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关政策给小微企业和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刘世锦说,降杠杆需要一场深刻的改革,同时也需要金融创新,包括切实转向高质量发展,相应转变政绩评价体系,打破长久以来存在的地方政府和国企的预算约束。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开更多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的通道。[详情]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详情]
刘俏表示,财富管理本身在中国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现在整个中国人可以用来管理的财富金额已经达到了60万亿、70万亿,预测2021年前后能达到200万亿的样子,这200万亿的财富怎么去实现金融的本质,就是说跨时间或者空间的转换。[详情]
为什么中国式财富管理如此重要?张晓东分析了4个原因:中国人民追求财富的意图是不可阻挡的,而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是通过财富来体现的;此外,财富需要管理。“理”是秩序化、合理化,“管”是流动的财富免于失控,财富管理就是均衡稳定的增长。[详情]
王博表示,40年以前也许我们有管理者但是我们没有财富,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财富管理,很显然我们有财富才需要管理它。当然有财富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情我是学哲学的,我尤其喜欢道家。道家第一人是老子,老子对财富有他独特的,他有八个字,他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出席本次论坛。 刘世锦表示,近期相关政策给小微企业和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刘世锦说,降杠杆需要一场深刻的改革,同时也需要金融创新,包括切实转向高质量发展,相应转变政绩评价体系,打破长久以来存在的地方政府和国企的预算约束。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开更多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的通道。 以下为刘世锦部分发言实录: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周期性波动、外部冲击等都难以合理解释已经和正在出现的经济变动,背后是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的系统转换。”11月10日,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出席并就降杠杆问题发表演讲。 刘世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平台(中速增长)、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而非新周期。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房地产、基建投资下行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中速增长平台将有一定幅度下移,进入大L型下边加小W型波动的状态。 “中速增长平台此后将会调整到5%-6%之间,可能持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刘世锦说道,必须纠正“速度高才是形势好”的观念,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下调,但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量最大的经济体。“你不到中国来投资,不是中国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相对应的,应当调整决策方法,由过去的GDP增长的速度指标转为质量指标,比如风险防控(杠杆率)、企业利润、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居民收入增长等。 刘世锦强调,新形势下扩大内需,扩展增长新动能需要加快开放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市场,允许相互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是土地制度改革。 小产权房合法化、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平等入市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城市房价、降低城市营商成本,保护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加快小城镇发展,乡村振兴,扩展基建,房地产的合理增长潜能。“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具潜力的增长领域。”刘世锦说道。 刘世锦表示,正确去杠杆将为经济转入中速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好的去杠杆应当是在稳杠杆、稳正常经营的同时,着力解决高杠杆背后的体制政策问题,转变政绩评价机制,由过度扩张模式转向稳健或谨慎经营模式,提升效率,逐步将杠杆率降低到一个合理水平。 “如果只是力图在短期内把杠杆率指标降下来,不抓必要的改革,或者像有些地方那样过多采用行政性办法降杠杆,很可能达不到政策初衷,甚至事与愿违,比如民企受到更大冲击,由于政府信用支撑,最应降杠杆的地方政府和国企反而承压能力强。” 最后,刘世锦强调,降杠杆也需要金融创新。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开更多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的通道。“我们总说民营经济对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可归纳为五六七八九,那么,金融体系特别是正规金融系统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与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将对民企提供贷款服务的比重至少提高到50%以上。现在我们达到了25%,还有一段路要走。”[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出席本次论坛。 刘俏表示,财富管理本身在中国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现在整个中国人可以用来管理的财富金额已经达到了60万亿、70万亿,预测2021年前后能达到200万亿的样子,这200万亿的财富怎么去实现金融的本质,就是说跨时间或者空间的转换。这里面用什么样的一些方法、用什么样的一些理念、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让它们升值,能够让这一些财富更好的服务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福祉,这里面其实很多的宏大课题值得去探讨和研究, 以下为刘俏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下午中国式财富管理的论坛。可能我首先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来以为论坛本身在光华举办的话是因为金李老师做了很多财富管理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现在发现王博老师指出来是金李的姓比较好又金又理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为什么我一直不理解七八年前他研究中国式财富管理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现在感觉到确实是有先见之明有很大的前瞻性在里面。 光华管理学院是北京大学商学院,刚才王老师说到北京大学过去120年以至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光华在1985年诞生之后跟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密切相连,基本上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多重大的一些政策议题、经济问题的讨论、政策的制定都能看到光华的老师、同学、校友的身影,我想说我们在去年也推出了一个叫做光华思想力的研究平台,本身的目的也是想延续过往的优秀思想传统,能够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这样一些课题我们进行破题,去年我们大概支持了有25个课题,其中的话金李老师中国式财富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除了这之外还有很多跟财富管理、跟中国未来的美好生活相关的一些研究在进行之中。今年的话我想可能我们这平台支持了57个课题,所以基本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能够提供真知灼见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和想法。 我想可能光华做中国式财富管理论坛或者成立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我们参与这事情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这边有很多研究的沉淀。而且这财富管理本身在中国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我读过金老师这本书,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跟他们团队有很多的交流,我们现在的话整个中国人可以用来管理的财富金额已经达到了60万亿、70万亿,我们预测2021年前后能达到200万亿的样子,这200万亿的财富怎么去实现金融的本质,就是说跨时间或者空间的转换。这里面用什么样的一些方法、用什么样的一些理念、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让它们升值,能够让这一些财富更好的服务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福祉,我想这里面其实很多的宏大课题值得去探讨和研究,中国的情况跟其他的西方国家非常不一样,比如说我们讲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到目前为止中产阶级主要的理财和投资的对象,但是我们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面出现很多结构性的变化,我们在去年光华思想力也推出一个课题研究中国的不动产证券化的课题,我们发现中国到目前为止整个房地产的按照公允价值的计算,市场价值存量部分应该是44万亿美元,基本上达到了将近两百六七十万亿人民币的样子,这两百六七十万亿的我们在未来供给侧调整和规划,能把其中10%的把它证券化变成可以管理财富的手段或者是工具,在中国意味着全新庞大的市场蓬勃育出。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值得研究,所以我也特别期待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式的财富管理研究院,能够把这一些课题落到实处能够产生一批真正的有思想、有前瞻性的这样一些成果。 最后的话我们推出一些改善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改善财富管理理念能够起到作用这样新的市场和新的工具出来。大概我觉得这是功德无量的,而且前景非常值得期待的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要借最后的机会预祝论坛顺利也特别期待听到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和分享,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管理学学会副会长张晓东出席本次论坛。 张晓东指出,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国家和人民都积累了诸多财富,财富管理已箭在弦上,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也正恰当其时。 为什么中国式财富管理如此重要?张晓东分析了4个原因:中国人民追求财富的意图是不可阻挡的,而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是通过财富来体现的;此外,财富需要管理。“理”是秩序化、合理化,“管”是流动的财富免于失控,财富管理就是均衡稳定的增长。 张晓东强调,在当前中国财富累积和金融监管新背景下,我们需要中国式的财富管理。虽然我们的财富管理刚刚起步,引进国外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要兼顾我国国情,建设中国式财富管理。最后,他指出,财富的本质体现为价值和信誉。如果财富管理不能体现出信誉,那财富的增加也是虚伪的。 以下为张晓东发言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这样一个高朋满座大家云集这样一个高端的论坛。我是金融界的外行,所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是非常忐忑的,但是也很兴奋。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聆听大家来指点、学习的讨教的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向在座与会者表达我最诚挚的祝福,向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的顺利召开和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的成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成立,就是1980年成立的一个国家一级学会,现在主管是科技部、是一个学术性的一级的社会团体。本来很多老一代科学家很关注从成立到发展,我们现在的会长是我们光华的张国有老师。第七届学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有2个委员会,18个专业委员会。这样涉及到各个团体的学术性国家团体。同时我们有几个主要的活动都是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是两年一度的管理科学奖,像金李老师也曾经获过管理科学奖,这个奖现在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当年国务院清理社会力量授奖保留下来百分之一点几国务院社会力量授奖。另外就是东沙湖论坛每年一度,现在被人民网誉为中国管理风向标也是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是这样一个组织。 此前我们已经依托北大光华也是金李老师领衔成立了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今天在此再和光华成立咱们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所以这个我觉得不仅体现我们管理学会本身面向管理前沿贴近实践的要求,也能填补我们本身学会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空白,对学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个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今天中国式财富管理如此重要?就是说我是作为一个外行,想谈几点肤浅的个人体会求教于大家。 首先我认为人们追求财富的意志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现在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正是通过财富的创造和增加来体现的。国家的富强也是通过财富的大量高质和大量的积累来充分的体现。贫穷从来不是任何组织和个人理想和追求的选项,所以这是从来都不是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就是财富是需要管理的,所谓的管理就是我的理解,就是管和理我们中国两个字。理就是秩序化、规则化、有序化、合理化,这就是理。所以我们的所有财富它需要让它有序化,所以才能够高效,才能够最后提高它更好的保值、增值、提高价值。还有管就是一种控制,不能失控,所有的东西包括财富它要流动,流动起来的财富就是说如果是说没有管控,它也可能会失控会泛滥、会带来灾难,所以这个我觉得需要管控,所以财富管理我理解就是让财富均衡稳定的有序增长,这个就是财富管理的要义,尤其在试图要高速增长财富发展的面前,所以我觉得管理是非常的重要和有价值。 第三中国人的财富呼唤中国式的财富管理,因为人类的文化存在多样性,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中国人的财富必然需要中国式的财富管理,尽管我们财富管理其实刚刚才在国内起步,引进、借鉴、吸收成功的经验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是归根到底中国式财富管理才是中国人财富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所以我们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的成立我觉得意义重大深远的,当然也是任重道远的。 最后我觉得财富的本质体现为价值,财富的核心在于信誉,如果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管我们现在互联网的发展、IT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比特的世界还是原子的世界里,国家也好机构也好个人也罢不能体现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增加,即使拥有看上去很美的财富最终也是伪财富昙花一现,所以我觉得财富和管理和财富的核心,最终必将通过信用和声誉升值实现,所以要保持通过信誉的创造和增值实现保持和壮大,所以期待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为中国人的财富引流作出巨大贡献,再一次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财产安全、财源滚滚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本次论坛。 王博表示,40年以前也许我们有管理者但是我们没有财富,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财富管理,很显然我们有财富才需要管理它。当然有财富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情我是学哲学的,我尤其喜欢道家。道家第一人是老子,老子对财富有他独特的,他有八个字,他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当然这八个字对所有有财的人尤其要好好阅读和思考。对我来说无所谓,谁也守不住,可是谁也守不住是在根本的意义上讲的。我们有时候很难碰到最根本的意义上这样一个促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说怎么样守住,不止要守住我们还要怎么样扩大,从这意义上来讲,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从业者、政府的官员还是我们学术界的朋友们,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共同来思考,而且只有大家来共同思考,聚集各位的知识和智慧,我相信我们才能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事情。