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2018债券年会在沪召开 聚焦新时代债市发展
2018债券年会在沪召开 聚焦新时代债市发展

7月19日至20日,由中央结算公司主办的2018债券年会在上海隆重举办。本届年会以“新时代,新愿景”为主题,聚焦新时代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来自政府、智库和市场机构的三百余位市场代表参加。[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19日  10:11
上海金融办郑杨: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上海金融办郑杨: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2018债券年会”上表示,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要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更好走出去、为国家开放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19日  10:29
国库司总会计师: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国库司总会计师: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王建勋透露,我国债券市场一定程度存在分割,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托管机制、评级制度、交易方式等各有不同。他提出,研究推动交易银行进入各交易所平台,以及各交易平台通过互相托管结算机构,打破市场和平台的分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19日  11:56
发改委田原: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需多方协调出解决方案
发改委田原: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需多方协调出解决方案

在“2018债券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表示,对已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要通过债券发行人、投资人等反复共同协调达成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19日  13:09
彭兴韵:需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局面
彭兴韵:需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局面

在2018债券年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表示,需改革改革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局面。[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19日  13:26
光大证券首席彭文生:房地产的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光大证券首席彭文生:房地产的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拐点,房地产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19日  14:30
券商称信用收缩不可避免 可“淘金”被错杀的信用债
券商称信用收缩不可避免 可“淘金”被错杀的信用债

在“2018债券年会”上,多位券商人士提出,在如今去杠杆和债券到期压力大的大环境下,下半年信用收缩的趋势不可调节,不过,下半年可以从被错杀的信用债中创造收益。[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20日  11:29
中债登: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
中债登: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展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展现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20日  14:08
连平:房地产融资过紧误伤中小型住房供给者
连平:房地产融资过紧误伤中小型住房供给者

连平认为今年去杠杆的背景之下强监管以及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导致目前金融风险继续处在令人担忧状态的原因。去杠杆会对融资增长有所抑制。但是如果说融资增长抑制力度过大,社会融资过快收缩,同样也会带来风险。[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26日  17:57
天风证券副总裁:迎接债市最缓慢、最温和最长的牛市
天风证券副总裁:迎接债市最缓慢、最温和最长的牛市

明明是牛市,但是是属于一部分人的牛市,自营类机构都很开心,负债成本比较低,市场化融资成本比较低,自营风控标准比较高,一般偏好高等级债。资管类的机构大家都是一脸黑,是一个结构性牛市,今年上半年走了一个利率高等级牛市。信用表现的情况,长端弱于短端。[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7月25日  20:32

