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垒

瑞幸咖啡:星巴克涉嫌垄断 对供应商施压要求站队
瑞幸咖啡:星巴克涉嫌垄断 对供应商施压要求站队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15日  15:17
星巴克:市场那么大 无意参与炒作
星巴克:市场那么大 无意参与炒作

新京报|2018年05月15日  17:25
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面临举证难 究竟是炒作还是维权?
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面临举证难 究竟是炒作还是维权?

  在指控星巴克垄断后的第三天,瑞幸咖啡声称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不再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淡定”的星巴克则传来要做外卖的消息,直指瑞幸等外卖咖啡品牌的“命门”。[详情]

新浪法问 | 2018年05月18日 08:06
星巴克强令商家二选一或许没事 瑞幸想获支持不容易
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17日 05:51
瑞幸指控星巴克垄断后第二天:星巴克宣布要做外卖了
瑞幸指控星巴克垄断后第二天:星巴克宣布要做外卖了

  星巴克入局外卖晚了么 来源:北京商报 沸沸扬扬的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行业垄断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星巴克在中国召开了2018全球投资者交流会,宣布未来五年将加速中国市场扩张的大计划,除了将继续保持平均每15个小时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外,公司还将提供外送服务。这也是迟迟不涉足外卖市场的星巴克首次明确表态要开启这项业务。不过,星巴克在外送领域长期缺席之时,其他众多咖啡品牌、咖啡单店乃至餐饮企业已纷纷涌入。业内普遍认为,作为咖啡外卖市场的“新人”,未来星巴克除了将面临着来自行业对手的压力外,也将面临产能、配送等多方面的挑战。 将发力外送 根据星巴克披露的最新中国增长计划,该公司拟将业务延伸至咖啡即饮和家用市场。同时,星巴克计划在未来五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按照这一速度,平均每15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新店诞生。另外,还有一项备受瞩目的举措就是即将发力外送业务,星巴克已将外送业务纳入其中国数字化创新战略,并将实现定制化服务、移动点单支付等诸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再次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速度、涉足外送等,星巴克还将大力拓展家用咖啡市场,利用雀巢庞大的线下零售渠道,提升星巴克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的规模。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表示,公司最为重视剧院式的门店体验,但外卖、会员等数字化的建设也是企业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星巴克一直不做外卖一事,王静瑛解释为“公司更加注重咖啡品质和顾客体验,星巴克须保证外送产品的品质与门店产品的品质相同”。 星巴克作为目前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一直是众多外卖平台紧盯的目标,在此之前星巴克也曾多次传出将同外卖平台合作的传闻,但均未能得到证实。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星巴克的入局将会改写咖啡外卖市场格局。北京商报记者就未来星巴克将如何开展外卖业务联系了该公司中国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对方的回应。 加入混战 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整个餐饮行业。从去年美团外卖以及饿了么发布的外卖市场数据来看,下午茶以及夜宵正在成为新的外卖增长点。在外卖平台上,不仅出现了越来越多专攻咖啡、茶饮的下午茶品牌,同时很多餐饮企业也在不断扩充自身的下午茶品类以抢占这块市场。这也意味着星巴克的咖啡外卖业务将面临多方竞争。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Costa、太平洋咖啡等连锁咖啡品牌都已上线外卖平台,此外,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也在不断加码咖啡外卖业务。除此之外,外卖平台上还有很多特色单体咖啡店的身影,它们都是下午茶外卖的主力军。 事实上,咖啡外送在外卖平台混战期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重要细分品类,彼时很多咖啡外送品牌还是以微信服务号的形式存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抓住星巴克不做外送这一“商机”而起家,但由于产品单一以及配送压力,加之当时外卖市场补贴大战还未停止等诸多因素,很多咖啡品牌及服务号都只是昙花一现,其中不乏连咖啡这样以提供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外送业务起家并获得资本青睐最终逐渐转向自建品牌的咖啡企业。近来直指星巴克垄断的瑞幸咖啡,从出道至今也是将咖啡外送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咖啡外送市场不断有新品牌入局,作为国内咖啡市场“大佬”的星巴克却迟迟未能踏出这一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源于星巴克对于外送业务可能会给其产品品质带来不可控影响的“焦虑”。 据某外卖平台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星巴克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外卖市场的关注,并且也曾尝试与外卖平台合作,但由于对于咖啡品质的要求近乎严苛,不仅需要下单后20分钟内送到,还要求配送过程中不能撒杯,对配送员也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所以迟迟没能正式涉足。“星巴克是上市公司,而外卖配送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对于星巴克而言都是风险点,作为一个注重门店场景的餐饮品牌,在外卖业务的开展上难免采取谨慎态度。”上述知情人士分析。 而此次,星巴克将外卖业务列入发展规划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星巴克体量庞大,品牌影响力也很大,一旦开启外送业务,必将改写已有的咖啡外送市场格局,外送很可能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在上海咖啡协会副会长王振东看来,星巴克此举属于防御性策略,该品牌下一步的重点仍在于门店的多层次布局,以及在咖啡产业链端的布局,星巴克做外卖更多地是为了堵住市场的漏洞,形成产品线闭环。 产能挑战 下午茶外卖市场的增长,以及客群与外卖用户的高度重合,早已让星巴克这一咖啡“大佬”成为外卖平台争抢的“香饽饽”。现在星巴克究竟将如何拓展外送业务暂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测的是,星巴克一旦开启外卖,订单量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暴增,这对于星巴克而言也将会是不小的挑战。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星巴克并没有开放外卖业务,但事实上,各外卖平台上都存在不少星巴克的代购店,在星巴克的各个门店也有很多外卖配送员的身影。“大多配送员动辄就带着十几杯的订单到店取货,星巴克的产品都是现做的,产能有限,这给很多到店消费的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因此如果开放外卖业务,产能分流将是星巴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王振东表示,星巴克如果要着力拓展外卖市场,应该采取像此前必胜客一样的方式,即开设外卖专门店或者成立外卖副牌,这样不仅能降低星巴克的开店成本,也能有效对外卖和堂食的产能进行分流。除了可能将要面临的产能挑战,星巴克如果选择与外卖平台合作的方式发展外卖业务,那么也将面临着用户数据可能流失等问题。“自己配送成本高难度大,而依靠外卖平台则很难完全掌握用户信息,众所周知,未来的产品研发、拓店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这个趋势不可逆,也应成为星巴克涉足外卖时应该评估的重要问题。”王振东说。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文 代小杰/制表[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5月17日 00:01
星巴克2022年目标:大陆门店数翻番 营收为去年3倍
星巴克2022年目标:大陆门店数翻番 营收为去年3倍

  星巴克2022年中国目标:大陆门店数翻番,营收为去年3倍 澎湃新闻记者 王歆悦 星巴克计划到2022财年末,中国大陆市场门店数量翻一番,增至6000家;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5月16日,星巴克公司首次全球投资者交流会在中国上海举办。星巴克在会上公布了上述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的增长计划。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星巴克目前在中国大陆的141座城市运营近3300家门店,拥有45000名员工,平均每15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星巴克称:“在中国,星巴克全新的门店在单店平均销量,投资回报率以及盈利能力上,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异表现。” 首次将全球投资者交流会搬到中国召开,充分凸显出中国市场对星巴克的重要性。同时,会上还传递出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目标:星巴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即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公司同时宣布,到2022财年末,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17财年,星巴克约15%的收入(32亿美元)来自中国和亚太地区市场。 星巴克咖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说:“在融入并参与中国中产阶层的迅速成长方面,也许没有其他外国品牌比星巴克更深入的了。星巴克在中国持续推广咖啡文化,将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带来长期、健康的回报和成长。” 本月早些时候,星巴克与雀巢公司达成的价值达71.5亿美元的交易。获得巨额资金的星巴克,正在加速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张。 星巴克在此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公司将通过与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联盟,在未来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家用咖啡产品。 星巴克方面表示,该联盟将助力其渠道发展部门拓展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的规模与覆盖,借由雀巢的影响力,将星巴克的消费包装型产品从覆盖全世界28个国家扩展至近190个国家。该联盟更将在全球范围内把星巴克咖啡引入包括Nespresso和Nescafe Dolce Gusto在内的雀巢单杯胶囊咖啡系统。 不过,星巴克与雀巢的联盟目前对于中国市场没有太多影响。星巴克中国的即饮产品由康师傅分销。星巴克称,未来五年,与康师傅的合作,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将覆盖400多个主要城市的125000多个高端分销点。 在数字支付方面,星巴克中国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所有支付的订单中,超过60%通过数字支付,80%通过非现金支付。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已占半壁江山。此前星巴克提出,计划每年在中国开店数量达500家,目标在2021年中国星巴克门店数量达5000家。随着中国门店数不断增加,中国已是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详情]

澎湃新闻 | 2018年05月16日 21:34
剑指星巴克垄断 瑞幸快速扩张背后是营销还是产品?
剑指星巴克垄断 瑞幸快速扩张背后是营销还是产品?

  剑指星巴克垄断 瑞幸咖啡快速扩张背后是营销还是产品? 文/董枳君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火了! “星巴克与物业签订排他条款”“被要求二选一站队”。5月15日下午,在神州优车总部瑞幸咖啡向不少媒体“喊冤”。5月16日,瑞幸咖啡正式将星巴克告上了法庭。 在《致星巴克的一封的公开信》中最激烈的部分是:瑞幸咖啡称将以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起诉。瑞幸列举的星巴克涉嫌垄断的理由是,“星巴克占据中国咖啡连锁市场50%以上的份额。”公开信中,瑞幸咖啡“痛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咖啡连锁市场,进行不公平竞争,要求物业与供应商排他性合作,供应商“二选一”站队,并表示已接到部分合作商停止供货的通知。 对此,《商学院》记者向星巴克方面求证,对方表示,“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不过这封“火药味十足”的公开信发出后,并没有引发舆论对星巴克的口诛笔伐,反而引发外界对瑞幸咖啡借星巴克进行炒作的质疑。业内对此事看法不一,有认为瑞幸咖啡此举是“碰瓷营销”,借助星巴克的影响力为自家品牌背书,顺带提升流量和知名度;也有看法表示,作为后入场者,瑞幸咖啡遭遇“前辈”打压,愤而发声。 回顾5月8日,瑞幸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品牌发布会上,瑞幸咖啡的CEO钱治亚表示,截止5月31日,将在全国开设525家门店。对于一家咖啡厅来说食品安全和供应链无疑是成功的基础。但对于快速扩张的瑞幸来说,究竟是重营销还是重产品? 强拉星巴克下场 “这一杯,谁不爱。”在写字楼、小区、商业配套的电梯间或宣传栏,相信不少消费者对汤唯或张震手举小蓝杯的广告并不陌生。作为咖啡界的“新秀”,瑞幸咖啡成立至今7个月一直坚持“高举高打”的高调风格。 据瑞幸咖啡的介绍,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排他对象既包括Costa、太平洋咖啡、漫咖啡、两岸咖啡等咖啡连锁品牌,也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解释称:“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独家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 对此,德恒律师事务所张帆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看,纵向垄断是指在上下游,不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主体间达成了排除、竞争协议。星巴克是否属于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属争议范畴。 目前,《商学院》记者翻阅星巴克2018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新进入中国7座城市,开出188家店,在中国138座城市拥有了3100家门店。星巴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而对于7个月孵化500多家门店来说,瑞幸咖啡显然来势汹汹。 一位不愿具名的营销界专家对《商学院》指出,从公开信的发布,到媒体报道,此次瑞幸咖啡借势星巴克的营销策划应已筹备有些时日。 其实,在这封公开信之前,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纠缠”已有些时日。5月8日,瑞幸咖啡正式发布品牌并宣布开业,被指对标“中国版”星巴克。5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从2017年年底,瑞幸开始向“友商”星巴克挖角。据悉,目前,瑞幸已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高端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1/4员工。而相同岗位,瑞幸咖啡用高于星巴克三倍的工资挖人。5月10日,传闻称,星巴克全球高管在暗访了北京和上海的瑞幸咖啡门店后,将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国推出外卖服务。5月10日传闻称,星巴克要求供应商二选一,不能给瑞幸咖啡供货。5月15日,瑞幸咖啡发表公开信:希望公平竞争!遭到星巴克反击。 星巴克方面在回应中还指出,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 咖啡行业“红海”已来? 瑞幸咖啡、连咖啡等不少网红咖啡来势汹汹的背后是否宣告着中国“咖啡红海”的到来? 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6年、2017年中国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星巴克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8.8%和80.7%;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比瑞幸咖啡所说的50%要高得多。 2018年2月,在瑞幸的第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钱治亚公开表示,为了让瑞幸咖啡迅速扩张,她已准备好10亿元资金。把原来打车市场的营销玩法,用在了咖啡这个传统的生意上,例如“首杯免费” “买2赠一”“买5赠5”等。 “刚开业的时候,我们公司几乎一周每人喝三杯。”一位在北京丰台区总部基地工作的医药行业行政人员菲菲告诉《商学院》记者,今年初公司旁边的瑞幸咖啡正式开业,为吸引周边消费者到店,瑞幸咖啡经常推出免费咖啡和打折的活动,折扣力度可达1.8折或5.8折。此外,如果用户将瑞幸咖啡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朋友和用户自己都可以免费领取一杯咖啡。 在瑞幸咖啡的app上,记者发现一杯美式咖啡是21元,其它咖啡也均在21元~27元价格区间,产品售价上,瑞幸咖啡要明显低于星巴克,后者一杯咖啡的售价平均在30元左右。虽比星巴克便宜了几块钱,但在价格上优势并不明显。 在渠道布局方面,瑞幸咖啡选择大规模开店,已在全国开出了400多家门店。截止到5月31日,将共开设超500家门店,相当于以每月10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而其中一半选址在高端写字楼。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咖啡行业从业者指出,公开信中提到的“二选一”问题,涉及到机器设备、咖啡豆等供应链的搭建。如果说供应链上与星巴克撞车,那问题是瑞幸自己到底有没有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很值得怀疑。 目前在中国市场,除了星巴克外,costa、太平洋咖啡、咖啡陪你、漫咖啡等也拥有众多追随者。作为瑞幸的“前辈”,costa、太平洋等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为何并没有发动与星巴克的战争? 在公开信中提到的排他条款也并不经得住推敲。记者发现,在西单大悦城,星巴克、太平洋咖啡同时存在;朝阳大悦城里也同时拥有有星巴克和costa;在望京soho,星巴克和瑞幸也同时共处着。 在《商学院》记者提出的哪些物业存在排他?不少商场多个咖啡品牌共存和谐?等具体问题时,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回应。 在互联网圈,有一条众人皆知的“生存法则”。一个新创业的公司想要在一个行业打下知名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碰瓷行业老大,京东、去哪儿、ofo、快的等公司都这么干过。行业人士认为,神州优车团队出身的瑞幸咖啡显然是懂得这个套路的,浓浓的互联网营销套路显然已被用到了咖啡领域。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则告诉记者,现在瑞幸咖啡主要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加强性价比,和就近原则赚取咖啡入门级的消费人群,现在打出“对标星巴克”的口号,在公开信声明与星巴克采用同样的供应商,借势营销之嫌。 后附瑞幸咖啡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 [详情]