有时候管理者的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政策它可以让很多人的财富灰飞烟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然有时候不是感觉,有时候是实时发生的事情。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讲的话非常非常重要。 以下为王博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和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我首先欢迎各位来到北大,而且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这个季节说深秋也可以,说初冬也可以。不过我更喜欢说它是深秋,因为秋天有时候给我们带来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很多年轻人都会喜欢春天,因为他们就在春天,稍微成熟一点的人就知道秋天的味道,比如像我,从头发的颜色你可以去对照校园中间的颜色很像啊,各位对不对?因为秋天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它又非常复杂的,非常宁静但是其实有很多活动的东西可能埋藏在心底这样一个季节。 我以前讲我说秋天的心构成一个词愁啊,你看我经常讲说你有什么情绪喜怒哀乐、大家知道喜怒哀乐都是很明快很简单,该喜就喜、该怒就怒、该哀就哀,该乐就乐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愁的味道。辛弃疾少年不知愁滋味,这时候拼命拔高自己。像我这年纪知道愁的滋味我们一般都不说愁就说今天天气很凉快是这一种感觉,所以愁是五味杂陈的感觉,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我想每一个国家也会经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也会经历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知道40年我们过去经过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经过了春天、我们经过了夏天,我当然不知道现在算不算是一个秋天,因为秋天是很复杂,确实。我们从各界人士的思考和关注中间就能体会到这样一种复杂。 可是秋天有它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我觉得这一种力量和智慧最主要的就体现出基于忧愁有时候会说忧患意识,而开展出来的反思的精神,我更认为这一种反思的精神本身会带领我们到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的话一定会开启一个新的40年,我想这个40年同样会有我们春天,也会夏天,当然也会像秋天最初的收获,然后同时也会遇到新的困难,这样的一个时刻。 财富管理我完全不懂,因为我第一没有财富、第二我也不懂管理。但是好在我们在座的都是专业的人士,尤其是我们这论坛的主持者刚才俊峰说主要是金李,你像金是财富、理是管理。他如果不出面来主持这样一个活动,对不起他这名字。而且我相信由他来出面主持这样一个活动本身就有着公信力,因为他天生就是财富管理的,这样的一个人才,所以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们有这行家。 我也知道在过去几十年,无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人,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前天我参加一个活动白岩松有一个讲话挺有意思,他说站在四十年以前看今天的中国新闻很满意,站在二十年以前看中国的新闻界他很不满意。他讲四十年他为什么满意呢?他说40年以前我们有很好的记者,但是我们没有新闻,我想40年以前也许我们有管理者但是我们没有财富,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财富管理,很显然我们有财富才需要管理它。当然有财富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情我是学哲学的,我尤其喜欢道家。道家第一人是老子,老子对财富有他独特的,他有八个字,他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当然这八个字对所有有财富的人尤其要好好阅读和思考。对我来说无所谓,谁也守不住,可是谁也守不住是在根本的意义上讲的。我们有时候很难碰到最根本的意义上这样一个促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说怎么样守住,不止要守住我们还要怎么样扩大,从这意义上来讲,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从业者、政府的官员还是我们学术界的朋友们,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共同来思考,而且只有大家来共同思考,聚集各位的知识和智慧,我相信我们才能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事情。有时候管理者的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政策它可以让很多人的财富灰飞烟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然有时候不是感觉,有时候是实时发生的事情。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讲的话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财富、每一个家庭财富,大的关系来说关系到我们整个的国家。 我们知道北大一直以它跟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最紧密的关系而自豪。这个地方并不仅仅是象牙塔,这地方一直在关心着这个学校之外的中国乃至于世界发生的事情。如何的对这问题进行回应一方面需要我们最基础学科所提供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的支撑,可是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敏感、需要我们的关心,所谓敏感就是有问题了你能感觉到,所谓关心的话是说你自己发自于你生命内部对这世界的本身的责任感,只有这样结合才能造就今日之北大,我相信北大的未来也是如此。我们会继续的延续并且强化,我们自己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方面的优势。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更会勇敢的承担起应有的一种社会的责任。 我祝论坛圆满的完成,我也祝在座的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出席本次论坛。 李晓鹏表示,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培养以下五种能力:一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三是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四是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五是严密的风险管控能力。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以上五种能力是财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中,而应当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我们的能力。这样财富管理3.0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李晓鹏发言实录: 转变观念、培养能力,迎接财富管理3.0时代 ——在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晓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围绕这一主题,我想重点谈三个观点。 金融环境变化呼唤财富管理新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家庭、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积累了巨大财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接近6.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9.3万亿美元。《中国银行(3.590,-0.08, -2.18%)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其中66.99%为个人投资者持有、33.01%为各类机构持有。随着财富的增加,客户的金融需求已经不止于以往简单的存、贷、汇等基础金融业务,对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对冲、财务规划等诸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 在供给端,财富管理业务同样充满活力与希望。金融改革开放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工具日益丰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已经可以提供涵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衍生品类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逐渐可以满足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产、收入稳、协同强、估值高的特点,为了占领这一业务的制高点,各家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提高财富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财富管理服务。 虽然财富管理业务供需两旺、前景光明,但是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主要体现在:对财富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将财富管理等同于卖理财产品。这一点在银行体现的较为明显,甚至一些私人银行也变成了卖理财的部门,主要功能异化为简单的产品代理和渠道收费。过分强调产品收益率因素。评判财富管理能力存在收益率至上的倾向,错误的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财富管理能力越强。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攀比理财收益率、打价格战,扭曲了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部分财富管理产品存在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的现象。负债端以刚性兑付的“行规”迷惑投资人,给人表外理财同存款一样安全的错误印象;资产端通过一些通道将表内存贷款业务包装成同业业务,逃避对表内业务的各项监管,进行监管套利。 受上述种种错误观念与做法的误导,国内财富管理机构整体业务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有很多金融机构跻身世界500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很大;但是论能力、论声誉,在国际上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国之重器”的中国财富管理品牌。即使在国内,也几乎没有市场高度认可的财富管理品牌。更为严重的是,某些错误做法还造成了影子银行系统膨胀、资金空转套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弱化、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大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资管新规”,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资金池、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等财富管理的“潜规则”将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传统财富管理也面临更加多元的竞争压力。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结构型存款、大额存单利率上升的很快,直逼理财产品收益率;金融开放进程加快,众多国际级竞争对手正在加快进入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正在用科技手段、以场景金融的新模式,让财富管理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当前情况下,传统财富管理业务正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阶段性挑战,旧有的业务模式又很难以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发展的老路已经不可持续。究其原因,过去对财富管理观念的错误认识、片面理解,是造成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将来,唯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行动上主动转型,才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树立财富管理新理念需要把握三个内涵 传统财富管理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欧洲,兴盛于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欧美等国金融业十分重要的业务领域。目前国际上通常所指的财富管理业务,是为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 财富管理业态的演进,学界、业界普遍认同其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富管理1.0时代,主要业务是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属于产品导向型阶段;财富管理2.0时代,主要是从事资产配置,侧重从客户角度出发,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定制化、个性化的实现客户需求与金融产品在收益-风险方面的匹配。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 对财富管理3.0的认识,大家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李教授,从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财富管理3.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客户基于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全权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财富管理。业界也有人认为:财富管理3.0是2.0的进一步深化,仍以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但服务更细致。全生命周期、全球资产配置,全面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增值保值等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立足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展望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除了上述特点之外,中国财富管理3.0时代还应该特别强调“大”、“真”、“新”的三大特征,需要赋予财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更有前瞻性的内涵。 “大”,是指财富管理的客户更加广泛、产品更加多元。传统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中高净值个人客户。而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客户,不仅包括传统的个人客户,也包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政府客户,这与国际上通行的高净值客户的定位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个人客户,机构客户、公司客户、政府客户都有财富保值增值和风险对冲的需求。在大财富管理时代,财富管理已经不再是个人客户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所有的机构、企业、政府客户的共同需求。二是随着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各类企业、机构客户纷纷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客户对财富管理过程中的跨境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管理等有强烈的需求。三是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服务功能是最古老、最本质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的客户则是随时代不断变迁。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著的《货币崛起》一书,详细阐述了货币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到,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客户从最初的政府客户(国王),到后来的工商企业客户,直至发展到个人客户,客户类别十分广泛。“大财富管理”是对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演化的概括和总结。 与更加丰富的客户群体相对应,财富管理产品也会日趋多元,既包括零售业务产品,也包括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也包括现金管理、年金、资产证券化、投资、融资、租赁、代理等新兴金融服务;既包括线下产品,也包括线上互联网金融产品;既包括境内产品,也包括境外机构产品。目前,我国财富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少,财富管理的服务链条短、内容还显单一,这意味着未来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真”,是指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源。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针对之前财富管理的种种乱象,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引导和规范财富管理回归本源,督促金融机构围绕真正的财富管理开展服务。