高清图集

1/24

会议日程

发言嘉宾

天风证券副总裁:迎接债市最缓慢、最温和最长的牛市
天风证券副总裁:迎接债市最缓慢、最温和最长的牛市

  新浪财经讯 2018债券年会7月19-7月20日在上海举行。天风证券副总裁做翟晨曦主题演讲《见微知著,危机从来都不是一天发生的》。 天风证券副总裁做翟晨曦 翟晨曦认为,今年年初到现在的固定收益类市场。长端从年初到现在国开已经回到了4.1的水平,国债回到3.5的水平,和去年比大幅下行,年初以来下行幅度40个点,在资管新规这么大的偏负面的因素存在下,长端利率上半年走了一个比较犀利的牛市,有很多中国本土投资人有点懵逼,今年第一波买的是谁?俄罗斯央行,还有三四月份海外的央行买了很多,本土金融机构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对债券市场没有那么看好,今年看多股票的占绝大多数,上半年走了一个很多人都没有预期到的牛市。今年年初以来到现在债券市场之所以能够走一个缓慢的牛市,要感谢央妈,今年以来短端下行幅度大幅超过长端下行幅度,所有的曲线大幅走陡。 明明是牛市,但是是属于一部分人的牛市,自营类机构都很开心,负债成本比较低,市场化融资成本比较低,自营风控标准比较高,一般偏好高等级债。资管类的机构大家都是一脸黑,是一个结构性牛市,今年上半年走了一个利率高等级牛市。信用表现的情况,长端弱于短端。 今年进入到二季度以后基本政策往稳杠杆走了,因为去杠杆看到的大部分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纬度的杠杆指标来看都有比较明显地下滑,没有必要再做全面去杠杆,由原来的全面向结构性去杠杆调整。金融条件在上半年就是过度收紧,但是这个不是央行的问题,是监管政策导致的剧烈收紧。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政策制定过程当中可能低估了贸易摩擦的可持续性有很大的关系。贸易战3月份第一次。市场上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没有什么反映。债券市场有一点反映。今年央行已经降了三次准,只有4月份那次有点超出绝大部分预期,没有想到降了1%。央行至少是完全看到了风险不断演变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市场总体认为不会贸易战,这是最大的错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现在只能用情景预测了,必须要做好温和、中、严重三个纬度的预案,没有办法掌控进程,严重超出了年初绝大部分人的预期,这是我们最大的风险。外部的风险是你控制不了的,国内的是你可以控制的,我们必须要缓解内部风险。下半年国内政策会以防风险、稳信用为主为主。现阶段就是在一个必须把信用稳住,不稳住系统性风险只会不断暴露出来。 我们正在经历美元相对的强势,美元利率升息周期没有完全结束。现在我们是要选择利率这一头救自己,放弃到汇率那一头。希望下半年不要出现利率高、汇率高、油价还上涨,因为这三个放在一起对中国是很痛苦的,三杀。 下半年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是我们内部的测算。长期跟踪主要央行可购买资产和它的速度和幅度。担心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1月份,会慢慢没有净投放,这就能够反向证明为什么最近那么多那么知名的所谓的独角兽那么着急地上IPO,包括上其他地区的IPO,为什么这么急迫,全球净投放逐步减少。今年我们看国内的因素是乐观的,尤其对于偏风险类资产。今年上半年是无风险资产表现好,下半年我认为风险类资产包括信用债、股票会有触底回升的机会。但是唯一的比较大的负面的风险,中国已经想好了脱钩,加息对我们利率的有影响,但是通过汇率释放了,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最大的影响是全球资本收紧之后谁往全球投钱,如果全球没有人投钱,中国本身自己也没有很大的净投放,流动性怎么办,没有流动性,全球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怎么办? 关于资管新规最近引发市场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细则的落地,最大的问题其实资管新规是改变了我们整个资金配置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一些政策方面低估了资管新规在整个金融体系里面资金配发的能量,影响比较大。分享几个核心的点,第一,净值,原来以成本法估值的体系变成以净值型估值的体系,银行做自营投资的同事肯定明白,一个账户是交易账户,净值法,一个账户是可供出售,成本法。成本法的方式是我的票可以覆盖负债的就做,如果净值型的组织,交易帐号必须要资本利得+票息一起覆盖我的成本才做,这一点的背后得出两个结论。未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中国的5—10年段会没有太多人买,银行5年以内为主,保险10年以上为主,靠广义理财过去撑不起5—10年,这一段拿掉,波动太大了,牛市还好,熊市没有人能够扛住。这块投资谁来购买的问题就变得很突出。未来三年曲线以陡为主。第二,信用风险。大部分机构如果原来用资金池的模式,100亿有一只违约了没有问题,还可以基本兑付。但是都变净值型,单一一个组合,你的信用风险管理抗风险的能力是下降的,对导致你对信用风险挑选标准比原来更严苛,会导致我们的低等级或者高风险债券更没有人买。但是中国体制主导下市场化机构是少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垃圾债能购买的人,也许只要有人融资哪怕贵一点能续命的,让它死掉。这是从净值法的角度对我们债券市场最大的影响。 市场会怎么演变?先对风险梳理,第一,上半年信用风险爆发比较多,之所以债券市场投资人比较灰心是在于没有解决方案,违约成本很低,违约之后什么都可以不做,就这么拖着。你和贷款的债权人比特别弱势,你各种保全措施远远不如贷款,好不容易买了一个ABS觉得是风险隔离的,结果说我们有很多法律基础设施不支持,你买的是违约的ABS。不怕信用风险,怕的是整个法律体系不完善,让债券投资人和贷款人比弱势,大家为什么要买债券呢?这是基础设施的问题。延续的问题是只要金融风险偏好降低,大家都不做低等级的债。信用债的风险一定会传递到股票市场,一个发行人如果债券违约了,股票质押还有人做吗?还能发出定增吗?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一个发行人只要出一个市场风险,所有市场投资人都会抛弃他的,他就要出局。不同市场的风险会交叉传递的,股票市场的下跌核心是信用风险收缩导致的结果,底下的股票质押大数4万亿,我们只是说它违不违约看不到,大家不断展期罢了,但是那个风险在那里,如果我们不能让信用市场恢复一个相对正常的融资滚动就会出更多的风险。我们市场化机构少,体制内机构多,市场好的时候没有关系,市场不好的时候所有银行资管只选2A+以上,你就会出清。大家没有办法按照利率定价,很高的利率也不能选择它。这个问题很严重,会连带引发很多市场问题。说我们的发行体在2A、2A+占比很高,代表了一批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出问题是很大的问题,向实体蔓延。上半年暴露出来最受伤的是中低等级的民企,这还只是一个部分,接下来大家不担心民企了,因为已经爆出来了。我们要放宽表内信贷,这是对的,但是用处不是特别大,因为但凡能进银行表内信贷的那都是非常优质的,过去表内信贷不能做的用表外做的,原来大量用表外的,除了一些民企以外就是地产,政府城投。 整个信用风险冲击还在不断发生,能不能托住特别关心,托住了,股债都可以见底回升,没有托住,利率品价格继续涨。中低等级发不出去都是表象。接下来二三季度考验政策制定层的是能不能让债券稳定住。5月份的时候央行已经把2A纳入到抵押品。下半年信用类债券肯定有机会,利差不能永远扩,总是扩完以后要回来的,今年的信用利差交易里面下半年肯定有机会,会比利率品的机会还大。 信用市场最恐怖的一点是向股票市场传递,过去一个月债券市场投资人还是比较舒服的,股票市场比较可怜,由于股票质押的问题一直在那里,没有人敢买,因为你不知道还有多少没有爆掉的。还有宏观、微观流动性不平衡的问题。 风险传导是指一个风险爆发到下一个环节。体现在第一,信用风险和流动性的来回交替。一个发行人流动性出问题信用风险就完了,这是一个传导。今年上半年已经发生了。第二,流动性和信用风险传导会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第三,去年前年连续两年最大的亮点是消费每年10%增长,今年刚刚8%的消费增长,居民杠杆率迅速上升,各种各样的现金贷,我们在非常快的把消费那块潜力过去一两年释放了。今年大量的P2P网贷爆雷,财富效应在很快消减。我们经济已经下滑了,现在是怎么稳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金融与财政同步收缩的问题。在金融去化的时候,财政肯定要做一些结构性放松的,比如减税、中央+赤字,才能对冲金融去杠杆对经济的收缩,才不至于是双收缩情况下带来的紧缩性去杠杆,紧缩性去杠杆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另外一个风险,地方政府。第一,地方政府债常态化。过去搞了三年政府债置换,这就是扩表了,这就是中帮地方政府扩表。原来地方政府举债是不合规的,以后你的财政表内举债合规,允许赤字,这是一条路,还正门,给不同地方政府一个额度,以后常年可以发地方政府债。第二,严控新增融资,允许市场化接续。城投债会发,但是会严控新增,这两个会是大概率采取的措施。下半年我个人认为城投虽然有压力,但是有可能会是下半年有可能会有很大投资和交易机会的一类品种。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风险是汇率。我们中资美元债海外的表现远比国内信用债压力还大,跌幅接近08年水平。 最后几点补充视角,第一,债券市场虽然上半年有好有坏,对比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下跌更多。经历过这轮下跌以后目前股票市场的PE所对应的回报率和债券比其实股票市场慢慢是有价值的,我们也要客观看待。我相信下半年股票市场也会稳定。第二,所有的债券类的主要标的经过税收调整完以后的回报率,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回报率。还有地方政府债,供给会很大。今年七八月份政府债发行量比较大,其他的会偏震荡一点。地方政府债发行利率比较高。另外2个A,风控可以接受的情况下相对价值在债券里面是不差的。另外补充一点,去年还是到今年四月份整个外资在中国市场购买的占比是非常高的,整个投资占比占到债券的10%,今年上半年大量买5年国债,趋势在的,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在不断提高。 最后提一个小的结论,中期震荡偏弱,短期压力很大,今年从5月份开始到下半年短期经济压力会比较大,在基本面角度肯定利好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定位,债券利率只能往下走。资金情况,总体是稳健中性的,整个资金面今年就是偏宽松的稳定。债券市场两方面看,利率类的中枢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收益率的震荡触底,进入到回落平台。利率中枢是震荡转顶下来已经确定了。下半年更值得看的是信用中枢,就是信用利差,虽然大的方向是信用利差要收,但是今年下半年会以回为主,以2A+、2A这些为主。比较关注的动态因素几个方面。第一,融资需求的主动收缩、被动收缩导致的经济增速触及政策底线。未来一个季度可能都会发生。第二,监管政策落地,4月份新规,包括最近要出细则,会不会微调,微调到什么程度,对市场的影响。第三,中央财政很有钱,财政存款花不出去,财政存款能不能大幅投放,债券发行也放缓了,能不能让整个融资成本大幅上行以后倒逼货币政策的微调,现在看有这样的苗头。第四,监管调整带来的表外回表,这个问题今年下半年能不能给出政策来,能给出来信用会扩张,不能给出来利率就要往下走。第五,贸易战到底接下来进一步演化会不会研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一轮波动,叠加今年下半年我们预测的三大央行同时收表以后导致的全球资本流动的净的零投放或者负投放,带来全球资本市场一次大的调整,风险资产大幅回调,引发全球风险偏好的下降,这是下半年海外市场的风险点。[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25日 20:32
中债登: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
中债登: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宏观政策要有

