会议接受后,我被派去参加了向时任国务委员、中财办秘书长张劲夫同志的汇报,并参与起草这部分会议纪要。结果,放调结合的价格改革建议很快为国家正式采纳。 看来接触了前沿和高层,人的眼界和格局也就不同了。1985年,我和同伴们很快学会站在全局角度写了一份“中国:进一步改革的问题和思路”的报告,针对当时希望用一揽子方案尽快完成改革转型的情绪,提出一个当时很超前也很争议的重要判断:“改革不是一次或一组相互配合的行动,而会是一个艰巨漫长的历史过程。” 这样,渐进增量的双轨推进就不仅是价格改革,更将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运行模式转换的主导形式。报告认为双轨制的理论意义在于,由于中国改革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发展不会在自由竞争的一般均衡中找到归宿,而多半可能在非均衡的自稳定系统中实现。 双轨制是我国找到的风险较小,兼容性很大的特殊转换形式,是中国改革的一个伟大创造。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市场和市场主体都需要一个逐步发育和培育的过程,更是考虑到在这个潜伏着激进翻车和倒退风险交织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为了克服改革中不断会产生的阻力和干扰,需要双轨渐进的改革路径,以在增量做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和转化既得利益,不断发育壮大推动改革前进的力量。 由于改革需要重新构造新的微观经济基础,在报告下半部分我们特别建议成立一个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总局及系统,统一履行国有资产代表职能,以替代各工业局、专业局、各系统以及财政部的行政管理职能。 由于当时还没有资本市场,我们提出在对企业资产评估后以市场化的招标竞聘选任经营人员,以资产安全、收益和增值作为考核评价企业家的主要标准。这个报告当时引起很大反响,上下两部份独立发表后分别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孙冶方经济学奖。 报告很快也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1986年4月陪同领导外出视察,在专列上召开会议时,我有幸向国务院主要领导们先后作了两次专题汇报。我还被抽调去参加国务院改革方案办的工作,并在国家体改委的支持下,在几个省市组织了资产经营责任制竞聘企业领导人的试点,从而推动了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成立。 2003年中央正式决定成立了国资委,提出用国资委来实现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的结合。我随即发表了“企业改革的三个里程碑”的文章,提出三结合只是起点,国资委的最终改革目标应是以管资本为主来替代管人、管事、管资产。客观地说,国资委的职权和功能即便到今天,还远远没有做到15年前也没做到30多年前我们报告中的建议。 90年代留学归国后,我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造成产权定义不清的问题,1996年写了一篇“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的分析报告,提出用赎买流通权的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中国股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裂现象,与国际规范市场接轨。 200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国有股减持,我发表了“漫漫熊市的信号”、“有错就改”的文章,批评否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产权差异的强行减持。后来由于股市越走越低、市场反应强烈,国务院最终决定暂停和终止国有股减持。 随着股权分置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改革开始引起中央的重视。我被邀请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内部系列讨论会,并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最后准备和改革最初非议很多的困难阶段,有幸在《中国证券报》头版通栏陆续发表了六、七篇万字长文,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 巧合的是,放调结合的价格改革、整体改革的双轨增量渐进、国资创设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这四篇开拓性的文章,最初都是发表在有影响的学术杂志《经济研究》上,成为理论文章影响或推动全国性重大改革实践少有的幸运案例。近些年来围绕着农民工市民化以及相关的城市化和土地问题我也做了很多研究,虽然没有产生像之前那样的影响,但应当说运气也已经是足够好了。 过去在回顾这些历史时,我总强调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看到有人因改革争名争发明权时,觉得自己还挺谦虚的。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关口回过来看,我很为自己感到脸红。没有当年改革开放不拘一格、广开言路、领导不耻下问和随时纠错的宽松大环境,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学者根本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 在历史的巨流中,我们不过是逐浪而行的几粒小沙,离开了无数或位高权重或身份卑微的人组合的历史巨流,我们压根不会产生那些想法,产生了也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有见解写出来也不过只会是躺在书架上的几篇很少人问津的文字,不会有什么社会影响。在历史的洪流中,即便是显赫的权势人物,也只能多少影响短暂的一刻,至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作用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我觉得站在复旦这样百年名校的讲坛上,我们需要有历史的厚重感和长远的大视角来看改革开放这40年。正好在去年底,中央提出了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显然,站在过去的一个时代结束之后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宏观也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样一个时代。 在短短40年内,中国从世界上最穷之列、多少亿人吃不饱穿不暖,当时八亿多总人口中绝大部分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到今天仅仅农村人口就有七亿多人脱贫,一跃进入中等以上收入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当中唯一的实质改变就是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搞了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模式,从而大大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社会主义几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跨越。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当年邓小平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作出的划时代判断。中国改革开放40年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维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搞了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从而给了十几亿人创业择业移居等经济自由,造成社会财富的涌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八亿农民可以种粮,可以种经济作物,可以发展农副产业及加工业,可以不当农民去务工,可以进城镇打工乃至创业,这带来了从农副产品、工业品、建筑品直到电商品的极大丰富;城市改革使无业待业以至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做买卖、干个体户活跃经济,方便生活。 