那么,何为财富管理的本源?核心是做到三个“真”。一是产品创设发行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必须持牌经营,不能是非持牌、不受金融监管的机构;产品销售要对应真实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二是投资管理要真实。为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根本上考验的是金融机构优化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随着“穿透式”监管日益成熟,通过层层嵌套逃避监管、违规投资博取高收益的做法将被市场摒弃;专注于资产配置、凭实力服务客户的机构才能“笑到最后”。三是风险收益要真实。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要真实匹配,只有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才能回归到财富管理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打破刚性兑付、纠正对风险定价的扭曲,就无法实现“真”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机构,要做到“尽责”,尽到真实揭示风险之责、客观披露信息之责、规范经营管理之责。 “新”,是指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财富管理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新时代。当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启了金融科技时代。纵观金融史,技术变革一直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技术跨越成就了金融行业的大变革与大发展。 金融科技必将大大提高财富管理服务的覆盖率。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数字手段获取理财服务,使客户摆脱了对理财中心、私人银行、大户室等物理场所的依赖。无论是普通客户、VIP客户还是“长尾客户”,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的办理财富管理业务。金融科技还将大大提高理财产品的使用率。大数据和智能投顾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使得财富管理变得个性化、定制化。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财富管理的业务流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加快了财富管理销售、运营、投研、风控、清算等流程的重构。用户画像、场景金融、人工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高科技概念,正在逐步介入财富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新财富管理时代,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使得财富管理具有了新的特征、新的品质和新的流程,可以说,这是一场财富管理的“革命”。 进入财富管理0时代需要培养五种能力 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培养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财富管理的过程是价值创造的过程。随着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在去通道、净值化、去资金池、打破刚兑的大趋势下,一些财富管理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持续为客户贡献价值,成为在激烈竞争的财富管理市场中胜出的砝码和关键。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有一支有竞争力的投资团队,能够对经济形势、市场趋势进行准确判断,科学进行资产配置,合理实现投资组合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财富管理的竞争,就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竞争和投资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团队和人的竞争。 二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客户需求需要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对接,如果产品在种类、收益和便利性上没有竞争力,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长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在服务不同类型客户的过程中,既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也要针对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提高财富管理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满足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金融机构唯有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才能提供更好的财富管理服务。其中的突破口有:依托数据筛选和处理,实现公私客户分层和精准营销,在满足普惠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依托智能投顾,解放财富管理行业的生产力,提升投资顾问服务质量,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依托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等新兴的科技运营模式,支撑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快速转变,提升市场反应和客户响应速度。 四是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财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财富管理需要多条线、多部门协同。从客户系统到产品线再到分销端,都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机构安排,实现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各业务板块都要以为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围绕一个核心价值、共建一套品牌体系、共有产品和客户、共享技术与创新。这就需要培育协同文化、构建协同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严密的风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是风险防控,这是财富管理的基础和底线。财富增值的前提是财富能够保本、财富不被侵蚀亏损。许多财富管理业务有跨境、跨产品、跨市场特征,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和复杂性较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并守住风险底线。坚持全面、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创新与风险中寻求平衡,不以冒险和激进来换取一时的高速发展。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以上五种能力是财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中,而应当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我们的能力。这样财富管理3.0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最后,借此机会,我还想与各位分享光大集团财富管理的一些具体实践,希望对财富管理的讨论研究有所帮助。 光大集团是大型金控集团,拥有金融业全牌照,还有众多实业企业,具有产融结合、陆港联动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光大银行(3.840, -0.13, -3.27%)是国内第一家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第一家将“理财”的理念引入国内的银行。多年来一直着力打造的“阳光理财”品牌受到了客户以及业界的诸多好评,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一定的积累。 基于这些优势和基础,光大集团在新一版的发展战略中,把财富管理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并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光大银行打造成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正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集团战略转型带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为将光大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金控集团,我们正在推进向敏捷型、科技型、生态型企业战略转型。“三大转型”将为做优、做强财富管理业务打牢基础、创造条件。二是构建财富E-SBU生态圈。光大集团是一家产融结合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在实施生态圈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集团正在探索“战略单元+生态圈”的E-SBU发展机制,在战略单元SBU的概念上引入三个E(Ecosphere 立体生态、Electronic 科技赋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形成具有光大特色的生态圈战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管理生态圈是我们的主战场,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三是打造“阳光财富品牌”。按照产品精致、获客精准、服务精益、管理精良的要求,推进“三名”(名品、名店、名星)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线、全产品线的品牌体系,带动阳光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四是全面培养财富管理人才。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让员工跨条线锻炼,培养一支懂技术、懂产品、懂客户、懂风险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正在建设光大大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财富管理人才。五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立以AUM为基础的业务管理体系,明确涵盖机构、条线和个人的考核办法,制定鼓励业务协同与交叉销售的激励措施。六是强化信息科技驱动。加快财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智能投顾系统功能,完善数据治理。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做好财富管理、服务大众,为财富管理理论与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出席本次论坛。 李晓鹏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 以下为李晓鹏发言实录: 转变观念、培养能力,迎接财富管理3.0时代 ——在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晓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围绕这一主题,我想重点谈三个观点。 金融环境变化呼唤财富管理新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家庭、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积累了巨大财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接近6.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9.3万亿美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其中66.99%为个人投资者持有、33.01%为各类机构持有。随着财富的增加,客户的金融需求已经不止于以往简单的存、贷、汇等基础金融业务,对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对冲、财务规划等诸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 在供给端,财富管理业务同样充满活力与希望。金融改革开放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工具日益丰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已经可以提供涵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衍生品类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逐渐可以满足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产、收入稳、协同强、估值高的特点,为了占领这一业务的制高点,各家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提高财富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财富管理服务。 虽然财富管理业务供需两旺、前景光明,但是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主要体现在:对财富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将财富管理等同于卖理财产品。这一点在银行体现的较为明显,甚至一些私人银行也变成了卖理财的部门,主要功能异化为简单的产品代理和渠道收费。过分强调产品收益率因素。评判财富管理能力存在收益率至上的倾向,错误的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财富管理能力越强。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攀比理财收益率、打价格战,扭曲了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部分财富管理产品存在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的现象。负债端以刚性兑付的“行规”迷惑投资人,给人表外理财同存款一样安全的错误印象;资产端通过一些通道将表内存贷款业务包装成同业业务,逃避对表内业务的各项监管,进行监管套利。 受上述种种错误观念与做法的误导,国内财富管理机构整体业务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有很多金融机构跻身世界500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很大;但是论能力、论声誉,在国际上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国之重器”的中国财富管理品牌。即使在国内,也几乎没有市场高度认可的财富管理品牌。更为严重的是,某些错误做法还造成了影子银行系统膨胀、资金空转套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弱化、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大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资管新规”,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资金池、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等财富管理的“潜规则”将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传统财富管理也面临更加多元的竞争压力。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结构型存款、大额存单利率上升的很快,直逼理财产品收益率;金融开放进程加快,众多国际级竞争对手正在加快进入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正在用科技手段、以场景金融的新模式,让财富管理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当前情况下,传统财富管理业务正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阶段性挑战,旧有的业务模式又很难以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发展的老路已经不可持续。究其原因,过去对财富管理观念的错误认识、片面理解,是造成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将来,唯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行动上主动转型,才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树立财富管理新理念需要把握三个内涵 传统财富管理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欧洲,兴盛于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欧美等国金融业十分重要的业务领域。目前国际上通常所指的财富管理业务,是为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 财富管理业态的演进,学界、业界普遍认同其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富管理1.0时代,主要业务是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属于产品导向型阶段;财富管理2.0时代,主要是从事资产配置,侧重从客户角度出发,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定制化、个性化的实现客户需求与金融产品在收益-风险方面的匹配。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 对财富管理3.0的认识,大家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李教授,从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财富管理3.