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全国居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8万元 实际增长6.3%
全国居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8万元 实际增长6.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详情]

新华网|2017年01月20日  10:12
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0万亿 同比增长6.9%
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0万亿 同比增长6.9%

住宅投资68704亿元,增长6.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0%。[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7年01月20日  10:10
2016年买啥变贵了?猪肉价格涨16.9% 医疗保健涨3.8%
2016年买啥变贵了?猪肉价格涨16.9% 医疗保健涨3.8%

20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详情]

央视财经频道|2017年01月20日  10:38

GDP数据及解读

2016年GDP超74万亿元 全年增速6.7%
2016年GDP超74万亿元 全年增速6.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20日  10:00
国家统计局:去年房地产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8%
国家统计局:去年房地产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8%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较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多项指标在2016年出现大幅上涨。[详情]

新京报|2017年01月20日  12:06
统计局局长告诉你 GDP6.7%的增速还算不算中高速?
统计局局长告诉你 GDP6.7%的增速还算不算中高速?

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因此,经济增长速度6.7%,依旧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仍是中高速增长。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详情]

新华网|2017年01月20日  11:17
统计局: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还是世界最高
统计局: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还是世界最高

宁吉喆答问时表示,经济增长速度6.7%,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是中高速增长。[详情]

中国网|2017年01月20日  10:38

投资消费数据及解读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96501亿元 增长8.1%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96501亿元 增长8.1%

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3%。[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20日  10:09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东北地区大降24.4%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东北地区大降24.4%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20日  10:06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 同比增长10.4%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 同比增长10.4%

2016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5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20日  10:00

进出口数据

2016年出口同比降2%进口增0.6% 贸易顺差3.35万亿
2016年出口同比降2%进口增0.6% 贸易顺差3.35万亿

2016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详情]

海关总署网站|2017年01月13日  10:01
12月出口负增长收官 今年一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12月出口负增长收官 今年一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在11月份短暂回升至正增长后,出口增速在12月份再次出现回落,并最终以-6.1%的增速收官。不过,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表明今年一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7年01月13日  12:13
邓海清解读12月外贸数据:未来将爆发式增长
邓海清解读12月外贸数据:未来将爆发式增长

进出口数据较11月份下滑,但在2016年全年来看处于高位区间,下滑主要受高基数影响,需要避免误读进出口数据。进口同比为2014年11月以来第二高点,表明内需持续好转,继续验证中国L型拐点已过。[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3日  12:03

通胀数据

2016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 全年涨幅2.0%
2016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 全年涨幅2.0%

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价格上涨2.5%。[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10日  09:30
中国12月PPI创下5年多来最大涨幅 增加通胀势头
中国12月PPI创下5年多来最大涨幅 增加通胀势头

中国2016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以五年多来的最快步伐上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从全球通胀的拖累因素摇身变为另一股推高物价的潜在力量。[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10日  09:30
统计局解读:去产能去库存政策效果显现
统计局解读:去产能去库存政策效果显现

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10日  09:34
海通姜超:本轮通胀或有望在第一季度见顶回落
海通姜超:本轮通胀或有望在第一季度见顶回落

随着商品价格环比回落、春节因素渐褪,通胀正在高位筑顶。由于本轮商品价格上涨始于16年初,因而从同比看本轮通胀或有望在1季度见顶回落。[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0日  11:05

PMI数据

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4 为年内次高点
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4 为年内次高点

2016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略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为年内次高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01日  09:00
1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4.5 保持较快扩张态势
1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4.5 保持较快扩张态势

2016年12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扩张态势。[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01日  08:56
统计局解读:PMI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统计局解读:PMI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比例接近六成,为今年以来的高位,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之一。[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1月01日  09:12
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跃升至51.9 创2013年来最高值
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跃升至51.9 创2013年来最高值

这一趋势与统计局PMI有所差异。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2016年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至51.4,保持在扩张区间,为2016年内次高。[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03日  09:46
2016年证券印花税降51% 卖地收入增长15.1%
2016年证券印花税降51% 卖地收入增长15.1%

  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证券印花税降51% 卖地收入3.75万亿 1月23日,财政部公布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证券交易印花税1251亿元,同比下降5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457亿元,同比增长15.1%。 以下为财政部网站原文: 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6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会同税务、海关等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全国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目标;组织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①]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 4.个人所得税10089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受二手房交易活跃等带动,财产转让所得税增长30.7%。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2781亿元,同比增长2%;关税2603亿元,同比增长1.7%。分季度看,进口环节税收增幅分别为-9.3%、2.6%、6%、7.1%,逐季回升态势明显,主要是受部分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回升等带动一般贸易进口逐步转降为升的影响。 6.出口退税12154亿元,同比下降5.5%。主要是2015年基数较高(同比增长13.3%)。 7.城市维护建设税4034亿元,同比增长3.8%。 8.车辆购置税2674亿元,同比下降4.2%。主要受2015年10月1日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性翘尾减收影响(1-9月车辆购置税下降10.8%,10-12月翘尾因素消失后增长17.5%)。 9.印花税2209亿元,同比下降35.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251亿元,同比下降51%。 10.资源税951亿元,同比下降8.1%。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受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等影响,契税4300亿元,同比增长10.3%;土地增值税4212亿元,同比增长9.9%。另外,房产税2221亿元,同比增长8.3%;耕地占用税2029亿元,同比下降3.3%;城镇土地使用税2256亿元,同比增长5.3%。 12.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税收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8.2%。 1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性减收较多。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近年来减税规模最大的政策措施;同时,清理涉企收费、扩大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也带来一定减收。二是经济下行产生的滞后影响。与2015年相比,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一般贸易进口额、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增幅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也制约了财政收入增长。三是部分收入2015年基数较高,如金融业税收和部分非税收入等。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6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切实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在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较好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7404亿元,同比增长7.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60437亿元,同比增长6.2%。 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教育支出28056亿元,增长6.8%;科学技术支出6568亿元,增长1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5亿元,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548亿元,增长13.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154亿元,增长10%;城乡社区支出18605亿元,增长17.1%;农林水支出18442亿元,增长5.9%;住房保障支出6682亿元,增长4.3%;债务付息支出4991亿元,增长40.6%。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178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42441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457亿元,同比增长15.1%。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46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2890亿元,同比下降4.3%;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4396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8406亿元,同比增长16.8%。 三、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30亿元,同比下降11.3%,主要是部分企业利润收入同比减少;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172亿元,同比增长24.9%,主要是部分地区一次性入库较多。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937亿元,同比下降6.8%,主要是执行中部分支出由中央本级转列对地方转移支付;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34亿元,同比增长48.5%,主要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同比增加较多。 需要说明的是,2017年1月份财政收支整理期结束后,上述2016年财政收入、支出数还会有一些变化。 责编 何小桃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   头条 高房价等影响生育 40部门推进“全面二孩” 国家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和60.5%。...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23 00:44:18 12762 阅读   要闻 2016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3万亿 同比增14.7% 国家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今日介绍,截至2016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9亿人、7.5亿人、1.8亿人、2... 中新网 2017-01-23 11:16:15 11586 阅读   要闻 2016年全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 人社部23日举行2016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表示,2016年全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 中新网 2017-01-23 10:52:48 16640 阅读   要闻 工信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虚拟专用网络VPN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近日发布通知,要切实整改违规开展跨境业务问题。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专线(含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其他信... 中新网 2017-01-23 10:32:40 4460 阅读   形势 多个新行业或将加入去产能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在去产能方面,除了煤钢产业,其他行业落后产能也将进入去产能名单。消息人士透露,汽车、新能源、石墨烯等行业的... 经济参考报 2017-01-23 10:07:50 3810 阅读  [详情]

新华时评:6.7%彰显行稳致远的发展气质
新华时评:6.7%彰显行稳致远的发展气质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6.7%彰显行稳致远的发展气质——评中国经济发展基本盘 新华社记者安蓓 中国经济增长会以怎样的速度前行,引人瞩目。20日出炉的2016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全年实现6.7%的增长。这一数据表明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更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气质。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期,保持经济运行稳定,至关重要。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定为6.5%-7%,这是基于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基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如今,从各项数据来看,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物价指数温和上涨2.0%,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速同步,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行稳方能致远。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低位徘徊,世界经济面临新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环顾国内,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传统制造业承压,金融风险凸显,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形势下,无论与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自2009年以来连续第八年成为世界第一增长引擎。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稳中求进一直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分不开。 放眼2017年,全力保持经济“稳”“进”态势,并非易事。除了外部种种不确定因素,仅从国内来看,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然而,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根据“十三五”规划,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撸起袖子加油干。新的一年,面对挑战,既要坚定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也要有打陀螺般的技巧,稳扎稳打,才能让经济发展如同陀螺那样平衡而快速地转动,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2016,稳中“一点”升 宁吉喆解答2016中国经济之问:6.7%的增速有何不同? 全年GDP增速6.7%!“据”焦2016中国经济成绩单[详情]

一图看懂2016中国经济成绩单
一图看懂2016中国经济成绩单

      [详情]

宁吉喆解答2016中国经济之问:6.7%增速有何不同?
宁吉喆解答2016中国经济之问:6.7%增速有何不同?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李童)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6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 如何看待6.7%的经济增速?中国是否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房地产未来走势如何?面对这些“中国经济之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提高,而中国作为世界实体经济大国的地位并未动摇。 不一样的6.7%:质量和效益均有提高 全年6.7%的增速是否算得上中高速?对于这一数据应该如何解读? 对此,宁吉喆表示,“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因此,经济增长速度6.7%,依旧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仍是中高速增长。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过去一年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宁吉喆进一步解释道,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中高速的成绩,还完成了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结构优化看,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宁吉喆还表示,“从转方式来看,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这也很不容易;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概括起来说,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明显的两个主要标志。” 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庄瑾亮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仍然取得了平稳中高速增长,说明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正在增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累积,下行压力正在逐步缓解,总体趋势向好,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中国经济仍能保持十足的韧性。” 对于第四季度经济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的情况,庄瑾亮认为,原因之一是2015年四季度工业增加值的基数较低,且四季度三个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平均增速为6.1%,高于2015年的5.9%,此外民间投资持续改善、消费保持强劲增长都对四季度增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作为世界实体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自2016年年初开始,民间投资增速一路下跌,从2015年的10%跌至2016年7月的2.1%,此后才开始逐步企稳。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民间投资仅比上年增长3.2%,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却比上年增长6.9%。对此,有部分学者认为现在实体经济的增长不如预期乐观,事实真的如此吗? 针对这个问题,宁吉喆解释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实体经济的大国。实体经济覆盖了我国产业的主要部分,这其中包括工农业和服务业。 分类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农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多数都处在世界第一,这其中既包括粮食谷物产量,也包括棉油产量,所以从农业、工业的角度看,我国是世界上实体经济大国。从服务业看,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都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们自身也是实体经济,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所以中国作为世界实体经济大国的地位是没有动摇的。”宁吉喆表示。 至于房地产到底算不算实体经济,宁吉喆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房地产如果是炒买炒卖,就是虚拟经济。房子如果只是用来住的,盖房子需要砖瓦沙石,这就是实体经济。” 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宁吉喆坦言,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可能是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这几年加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的效益有所改善,这就反映了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在改善的。宁吉喆指出,“对于大家担心的一些资本市场的波动现象,过去一年也是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正在朝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的方向,走出了重要一步。” 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发布会上,宁吉喆透露,2016年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5%,并表示,中国能够处理好部分房地产指标分化的现象,确保房地产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及其经济功能。 2016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相较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多项指标在2016年出现大幅上涨。比如,房屋新开工面积2015年同比下降14.0%,而2016年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2015年增长1.0%,而2016年增长6.9%。 对此,宁吉喆表示,2016年房地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开发投资,还是新开工面积或是销售面积、销售额,确实比2015年有明显的增长。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发展形势总体还是好的,但分化比较严重。 以15个重点城市为例,前9个月房地产发展较快,同时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9月底以来,这些城市采取了因地制宜、分城施策等有效措施,在过去三个月,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已得到控制,从日前公布的12月份全国住宅销售价格数据可知,15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2个持平,只有1个环比略有上涨,但涨幅明显回落。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在去库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宁吉喆表示,“去年在控制少数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和部分城市库存较多问题上,两方面都有明显成效。” 宁吉喆还表示,2017年房地产仍要坚持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切实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来炒的”方针,促进和保持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要建立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详情]

国家统计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人均GDP增速
国家统计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人均GDP增速

  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 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 据对全国16万城乡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与前三季度持平;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到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 人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略快于人均GDP增长。201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实际增速为6.7%,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扣除人口总量自然增长因素后的人均GDP实际增速为6.1%。尽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略低于GDP总量增速,但从可比角度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高于人均GDP实际增速0.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0.4和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3下降为2.72,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工资、经营、财产三项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4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665元,名义增长6.9%。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房地产、科教文卫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较快,对冲了采矿、制造、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工资增长放缓乃至下降对工资性收入的负面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022元,名义增长9.2%。主要是农民工返乡和就近务工增加使本地农民工数量增长3.4%,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增长6.6%,两项因素叠加带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仍然增长较快。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218元,名义增长6.6%,其中人均三产经营净收入增长10.6%。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89元,名义增长8.6%,其中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增长9.9%,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增长12.4%。 转移收入加快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259元,名义增长1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主要是各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善民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综合扶贫力度空前加大,低保、医疗标准陆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惠农补贴陆续发放到位。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扶贫和补助补贴收入增长13.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获得的直接到户扶贫款增长187.0%;人均从政府得到的实物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长30.4%;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14.4%,人均离退休、养老金收入增长12.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翻番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201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2016年为23821元,2011-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1301元,扣除物价水平,累计实际增长62.6%,为到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据此测算,在未来四年内,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5.33%以上,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就可实现。 二、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 城乡居民消费平稳增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名义增长9.8%,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1.9和2.1个百分点。 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7.0%,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1%,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9.3%和32.2%,分别比上年下降0.4和0.8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3.3%,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7.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与个人发展和享受相关的支出增长迅猛。居民人均居住、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增长9.6%、9.7%、12.3%和12.0%,增速比上年提高2.8、2.8、0.8和0.4个百分点,人均文化教育支出也保持了11.2%的较快增长。更进一步看,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13.7%,购买化妆品等个人用品的支出增长16.8%,美容美发洗浴支出增长12.2%,购买汽车等交通工具支出增长19.8%。居民也更加乐于购买社会化服务,居民人均用于家政服务的支出增长24.7%,居民人均用于旅馆住宿的支出增长11.7%。 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2016年全国居民中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87.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户比重为90.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有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70.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有洗澡设施的户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获取饮用水无困难的户比重为94.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居住竹草土坯房的户比重为1.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明显。2016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7.7辆,比上年增长21.9%;每百户助力车拥有量为53.2辆,比上年增长11.6%;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90.9台,比上年增长11.5%;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为93.5台,比上年增长5.0%;每百户抽油烟机拥有量为48.6台,比上年增长6.3%;每百户热水器拥有量为76.2%,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更加明显,部分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升速度较快,每百户家用汽车、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拥有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1.3%、22.7%、13.6%和19.9%。[详情]