  新浪财经讯 7月20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展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展现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 一、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展现较强韧性,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1-6月GDP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在国内服务消费强劲增长背景下,消费贡献率大幅提升,内需拉动力进一步增强,而净出口拉动率由正转负。第三产业增长在GDP中的份额升至60.9%,较上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在国内金融整顿背景下,M2、社融存量增速迭创新低,宏观经济增长显示出较强韧性。 1-6月规模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运行平稳态势,企业效益大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势头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6.5%,显示前期去产能带动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上半年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状态,经济转型持续推进。第三产业同比增速达到7.6%,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上半年延续放缓势头。其中,上半年严格控制隐性地方债扩张,各地PPP项目经历退库整改,基建投资增速下行明显;工业利润改善,带动制造业及民间投资增速小幅反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量价齐升走势,前期土地购置费用高增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稳中趋降。这主要缘于居民收入增速小幅下滑,以及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对消费形成一定挤压效应。上半年服务消费及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网上消费等新业态保持高增长态势。 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水平,贸易顺差规模持续缩减。在全球经济扩张整体加速背景下,上半年外需进一步走强,我国出口贸易额(按美元计)同比增速为12.8%,较上年同期高出5.1个百分点。 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保持较强韧性,进口需求持续扩张,原油价格大幅回升引领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拉动上半年进口额大幅增长19.9%。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21.3%,带动同期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率重返负向区间。 上半年在食品价格增速转正带动下,CPI同比整体回升,但整体仍处2.0%的温和水平,未对货币政策形成明显掣肘。1-6月PPI同比整体回落,主要受上年高基数影响。二季度以来地缘政治紧引发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6月末PPI同比增速升至4.7%的年内高点。 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先升后贬走势,CFETS指数走势稳定且略有上涨。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上半年经历了“升值-稳定-贬值”走势,6月末中间价较上年末贬值1.26%;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呈震荡上行走势,6月末CFETS指数较上年末微涨0.85%,稳中有升。 二、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供需两旺和收入改善带动主要税种较快增长;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持续下降;二三产业税收协调较快增长,多数行业税收增速较同期有所加快。 2.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进度总体加快。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但支出强度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突破11万亿元;财政支出更加聚力增效,体现为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受地方政府举债监管趋严影响,预算内基建支出对基建投资增速下滑的对冲效果有限。 (二)信贷与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取向,存在结构性微调。一是货币政策兼顾“稳健中性”和“松紧适度”,流动性环境也经历了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的微调;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上半年共开展3次定向降准操作,流动性管理方式趋于精细化,力求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2.货币供应量总体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落。一是货币供应低增速渐成常态,数量型指标有所淡化;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回落,表外融资持续回表;三是受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影响,上半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先增后降。 3.利率市场化改革途径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将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逐渐统一。 4.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宏观杠杆率逐渐趋稳。今年一季度杠杆率较上年全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将逐渐聚焦于稳杠杆和结构性去杠杆。 (三)金融监管政策 1.监管力度不减,重在消除监管套利。4月下旬资管新规落地;上半年银监系统公布罚单1662张,较上年同期增长12.2%,罚没金额超14亿元。 2.“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框架确立。在补短板的同时实现监管全覆盖,体现“统一监管,统筹发展”的监管思路,有利于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3.金融领域双向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强。十一项金融开放措施年内将落地,5月1日起扩大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额度,沪伦通有望今年内开通。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延续双向波动且弹性增强,汇率调整成为平衡资本流动的主要手段,外储规模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三、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均将趋紧,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也将有所加大,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将降至6.5%,全年GDP增速将为6.6%,仍然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物价继续处于温和水平。其中投资增速将稳中趋缓。在严控隐性地方债增量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料将继续承压。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棚改政策收紧,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存在降温的可能。此外,由于终端需求不会明显扩增、企业去杠杆压力较大,制造业投资难以延续大幅反弹。综上,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预计全年累计增速将降至5.5%。 消费方面,预计下半年社零增速将小幅回升。近期居民收入中位数增速已现反弹,10月份之后个人所得税下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预计全年累计增速将在9.5%左右,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保持高位。 下半年出口增速将受贸易摩擦影响而有所波动,整体将趋于放缓,净出口对GDP的影响仍将处于负向区间。 物价方面,下半年受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及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影响,CPI通胀预期将有所抬升,但突破2.5%的可能性不大,整体仍处于温和水平,这将继续为货币政策保持灵活性创造有利条件。下半年预计PPI同比涨幅将出现一定回调,但仍有望保持在3.5%以上的偏高水平。这将继续有利于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进而推动去杠杆进程。 汇率方面,经济基本面是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根本因素,因此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或呈震荡格局,但整体稳定趋势不改;CFETS指数将延续稳定走势。 2018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建议: 1.财政政策积极有效,把握好支出进度:一是确保积极的政策取向不变;二是确保支出节奏,提高支出精准度;三是要拓展财政政策的空间,优化支出结构。 2.货币政策中性适度,注重引导预期:一是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确保M2增速与实体经济运行所需相匹配,且增速不宜低于当前历史低位;二是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运用OMO、MLF、SLF等工具平抑流动性巨大波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汇率管理工作要确保稳中有进,要坚定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要加强汇率监测系统建设,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浮动。 3.金融监管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一是监管的力度要恰当,避免放松导致前功尽弃;二是监管的节奏要持重,避免防风险导致的“次生风险”,防止股市债市汇市出现巨大波动。 4.做好经济政策的“非常规预案”:一是避免重走大水漫灌的刺激老路,预防出现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稳住宏观杠杆率;二是优化赤字政策,当贸易摩擦升级危害实体经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适度放松财政赤字率,守住“稳增长”的底线;三是注重与市场沟通,做好政策解读,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在国际重大宏观事件冲击下股市债市汇市能够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整体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20日 14:08