计划和价格改革使企业经营人员可以自由采购,自由销售,自由定价;所有制公司制改革,使社会各阶层的人可以自由自主创业,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席地而起;对外开放带来了具有先进技术、管理和理念的境外企业、资本和信息,各类经济特区开放区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化大潮,大大缩短了我们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原本惊人的落差。所以这些,皆拜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之功。 市场经济是不同产权所有者之间的交换。因此单一公有制基础上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原来设想的单一公有制,本来就是计划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与计划经济配套的。计划经济的废弃,必然要放弃单一公有制,而要实行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首先将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这样也就消灭了无产阶级及一切阶级及阶级差别,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因为实行公有制既是国家真正作为社会的代表采取的第一个行动,也是国家最后一个独立行动。由于对人的统治让位于对物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国家职能就会在各个领域先后停止,国家成为多余而自行消亡(《反杜林论》)。 我们现在从实践知道,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还根本不可能消灭或消亡国家,即便硬性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经济,也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肯定要消灭私有制,否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其实,所有制和经济模式都是形式和工具。共产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定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特权,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可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各种大同理想的共同目标,试想,除了就是想要高人一等的资本或权力狂人,谁不想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呢?今天,科学进步使得各种宗教信条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资本主义自己带来的全球化造成了全球人口结构扭曲,相对于发达国家,落后国家人口急剧膨胀,造成贫富两极化的国内外对立和相互激化,导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的移民、难民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冲击威胁,无力给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人以理想社会前景。 而随着马克思预见的生产社会化、自动化、全球化发展的深化,以及今天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发展,人类既不断从自然界获得更多自由、也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地球村上,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性越来越强。因此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没有贫困、歧视和特权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世界不是越来越渺茫而是越来越为人们所渴望。 只是应当看到,在当今科学革命不断、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不仅在每天更新颠覆着人类的各种既定的见解和主义,而且甚至挑战人类中心的人文主义本身的时候,我们甚至无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说一百年和几百年、几千年后的社会发展和人类变化,除了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和美好社会的期待之外,我们今天去规定未来社会有什么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极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两头用要消灭私有制吓唬民营企业,其实是很可笑的。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确立私有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的平等地位,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倒退,而是在计划经济之上的大踏步前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不断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计划经济限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人们按统一的指令工作生活,那样只会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给人们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权,是向理想社会过渡的现实和可靠的途径。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国营企业是与计划经济配套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营企业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和改造。正如市场并不就是资本主义,国营也并非就是社会主义。中国两千年前就有盐铁官营,西方国家的国有国营也很有历史,故而恩格斯曾无情嘲讽把国有国营混同于社会主义的言论。 公有制要能与市场经济相兼容,必须突破国营形式,发展政企分开的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随着现代专业化分工和委托代理关系的普遍发展,世界上众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是以激励企业家精神为中心的经营者主导、所有者监督的模式,西方很多公共性质的国家主权基金、行业性退休养老基金或事业性的如大学公共基金,都借助于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不逊于私人投资的回报。企业家以非大股东身份主导企业、接受所有股东监督已经是现代大型企业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公有制改革不是一些人说的那样没有路,而是路很宽。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松开行政权力给公有制套上的绳索,真正做到政资政企分开。这是确保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灵魂,也是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的前提。因为政企不分,企业就无法真正独立核算,无法自负盈亏,无法成为真正的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无法公平竞争,政府无法公平执法,也就无法造就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改革长期以来徘徊和反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就经济改革而言,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长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缺乏对任何独立于国家的产权保护传统,后来又学了苏联模式的国家计划经济。因此,斯大林的国营企业可以不讲盈亏,要讲整体“超级盈利”的计划经济思想仍然有潜在影响,结果给公有制企业附加了太多的非经济功能绳索和不自负盈亏的借口。