商学院 | 2018年05月16日 16:31
瑞幸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已获法院受理 星巴克暂未置评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5月16日 14:46
星巴克门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 瑞幸指责其有垄断嫌疑
星巴克门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 瑞幸指责其有垄断嫌疑

  星巴克门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数字化步伐仍待提速 吕进玉 今日上午(美东时间5月15日晚8点),星巴克公司(NASDAQ:SBUX)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投资者交流会并宣布了未来5年将加速中国市场发展。 星巴克方面给予第一财经记者的文件透露,第一,到2020财年末,星巴克将在中国大陆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同时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至600家;第二,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第三,今年6月,全新Chilled Cup系列冷藏即饮饮品将正式上市,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将覆盖400多个主要城市125000多个高端分销点;第四,星巴克将通过于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联盟,在中国市场扩大覆盖率和规模化;第五,以价值为导向的星巴克中国公司和星巴克基金会重申5年内在中国投入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用语发展社会影响力项目的承诺。 不久前,星巴克臻选上海烘培工坊开业时创始人兼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希望在8~9年内完成10000家门店的目标。据了解,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大陆141座城市拥有近3300家门店,近乎是以平均每15个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的速度在扩张。按星巴克今日提供的数据,在中国大陆每年将新增门店数600家,那么到2022年则会突破6000家。 记者梳理星巴克财报发现,中国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规模仅次于其美国本土。不过,连锁咖啡经营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却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发展趋势,星巴克想在中国市场实现一家独大将面临越来越多挑战。 昨日,本土咖啡连锁瑞幸指责星巴克具有垄断嫌疑,称已委托律所将正式提起起诉。此外,英国咖啡公司Costa去年收回中国南方市场管理权,计划在2022年开出门店1200家,而瑞幸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完成525家门店布局,精品咖啡seesaw等品牌也在规模化发展,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全家等等跨界入局的咖啡“分食者”。 缓慢发展的数字化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此次投资者交流会中特别强调将强化数字化顾客关系,拓展“第三空间”体验,并指出:在过去的四年里,星巴克中国90天活跃会员的人数增加了近两倍,达到了近700万人,其中90%的会员是星巴克APP的活跃使用者。 记者对比瑞幸后发现,这一数据则是,试营业的两个多月中,累计完成订单超过300万单,销售咖啡约为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 “星巴克搭建的数字化系统,用户数据主要都是在内部循环,用户能够体验到的大概就只有去年在微信里的‘用星说’数字礼品卡分享,星巴克自己的微信小程序消费返券用法非常麻烦,转化率也比较难提升。”服务于数字营销行业的肖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德勤中国消费品及零售行业领导合伙人张天兵在上周进行的宝尊电商峰会中表示,数字化时代下,随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逐步拉近,未来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有其所占据的消费者时间来定义。从消费者的角度,消费者对于企业是否有电商渠道、线下渠道,线下是自营的还是代理的等等并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我需要这样东西的时候,是否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交到我的手中服务于我。 显然,星巴克在处理消费距离上,选择了增加实体门店服务这一传统方式,而非互联化的链接。至今,星巴克仍没有外卖服务,其官方网站、APP及各个线上渠道提供的消费者体验也未能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费者能够用最低的成本享受服务。 “相比较瑞幸这样互联网背景的咖啡企业,星巴克更多是卖文化的传统公司。能够联想到它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大概也只有打开APP积分。”肖洋对第一财经记者补充说道。 星巴克指出,在微信平台率先推出“用星说”社交礼品18个月后,近日,星巴克宣布将社交礼品服务拓展至支付宝平台。此前在支付方式上,星巴克分别是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9月底才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服务。此前,门店内直接收银行卡、现金、星巴克星礼卡和Apple Pay等。 6月12日,星巴克将推出四款口味的Chilled Cup冷藏即饮饮品。未来五年,星巴克将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将即饮饮品业务拓展覆盖至全国400多个主要城市的125000多个高端分销点。 “星巴克即饮这块通过康师傅的渠道更多是想建立两个金字塔,分别是消费人群的金字塔和渠道的金字塔,这对星巴克品牌的张力来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场景可以享受到星巴克的不同产品,从而实现品牌、渠道和产品线的最大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说。 此外,星巴克通过与雀巢成立的咖啡联盟,将其渠道发展部门拓展到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借由雀巢的影响力,将星巴克的消费包装型产品从覆盖全世界28个国家拓展至将近190个国家。”星巴克方面表示,该联盟将在全球范围内把星巴克咖啡引入包括Nespresso和Nescafe Dolce Gusto 在内的雀巢单杯咖啡系统。 也就是说,在超市出售的罐装或盒装的星巴克咖啡、能量饮料仍然是星巴克跟百事合作的业务。从1994 年星巴克推出瓶装咖啡以来,百事就一直为它生产和分销瓶装饮料业务。在中国,瓶装星冰乐由百事的战略联盟公司康师傅生产和分销。 而全球范围内包括星巴克、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臻选(Starbucks Reserve)、茶瓦纳(Teavana)、 Starbucks VIA 和 Torrefazione Italia则是交由雀巢完成。[详情]

一财网 | 2018年05月16日 14:38
星巴克新目标:2022年底前在230个城市开设6000家门店
界面 | 2018年05月16日 09:45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争:瑞幸咖啡定价略低于星巴克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争:瑞幸咖啡定价略低于星巴克

   星巴克回应瑞幸:欢迎有序竞争 本报讯(记者  温婧)昨天,瑞幸咖啡称在近期业务发展中遇到来自星巴克的阻碍,并表示星巴克的行为涉嫌垄断,拟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星巴克回应表示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并欢迎有序竞争。 瑞幸咖啡昨天发表公开信称,近期在业务发展中遇到了以下情况:第一,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很多物业反馈,前期已与星巴克签订了排他性租赁合同,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给瑞幸咖啡。第二,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瑞幸咖啡所选择的供应商其中很多与星巴克的供应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目前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 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的这些做法已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和第17条的有关规定,已委托律师近日将就以上问题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今年起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目前已完成门店布局525家。瑞幸咖啡定位“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单,选择自提或配送等物流方式。星巴克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超3000家门店,不提供外送服务。从定价上来看,瑞幸咖啡的价格略低于星巴克。 昨晚,星巴克回应该事件称,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星巴克表示,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 [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18年05月16日 08:32
瑞幸咖啡拟状告星巴克涉嫌“排他”垄断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5月16日 07:58
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面临举证难 究竟是炒作还是维权?
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面临举证难 究竟是炒作还是维权?

  在指控星巴克垄断后的第三天,瑞幸咖啡声称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不再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淡定”的星巴克则传来要做外卖的消息,直指瑞幸等外卖咖啡品牌的“命门”。[详情]

星巴克强令商家二选一或许没事 瑞幸想获支持不容易
星巴克强令商家二选一或许没事 瑞幸想获支持不容易

  强令商家“二选一”?星巴克会不会有事 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想要获得反垄断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的支持,并不容易。 喻临 新零售咖啡品牌瑞幸咖啡5月15日发布致星巴克的公开信,称星巴克采取多种不正常手段打压竞争对手,限制和妨碍市场竞争,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瑞幸咖啡表示将就此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提起投诉。星巴克回应称,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自己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欢迎有序竞争。 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涉嫌垄断,主要提出了两方面的证据。一是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导致物业有闲置铺位也无法租赁,排他对象既包括国内外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还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商家。二是星巴克向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供货,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停止供货的通知。目前,这些只是瑞幸咖啡单方面的指控,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定,但星巴克的回应并未对此作出具体澄清。 据《证券时报》报道,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涉嫌垄断案已于16日正式立案,相关投诉材料也已经向国家相关机构提交并被受理。该案的重点在于:星巴克是否存在“排他性交易”。比如,与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要求物业在星巴克和其他商家之间“二选一”;要求供应商停止向瑞幸咖啡供货,在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等其他商家之间“二选一”。而这种对“排他性交易”的指控,近几年也发生在电商平台的竞争中,每到“6·18”“双11”等电商平台大促销之际,对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二选一”(要求商家只能在我这一家平台上做促销,保证产品只能在我这一家平台上售卖)措施的责难之声,就会四起。 如果星巴克强令物业和供货商“二选一”之事能够得到认定,那么,对这种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就可以参照对某些电商平台强令“二选一”行为的定性和处理。然而,如果真要照此定性和处理,就可能要陷入尴尬之中。近几年,有电商多次向监管部门举报少数大型电商平台强令商家“二选一”,要求对此进行反垄断调查执法,工商部门也多次发文,明令电商平台“不得限制、排斥促销者参与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在认定企业行为是否属于垄断时,对《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款作出比较“宽松”的理解,比如认为,电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并非一定是垄断,只有符合“没有正当理由而进行排他性交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严格条件,才能认定为垄断。按照这样的理解和标准,要认定电商平台强令“二选一”属于垄断,门槛和成本都很高,所以至今,此类行为并没有被认定为垄断。 由此看来,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想要获得反垄断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的支持,并不容易。有电商平台的“案例”在先,星巴克想必也相信自己“肯定没事”。而如果很多行业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大企业强令“二选一”都没事,那么,反垄断执法又该如何进行? 据《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报道,颁行已逾10年的《反垄断法》有望启动首次修订,将规定针对垄断行为建立事先审查机制,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的认定和制裁措施将更加明确。希望这一次的“咖啡之争”,能为反垄断法修订和强化反垄断执法提供注解。[详情]