宁吉喆:房地产如果是用做炒作的就是虚拟经济
宁吉喆:房地产如果是用做炒作的就是虚拟经济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黄博阳)今日上午10点,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宁吉喆透露:2016年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5%,并表示,中国能够处理好部分房地产指标分化的现象,确保房地产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及其经济功能。 宁吉喆在分析过去一年的房价走势时指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开发投资,还是新开工面积或是销售面积、销售额,确实比2015年有明显的增长。从全国范围看,热点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形势较快,同时房价上升也更为明显。从9月底以后,这些城市因地制宜、分城施策,采取了有效措施,在过去三个月,这些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已经得到了控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邹士年认为,当前经济虽然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不断涌现,地方政府要切实把精力转移到如何发展地方实体经济上,并下决心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 宁吉喆说,房地产如果只是用来住的,房地产自身需要砖瓦沙石,就是实体经济,如果是用做炒作的,就是虚拟经济。“如果我预期的话,中国2017年房地产市场还是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的,这个我们是有信心的”,政府会从老百姓住房基本需求这个民生大事来考虑,切实贯彻房地产是“用来住的不是来炒的”方针,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详情]

2016年GDP增速创26年新低 居民收入增速跑输GDP
2016年GDP增速创26年新低 居民收入增速跑输GDP

  2016年全国GDP增长6.7% 完成年初制定目标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较高增速 全国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以法律制止和防范造假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洪鹏)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16年GDP增长6.7%。 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设定GDP预期目标增长6.5%-7%,换句话讲,年初制定的目标已完成。 不过,2016年GDP增速也创下了26年来的新低。 数据·GDP 2016年GDP增速创26年新低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这是26年来的新低。 数据·消费 医疗保健上涨幅度最大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然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并没有“跑赢”GDP增速。 此外,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 GDP·各地  23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在26个已公布2016年经济增速的省份中,西藏、重庆、贵州不仅分别以增长11.5%、10.7%、10.5%的优异表现,高于预期,排名前列,且都为2017年经济增长设定了不低于10%的预期目标。 综观这份全年经济增速排行表,有23个省份的增速高于6.7%,北京和上海的增速均是6.7%。从地区差异看,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较快,保持着加速追赶东部的态势。 在多数省份维持或微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时,西藏、宁夏、四川等地却在上调经济增长目标。其中,西藏将2017年GDP增长目标由2016年的10%以上调整为11%以上,宁夏由7.5%上调至8%,四川则由7%上调至7.5%。此外,新疆在设定目标时措辞有微妙变化:2016年为“7%左右”,2017年则表述为“7%以上”。 回应 Q 6.7%的增长速度是否经济新常态下中高速的增长? A 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 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针对有媒体提问“6.7%的增长速度是否是经济新常态下中高速的增长?”宁吉喆回应称,GDP经济增长速度6.7%,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是中高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印度增长6.6%,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可能还是最高的速度。所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所以中高速的成绩,特别是还伴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 从结构优化看,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从转方式来看,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这也很不容易;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概括起来说,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明显的两个主要标志。 Q 日前辽宁确认2011-2014年GDP造假,这是否全国性的问题? A 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针对有媒体提问“2011年到2014年,辽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是否会根据真实情况调整它的经济增长数据?您是否认为数据造假是全国性的问题,以后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宁吉喆表示,尽管辽宁的部分统计数据不实,但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早在几个月之前,有关方面已经发现了辽宁省的统计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宁吉喆说,过去几年的经济数据如何,辽宁省统计局已经做出了解答。 宁吉喆表示,党中央、国务院一贯要求,要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及时,这也是统计工作者的天职。总的来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统计局数据真实可靠,从工作层面上把统计数据的质量作为全过程、全员、各方面的中心任务,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个别地方的数据造假问题,一经发现就会坚决制止,还要根据法律法规加以处理,毫不手软。”宁吉喆说,国家统计局有专门的《统计法》的执法职能,要用法律制止和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现象,各级统计局部门要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坚决防范制止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Q 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脱实向虚的隐忧? A 中国工业生产规模世界最大。 针对有记者提问“也看到房地产开发等增速还是增长得相对较快,很多学者认为现在实体经济的增长不如预期乐观,想请问中国是否存在脱实向虚的隐忧?”宁吉喆表示,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200多种工业产品是世界产量第一。 其次农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多数都处在世界第一,既包括粮食谷物的产量,也包括棉油,所以从农业、工业的角度看,我们是世界上实体经济大国。 从服务业看,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都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自身也是实体经济,我们的服务业比重也在逐步上升。 所以中国实体经济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是没有动摇的。 宁吉喆称,之所以有一些疑问,可能因为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物质生产伴随着资金的流通,这类金融行业也是经济的命脉,也可能有一些虚拟的金融行业,比如说衍生金融,大家认为这不是实体经济,是可以理解的。 宁吉喆称,房地产如果是炒买炒卖,就不属于实体经济。但是,房子如果只是用来住的,房地产自身需要砖瓦沙石,就是实体经济,如果是用做炒作的,就是虚拟经济了,所以对房地产也不能一概而论。 之所以大家担心这个,就是在资金运动的现象当中,资金的波动比较大,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股市、债市、汇市都有波动,往往大家认为这些是虚拟经济现象。所以,应该说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可能是存在着脱实向虚的现象。 本版文/记者 李洪鹏[详情]

任泽平评2016年数据:地产投资超预期 今年步入L型探底期
任泽平评2016年数据:地产投资超预期 今年步入L型探底期

  方正宏观任泽平、卢亮亮点评12月经济数据【地产投资超预期,经济L型】 核心观点:2016年全年经济L型,经济结构改善。12月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回落,消费受购置税政策尾部效应拉动继续回升。驱动因素主要来自PPI回升带动制造业企业补库和企业利润改善,以及一二线地产补库需求带动12月地产投资超预期,但同时受基建增速明显回落的拖累。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上升,较11月提高9.2个点,挖掘机和重卡销量持续高增预示着调控导致的地产投资回落有限。后房地产时代房贷收缩,银行增加对基建PPP贷款;供给出清,企业盈利好转。2017年经济步入L型探底期,物价温和通胀,企业业绩改善,政策转向促改革和防风险,同时要警惕特朗普上台政策落地对中国的贸易冲击。 1)16年中国经济L型,经济结构改善,警惕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对中国的冲击。16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录得6.7%,全年经济维持L型,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中,16年消费对GDP贡献率64.6%,比15年高了4.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GDP名义增速8.0%,GDP平减指数1.2%,总体价格上升势头显著。16年出口受外需改善和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拉动持续改善,今年要警惕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贸易战,一旦特朗普宣布中国为汇率操控国,出口贸易将受到冲击。 2)12月生产全线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0%,较12月回落0.2个点。分门类看,采矿业较上月回落了2.3个点;制造业同比回落了0.4个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回落1.9个点。分行业看,33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其中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以及汽车制造业为主的高端设备制造业增速维持高位,但除了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制造业增速回升4.6个点,大部分行业增速较上月都有回落。黑色、有色冶炼以及化工行业增加值受近期环保压力明显上升影响,增速明显下滑,分别回落了5.8、1.6和2.3个点。东北地区工业降幅继续缩窄,12月较上月提升了2.1个点。 3)12月基建投资回落超过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幅度,固定资产投资走低。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8.1%,比1-11月份回落0.2个点。其中,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6.9%,比1-11月上升了0.4个点,比前三季度加快1.1个点;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4.2%,增速比1-11月提高0.6个点;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15.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5个点,当月同比5.2%,明显低于11月的当月增速5.2%。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9个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基本持平上月,全年同比20.9%,增速回落0.1个点。 4)资金充裕和拿地热情表明地产需求不弱,12月地产投资超预期回升。12月地产投资当月增速11.1%,较11月上升了5.4个点。施工面积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2%,增速比1-11月份上升0.3个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2月累计同比8.1%,增速提高了0.5个点,当月增速12.5%,较11月提高9.2个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全年录得15.2%,较前期上升了0.2个点,同时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幅亦连续收窄。我们前期观点指出,由于一二线地区地产企业补库需求,调控政策带动的地产投资下滑的空间有限,近期以挖掘机和重卡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销量持续高增预示着后期的基建和地产的投资不会过度回落。 5)受制造业回暖和房地产投资超预期的拉动,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升。16年民间投资累计同比3.2%,比1-11月加快0.13个点,连续第5个月回升。分产业看,民间增速回升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累计增速3.2%,比1-11月提高0.3个点。12月制造业投资继续回暖和房地产投资超预期带动民间投资持续提高。分地区看,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速分别回落0.2、0.5和0.1个点,而前期民间投资增速失速的主要地区——东北地区同比降幅继续收窄1.6个点。 6)受购置税政策尾部效应的影响,消费名义小幅上升。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增速持平11月。12月消费名义增速10.9%,比11月上升0.1个点;实际增速9.2%,持平11月。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6%,提高了0.5个点;商品零售增速10.9%,持平11月;受2017年购置税优惠减小影响,12月汽车透支消费;限额消费中汽车消费同比14.4%,上升1.3个点。油价上涨也带动了油制品消费上升,同比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双12促销带动日用品和化妆品继续保持高增。由于购置税优惠幅度下降及地产小周期结束,汽车和地产相关消费仍面临回落风险。[详情]

2016年基尼系数较2015年上升 统计局称有两个原因
2016年基尼系数较2015年上升 统计局称有两个原因

  中新网1月20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0日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6年是0.465,比2015年提高了0.003,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 宁吉喆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2年到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474、0.473、0.469、0.462。2016年是0.465,比2015年提高了0.003,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 宁吉喆称,过去一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缩小,从2015年的城乡收入倍差2.73下降到2016年的2.72。 但是基尼系数为何又有所扩大?宁吉喆表示,根据调查,主要是城市一部分低收入者养老金的收入增速略有放缓,农村一部分只靠粮食生产收入为主的,由于粮价的下跌,收入略有减少,可能主要是这两个原因。总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且政府加大脱贫扶贫攻坚的力度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居民收入差距会保持逐步缩小的趋势,这是可以预期的。[详情]