其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就是要为增进和增厚这个基础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所有在市场中长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输血的僵尸企业,无论挂多少个国有国营的牌子,都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都是消耗和掏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反服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指引,为国家贡献税收,为职工解决工薪社保的民营企业,无论包括何种经济成分,都增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都是社会主义重要的经济基础。 当然,我们肯定包括私有制在内的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不是要神化私有制。私有制当然不是万能的。正如在当今条件下,公有制有效率损失和交易成本高的弊端一样,私有制也有局限性和消极一面,如有加剧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有因贪婪和货币权力膨胀而无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狂妄冲动,有造成和放大机会不平等的内在趋势。若非如此,资本主义今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难以解决的头疼问题了。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贫富差距的极端扩大而引起社会撕裂动荡、政治极化反弹和改革开放夭折。激进失衡的社会变革往往导致向另一极端的强烈反弹,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大国尤为如此。所以过去在私有化呼声很高时,我一直坚持强调说,把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的大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都私有化,变为私人家族控制,不是中国稳定的因素,不会减少而是会增加官商勾结,不是中国人的福音。 记得我和同伴们10年前在“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反思与前景”一文中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与发达国家落差的缩小,中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发生着从微不足道、互助互补到竞争对手的转化。同时,国内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市场化发展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严重腐败和权力滥用,都标志改革到了极具挑战性的转折点。正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变化后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改革开放才会结束其第一个阶段或时代,所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其实,这也不奇怪。40年改革开放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正因为其是对公有制计划经济颠覆性的突破和创新,它必然是探索性的、稚嫩不完善和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的。过去总是有人埋怨中国改革的步子太慢了,其实这是因为低估了改革的困难和复杂性。对中国这艘在历史轨道上航行了几千年的大船来说,仅仅在改革开放摸石头过河起步的短短40年中,就已经旧貌新颜,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何慢之有?况且无论从中国还是外国的发展史看,社会进步不怕慢,就怕倒退和循环反复。 幸运地是,从大历史的视角,改革开放40年已经让中国跨过了几千年来饥饿和贫困陷阱的循环而不可逆转。当然,40年只是一个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如何演变,又会在业已500年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后续发展史上留下怎样的记录,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今天和以后的挑战。 限于时间,关于如何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视野看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又为何和如何结束改革开放的前一时代而进入新时代,以及这个新启动的时代,将来会如何演变,又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当然都是更具挑战性也许更敏感的话题,就留下次有机会来复旦这个历史讲坛时再讲吧。只是考虑到我年龄的[详情]

陈德铭:应抵制和反对各种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径
陈德铭:应抵制和反对各种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径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中国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陈德铭出席并演讲。 陈德铭表示,中国正在崛起,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将打破原有的经济平衡。从这点出发,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建立新的平衡,有利于各国共享中国崛起之红利。所以我们应该坚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抵制和反对各种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径。面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和美国霸凌行为,可行的战略选择或许是以更大开放促进更深化改革,在更高层次上与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磋商,探讨全球治理规则或双边合作框架。任何企图关门倒退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德铭: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走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全球化就是当今的世界大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把全球化广义地理解为经济、文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加,那么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时期。 公元前区域性帝国统治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剩余产品进行交换的比较利益已经在商业贸易上广泛存在。当年的丝绸之路就是一个例证。发端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的血腥开拓,把绝大多数国家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跨国贸易达到了全球GDP的16%。一、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去全球化时期,二战结束前,跨国贸易仅占全球GDP的5%左右。 二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治理规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全球化的高度发展。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和跨国公司全球布局,极大地催生了全球投资和贸易增长。到2017年末,跨国贸易已经占了全球GDP的33%强。