瑞幸指控星巴克垄断后第二天:星巴克宣布要做外卖了
瑞幸指控星巴克垄断后第二天:星巴克宣布要做外卖了

  星巴克入局外卖晚了么 来源:北京商报 沸沸扬扬的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行业垄断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星巴克在中国召开了2018全球投资者交流会,宣布未来五年将加速中国市场扩张的大计划,除了将继续保持平均每15个小时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外,公司还将提供外送服务。这也是迟迟不涉足外卖市场的星巴克首次明确表态要开启这项业务。不过,星巴克在外送领域长期缺席之时,其他众多咖啡品牌、咖啡单店乃至餐饮企业已纷纷涌入。业内普遍认为,作为咖啡外卖市场的“新人”,未来星巴克除了将面临着来自行业对手的压力外,也将面临产能、配送等多方面的挑战。 将发力外送 根据星巴克披露的最新中国增长计划,该公司拟将业务延伸至咖啡即饮和家用市场。同时,星巴克计划在未来五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按照这一速度,平均每15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新店诞生。另外,还有一项备受瞩目的举措就是即将发力外送业务,星巴克已将外送业务纳入其中国数字化创新战略,并将实现定制化服务、移动点单支付等诸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再次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速度、涉足外送等,星巴克还将大力拓展家用咖啡市场,利用雀巢庞大的线下零售渠道,提升星巴克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的规模。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表示,公司最为重视剧院式的门店体验,但外卖、会员等数字化的建设也是企业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星巴克一直不做外卖一事,王静瑛解释为“公司更加注重咖啡品质和顾客体验,星巴克须保证外送产品的品质与门店产品的品质相同”。 星巴克作为目前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一直是众多外卖平台紧盯的目标,在此之前星巴克也曾多次传出将同外卖平台合作的传闻,但均未能得到证实。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星巴克的入局将会改写咖啡外卖市场格局。北京商报记者就未来星巴克将如何开展外卖业务联系了该公司中国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对方的回应。 加入混战 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整个餐饮行业。从去年美团外卖以及饿了么发布的外卖市场数据来看,下午茶以及夜宵正在成为新的外卖增长点。在外卖平台上,不仅出现了越来越多专攻咖啡、茶饮的下午茶品牌,同时很多餐饮企业也在不断扩充自身的下午茶品类以抢占这块市场。这也意味着星巴克的咖啡外卖业务将面临多方竞争。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Costa、太平洋咖啡等连锁咖啡品牌都已上线外卖平台,此外,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也在不断加码咖啡外卖业务。除此之外,外卖平台上还有很多特色单体咖啡店的身影,它们都是下午茶外卖的主力军。 事实上,咖啡外送在外卖平台混战期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重要细分品类,彼时很多咖啡外送品牌还是以微信服务号的形式存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抓住星巴克不做外送这一“商机”而起家,但由于产品单一以及配送压力,加之当时外卖市场补贴大战还未停止等诸多因素,很多咖啡品牌及服务号都只是昙花一现,其中不乏连咖啡这样以提供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外送业务起家并获得资本青睐最终逐渐转向自建品牌的咖啡企业。近来直指星巴克垄断的瑞幸咖啡,从出道至今也是将咖啡外送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咖啡外送市场不断有新品牌入局,作为国内咖啡市场“大佬”的星巴克却迟迟未能踏出这一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源于星巴克对于外送业务可能会给其产品品质带来不可控影响的“焦虑”。 据某外卖平台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星巴克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外卖市场的关注,并且也曾尝试与外卖平台合作,但由于对于咖啡品质的要求近乎严苛,不仅需要下单后20分钟内送到,还要求配送过程中不能撒杯,对配送员也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所以迟迟没能正式涉足。“星巴克是上市公司,而外卖配送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对于星巴克而言都是风险点,作为一个注重门店场景的餐饮品牌,在外卖业务的开展上难免采取谨慎态度。”上述知情人士分析。 而此次,星巴克将外卖业务列入发展规划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星巴克体量庞大,品牌影响力也很大,一旦开启外送业务,必将改写已有的咖啡外送市场格局,外送很可能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在上海咖啡协会副会长王振东看来,星巴克此举属于防御性策略,该品牌下一步的重点仍在于门店的多层次布局,以及在咖啡产业链端的布局,星巴克做外卖更多地是为了堵住市场的漏洞,形成产品线闭环。 产能挑战 下午茶外卖市场的增长,以及客群与外卖用户的高度重合,早已让星巴克这一咖啡“大佬”成为外卖平台争抢的“香饽饽”。现在星巴克究竟将如何拓展外送业务暂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测的是,星巴克一旦开启外卖,订单量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暴增,这对于星巴克而言也将会是不小的挑战。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星巴克并没有开放外卖业务,但事实上,各外卖平台上都存在不少星巴克的代购店,在星巴克的各个门店也有很多外卖配送员的身影。“大多配送员动辄就带着十几杯的订单到店取货,星巴克的产品都是现做的,产能有限,这给很多到店消费的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因此如果开放外卖业务,产能分流将是星巴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王振东表示,星巴克如果要着力拓展外卖市场,应该采取像此前必胜客一样的方式,即开设外卖专门店或者成立外卖副牌,这样不仅能降低星巴克的开店成本,也能有效对外卖和堂食的产能进行分流。除了可能将要面临的产能挑战,星巴克如果选择与外卖平台合作的方式发展外卖业务,那么也将面临着用户数据可能流失等问题。“自己配送成本高难度大,而依靠外卖平台则很难完全掌握用户信息,众所周知,未来的产品研发、拓店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这个趋势不可逆,也应成为星巴克涉足外卖时应该评估的重要问题。”王振东说。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文 代小杰/制表[详情]

星巴克2022年目标:大陆门店数翻番 营收为去年3倍
星巴克2022年目标:大陆门店数翻番 营收为去年3倍

  星巴克2022年中国目标:大陆门店数翻番,营收为去年3倍 澎湃新闻记者 王歆悦 星巴克计划到2022财年末,中国大陆市场门店数量翻一番,增至6000家;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5月16日,星巴克公司首次全球投资者交流会在中国上海举办。星巴克在会上公布了上述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的增长计划。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星巴克目前在中国大陆的141座城市运营近3300家门店,拥有45000名员工,平均每15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星巴克称:“在中国,星巴克全新的门店在单店平均销量,投资回报率以及盈利能力上,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异表现。” 首次将全球投资者交流会搬到中国召开,充分凸显出中国市场对星巴克的重要性。同时,会上还传递出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目标:星巴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即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公司同时宣布,到2022财年末,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17财年,星巴克约15%的收入(32亿美元)来自中国和亚太地区市场。 星巴克咖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说:“在融入并参与中国中产阶层的迅速成长方面,也许没有其他外国品牌比星巴克更深入的了。星巴克在中国持续推广咖啡文化,将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带来长期、健康的回报和成长。” 本月早些时候,星巴克与雀巢公司达成的价值达71.5亿美元的交易。获得巨额资金的星巴克,正在加速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张。 星巴克在此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公司将通过与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联盟,在未来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家用咖啡产品。 星巴克方面表示,该联盟将助力其渠道发展部门拓展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的规模与覆盖,借由雀巢的影响力,将星巴克的消费包装型产品从覆盖全世界28个国家扩展至近190个国家。该联盟更将在全球范围内把星巴克咖啡引入包括Nespresso和Nescafe Dolce Gusto在内的雀巢单杯胶囊咖啡系统。 不过,星巴克与雀巢的联盟目前对于中国市场没有太多影响。星巴克中国的即饮产品由康师傅分销。星巴克称,未来五年,与康师傅的合作,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将覆盖400多个主要城市的125000多个高端分销点。 在数字支付方面,星巴克中国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所有支付的订单中,超过60%通过数字支付,80%通过非现金支付。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已占半壁江山。此前星巴克提出,计划每年在中国开店数量达500家,目标在2021年中国星巴克门店数量达5000家。随着中国门店数不断增加,中国已是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详情]

剑指星巴克垄断 瑞幸快速扩张背后是营销还是产品?
剑指星巴克垄断 瑞幸快速扩张背后是营销还是产品?

  剑指星巴克垄断 瑞幸咖啡快速扩张背后是营销还是产品? 文/董枳君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火了! “星巴克与物业签订排他条款”“被要求二选一站队”。5月15日下午,在神州优车总部瑞幸咖啡向不少媒体“喊冤”。5月16日,瑞幸咖啡正式将星巴克告上了法庭。 在《致星巴克的一封的公开信》中最激烈的部分是:瑞幸咖啡称将以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起诉。瑞幸列举的星巴克涉嫌垄断的理由是,“星巴克占据中国咖啡连锁市场50%以上的份额。”公开信中,瑞幸咖啡“痛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咖啡连锁市场,进行不公平竞争,要求物业与供应商排他性合作,供应商“二选一”站队,并表示已接到部分合作商停止供货的通知。 对此,《商学院》记者向星巴克方面求证,对方表示,“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不过这封“火药味十足”的公开信发出后,并没有引发舆论对星巴克的口诛笔伐,反而引发外界对瑞幸咖啡借星巴克进行炒作的质疑。业内对此事看法不一,有认为瑞幸咖啡此举是“碰瓷营销”,借助星巴克的影响力为自家品牌背书,顺带提升流量和知名度;也有看法表示,作为后入场者,瑞幸咖啡遭遇“前辈”打压,愤而发声。 回顾5月8日,瑞幸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品牌发布会上,瑞幸咖啡的CEO钱治亚表示,截止5月31日,将在全国开设525家门店。对于一家咖啡厅来说食品安全和供应链无疑是成功的基础。但对于快速扩张的瑞幸来说,究竟是重营销还是重产品? 强拉星巴克下场 “这一杯,谁不爱。”在写字楼、小区、商业配套的电梯间或宣传栏,相信不少消费者对汤唯或张震手举小蓝杯的广告并不陌生。作为咖啡界的“新秀”,瑞幸咖啡成立至今7个月一直坚持“高举高打”的高调风格。 据瑞幸咖啡的介绍,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排他对象既包括Costa、太平洋咖啡、漫咖啡、两岸咖啡等咖啡连锁品牌,也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解释称:“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独家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 对此,德恒律师事务所张帆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看,纵向垄断是指在上下游,不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主体间达成了排除、竞争协议。星巴克是否属于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属争议范畴。 目前,《商学院》记者翻阅星巴克2018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新进入中国7座城市,开出188家店,在中国138座城市拥有了3100家门店。星巴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新增600家门店,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倍增至6000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而对于7个月孵化500多家门店来说,瑞幸咖啡显然来势汹汹。 一位不愿具名的营销界专家对《商学院》指出,从公开信的发布,到媒体报道,此次瑞幸咖啡借势星巴克的营销策划应已筹备有些时日。 其实,在这封公开信之前,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纠缠”已有些时日。5月8日,瑞幸咖啡正式发布品牌并宣布开业,被指对标“中国版”星巴克。5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从2017年年底,瑞幸开始向“友商”星巴克挖角。据悉,目前,瑞幸已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高端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1/4员工。而相同岗位,瑞幸咖啡用高于星巴克三倍的工资挖人。5月10日,传闻称,星巴克全球高管在暗访了北京和上海的瑞幸咖啡门店后,将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国推出外卖服务。5月10日传闻称,星巴克要求供应商二选一,不能给瑞幸咖啡供货。5月15日,瑞幸咖啡发表公开信:希望公平竞争!遭到星巴克反击。 星巴克方面在回应中还指出,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 咖啡行业“红海”已来? 瑞幸咖啡、连咖啡等不少网红咖啡来势汹汹的背后是否宣告着中国“咖啡红海”的到来? 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6年、2017年中国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星巴克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8.8%和80.7%;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比瑞幸咖啡所说的50%要高得多。 2018年2月,在瑞幸的第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钱治亚公开表示,为了让瑞幸咖啡迅速扩张,她已准备好10亿元资金。把原来打车市场的营销玩法,用在了咖啡这个传统的生意上,例如“首杯免费” “买2赠一”“买5赠5”等。 “刚开业的时候,我们公司几乎一周每人喝三杯。”一位在北京丰台区总部基地工作的医药行业行政人员菲菲告诉《商学院》记者,今年初公司旁边的瑞幸咖啡正式开业,为吸引周边消费者到店,瑞幸咖啡经常推出免费咖啡和打折的活动,折扣力度可达1.8折或5.8折。此外,如果用户将瑞幸咖啡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朋友和用户自己都可以免费领取一杯咖啡。 在瑞幸咖啡的app上,记者发现一杯美式咖啡是21元,其它咖啡也均在21元~27元价格区间,产品售价上,瑞幸咖啡要明显低于星巴克,后者一杯咖啡的售价平均在30元左右。虽比星巴克便宜了几块钱,但在价格上优势并不明显。 在渠道布局方面,瑞幸咖啡选择大规模开店,已在全国开出了400多家门店。截止到5月31日,将共开设超500家门店,相当于以每月10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而其中一半选址在高端写字楼。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咖啡行业从业者指出,公开信中提到的“二选一”问题,涉及到机器设备、咖啡豆等供应链的搭建。如果说供应链上与星巴克撞车,那问题是瑞幸自己到底有没有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很值得怀疑。 目前在中国市场,除了星巴克外,costa、太平洋咖啡、咖啡陪你、漫咖啡等也拥有众多追随者。作为瑞幸的“前辈”,costa、太平洋等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为何并没有发动与星巴克的战争? 在公开信中提到的排他条款也并不经得住推敲。记者发现,在西单大悦城,星巴克、太平洋咖啡同时存在;朝阳大悦城里也同时拥有有星巴克和costa;在望京soho,星巴克和瑞幸也同时共处着。 在《商学院》记者提出的哪些物业存在排他?不少商场多个咖啡品牌共存和谐?等具体问题时,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回应。 在互联网圈,有一条众人皆知的“生存法则”。一个新创业的公司想要在一个行业打下知名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碰瓷行业老大,京东、去哪儿、ofo、快的等公司都这么干过。行业人士认为,神州优车团队出身的瑞幸咖啡显然是懂得这个套路的,浓浓的互联网营销套路显然已被用到了咖啡领域。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则告诉记者,现在瑞幸咖啡主要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加强性价比,和就近原则赚取咖啡入门级的消费人群,现在打出“对标星巴克”的口号,在公开信声明与星巴克采用同样的供应商,借势营销之嫌。 后附瑞幸咖啡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 [详情]

瑞幸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已获法院受理 星巴克暂未置评
瑞幸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已获法院受理 星巴克暂未置评

  瑞幸咖啡诉星巴克中国涉嫌垄断已获法院受理 星巴克暂未置评 来源:证券时报网 16日中午,一张网传图片显示,某地人民法院已受理了瑞幸咖啡诉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垄断纠纷一案,并且该法院已于今日立案。 证券时报记者向瑞幸咖啡人士核实时确认了该图片的真实性,并表示,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中国涉嫌垄断案件已于今天上午在相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立案,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同时,相关投诉材料也已经向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交并被受理。 该人士向记者强调,“我们不再就此事做任何评论。”记者就网传图片向星巴克方面求证时,星巴克中国人士暂未对此进行置评。 昨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开信指控星巴克与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同时,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对此,星巴克昨日晚些时候发布声明称,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但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刘灿邦)[详情]

星巴克门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 瑞幸指责其有垄断嫌疑
星巴克门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 瑞幸指责其有垄断嫌疑