券商称信用收缩不可避免 可“淘金”被错杀的信用债
券商称信用收缩不可避免 可“淘金”被错杀的信用债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多位券商人士提出,在如今去杠杆和债券到期压力大的大环境下,下半年信用收缩的趋势不可调节,不过,下半年可以从被错杀的信用债中创造收益。 “现在中国是从政策主动去杠杆所带来的紧信用向市场自发的紧信用过渡。”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 根据国泰君安固定收益证券部董事总经理丁杰能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债券每个季度到期大约5000亿,而下半年每季度到期约1万亿。他表示,下半年债券到期后的压力是上半年的两倍,考虑到债券到期量的压力和现在的经济环境,信用收缩是必可避免的。并且中国的债务率增速可能会下降,或者以某种形式消亡。 对此,华创资管总经理屈庆则表示,央行和银保监会的举措让信用环境短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整体环境并没有好转。 他认为,央行和政府想要拯救的是被误杀的企业信用债。“很多企业经历了违约,不是因为盈利不好,而是流动性突然收紧,表外融资减少,无法维系自我融资,这类信用收缩和过去企业自我收缩不同。现在边际上的信用缓和是在救被错伤的企业。”屈庆表示。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助理陆文磊也表示,在符合监管新规要求下,现在被错杀的信用债可以“淘金”。(新浪财经 盛兰哲 发自上海)[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20日 11:29
光大证券首席彭文生:房地产的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光大证券首席彭文生:房地产的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新浪财经讯7月19日消息 今日,在“2018债券年会”上,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拐点,房地产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房地产是实体经济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房地产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据彭文生介绍,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成本在15%~20%之间。他认为,融资条件有所错配,商业信用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约为32万亿,占比65%;政府信用形成地方政府直接债务为16.5万亿,占比34%。 据彭文生展示数据显示,相比于美国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值对GDP贡献的比例过高,而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过低。 他表示,从财税角度入手,中国需要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规范地方财政,区隔公益性与经营性平台,后者债务打破刚性兑付,公开市场发债,增加信息披露,由地方人大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提到减税、调整税收结构的建议——大幅降低流转税、开征房产税。(盛兰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19日 14:30
彭兴韵:需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局面
彭兴韵:需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局面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表示,需改革改革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局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 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中形成的监管者竞争,从积极意义上说,促进了中国融资结构的多元化,但这也造成了监管目标的错位——过多强调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债券市场信用环境的建设。为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债券市场多头监管体制,建立严格的债券市场功能监管体制。 对于发债企业而言,彭兴韵称,发债企业应严格遵守契约精神。企业谨慎举债是防止信用风险、促进债券市场稳健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政府不要企业带来不恰当的预期是相当重要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降低债务风险,有助于防止将偿债能力过度依赖于实际控制人。同时提高发债人的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债市信用环境。从违约后的履约率来看,国企的信用建设更为迫切,债转股是对信用的根本性破坏。(许旻 盛兰哲) 彭总表示,今年1月到7月1日之前已经发生了270多亿的违约,违约规模总体在不断上升的。同时违约的品种逐渐多元化,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几乎所有债券都已经出现了违约。从违约绝对的占比来看,民营企业违约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反映了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的环境中面临比国有企业更为艰难的融资环境。从现在已经发生的违约来看,公开债券市场违约的发生率还是非常低的,和银行的不良率做一个简单对比,债券市场违约率是非常低的水平。但是尽管如此,仍然要特别强调的是债券的违约仍然可能向纵深发展,主要原因是基于这样三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第二,需求端约束重新成为大宗商品价格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三,企业治理与债券违约处置方式,包括债务违约的处置方式,带来的一些负向激励的机制。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危机后的艰难复苏当中,虽然现在全球经济比较分化,但是总体全球经济尤其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第二,基于新技术革命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和制造业转移、中美贸易战和国内需求增长疲软以及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给未来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三,中国高杠杆本身是为违约埋下了隐患。到期债券偿还量大幅度上升,加剧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未来几年非金融企业即将到期的债券偿付量大幅度增长。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周期性行业的现金流,缓解了我们在16、17年债券的违约。但是随着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将来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逐渐趋于收敛。传统周期性行业可能会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另外公司治理和已经发生的违约处置的方式所产生的负向激励,会导致部分企业违约,这就是企业对激励的反应,可能会对信用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违约之后处置的方式基本上是三大类,第一,通过双方的协商,通过担保和质押物变相进行偿还,还有司法诉讼,破产程序。对于违约之后的几个特点。第一,违约之后实际完成的兑付金额是比较少的。第二,民营企业在违约之后更愿意采取多方途径筹集资金继续履约。第三,自筹偿还违约回收率比较高,进入司法程序的回收率比较低。民营企业违约以后完成偿付的比例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或者其他的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在违约之后更愿意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偿付,尽量避免进入破产的程序和诉讼求偿的程序,尽量把握住对企业的控制权。 违约并不是完全的坏事。第一,违约是健康的债券市场的必要要素。第二,适度债券的违约有利于促进理性风险定价。第三,违约可以改善市场的配置效率,可以纠正不合理债券发行的机制。另外违约本身是一个健康的债券市场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于现在的违约并不要认为它是洪水猛兽,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对违约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代价低廉甚至没有代价的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极大地破坏,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利于债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另外违约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理性风险定价,促进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能够更好地反映它的信用风险。 与此相对应的,违约有助于改善中国债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违约可以促使投资者审慎选择发债主体、期限,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可以对应不同的风险债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违约是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的新时代的。另外违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现行债券不合理发行的机制,现在很多债券融资实际上都是借新还旧,如果所有这些债务都要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履行偿还的义务,本身就意味着它是一种低效率的。违约使得我们过去依靠融资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债券的履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纠偏作用,与此相对应的也可以阻止我们的信用风险不断地累计。这种违约实际上我们认为它是风险逐步释放的过程。 建设更健康的债券市场新生态。第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要坚持。第二,应该要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局面。第三,发债企业应该把信用当成信仰。第四,完善债权人司法救济的制度。第五,加强预期管理,积极防止违约外溢和传染效应。 最后要强调的是债券违约当中应该加强预期管理,媒体当中不要过分渲染违约,要本着客观报道。[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19日 13:26
发改委田原: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需多方协调出解决方案
发改委田原: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需多方协调出解决方案