跨国公司是这次全球化高潮的主要推手,约70%多的跨国投资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国际贸易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应该包含三个方面要素:一是世界各国经济的互相联系、贸易和投资的互相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从边境政策到财政、金融、投资等宏观政策,不断开放并渐趋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大国国内宏观政策外溢的协调,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很显然,这三要素既验证了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又揭示了实现命运共同体需要每个国家让度出一定的政策与法规,以顺应并遵循共同制定的多边规则。单一强调本国利益第一,对业已达成的多边规则置若罔闻,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若多边的每一个成员都效仿这种单一行为,则支撑全球化的多边规则将彻底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了十五、六年时间,与上百个世贸成员及多边组织谈判,作出了开放市场的重大改革和让步,才于2001年秋末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入世17年来,中国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入世三大承诺,大规模清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其中中央政府清理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并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查机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顺应世界大势的重大举措,也承受了巨大压力,作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 当中国开放国内市场,实行由计划向市场的经济转型,大量的境外商品和国际资本涌入国内时,许多内资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失业,物价高涨难抑,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培训捉襟见肘。中国人民以其坚韧的品质、优秀的文化、卓越的制度,才在较长时间里逐步克服困难,迎来今天的华丽转身。所以,中国今天的发展不是某个大国当年的恩赐。中国赞赏世贸组织当年的接纳,遵守入世的承诺,也以自身的开放与发展,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      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的努力,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进出口贸易居世界首位,境外投资也跻身于世界前二,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扩大开放才能更好顺应世界大势,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确保扩大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应是我们总结40年之经验,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局面的基本方针。应该承认我们现在的开放度相对于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还是不够的,尽管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入世以来我们一直审时度势地在多双边领域积极开放市场,近几年更是实行自贸试验区和降低进口关税等单边主动开放。 作为世贸组织大家庭的任何一员,对中国有进一步开放的要求,我们都愿意坐下来倾听,在无论多边、诸边还是区域、双边范畴开展可行性研究。我们对他国的进一步开放也有深深的期盼。但是世贸组织公平和非歧视原则必须坚持,所谓的“对等开放”是和世贸组织成员互享最惠国待遇原则相背的歧视性做法。如果因此采取单边行动,以国内法律施以霸凌欺压,更是践踏国际准则而不可接受。 中国正在崛起,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将打破原有的经济平衡。从这点出发,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建立新的平衡,有利于各国共享中国崛起之红利。所以我们应该坚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抵制和反对各种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径。面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和美国霸凌行为,可行的战略选择或许是以更大开放促进更深化改革,在更高层次上与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磋商,探讨全球治理规则或双边合作框架。任何企图关门倒退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详情]

88岁的厉以宁与67岁的黄奇帆 为这件事同台演讲
88岁的厉以宁与67岁的黄奇帆 为这件事同台演讲

  88岁的厉以宁与67岁的黄奇帆,站在了同一演讲台上。 10月20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共同主办的“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黄奇帆等发表了演讲。 厉以宁首个登台演讲。他表示,我们改革应该改什么?就是应该根据老百姓的意见来改,并强调农民企业家实际上也是新生的力量。 黄奇帆在演讲中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产生了国家的资本市场。他针对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指出,资本市场应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并未达到;投入产出功能,资本市场缺少投资回报功能;要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市场再出发,就是要针对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再出发。 黄奇帆还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做了思考。他表示,首先是退市制度,退市制度不到位,注册制制度永远到不了位。资本市场企业发展应当鼓励分红、鼓励资产运作的资产重组。 在黄奇帆之后,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作了“全球化下的经济开放与改革”的演讲。 [详情]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演讲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出席并演讲。[详情]

过去中央文件不用这个词,但现在中央领导讲话都用了
过去中央文件不用这个词,但现在中央领导讲话都用了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出席并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题演讲。 高尚全指出,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有人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投资是社会主义的,私人投资是资本主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三句话非常重要,把各种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来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他举例称,过去起草中央文件的时候,不用民营经济,“因为所谓民营经济从经营视角提出的,国有也可以民营的,集体也可以民营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中央领导讲话中,都用了民营经济”。 