  星巴克门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数字化步伐仍待提速 吕进玉 今日上午(美东时间5月15日晚8点),星巴克公司(NASDAQ:SBUX)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投资者交流会并宣布了未来5年将加速中国市场发展。 星巴克方面给予第一财经记者的文件透露,第一,到2020财年末,星巴克将在中国大陆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同时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至600家;第二,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第三,今年6月,全新Chilled Cup系列冷藏即饮饮品将正式上市,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将覆盖400多个主要城市125000多个高端分销点;第四,星巴克将通过于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联盟,在中国市场扩大覆盖率和规模化;第五,以价值为导向的星巴克中国公司和星巴克基金会重申5年内在中国投入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用语发展社会影响力项目的承诺。 不久前,星巴克臻选上海烘培工坊开业时创始人兼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希望在8~9年内完成10000家门店的目标。据了解,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大陆141座城市拥有近3300家门店,近乎是以平均每15个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的速度在扩张。按星巴克今日提供的数据,在中国大陆每年将新增门店数600家,那么到2022年则会突破6000家。 记者梳理星巴克财报发现,中国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规模仅次于其美国本土。不过,连锁咖啡经营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却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发展趋势,星巴克想在中国市场实现一家独大将面临越来越多挑战。 昨日,本土咖啡连锁瑞幸指责星巴克具有垄断嫌疑,称已委托律所将正式提起起诉。此外,英国咖啡公司Costa去年收回中国南方市场管理权,计划在2022年开出门店1200家,而瑞幸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完成525家门店布局,精品咖啡seesaw等品牌也在规模化发展,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全家等等跨界入局的咖啡“分食者”。 缓慢发展的数字化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此次投资者交流会中特别强调将强化数字化顾客关系,拓展“第三空间”体验,并指出:在过去的四年里,星巴克中国90天活跃会员的人数增加了近两倍,达到了近700万人,其中90%的会员是星巴克APP的活跃使用者。 记者对比瑞幸后发现,这一数据则是,试营业的两个多月中,累计完成订单超过300万单,销售咖啡约为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 “星巴克搭建的数字化系统,用户数据主要都是在内部循环,用户能够体验到的大概就只有去年在微信里的‘用星说’数字礼品卡分享,星巴克自己的微信小程序消费返券用法非常麻烦,转化率也比较难提升。”服务于数字营销行业的肖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德勤中国消费品及零售行业领导合伙人张天兵在上周进行的宝尊电商峰会中表示,数字化时代下,随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逐步拉近,未来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有其所占据的消费者时间来定义。从消费者的角度,消费者对于企业是否有电商渠道、线下渠道,线下是自营的还是代理的等等并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我需要这样东西的时候,是否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交到我的手中服务于我。 显然,星巴克在处理消费距离上,选择了增加实体门店服务这一传统方式,而非互联化的链接。至今,星巴克仍没有外卖服务,其官方网站、APP及各个线上渠道提供的消费者体验也未能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费者能够用最低的成本享受服务。 “相比较瑞幸这样互联网背景的咖啡企业,星巴克更多是卖文化的传统公司。能够联想到它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大概也只有打开APP积分。”肖洋对第一财经记者补充说道。 星巴克指出,在微信平台率先推出“用星说”社交礼品18个月后,近日,星巴克宣布将社交礼品服务拓展至支付宝平台。此前在支付方式上,星巴克分别是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9月底才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服务。此前,门店内直接收银行卡、现金、星巴克星礼卡和Apple Pay等。 6月12日,星巴克将推出四款口味的Chilled Cup冷藏即饮饮品。未来五年,星巴克将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将即饮饮品业务拓展覆盖至全国400多个主要城市的125000多个高端分销点。 “星巴克即饮这块通过康师傅的渠道更多是想建立两个金字塔,分别是消费人群的金字塔和渠道的金字塔,这对星巴克品牌的张力来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场景可以享受到星巴克的不同产品,从而实现品牌、渠道和产品线的最大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说。 此外,星巴克通过与雀巢成立的咖啡联盟,将其渠道发展部门拓展到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借由雀巢的影响力,将星巴克的消费包装型产品从覆盖全世界28个国家拓展至将近190个国家。”星巴克方面表示,该联盟将在全球范围内把星巴克咖啡引入包括Nespresso和Nescafe Dolce Gusto 在内的雀巢单杯咖啡系统。 也就是说,在超市出售的罐装或盒装的星巴克咖啡、能量饮料仍然是星巴克跟百事合作的业务。从1994 年星巴克推出瓶装咖啡以来,百事就一直为它生产和分销瓶装饮料业务。在中国,瓶装星冰乐由百事的战略联盟公司康师傅生产和分销。 而全球范围内包括星巴克、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臻选(Starbucks Reserve)、茶瓦纳(Teavana)、 Starbucks VIA 和 Torrefazione Italia则是交由雀巢完成。[详情]

星巴克新目标:2022年底前在230个城市开设6000家门店
星巴克新目标:2022年底前在230个城市开设6000家门店

  星巴克制定中国市场新目标:2022年底前在230个城市开设6000家门店 楼婍沁 5月16日,星巴克首次于中国举办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会上,星巴克宣布已为中国大陆市场制定全新增长目标。预计截至2022财年底,星巴克将在中国大陆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同时,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至600家,最终实现门店数达到6000家的目标。此前,星巴克曾将在2021财年底前开出5000家门店作为中国市场增长目标。 与此同时,星巴克提到不久前与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联盟将帮助中国市场扩大覆盖率和规模化。这主要是针对家用市场。该联盟在成立之时,就表明将助力星巴克渠道发展部门拓展家用单杯式咖啡与食品服务业务的规模与覆盖,借由雀巢的影响力,将星巴克的消费包装型产品从覆盖全世界28个国家扩展至将近190个国家。该联盟将在全球范围内把星巴克咖啡引入包括Nespresso和NescaféDolce Gusto在内的雀巢单杯胶囊咖啡系统。 另外,6月12日,星巴克将为中国消费者推出全新四款口味的Chilled Cup冷藏即饮饮品。在未来五年,通过与中国即饮饮品市场领先的业务伙伴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将覆盖400多个主要城市的12.5万余个高端分销点。[详情]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争:瑞幸咖啡定价略低于星巴克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争:瑞幸咖啡定价略低于星巴克

   星巴克回应瑞幸:欢迎有序竞争 本报讯(记者  温婧)昨天,瑞幸咖啡称在近期业务发展中遇到来自星巴克的阻碍,并表示星巴克的行为涉嫌垄断,拟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星巴克回应表示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并欢迎有序竞争。 瑞幸咖啡昨天发表公开信称,近期在业务发展中遇到了以下情况:第一,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很多物业反馈,前期已与星巴克签订了排他性租赁合同,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给瑞幸咖啡。第二,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瑞幸咖啡所选择的供应商其中很多与星巴克的供应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目前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 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的这些做法已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和第17条的有关规定,已委托律师近日将就以上问题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今年起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目前已完成门店布局525家。瑞幸咖啡定位“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单,选择自提或配送等物流方式。星巴克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超3000家门店,不提供外送服务。从定价上来看,瑞幸咖啡的价格略低于星巴克。 昨晚,星巴克回应该事件称,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星巴克表示,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 [详情]

瑞幸咖啡拟状告星巴克涉嫌“排他”垄断
瑞幸咖啡拟状告星巴克涉嫌“排他”垄断

  瑞幸咖啡拟状告星巴克涉嫌“排他”垄断 炮轰其要求供应商断供、商铺排他,星巴克回应无意参与市场炒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辉 5月15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表示,近期在业务发展中遇到来自星巴克(Starbucks)的不正当竞争,就星巴克涉嫌垄断的行为,将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瑞幸咖啡在致星巴克的公开信中表示,其目前业务发展遭遇了星巴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第一,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即使还有闲置店铺也不允许其他‘咖啡’商家入驻;第二是要求供应商站队,停止向其他咖啡品牌供货。多家与星巴克重合的供应商被要求向瑞幸咖啡停止供货。” 对于瑞幸咖啡公开信中提及的要求供应商“二选一”问题,星巴克告诉南都记者,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当南都记者询问星巴克是否要求物业方及供应商对其他咖啡品牌“排他”时,星巴克则再次重复“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的说法。 有供应商收到排他协议要求 据了解,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今年1月起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已完成门店布局525家;经过4个月产品、流程和运营体系的磨合,5月8日宣布正式营业。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告诉南都记者,其掌握着证据证明星巴克要求商户租铺签订排他协议。 “在其进驻高端商务写字楼,与业主签订店铺租约时,大量采用自己预先拟定好的格式合同,严辞约定排他性条款。包括要求出租人在租赁区域内不存在:1、商号或者店名中,包含”咖啡“的任何商家。2、销售独立品牌的咖啡豆、调制咖啡或咖啡饮料的商铺或摊位。3、无独立咖啡品牌,但连续一个月中,3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咖啡豆、调制咖啡或咖啡类饮料销售的商铺或摊位。4、经营C osta、太平洋咖啡(PacificCoffee)、漫咖啡(M A A N coffee)、两岸咖啡(C . StraitsC afe)等所列清单中的连锁咖啡馆。”上述律所合伙人告诉南都记者,换言之,只要其与星巴克订立门店租约,就不得与其他咖啡馆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否则即构成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按照《反垄断法》的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可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份额超过50%,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李中圣告诉南都记者,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会被法律赋予更多的义务。“不能与交易相对人签订《独家协议》,或者限定其与他人交易行为。” 来自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星巴克2017年在咖啡馆服务市场份额58.6%,连锁咖啡馆服务中市场份额、门店总数、交易量分别占比80 .7%、61%、73.3%,也就是说具备《反垄断法》中提及的“市场支配地位”。 与此同时,供应商也收到排他协议的要求。“一开始只是不允许供货瑞幸咖啡,后来变成所有其他咖啡品牌都不行,这个情况在最近两周变得更加强烈。”一位供应商在上周也曾向南都记者如是爆料。据瑞幸咖啡的公开信显示,遭遇星巴克要求的供应商包括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等品类,“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 星巴克租赁合同网上能搜到含“排他性” 对于瑞幸咖啡的公开信,星巴克表示“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 但是当南都记者询问是否存在要求供应商或者店铺要求“排他”,星巴克并没有明确予以回应,只是再次强调“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 不过南都记者以“星巴克租赁合同”在百度搜索,第一条链接则是发布于2014年1月的一个百度文库“星巴克租赁合同”,从合同细则上看,星巴克在第5条的“场地使用”上,确实有一条“排他性”要求,其描述与金杜律师事务所所表述的一致,包括“任何含有”咖啡“的商家”以及“销售独立品牌的咖啡豆、调制咖啡或咖啡饮料的商铺或摊位”都在排他范围内。 “2008年中国实施《反垄断法》以来,虽然已有数百起案例,但大多数是由行政机构(国家发改委旗下机构)发起,企业之间诉讼的案例相对较少。原因在于界定‘垄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陷入诉讼泥潭,久拖不决。”一位业内人士如是告诉南都记者。 近几年的“反垄断”则集中表现为“二选一”。最早出现于8年前的3Q大战,之后京东、唯品会指责天猫,同程指责途牛要求商户二选一,超市门店上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二选一”。最近的则是美团外卖要求商家二选一。但实际上这些案例都不了了之。据IT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3Q大战通过司法手段,最后360败诉;京东通过行政举报天猫最后不了了之,很多时候这种问题最后都演变成一种公关的口水战,这也是一种无奈。 开店对决 瑞幸星巴克终有一战? 实际上,目前门店也是星巴克最重要的护城河。今年,星巴克宣布与雀巢达成协议,将星巴克门店以外全球营销星巴克产品的零售咖啡业务以71.5亿美元价格售予雀巢咖啡,也就是说其只主营业务就是2.8万家星巴克连锁咖啡店。 但其门店业务在中国也遭遇较大的挑战。据其2018年Q 2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同店销售增长4%,比上一季度减少30%.新增门店216家,也就是平均每天新开2.4个门店,相比之下,瑞幸咖啡在4个多月试运营期开出525家门店,平均每天开店4.1家。 这也是双方对门店定位的不同导致。星巴克一直强调其“第三空间”的概念,给消费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社交场景,咖啡则是这个场景中的重要媒介。它甚至为此拒绝了互联网服务通道,南都记者从星巴克A PP上看仅有会员服务以及门店导航的功能,并不能线上下单或者外卖服务,但这也让其门店成本相对高昂。财报显示,星巴克门店成本占比20%,高于原材料14 .3%,也就是说一杯38元的星巴克咖啡原材料可能只有5元多。 瑞幸咖啡则扩张到“无限场景”,除了类似于“第三空间”的旗舰店(E lite)和悠享店(R elax),也有快速自提、服务商务人群的快取店(Pickup),还有满足客户外送需求的外卖厨房店(K itchen),满足职业白领各种场景的需求。“外卖店门店小,易于扩展,我们希望首先是目标区域全覆盖,让用户能更便捷买到咖啡”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O O钱治亚告诉南都记者,“咖啡毕竟是饮品,我们需要让其回归一杯饮品的价格。过度消费文化概念,只是为了拉高产品价格。” 南都记者从其A PP上看到,目前其大杯客单价均在21-27元之间,比星巴克同款平均低10元左右,加上“买五送五”等促销,相当于一杯咖啡10多元,相当于一瓶功能饮料的价格。 “无论如何,只有一个选择对消费者终究不是好事。中国咖啡市场渗透率很低,需要更多的玩家共同做大。”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资料显示,欧洲每年人均的咖啡消费数量是750杯,美国是400杯,韩国、日本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人均消费量在200杯,但是中国大陆只有4杯,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均消费量也不过20杯。———比起“二选一”的选择题,消费者更需要的是“填空题”。在公平的市场竞争法则下,“填空题”将能完成得更完善。 采写:南都记者蔡辉[详情]

瑞幸咖啡“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 将在全国发起诉讼
瑞幸咖啡“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 将在全国发起诉讼