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
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经济形势大家一直很关注。2016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怎么样,大家也很关心。今天很高兴请来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1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先生。下面我们先请宁局长介绍情况。 宁吉喆: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也是中国的小年,问候大家新年好。 下面我先把2016年中国国民经济形势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宁吉喆: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4万吨,比上年减少520万吨,下降0.8%,仍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其中,夏粮产量13920万吨,下降1.2%;早稻产量3278万吨,下降2.7%;秋粮产量44426万吨,下降0.6%。棉花产量534万吨,下降4.6%。油料产量3613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80005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28319万吨,增长3.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64万吨,比上年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717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59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1888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309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3602万吨,下降4.1%。 2017-01-20 10:04:32 宁吉喆: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集体企业下降1.3%,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0%,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191亿元,比上年增长0.4%。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0.46%。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前三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 2017-01-20 10:05:32 宁吉喆:三、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13096亿元,增长18.7%;民间投资365219亿元,增长3.2%,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838亿元,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23182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增长10.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增长1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8%,增速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0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3295亿元,增长20.9%。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4%。房屋新开工面积1669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8.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增长2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增长34.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6.1%。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0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5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2017-01-20 10:06:57 宁吉喆:四、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814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03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5799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296518亿元,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5073亿元,增长8.3%。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1.9%,家具增长12.7%,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4.0%。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环比增长0.89%。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7-01-20 10:08:47 宁吉喆:五、出口降幅收窄,进口由负转正 全年进出口总额243344亿元,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409亿元,下降2.0%;进口104936亿元,增长0.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33473亿元。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出口分别同比下降7.9%、0.8%和0.3%,四季度增长0.3%。12月份,进出口总额25871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14313亿元,增长0.6%;进口11559亿元,增长10.8%。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月度同比由降转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8%,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3.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16.9%,鲜菜价格上涨11.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4%,自9月份起结束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后,同比涨幅不断扩大,12月份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上涨6.3%,环比上涨1.9%。 2017-01-20 10:09:53 宁吉喆: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259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年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增长3.4%;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增长0.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长6.6%。 2017-01-20 10:12:20 宁吉喆: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全年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9.4%。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放缓4.1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减少0.14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12.3和11.4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航天空间站、飞船火箭、量子通信、高速计算、对天观测、大飞机等领域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推进,全国新登记企业553万户,比上年增长24.5%,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工业小微企业景气回升,1至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87.2,90.6,92.0,93.3。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017-01-20 10:13:49 宁吉喆: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增长8.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8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924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 2017-01-20 10:15:16 宁吉喆: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815万人,女性人口6745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07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71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 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同时应当看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7-01-20 10:17:58 胡凯红:谢谢宁局长。今天来的外国记者比较多,我们安排了全场同传,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7-01-20 10:20:14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今年可能中国最火的一个数据就是全年GDP增长6.7%,特别是四季度增长6.8%,是我们近年来首次走出一条略微上扬的微笑曲线。请教您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结构调整,而转方式也是我们国家从上世纪末就开始提出的目标,2016年是否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新旧交接的分水岭?同时请教您的是,我们现在6.7%的增长速度是否是总书记所说的经济新常态下中高速的增长?谢谢。 2017-01-20 10:21:00 宁吉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可以说,过去一年,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长期以来提的调结构、转方式,都是新常态的特征,可以说过去一年更加明显。你刚才说到的,经济增长速度6.7%,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是中高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可能这两天大家都注意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印度增长6.6%,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可能还是最高的速度。所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所以中高速的成绩,特别是还伴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从结构优化看,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从转方式来看,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这也很不容易;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概括起来说,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明显的两个主要标志。谢谢。 2017-01-20 10:23:29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有一个关于辽宁省数据的问题,近期,我们看到媒体报道了很多关于辽宁省经济数据有造假的问题。针对这个情况,首先想问的是,关于数据做假,2011年到2014年,辽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是否会根据真实情况调整它的经济增长数据?第二个问题,您是否认为数据造假是全国性的问题,以后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谢谢。 2017-01-20 10:32:33 宁吉喆:你这个问题也是这几天媒体上有所反映的问题。过去几年辽宁的数据如何,辽宁省已经对这个数据做出了解答,你们可以咨询辽宁省的统计部门。所反映的一些数据可能主要是财政收入的数据不实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很重视,国家也很重视。对于数据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贯明确,要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这是统计工作者和政府工作者的天职。我们是这么做的,应该说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地方、个别数据存在的造假问题,只要一经发现,就会坚决制止,还因为我们有统计法、有统计法的实施条例,要根据法律法规加以处理,毫不手软。国家统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国家统计局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制度、方法、科学性上面逐步提高。从工作层面上,把统计数据的质量作为全过程、全员、全流程各方面的中心任务来加以保证,同时用法律来制止和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现象。国家统计局有专门的统计法执法的职能,各级统计局也有这个职能。最近,按照中央深改组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文件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还要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坚决防范和制止个别地方、少数人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行为和现象。谢谢。 2017-01-20 10:34:3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刚宁局长也提到,全年工业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都是6%。我们也看到房地产开发等增速还是增长得相对较快,很多学者认为现在实体经济的增长不如预期乐观,想请问中国是否存在脱实向虚的隐忧?请问您怎么来看这样的一种说法?另外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还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使用?谢谢。 2017-01-20 10:41:47 宁吉喆:关于实体经济的定义,你这个问题是国内外都关心的问题。实体经济的定义,有大有小。应该说工农业和服务业都属于实体经济,所以实体经济覆盖了我们产业的主要部分。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实体经济的大国,我们是经济的第二大国。我们的工业生产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200多种工业产品是世界产量第一;我们农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多数都处在世界第一,既包括粮食谷物的产量,也包括棉油,所以从农业、工业的角度看,我们是世界上实体经济大国。从服务业看,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都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自身也是实体经济,我们的服务业比重也在逐步上升。所以中国实体经济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是没有动摇的。 之所以大家有一些疑问,可能因为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物质生产伴随着资金的流通,这类金融行业也是经济的命脉,也可能有一些虚拟的金融行业,比如说衍生金融,大家认为这不是实体经济,是可以理解的。 2017-01-20 10:43:44 宁吉喆:房地产如果是炒买炒卖,就不属于实体经济。但是,房子如果只是用来住的,房地产自身需要砖瓦沙石,就是实体经济,如果是用做炒作的,就是虚拟经济了,所以对房地产也不能一概而论。之所以大家担心这个,就是在资金运动的现象当中,资金的波动比较大,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股市、债市、汇市都有波动,往往大家认为这些是虚拟经济现象。所以,你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存在着脱实向虚的现象,应该说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可能是有,大家担心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大,这就是脱实向虚现象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加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几年力度不断加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的效益有所改善,这就反映了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在改善的。对于大家担心的一些资本市场的波动现象,过去一年也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应该说,我们正在朝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的方向,走出了重要一步。 2017-01-20 10:55:47 宁吉喆:当然,我们还要继续防止市场过度波动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现象,把实体经济做得更加扎实。我们要通过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来促进三次产业更好的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更加紧密结合,服务业与人民生活更紧密结合,使实体经济继续不断壮大。我们已经是实体经济大国了,现在的问题是,要把实体经济大国做成强国,制造业强国、工业强国、服务业强国、农业强国,这是我们今后的任务。作为我统计工作者,要如实地反映这个进程。谢谢。 2017-01-20 11:01:41 路透社记者:我有两个小问题。第一,去年经济增长6.7%,四季度达到6.8%。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新增贷款是创纪录的,国有部门投资也非常快,这引发外界对债务率进一步上升的担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第二,统计局也说过,将把一些网上约车和共享经济的增长放到GDP统计里,这个进展现在怎么样了? 2017-01-20 11:05:05 宁吉喆:新增贷款随着我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新增贷款规模,包括社会融资规模,都是可观的量。但是从M2的增速来说,比前两年还是明显下降的,货币的流动性在合理范围之内。GDP的增长是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货币增速是名义的,它的价格就是利率和汇率了。所以这两个数据,看起来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过去一年,名义GDP增长是8%,跟M2增速的差距并不大,M2还要考虑流通当中新增的资金需要,这是讲宏观上的货币跟增长的比。从微观上,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企业负债率是下降的,虽然下降幅度不大,这是很好的一个趋势,微观的负债率和杠杆率是下降的,这个是很明确的,所以外界的一些担心大可不必。因为我国是以信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资金的一定投放对实体经济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中国企业的负债率。中国政府的负债率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所以应该可以确定,中国在负债问题上,目前我们是合理的,在世界范围内相比,应该是中等水平,还是较低的。 2017-01-20 11:07:53 宁吉喆:第二个问题,你关心的问题也是统计界的前沿问题,就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如何纳入统计。分享经济、滴滴打车,过去也有分时度假等等,都是统计上的一个难题,目前为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去年的GDP当中,还没有完全计入这部分。这部分怎么计,国际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国际上已达成一致的,比如说世界五大组织都提出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中将R&D计入GDP,我国已经实行了。我们在全国层面计了,但是在各省还有一个进程。另外还有其他一些领域,国际上已经计的,我们也计算在内。你刚才说更前沿的,我们还要加强研讨,确实有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了相关研讨会。谢谢。 2017-01-20 11:17:31 东方卫视记者:宁局长,我知道您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发改委的副主任。我们每年看到的这样一份成绩单,可以说是全国平均的概念,但是这个平均数实际上是会掩盖很多微观的问题。发改委是有经济决策的职能的,您这样一个双重身份,您怎么样看待这个数据,让这些数据在决策当中既不被宏观所平均,但是又能够关注到微观的层面呢? 2017-01-20 11:25:03 宁吉喆:对,你这个问题很重要,不仅跟我兼任职务有关系,即使我不担任发改委副主任,只担任统计局局长,我也很重视你说的这个问题,就是不仅要拿出宏观的数据、总量的数据,而且要考虑它的微观表现、个量的特征。事实上,在国家统计制度方法中,宏观的数据是从微观数据汇总来的,我们的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就是通过各个企业联网直报上来的,并不经过中间层次,中间层次是无权修改这个数据的,所以可以还原到每个微观主体。根据《统计法》,我们要经过企业同意,才能公布它们的微观数据。像上市公司就必须公布,有些企业不愿意公布他的数据、比如资产、利润等指标,《统计法》还是保护企业的微观数据。但是如果我们不是因为盈利的目的,不是因为非正常使用的目的,要了解任何一个微观主体的信息,国家统计局都是有的。 2017-01-20 11:27:14 宁吉喆:另外,规模以下的企业,我们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企业的微观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同时,国家统计局要求国家局干部职工要经常性地调查研究。去年,国家统计局党组全体成员平均每人每年下去调研35天。你提醒得很重要,不仅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很重要,微观数据也很重要,我们得到的数据也是从微观中来的。我们还定期、定时、定对象地分析这些微观现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供分析研究结果。当然,国家发改委有宏观调控部门,也有经济运行的职能,可能你经常参加记者招待会,发改委的记者招待会,微观的数据披露得多一点。你提醒我们了,下次我们也多披露一点细项和结构数据,你需要哪方面的数据,提供给国务院新闻办和我局新闻办,我们来负责提供。谢谢。 2017-01-20 11:32:24 东京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您认为特朗普总统的就职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知道您自己的意见,您认为他的就职会对中国的GDP有什么影响? 2017-01-20 11:41:47 宁吉喆:现在这个时候,特朗普还是当选总统,还没有就任,今天就要就任了。从我个人来说,要祝贺特朗普先生就任美国总统。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GDP总量18万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GDP总量11万亿美元,同时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GDP刚刚8000美元,世界平均是1.1万美元,美国平均是5万美元。两国的领导人对两国的经济都有引领的作用,我们也都看到了。特别是中美两国长期以来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两国的经贸,按照我们的统计数据,2016年是5000多亿美元了,两国的投资往来,累计一千多亿美元了,这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贸投资,而且两国人民都从经贸投资合作中受益,所以说是互利双赢的关系。我个人的观点,我相信特朗普总统当选后,会从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角度考虑问题,发展中美两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我对此抱有希望。对GDP有什么影响,两国的GDP都会越来越大,因为特朗普当选总统也提出要增加美国的GDP,我国会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2017-01-20 11:42:16 新京报记者:宁局长,我比较关心房地产数据,跟去年的数据做了一些比较,很明显地发现了几个问题。我们发现今年的很多数据跟去年相比上涨幅度是比较大的,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例,去年统计是下降了14.0%,今年比去年增长了8.1%,去年新开工住宅面积下降了14.6%,今年上涨了8.7%。我们有个直观的感受,去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的火热。在这样的数据下,房地产行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多少?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的宏观调控基调之下,2017年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否再维持这样的水平?因为地方“两会”我们也在做统计,很多地方包括天津、上海及重庆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了贯彻中央对于“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所以跟您请教这个问题。 2017-01-20 11:52:43 宁吉喆:你发现2016年的房地产数据跟2015年数据不同,全国人民也有感受。2016年,房地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开发投资,还是新开工面积或是销售面积、销售额,确实比2015年有明显的增长。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发展形势总体还是好的,但是同时分化比较严重。我们说的热点城市,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大家都知道有15个重点城市,在前9个月,房地产形势发展得更快一些,同时也带来了住房价格的上涨。从9月底以后,这些城市因地制宜、分城施策,采取了有效措施,在过去三个月,这些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已经得到了控制,特别是我们刚刚公布的12月份的住宅销售价格数据,15个城市当中,12个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都是下降的,2个是持平的,只有1个环比略有上涨,但是涨幅也是明显回落的。所以,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7-01-20 11:55:56 宁吉喆:房地产市场调控要看两方面,一方面要对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炒作坚决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房地产分化的现象。三、四线城市,还有一些县城,房地产的库存仍然较多。所以去年按照房地产去库存的方针,这些地方也做了大量工作。我刚才公布的数据里,全国房地产库存总体是下降的,当然有的城市下降得多,有的城市下降得少。所以,去年在控制少数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和部分城市库存较多问题上,两方面都有明显成效。全年的数据你刚才说的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也反映了这个过程,应该说这些数据比起前些年的暴涨暴跌数据,还是相对比较平缓的。但是,现在总量已经很大,我们经不起百分之三、四十的数据的波动变化,个人的微观感受会更加敏感。2017年,房地产还是要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因为各地方的差异比较大,总的来说,是要促进和保持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要建立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朝着这方面去努力。 2017-01-20 12:00:10 宁吉喆:至于预测,如果我预期的话,中国2017年房地产市场还是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的,这个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政府会从老百姓住房基本需求这个民生大事来考虑,切实贯彻房地产是“用来住的不是来炒的”方针,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6年,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6.5%。如果加上建筑业比例还要高一些,建筑业是统计在二产里。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中的实体经济部分,还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满足群众住房需求的主要载体,我们能够处理好部分房地产指标分化的现象,确保房地产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时它也有它的经济功能。谢谢。 2017-01-20 12:06:47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大家都知道,去年的中国GDP增长的目标是6.5%-7%之间,最近有一些报道称,中国政府已经初步确定2017年增长率是6.5%左右。我想请教宁局长的是,你对这些报道的真实性如何评价?如果6.5%的数字是比较合理的话,我们应该怎样解读中国经济这种稍微减速的背景和原因? 2017-01-20 12:11:44 宁吉喆: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要在中国的“两会”上讨论形成,那时候会及时公布,但不是由统计局公布。统计局公布的是上年的统计数据。你前面说的6.5%-7%,这是去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今天发布的是2016年的主要数据,我们的经济增长率经过科学计算、认真核算,达到了6.7%,这是确定的。谢谢。 2017-01-20 12:14:35 中国新闻社记者:过去几年,年度数据发布的时候,一般都会发布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这次好像没有发布,这个数据可不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我们看到城乡收入差距是继续缩小的,那基尼系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谢谢。 2017-01-20 12:14:41 宁吉喆: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正像你已经看到的,2012年到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474、0.473、0.469、0.462。2016年是0.465,比2015年提高了0.003,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过去一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还是在缩小的,从2015年的城乡收入倍差2.73下降到2016年的2.72。但是基尼系数为何又有所扩大呢?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城市一部分低收入者养老金的收入增速略有放缓,农村一部分只靠粮食生产收入为主的,由于粮价的下跌,收入略有减少,可能主要是这两个原因。总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且我们加大脱贫扶贫攻坚的力度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居民收入差距会保持逐步缩小的趋势,这是可以预期的。谢谢。 2017-01-20 12:15:42 胡凯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宁局长,谢谢盛司长。 2017-01-20 12:21:02 宁吉喆:感谢国外的和国内的各位媒体记者。过去一年你们参加国家统计局有关新闻发布会,并作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国家统计局还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欢迎各位记者更多的采访,提更多的问题。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对国家统计局的新闻活动大力支持和组织。今天是中国的小年,给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拜个年![详情]