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尚全:很高兴参加复旦大学经济学家论坛,会议要我讲的题目很大,为了节省时间,我临时改了一个题目,根据会议提出的“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个主题,我今天就想讲“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因为这是我们40年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我们改革再出发的重要一条路径。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四个特征 那么我想概括一下,基本经济制度怎么形成的,它是怎么样的一个定位,怎么样的作用,我想用4-2-4来概括。什么叫4呢?就是基本经济制度四个特征。第一呢,它的重要性;第二,它的长期性;第三,它的持续性;第四呢,它的平等性。 一是,体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完整的提法。把过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提升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质的提高,不是一般的经济制度,而是基本的经济制度,所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二是,体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长期性。基本经济是同初级阶段相联系的,是初级阶段条件的经济制度。初级阶段是什么概念?在起草“十五大”报告的时候,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说过,初级阶段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才能实现。这个几十代是不是太长了?经过请示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回答,把几十代人也必须写上去。几十代人是一个长期的,一代人如果十年的话,几十代人就几百年了,所以它是长期性。所以我们在理解上,有的把长期化变成短期化,有人说我们这一辈子可以看到共产主义了。有人说我们根据大数据发展,可以搞计划经济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三是,体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持续性。因为你若是方针的话,你今年这个方针明年可能是另外一个方针,但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初期阶段相联系的,必然是持续的,今年是这样的、明年仍然是这样的,前40年是这样的,后40年或者更长时间,几百年需要坚持下去。 四是,体现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性。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有人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投资是社会主义的,私人投资是资本主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三句话非常重要,把各种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来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我觉得这个对基本经济制度,对民营经济,有一个变化。过去我们起草中央文件的时候,不用民营经济,为什么?因为所谓民营经济从经营视角提出的,国有也可以民营的,集体也可以民营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中央领导讲话中,都用了民营经济。 现在大家知道民营经济是什么概念?大家心里有数了,民营就是私有经济和个体,还是所有制实现的形式。所以经营经济原来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我看总书记也用了民营经济,刘鹤同志也用民营的概念。这是一种对民营经济认识的提高,可能将来中央文件上也会用民营经济 二、两个分不开 两个分不开。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人均GDP从改革前155美元到现在的9000美元,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了世界经济的1/3。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人均的居民收入,从三百多块钱增长到三万六千多块钱,这样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共同发展是分不开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分不开的。 第二个分不开,是在党对于民营经济认识不断深化,在党的引领下、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从开始的时候,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只是起补充作用。后来也有提升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后来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考察辽宁的时候,强调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了要支持和保护民营经济。 “十九大”提出来要“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保护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那么怎么样保护?习近平同志说,要营造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和法律环境。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离开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提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发挥。 这里我想说一下,邓小平“北方谈话”的故事。1978年我国所有结构说明,国有经济占比77%还多,集体经济占比22%,几乎没有私人经济,只有小量的个体经济,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邓小平1978年9月经过辽宁等考察后说: “我们的人民太好了,工人工资很低,农村非常贫困,这就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人民不能再苦下去了。国外有一个议论,就是中国人到底能够忍耐多久?如果说社会主义是贫穷的社会主义,要这样的社会主义干什么?人民就有权抛弃我们。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主义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过去对南方谈话比较深,但是对北方谈话瞭解并不多。“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打下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四个离不开 首先,实现中国的梦想“四个离不开”。我们要实现两个百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什么?我觉得离不开经济制度,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第一个离不开。 第二,人民生活的提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靠什么?靠基本经济制度,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要创新发展,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也离不开多种所有制经济、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要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就业更离不开多种所有制经济、更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所以,现在都用了56789,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用了。我看刘鹤副总理还用了两次,就是民营经济的贡献占了50%,在GDP当中占了60%,在创新上占了70%,在解决就业的总量解决了80%,新增就业占了90%,新增就业怎么解决?