  瑞幸咖啡“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 将在全国发起诉讼 ■本报记者 夏 芳 国内咖啡行业硝烟弥漫,瑞幸咖啡刚刚宣布“开业大吉”后,就与咖啡界大佬星巴克“开战”了。 5月15日,瑞幸咖啡对外公布了“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的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内容涉及: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此外,星巴克还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为此,瑞幸咖啡决定将陆续在全国相关城市法院起诉星巴克,并向国家反垄断局执法部门进行投诉。 星巴克5月15日下午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并未正面就“瑞幸咖啡所提的星巴克涉嫌垄断起诉”一事进行回答,其只是表示:“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瑞幸咖啡将起诉星巴克 对于星巴克的回复,瑞幸咖啡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一切以法律裁决为准。” 瑞幸咖啡在公开信中表示,近期,公司在业务发展中,有很多物业反馈,前期已与星巴克签订了排他性租赁合同,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给瑞幸咖啡。另外,星巴克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 瑞幸咖啡副总裁郭谨一表示,公司所选择的供应商全部为世界顶级品牌,其中很多与星巴克的供应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目前,我们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星巴克的上述做法,既影响我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 瑞幸咖啡认为星巴克的上述做法已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和第17条的有关规定。“为加快推进问题解决,我们委托金杜律师事务所近日将就以上问题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郭谨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正式起诉星巴克,但是,接下来会陆续在全国相关城市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据记者了解,由于公司采用的是全球顶级的供应商,这与星巴克的供应商有重合,但对于哪些供应商提出停止供货,郭谨一表示,为了保护供应商,不方便透露相关企业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5月8日,瑞幸咖啡与6家全球顶级咖啡配套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蓝色伙伴”联盟,分别是咖啡机制造商瑞士雪莱(Schaerer)与弗兰卡(Franke)公司、世界百年糖浆品牌法布芮(Fabbri 1905)公司、乳制品企业恒天然集团(Fonterra)、全球前三的咖啡生豆贸易商三井物产( MITSUI&CO.)、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咖啡烘焙厂之一台湾源友(Yeuan Yeou)等。 虽然郭谨一没有给出供应商的名字,但其表示,上述6家供应商中有的与星巴克供应商重叠。 律师称星巴克涉嫌垄断 有律师认为,星巴克涉嫌垄断事实清楚,星巴克行为不利于咖啡行业健康发展。 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中圣在瑞幸咖啡发布会上公开向媒体表示,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与交易相对人订立排他性的“独家购买”协议。第十七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自己进行交易。 根据世界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和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是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 对于瑞幸咖啡的上述说法,星巴克向《证券日报》记者回复称:“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详情]

咖啡鏖战背后:星巴克对手在激增 市场越来越集中
咖啡鏖战背后:星巴克对手在激增 市场越来越集中

  咖啡市场的中国故事才刚开讲 北京晨报 星巴克和瑞幸的鏖战背后是中国咖啡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当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乐此不疲地讲述着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故事的同时,国内的咖啡品牌也在虎视眈眈,它们被资本洪流裹挟而来,互联网咖啡、精品咖啡、便利店咖啡等新的业态短期内迅速崛起。 星巴克的对手在激增 2017年星巴克豪掷13亿美元将中国内地市场所有门店运营权都收归己有,同时宣布计划到2021年在中国门店数量达到5000家,这意味着,星巴克每天开出1.33家新门店。对星巴克而言,加码中国市场就像一场赌博,中产崛起和城镇化是它最大的砝码。而在精品咖啡、小众咖啡品牌逐渐增多的中国市场,星巴克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新零售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凭借着“大师出品”的卖点以及买赠活动迅速引起关注;连咖啡在资本加持下发展颇为迅速;而便利店咖啡,全家、7-11都推出自有咖啡品牌,通过价格优势获取了一些固定消费者。 面对中国这个高增长的咖啡市场,资本同样加入到咖啡混战。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咖啡行业发生18起融资,这些融资大多集中在咖啡外卖品牌、精品咖啡连锁品牌、外带咖啡连锁品牌上。 人人都在争抢咖啡外卖市场 近年来,外卖市场成为咖啡品牌争夺的焦点。 定位“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的瑞幸咖啡在通过外卖切入白领办公消费场景之后迅速将战略调整为差异化的门店布局,在瑞幸咖啡的布局中,瑞幸咖啡将开设不同类型的门店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场景需求。 便利店也在加码咖啡外卖市场。全家自有的咖啡品牌湃客咖啡也将发力外卖渠道。“全家在今年初已与饿了么、美团外卖、京东到家三大外卖平台开展合作,其中湃客咖啡作为独立品牌入驻下午茶板块,进一步通过外卖渠道推广湃客咖啡品牌。”全家相关负责人王意文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 此前担心外卖影响咖啡口感的星巴克开始重新调整策略应对中国市场的新变化。在不久前举行的2017年业绩说明会上,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即将在中国推出外卖业务,这意味着星巴克和近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咖啡将进行直接对抗。 咖啡市场越来越集中 咖啡市场集中度也在提高。曾经互相视为对手的雀巢与星巴克日前宣布将组建全球咖啡联盟,雀巢公司将以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旗下的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永久拥有在全球咖啡店以外销售相关星巴克产品的权利。 “中国变化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也通过提供不同的产品,线上线下和一些新的形式,更深地进入到中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雀巢相关负责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雀巢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在不同的地方应用不同策略来驱动未来的增长。 中国咖啡市场的大混战背后是中国消费升级带来咖啡市场规模的强劲增长。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得益于中国咖啡市场的规模基数小,每年的咖啡市场规模增长幅度保持在25%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琼[详情]

搅局者瑞幸炮轰星巴克垄断 市场人士:不排除借势营销
搅局者瑞幸炮轰星巴克垄断 市场人士:不排除借势营销

  搅局者瑞幸炮轰星巴克垄断  星巴克回应无意参与炒作 北京晨报 瑞幸与星巴克的纠葛从未停歇。 北京晨报讯(记者 陈琼)国内咖啡市场的焦点正演变成新兵瑞幸和咖啡巨头星巴克之间的攻防战。 刚在5月8日宣布正式开业的互联网咖啡品牌“小蓝杯”瑞幸昨天炮轰咖啡连锁全球老大星巴克,发布致星巴克的公开信并召开媒体沟通会称将对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星巴克对其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目前我们已经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瑞幸咖啡副总裁郭谨一现场表示,近期一方面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另一方面星巴克要求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进行二选一甚至停止供货,已经影响到了瑞幸咖啡的正常运营。 “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称,确凿的证据表明,星巴克利用自己的先占优势和市场支配地位,在其进驻高端商务写字楼,与业主签订“店铺租约”时,大量采用自己预先拟定好的格式合同,严辞约定排他性条款。 星巴克随后则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对此,也有市场人士分析,不排除瑞幸是在借势营销。 自今年1月1日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互联网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发展迅猛,目前已完成全国525家门店的布局。这家从创立起就对标星巴克的互联网咖啡品牌与星巴克的纠葛也从未停歇。此前有消息称,瑞幸自去年12月开始从对手品牌星巴克挖人,主要招募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且瑞幸咖啡给出的部分岗位工资超出星巴克同岗位3倍以上,星巴克中国对此的回应是该消息严重失实。而日前则有消息称,星巴克全球高管在5月暗访了上海和北京的瑞幸咖啡门店之后,已经布置了上游断供、推出外卖业务两项强力的反击措施。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星巴克全球高管来中国是为了参加全球投资者大会,“外卖业务的具体上线时间也没有明确。”[详情]

瑞幸星巴克激战背后:部分门店挖走星巴克近1/4员工
瑞幸星巴克激战背后:部分门店挖走星巴克近1/4员工

  瑞幸星巴克激战升级 来源:北京商报 咖啡界的“新生军”与“老牌劲旅”竞争再度升级。5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致星巴克公开信,直指对方涉嫌垄断。瑞幸咖啡认为,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并要求供应商站队等行为已经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瑞幸咖啡拟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此,星巴克旋即回应,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双方都言之凿凿,外界则看法不一,有观点认为瑞幸咖啡借碰瓷星巴克炒作,也有人直指行业垄断黑幕应被揭露。但不管此次事件背后的“初衷”为何,都显示出国内咖啡市场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 宣战星巴克 瑞幸咖啡公开信显示,公司在发展中得到很多物业反馈,前期已与星巴克签订了排他性租赁合同,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给瑞幸咖啡。排他对象包括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还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同时,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与星巴克有重合,近日接到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等供应商的消息,星巴克要求供应商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 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进入中国近20年来,在教育中国咖啡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已占据中国连锁咖啡市场50%以上的份额。但上述做法影响了瑞幸咖啡的正常经营,也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希望星巴克能够尽快解除合同中排他性条款,立即停止向瑞幸咖啡供应商施压。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也称,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2016年和2017年两个最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是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分别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交易总笔数分别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份额达到1/2,可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会被法律赋予更多的义务。《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与交易相对人订立排他性的“独家购买”协议;第十七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自己进行交易。 李中圣认为,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独家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星巴克与交易相对人的排他性约定,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星巴克进行交易,也同样涉嫌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对此,瑞幸咖啡今后会继续与潜在的店铺出租业主、原材料供应商等密切合作,搜集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的证据,并基于新的事实,适时行使诉权和请求权。 针对瑞幸咖啡的指责,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星巴克深耕中国市场近20年,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但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 屡次交锋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相关消息中,双方在价格、挖脚员工、咖啡大师选择等方面都形成竞争。作为一家2017年底才创立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半年来开店速度可谓疯狂。该公司在近半年的试营业期间,累计完成订单约300万单、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截至目前约3个月的时间内,品牌完成全国13个主要城市525家门店的布局,整体开店速度惊人。而据瑞幸咖啡内部员工提供的北京市场数据显示,该品牌在北京已有约40家传统门店、35家左右外卖门店,加上装修中的门店已超过100家。   从瑞幸咖啡选址来看,门店选址多在商业区、CBD等人流密集区域。并且在试营业期间,瑞幸咖啡通过App咖啡钱包购买饮品券,可享受“买2赠1”、“买5赠5”等优惠,再加上“大师出品”、“顺丰配送”以及聘请汤唯、张震两位明星代言的方式,短时间迅速抢占大众咖啡市场。一位消费者晒出的咖啡订单显示,当日购买了抹茶拿铁、拿铁和卡布奇诺共8杯瑞幸咖啡,通过使用咖啡钱包内的优惠券共抵扣了192元,原价195元的咖啡实付仅为3元,如此高的优惠力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试。而瑞幸咖啡这种“烧钱”换市场的模式也搅动了多方神经。星巴克中国区CEO王静瑛近日对媒体透露,将推外卖服务,未来星巴克全国3000多家门店都将承担外卖站点的角色。此外,瑞幸咖啡虽有WBC冠军坐镇,但上一年度的WBC冠军在今年初也参与了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厂的开业培训,双方在资源上形成对峙。 在员工方面,不久前,有接近两家公司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瑞幸咖啡大约已挖了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高端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了近1/4的员工。该业内人士透露,瑞幸咖啡招募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给出的部分岗位工资超出星巴克同岗位3倍以上。 不过对此,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回复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反驳,跳槽的员工远未达到这一比例,如果一家门店的1/4员工离职该门店早就无法继续经营了。 伸冤or炒作 针对此次瑞幸的公开信,业内普遍认为,不论孰是孰非,都显示出国内咖啡市场激战日趋激烈。上海咖啡协会副会长王振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内咖啡行业仍然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星巴克确实占据优势地位,但起步较晚的瑞幸势头强劲,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布局市场,以开辟“互联网咖啡细分市场”,抢占星巴克迟迟不进入的咖啡外卖市场。 据《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咖啡消费平均增速只有2%,而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在15%-20%,中国已成为世界咖啡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目前来看星巴克稳居市场第一,但疯狂扩张的瑞幸咖啡同样不可小觑。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不论星巴克是否垄断,此次瑞幸咖啡的发布会都是一种借事营销的方式,借此维持高热度。“此次瑞幸有一定引导舆论和炒作之嫌,它和星巴克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函给星巴克公司沟通。当然,如果星巴克情况属实,瑞幸公司有权申请启动反垄断调查和诉讼,对星巴克签署排他性租赁条款提出质疑,甚至星巴克还可以构成《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中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让法院认定星巴克签署排他性租赁条款为无效条款。”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晨分析称。 在资深维权律师郝俊波看来,涉嫌垄断的案件大多在于价格垄断、价格共谋等方面,此类的垄断案件较少。目前来看星巴克确实存在垄断嫌疑,但需要进一步确认。该事件的发生不失为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对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也能给消费者更多消费选择。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赵超越/文 宋媛媛/制表[详情]

瑞幸“碰瓷”星巴克?
瑞幸“碰瓷”星巴克?