  新浪财经讯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表示,对已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要通过债券发行人、投资人等反复共同协调达成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 田原对当前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和企业债券重点工作总结了四点认识和体会:一、坚持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金融要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已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要通过债券发行人、投资人等反复共同协调达成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三、推进企业债券稳定发展。其方式有丰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档案、积极鼓励优质企业债券发展、推进企业品种创新。 四、坚持监管协同,共同推进公司债信用市场发展。最后,田原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持续做好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更好提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盛兰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19日 13:09
国库司总会计师: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国库司总会计师: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王建勋透露,上半年,国债发行15858.78亿元,同比增加1577.35亿元。 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王建勋 他还表示,上半年发行的国债平均期限6.33年,较去年延长0.1年;平均利率3.48%,较去年下行7个基点。其中,记账式国债共发行74期14461.1亿元,同比增加1611.7亿元,平均期限6.56年,较去年延长0.21年,平均利率3.42%,较去年下行7个基点;储蓄国债共发行8期1397.68亿元,同比减少34.35亿元,平均期限4年,与去年持平,平均利率4.13%,较去年上行8个基点。 今年国债发行的特点:首先,记账式国债需求增加,发行利率震荡下行;其次,储蓄国债销售情况好于去年。主要是财政部、人民银行综合考虑保本型理财收益率上升等因素,适当调高了今年储蓄国债发行利率。 王建勋透露,我国债券市场一定程度存在分割,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托管机制、评级制度、交易方式等各有不同。他提出,研究推动交易银行进入各交易所平台,以及各交易平台通过互相托管结算机构,打破市场和平台的分割。 王建勋表示,现在债券发行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管理机制,指导地方债券合理发行,拓展政府债券在货币政策中的运用。 王建勋介绍,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4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置换债券、再融资债券分别发行3328.72亿元、9438.85亿元、1341.56亿元;平均发行利率3.98%,较去年上升3个基点;平均期限为5.92年,较去年缩短0.62年。 据他概括,地方债发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行量同比下降4500.62亿元,降幅24%,主要原因是今年是发行置换债券最后一年,随着前几年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顺利推行,今年剩余待置换存量债务规模不大;二是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市场认可度高。(盛兰哲 许旻)[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19日 11:56
上海金融办郑杨: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上海金融办郑杨: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2018债券年会”上表示,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要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更好走出去、为国家开放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 他提出,下一步,上海将大力推进金融要素市场与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的融合联动,其次,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战略。 对于债券市场,据郑杨表示,第一,将牢牢抓住扩大开放的旗帜,推动债券市场上新台阶,持续推进自贸区债券业务创新,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自贸区债券品种,在自贸区发行金融债、企业债等较为成熟债券工具,推动制度和方式的创新,满足发行人和投资的需求,增加债券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不断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特别是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更好走出去,为国家开放经济保驾护航。 第三,开放过程中,需切实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第四,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使命,以债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建设正在开启新征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启程,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好金融要素与市场的平衡,实现各要素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郑杨称,下一步,提升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主战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创新更多产品,吸引更多境内外机构参与发行与承销,完善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优化发行服务,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力度,支持实体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许旻)[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19日 10:29
2018债券年会在沪召开 聚焦新时代债市发展
2018债券年会在沪召开 聚焦新时代债市发展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至20日,由中央结算公司主办的2018债券年会在上海隆重举办。本届年会以“新时代,新愿景”为主题,聚焦新时代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来自政府、智库和市场机构的三百余位代表参加。 中央结算公司监事长、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总经理白伟群 中央结算公司监事长、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总经理白伟群致开幕辞,指出不管外部如何风云变幻,促进债市高质量发展、迎接债市新时代要坚持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到位,实现市场效率和安全的综合提升。一要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多措并举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支持高收益债券投资,深化绿色债券发展。二要提升效率,加快基础设施统筹整合。中央托管基础设施的碎片化,是中国债市发展的明显短板,与各国中央托管统一整合的潮流相背。要贯彻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的精神,关键是遵循市场规律,整合、建设中央托管体系。三要完善服务,支持债市开放有序高效。中央结算公司服务覆盖境外机构约90%的境内债券投资,为境外机构提供丰富的市场和业务信息,提升债市操作便利水平,推动人民币债券担保品的跨境使用,持续研究跨境互联,努力推动债券市场开放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中央结算公司贯彻人民银行2016年3号令关于债市全面开放的精神,服务直接入市的国际大中型投资者688家,持有债券1.3万亿;同时按照管理部门要求,支持香港“债券通”实施,服务间接入市的境外投资者130余家,持有债券约500亿元。 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扬为年会致辞。郑杨表示,上海将贯彻落实中央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四大品牌战略,建设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提供各种资源和平台;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战略,持续推进上海自贸区债券业务创新,服务好扩大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同时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好上海金融中心各金融要素平台的作用,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主战场的功能,支持更多实体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取资源。 为期两天的年会日程丰富,三十位权威专家围绕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全面分析了近期贸易摩擦的成因,对美相关贸易论调作了辨析和纠正,并展望了贸易摩擦可能的影响和应对。 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王建勋介绍了今年以来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并提出了新时代政府债券管理改革愿景:一是保持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合理适度,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深化政府债券管理市场化改革,增强政府债券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利率基础作用;三是加强政府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市场统一互联,借鉴多个市场交易前台对接统一托管结算后台的国际成熟经验,提高政府债券市场运行效率;四是拓展政府债券在货币政策中的运用,促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五是完善以政府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方面都进入了攻坚期,更应该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作用,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企业债券继续重点支持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厂房、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下一步,企业债券将继续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天风证券副总裁翟晨曦发表主题演讲,就金融风险与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进程、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等国内金融市场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解析。 此次年会还举办了以“金融市场开放及债市新时代”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和《债券》杂志品牌活动“债市研判六人谈”。其中,圆桌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荣艺华、上海市金融办金融市场副处长曹艳文、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副局长刘冬青、中国银行上海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胡炜、汇丰银行(中国)环球资本市场联席总监张劲秋等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和市场专家,围绕“金融市场及债券市场开放的路径与方向”、“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自贸区在债市开放中的意义与创新”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债市研判六人谈”邀请债券市场一线投研专家深入解析三季度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等。同时,年会还邀请了银行、证券、基金、评级等机构的多名专家,全方位解析资产管理、绿色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创新话题,并就债券市场风险防控开展专题讨论。此外,年会还举行了《债券》杂志年度“十佳文章”及中国债券信息网优秀撰稿人颁奖仪式。 中央结算公司是承担中央登记托管结算职能的国家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截至2017年末,债券托管总量突破50万亿,占全市场债券总量的近八成。为进一步承接国家金融战略,2017年,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立足打造债券跨境发行中心、债券跨境结算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上海数据中心等五大功能平台,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服务全球人民币债券市场。 债券年会是中央结算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重磅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把脉债市发展新趋势,贡献债市建设新思想。紧贴经济金融形势的议程设置,高端权威的嘉宾阵容,已使年会成为促进债券市场同业交流的高端平台、研讨债券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盛会。[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7月19日 10:11
天风证券副总裁:迎接债市最缓慢、最温和最长的牛市
天风证券副总裁:迎接债市最缓慢、最温和最长的牛市