27省市公布GDP及居民收入:上海收入最高 山西增速垫底
27省市公布GDP及居民收入:上海收入最高 山西增速垫底

  27省市区公布GDP和居民收入:西藏增速最快上海收入最高 来源:澎湃新闻 截至1月19日,28个省市区已在1月份召开地方两会,除辽宁省之外,都公布了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已公布的省份中,广东省GDP总值最高,西藏的GDP增速与收入增速均列第一,而上海居民收入最高。 此外,江苏、山东、海南将在2月份召开两会,届时将公布当地GDP数据。 西藏居民收入增速最快,上海收入最高 在2016年,28个省市区中,西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27875元,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9316元。 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8.9%,按照2015年的平均收入52962元计算,2016年应以57676元蝉联第一。此外,重庆、贵州、天津等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达到或超过了9%。 广东省GDP总值暂列榜首,山西增速垫底 在目前公布GDP的省市区中,广东省以7.93万亿位于榜首,增长率为7.4%,而2015年则是8%,放慢了0.6个百分点。2015年,广东省以GDP总值7.28万亿位于31省市区榜首,江苏省以7.01万亿紧随其后,山东排名第三,都还未公布2016年GDP。 浙江2015年GDP以4.29万亿位列全国第四,2016年数据为4.6万亿。 [详情]

国家统计局:去年房地产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8%
国家统计局:去年房地产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8%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丹丹)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对记者表示,2016年房地产行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7.8%,而2015年这一数据是2.4%。 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度“过热”,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较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多项指标在2016年出现大幅上涨。 2015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4%。而在2016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4%。 2015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4.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6%。而在2016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669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8.7%。 此外,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上,2016年增速相较2015年均大幅上涨。 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楼市发展方向,“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也成为各地今年调控楼市的主基调。对于房地产会对今年GDP产生怎样的影响,盛来运认为,房地产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2017年的经济影响不会那么大。[详情]

机构点评2016年经济数据:结构缓慢改善 稳增长压力犹存
机构点评2016年经济数据:结构缓慢改善 稳增长压力犹存

  机构点评2016年经济数据:结构缓慢改善,稳增长压力犹存 来源:Wind资讯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统计局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四季度GDP增速为6.8%,好于预期的6.7%,2016年全年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元,GDP同比增长6.7%,符合预期。 机构和分析师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 分析师普遍认为,经济数据整体符合预期,结构缓慢改善,稳中缓升,房地产软着陆,资本市场向上趋势不变。国家信息中心认为,经济企稳基础并不牢固,2017年稳增长压力犹存。 统计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6.7%,是中高速增长 统计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可以说,过去一年,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长期以来提的调结构、转方式,都是新常态的特征,可以说过去一年更加明显。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6.7%,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是中高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可能这两天大家都注意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印度增长6.6%,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可能还是最高的速度。 所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所以中高速的成绩,特别是还伴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从结构优化看,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从转方式来看,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这也很不容易;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概括起来说,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明显的两个主要标志。 国金证券:中国数据整体符合预期,结构缓慢改善 ①GDP同比增速略超预期,增长结构继续明显改善。从环比看,四季度GDP增速1.7%,保持了稳定格局。从结构看,投资增速小幅下降,消费增速稳中有升,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严峻。房地产投资下滑依然拖累整体投资增速。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9%,低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8.2%,但比2016年前三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快1.1个百分点。消费增速整体表现稳定。2016年1-12月社会消费零售同比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全年增长稳定。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四季度出口有好转迹象。2016年四季度同比增长0.3%。从产业结构看,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6%。结构继续改善。展望后期,零售销售数据有望保持稳定,但汽车销售减速可能造成拖累;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7年一季度仍有望保持稳定;贸易环境受到外部需求增加提振有望改善。短期增长有望保持稳定,但二季度后房地产投资和零售销售可能面临压力。 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低于预期,受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拖累。分行业看,12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3.1%,对整体工业增加值形成拖累。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汽车制造业增长16.2%,增幅最大。 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加快。12月的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季调后环比上涨0.89%。累计增速符合预期,持平于1-11月累计增速,整体消费增速保持平稳。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26.2%,消费方式转变仍在进行。 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上升,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基建投资增速1-12月累计同比增长17.4%,较1-11月累计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回落明显。按地区看,东北地区同比下降23.5%,仍受到辽宁统计数据挤水分影响。后期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增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可能减弱,整体投资增速或面临下降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企稳基础并不牢固,2017年稳增长压力犹存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数据看全年GDP增幅6.7%,应该是较好完成2016年全年经济任务,但从投资、消费、外贸来看,均是下降态势,显示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2016年居民收入增幅扣除价格因素也低于GDP增幅,后续依赖消费拉动经济的动力也显不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预计2017年GDP增幅保持在6.5%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周五表示,2016年四季度GDP增幅6.8%,略好于前三季度,与先行指标向好的反映一致,表明中国经济的企稳向好,同时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出口降幅收窄,都为四季度GDP的略微回升提供支撑,预计今年一季度仍会延续这一态势;投资消费表现平稳,尽管今年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在中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估计2017年仍会保持平稳态势,全年GDP增幅料会保持在6.5%以上。 上海证券胡月晓:经济稳中缓升,资本市场向上趋势不变 上海证券胡月晓点评经济数据称:中国去年四季度GDP增6.8%,全年增6.7%。经济稳中缓升态势明了,数据对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人是一记有力回击。 经济平稳+价格适度回升,今年企业效益将有力改善,资本市场向上趋势不变,当前低迷只是受季节性资金紧张冲击影响的结果。经济政策上稳字当先;货币政策上,紧数量低利率的组合不变。 投资消费工业经济都表现平稳表明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比较良好。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坚持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不仅平稳无虞,甚至会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坚持资金回归实体经济的导向,也会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经济全面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了。 九州证券:房地产软着陆,料17年GDP增速超过16年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点评四季度及12月经济数据: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4季度及全年经济数据。点评如下: 1、GDP增速超预期,服务业浪潮兴起,2017年GDP或超2016:经过3个季度GDP持平于6.7%之后,GDP忽然在年末出现上行。4季度第3产业GDP增速从7.6%上升到8.3%,对GDP上行具有最大的贡献。第3产业GDP的走高有如下几重原因:(1)基数原因。受到股市牛市和股灾影响,去年4季度第3产业增速大幅走低,基数走低0.4%,对今年4季度GDP有重要推助力;(2)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形成对经济的重要支撑。基数原因不足以解释4月份0.7%的第三产业GDP的回升幅度,服务业自身的增速加快可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3)从基数因素看,进入2017年后,第3产业所面临的基数将较2016年进一步下降,这将抬升第3产业的GDP增速。综合以上几点预判,受到服务业超预期和低基数两重因素推动,我们认为,2017年的GDP增速高于2016年成为大概率事件! 2、房地产好于预期,调控后未出现硬着陆:无论从统计局前两日公布的70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去看,还是从12月的房地产投资等一系列要素去看,12月地产市场整体维持平稳,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局面,房地产调控后价格、销量有所下滑,但投资依然维持较高增长,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期相一致。展望2017,房地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变量,地产的软着陆也将导致GDP或维持在6.7%左右的水平,不会导致进一步下台阶。 3、财政并未大幅宽松,符合“去产能”、“去杠杆”的长期方向:年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速持续走低,12月其同比增速降低至5.16%的超低水平,上一次出现如此低的当月同比增速在2012年的5月。海清FICC频道认为,有几重原因导致财政宽松幅度较低:(1)减费降税导致财政收入增速大幅降低,相较以往我国财政收入总体增速出现相对GDP的更大幅度降低,这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增长一方面掣肘了财政宽松空间;(2)中国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降低;(3)我国目前政策主线为“去产能”、“去杠杆”,大幅宽财政对这两个目标都没有帮助。 4、总结而言,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继续处在向好的趋势之中,12月房地产投资未下滑反而上行给了经济一剂“定心丸”。2017年,消费成为更加重要的增长支柱、“去产能”及“去杠杆”持续、地产投资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稳定的水平,2017年GDP增速将或超过2016年水平! 5、大类资产配置:GDP走高下股市“健康牛”,债市“震荡市”——由于经济在L型底过后的总量稳定和结构改善,结构性去泡沫带来的部分估值重估将仍然存在,但蓝筹则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健康牛”。债市方面,GDP的回升进一步表明当前经济在回升通道,但在cpi不明朗情况下央行态度仍有待观察,仍为震荡市,震荡中枢显著高于2016年。房地产市场方面,“去产能”、“去杠杆”的要求将使得房地产泡沫仍是政策层的主要关注方向,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黄金时代”不再,但城镇化仍然会导致房价不会大幅下跌,地产市场维持12月“软着陆”态势。 申万宏源:需要关注中国2017年3、4月份政策变动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去年四季度经济数据略好于预期,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社零的好转,此前比较担心汽车房地产销售下降导致社零回落,从公布情况看,社零主要品类较11月加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比预期强,四季度消费贡献率较大;二是房地产好于预期。 李慧勇表示,由于消费稳定,地产还是保持强劲,使得经济增长延续性韧性增强,阶段性增长压力有所减轻,政策要关注3、4月份,经济增长是稳定还是趋弱,直接决定了后续政策;目前处于政策观察期,经济增长无忧,政策重在促改革防风险,接下来如果下行的话,保增长的重要性会提升。[详情]

邓海清:预计2017年GDP增速超过2016年
邓海清:预计2017年GDP增速超过2016年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孙忠)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4季度及全年经济数据。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就此表示,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继续处在向好的趋势之中,去年12月房地产投资未下滑反而上行给了经济一剂“定心丸”。2017年,消费成为更加重要的增长支柱,“去产能”及“去杠杆”持续,地产投资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稳定的水平,2017年GDP增速将或超过2016年水平。[详情]

海通姜超:2016年经济平稳收官 防风险促改革
海通姜超:2016年经济平稳收官 防风险促改革

  新浪财经讯 1月20日消息,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等点评2016年GDP。姜超认为,经济平稳收官,防风险促改革。 经济增速平稳收官。16年全年GDP增速6.7%,较15年小幅回落,其中4季度GDP增速略反弹至6.8%,经济平稳收官。其中12月工业增速回落至6%,比之前的4个月略有减速。  投资增速稳中有降。12月投资增速6.3%,较11月下滑。但4季度投资增速7.8%,较3季度略反弹,其中主要受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回升的支撑。4季度三大类投资中:制造业逐月回升,12月升至10.3%;基建逐月下滑,12月跳水至4.3%,成为主要拖累;房地产先降后升,12月反弹至11.1%。  地产需求拐头向下。12月地产销量增速因低基数反弹至11.8%,但4季度增速14.4%,较3季度大幅回落,限购限贷政策效果显现。待售面积降幅扩大,指向地产去库存仍在延续。虽然12月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因高基数回落,但4季度土地购置、新开工增速均较3季度回升并转正,前期地产需求旺盛带动当期地产投资改善。  防范风险深化改革。16年经济平稳收官,但增长稳定的代价是房价大涨、杠杆骤升、汇率承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抑制地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和推进改革将是17年首要目标。12月房价环比大幅回落,而限购限贷政策仍在铺开,17年有望保持定力继续抑制地产泡沫。而当前多个省份在其地方两会中将国企改革列为主要任务之一,17年混改料将继续推向纵深。[详情]

统计局局长告诉你 GDP6.7%的增速还算不算中高速?
统计局局长告诉你 GDP6.7%的增速还算不算中高速?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游苏杭)今日上午10点,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6.7%、6.7%、6.7%和6.8%。 那么,全年6.7%的增速是否还能够算得上中高速?对于这一数据该如何解读? 对此,宁吉喆表示,“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因此,经济增长速度6.7%,依旧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仍是中高速增长。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 而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该报告预测,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为6.7%,印度为6.6%。这意味着中国将超过印度,经济增速重返世界第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过去一年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宁吉喆进一步解释道,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中高速的成绩,还完成了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结构优化看,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 宁吉喆还表示,“从转方式来看,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这也很不容易;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概括起来说,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明显的两个主要标志。”[详情]

统计局:2016年基尼系数上升至0.465
统计局:2016年基尼系数上升至0.46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2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宁吉喆答问时透露,2016年基尼系数0.465。 中国新闻社记者:过去几年,年度数据发布的时候,一般都会发布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这次好像没有发布,这个数据可不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我们看到城乡收入差距是继续缩小的,那基尼系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谢谢。 宁吉喆: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正像你已经看到的,2012年到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474、0.473、0.469、0.462。2016年是0.465,比2015年提高了0.003,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过去一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还是在缩小的,从2015年的城乡收入倍差2.73下降到2016年的2.72。但是基尼系数为何又有所扩大呢?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城市一部分低收入者养老金的收入增速略有放缓,农村一部分只靠粮食生产收入为主的,由于粮价的下跌,收入略有减少,可能主要是这两个原因。总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且我们加大脱贫扶贫攻坚的力度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居民收入差距会保持逐步缩小的趋势,这是可以预期的。谢谢。[详情]