   瑞幸“碰瓷”星巴克? 来源:中国创客 记者:赵雷 编辑:赵力 苏琦 今天,最近的咖啡“网红”瑞幸发布一份致老牌咖啡巨头星巴克的公开信,指责星巴克与其合作商和物业签署了排他协议,并表示准备起诉。星巴克快速回应,“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 在惊讶于星巴克排他条款的同时,也有人觉得瑞幸的这封公开信更像是一场“公开碰瓷”和营销事件。 5月8日,由张震、汤唯代言瑞幸咖啡正式营业,其对外称,1月1日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开业和即将开业的门店达到525家,前期投入超10个亿。 咖啡品牌对于店铺位置的要求不言而喻,作为后来者的瑞幸,除了要参与对商圈和写字楼密集区等黄金位置的激烈竞争外,开拓差异化市场也许是另一条不错的发展路径,而广大的的高校市场正在成为公司的试验田。 寻找中国创客了解到,除了积极进驻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机构外,瑞幸咖啡在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的北京科技大学布局了5个点位。“挤进”北科大的5家店运营如何?大学生们是否买账?近日,寻找中国创客记者前往探访。 从开业围满人到10分钟卖三杯 5月14日早上八点多,位于北京科技大学鸿博园餐厅进门拐角处的瑞幸咖啡并不热闹,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有三名男生购买。 “他家生意确实没有之前火爆了,感觉有点要凉,除了体育馆那个店。”其中一名男生说。 北科大一学生食堂内的瑞幸咖啡柜台 | 图 赵雷 学生们记忆中,春节过后的3月左右,还在试运营期间的瑞幸咖啡在北京科技大学一次性开设5个店面,分别位于鸿博园、万秀园两个餐厅,以及学生活动中心、逸夫楼、体育馆五处。 “我身边的同学全部都下载了他们的APP,因为首杯免费。” 读大三的李超(化名)说。 3月初的一天,李超和宿舍同学像往常一样去餐厅吃饭,他们发现餐厅的进门处新开了一家咖啡店,柜台附近站满了人。 工作人员招呼着围上来的学生们:下载瑞幸的APP,就可以首杯免费喝,而想要在这里买咖啡,也只能通过APP点单买券才可以。 在朋友圈,李超除了看到同学们关于店面优惠券的分享,也会接收到汤唯、张震代言的微信广告推送,“感觉学校到处都是这个咖啡的影子。” 两个多月过去,这5家校园店的一开始的火爆已经不再。中午11点半,正是学生午餐的高峰期,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前往鸿博园餐厅的柜台取饮品的只有20余人。 上课时段快取点门庭冷落 首杯免费,6人宿舍4人喝完后卸载 下午两点左右,正值学生们集中赶往教学楼上课,在逸夫教学楼的瑞幸柜台,5位工作人员正在交谈工作排班的情况,在一节下课铃声之后,才看到有不到10人前来取已经做好的饮品。 上课时段位于鸿博园餐厅中的瑞幸柜台,虽然亮着灯,但没有一位顾客,几位工作人员在对照着配方和做法做咖啡。在万秀园餐厅的状况与其类似,上课时段,几位工作人员坐在旁边的餐桌上吃饭聊天。 上课时段一餐厅内的瑞幸柜台没有一位顾客 | 图 赵雷 据观察,上述包含学生活动中心在内的四个店面,除了高峰期有同学零零散散下单取饮品外,在学生上课时间,基本处于休息的状态。 不同于传统咖啡店,瑞幸的店铺共四类。旗舰店:丰富场景+堂食+外送;悠享店:丰富场景+堂食+外送;快取店:简配场景+自提+外送;外卖厨房店:只做外送,不支持自提,数量超过230家。 “点一杯东西在这里呆一天还是挺舒服的。”与这四家快取柜台不同,位于体育馆二楼可以堂食的店面呈现出火爆的景象。店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本每天都是满的,很多同学们是来这里上自习的。 在瑞幸咖啡店内上自习的同学自带了一瓶饮料 | 图 赵雷 在北科大同时开设5家店面,能看出瑞幸咖啡希望通过“无死角”的覆盖来尽可能地争取这批年轻用户,与此同时,瑞幸咖啡也在积极进驻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等高校。 然而,在校园这块巨大的新兴市场内,不论是星巴克还是COSTA等知名咖啡品牌,都鲜有进驻。究其原因,用户群定位是关键。星巴克和COSTA在中国的目标客户群是白领这一批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这和中国当下咖啡市场的消费群体是一致的,学生的消费能力还远远不够。 李超说,这两个月身边的同学陆续都下载了瑞幸咖啡的APP,而在免费喝完首杯咖啡后,同学们就自动分为了两拨:一拨喝完就直接卸载了APP,“我们宿舍一共6个人卸载了4个。”另一拨还在继续用,但大都参与了优惠活动。 瑞幸咖啡在北科大的一处店面 | 图 赵雷 有待验证的高校试水 从价格来看,瑞幸咖啡从21元起价,平均比星巴克价格低5至10元不等,但跟学校周边的咖啡馆比起来并无优势,一些茶品店的价格甚至基本在15元以下。 李超一位卸载了APP的室友说,自己本来也没有喝咖啡的习惯,而且对于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价格还是太贵了。“如果实在想喝咖啡,去超市买一瓶速溶就好了,方便实惠,而且学校里面也有自助咖啡机,比这个便宜。” 他口中的自助咖啡机,在学校的三个教学楼里都有安装,除了更方便快捷之外,价格低还是其主要的吸睛点。多款主打咖啡均为9.9元,而且一直有优惠活动,“很多时候还没一瓶雀巢贵”。多位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更喜欢购买这样的咖啡,而价格确实是他们考虑的第一因素。 学校内的自助咖啡机 显然,这样的自助咖啡机是瑞幸在北科大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样的咖啡机遍布国内高校。而且与瑞幸的店面比起来,其优势还在于无需考虑店址。对于校内开店的问题,曾有星巴克开发部的人员在知乎回答:不是星巴克不喜欢在大学内开店,更不是因为学生消费不起,而是因为学校内的店址很难拿到。 进驻校园,瑞幸无疑是想相对早期地去培养学生群体的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但在咖啡文化不成熟的高校市场,瑞幸咖啡不高不低的价格、无差异化的口味,不仅无法吸引价格敏感的学生群体,也会导致品牌形象的不清晰,空留下“价格比星巴克低一段”的印象。 相反,李超的另一位室友表示,自己从初中起就是星巴克的会员,也习惯了星巴克的味道。如果想喝咖啡了,宁愿跑到五道口去买一杯回来,“毕竟都习惯了,而且我女朋友爱喝的星冰乐他家(瑞幸)也没有啊。” 除此之外,对于瑞幸咖啡公司来说,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盈利。记者走访发现,北科大的这5家店面,每个店最少有5名员工,再加之店铺租金以及其他运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瑞幸在以北科大为代表的高校内试水,是在差异化的市场打出了一手好牌,还是快速扩张引起的战略失误,还有待市场去验证。[详情]

瑞幸咖啡拟状告星巴克涉嫌垄断 新零售咖啡冲击来袭
瑞幸咖啡拟状告星巴克涉嫌垄断 新零售咖啡冲击来袭

  网红咖啡与全球咖啡巨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5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表示公司在近期业务发展中,不仅遇到了星巴克对供应商频繁施压要求站队的情况,星巴克同时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尤其是在星巴克已占据中国连锁咖啡市场50%以上份额的情况下,瑞幸直指星巴克此举涉嫌垄断,称已委托律所将正式提起诉讼。 如果法院立案,这将是星巴克在中国首次面对反垄断诉讼。对此,截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稿,星巴克相关人士以开会为由,并未对瑞幸公开信予以正面回应;对星巴克是否上线外卖则表示以官方消息为准。 星巴克涉嫌垄断? “公司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同时,由于星巴克与物业签订的排他性条款,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给我们。”瑞幸咖啡副总裁郭谨一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回应。 据公开信介绍,瑞幸咖啡所选择的很多供应商与星巴克的供应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 而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排他对象既包括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还包括咖啡销售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此举是否有“公关碰瓷”的营销之嫌也引发业内激烈讨论。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则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进一步说明称,根据世界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在2016年和2017年两个最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 按照《反垄断法》的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可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独家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 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星巴克与交易相对人的排他性约定,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星巴克进行交易,也同样涉嫌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我们认为,星巴克以格式合同单方面设立排他性条款,已不是提高连锁咖啡馆服务的竞争门槛问题,而是在其先进入的区域内推行‘二选一’的机制,完全禁止同业竞争者的存在。从性质和程度看,已超过一般性限制竞争的标准,而达到排除竞争的程度。”李中圣说。 新零售咖啡冲击波来袭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尽管瑞幸此举引来非议,包括星巴克方面在回应新京报时表示“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欢迎有序竞争。”但亦有咖啡业内人士将此视作中国新零售咖啡突围的“里程碑之战、不打不行”。 咖啡行业素有“6亏3平1盈利”的说法,被称为餐饮业第二难做的生意(第一是酒吧)。据咖门和美团点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咖啡馆存量约为10万家,全年倒闭门店超过1.4万家,净闭店率达到14%。即便是国外连锁品牌,也难逃厄运。其中代表性的是韩系咖啡在中国的全面溃败。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生存尚且不易,要撼动星巴克地位更为不易。即便是营销成分居多,瑞幸面对强势品牌主动出击、正面对垒也不失为一种市场打法。何况,如果瑞幸所指属实,力争公平竞争环境,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而瑞幸通过“密集开店+外卖”,4个月试运营卖出500万杯、6个月开店500+爆红的背后,新零售咖啡冲击波也在市场切实蔓延。其中最重要的信号之一就在于,尽管星巴克要做外卖传言已久,而且近日再传与美团的合作谈判或有实质进展,这其中就不乏瑞幸、连咖啡等新零售咖啡品牌在市场发起猛烈攻势的刺激。 为业界所关注的是,瑞幸大规模促销式价格战是否会蔓延到整个行业? 毕竟,价格战对于瑞幸咖啡的创建者兼CEO、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乃至瑞幸团队中不少原神州人马来说并不陌生。从神州租车到神州专车,尤其历经网约车市场的红海厮杀,钱治亚可谓身经百战,深谙市场打法。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价格并非新零售咖啡赛道竞跑的核心。 投资了自助咖啡新零售品牌莱杯咖啡的青山资本就认为,新零售说到底只是一种方式,咖啡创业项目能否最终跑出,核心在于建立自身的壁垒。而品牌就是竞争的核心壁垒,至于规模和资本只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市场上比较热门的新零售业态看,它们之所以比较热的核心原因,在于营销跟品牌方面花了较多的精力。 “比如连咖啡通过配送星巴克积累大量的精准用户,莱杯咖啡通过学校布局,收割新咖啡消费者,瑞幸咖啡则通过人气明星代言、楼宇广告的方式进行高频次曝光,同时在线上,通过赠送好友、邀请好友等社交关系链进行裂变推广爆发。”青山资本认为,归根结底“满足不断变化的新消费群体的需求”,才是唯一有价值的出发点。[详情]