  新浪财经讯 2018债券年会7月19-7月20日在上海举行。天风证券副总裁做翟晨曦主题演讲《见微知著,危机从来都不是一天发生的》。 天风证券副总裁做翟晨曦 翟晨曦认为,今年年初到现在的固定收益类市场。长端从年初到现在国开已经回到了4.1的水平,国债回到3.5的水平,和去年比大幅下行,年初以来下行幅度40个点,在资管新规这么大的偏负面的因素存在下,长端利率上半年走了一个比较犀利的牛市,有很多中国本土投资人有点懵逼,今年第一波买的是谁?俄罗斯央行,还有三四月份海外的央行买了很多,本土金融机构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对债券市场没有那么看好,今年看多股票的占绝大多数,上半年走了一个很多人都没有预期到的牛市。今年年初以来到现在债券市场之所以能够走一个缓慢的牛市,要感谢央妈,今年以来短端下行幅度大幅超过长端下行幅度,所有的曲线大幅走陡。 明明是牛市,但是是属于一部分人的牛市,自营类机构都很开心,负债成本比较低,市场化融资成本比较低,自营风控标准比较高,一般偏好高等级债。资管类的机构大家都是一脸黑,是一个结构性牛市,今年上半年走了一个利率高等级牛市。信用表现的情况,长端弱于短端。 今年进入到二季度以后基本政策往稳杠杆走了,因为去杠杆看到的大部分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纬度的杠杆指标来看都有比较明显地下滑,没有必要再做全面去杠杆,由原来的全面向结构性去杠杆调整。金融条件在上半年就是过度收紧,但是这个不是央行的问题,是监管政策导致的剧烈收紧。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政策制定过程当中可能低估了贸易摩擦的可持续性有很大的关系。贸易战3月份第一次。市场上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没有什么反映。债券市场有一点反映。今年央行已经降了三次准,只有4月份那次有点超出绝大部分预期,没有想到降了1%。央行至少是完全看到了风险不断演变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市场总体认为不会贸易战,这是最大的错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现在只能用情景预测了,必须要做好温和、中、严重三个纬度的预案,没有办法掌控进程,严重超出了年初绝大部分人的预期,这是我们最大的风险。外部的风险是你控制不了的,国内的是你可以控制的,我们必须要缓解内部风险。下半年国内政策会以防风险、稳信用为主为主。现阶段就是在一个必须把信用稳住,不稳住系统性风险只会不断暴露出来。 我们正在经历美元相对的强势,美元利率升息周期没有完全结束。现在我们是要选择利率这一头救自己,放弃到汇率那一头。希望下半年不要出现利率高、汇率高、油价还上涨,因为这三个放在一起对中国是很痛苦的,三杀。 下半年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是我们内部的测算。长期跟踪主要央行可购买资产和它的速度和幅度。担心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1月份,会慢慢没有净投放,这就能够反向证明为什么最近那么多那么知名的所谓的独角兽那么着急地上IPO,包括上其他地区的IPO,为什么这么急迫,全球净投放逐步减少。今年我们看国内的因素是乐观的,尤其对于偏风险类资产。今年上半年是无风险资产表现好,下半年我认为风险类资产包括信用债、股票会有触底回升的机会。但是唯一的比较大的负面的风险,中国已经想好了脱钩,加息对我们利率的有影响,但是通过汇率释放了,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最大的影响是全球资本收紧之后谁往全球投钱,如果全球没有人投钱,中国本身自己也没有很大的净投放,流动性怎么办,没有流动性,全球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怎么办? 关于资管新规最近引发市场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细则的落地,最大的问题其实资管新规是改变了我们整个资金配置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一些政策方面低估了资管新规在整个金融体系里面资金配发的能量,影响比较大。分享几个核心的点,第一,净值,原来以成本法估值的体系变成以净值型估值的体系,银行做自营投资的同事肯定明白,一个账户是交易账户,净值法,一个账户是可供出售,成本法。成本法的方式是我的票可以覆盖负债的就做,如果净值型的组织,交易帐号必须要资本利得+票息一起覆盖我的成本才做,这一点的背后得出两个结论。未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中国的5—10年段会没有太多人买,银行5年以内为主,保险10年以上为主,靠广义理财过去撑不起5—10年,这一段拿掉,波动太大了,牛市还好,熊市没有人能够扛住。这块投资谁来购买的问题就变得很突出。未来三年曲线以陡为主。第二,信用风险。大部分机构如果原来用资金池的模式,100亿有一只违约了没有问题,还可以基本兑付。但是都变净值型,单一一个组合,你的信用风险管理抗风险的能力是下降的,对导致你对信用风险挑选标准比原来更严苛,会导致我们的低等级或者高风险债券更没有人买。但是中国体制主导下市场化机构是少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垃圾债能购买的人,也许只要有人融资哪怕贵一点能续命的,让它死掉。这是从净值法的角度对我们债券市场最大的影响。 市场会怎么演变?先对风险梳理,第一,上半年信用风险爆发比较多,之所以债券市场投资人比较灰心是在于没有解决方案,违约成本很低,违约之后什么都可以不做,就这么拖着。你和贷款的债权人比特别弱势,你各种保全措施远远不如贷款,好不容易买了一个ABS觉得是风险隔离的,结果说我们有很多法律基础设施不支持,你买的是违约的ABS。不怕信用风险,怕的是整个法律体系不完善,让债券投资人和贷款人比弱势,大家为什么要买债券呢?这是基础设施的问题。延续的问题是只要金融风险偏好降低,大家都不做低等级的债。信用债的风险一定会传递到股票市场,一个发行人如果债券违约了,股票质押还有人做吗?还能发出定增吗?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一个发行人只要出一个市场风险,所有市场投资人都会抛弃他的,他就要出局。不同市场的风险会交叉传递的,股票市场的下跌核心是信用风险收缩导致的结果,底下的股票质押大数4万亿,我们只是说它违不违约看不到,大家不断展期罢了,但是那个风险在那里,如果我们不能让信用市场恢复一个相对正常的融资滚动就会出更多的风险。我们市场化机构少,体制内机构多,市场好的时候没有关系,市场不好的时候所有银行资管只选2A+以上,你就会出清。大家没有办法按照利率定价,很高的利率也不能选择它。这个问题很严重,会连带引发很多市场问题。说我们的发行体在2A、2A+占比很高,代表了一批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出问题是很大的问题,向实体蔓延。上半年暴露出来最受伤的是中低等级的民企,这还只是一个部分,接下来大家不担心民企了,因为已经爆出来了。我们要放宽表内信贷,这是对的,但是用处不是特别大,因为但凡能进银行表内信贷的那都是非常优质的,过去表内信贷不能做的用表外做的,原来大量用表外的,除了一些民企以外就是地产,政府城投。 整个信用风险冲击还在不断发生,能不能托住特别关心,托住了,股债都可以见底回升,没有托住,利率品价格继续涨。中低等级发不出去都是表象。接下来二三季度考验政策制定层的是能不能让债券稳定住。5月份的时候央行已经把2A纳入到抵押品。下半年信用类债券肯定有机会,利差不能永远扩,总是扩完以后要回来的,今年的信用利差交易里面下半年肯定有机会,会比利率品的机会还大。 信用市场最恐怖的一点是向股票市场传递,过去一个月债券市场投资人还是比较舒服的,股票市场比较可怜,由于股票质押的问题一直在那里,没有人敢买,因为你不知道还有多少没有爆掉的。还有宏观、微观流动性不平衡的问题。 风险传导是指一个风险爆发到下一个环节。体现在第一,信用风险和流动性的来回交替。一个发行人流动性出问题信用风险就完了,这是一个传导。今年上半年已经发生了。第二,流动性和信用风险传导会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第三,去年前年连续两年最大的亮点是消费每年10%增长,今年刚刚8%的消费增长,居民杠杆率迅速上升,各种各样的现金贷,我们在非常快的把消费那块潜力过去一两年释放了。今年大量的P2P网贷爆雷,财富效应在很快消减。我们经济已经下滑了,现在是怎么稳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金融与财政同步收缩的问题。在金融去化的时候,财政肯定要做一些结构性放松的,比如减税、中央+赤字,才能对冲金融去杠杆对经济的收缩,才不至于是双收缩情况下带来的紧缩性去杠杆,紧缩性去杠杆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另外一个风险,地方政府。第一,地方政府债常态化。过去搞了三年政府债置换,这就是扩表了,这就是中帮地方政府扩表。原来地方政府举债是不合规的,以后你的财政表内举债合规,允许赤字,这是一条路,还正门,给不同地方政府一个额度,以后常年可以发地方政府债。第二,严控新增融资,允许市场化接续。城投债会发,但是会严控新增,这两个会是大概率采取的措施。下半年我个人认为城投虽然有压力,但是有可能会是下半年有可能会有很大投资和交易机会的一类品种。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风险是汇率。我们中资美元债海外的表现远比国内信用债压力还大,跌幅接近08年水平。 最后几点补充视角,第一,债券市场虽然上半年有好有坏,对比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下跌更多。经历过这轮下跌以后目前股票市场的PE所对应的回报率和债券比其实股票市场慢慢是有价值的,我们也要客观看待。我相信下半年股票市场也会稳定。第二,所有的债券类的主要标的经过税收调整完以后的回报率,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回报率。还有地方政府债,供给会很大。今年七八月份政府债发行量比较大,其他的会偏震荡一点。地方政府债发行利率比较高。另外2个A,风控可以接受的情况下相对价值在债券里面是不差的。另外补充一点,去年还是到今年四月份整个外资在中国市场购买的占比是非常高的,整个投资占比占到债券的10%,今年上半年大量买5年国债,趋势在的,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在不断提高。 最后提一个小的结论,中期震荡偏弱,短期压力很大,今年从5月份开始到下半年短期经济压力会比较大,在基本面角度肯定利好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定位,债券利率只能往下走。资金情况,总体是稳健中性的,整个资金面今年就是偏宽松的稳定。债券市场两方面看,利率类的中枢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收益率的震荡触底,进入到回落平台。利率中枢是震荡转顶下来已经确定了。下半年更值得看的是信用中枢,就是信用利差,虽然大的方向是信用利差要收,但是今年下半年会以回为主,以2A+、2A这些为主。比较关注的动态因素几个方面。第一,融资需求的主动收缩、被动收缩导致的经济增速触及政策底线。未来一个季度可能都会发生。第二,监管政策落地,4月份新规,包括最近要出细则,会不会微调,微调到什么程度,对市场的影响。第三,中央财政很有钱,财政存款花不出去,财政存款能不能大幅投放,债券发行也放缓了,能不能让整个融资成本大幅上行以后倒逼货币政策的微调,现在看有这样的苗头。第四,监管调整带来的表外回表,这个问题今年下半年能不能给出政策来,能给出来信用会扩张,不能给出来利率就要往下走。第五,贸易战到底接下来进一步演化会不会研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一轮波动,叠加今年下半年我们预测的三大央行同时收表以后导致的全球资本流动的净的零投放或者负投放,带来全球资本市场一次大的调整,风险资产大幅回调,引发全球风险偏好的下降,这是下半年海外市场的风险点。[详情]