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客户基于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全权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财富管理。业界也有人认为:财富管理3.0是2.0的进一步深化,仍以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但服务更细致。全生命周期、全球资产配置,全面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增值保值等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立足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展望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除了上述特点之外,中国财富管理3.0时代还应该特别强调“大”、“真”、“新”的三大特征,需要赋予财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更有前瞻性的内涵。 “大”,是指财富管理的客户更加广泛、产品更加多元。传统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中高净值个人客户。而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客户,不仅包括传统的个人客户,也包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政府客户,这与国际上通行的高净值客户的定位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个人客户,机构客户、公司客户、政府客户都有财富保值增值和风险对冲的需求。在大财富管理时代,财富管理已经不再是个人客户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所有的机构、企业、政府客户的共同需求。二是随着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各类企业、机构客户纷纷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客户对财富管理过程中的跨境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管理等有强烈的需求。三是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服务功能是最古老、最本质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的客户则是随时代不断变迁。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著的《货币崛起》一书,详细阐述了货币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到,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客户从最初的政府客户(国王),到后来的工商企业客户,直至发展到个人客户,客户类别十分广泛。“大财富管理”是对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演化的概括和总结。 与更加丰富的客户群体相对应,财富管理产品也会日趋多元,既包括零售业务产品,也包括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也包括现金管理、年金、资产证券化、投资、融资、租赁、代理等新兴金融服务;既包括线下产品,也包括线上互联网金融产品;既包括境内产品,也包括境外机构产品。目前,我国财富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少,财富管理的服务链条短、内容还显单一,这意味着未来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真”,是指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源。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针对之前财富管理的种种乱象,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引导和规范财富管理回归本源,督促金融机构围绕真正的财富管理开展服务。那么,何为财富管理的本源?核心是做到三个“真”。一是产品创设发行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必须持牌经营,不能是非持牌、不受金融监管的机构;产品销售要对应真实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二是投资管理要真实。为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根本上考验的是金融机构优化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随着“穿透式”监管日益成熟,通过层层嵌套逃避监管、违规投资博取高收益的做法将被市场摒弃;专注于资产配置、凭实力服务客户的机构才能“笑到最后”。三是风险收益要真实。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要真实匹配,只有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才能回归到财富管理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打破刚性兑付、纠正对风险定价的扭曲,就无法实现“真”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机构,要做到“尽责”,尽到真实揭示风险之责、客观披露信息之责、规范经营管理之责。 “新”,是指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财富管理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新时代。当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启了金融科技时代。纵观金融史,技术变革一直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技术跨越成就了金融行业的大变革与大发展。 金融科技必将大大提高财富管理服务的覆盖率。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数字手段获取理财服务,使客户摆脱了对理财中心、私人银行、大户室等物理场所的依赖。无论是普通客户、VIP客户还是“长尾客户”,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的办理财富管理业务。金融科技还将大大提高理财产品的使用率。大数据和智能投顾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使得财富管理变得个性化、定制化。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财富管理的业务流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加快了财富管理销售、运营、投研、风控、清算等流程的重构。用户画像、场景金融、人工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高科技概念,正在逐步介入财富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新财富管理时代,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使得财富管理具有了新的特征、新的品质和新的流程,可以说,这是一场财富管理的“革命”。 进入财富管理0时代需要培养五种能力 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培养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财富管理的过程是价值创造的过程。随着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在去通道、净值化、去资金池、打破刚兑的大趋势下,一些财富管理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持续为客户贡献价值,成为在激烈竞争的财富管理市场中胜出的砝码和关键。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有一支有竞争力的投资团队,能够对经济形势、市场趋势进行准确判断,科学进行资产配置,合理实现投资组合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财富管理的竞争,就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竞争和投资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团队和人的竞争。 二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客户需求需要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对接,如果产品在种类、收益和便利性上没有竞争力,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长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在服务不同类型客户的过程中,既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也要针对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提高财富管理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满足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金融机构唯有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才能提供更好的财富管理服务。其中的突破口有:依托数据筛选和处理,实现公私客户分层和精准营销,在满足普惠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依托智能投顾,解放财富管理行业的生产力,提升投资顾问服务质量,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依托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等新兴的科技运营模式,支撑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快速转变,提升市场反应和客户响应速度。 四是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财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财富管理需要多条线、多部门协同。从客户系统到产品线再到分销端,都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机构安排,实现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各业务板块都要以为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围绕一个核心价值、共建一套品牌体系、共有产品和客户、共享技术与创新。这就需要培育协同文化、构建协同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严密的风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是风险防控,这是财富管理的基础和底线。财富增值的前提是财富能够保本、财富不被侵蚀亏损。许多财富管理业务有跨境、跨产品、跨市场特征,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和复杂性较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并守住风险底线。坚持全面、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创新与风险中寻求平衡,不以冒险和激进来换取一时的高速发展。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以上五种能力是财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中,而应当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我们的能力。这样财富管理3.0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最后,借此机会,我还想与各位分享光大集团财富管理的一些具体实践,希望对财富管理的讨论研究有所帮助。 光大集团是大型金控集团,拥有金融业全牌照,还有众多实业企业,具有产融结合、陆港联动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光大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第一家将“理财”的理念引入国内的银行。多年来一直着力打造的“阳光理财”品牌受到了客户以及业界的诸多好评,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一定的积累。 基于这些优势和基础,光大集团在新一版的发展战略中,把财富管理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并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光大银行打造成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正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集团战略转型带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为将光大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金控集团,我们正在推进向敏捷型、科技型、生态型企业战略转型。“三大转型”将为做优、做强财富管理业务打牢基础、创造条件。二是构建财富E-SBU生态圈。光大集团是一家产融结合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在实施生态圈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集团正在探索“战略单元+生态圈”的E-SBU发展机制,在战略单元SBU的概念上引入三个E(Ecosphere 立体生态、Electronic 科技赋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形成具有光大特色的生态圈战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管理生态圈是我们的主战场,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三是打造“阳光财富品牌”。按照产品精致、获客精准、服务精益、管理精良的要求,推进“三名”(名品、名店、名星)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线、全产品线的品牌体系,带动阳光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四是全面培养财富管理人才。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让员工跨条线锻炼,培养一支懂技术、懂产品、懂客户、懂风险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正在建设光大大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财富管理人才。五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立以AUM为基础的业务管理体系,明确涵盖机构、条线和个人的考核办法,制定鼓励业务协同与交叉销售的激励措施。六是强化信息科技驱动。加快财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智能投顾系统功能,完善数据治理。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做好财富管理、服务大众,为财富管理理论与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9日,为推动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将于2018年11月10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3层301报告厅(898创新空间)举行。 财富管理在我国行业前景广阔,增长速度很快,但总体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18年,金融市场多项政策密集落地。受市场瞩目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去杠杆和严监管等,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创造了新的金融服务方式、业务模式、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在不断推动金融市场、机构以及金融服务的变革;掀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旗下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应运而生,集聚全球智慧,聚拢行业专家,打造全球顶尖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交流与创新平台。 本次论坛将邀请金融领域的相关高层人员,汇聚各方力量,聚焦财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重点讨论在当前内外部形勢下,财高管理行业的市场机遇和应对策略,中国财富管理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问题。[详情]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北京市副市长殷勇:推动财富管理规范有序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日电 (刘玉龙)“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优化环境、加强服务、严控风险,推动财富管理规范有序发展,培育与首都城市定位相适应的财富管理业态。”北京市副市长殷勇说,积极支持经营合规、信誉良好、资质优秀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专业投资机构来京发展;欢迎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落地北京,规范发展金融产品投资、销售、顾问、评级等专业服务,不断提升财富管理行业整体发展质量。 殷勇1日在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北京财富管理基础条件优越,将强化城市副中心金融功能,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新兴业态。 近些年来,我国财富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能力不断提升,财富管理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殷勇介绍,北京财富管理基础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巨大。