2016年GDP同比增长6.7% 需要关注经济运行中两大新忧
2016年GDP同比增长6.7% 需要关注经济运行中两大新忧

  刚刚,中国发布2016年成绩单,经济增速重返世界第一!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2016年经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6.7%。尽管与前几年8%的经济增速相比,6.7%的数字只能算是中速。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中国这个6.7%已是一骑绝尘。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月2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经济数据显示: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5%,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34.8%,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6.1%。 IMF: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对中国交出的这份2016年经济成绩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表示: 2016年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增速放缓态势,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显效,在基建投资、住房和汽车需求全面回暖等综合作用下,宏观经济呈现底部企稳迹象,经济平稳收官。 尽管与前几年8%的经济增速相比,6.7%的数字只能算是中速。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印度等国虽然增速较快,但由于经济规模不大,而巴西、俄罗斯等国尚未走出衰退的阴影,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中国这个6.7%已是一骑绝尘。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1月13日发布消息称,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依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另外,2015年印度经济增速7.6%,首次超过中国。而在今年1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计,印度2016年经济增速为6.6%。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需要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两大新忧 从2010年能保持两位数增长,到前几年7%的增速,再到2016年6.7%的一字稳态,中国经济L型的走势更加明显。问题是,这个6.7%处于L型的哪个位置? 在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月18日举办的宏观经济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都认为,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接近L型的底部。然而,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就此能够再次回升,与会专家基本持否定态度。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接近底部。但也要看支撑这个底部的因素有哪些?我认为目前依然是一种政策支撑的底部,这样的底部可能并不坚实。目前来看,政策的支撑作用在微调,估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会像2016年那样大。因此,2017年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政府也可能会降低增长目标,去年是6.5%-7%,今年的目标可能就是6.5%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 闫衍也认为,在2016年中国经济企稳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两大新忧: 一是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攀升;二是利率中枢有所上移,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抬升。 房地产回调更趋明显 在2016年的经济增长中,房地产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特别是2016年7到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5.3%上升到6.6%。 但是自去年10月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已明显降温。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 地产调控政策会逐步对销售产生影响。而地产投资与地产销售增速关联度较高,销售同比下行的背景下,预计地产投资增速会相对今年回调。 另外,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70城房价数据也显示,从环比看,2016年12月,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1%转为持平;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4%,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而且,北京、上海和深圳则均有不同幅度下跌,跌幅分别为0.1%、0.2%和0.4%。 闫衍认为,2017年房地产业在限购、行业供求关系和库存因素等影响下,将逐步进入重新调整阶段,给经济运行带来下行压力,新的调控政策无疑将使房地产开发投资及相关产业增速进一步减缓。[详情]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31826亿元,增长3.5%,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增长10.9%,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27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0320亿元,下降20.4%,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87836亿元,增长4.2%,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9736亿元,增长11.3%,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0.4%,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2.9%,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1%,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0.2%,1-11月份为增长5.0%。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24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56762亿元,增长12%,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54054亿元,增长12.2%,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30642亿元,下降23.5%,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5681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14145亿元,增长18.5%,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12015亿元,增长12.4%,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2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4.2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571337亿元,增长8.3%,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0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3295亿元,增长20.9%,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0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1%,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9.9%,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自筹资金下降0.1%,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20.5%,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增长30.6%,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到位资金: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期内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新开工项目:是指报告期内所有新开工的建设项目。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 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 6、增长速度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按季进行计算,除1-3月、1-6月、1-9月、1-12月可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外,其他月份只计算名义增速。 7、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程序,对2015年12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年 度 月 份 环比增速(%) 2015年 12月 0.90 2016年 1月 0.75 2月 0.65 3月 0.87 4月 0.60 5月 0.63 6月 0.66 7月 0.54 8月 0.62 9月 0.68 10月 0.62 11月 0.57 12月 0.53 [详情]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东北地区大降24.4%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东北地区大降24.4%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2%,比1-11月份降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07881亿元,增长5.9%,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71056亿元,增长2.4%,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21608亿元,下降24.4%,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82507亿元,增长3.2%,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67673亿元,增长2%,增速与1-11月份持平。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0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4%,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163852亿元,增长3.6%,提高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956亿元,增长11.8%,回落3.3个百分点;采矿业6162亿元,下降13%,降幅扩大0.9个百分点。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指标 2016年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亿元)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365219 3.2 分地区 东部地区 164674 6.8 中部地区 107881 5.9 西部地区 71056 2.4 东北地区 21608 -24.4 分产业 第一产业 15039 18.1 第二产业 182507 3.2 第三产业 167673 2.0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16851 16.0 采矿业 6162 -13.0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864 -18.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40 -4.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63 -35.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34 -6.2 非金属矿采选业 2000 1.1 制造业 163852 3.6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779 -1.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416 1.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435 -6.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2140 -2.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0833 -3.2 汽车制造业 9565 10.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139 -4.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1173 9.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6508 8.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0956 11.8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8416 18.4 建筑业 1963 -13.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145 -2.4 其中:铁路运输业 212 -29.7 道路运输业 4429 2.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549 6.2 其中:水利管理业 1186 12.8 公共设施管理业 13441 5.8 教育 2462 13.7 卫生和社会工作 2455 19.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059 4.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608 -25.6 注: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解释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2、统计范围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情况来确定,包括: (1)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股份合作、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个体户、个人合伙等纯民间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 (2)工商登记注册的混合经济成分中由集体、私营、个人控股的投资主体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3、调查方法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一部分,其调查方法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一致,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 6、增速计算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按季进行计算,除1-3月、1-6月、1-9月、1-12月可计算实际增速外,其他月份只计算名义增速。[详情]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 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下同,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较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6%。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制造业增长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集体企业下降11.7%,股份制企业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2%。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7%,纺织业增长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0%,汽车制造业增长16.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7%。 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中部地区增长8.0%,西部地区增长7.6%,东北地区下降0.9%。 分产品看,12月份,统计的589种主要产品中有376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9571万吨,同比下降0.2%;水泥19979万吨,下降 1.2%;十种有色金属473万吨,增长9.2%;乙烯152万吨,下降1.0%;汽车298.2万辆,增长12.7%;轿车124.2万辆,增长0.6%;发电量5329亿千瓦时,增长6.9%;原油加工量4782万吨,增长3.7%。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6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 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12月 1-12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0 … 6.0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2.5 … -1.0 制造业 … 6.3 … 6.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0 … 5.5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6.4 … 2.0 其中:集体企业 … -11.7 … -1.3 股份制企业 … 6.5 … 6.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5.2 … 4.5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5.7 … 6.1 食品制造业 … 8.1 … 8.8 纺织业 … 2.2 … 5.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1 … 7.7 医药制造业 … 10.1 … 10.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3 … 7.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7 … 6.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3.1 … -1.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8 … 6.2 金属制品业 … 4.7 … 8.2 通用设备制造业 … 8.4 … 5.9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0 … 6.7 汽车制造业 … 16.2 … 15.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9 … 3.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7.2 … 8.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3.5 … 10.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7.7 … 4.8 主要产品产量     布 (亿米) 70 6.1 715 2.7 硫酸(折100%) (万吨) 798 3.8 8889 -0.8 烧碱(折100%) (万吨) 298 17.0 3284 8.8 乙烯 (万吨) 152 -1.0 1781 3.9 化学纤维 (万吨) 451 3.9 4944 3.8 水泥 (万吨) 19979 -1.2 240295 2.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363 15.4 77403 5.8 生铁 (万吨) 5747 4.1 70074 0.7 粗钢 (万吨) 6722 3.2 80837 1.2 钢材 (万吨) 9571 -0.2 113801 2.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73 9.2 5283 2.5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289 13.2 3187 1.3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7 4.6 78 2.2 工业机器人(台/套) 7891 48.0 72426 34.3 汽车 (万辆) 298.2 12.7 2819.3 13.1 其中:轿车 (万辆) 124.2 0.6 1223.8 3.7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101.4 33.2 870.4 38.6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6.6 24.5 45.5 58.5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413 27.6 14066 4.7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2799 -7.2 29009 -9.6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24642 14.8 226109 20.3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5682 9.9 157472 12.1 集成电路 (亿块) 140 23.2 1329 21.0 原煤(万吨) 31098 -3.0 336399 -9.4 焦炭(万吨) 3806 8.0 44911 0.6 原油(万吨) 1677 -7.7 19969 -6.9 原油加工量(万吨) 4782 3.7 54101 2.8 天然气(亿立方米) 133 1.7 1368 2.2 发电量(亿千瓦时) 5329 6.9 59111 4.5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4236 7.0 43958 2.6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650 -3.7 10518 5.9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214 30.3 2127 24.1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200 22.1 2113 19.0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29 35.7 394 33.8 产品销售率(%) 98.8 0.2 (百分点) 97.8 0.2 (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1619 3.9 119191 0.4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5年 12月 0.49 2016年 1月 0.45 2月 0.43 3月 0.64 4月 0.43 5月 0.45 6月 0.50 7月 0.51 8月 0.52 9月 0.46 10月 0.49 11月 0.51 12月 0.46 [详情]

2016年GDP超74万亿元 全年增速6.7%
2016年GDP超74万亿元 全年增速6.7%

  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7年1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4万吨,比上年减少520万吨,下降0.8%,仍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其中,夏粮产量13920万吨,下降1.2%;早稻产量3278万吨,下降2.7%;秋粮产量44426万吨,下降0.6%。棉花产量534万吨,下降4.6%。油料产量3613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80005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28319万吨,增长3.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64万吨,比上年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717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59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1888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309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3602万吨,下降4.1%。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集体企业下降1.3%,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0%,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191亿元,比上年增长0.4%。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0.46%。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前三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13096亿元,增长18.7%;民间投资365219亿元,增长3.2%,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838亿元,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23182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增长10.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增长1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8%,增速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0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3295亿元,增长20.9%。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4%。房屋新开工面积1669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8.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增长2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增长34.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6.1%。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0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5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四、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814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03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5799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296518亿元,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5073亿元,增长8.3%。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1.9%,家具增长12.7%,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4.0%。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环比增长0.89%。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出口降幅收窄,进口由负转正 全年进出口总额243344亿元,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409亿元,下降2.0%;进口104936亿元,增长0.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33473亿元。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出口分别同比下降7.9%、0.8%和0.3%,四季度增长0.3%。12月份,进出口总额25871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14313亿元,增长0.6%;进口11559亿元,增长10.8%。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月度同比由降转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8%,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3.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16.9%,鲜菜价格上涨11.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4%,自9月份起结束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后,同比涨幅不断扩大,12月份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上涨6.3%,环比上涨1.9%。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259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年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增长3.4%;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增长0.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长6.6%。 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全年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9.4%。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放缓4.1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减少0.14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12.3和11.4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航天空间站、飞船火箭、量子通信、高速计算、对天观测、大飞机等领域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推进,全国新登记企业553万户,比上年增长24.5%,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工业小微企业景气回升,1至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87.2,90.6,92.0,93.3。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增长8.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8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924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 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815万人,女性人口6745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07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71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 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同时应当看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四季度GDP环比数据、2016年12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5年及2016年各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2.0%、1.7%、1.8%、1.5%、1.3%、1.9%、1.8%和1.7%。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略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因为城镇化率提高,一部分人口从收入较低的农村地区向收入较高的城镇地区流动,对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均有拉低作用。 (7)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8)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9)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10)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 (1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详情]

统计局: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
统计局: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

  2016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 2016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5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9.8%。 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8.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233亿元,同比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24亿元,增长11.2%。2016年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03亿元,增长10.9%。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餐饮收入3352亿元,同比增长10.6%;商品零售28405亿元,增长10.9%。2016年全年,餐饮收入3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商品零售296518亿元,增长10.4%。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999亿元,同比增长10.0%。2016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5073亿元,比上年增长8.3%。 2016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5%、18.1%和28.8%。 2016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标 12月 1-12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757 10.9 332316 10.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6945 9.8 154286 8.1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41944 25.6 按经营地分         城镇 27233 10.9 285814 10.4 乡村 4524 11.2 46503 10.9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3352 10.6 35799 10.8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946 6.7 9213 6.0 商品零售 28405 10.9 296518 10.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5999 10.0 145073 8.3 粮油、食品类 1586 8.6 15055 10.9 饮料类 224 8.8 2175 10.5 烟酒类 465 11.0 4300 9.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1629 7.1 14433 7.0 化妆品 227 11.0 2222 8.3 金银珠宝 323 4.8 2996 0.0 日用品 589 13.9 5467 11.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979 9.5 9004 8.7 中西药品 857 9.1 8460 12.0 文化办公用品 379 15.3 3306 11.2 家具 300 9.9 2781 12.7 通讯器材 384 8.0 3894 11.9 石油及制品 1801 7.1 18697 1.2 汽车 4873 14.4 40372 10.1 建筑及装潢材料 392 10.2 3372 14.0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调查对象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5年12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6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5年 12月 0.82 2016年 1月 0.82 2月 0.79 3月 0.88 4月 0.85 5月 0.83 6月 0.95 7月 0.79 8月 0.93 9月 0.88 10月 0.75 11月 0.98 12月 0.89  [详情]

统计局: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9%
统计局: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9%

  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8704亿元,增长6.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0%。 2016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623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3286亿元,增长10.7%,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3061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2016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589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1310万平方米,增长1.9%。房屋新开工面积166928万平方米,增长8.1%,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5911万平方米,增长8.7%。房屋竣工面积106128万平方米,增长6.1%,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7185万平方米,增长4.6%。 2016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0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9129亿元,增长19.8%,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4%,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1.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6.8%。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增长34.8%,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6.1%,办公楼销售额增长45.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9.5%。 2016年,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28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销售额72331亿元,增长38.7%,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6108万平方米,增长28.4%,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销售额25250亿元,增长38.7%,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8346万平方米,增长15.6%,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销售额20046亿元,增长18.3%,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539万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4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00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9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234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2016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1512亿元,增长6.4%;利用外资140亿元,下降52.6%;自筹资金49133亿元,增长0.2%;其他资金73428亿元,增长31.9%。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41952亿元,增长29.0%;个人按揭贷款24403亿元,增长46.5%。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2016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08,比上月提高0.04点。 表1 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102581 6.9 其中:住宅 68704 6.4 办公楼 6533 5.2 商业营业用房 15838 8.4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758975 3.2 其中:住宅 521310 1.9 办公楼 35029 6.0 商业营业用房 104572 4.5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166928 8.1 其中:住宅 115911 8.7 办公楼 6415 -2.3 商业营业用房 22317 -0.9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06128 6.1 其中:住宅 77185 4.6 办公楼 3629 6.1 商业营业用房 12518 4.1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22025 -3.4 土地成交价款(亿元) 9129 19.8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157349 22.5 其中:住宅 137540 22.4 办公楼 3826 31.4 商业营业用房 10812 16.8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117627 34.8 其中:住宅 99064 36.1 办公楼 5484 45.8 商业营业用房 10581 19.5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69539 -3.2 其中:住宅 40257 -11.0 办公楼 3631 10.8 商业营业用房 15838 8.0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144214 15.2 其中:国内贷款 21512 6.4 利用外资 140 -52.6 自筹资金 49133 0.2 其他资金 73428 31.9 其中:定金及预收款 41952 29.0 个人按揭贷款 24403 46.5 表2 2016年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住宅 住宅 全国总计 102581 68704 6.9 6.4 东部地区 56233 37891 5.6 6.3 中部地区 23286 16208 10.7 9.9 西部地区 23061 14605 6.2 2.9 表3 2016年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国总计 157349 22.5 117627 34.8 东部地区 72894 22.7 72331 38.7 中部地区 46108 28.4 25250 38.7 西部地区 38346 15.6 20046 18.3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按照形象进度原则统计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00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水平,95以下为较低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水平。 5.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 6. 增长速度计算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按季进行计算,除1-3月、1-6月、1-9月、1-12月可计算房地产开发投资实际增速外,其他月份只计算名义增速。[详情]