连咖啡新零售挑战星巴克 烧钱就在眼前
连咖啡新零售挑战星巴克 烧钱就在眼前

   周四下午1:30,我走进一家星巴克,感觉十分舒适。这家星巴克开在了江苏北部某中心城市富裕区域,是当地一座shopping mall的门脸,只是偌大的空间让桌椅显得略稀少,稀稀拉拉坐着几个独身前来的客人玩着手机——除了绿色的双尾人鱼标志和万年不变的那几款咖啡,你几乎无法把这家店与北、上、深吵闹又逼仄的星巴克联系起来。 打开新闻,正好看到星巴克对外宣布,将以71.5亿美元现金代价将其在全球范围内咖啡店以外销售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的永久性权利出售给雀巢,包括在超市出售的包装型咖啡(咖啡豆、速溶咖啡等零售业务)和饮料业务。据称,此次协议不涉及星巴克中国的主营门店业务、以及星巴克中国的即饮饮品业务。分析认为,星巴克会更专注于门店业务以及拓展中国市场,当然也包括国内二、三线城市这些新增的市场。 实际上,就在星巴克出售其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前不久,其披露了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司总净营收60.74亿美元,同比增加5.9%,但全球同店销售仅上涨2%——好在中国同店销售增长为6%,中国区营收同比上涨30%。面对中国区的迅猛增长,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中国才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机会。” 然而跟星巴克一样同样瞄准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竞争者,正在本地崛起,不过星巴克可能限制了你对咖啡的想象力——从去年开始,以连咖啡为代表的咖啡新零售品牌,通过一杯杯及时送到办公桌旁边的外卖咖啡,刷新了咖啡的消费场景,也给了白领们一个“逃离拥挤星巴克”的机会;更因其高效的线上营销方式,甚至让“送一杯连咖啡”成为许久不见的朋友们微信打招呼新的开场白。 据报道,连咖啡在2017双十二期间万能咖啡8小时返场当天,单日销售峰值更接近40万杯(含预付费进入咖啡库的储存饮品),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左右门店的单日销售量;而另一家成立不久的瑞幸咖啡则开发布会宣称仅用180天布局了525家门店(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只有3000家左右门店)。 激进的咖啡新零售也确实让星巴克倍感压力,有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最近星巴克要求其包括食品、包材和机器设备等在内的供应商不能再给这些“新冒出来的”竞争对手供货。 这些新入场的玩家会与星巴克展开何种程度的直接PK? 不宜重走星巴克道路 互联网创业大潮中有个规律,如果你觉得生活突然变得很实惠或者便利,那很大概率是有风投暂时在替你买单。 既然烧钱就在眼前,对于咖啡新零售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如何更有效率的“烧”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首先,一定要算清自身业务的天花板在哪里: 其一,需要去咖啡馆谈事、办公的人注重环境与门店覆盖率; 其二,对于咖啡新零售瞄准的人群——一线城市已增长到80%(据业内人士称)的门店咖啡外带者来说——虽然外送量已经大于门店消费,但这些吃完饭买杯咖啡在走回公司路上就等不及喝完的人,是否能和那些非咖啡重度用户,却愿意为优惠券等半小时外卖拿铁的人高度重合还要画个问号;更不要提在目前星巴克等咖啡馆大力拓展的三线城市,喝咖啡的人都少(反之奶茶、果汁饮料店遍地都是),外带需求更是少见(我在的那家从13:30-16:30一共21单、没有一单是外带的)。 在这种情况下,咖啡新零售的玩家提前准确地知道你的用户是谁,在哪里,而非遍地撒网,就成为精细化运营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做品牌咖啡外送业务起家的连咖啡在转型后占到了数据的便宜——毕竟知道哪些客户“想去星巴克又懒得去”比知道他们爱喝什么咖啡还重要。今年4月初,已经all in在微信生态的连咖啡推出一个小程序入口,3小时内完成了10万人拼团下单,首日PV 300万,顺带为其服务号引流20万消费用户。 给咖啡饮料加入互联网营销和社交属性的确成为更低成本扩张的重要推手。但在咖啡新零售高速扩张的时候,更需要注意:1、市场增速能否与涌入的众多玩家扩张速度相匹配,用什么能保证喝咖啡人群对某一咖啡品牌的忠诚度;2、当需求猛然提升,供应链是否已经被完全掌握在手中?特别是当星巴克在中国拥有3124家门店(占中国连锁咖啡市场份额的51%)并也在加速增长时,那么在供应链方面,新零售是否已经可以与传统巨头“掰手腕”了?  咖啡被不少投资人认为是消费升级中最好的品类之一。但咖啡新零售绝不该只把自己定位为对咖啡的消费升级——实际上,把人从舒适咖啡馆(毕竟除了星巴克,漫咖啡等韩式咖啡馆环境还是可以的)拉回凌乱的办公桌旁喝一杯外卖咖啡,这究竟是“升级”还是“降级”还不好说。但咖啡新零售若是能将自己口感丰富、新鲜,配送服务到位的饮品(以咖啡切入)对标近即饮品(RTD)这个种类丰富的市场,比如超市内贩卖的罐装星冰乐、雀巢咖啡或者可口可乐等饮料,或是短期内“更符合国情”的那些街边不知原料配方的奶茶店,却是切实杀入了另一个算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大市场。 沿着这个方向思考,对于咖啡新零售来说: 1.烧钱培养用户习惯的目标人群应该更多瞄准非咖啡重度用户和即饮品喜好者。新零售咖啡需要深耕自身品类,要精、要新、要简单可控(比如连咖啡推出的美国防弹系列咖啡、冷萃系列以及精品咖啡),而非盲目往高端咖啡进军,会受到配送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连咖啡-精品咖啡) 2.轻模式优于重模式,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因咖啡新零售为咖啡开拓了办公室、家中等更多消费场景,未来还需要不断计入连接各种场景,“即点即走,即买即送”才是咖啡新零售正途。目前来看,在线上all in 微信小程序“即用即走”充分利用流量红利,在线下用“咖啡车间”弱化门店的连咖啡显然不想做一个“外卖版星巴克”,而是试图用新模式在当前饮品的消费升级中找到自身真正能切下来的增量市场; 3.产品定位上,虽是由咖啡切入,但要更多扩充自身赛道:除咖啡外,可以创造多种新的网红饮品,且对供应链有深度掌控。目前在这个方面,连咖啡似乎走得快一些,除了咖啡之外,其“天生的粉”、“鸡尾酒”、“雪昔系列”等几个系列的饮品都出现了相应爆款网红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资本撑腰,是谁先下了一城? 国内创业的一大残酷真相是:创业企业能走到哪一步,几乎都要看背后撑腰的投资人是谁,特别是这几年,外卖、打车、共享单车……一方面看是资本快速催熟了一家又一家“独角兽”,另一方面看则是“独角兽”们越发集中在少量明星基金手中,所以判断一场战斗何时开始,需要多久结束,不仅要看企业的自身情况,也要看背后助推的手。 以连咖啡为代表的咖啡新零售,背后都有“钱”在支持。 从上表可看出,连咖啡的投资人中既有供应链投资见长的钟鼎(多投资本地生活、电商以及物流相关项目),也有启明、高榕等活跃的明星中后期基金参与。顺带一提,钟鼎与启明在投资方面都与腾讯投资渊源颇深。 原先的咖啡是强调文艺、腔调与感受的慢文化代表,而强调数据、速度、社交运营的新零售模式,无疑正改变着人们对咖啡乃至其他饮料的消费习惯。率先给“饮料”这个品类上,增加了更加互联网的玩法。 或许对于咖啡新零售来说,挑战星巴克等传统咖啡巨头还为时尚早(怎么也要等最近一阵风口的补贴战过去后再看留存),但连咖啡以外卖咖啡切入,在办公室等场景深耕咖啡的同时,延伸更为丰富饮品品类、更大客户群体(未来不一定只有白领)的消费升级,专注在“咖啡找人”乃至“饮料找人”,这已经为咖啡新零售打开了一条新出路。  [详情]

星巴克回应瑞幸咖啡:市场那么大 无意参与炒作
星巴克回应瑞幸咖啡:市场那么大 无意参与炒作

   推荐阅读 瑞幸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 被指对供应商施压要求站队 星巴克回应瑞幸咖啡公开信,称“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晓荣)今日(5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开信称,近期在业务发展中遭遇星巴克的不正当竞争,就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此,星巴克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欢迎有序竞争。 瑞幸咖啡称,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物业无法将闲置铺位租赁给瑞幸咖啡。排他对象包括国内外数十家连锁品牌,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此外,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目前,瑞幸咖啡称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 瑞幸咖啡方面还表示,已委托律师近日将就以上问题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就是否存在排他性条款和对供应商施压等问题,星巴克方面今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星巴克在回应中还提到,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详情]

瑞幸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 被指对供应商施压要求站队
瑞幸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 被指对供应商施压要求站队

  刚刚,瑞幸“炮轰”星巴克:涉嫌垄断,要求站队 来源:北京商报 5月15日,瑞幸咖啡表示,近期在业务发展中遇到来自星巴克的不正当竞争,就星巴克涉嫌垄断的行为,拟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瑞幸咖啡的相关介绍,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排他对象既包括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还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 其次,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对其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据瑞幸咖啡介绍,瑞幸咖啡的很多供应商与星巴克的供应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 目前,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解释称:“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独家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 瑞幸咖啡针对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 采取法律行动的简要介绍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受瑞幸咖啡的委托,我想借此机会就瑞幸咖啡针对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采取法律行动的问题,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正如刚才郭总所说的那样:星巴克是一家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根据世界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在2016年和2017年两个最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是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按照《反垄断法》的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可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会被法律赋予更多的义务。《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与交易相对人订立排他性的“独家购买”协议。第十七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自己进行交易。 今年以来,瑞幸咖啡为了开展连锁经营业务,在全国部分中心城市,尝试接洽一些高端商务写字楼的业主,希望租赁他们闲置的商业区域,用来开办连锁咖啡馆。但商洽之时,却被这些业主告知:因为星巴克与之签订的在先“店铺租约”中含有排他性条款,因此空闲的区域不能租赁给同业竞争者。此外,近期也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责令其必须进行“二选一”式站队,也即服务于星巴克的供应商,不得同时向其他同业竞争者供货或者提供服务。 确凿的证据表明,星巴克利用自己的先占优势和市场支配地位,在其进驻高端商务写字楼,与业主签订“店铺租约”时,大量采用自己预先拟定好的格式合同,严辞约定排他性条款。包括要求出租人确保在租赁区域内,不存在:1、商号或者店名中,包含“咖啡”的任何商家。2、销售独立品牌的咖啡豆、调制咖啡或咖啡饮料的商铺或摊位。3、无独立咖啡品牌,但连续一个月中,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咖啡豆、调制咖啡或咖啡类饮料销售的商铺或摊位。4、经营 Costa、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漫咖啡(MAAN coffee)、两岸咖啡(C.  Straits Cafe)等所列清单中的连锁咖啡馆。 星巴克的排他性条款,给与之签订“店铺租约”的业主均设定相同义务:限定交易相对人在租赁期限内,只能与星巴克进行店铺租赁。换言之,只要其与星巴克订立门店租约,就不得与其他咖啡馆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否则即构成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独家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星巴克拥有巨大的财力和技术条件,拥有有效控制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和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其一方面密织自己连锁经营的网络,通过蓄谋布局、分步实施,构筑起星巴克连锁咖啡馆服务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又以排他性“独家购买”方式,建立闭环结构,通过“店铺租约”约束对方当事人排挤自己的竞争对手,借力出租人传导其市场支配力量,阻碍正当竞争,筑牢寡头地位。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星巴克与交易相对人的排他性约定,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星巴克进行交易,也同样涉嫌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我们认为,星巴克以格式合同单方面设立排他性条款,已不是提高连锁咖啡馆服务的竞争门槛问题,而是在其先进入的区域内,推行“二选一”的机制,完全禁止同业竞争者的存在。从性质和程度看,已超过一般性限制竞争的标准,而达到排除竞争的程度。 鉴于星巴克涉嫌垄断的行为,损害了咖啡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也阻碍了瑞幸咖啡的正当经营活动,瑞幸咖啡就星巴克涉嫌垄断的行为,拟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同时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请求司法和执法机关责令星巴克立即停止垄断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立即解除与合同相对方签订的排他性条款,不得继续与合同相对方签订排除、限制正当竞争的排他性条款。与此同时,瑞幸咖啡今后会继续与潜在的店铺出租业主、原材料供应商等密切合作,搜集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的证据,并基于新的事实,适时行使诉权和请求权。起诉和投诉本身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以此为手段,遏制垄断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竞争秩序,促进中国咖啡行业健康发展。 李中圣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2018年5月15日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于2018年1月1日陆续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试营业,目前已完成门店布局525家;根据此前瑞幸咖啡提供的数据,试营业期间瑞幸咖啡累计完成订单约300万单、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 钱治亚 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两家公司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瑞幸大约已挖脚了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高端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了近1/4员工。其中部分重要岗位开出了星巴克同岗位的3倍薪水。 同一时间,瑞幸咖啡在北京召开了“无限场景”品牌战略发布会,宣布品牌愿景和公司定位。此举被业内视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发声之举,以巩固目前跑马圈地的成果和新晋知名品牌地位。 而星巴克也不是省油的灯,据媒体报道,星巴克已经联合美团,准备全面上线“外卖”业务,这是当前瑞幸主打的一块重要战场,也是星巴克以往较少关注的领域(外卖和“第三场景”的品牌战略冲突)。而另一方面,逼迫供应商站队,进行“二选一”,则算是行业龙头对新生力量最常见的策略之一了。 剑指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此次也以法律形式与星巴克正面碰撞,根据世界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在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达58.6%,门店数量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61%。 瑞幸咖啡还表示,“为加快推进问题解决,我们委托金杜律师事务所近日将就以上问题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并向有关城市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详情]