一是金融资源丰富,北京持牌法人金融机构700余家,金融总资产137万亿,占全国45%,拥有巨大的可配置金融资产。二是服务对象集中,北京是国家外汇储备、全国社保基金等管理机构所在地,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3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高净值群体众多。主权财富管理、企业财富管理、家庭财富管理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此外,北京还具有专业人才丰富、开放水平较高、营商环境优越等优势。 “下一步,我们要夯实财富管理发展的经济基础。”殷勇说,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培育新增长点,努力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殷勇还表示,要扩大财富管理的开放水平。要深化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与国际顶级资产管理机构战略合作,在跨境投融资、人民币国际化使用、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争取先行先试,为专业机构提供更多全球化资产配置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和个人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以承诺高额收益为诱饵,违法违规从事投资咨询、理财销售等金融活动,甚至蓄意制造骗局,构成非法集资,给金融运行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风险隐患,给群众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对此,殷勇强调,要筑牢财富管理的风险防线。坚持一切金融活动持牌经营的原则,加强地方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协同,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等业态的规范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假借财富管理名义的非法集资。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市场机制提示风险, 逐步提高公众金融风险意识,践行卖者尽责、 买者自负的制度安排。 据殷勇介绍,为建设好财富管理聚集区,将强化城市副中心金融功能,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新兴业态,在副中心将加大开放政策集成,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和支撑能力。[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出席本次论坛。 刘世锦表示,近期相关政策给小微企业和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刘世锦说,降杠杆需要一场深刻的改革,同时也需要金融创新,包括切实转向高质量发展,相应转变政绩评价体系,打破长久以来存在的地方政府和国企的预算约束。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开更多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的通道。 以下为刘世锦部分发言实录: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周期性波动、外部冲击等都难以合理解释已经和正在出现的经济变动,背后是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的系统转换。”11月10日,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出席并就降杠杆问题发表演讲。 刘世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平台(中速增长)、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而非新周期。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房地产、基建投资下行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中速增长平台将有一定幅度下移,进入大L型下边加小W型波动的状态。 “中速增长平台此后将会调整到5%-6%之间,可能持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刘世锦说道,必须纠正“速度高才是形势好”的观念,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下调,但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量最大的经济体。“你不到中国来投资,不是中国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相对应的,应当调整决策方法,由过去的GDP增长的速度指标转为质量指标,比如风险防控(杠杆率)、企业利润、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居民收入增长等。 刘世锦强调,新形势下扩大内需,扩展增长新动能需要加快开放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市场,允许相互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是土地制度改革。 小产权房合法化、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平等入市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城市房价、降低城市营商成本,保护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加快小城镇发展,乡村振兴,扩展基建,房地产的合理增长潜能。“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具潜力的增长领域。”刘世锦说道。 刘世锦表示,正确去杠杆将为经济转入中速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好的去杠杆应当是在稳杠杆、稳正常经营的同时,着力解决高杠杆背后的体制政策问题,转变政绩评价机制,由过度扩张模式转向稳健或谨慎经营模式,提升效率,逐步将杠杆率降低到一个合理水平。 “如果只是力图在短期内把杠杆率指标降下来,不抓必要的改革,或者像有些地方那样过多采用行政性办法降杠杆,很可能达不到政策初衷,甚至事与愿违,比如民企受到更大冲击,由于政府信用支撑,最应降杠杆的地方政府和国企反而承压能力强。” 最后,刘世锦强调,降杠杆也需要金融创新。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开更多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的通道。“我们总说民营经济对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可归纳为五六七八九,那么,金融体系特别是正规金融系统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与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将对民企提供贷款服务的比重至少提高到50%以上。现在我们达到了25%,还有一段路要走。”[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出席本次论坛。 刘俏表示,财富管理本身在中国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现在整个中国人可以用来管理的财富金额已经达到了60万亿、70万亿,预测2021年前后能达到200万亿的样子,这200万亿的财富怎么去实现金融的本质,就是说跨时间或者空间的转换。这里面用什么样的一些方法、用什么样的一些理念、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让它们升值,能够让这一些财富更好的服务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福祉,这里面其实很多的宏大课题值得去探讨和研究, 以下为刘俏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下午中国式财富管理的论坛。可能我首先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来以为论坛本身在光华举办的话是因为金李老师做了很多财富管理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现在发现王博老师指出来是金李的姓比较好又金又理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为什么我一直不理解七八年前他研究中国式财富管理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现在感觉到确实是有先见之明有很大的前瞻性在里面。 光华管理学院是北京大学商学院,刚才王老师说到北京大学过去120年以至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光华在1985年诞生之后跟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密切相连,基本上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多重大的一些政策议题、经济问题的讨论、政策的制定都能看到光华的老师、同学、校友的身影,我想说我们在去年也推出了一个叫做光华思想力的研究平台,本身的目的也是想延续过往的优秀思想传统,能够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这样一些课题我们进行破题,去年我们大概支持了有25个课题,其中的话金李老师中国式财富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除了这之外还有很多跟财富管理、跟中国未来的美好生活相关的一些研究在进行之中。今年的话我想可能我们这平台支持了57个课题,所以基本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能够提供真知灼见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和想法。 我想可能光华做中国式财富管理论坛或者成立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我们参与这事情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这边有很多研究的沉淀。而且这财富管理本身在中国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我读过金老师这本书,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跟他们团队有很多的交流,我们现在的话整个中国人可以用来管理的财富金额已经达到了60万亿、70万亿,我们预测2021年前后能达到200万亿的样子,这200万亿的财富怎么去实现金融的本质,就是说跨时间或者空间的转换。这里面用什么样的一些方法、用什么样的一些理念、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让它们升值,能够让这一些财富更好的服务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福祉,我想这里面其实很多的宏大课题值得去探讨和研究,中国的情况跟其他的西方国家非常不一样,比如说我们讲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到目前为止中产阶级主要的理财和投资的对象,但是我们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面出现很多结构性的变化,我们在去年光华思想力也推出一个课题研究中国的不动产证券化的课题,我们发现中国到目前为止整个房地产的按照公允价值的计算,市场价值存量部分应该是44万亿美元,基本上达到了将近两百六七十万亿人民币的样子,这两百六七十万亿的我们在未来供给侧调整和规划,能把其中10%的把它证券化变成可以管理财富的手段或者是工具,在中国意味着全新庞大的市场蓬勃育出。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值得研究,所以我也特别期待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式的财富管理研究院,能够把这一些课题落到实处能够产生一批真正的有思想、有前瞻性的这样一些成果。 最后的话我们推出一些改善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改善财富管理理念能够起到作用这样新的市场和新的工具出来。大概我觉得这是功德无量的,而且前景非常值得期待的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要借最后的机会预祝论坛顺利也特别期待听到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和分享,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管理学学会副会长张晓东出席本次论坛。 张晓东指出,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国家和人民都积累了诸多财富,财富管理已箭在弦上,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也正恰当其时。 为什么中国式财富管理如此重要?张晓东分析了4个原因:中国人民追求财富的意图是不可阻挡的,而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是通过财富来体现的;此外,财富需要管理。“理”是秩序化、合理化,“管”是流动的财富免于失控,财富管理就是均衡稳定的增长。 张晓东强调,在当前中国财富累积和金融监管新背景下,我们需要中国式的财富管理。虽然我们的财富管理刚刚起步,引进国外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要兼顾我国国情,建设中国式财富管理。最后,他指出,财富的本质体现为价值和信誉。如果财富管理不能体现出信誉,那财富的增加也是虚伪的。 以下为张晓东发言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这样一个高朋满座大家云集这样一个高端的论坛。我是金融界的外行,所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是非常忐忑的,但是也很兴奋。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聆听大家来指点、学习的讨教的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向在座与会者表达我最诚挚的祝福,向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的顺利召开和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的成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成立,就是1980年成立的一个国家一级学会,现在主管是科技部、是一个学术性的一级的社会团体。本来很多老一代科学家很关注从成立到发展,我们现在的会长是我们光华的张国有老师。第七届学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有2个委员会,18个专业委员会。这样涉及到各个团体的学术性国家团体。同时我们有几个主要的活动都是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是两年一度的管理科学奖,像金李老师也曾经获过管理科学奖,这个奖现在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当年国务院清理社会力量授奖保留下来百分之一点几国务院社会力量授奖。另外就是东沙湖论坛每年一度,现在被人民网誉为中国管理风向标也是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是这样一个组织。 此前我们已经依托北大光华也是金李老师领衔成立了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今天在此再和光华成立咱们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所以这个我觉得不仅体现我们管理学会本身面向管理前沿贴近实践的要求,也能填补我们本身学会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空白,对学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个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今天中国式财富管理如此重要?就是说我是作为一个外行,想谈几点肤浅的个人体会求教于大家。 首先我认为人们追求财富的意志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现在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正是通过财富的创造和增加来体现的。国家的富强也是通过财富的大量高质和大量的积累来充分的体现。贫穷从来不是任何组织和个人理想和追求的选项,所以这是从来都不是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就是财富是需要管理的,所谓的管理就是我的理解,就是管和理我们中国两个字。理就是秩序化、规则化、有序化、合理化,这就是理。所以我们的所有财富它需要让它有序化,所以才能够高效,才能够最后提高它更好的保值、增值、提高价值。还有管就是一种控制,不能失控,所有的东西包括财富它要流动,流动起来的财富就是说如果是说没有管控,它也可能会失控会泛滥、会带来灾难,所以这个我觉得需要管控,所以财富管理我理解就是让财富均衡稳定的有序增长,这个就是财富管理的要义,尤其在试图要高速增长财富发展的面前,所以我觉得管理是非常的重要和有价值。 第三中国人的财富呼唤中国式的财富管理,因为人类的文化存在多样性,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中国人的财富必然需要中国式的财富管理,尽管我们财富管理其实刚刚才在国内起步,引进、借鉴、吸收成功的经验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是归根到底中国式财富管理才是中国人财富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所以我们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的成立我觉得意义重大深远的,当然也是任重道远的。 最后我觉得财富的本质体现为价值,财富的核心在于信誉,如果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管我们现在互联网的发展、IT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比特的世界还是原子的世界里,国家也好机构也好个人也罢不能体现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增加,即使拥有看上去很美的财富最终也是伪财富昙花一现,所以我觉得财富和管理和财富的核心,最终必将通过信用和声誉升值实现,所以要保持通过信誉的创造和增值实现保持和壮大,所以期待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为中国人的财富引流作出巨大贡献,再一次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财产安全、财源滚滚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本次论坛。 