专家点评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调控初战告捷
专家点评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调控初战告捷

  专家点评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调控初战告捷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良)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施调控政策以来,政策效果明显,房价快速趋稳回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12月房价环比下降,广州虽然环比上涨0.7%,但已连续三个月涨幅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去年11月相比,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0个,上涨的城市有46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增幅为1.2%,最大跌幅为0.4%。而在11月份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增幅为2.1%,最大跌幅为0.4%。数据反映出12月份房价最高增幅在收窄,最大跌幅基本持平。观察近五个月的数据,12月份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继续出现减少态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表示,从目前全国70个城市房价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增幅在不断收窄,并且出现了部分城市房价下跌的现象,这说明自去年四季度开始的房地产调控初战告捷,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房价开始回归平稳。当然,横向对比来看,随着热点城市房价的回落,一些此前非热点的城市开始出现了房价相对过快上涨的态势。比如,三亚的房价因季节效应出现明显上涨态势;而重庆近期确实有点躁动,重庆市政府已出重拳遏制炒房,并稳定市场预期。大体上从城市房价走势来看,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有望回归到平稳的状态。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就上海本地情况来看,“11.28”政策使得市场成交陷入“冰冻”。当前市场至少七成买家是置换客,政策直接限制交易,使得这部分购买力封冻。基于此,房企加快“抢收”,入市项目都低于市场预期价,基本和板块当前产品售价相同,甚至低于板块均价入市,一些盘甚至和周边二手次新房形成价格倒挂。 二手房市场受到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来客量减少,房东出货难度增加。大部分房东市价挂牌,大约一成左右房东主动下调挂牌价格,幅度在2%-3%。尽管如此,这点幅度还是难以吸引买家入市。从实际成交案例来看,12月普遍议价范围在5%-6%,一些总价千万以上的高价房议价空间更大些。 卢文曦表示,1月本身就是房地产成交淡季,房企推盘不会积极,而且从近期一些新盘认筹去化来看已经不及上年12月,这就意味着对于房企以价换量的策略市场表现逐渐麻木,难以带起兴奋点,加之新增客户不断缩减,而市场中的客户本就越来越少,后续成交仍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成交进一步缩量或是大概率事件。二手房方面,由于新房低调入市,也给房东挂牌带来压力,因此二手房的议价空间或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详情]

去年进出口逐季回稳收报-0.9% 今年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去年进出口逐季回稳收报-0.9% 今年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去年进出口逐季回稳收报-0.9% 今年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王可然 2016年外贸数据1月13日出炉。 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这是2016年以来,唯一一个进口值、出口值同时实现正增长的季度。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认为,2016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态势。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值明显下降,二季度出现企稳,三四季度持续实现正增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就已经呈现出回稳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2016年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说明国家采取的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取得了实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传统欧美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让对外投资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回升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 对此,黄颂平在1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走势。尤其是三、四季度,进出口回暖迹象明显。除了国内政策因素激励以外,外部因素亦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回升明显。 “比如从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来看,美国、欧盟、日本这一指标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荣枯线上方,12月份达到阶段性新高。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印度等也保持在荣枯线上方。”黄颂平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反映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从2016年2月初的历史低点开始反弹。11月11日回升至1045,16个月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对3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月度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月以来,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明显回升。12月升至41.9,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李光辉告诉记者,近些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培育外贸转型升级新动能。从去年的形势来看,确实已经初显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外贸形势逐季回稳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每年的1~2月份,伴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属于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淡季。受到节假日影响,人们的工作频率和效率不高,客观上会对数据统计产生影响。所以,不能产生逐季回稳就高枕无忧的思想。”李光辉说。 ●支撑外贸回稳基础仍不牢固 黄颂平表示,2016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2016年12月,这一指数继续回升至37.4,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 然而,也有业内专家表示,2016年随着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明显的逆全球化趋势,2017年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依然客观存在。 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6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超过20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 李光辉也表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全球政局依然不稳定。比如英国脱欧,欧洲主要国家大选,美国新总统上任,韩国总统大选等。这些都会增加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杨丹辉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外贸很难再现2005年前后对GDP贡献度高达20%左右的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成本的攀升,以劳动力总量和成本为核心的中国外贸传统优势由逐步弱化加快转为系统性减失,已经接近临界点,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外贸发展动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杨丹辉说。 展望2017年全年的外贸发展形势,黄颂平表示,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17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详情]

申万宏源:两大原因使得2017年进出口仍难乐观
申万宏源:两大原因使得2017年进出口仍难乐观

  两大原因使得2017年进出口仍难乐观——2016年12月进出口数据分析 文: 申万宏源宏观 李慧勇、吴金铎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按美元计价, 12月进口同比增长3.1%,预期增长4%,前值增长6.7%(修正为4.7%);12月出口同比增长-6.1%,预期增长-3.0%,前值增长0.1%(修正为-1.6%);12月贸易顺差408亿美元,预期468亿,前值446亿美元(修正为442亿美元)。对此做如下点评: 出口增速全面回落。12月出口同比下降6.1%,增速比上月下降4.2个百分点。分国别和地区看,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全面回落。金砖国家中对巴西、俄罗斯出口大幅下降,12月增速为10.3%、9.7%,分别比上月下降26.2、15.7个百分点;对南非出口由正转负,增速由上月的6.4%下降到本月的-8.3%,下降14.8个百分点。对欧盟、日本、新西兰的出口由正转负,增速分别为-4.7%,-5.5%,-4.3%,比上月下降9.6、8.4和9个百分点。分贸易方式看,12月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降幅均扩大,分别为-5.2%和-5.8%,降幅比上月扩大5.1和5.3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口下降导致进口增速放慢。12月进口同比增长3.1%,比上月下降3.6 个百分点。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增长5.1%,增速比上月下降8.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下降1%,降幅比上月收窄6.8个百分点。分产品看,12月铁矿砂及其精矿、未经锻造的铜及铜材、原油进口金额分别增加23%、6% 、17%,增速比上月提高5、23和1个百分点。钢材和塑料进口大幅下降,12月进口量增速为-2%,14%,增速分别比上月下降18和21个百分点。 2017年进出口仍难以乐观。2016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回稳向好”有两个理解,一是2016年进出口不低于2015年水平;二是出口贸易增长不低于全球贸易增长。2016年美元口径下的进出口增速为-6.8%,略高于2015年-8.1%的水平;2016年人民币计价口径下的进出口增速为-0.9%,好于2015年-7%的水平。这个意义上基本达到年初“进出口回稳向好”的目标。但是2016年中国与世界贸易增长相比,情况并不好。2016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速美元计价-7.7%(人民币计价-2%),IMF和世界银行对全球贸易增长率预测值分别为2.3%和3.1%,出口不及世界外贸平均水平。更进一步的,2016年进出口总额无论美元计价还是人民币计价增速度均不及全球贸易增速。可见全年外贸形势并不甚好。 目前看,2017年外贸形势仍难以乐观。一是全球经济仍难以有实质性改善,欧洲经济仍面临增长乏力英国脱欧等冲击。二是贸易摩擦可能升级。2016年我国被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涉案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了36.8%和76%。在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主要经济体进入大选的情况下,2017年贸易摩擦有可能继续升级,这对中国出口不利。[详情]

2016年进出口前低后高逐季回稳 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2016年进出口前低后高逐季回稳 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题: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基础尚不牢固——解读2016年货物进出口“成绩单” 林晖、何晓源 海关总署13日公布了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成绩单”。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 “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总体形势复杂严峻。随着国家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走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认为。 分季度来看,今年进出口数据划出一条逐步上扬的曲线。其中,第一季度进出口值明显下降,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8.2%、7.9%和8.6%。到二季度,降幅有所收窄,出现企稳迹象。第三季度,虽然出口值依然下降0.3%,但进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别增长0.8%和2.3%。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持续实现正增长。 “四个季度进出口逐步回缓,降幅逐步收窄,呈现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回稳的特点。”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说。 在黄颂平看来,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既得益于一系列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也与外部市场呈现出缓慢改善的迹象有关。“比如从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来看,美国、欧盟、日本这一指标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荣枯线上方,12月份达到阶段性新高。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印度等也保持在荣枯线上方。而反映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从2016年2月初的历史低点开始反弹。11月11日回升至1045,连续16个月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国内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如铁矿石、原油、铜等。尽管进口价格仍然是拖累我国进口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进口价格跌幅的收窄也助推了全年进口值正增长。 专家认为,2016年外贸成绩虽来之不易,但当前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从外贸竞争优势来看,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我国出口主力。随着我国生产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持续减弱。 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在美国份额下滑1.2个百分点,在日本份额下滑2.1个百分点,而同期部分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我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大。”黄颂平指出。 与此同时,外部市场依然面临复杂局面。世界贸易组织最新贸易展望报告中,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1.8%至3.1%之间。这意味着2017年全球贸易仍将难以回暖,不确定因素增大。 在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有关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受害者。”黄颂平说。 “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下降0.9%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考虑到汇率问题,如果以美元计价,全年货物进出口下降幅度更大。我国能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确实面临严峻挑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黄颂平认为,2017年对外贸易领域要把握住“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各项改革惠及企业,使对外贸易在提质增效、稳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完)[详情]

12月出口负增长收官 今年一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12月出口负增长收官 今年一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梁敏)在11月份短暂回升至正增长后,出口增速在12月份再次出现回落,并最终以-6.1%的增速收官。不过,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表明今年一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海关总署13日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6.1%,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 分析人士认为,12月出口增速回落主要是受高基数因素影响。此前公布的12月官方PMI中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标也是呈现回落趋势。 尽管12月外贸数据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2016年外贸呈现回稳向好态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6年进出口逐季回稳,第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从全年数据看,2016年,以人民币计价,外贸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0.9%,但跌幅比2015年明显收窄6.1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外贸形势,海关总署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均表态称,今年外贸下行压力仍很大。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他阐述了三点原因: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新挑战,低迷疲软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外贸也难以独善其身;我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大;全球化进程遇阻,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扩大形成制约。 此前一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也表示,今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下行压力加大。 不过,海关当天公布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2016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12月份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去年12月出口增速明显回落还是属于季节性回落,今年的季节下滑态势会逐步缓解,外贸增速会恢复到正的个位数增长,估计较多月份会恢复到3%至5%的增长。[详情]

邓海清解读12月外贸数据:未来将爆发式增长
邓海清解读12月外贸数据:未来将爆发式增长

  避免误读12月进出口,高基数暂时拉低,未来将爆发式增长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中国12月进口同比(按美元计)3.1%,预期3%,前值由6.7%修正为4.7%。中国12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计)-6.1%,预期-4%,前值由0.1%修正为-1.6%。中国12月贸易帐(按美元计)408.2亿,预期475.5亿,前值由446.1亿修正为442.3亿。具体点评如下: 1、进出口数据较11月份下滑,但在2016年全年来看处于高位区间,下滑主要受高基数影响,需要避免误读进出口数据。进口同比为2014年11月以来第二高点,表明内需持续好转,继续验证中国L型拐点已过。对于出口下滑,主要由于高基数所致,2015年12月出口同比为2015年全年第2高点,真实的出口情况要好于数据表面现象。 2、PPI回暖带动进口大幅回升,背后实际是经济周期进入上升阶段。从历史数据上看,PPI的同比增速与进口同比增速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月进口增速的大幅回暖,与国内的工业行业的出清密不可分。在大宗相关行业市场出清的情况下,经济进入到周期上行阶段,这可能是全球经济当前的重要共同逻辑。 3、分国别来看,12月对美国出口同比保持高位,对日本、欧盟出口同比大幅下滑,对东南亚出口小幅下滑,表明美国仍然是当前全球复苏的关键引擎,这与美国12月制造业PMI创2015年以来最高值相照应。对于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下滑,主要由于高基数所致,2015年12月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均为2015年最高;结合2016年12月欧盟PMI创2014年以来最高,日本PMI创2016年以来最高,可以判断对欧盟和日本的真实出口情况要好,而且随着2016年1-2月低基数效应,可以判断未来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必将大幅改善。 4、预计2017年进出口都将大幅好转,主要逻辑是:一是低基数问题,2016年上半年都存在低基数,特别是2016年1-2月属于极低基数(-20%左右),不难预测2017年1-2月进出口将大幅飙升;二是外需持续好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均在向好,表现为制造业PMI的持续上行;三是内需可能要好于市场预期,结合12月天量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补库存空间极大、12月PMI为2016年次高,可以发现国内需求或许受房地产拖累程度并不高,内需可能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5、海清FICC频道认为,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仍然维持基于企业盈利改善看好股市长期“健康牛”的观点不变,对于债券市场目前仍然维持“阶段性震荡市”的观点,债券市场的方向需要等待1-2月CPI定调2017年CPI中枢、经济数据确认房地产的影响程度、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倾向的进一步明确,就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2017年债市偏空的概率较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详情]

海关总署:将密切关注特朗普就任后的外贸政策
海关总署:将密切关注特朗普就任后的外贸政策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1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发布会上表示,中美两国经济互补、贸易互惠互利,2016年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我们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未来在经贸合作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关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我们将予以密切关注。 他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全球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期,逆全球化的倾向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极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都分别增长了36.8%和76%,我国遭遇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贸易摩擦的政治化、措施极端化倾向明显,终裁税率普遍较高。 面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国际社会有必要共同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将会为克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做出努力,在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详情]

海关总署:去年对日贸易逆差1100亿 扩大1.4倍
海关总署:去年对日贸易逆差1100亿 扩大1.4倍

  中新网1月13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今日指出,2016年中国对日本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是1.82万亿元,增长5%,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5%,对日贸易逆差1100亿元,扩大1.4倍。 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对于中日贸易的相关情况,黄颂平介绍说,2016年我国对日本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是1.82万亿元,增长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5%。日本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其中对日出口8527.5亿元,增长1.3%,自日进口9627.5亿元,增长8.5%。对日贸易逆差1100亿元,扩大1.4倍。未来,我们真诚地希望中日双方经贸合作能够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详情]

2016年12月进口同比增长3.1%出口下降6.1%
2016年12月进口同比增长3.1%出口下降6.1%

  海关总署公布2016年12月进出情况,12月进口同比(按美元计)3.1%。12月出口同比(按美元)-6.1%。贸易帐(按美元计)408.2亿。[详情]