中债登: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
中债登: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宏观政策要有

  新浪财经讯 7月20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展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展现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要有“非常规预案”。 一、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展现较强韧性,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1-6月GDP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在国内服务消费强劲增长背景下,消费贡献率大幅提升,内需拉动力进一步增强,而净出口拉动率由正转负。第三产业增长在GDP中的份额升至60.9%,较上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在国内金融整顿背景下,M2、社融存量增速迭创新低,宏观经济增长显示出较强韧性。 1-6月规模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运行平稳态势,企业效益大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势头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6.5%,显示前期去产能带动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上半年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状态,经济转型持续推进。第三产业同比增速达到7.6%,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上半年延续放缓势头。其中,上半年严格控制隐性地方债扩张,各地PPP项目经历退库整改,基建投资增速下行明显;工业利润改善,带动制造业及民间投资增速小幅反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量价齐升走势,前期土地购置费用高增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稳中趋降。这主要缘于居民收入增速小幅下滑,以及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对消费形成一定挤压效应。上半年服务消费及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网上消费等新业态保持高增长态势。 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水平,贸易顺差规模持续缩减。在全球经济扩张整体加速背景下,上半年外需进一步走强,我国出口贸易额(按美元计)同比增速为12.8%,较上年同期高出5.1个百分点。 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保持较强韧性,进口需求持续扩张,原油价格大幅回升引领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拉动上半年进口额大幅增长19.9%。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21.3%,带动同期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率重返负向区间。 上半年在食品价格增速转正带动下,CPI同比整体回升,但整体仍处2.0%的温和水平,未对货币政策形成明显掣肘。1-6月PPI同比整体回落,主要受上年高基数影响。二季度以来地缘政治紧引发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6月末PPI同比增速升至4.7%的年内高点。 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先升后贬走势,CFETS指数走势稳定且略有上涨。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上半年经历了“升值-稳定-贬值”走势,6月末中间价较上年末贬值1.26%;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呈震荡上行走势,6月末CFETS指数较上年末微涨0.85%,稳中有升。 二、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供需两旺和收入改善带动主要税种较快增长;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持续下降;二三产业税收协调较快增长,多数行业税收增速较同期有所加快。 2.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进度总体加快。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但支出强度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突破11万亿元;财政支出更加聚力增效,体现为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受地方政府举债监管趋严影响,预算内基建支出对基建投资增速下滑的对冲效果有限。 (二)信贷与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取向,存在结构性微调。一是货币政策兼顾“稳健中性”和“松紧适度”,流动性环境也经历了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的微调;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上半年共开展3次定向降准操作,流动性管理方式趋于精细化,力求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2.货币供应量总体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落。一是货币供应低增速渐成常态,数量型指标有所淡化;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回落,表外融资持续回表;三是受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影响,上半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先增后降。 3.利率市场化改革途径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将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逐渐统一。 4.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宏观杠杆率逐渐趋稳。今年一季度杠杆率较上年全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将逐渐聚焦于稳杠杆和结构性去杠杆。 (三)金融监管政策 1.监管力度不减,重在消除监管套利。4月下旬资管新规落地;上半年银监系统公布罚单1662张,较上年同期增长12.2%,罚没金额超14亿元。 2.“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框架确立。在补短板的同时实现监管全覆盖,体现“统一监管,统筹发展”的监管思路,有利于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3.金融领域双向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强。十一项金融开放措施年内将落地,5月1日起扩大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额度,沪伦通有望今年内开通。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延续双向波动且弹性增强,汇率调整成为平衡资本流动的主要手段,外储规模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三、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均将趋紧,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也将有所加大,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将降至6.5%,全年GDP增速将为6.6%,仍然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物价继续处于温和水平。其中投资增速将稳中趋缓。在严控隐性地方债增量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料将继续承压。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棚改政策收紧,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存在降温的可能。此外,由于终端需求不会明显扩增、企业去杠杆压力较大,制造业投资难以延续大幅反弹。综上,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预计全年累计增速将降至5.5%。 消费方面,预计下半年社零增速将小幅回升。近期居民收入中位数增速已现反弹,10月份之后个人所得税下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预计全年累计增速将在9.5%左右,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保持高位。 下半年出口增速将受贸易摩擦影响而有所波动,整体将趋于放缓,净出口对GDP的影响仍将处于负向区间。 物价方面,下半年受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及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影响,CPI通胀预期将有所抬升,但突破2.5%的可能性不大,整体仍处于温和水平,这将继续为货币政策保持灵活性创造有利条件。下半年预计PPI同比涨幅将出现一定回调,但仍有望保持在3.5%以上的偏高水平。这将继续有利于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进而推动去杠杆进程。 汇率方面,经济基本面是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根本因素,因此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或呈震荡格局,但整体稳定趋势不改;CFETS指数将延续稳定走势。 2018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建议: 1.财政政策积极有效,把握好支出进度:一是确保积极的政策取向不变;二是确保支出节奏,提高支出精准度;三是要拓展财政政策的空间,优化支出结构。 2.货币政策中性适度,注重引导预期:一是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确保M2增速与实体经济运行所需相匹配,且增速不宜低于当前历史低位;二是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运用OMO、MLF、SLF等工具平抑流动性巨大波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汇率管理工作要确保稳中有进,要坚定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要加强汇率监测系统建设,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浮动。 3.金融监管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一是监管的力度要恰当,避免放松导致前功尽弃;二是监管的节奏要持重,避免防风险导致的“次生风险”,防止股市债市汇市出现巨大波动。 4.做好经济政策的“非常规预案”:一是避免重走大水漫灌的刺激老路,预防出现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稳住宏观杠杆率;二是优化赤字政策,当贸易摩擦升级危害实体经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适度放松财政赤字率,守住“稳增长”的底线;三是注重与市场沟通,做好政策解读,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在国际重大宏观事件冲击下股市债市汇市能够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整体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详情]

券商称信用收缩不可避免 可“淘金”被错杀的信用债
券商称信用收缩不可避免 可“淘金”被错杀的信用债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多位券商人士提出,在如今去杠杆和债券到期压力大的大环境下,下半年信用收缩的趋势不可调节,不过,下半年可以从被错杀的信用债中创造收益。 “现在中国是从政策主动去杠杆所带来的紧信用向市场自发的紧信用过渡。”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 根据国泰君安固定收益证券部董事总经理丁杰能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债券每个季度到期大约5000亿,而下半年每季度到期约1万亿。他表示,下半年债券到期后的压力是上半年的两倍,考虑到债券到期量的压力和现在的经济环境,信用收缩是必可避免的。并且中国的债务率增速可能会下降,或者以某种形式消亡。 对此,华创资管总经理屈庆则表示,央行和银保监会的举措让信用环境短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整体环境并没有好转。 他认为,央行和政府想要拯救的是被误杀的企业信用债。“很多企业经历了违约,不是因为盈利不好,而是流动性突然收紧,表外融资减少,无法维系自我融资,这类信用收缩和过去企业自我收缩不同。现在边际上的信用缓和是在救被错伤的企业。”屈庆表示。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助理陆文磊也表示,在符合监管新规要求下,现在被错杀的信用债可以“淘金”。(新浪财经 盛兰哲 发自上海)[详情]

光大证券首席彭文生:房地产的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光大证券首席彭文生:房地产的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新浪财经讯7月19日消息 今日,在“2018债券年会”上,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拐点,房地产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房地产是实体经济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房地产高杠杆风险还没有暴露。”据彭文生介绍,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成本在15%~20%之间。他认为,融资条件有所错配,商业信用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约为32万亿,占比65%;政府信用形成地方政府直接债务为16.5万亿,占比34%。 据彭文生展示数据显示,相比于美国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值对GDP贡献的比例过高,而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过低。 他表示,从财税角度入手,中国需要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规范地方财政,区隔公益性与经营性平台,后者债务打破刚性兑付,公开市场发债,增加信息披露,由地方人大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提到减税、调整税收结构的建议——大幅降低流转税、开征房产税。(盛兰哲)[详情]