王博表示,40年以前也许我们有管理者但是我们没有财富,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财富管理,很显然我们有财富才需要管理它。当然有财富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情我是学哲学的,我尤其喜欢道家。道家第一人是老子,老子对财富有他独特的,他有八个字,他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当然这八个字对所有有财的人尤其要好好阅读和思考。对我来说无所谓,谁也守不住,可是谁也守不住是在根本的意义上讲的。我们有时候很难碰到最根本的意义上这样一个促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说怎么样守住,不止要守住我们还要怎么样扩大,从这意义上来讲,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从业者、政府的官员还是我们学术界的朋友们,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共同来思考,而且只有大家来共同思考,聚集各位的知识和智慧,我相信我们才能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事情。有时候管理者的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政策它可以让很多人的财富灰飞烟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然有时候不是感觉,有时候是实时发生的事情。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讲的话非常非常重要。 以下为王博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和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我首先欢迎各位来到北大,而且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这个季节说深秋也可以,说初冬也可以。不过我更喜欢说它是深秋,因为秋天有时候给我们带来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很多年轻人都会喜欢春天,因为他们就在春天,稍微成熟一点的人就知道秋天的味道,比如像我,从头发的颜色你可以去对照校园中间的颜色很像啊,各位对不对?因为秋天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它又非常复杂的,非常宁静但是其实有很多活动的东西可能埋藏在心底这样一个季节。 我以前讲我说秋天的心构成一个词愁啊,你看我经常讲说你有什么情绪喜怒哀乐、大家知道喜怒哀乐都是很明快很简单,该喜就喜、该怒就怒、该哀就哀,该乐就乐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愁的味道。辛弃疾少年不知愁滋味,这时候拼命拔高自己。像我这年纪知道愁的滋味我们一般都不说愁就说今天天气很凉快是这一种感觉,所以愁是五味杂陈的感觉,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我想每一个国家也会经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也会经历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知道40年我们过去经过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经过了春天、我们经过了夏天,我当然不知道现在算不算是一个秋天,因为秋天是很复杂,确实。我们从各界人士的思考和关注中间就能体会到这样一种复杂。 可是秋天有它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我觉得这一种力量和智慧最主要的就体现出基于忧愁有时候会说忧患意识,而开展出来的反思的精神,我更认为这一种反思的精神本身会带领我们到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的话一定会开启一个新的40年,我想这个40年同样会有我们春天,也会夏天,当然也会像秋天最初的收获,然后同时也会遇到新的困难,这样的一个时刻。 财富管理我完全不懂,因为我第一没有财富、第二我也不懂管理。但是好在我们在座的都是专业的人士,尤其是我们这论坛的主持者刚才俊峰说主要是金李,你像金是财富、理是管理。他如果不出面来主持这样一个活动,对不起他这名字。而且我相信由他来出面主持这样一个活动本身就有着公信力,因为他天生就是财富管理的,这样的一个人才,所以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们有这行家。 我也知道在过去几十年,无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人,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前天我参加一个活动白岩松有一个讲话挺有意思,他说站在四十年以前看今天的中国新闻很满意,站在二十年以前看中国的新闻界他很不满意。他讲四十年他为什么满意呢?他说40年以前我们有很好的记者,但是我们没有新闻,我想40年以前也许我们有管理者但是我们没有财富,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财富管理,很显然我们有财富才需要管理它。当然有财富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情我是学哲学的,我尤其喜欢道家。道家第一人是老子,老子对财富有他独特的,他有八个字,他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当然这八个字对所有有财富的人尤其要好好阅读和思考。对我来说无所谓,谁也守不住,可是谁也守不住是在根本的意义上讲的。我们有时候很难碰到最根本的意义上这样一个促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说怎么样守住,不止要守住我们还要怎么样扩大,从这意义上来讲,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从业者、政府的官员还是我们学术界的朋友们,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共同来思考,而且只有大家来共同思考,聚集各位的知识和智慧,我相信我们才能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事情。有时候管理者的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政策它可以让很多人的财富灰飞烟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然有时候不是感觉,有时候是实时发生的事情。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讲的话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财富、每一个家庭财富,大的关系来说关系到我们整个的国家。 我们知道北大一直以它跟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最紧密的关系而自豪。这个地方并不仅仅是象牙塔,这地方一直在关心着这个学校之外的中国乃至于世界发生的事情。如何的对这问题进行回应一方面需要我们最基础学科所提供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的支撑,可是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敏感、需要我们的关心,所谓敏感就是有问题了你能感觉到,所谓关心的话是说你自己发自于你生命内部对这世界的本身的责任感,只有这样结合才能造就今日之北大,我相信北大的未来也是如此。我们会继续的延续并且强化,我们自己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方面的优势。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更会勇敢的承担起应有的一种社会的责任。 我祝论坛圆满的完成,我也祝在座的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出席本次论坛。 李晓鹏表示,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培养以下五种能力:一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三是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四是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五是严密的风险管控能力。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以上五种能力是财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中,而应当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我们的能力。这样财富管理3.0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李晓鹏发言实录: 转变观念、培养能力,迎接财富管理3.0时代 ——在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晓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围绕这一主题,我想重点谈三个观点。 金融环境变化呼唤财富管理新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家庭、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积累了巨大财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接近6.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9.3万亿美元。《中国银行(3.590,-0.08, -2.18%)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其中66.99%为个人投资者持有、33.01%为各类机构持有。随着财富的增加,客户的金融需求已经不止于以往简单的存、贷、汇等基础金融业务,对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对冲、财务规划等诸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 在供给端,财富管理业务同样充满活力与希望。金融改革开放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工具日益丰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已经可以提供涵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衍生品类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逐渐可以满足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产、收入稳、协同强、估值高的特点,为了占领这一业务的制高点,各家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提高财富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财富管理服务。 虽然财富管理业务供需两旺、前景光明,但是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主要体现在:对财富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将财富管理等同于卖理财产品。这一点在银行体现的较为明显,甚至一些私人银行也变成了卖理财的部门,主要功能异化为简单的产品代理和渠道收费。过分强调产品收益率因素。评判财富管理能力存在收益率至上的倾向,错误的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财富管理能力越强。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攀比理财收益率、打价格战,扭曲了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部分财富管理产品存在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的现象。负债端以刚性兑付的“行规”迷惑投资人,给人表外理财同存款一样安全的错误印象;资产端通过一些通道将表内存贷款业务包装成同业业务,逃避对表内业务的各项监管,进行监管套利。 受上述种种错误观念与做法的误导,国内财富管理机构整体业务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有很多金融机构跻身世界500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很大;但是论能力、论声誉,在国际上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国之重器”的中国财富管理品牌。即使在国内,也几乎没有市场高度认可的财富管理品牌。更为严重的是,某些错误做法还造成了影子银行系统膨胀、资金空转套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弱化、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大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资管新规”,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资金池、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等财富管理的“潜规则”将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传统财富管理也面临更加多元的竞争压力。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结构型存款、大额存单利率上升的很快,直逼理财产品收益率;金融开放进程加快,众多国际级竞争对手正在加快进入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正在用科技手段、以场景金融的新模式,让财富管理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当前情况下,传统财富管理业务正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阶段性挑战,旧有的业务模式又很难以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发展的老路已经不可持续。究其原因,过去对财富管理观念的错误认识、片面理解,是造成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将来,唯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行动上主动转型,才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树立财富管理新理念需要把握三个内涵 传统财富管理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欧洲,兴盛于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欧美等国金融业十分重要的业务领域。目前国际上通常所指的财富管理业务,是为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 财富管理业态的演进,学界、业界普遍认同其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富管理1.0时代,主要业务是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属于产品导向型阶段;财富管理2.0时代,主要是从事资产配置,侧重从客户角度出发,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定制化、个性化的实现客户需求与金融产品在收益-风险方面的匹配。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 对财富管理3.0的认识,大家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李教授,从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财富管理3.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客户基于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全权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财富管理。业界也有人认为:财富管理3.0是2.0的进一步深化,仍以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但服务更细致。全生命周期、全球资产配置,全面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增值保值等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立足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展望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除了上述特点之外,中国财富管理3.0时代还应该特别强调“大”、“真”、“新”的三大特征,需要赋予财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更有前瞻性的内涵。 “大”,是指财富管理的客户更加广泛、产品更加多元。传统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中高净值个人客户。而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客户,不仅包括传统的个人客户,也包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政府客户,这与国际上通行的高净值客户的定位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个人客户,机构客户、公司客户、政府客户都有财富保值增值和风险对冲的需求。在大财富管理时代,财富管理已经不再是个人客户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所有的机构、企业、政府客户的共同需求。二是随着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各类企业、机构客户纷纷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客户对财富管理过程中的跨境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管理等有强烈的需求。三是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服务功能是最古老、最本质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的客户则是随时代不断变迁。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著的《货币崛起》一书,详细阐述了货币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到,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客户从最初的政府客户(国王),到后来的工商企业客户,直至发展到个人客户,客户类别十分广泛。