海关:2017年支撑外贸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海关:2017年支撑外贸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13日从中国网获悉,国新办就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17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新挑战,低迷疲软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4%,经合组织的最新预测值为3.2%,全球经济仍将低位运行,成为共识。世界贸易组织最新贸易展望报告中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1.8%-3.1%之间,这是世贸组织首次提出区间预测,意味着2017年全球贸易仍将难以回暖,不确定因素增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外贸也难以独善其身。 二是我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大。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诸多的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期。一方面,随着生产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持续减弱。另一方面,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尚未解决,中西部地区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承接东部要素成本型的产业和订单转移的力度不强。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在美国份额下滑1.2个百分点,在日本份额下滑2.1个百分点,而同期部分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此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对我引进高质量外资形成挑战,更高质量的外贸对创新发展、自主形成技术新优势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三是全球化进程遇阻,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扩大形成制约。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6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超过20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有关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受害者,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2017年全球政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英国脱欧,欧洲主要国家大选,美国新总统上任,韩国总统选举等大事件都会给现有政策走向带来变数,或加剧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态势。 黄颂平表示,总体看来2017年我国外贸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所面临的困难也不是短期的,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国经济以及外贸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力大,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动,我们都有信心应对。2017年对外贸易领域只要把握住“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各项改革惠及企业,对外贸易一定会在提质增效、稳定发展方面取得成效。[详情]

海关总署:2017年支撑外贸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海关总署:2017年支撑外贸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3日上午1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黄颂答问时表示,2017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际台记者:您对2017年中国的外贸走势是怎么看的?谢谢。 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17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新挑战,低迷疲软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4%,经合组织的最新预测值为3.2%,全球经济仍将低位运行,成为共识。世界贸易组织最新贸易展望报告中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1.8%-3.1%之间,这是世贸组织首次提出区间预测,意味着2017年全球贸易仍将难以回暖,不确定因素增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外贸也难以独善其身。 二是我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大。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诸多的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期。一方面,随着生产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持续减弱。另一方面,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尚未解决,中西部地区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承接东部要素成本型的产业和订单转移的力度不强。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在美国份额下滑1.2个百分点,在日本份额下滑2.1个百分点,而同期部分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此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对我引进高质量外资形成挑战,更高质量的外贸对创新发展、自主形成技术新优势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三是全球化进程遇阻,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扩大形成制约。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6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超过20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有关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受害者,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2017年全球政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英国脱欧,欧洲主要国家大选,美国新总统上任,韩国总统选举等大事件都会给现有政策走向带来变数,或加剧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态势。 总体看来,我们认为2017年我国外贸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所面临的困难也不是短期的,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国经济以及外贸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力大,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动,我们都有信心应对。2017年对外贸易领域只要把握住“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各项改革惠及企业,对外贸易一定会在提质增效、稳定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谢谢。[详情]

海关:三因素驱动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
海关:三因素驱动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13日从中国网获悉,国新办就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回答记者关于四季度外贸明显向好原因时指出,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首先还是得益于一系列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2014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10多个外贸稳增长的文件,相关部门也持续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这些都为我国外贸稳定发展、优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去年9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公告,将机电、成品油等重要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等,这些政策措施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促进外贸稳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外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回升明显。总体来看,2016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贸易萎缩,但部分指标在缓慢改善。比如从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来看,美国、欧盟、日本这一指标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荣枯线上方,12月份达到阶段性新高。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印度等也保持在荣枯线上方。而反映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从2016年2月初的历史低点开始反弹。11月11日回升至1045,连续16个月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同时,根据我们对3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月度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月以来,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明显回升。12月升至41.9,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印证了外部市场确实呈现出缓慢改善的迹象。 第三,国内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持续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增长。2016年国内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比如我国铁矿石、原油、铜等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进口价格跌幅继续收窄。2016年,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比前三季度收窄了3.2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跌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原油收窄7.3个百分点,煤收窄14.7个百分点,铜收窄5.9个百分点。尽管进口价格仍然是拖累我国进口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进口价格跌幅的收窄也助推了全年进口增速浮出水面。 黄颂平表示,以上三点是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详情]

海关总署:2016年贸易前低后高稳中向好
海关总署:2016年贸易前低后高稳中向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3日上午1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黄颂答问时表示,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走势,这是我们对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总体看法。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央电视台记者:黄司长您好。2016年国际经济低迷,我国外贸的总体环境非常严峻。您如何评价2016年我国外贸的总体表现。另外,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外贸明显向好,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黄司长,请您为我们做一下详细解读。谢谢 黄颂平:谢谢你的提问。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下行压力加大,总体形势复杂严峻。随着国家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值明显下降,二季度出现企稳,三四季度持续实现正增长,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走势,这是我们对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总体看法。 其中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我们认为首先还是得益于一系列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2014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10多个外贸稳增长的文件,相关部门也持续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这些都为我国外贸稳定发展、优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去年9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公告,将机电、成品油等重要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等,这些政策措施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促进外贸稳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外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回升明显。总体来看,2016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贸易萎缩,但部分指标在缓慢改善。比如从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来看,美国、欧盟、日本这一指标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荣枯线上方,12月份达到阶段性新高。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印度等也保持在荣枯线上方。而反映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从2016年2月初的历史低点开始反弹。11月11日回升至1045,连续16个月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同时,根据我们对3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月度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月以来,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明显回升。12月升至41.9,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印证了外部市场确实呈现出缓慢改善的迹象。 第三,国内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持续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增长。2016年国内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比如刚才通报的情况,我国铁矿石、原油、铜等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进口价格跌幅继续收窄。2016年,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比前三季度收窄了3.2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跌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原油收窄7.3个百分点,煤收窄14.7个百分点,铜收窄5.9个百分点。尽管进口价格仍然是拖累我国进口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进口价格跌幅的收窄也助推了全年进口增速浮出水面。 以上三点是四季度我国外贸小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谢谢。[详情]

我国2016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大增25.2% 价格降0.1%
我国2016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大增25.2% 价格降0.1%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13日从中国网获悉,国新办就2016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6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 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出口逐季回稳,第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2016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39万亿元,增长0.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1%、14.1%、11.8%、9%和6.5%。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2%、对美国出口微增0.1%、对东盟出口下降2%,三者合计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四、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28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38.1%。其中,出口6.35万亿元,下降0.2%,占出口总值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1%。 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98万亿元,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1%,蓄电池出口增长4%。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88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8%。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 六、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但跌幅收窄。201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增长7.5%;原油3.81亿吨,增长13.6%;煤2.56亿吨,增长25.2%;钢材1321万吨,增长3.4%;铜495万吨,增长2.9%;成品油2784万吨,下降6.5%。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0.5%,原油下跌18.6%,成品油下跌10.8%,煤下跌0.1%,铜下跌6%,钢材下跌5.5%,跌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详情]

2016年出口同比降2%进口增0.6% 贸易顺差3.35万亿
2016年出口同比降2%进口增0.6% 贸易顺差3.35万亿

  2016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 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出口逐季回稳,第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2016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39万亿元,增长0.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1%、14.1%、11.8%、9%和6.5%。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2%、对美国出口微增0.1%、对东盟出口下降2%,三者合计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四、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28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38.1%。其中,出口6.35万亿元,下降0.2%,占出口总值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1%。 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98万亿元,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1%,蓄电池出口增长4%。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88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8%。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 六、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但跌幅收窄。201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增长7.5%;原油3.81亿吨,增长13.6%;煤2.56亿吨,增长25.2%;钢材1321万吨,增长3.4%;铜495万吨,增长2.9%;成品油2784万吨,下降6.5%。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0.5%,原油下跌18.6%,成品油下跌10.8%,煤下跌0.1%,铜下跌6%,钢材下跌5.5%,跌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 七、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2016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12月份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落0.6至39.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6至41.9,经理人信心指数回落2至43.5,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6至23.9。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具体表现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2.2%和5.6%;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4.9%。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海关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海关各项改革落地生根,着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详情]

资金脱虚向实苗头初现 M2和M1剪刀差继续收敛
资金脱虚向实苗头初现 M2和M1剪刀差继续收敛

  资金“脱虚向实”苗头初现 企业中长期融资增长超预期 记者 徐燕燕 [ 在居民中长期贷款小幅下降的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在12月超预期的增长,为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值。与此同时,M2和M1剪刀差继续收敛至10.1% ] 央行周四公布了2016年12月的金融数据,社会融资总量远超市场预期,其中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有所放缓,与实体经济最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超预期增长。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因为2016年3季度以来宏观经济企稳使得企业贷款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央行加强MPA(宏观审慎评估)的考核使得银行理财等表外资金重回表内,推高了年末贷款的增长。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净投放现金5087亿元。 “M2增速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的减少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不过央行通过去年3月降准以及后续的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保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稳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与此同时,M2和M1剪刀差继续收敛至10.1%。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称,“M1-M2剪刀差”继续缩小,表明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陷阱进一步减弱,与企业投资回暖相匹配。M1-M2剪刀差在8月之后开始收敛,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恰恰也在8月之后开始回升,这表明企业有钱不投资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结合12月的中长期信贷增长的情况,预期12月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上行。 “从去年12月M2增速11.3%来看,预计2017年M2的增长目标为12%左右更加符合当前经济金融的形式。”温彬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12月社融数据远超市场预期,而超预期的并非与房贷有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也不是常规年底冲规模的票据或短期贷款,而是与实体经济最为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略低于2015年12月的1.92亿的社融规模。结构上看,12月新增社会融资主要增长来自于两个部分,即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委托贷款,两者分别增加9971亿元和4057亿元。以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融资票据核算的非标增加7320亿元,除2016年2月异常点外,为两年来最高值。 邓海清指出,12月,受到资金紧张影响,债券融资受阻,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上即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117亿元,创企业债市场存续以来单月最大幅度的净减少。12月资金过度紧张导致企业债收益率实际高于贷款利率,或导致部分企业从债券融资转向信贷融资或非标融资,从而部分推高了12月信贷和非标融资规模,但如果考虑在新增信贷和新增非标规模中减去债券融资的替代效应,贷款和非标仍然超过正常增幅,表明企业确实出现大量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中长期贷款小幅下降的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在12月超预期的增长,为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值。 温彬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3季度以后宏观经济企稳,企业新增贷款需求也在增加。二是央行通过MPA宏观审慎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包括银行理财等等资金又重新回到银行表内,这也推高了年末信贷的增长。 “如果12月企业投资和中长期贷款相互印证,则表明中国经济确实显著好于市场预期。”邓海清称。 不过,尽管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有了小幅回落,为2016年的最低水平,但从占比来看,“住房按揭仍然要占人民币贷款将近一半的规模。”温彬认为,按揭贷款仍然保持比较高的增长水平,主要是因为去年10月以来进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市场还在消化此前积累的量。今年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地,房地产交易量下降,住房按揭的增速也会有所放缓。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融资占比也会较2016年有进一步的回升。[详情]

解读2016货币信贷数据:货币稳中放缓 房贷推高信贷
解读2016货币信贷数据:货币稳中放缓 房贷推高信贷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题:货币稳中放缓 房贷推高信贷——解读2016年中国货币信贷数据   新华社记者 刘铮、吴雨 中国金融2016年数据12日公布。从满篇的数字和百分比中,我们能看出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哪些变化?能预判出未来调控政策的哪些走向? “2016年货币供应稳中放缓,M2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新增信贷增长较快,结构上看房贷增长较快。”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指出。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2016年12月末,全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个百分点,而且低于年初提出的13%的预期目标1.7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年预计经济增速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之和2个多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2016年货币供应基本平稳,反映的是中国经济运行基本稳定。而M2增速放缓、低于年初目标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影响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这背后是汇率预期的变化。但央行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基本上保证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供应放缓的同时,信贷却出现了上扬。央行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新增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 “实体经济还在调整中,信贷增势快于实体经济发展势头,主要是因为房贷的推动。”曾刚说,2016年新增贷款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约占新增贷款总量的45%,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往年。 2016年前三季度,一些热点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成交量猛增,带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猛增。10月份以来,多地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见效需要一定时间。 温彬指出,2016年10月份以来虽然对房地产进行了调控,但是有时滞效应,很多前期积累的房贷,银行要在年底前处理完。相信随着今年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地,房贷占新增贷款比重会逐步下降。 中国经济从2016年八九月份开始,出现了企稳向好的积极迹象。这一点,也能从信贷数据中有所反应。 “2016年12月份企业贷款上来了,说明宏观经济企稳,企业新增贷款需求在增加。”温彬分析。 此外,温彬认为,央行2016年末宣布把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推动一些银行把表外类信贷业务纳入表内,也推高了年末信贷增长。 回首2016年,是为了展望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7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央行在部署2017年工作时也提出,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未来货币信贷走向是平稳为主,稳增长、防风险并重。”曾刚预计,2017年一方面要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要为去杠杆创造适宜的环境。再考虑到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把表外理财纳入MPA的影响,今年货币信贷的整体环境可能会稳中略微偏紧一些。[详情]

央行:2016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
央行:2016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

  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2.44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5640亿元,同比少减78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19万亿元,同 比多增594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8593亿元,同比多增815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95万亿元,同比多减896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3万亿元,同比多60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同比多4826亿元。2016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分别比 上月和上年同期少2068亿元和1855亿元。 从结构看,2016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9.9%,同比低3.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 放的外币贷款占比-3.2%,同比高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2.3%,同比高1.9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4.8%,同比高4.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 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1%,同比低4.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6.8%,同比低2.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7%,同比高2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 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 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当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数据为可比口径数据。[详情]

12月M2同比增长11.3% 新增人民币贷款1.04万亿
12月M2同比增长11.3% 新增人民币贷款1.04万亿

  2016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一、广义货币增长11.3%,狭义货币增长21.4%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净投放现金5087亿元。 二、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445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1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4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28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94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992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新浪财经注:预期6768亿元,前值7946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858亿美元,同比下降5.4%。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45亿美元,同比少减57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66亿美元,同比多减63亿美元。 三、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88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845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5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88万亿元,同比少增9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1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2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8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783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635亿元,同比多增200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全年外币存款增加845亿美元,同比多增678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增加93亿美元,同比多增125亿美元。 四、1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4%,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56% 2016年全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824.31万亿元,日均成交3.28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34.4%。其中,同业拆借、现券和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分别同比增长48.2%、45.4%和30.4%。 当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4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11个和0.47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5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18个和0.61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01万亿美元 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1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9370元人民币。 六、2016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23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46万亿元 初步统计,2016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1209亿元、11066亿元、10619亿元、13988亿元。[详情]