就靠民营解决发展。所以这是四个离不开。 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但是过去我们的体制上,是两股轨道运行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乃至法规都是分别制定的。两种轨道运行要变成一种轨道上运行,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而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这就是混合所有经济的由来。 所以我觉得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有伟大的长远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必须完善。过去靠这个,那么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也要靠这个,离不开它。但是,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奇谈怪论,提出什么民营经济“离场论”,私有制“消灭论”,两论严重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干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民营经济的“离场论”和“消灭论”,都是不得民心的。 今天讲话没有稿子,我为什么不用稿子呢?快90岁的人了,我讲话不用稿子用脑子,这样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症,可以延长寿命![详情]

厉以宁:中国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
厉以宁:中国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

  新浪财经讯 “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0月20日在上海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出席并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厉以宁:《中国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的实践大讨论使人们思想一新。 二、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使改革者找到了新思想和新的改革之路。 三、土地承包到户的逐步推广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承包到户的做法终于被农民、村民和村干部所接受,吃粮不用愁了,土地承包到户果然出现新现象。 四、农村中的新气象 过去农民都没有种地的积极性,现在不同了,争着种好地,同时积极养鸡鸭、养猪,过去农村是看不见这些现象的。 五、粮食丰产和农贸商场的活力 承包制推广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贸市场也有了活力。农民向市场推销鸡、鸭、猪、蛋等产品,城里的小商人也下乡来收购蔬菜、肉食。这是前几年农民想也不敢想的。 六、乡镇办企业 农村的劳动力没法找到出路。外出打工是农村的新现象。农民有技术的到城里做工,有些就在农村兴办的工厂里找到工作。 七、乡镇企业推销员走遍全国 乡镇企业的产品纷纷涌到县城和镇上推销,乡镇企业的推销也随之走遍市场。有些农民改了住地,迁到村镇或小县城住。 八、农民积极筹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一起红起来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一些村镇或县城里生意越做越大,也为本乡本土者争光。 九、穿的、吃的、用的,市场上应有尽有 城里的市场生意越红火,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为了孩子上学或是老人便于看病,也陆续搬进了城镇。 十、乡镇企业向规模方向前进,最早一批农民企业家诞生了 乡镇企业经过几次改组,有些仍保持集体企业的形式,但有些乡镇企业经过改组变成了私人经营、家庭经营的企业。这种势头是无法更改的。 十一、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 在广东深圳,由于港商的投资,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比过去大,效率也比过去大。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带,看准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利人和,也纷纷投资,它们渐渐成为“深圳速度”、“深圳效率”的代名词。 十二、中国的水塘再也无法安静了:这就是经济的新气象! 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成为广东沿海地在全国的骄傲,他们不仅以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而引起国家各省市的仿效,而且在于体制上的改变,而显示出广东全省的新增的潜力。 十三、价格闯关和失败:通货膨胀难以应付 价格闯关实际上是当局对通货膨胀缺乏经验所致。多年经过商品供给而发生的供给不足,但没有尝试过需求不足所引发的新问题。这样价格闯关的失利是更难应付的。 十四、产权改革不断受到改革派的重视 改革派之所以重视产权改革,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通过产权改革,灵活的运用出让产权,恰恰是可以缓冲投资不足带来的问题,从而可以缓和供给不足的事实。 十五、产权改革和价格闯关是可以并存的 不仅如此。如果对产权改革的政策使用得当,产权改革得当,还能缓冲价格上升问题,及把物价上升可以引导到供给不足方向去。 十六、开放推动一轮又一轮新改革 中国的改革终于开辟了新路,可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行价格闯关时,只是单纯注意放开价格所引发的闯关效应,而没有研究如何缓解供给不足问题。[详情]

第四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即将拉开序幕
第四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即将拉开序幕

  2018年10月20日,全球经济学界又将迎来 “第四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作为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研究平台和国家智库,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并获得广泛社会关注,成为经济学界和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年度盛会。 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议题交流论坛和智库平台之一。论坛自设立以来,诸多知名经济学家应邀出席,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热点,为国家发展谋计献策,得到了海内外经济学家、投资业界及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随着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论坛已被打造成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是中国经济学界和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思想盛会。 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自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权威经济学家吴敬琏、张五常、林毅夫、陈锡文、刘世锦、许善达、辜胜阻、刘伟、何亚非、夏斌、魏尚进、张军、哈继铭等先后出席了论坛。此外,数十位复旦出身的首席经济学家和业界精英之间展开了精彩对话。经济学家们用充满理性的思考,深入洞悉问题内核,深刻诠释经济规律,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为经济投资启迪方向。[详情]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

协办单位:
第一财经研究院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复旦大学绿庭新兴金融研究中心

往届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