“大财富管理”是对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演化的概括和总结。 与更加丰富的客户群体相对应,财富管理产品也会日趋多元,既包括零售业务产品,也包括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也包括现金管理、年金、资产证券化、投资、融资、租赁、代理等新兴金融服务;既包括线下产品,也包括线上互联网金融产品;既包括境内产品,也包括境外机构产品。目前,我国财富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少,财富管理的服务链条短、内容还显单一,这意味着未来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真”,是指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源。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针对之前财富管理的种种乱象,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引导和规范财富管理回归本源,督促金融机构围绕真正的财富管理开展服务。那么,何为财富管理的本源?核心是做到三个“真”。一是产品创设发行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必须持牌经营,不能是非持牌、不受金融监管的机构;产品销售要对应真实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二是投资管理要真实。为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根本上考验的是金融机构优化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随着“穿透式”监管日益成熟,通过层层嵌套逃避监管、违规投资博取高收益的做法将被市场摒弃;专注于资产配置、凭实力服务客户的机构才能“笑到最后”。三是风险收益要真实。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要真实匹配,只有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才能回归到财富管理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打破刚性兑付、纠正对风险定价的扭曲,就无法实现“真”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机构,要做到“尽责”,尽到真实揭示风险之责、客观披露信息之责、规范经营管理之责。 “新”,是指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财富管理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新时代。当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启了金融科技时代。纵观金融史,技术变革一直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技术跨越成就了金融行业的大变革与大发展。 金融科技必将大大提高财富管理服务的覆盖率。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数字手段获取理财服务,使客户摆脱了对理财中心、私人银行、大户室等物理场所的依赖。无论是普通客户、VIP客户还是“长尾客户”,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的办理财富管理业务。金融科技还将大大提高理财产品的使用率。大数据和智能投顾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使得财富管理变得个性化、定制化。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财富管理的业务流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加快了财富管理销售、运营、投研、风控、清算等流程的重构。用户画像、场景金融、人工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高科技概念,正在逐步介入财富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新财富管理时代,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使得财富管理具有了新的特征、新的品质和新的流程,可以说,这是一场财富管理的“革命”。 进入财富管理0时代需要培养五种能力 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培养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财富管理的过程是价值创造的过程。随着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在去通道、净值化、去资金池、打破刚兑的大趋势下,一些财富管理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持续为客户贡献价值,成为在激烈竞争的财富管理市场中胜出的砝码和关键。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有一支有竞争力的投资团队,能够对经济形势、市场趋势进行准确判断,科学进行资产配置,合理实现投资组合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财富管理的竞争,就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竞争和投资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团队和人的竞争。 二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客户需求需要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对接,如果产品在种类、收益和便利性上没有竞争力,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长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在服务不同类型客户的过程中,既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也要针对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提高财富管理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满足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金融机构唯有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才能提供更好的财富管理服务。其中的突破口有:依托数据筛选和处理,实现公私客户分层和精准营销,在满足普惠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依托智能投顾,解放财富管理行业的生产力,提升投资顾问服务质量,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依托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等新兴的科技运营模式,支撑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快速转变,提升市场反应和客户响应速度。 四是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财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财富管理需要多条线、多部门协同。从客户系统到产品线再到分销端,都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机构安排,实现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各业务板块都要以为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围绕一个核心价值、共建一套品牌体系、共有产品和客户、共享技术与创新。这就需要培育协同文化、构建协同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严密的风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是风险防控,这是财富管理的基础和底线。财富增值的前提是财富能够保本、财富不被侵蚀亏损。许多财富管理业务有跨境、跨产品、跨市场特征,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和复杂性较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并守住风险底线。坚持全面、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创新与风险中寻求平衡,不以冒险和激进来换取一时的高速发展。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以上五种能力是财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中,而应当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我们的能力。这样财富管理3.0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最后,借此机会,我还想与各位分享光大集团财富管理的一些具体实践,希望对财富管理的讨论研究有所帮助。 光大集团是大型金控集团,拥有金融业全牌照,还有众多实业企业,具有产融结合、陆港联动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光大银行(3.840, -0.13, -3.27%)是国内第一家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第一家将“理财”的理念引入国内的银行。多年来一直着力打造的“阳光理财”品牌受到了客户以及业界的诸多好评,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一定的积累。 基于这些优势和基础,光大集团在新一版的发展战略中,把财富管理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并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光大银行打造成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正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集团战略转型带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为将光大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金控集团,我们正在推进向敏捷型、科技型、生态型企业战略转型。“三大转型”将为做优、做强财富管理业务打牢基础、创造条件。二是构建财富E-SBU生态圈。光大集团是一家产融结合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在实施生态圈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集团正在探索“战略单元+生态圈”的E-SBU发展机制,在战略单元SBU的概念上引入三个E(Ecosphere 立体生态、Electronic 科技赋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形成具有光大特色的生态圈战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管理生态圈是我们的主战场,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三是打造“阳光财富品牌”。按照产品精致、获客精准、服务精益、管理精良的要求,推进“三名”(名品、名店、名星)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线、全产品线的品牌体系,带动阳光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四是全面培养财富管理人才。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让员工跨条线锻炼,培养一支懂技术、懂产品、懂客户、懂风险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正在建设光大大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财富管理人才。五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立以AUM为基础的业务管理体系,明确涵盖机构、条线和个人的考核办法,制定鼓励业务协同与交叉销售的激励措施。六是强化信息科技驱动。加快财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智能投顾系统功能,完善数据治理。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做好财富管理、服务大众,为财富管理理论与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出席本次论坛。 李晓鹏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 以下为李晓鹏发言实录: 转变观念、培养能力,迎接财富管理3.0时代 ——在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晓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机构、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趋强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金融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培育财富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财富管理3.0时代做好准备。围绕这一主题,我想重点谈三个观点。 金融环境变化呼唤财富管理新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家庭、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积累了巨大财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接近6.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9.3万亿美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其中66.99%为个人投资者持有、33.01%为各类机构持有。随着财富的增加,客户的金融需求已经不止于以往简单的存、贷、汇等基础金融业务,对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对冲、财务规划等诸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 在供给端,财富管理业务同样充满活力与希望。金融改革开放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工具日益丰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已经可以提供涵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衍生品类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逐渐可以满足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产、收入稳、协同强、估值高的特点,为了占领这一业务的制高点,各家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提高财富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财富管理服务。 虽然财富管理业务供需两旺、前景光明,但是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主要体现在:对财富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将财富管理等同于卖理财产品。这一点在银行体现的较为明显,甚至一些私人银行也变成了卖理财的部门,主要功能异化为简单的产品代理和渠道收费。过分强调产品收益率因素。评判财富管理能力存在收益率至上的倾向,错误的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财富管理能力越强。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攀比理财收益率、打价格战,扭曲了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部分财富管理产品存在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的现象。负债端以刚性兑付的“行规”迷惑投资人,给人表外理财同存款一样安全的错误印象;资产端通过一些通道将表内存贷款业务包装成同业业务,逃避对表内业务的各项监管,进行监管套利。 受上述种种错误观念与做法的误导,国内财富管理机构整体业务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有很多金融机构跻身世界500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很大;但是论能力、论声誉,在国际上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国之重器”的中国财富管理品牌。即使在国内,也几乎没有市场高度认可的财富管理品牌。更为严重的是,某些错误做法还造成了影子银行系统膨胀、资金空转套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弱化、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大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资管新规”,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资金池、隐形刚兑、监管套利等财富管理的“潜规则”将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传统财富管理也面临更加多元的竞争压力。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结构型存款、大额存单利率上升的很快,直逼理财产品收益率;金融开放进程加快,众多国际级竞争对手正在加快进入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正在用科技手段、以场景金融的新模式,让财富管理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当前情况下,传统财富管理业务正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阶段性挑战,旧有的业务模式又很难以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发展的老路已经不可持续。