央行: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
央行: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

  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 额为105.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63万亿元,同比下降12.9%;委托贷款余额为13.2万 亿元,同比增长19.8%;信托贷款余额为6.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9万亿元,同比下降33.4%;企业债券 余额为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5.77万亿元,同比增长27.6%。 从结构看,2016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4%,同比高0.3个百分点;对实 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7%,同比低0.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8.5%,同比高0.5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4%,同比高0.1个 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2.5%,同比低1.7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1.5%,同比高0.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 3.7%,同比高0.4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 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 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同比增速为可比口径数据。[详情]

2016中国经济怎么样?国家发改委回应这些关切
2016中国经济怎么样?国家发改委回应这些关切

  我们已经迎来了崭新的2017年,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里,中国经济表现怎么样?昨天,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几个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权威回答在这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介绍中国经济情况。 2016年全年GDP增速预计在6.7%左右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预计2016年全年GDP增速在6.7%左右。 徐绍史介绍,我们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总需求,而是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让“十三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中国面临高杠杆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针对有观点认为,高杠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比较重大的风险,徐绍史表示:中国总杠杆率处于中等水平,并不明显偏高。 徐绍史介绍,第一,中国的总杠杆率在250%左右,在主要经济体当中处于中等水平,并不明显偏高。250%左右的水平大体上跟美国相当,低于日本、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第二,政府和居民的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低的,政府的杠杆率在40%左右,居民的杠杆率也是40%。三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偏高,测算结果大概是150%左右,这个是高于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的。 外界担忧中国债务?应结合实际情况看 而针对外界担忧的我国的债务问题,徐绍史认为,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客观看待,有三个角度很重要。 一是我国的债务有高达50%左右的储蓄率做支撑,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储蓄具有稳定性,高储蓄条件下的杠杆风险相对会比较小。 二是我们的债务主要是内债,外债的比例很低。非金融企业外债余额大概占比只有4%左右,从国际经验看,外债更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三是企业杠杆率高跟我们国家的融资方式有关系。由于我们资本市场不发达,所以我们大量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不高,所以企业负债水平较高。 减税降费,去年我国为企业减负一万亿 2017年1月10日,针对2016年年底社会热议的企业税负议论、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个问题应从更多的角度来看,既要看到绝对的成本,也要看到相对的成本;既要看个案,也要看总体。徐绍史介绍,“我们非常关注这些企业的诉求”,我国通过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在去年一年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6年1-11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收入当中的成本同比下降了0.14元,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同比提高了0.26个百分点。同时,去年我国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大数大概1万亿左右。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养老、税费、减排...这一周,国务院定了这些大事!你的这些关切有了回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政府网”】[详情]

中国2016年GDP预计增速6.7% 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
中国2016年GDP预计增速6.7% 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

  专家称,2017年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没有改变,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新华社图 70万亿经济体增速6.7% 中国为全球增长贡献超30% 记者 祝嫣然 201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7%左右,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元,CPI(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1%,GDP能耗下降了5%左右……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月10日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用一组数据说明,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十三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多位专家分析称,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工业产品价格也难以持续回升,接下来在稳增长的同时会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 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 徐绍史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有序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预计全年也在6.7%左右。 徐绍史称,预计2016年国家的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增量大约是5万亿元,这个增量与五年前年增长10%的增量基本相当,相当于1994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也是突出的。 徐绍史说,最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德国之声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称,2016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了1.2个百分点,美国和欧洲分别是0.3和0.2个百分点。按此比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从2009年首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以来,持续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动能。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根据此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和增长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中国在202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人均GDP接近或达到目前高收入国家组的下限,GDP总额可能接近或者达到美国的水平。 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表示,分析中国经济不仅要看GDP增速,在生产能力下降、消费提高、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等情况下,更需关注其结构性变化。应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宏观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强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和正规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消化存量债务,减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经济在2016年企稳,这种趋势会在2017年延续。随着需求提升,通缩压力将继续缓解。价格的改善则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减轻债务负担,并使民间投资企稳甚至适度复苏。 CPI温和上涨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12月及全年CPI和PPI数据。12月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略低于预期。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 关于接下来的价格走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可能结束,之后有所回升。受供需因素和投机行为的影响,目前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已经出现大涨。冬季天气变冷影响蔬菜生产种植,年末消费旺季到来,蔬菜、水果、肉类以及水产品价格都可能上涨。前期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对CPI形成支撑,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上升,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工业领域产品价格上涨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带动核心CPI上升,形成物价上行周期。 连平认为,由于宏观经济缓中趋稳,货币政策基调拟为稳健中性,相关政策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不会轻易采取过度刺激举措。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预计未来CPI同比小幅上涨。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货币政策立场提出了“中性”的表述,更多的是针对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客观上会收紧货币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 章俊认为,伴随着央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及金融大类资产的去杠杆,同时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导致外汇占款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央行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受到挤压的背景下,今年M2增速的放缓或将在一定程度上从货币条件层面抑制通胀水平的上升, 因此央行也无需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 PPI快速增长不具备持续性 2016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2016年PPI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 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0%、34.0%、19.7%、17.1%和16.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2.8、5.4、13.5、4.5和7.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2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6%左右。 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绳国庆分析,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增长效果已经显现,企业的效益好转,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回暖,经济企稳的态势显现出来。PPI从2016年9月到12月份增长迅速,从0.1%增长到5.5%,一方面是去产能工作对上游产品的产量和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和民间投资的恢复,使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供求关系快速转换。 但是,张立群表示,PPI的迅速上涨并不具有持续性。产能规模还是相当大的,在市场价格影响下产量增加的能力很大,而需求方面,并不是强烈持续的扩张需求,而是使得需求平稳恢复。从未来走势来看,需求恢复的态势越来越平缓,供给恢复的态势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未来的供求关系会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2017年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没有改变,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反弹的动能不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价格难以持续回升。 [详情]

2016年CPI温和上涨 2017年中枢水平仍将抬升
2016年CPI温和上涨 2017年中枢水平仍将抬升

  2016年CPI温和上涨PPI涨幅扩大 专家预计2017年CPI中枢水平仍将抬升 ■本报记者 苏诗钰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12月份CPI温和上涨,PPI环比、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 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CPI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绳国庆表示,从同比看,主要是由于对比基数相对较高的影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涨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对CPI的影响减少了0.30个百分点,是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同时,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PPI上涨1.6%,涨幅继续扩大。绳国庆表示,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去库存、去产能的推进叠加基数因素显著推动PPI同比上涨,2017年工业领域供需状况仍将维持偏紧格局,预计一季度仍将出现进一步上行,今年1月份PPI有望升至7%左右。尽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尚属温和,全年基本维持稳定,PPI上行对CPI的传导暂不明显。但预计2017年依然能看到CPI中枢水平的抬升,1月份由于春节错位因素可能出现短期高点。货币政策大概率仍将维持以货币政策工具对冲外汇占款流失的中性操作为主。 “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转向‘中性’更多的是针对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客观上会收紧货币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因此目前看,央行尚不需要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数据层面来看,并没有构成去年年初市场所担心的滞胀。2017年全球通胀水平有回升的趋势,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预计会有明显改善,美国核心通胀率在特朗普财政刺激下会超越2%,而欧元区和日本也将摆脱通缩的泥潭。 [详情]

专家预计2017年CPI压力温和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专家预计2017年CPI压力温和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专家预计2017年CPI压力温和 PPI涨幅明显 □本报记者 彭扬 国家统计局10日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物价水平和经济形势总体匹配较好。 CPI同比回落 PPI涨幅超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2016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0%,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年CPI累计上涨2%,创三年来新高,但仍低于全年3%的控制增长目标,属于温和通胀。结合去年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看,当前物价水平和经济形势总体匹配较好。 “未来CPI压力整体温和。”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分析师黄文涛认为,2016年12月CPI增速回落,主要是由食品项(主要是蔬菜)带动,CPI增速波动主要受食品项影响的逻辑依旧持续;粮食价格虽然涨幅有所扩大,但整体温和且仍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对CPI影响较有限;PPI对CPI的传导效果较有限,这一逻辑短期将持续。 PPI方面,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PPI继续上涨,涨幅再次大幅超出预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2%,0.8%,涨幅分别比上月提高2.9和0.4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5.3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2017年PPI同比将涨幅显著上升,高点出现在一季度,之后随着翘尾因素减弱及工业需求的趋缓,下半年涨势将有所放缓。但2017年PPI全年平均同比将转正,结束持续五年的负增长局面。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未来PPI传导、春节前需求旺盛引发CPI上升,一季度见顶回落,供给出清和需求二次探底,2017年通胀温和。 “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走势分离趋势未来将延续,2017年两者间的高剪刀差态势将成常态。”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当前物价的伪高位以及价格的分化局面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基调。价格的变动主要是资源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并非需求变化引起,因此主要着眼于防风险、调结构的货币中性基调不应变动。 温彬认为,从当前物价和资产价格形势来看,央行或将继续通过“逆回购+MLF”的方式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同时通过‘缩短放长’的期限结构调节降低金融机构投资的期限错配和杠杆率,防范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 [详情]

解读12月CPI数据:未破全年预期 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解读12月CPI数据:未破全年预期 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制图:沈亦伶 2016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 物价未破全年预期(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 来源:人民日报 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个百分点。专家分析,CPI保持温和上涨,PPI涨幅有所扩大,预计未来物价总水平仍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CPI环比微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2016年12月CPI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12月份受全国平均气温偏高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涨幅均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涨幅,环比分别上涨0.1%和2.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水产品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0.3%和0.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2016年12月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对比基数相对较高的影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受到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总需求有所回暖等因素影响,2016年我国CPI保持2%的温和上涨,涨幅比2015年扩大0.6个百分点。分月度来看,从去年初到8月,CPI呈现震荡回落走势,在探至1.3%的年内低点之后逐步回升并稳定在2%区间。 “全年CPI累计上涨2%,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属于温和通胀。结合去年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看,当前物价水平和经济形势总体匹配较好。”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 PPI环比、同比涨幅均扩大 相比于CPI的温和上涨,2016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均扩大。 数据显示,2016年12月,PPI环比上涨1.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与上月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0%、4.3%和2.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9、0.8和0.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约1.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4%、2.4%和0.7%,涨幅比上月分别缩小6.9、2.6和0.9个百分点。 绳国庆分析,年底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从同比看,2016年12月,PPI上涨5.5%,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0%、34.0%、19.7%、17.1%和16.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2.8、5.4、13.5、4.5和7.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2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6%左右。 展望2017年,物价水平有望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上半年PPI呈持续上涨态势。工业领域需求难以显著增加,PPI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翘尾因素减弱,下半年涨势将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认为,PPI对CPI的传导效应较弱。从服务、工业品和食品的消费来看,下一阶段CPI仍然会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虽然食品价格受季节性、节假日因素影响比较大,个别月份CPI涨幅可能出现波动,但不具有可持续性。2017年物价水平会保持温和态势,通货膨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综合本报记者陆娅楠和新华社记者陈炜伟报道) [详情]

PPI持续上涨会否带动CPI上行? 数据显示没有追随趋势
PPI持续上涨会否带动CPI上行? 数据显示没有追随趋势

  PPI持续上涨会否带动CPI上行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2016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以5年多来的最快步伐上涨,PPI同比增速从2015年12月的下降5.9%回升至2016年12月的上涨5.5%%,特别是最近3个月,PPI可谓一路蹿升。 PPI转正并且大幅上涨,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工业企业总体经营形势出现好转,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显成效,且改革的方向和执行力度都保持得比较好,宏观经济形势正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PPI的持续上涨是否会传导并带动CPI上行? 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终端消费价格上涨这个传导路径在人们印象里根深蒂固。人们忽略的是,经济变迁,CPI与PPI的主要波动来源、统计构成均有显著变化。CPI的统计构成主要包括食品、服务品和非食品,食品为主要构成及推动力,服务品拉动作用也日益增强。PPI的构成为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将会影响PPI的涨跌。而两者的共同部分为非食品类和生产资料。 实质上,PPI持续上涨是否会传导并带动CPI上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判断PPI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后,会不会带动CPI中非食品非服务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记者对比了一下近两年的数据,发现在2015年PPI大幅下行以及最近PPI大幅上行中,PPI中的生活资料以及CPI中的非食品价格都保持平稳,没有追随PPI的跌势或涨势。 再从昨日公布的数据看,去年12月PPI数据显示,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2%,影响PPI上涨约5.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8%,影响PPI上涨约0.2个百分点。同期的CPI中,大部分项目(非食品)都在继续加速,仅蔬菜(食品)一项大幅走低,导致同比增速下行。 另一方面,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难传导使得终端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由于终端需求疲弱,上游的涨价对中下游的传导弱化。上游价格的上涨确实带动了其盈利改善,而下游无法通过需求端的提价来消化成本的上升。不少行业数据都这样显示,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去年棉花和钢铁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引起下游服装和汽车价格的上涨。 至于近期PPI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受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推进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回暖等因素影响。 而PPI持续改善传递的是积极信号,预示着生产活跃度的增强,意味着生产的景气度上升,市场预期增强。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经济的稳定性就会大大增强,并带动信心增强。与此同时,作为投资的领先指标,PPI持续改善,这对于企业家信心和投资回报率带动下的投资动力都具有很好的提振作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详情]

小调查

数据汇总

类别 各项指标 全年 12月
增长指标 GDP 6.7% 6.8%(四季度)
PMI 51.4%
价格指标 CPI 2% 2.1%
PPI -1.4% 5.5%
房价(截至季末)
外贸指标 进口 0.6% 3.1%
出口 -2% -6.1%
顺差 3.35万亿 408.2亿
金融指标 M2
新增信贷
固定投资 8.1% 8.3%(前11月)
使用外资

外贸进出口走势图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