强敌纷至围剿星巴克 胜负待考
强敌纷至围剿星巴克 胜负待考

  围剿星巴克 时代周报记者 梁耀丹 发自广州 广州白领王可(化名)发现,最近办公室里互联网咖啡外卖多了起来。几个月前,王可办公室内下午茶时间几乎雷打不动的饮品是星巴克,但近期,随着众多咖啡品牌搞活动和促销力度加大,即使是自称“星巴克忠粉”的王可也不例外地点了连咖啡、瑞幸咖啡等互联网咖啡品牌。 在咖啡品牌增多的背后,是资本角逐下的咖啡混战。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行业发生18起融资事件,12个项目分布在咖啡外卖品牌、精品咖啡连锁品牌、外带咖啡连锁品牌上。 面对竞争对手的围剿,过去占据国内咖啡市场半壁江山的星巴克腹背受敌。一方面,精品咖啡力求在品质上完胜星巴克;另一方面,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咖啡品牌更是直指星巴克最薄弱的一环—互联网思维和外卖业务。但星巴克也许将不再甘于落后。在不久前举行的2017年业绩说明会上,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即将在中国推出外卖业务,这意味着星巴克和近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咖啡将进行直接的对抗。 强敌纷至 随着互联网咖啡、便利店咖啡、精品咖啡的迅猛发展,星巴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发展最快的阵营是主打外卖的互联网咖啡。 今年3月,连咖啡宣布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计划在今年加快扩张。连咖啡诞生于2012年,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早期通过提供星巴克、Costa等第三方品牌咖啡外送服务积累用户,从2015年8月开始转型做自有品牌的咖啡。转型后,连咖啡在资本加持下发展颇为迅速。去年双11当天,连咖啡单日销量突破30万,双12返场活动单日销量突破40万。 与连咖啡不同的是,瑞幸咖啡一入局就对标星巴克,以外卖业务切入,迅速跑马圈地。诞生于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在试营业期间通过APP咖啡钱包购买饮品券,可享受“买2赠1”“买5赠5”等福利,再加上“大师出品”“顺丰配送”以及聘请汤唯、张震两位明星代言等营销方式,迅速引起关注。到了5月8日正式宣布营业那天,瑞幸咖啡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400多家,并计划在5月31日之前让524家门店全部开业。 “外卖咖啡以一种针对精品咖啡和咖啡馆的形态,有别于人们通常认知的商业形态,它不以贵族为消费者而是以时尚人群为目标,嫁接APP,通过点咖啡送咖啡的营销体验,来获取种子客户,并通过种子客户带动新客户。这种营销模式与静待客户上门,翻牌率低等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差异。对于资本市场来讲,一个新颖的商业模式出现,如果再具有一定的网红效应后,资本很愿意尝试这种形式。”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瑞幸等互联网咖啡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 雄心勃勃的瑞幸似乎早有预谋,早早开始了招兵买马。据《北京商报》报道,有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表示,瑞幸从去年12月开始从对手品牌星巴克挖人,主要招募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且瑞幸咖啡给出的部分岗位工资超出星巴克同岗位3倍以上。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分别向瑞幸以及星巴克方面求证此事,瑞幸内部人士表示:“不了解此事。”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称:“这一信息是失实的。” 另一厢,精品咖啡也正在积极布局。“精品咖啡”的概念最早在1974年被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这个概念除了强调咖啡豆品质的“精品”,同样把高标准且适合于指定咖啡豆的烘焙和冲泡(萃取)手段囊括进定义。5月13日,主打精品咖啡连锁、全球前五的咖啡连锁品牌高乐雅咖啡(Glora Jeans Coffees)中国区在北京召开招商会。曾经,星巴克的澳洲市场被高乐雅蚕食到只有几家店面,最后不得不把业务出售卖给了7-11。 便利店咖啡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自身便捷、价格亲民是他们的优势。各大外资便利店近年来纷纷选择在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咖啡,如7-11的“City Cafe”,喜士多的“喜咖啡”,全家的“湃客咖啡”等。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天河区多家便利店,多家便利店店员均表示,店内的现制咖啡销量较为可观,消费人群主要是在附近上班的白领。 星巴克反击? 左右受敌之际,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增长速度也在放缓,这给星巴克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近日,星巴克公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美国和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增长均有放缓。在美国市场,星巴克近的同店销售增长从2017年第四季度的3%,下降到了最近的2%。在中国市场,星巴克同店销售增长4%。比上一个季度的6%和2017财年的7%相比均有所放缓。而在过去的20余年,星巴克季度营收增长率稳定在15%上下,同店可比销售额也连续几年保持6%-7%的增速。 加上面对众多竞争者的崛起,星巴克越来越坐不住了。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2017年的业绩说明会上,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2018年财年,星巴克中国计划新开500多家门店,即以保持平均每15个小时开出一家新店的速度扩张。更重要的是,王静瑛表示将在中国推出外卖服务。 “我迫不及待地要在中国推出外卖服务了,这将给星巴克创造一个新的业务收入来源。”王静瑛如此表示。 此前,星巴克在外卖领域一直是谨慎的保守者。星巴克相关负责人曾解释过不开拓外卖服务的原因:一是外卖用时过长,无法保证咖啡的口感;二是咖啡配送所产生的利润不高。 除了推出外卖业务,高端化被视为星巴克力求摆脱增长瓶颈的另一出路。去年12月,星巴克将烘焙工坊开至上海,这是继2015年第一家烘焙工坊在西雅图开幕之后,星巴克把高端化咖啡门店开到中国。除了超大规模的烘焙工坊之外,星巴克也已在全球扩张高端品牌星巴克臻选(Starbucks Reserve)。2014年星巴克臻选进入中国,而在舒尔茨的计划中,这样的高端门店要开出1000家。 此外,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有消息称星巴克逼迫供应商“站队”,甚至明确告诉自己的供应商不能再给瑞幸咖啡供货,以抵制这家高举高打的互联网咖啡品牌。对此,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应称:“这些没有消息源的信息,相信你们也有自己的判断。” 对于星巴克如何看待竞争者的迅速崛起以及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等问题,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并未给予时代周报记者直接的回应。 胜负待考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咖啡行业受资本追捧分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的咖啡需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咖啡作为近两年成长最快的饮料品类之一,前景被看好,自然受到资本追捧。而资本的介入,对咖啡整个品类在中国的普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据《咖门》与《美团点评研究院》推出的饮品行业数据报告,2011-2016年,中国咖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3.5%。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咖啡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年复合增长率维持8.3%左右。到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220.69亿元人民币。 目前,星巴克仍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根据中金公司2018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星巴克在中国拥有3124家门店,占中国连锁咖啡市场份额的51%。中国内地作为星巴克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星巴克声称到2021年在中国内地门店规模要到5000家。 但如今,星巴克的霸主地位正备受冲击。 路胜贞认为,星巴克面临以下三个难题:第一,与目前咖啡市场普遍外餐化相比,星巴克由于没有外卖服务,依靠第三方服务平台配送,与外餐店的现场制作相比,新鲜度有所差异;第二,星巴克的咖啡豆针对中国市场有所本地化,这具有成本优势,但同时也是短板;第三,在消费者的增长上,星巴克的贵族式消费近来有被其他品牌挤压的趋势,无论未来发展是渠道向中低市场下沉还是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饥饿策略,对星巴克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当然,像瑞幸这样的搅局者同样备受考验。 “新生的一些品牌可以依赖创新赢取机会,但至于是否能够做得扎实和稳健,还有待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和规划。”路胜贞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但可以预见的是,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资本进入以后,国内咖啡行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也揭开了各品牌在咖啡市场跑马圈地的大幕。”朱丹蓬表示。 孰赢孰输?还待时间给出答案。[详情]

咖啡新零售时代 瑞幸咖啡、连咖啡、星巴克必有一战
咖啡新零售时代 瑞幸咖啡、连咖啡、星巴克必有一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美国,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韩国,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5~6杯。如果只算国内一线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费数也只有20杯。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咖啡消费数量上的差距,从侧面也反应了咖啡市场在国内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评估机构的数据是至少有近千亿的市场。 所以,当你一次次地在朋友圈、办公室、商场看到“Luckin coffee”和“连咖啡”们的时候,请不要惊讶。这只是咖啡市场争夺战的序幕。 “唤醒世界的香味”正逐渐唤醒国人 咖啡作为“世界饮料”,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无论晨间还是午后,或者深夜加班,都离不开咖啡的陪伴。 国人喝到第一杯咖啡,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口通商”时期,近代咖啡的流行主要依靠连锁品牌的带动。从最开始的“台系”上岛咖啡,到“美系”星巴克,再到“韩系”漫咖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星巴克为首的“一超多强”局面。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用了17年的时间,从一线城市开始逐渐渗透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截至2017年底,星巴克在中国大陆门店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而在五年内,星巴克要把这个数字提升到5000。 随着门店的发展,如今在很多商圈和写字楼都能轻易找到一家星巴克,曾经象征着品质和小资的星巴克咖啡逐渐变成了大众的日常消费品。 “咖啡鄙视链”高处不胜寒 目前国内线下咖啡市场,主要分为两大阵营:连锁品牌门店、精品咖啡门店。连锁品牌大家相对熟知,而精品咖啡门店主要面对的受众是有一定咖啡知识积累和口味辨别能力的进阶者,以更高的品质、独特的口味,还有冲调手法作为卖点,往往门店数量较少,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家,比如国外的Blue Bottle、% ARABICA,国内的质馆等。 如果深入咖啡圈子里,会发现同样存在几条公认的鄙视链。 鄙视链A:精品咖啡馆>星巴克/Costa>上岛>便利店咖啡>快餐店咖啡>速溶咖啡 鄙视链B:阿拉比卡豆>罗伯斯塔豆 鄙视链C:手冲>意式>美式>花式 而从销量的角度来看,反而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品类销量最好,受众最广。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下一步咖啡市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 鄙视链或许是比较稳固,但鄙视链上的人是需要有流动性的,否则,用什么来支撑一杯气质非凡的单品手冲的价格呢? 虽然精品咖啡馆处在鄙视链顶端,但从调查数据来看,保持长期的稳定客流并非易事。网红红一时,等流量和热度下来了,能让受众记住的,如果只是那一缕若隐若现的香味,那么经营状况恐怕不容乐观。 所以,有远见的经营者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精品咖啡品牌,并谨慎地开始了门店的扩张。以应对市场的下一步挑战。 互联网咖啡入局 欲打破星巴克的“半壁江山” 调查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连锁咖啡饮料品牌市场份额排行榜中,星巴克的市场份额达到51%,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上岛、Costa、麦咖啡紧随其后。 从连咖啡(Coffee Box)到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两大互联网咖啡品牌迅速走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O2O打法,从外卖切入,打击星巴克最薄弱的一环,成为了办公室咖啡的新潮流。 连咖啡诞生于2012年,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早期通过提供星巴克、Costa等第三方品牌咖啡外送服务积累用户,从2015年8月开始转型做自有品牌的咖啡。在转型后,连咖啡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16年4月7日,连咖啡宣布完成B轮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由华策影视领投。2018年3月12日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高榕资本跟投。 而瑞幸咖啡瞄准了高品质新零售咖啡市场,号称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星巴克以外的第二个咖啡选择。瑞幸咖啡的天使轮融资来自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及瑞幸咖啡创始团队成员,有消息称,目前已有投资人沟通投资事宜,A轮融资将于4月份启动。 连咖啡,一家出色的互联网营销公司 连咖啡从本质来看,更像是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从创立最初,连咖啡就选择了一条很轻的路。没有APP,一切功能、交易、营销都基于连咖啡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后来的连咖啡小程序。没有门店,只有配送站点,销售全靠外卖。 轻资产策略给连咖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连咖啡创始人王江(业内称为“连长”)也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了他更擅长的营销上。2016年年底,连咖啡打造出“咖啡库”的产品概念,把提前购买的咖啡存在虚拟的咖啡库中,在期限内可以自己下单享用,也可以赠送给微信好友。同时通过抢“咖啡福袋”,能累积“0.01~0.1杯”咖啡叠加到咖啡库中,积满1杯虚拟咖啡便可兑换成等量咖啡实物。这种玩法显然还要比外卖红包更吸引人。 2017年双11当天连咖啡单日销量突破30万,双12返场活动单日销量突破40万。除了低价折扣这种传统的促销活动外,连咖啡深谙社交营销关键点,是在情感上抓住用户,从而强化品牌记忆度。比如在去年七夕期间推出的“微苦邮局,情书乱递”活动,便受到众多用户的好评,并产生二次传播,通过裂变得到更低的流量和获客成本。 背靠微信生态,给连咖啡带来了高速裂变式的用户增长。但在产品和服务上,连咖啡也有硬伤。从连咖啡的产品矩阵来看,有独特的明星产品“防弹咖啡”,此外是热咖啡、冰咖啡、雪昔、椰子水,整个矩阵有点有面,比较完整。 但从连咖啡所有的产品介绍和宣传来看,并未强调任何关于原材料、品质、制作水准方面的描述,重点放在了外卖的便捷、产品的包装上。事实上,连咖啡在出品水准上,也仅仅是接近麦咖啡、肯德基现磨的快餐店咖啡,品质上和星巴克还有一定距离。 此外,配送服务是连咖啡另一个潜在的危机,包括配送范围覆盖不足、配送时效性差、洒漏情况频发等等。一个简单的例子,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区域,是上海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在附近上班的人,从人群匹配度上完美契合连咖啡目标用户。但非常诡异的是,以中环为界,连咖啡的配送服务只限于中环内,中环外不在服务范围,实际上中环边上至少有10幢写字楼,潜在用户可能有数万人。 商业机会往往转瞬即逝,特别是在尚未建立起产品壁垒、形成品牌区隔的阶段。上述未被覆盖的区域,在上个月,已经被直接竞争对手瑞幸咖啡拿下。面对瑞幸咖啡的强势挑战,连咖啡坚守的策略已略显保守。在一线城市找“下沉用户”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玩法。 瑞幸咖啡,10亿人民币能否成功教育市场? 相对于连咖啡而言,瑞幸咖啡起步更晚,但互联网化程度更高。在2017年10月诞生之初,便标榜“咖啡+O2O+新零售”模式。瑞幸咖啡创始团队主要来自神州体系,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是前神州优车COO,CMO杨飞此前也是神州优车CMO。钱治亚曾公开表示,要用10亿人民币教育中国的咖啡市场。 资金实力雄厚,也让瑞幸咖啡的扩张显得更大刀阔斧。瑞幸咖啡目前已经成功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福州、武汉等13个主流城市,门店数量已经超过300家。预计5月份将达成全国500家门店的规模。瑞幸咖啡的线下门店主要有3种类型:旗舰店(ELITE),悠享店(RELAX)、快取店(PICKUP),这些门店均为直营门店。所有门店都支持外送业务,配送服务与顺丰达成深度合作,只要有门店的的地方,都会以门店为织网,覆盖周边1.5~2公里区域。 瑞幸咖啡主打性价比与高品质咖啡,号称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星巴克以外的第二个咖啡选择,未来要在国内打败星巴克。在保证品质方面,瑞幸咖啡在用料、调制、配送都下足了工夫。选用来自埃塞俄比亚的上等阿拉比卡豆,邀请WBC冠军咖啡师调配,保证30分钟内送达,“慢必赔”。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抛开特殊天气外,一般能够在20分钟左右接到顺丰小哥的投递,和连咖啡一样,同样容易出现洒漏的情况,但在售后客服跟进的态度和积极度上,要比连咖啡客服更胜一筹。至于口味方面,水准已经跟星巴克十分接近。 在营销层面,由于整个购买环节必须使用luckin coffee的APP,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获客的门槛,但从长远来看,能够使用的营销手段和玩法可以更丰富。无论是邀请注册送咖啡、还是现阶段主打的“买二送一、买五送五”,都很简单粗暴,通过社交传播,推动新客下单第一杯。配合两位明星代言人,汤唯和张震的影响力,更容易让新用户产生移情效果。 先声夺人后,瑞幸咖啡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三个: 1. 融资情况。由于门店扩张的重资产模式,必须保证资金链的稳定。另外也会影响给用户的补贴,甚至会因为由此产生的连锁效应影响到教育市场这个目标能否达成。 2. 品质坚守。高品质和性价比是目前瑞幸咖啡的两个重拳,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与第三方配送合作中,都很容易出现管控不到位的情况。产品品质才是一个品牌生存下去的根本。 3. 星巴克的反击。面对互联网咖啡的强力冲击,行业老大星巴克不会坐以待毙,有消息称星巴克可能在近期重启外送服务。面临与星巴克潜在的直接对抗,还在成长中的瑞幸咖啡将如何应战? 回到最开始的论题,第三次咖啡浪潮何时会全面席卷中国,大众对咖啡的接受度和依赖度到底有多高?毕竟,广阔的中国市场并不局限在一二线城市。[详情]

小调查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