究其原因,过去对财富管理观念的错误认识、片面理解,是造成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将来,唯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行动上主动转型,才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树立财富管理新理念需要把握三个内涵 传统财富管理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欧洲,兴盛于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欧美等国金融业十分重要的业务领域。目前国际上通常所指的财富管理业务,是为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 财富管理业态的演进,学界、业界普遍认同其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富管理1.0时代,主要业务是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属于产品导向型阶段;财富管理2.0时代,主要是从事资产配置,侧重从客户角度出发,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定制化、个性化的实现客户需求与金融产品在收益-风险方面的匹配。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 对财富管理3.0的认识,大家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李教授,从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财富管理3.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客户基于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全权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财富管理。业界也有人认为:财富管理3.0是2.0的进一步深化,仍以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但服务更细致。全生命周期、全球资产配置,全面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增值保值等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立足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展望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除了上述特点之外,中国财富管理3.0时代还应该特别强调“大”、“真”、“新”的三大特征,需要赋予财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更有前瞻性的内涵。 “大”,是指财富管理的客户更加广泛、产品更加多元。传统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中高净值个人客户。而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客户,不仅包括传统的个人客户,也包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政府客户,这与国际上通行的高净值客户的定位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个人客户,机构客户、公司客户、政府客户都有财富保值增值和风险对冲的需求。在大财富管理时代,财富管理已经不再是个人客户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所有的机构、企业、政府客户的共同需求。二是随着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各类企业、机构客户纷纷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客户对财富管理过程中的跨境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管理等有强烈的需求。三是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服务功能是最古老、最本质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的客户则是随时代不断变迁。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著的《货币崛起》一书,详细阐述了货币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到,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客户从最初的政府客户(国王),到后来的工商企业客户,直至发展到个人客户,客户类别十分广泛。“大财富管理”是对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演化的概括和总结。 与更加丰富的客户群体相对应,财富管理产品也会日趋多元,既包括零售业务产品,也包括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也包括现金管理、年金、资产证券化、投资、融资、租赁、代理等新兴金融服务;既包括线下产品,也包括线上互联网金融产品;既包括境内产品,也包括境外机构产品。目前,我国财富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少,财富管理的服务链条短、内容还显单一,这意味着未来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真”,是指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源。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针对之前财富管理的种种乱象,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引导和规范财富管理回归本源,督促金融机构围绕真正的财富管理开展服务。那么,何为财富管理的本源?核心是做到三个“真”。一是产品创设发行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必须持牌经营,不能是非持牌、不受金融监管的机构;产品销售要对应真实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二是投资管理要真实。为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根本上考验的是金融机构优化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随着“穿透式”监管日益成熟,通过层层嵌套逃避监管、违规投资博取高收益的做法将被市场摒弃;专注于资产配置、凭实力服务客户的机构才能“笑到最后”。三是风险收益要真实。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要真实匹配,只有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才能回归到财富管理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打破刚性兑付、纠正对风险定价的扭曲,就无法实现“真”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机构,要做到“尽责”,尽到真实揭示风险之责、客观披露信息之责、规范经营管理之责。 “新”,是指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财富管理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新时代。当前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启了金融科技时代。纵观金融史,技术变革一直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技术跨越成就了金融行业的大变革与大发展。 金融科技必将大大提高财富管理服务的覆盖率。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数字手段获取理财服务,使客户摆脱了对理财中心、私人银行、大户室等物理场所的依赖。无论是普通客户、VIP客户还是“长尾客户”,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的办理财富管理业务。金融科技还将大大提高理财产品的使用率。大数据和智能投顾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使得财富管理变得个性化、定制化。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财富管理的业务流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加快了财富管理销售、运营、投研、风控、清算等流程的重构。用户画像、场景金融、人工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高科技概念,正在逐步介入财富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新财富管理时代,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使得财富管理具有了新的特征、新的品质和新的流程,可以说,这是一场财富管理的“革命”。 进入财富管理0时代需要培养五种能力 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着力培养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财富管理的过程是价值创造的过程。随着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在去通道、净值化、去资金池、打破刚兑的大趋势下,一些财富管理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持续为客户贡献价值,成为在激烈竞争的财富管理市场中胜出的砝码和关键。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有一支有竞争力的投资团队,能够对经济形势、市场趋势进行准确判断,科学进行资产配置,合理实现投资组合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财富管理的竞争,就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竞争和投资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团队和人的竞争。 二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客户需求需要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对接,如果产品在种类、收益和便利性上没有竞争力,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长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在服务不同类型客户的过程中,既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也要针对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提高财富管理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满足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金融机构唯有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才能提供更好的财富管理服务。其中的突破口有:依托数据筛选和处理,实现公私客户分层和精准营销,在满足普惠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依托智能投顾,解放财富管理行业的生产力,提升投资顾问服务质量,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依托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等新兴的科技运营模式,支撑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快速转变,提升市场反应和客户响应速度。 四是高效的协同联动能力。财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财富管理需要多条线、多部门协同。从客户系统到产品线再到分销端,都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机构安排,实现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各业务板块都要以为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围绕一个核心价值、共建一套品牌体系、共有产品和客户、共享技术与创新。这就需要培育协同文化、构建协同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严密的风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是风险防控,这是财富管理的基础和底线。财富增值的前提是财富能够保本、财富不被侵蚀亏损。许多财富管理业务有跨境、跨产品、跨市场特征,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和复杂性较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并守住风险底线。坚持全面、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创新与风险中寻求平衡,不以冒险和激进来换取一时的高速发展。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以上五种能力是财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中,而应当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我们的能力。这样财富管理3.0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最后,借此机会,我还想与各位分享光大集团财富管理的一些具体实践,希望对财富管理的讨论研究有所帮助。 光大集团是大型金控集团,拥有金融业全牌照,还有众多实业企业,具有产融结合、陆港联动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光大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第一家将“理财”的理念引入国内的银行。多年来一直着力打造的“阳光理财”品牌受到了客户以及业界的诸多好评,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一定的积累。 基于这些优势和基础,光大集团在新一版的发展战略中,把财富管理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并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光大银行打造成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正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集团战略转型带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为将光大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金控集团,我们正在推进向敏捷型、科技型、生态型企业战略转型。“三大转型”将为做优、做强财富管理业务打牢基础、创造条件。二是构建财富E-SBU生态圈。光大集团是一家产融结合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在实施生态圈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集团正在探索“战略单元+生态圈”的E-SBU发展机制,在战略单元SBU的概念上引入三个E(Ecosphere 立体生态、Electronic 科技赋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形成具有光大特色的生态圈战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管理生态圈是我们的主战场,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三是打造“阳光财富品牌”。按照产品精致、获客精准、服务精益、管理精良的要求,推进“三名”(名品、名店、名星)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线、全产品线的品牌体系,带动阳光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四是全面培养财富管理人才。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让员工跨条线锻炼,培养一支懂技术、懂产品、懂客户、懂风险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正在建设光大大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财富管理人才。五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立以AUM为基础的业务管理体系,明确涵盖机构、条线和个人的考核办法,制定鼓励业务协同与交叉销售的激励措施。六是强化信息科技驱动。加快财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智能投顾系统功能,完善数据治理。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做好财富管理、服务大众,为财富管理理论与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9日,为推动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将于2018年11月10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3层301报告厅(898创新空间)举行。 财富管理在我国行业前景广阔,增长速度很快,但总体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18年,金融市场多项政策密集落地。受市场瞩目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去杠杆和严监管等,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创造了新的金融服务方式、业务模式、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在不断推动金融市场、机构以及金融服务的变革;掀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旗下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应运而生,集聚全球智慧,聚拢行业专家,打造全球顶尖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交流与创新平台。 本次论坛将邀请金融领域的相关高层人员,汇聚各方力量,聚焦财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重点讨论在当前内外部形勢下,财高管理行业的市场机遇和应对策略,中国财富管理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问题。[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