彭兴韵:需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局面
彭兴韵:需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局面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表示,需改革改革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局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 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中形成的监管者竞争,从积极意义上说,促进了中国融资结构的多元化,但这也造成了监管目标的错位——过多强调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债券市场信用环境的建设。为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债券市场多头监管体制,建立严格的债券市场功能监管体制。 对于发债企业而言,彭兴韵称,发债企业应严格遵守契约精神。企业谨慎举债是防止信用风险、促进债券市场稳健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政府不要企业带来不恰当的预期是相当重要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降低债务风险,有助于防止将偿债能力过度依赖于实际控制人。同时提高发债人的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债市信用环境。从违约后的履约率来看,国企的信用建设更为迫切,债转股是对信用的根本性破坏。(许旻 盛兰哲) 彭总表示,今年1月到7月1日之前已经发生了270多亿的违约,违约规模总体在不断上升的。同时违约的品种逐渐多元化,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几乎所有债券都已经出现了违约。从违约绝对的占比来看,民营企业违约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反映了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的环境中面临比国有企业更为艰难的融资环境。从现在已经发生的违约来看,公开债券市场违约的发生率还是非常低的,和银行的不良率做一个简单对比,债券市场违约率是非常低的水平。但是尽管如此,仍然要特别强调的是债券的违约仍然可能向纵深发展,主要原因是基于这样三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第二,需求端约束重新成为大宗商品价格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三,企业治理与债券违约处置方式,包括债务违约的处置方式,带来的一些负向激励的机制。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危机后的艰难复苏当中,虽然现在全球经济比较分化,但是总体全球经济尤其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第二,基于新技术革命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和制造业转移、中美贸易战和国内需求增长疲软以及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给未来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三,中国高杠杆本身是为违约埋下了隐患。到期债券偿还量大幅度上升,加剧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未来几年非金融企业即将到期的债券偿付量大幅度增长。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周期性行业的现金流,缓解了我们在16、17年债券的违约。但是随着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将来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逐渐趋于收敛。传统周期性行业可能会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另外公司治理和已经发生的违约处置的方式所产生的负向激励,会导致部分企业违约,这就是企业对激励的反应,可能会对信用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违约之后处置的方式基本上是三大类,第一,通过双方的协商,通过担保和质押物变相进行偿还,还有司法诉讼,破产程序。对于违约之后的几个特点。第一,违约之后实际完成的兑付金额是比较少的。第二,民营企业在违约之后更愿意采取多方途径筹集资金继续履约。第三,自筹偿还违约回收率比较高,进入司法程序的回收率比较低。民营企业违约以后完成偿付的比例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或者其他的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在违约之后更愿意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偿付,尽量避免进入破产的程序和诉讼求偿的程序,尽量把握住对企业的控制权。 违约并不是完全的坏事。第一,违约是健康的债券市场的必要要素。第二,适度债券的违约有利于促进理性风险定价。第三,违约可以改善市场的配置效率,可以纠正不合理债券发行的机制。另外违约本身是一个健康的债券市场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于现在的违约并不要认为它是洪水猛兽,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对违约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代价低廉甚至没有代价的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极大地破坏,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利于债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另外违约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理性风险定价,促进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能够更好地反映它的信用风险。 与此相对应的,违约有助于改善中国债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违约可以促使投资者审慎选择发债主体、期限,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可以对应不同的风险债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违约是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的新时代的。另外违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现行债券不合理发行的机制,现在很多债券融资实际上都是借新还旧,如果所有这些债务都要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履行偿还的义务,本身就意味着它是一种低效率的。违约使得我们过去依靠融资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债券的履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纠偏作用,与此相对应的也可以阻止我们的信用风险不断地累计。这种违约实际上我们认为它是风险逐步释放的过程。 建设更健康的债券市场新生态。第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要坚持。第二,应该要改革债券市场九龙治水的局面。第三,发债企业应该把信用当成信仰。第四,完善债权人司法救济的制度。第五,加强预期管理,积极防止违约外溢和传染效应。 最后要强调的是债券违约当中应该加强预期管理,媒体当中不要过分渲染违约,要本着客观报道。[详情]

发改委田原: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需多方协调出解决方案
发改委田原: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需多方协调出解决方案

  新浪财经讯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表示,对已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要通过债券发行人、投资人等反复共同协调达成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 田原对当前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和企业债券重点工作总结了四点认识和体会:一、坚持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金融要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已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要通过债券发行人、投资人等反复共同协调达成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三、推进企业债券稳定发展。其方式有丰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档案、积极鼓励优质企业债券发展、推进企业品种创新。 四、坚持监管协同,共同推进公司债信用市场发展。最后,田原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持续做好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更好提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盛兰哲)[详情]

国库司总会计师: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国库司总会计师: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在2018债券年会上,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王建勋透露,上半年,国债发行15858.78亿元,同比增加1577.35亿元。 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王建勋 他还表示,上半年发行的国债平均期限6.33年,较去年延长0.1年;平均利率3.48%,较去年下行7个基点。其中,记账式国债共发行74期14461.1亿元,同比增加1611.7亿元,平均期限6.56年,较去年延长0.21年,平均利率3.42%,较去年下行7个基点;储蓄国债共发行8期1397.68亿元,同比减少34.35亿元,平均期限4年,与去年持平,平均利率4.13%,较去年上行8个基点。 今年国债发行的特点:首先,记账式国债需求增加,发行利率震荡下行;其次,储蓄国债销售情况好于去年。主要是财政部、人民银行综合考虑保本型理财收益率上升等因素,适当调高了今年储蓄国债发行利率。 王建勋透露,我国债券市场一定程度存在分割,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托管机制、评级制度、交易方式等各有不同。他提出,研究推动交易银行进入各交易所平台,以及各交易平台通过互相托管结算机构,打破市场和平台的分割。 王建勋表示,现在债券发行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管理机制,指导地方债券合理发行,拓展政府债券在货币政策中的运用。 王建勋介绍,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4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置换债券、再融资债券分别发行3328.72亿元、9438.85亿元、1341.56亿元;平均发行利率3.98%,较去年上升3个基点;平均期限为5.92年,较去年缩短0.62年。 据他概括,地方债发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行量同比下降4500.62亿元,降幅24%,主要原因是今年是发行置换债券最后一年,随着前几年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顺利推行,今年剩余待置换存量债务规模不大;二是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市场认可度高。(盛兰哲 许旻)[详情]

上海金融办郑杨: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上海金融办郑杨: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2018债券年会”上表示,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要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更好走出去、为国家开放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 他提出,下一步,上海将大力推进金融要素市场与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的融合联动,其次,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战略。 对于债券市场,据郑杨表示,第一,将牢牢抓住扩大开放的旗帜,推动债券市场上新台阶,持续推进自贸区债券业务创新,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自贸区债券品种,在自贸区发行金融债、企业债等较为成熟债券工具,推动制度和方式的创新,满足发行人和投资的需求,增加债券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不断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特别是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更好走出去,为国家开放经济保驾护航。 第三,开放过程中,需切实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第四,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使命,以债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建设正在开启新征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启程,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好金融要素与市场的平衡,实现各要素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郑杨称,下一步,提升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主战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创新更多产品,吸引更多境内外机构参与发行与承销,完善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优化发行服务,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力度,支持实体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许旻)[详情]

2018债券年会在沪召开 聚焦新时代债市发展
2018债券年会在沪召开 聚焦新时代债市发展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至20日,由中央结算公司主办的2018债券年会在上海隆重举办。本届年会以“新时代,新愿景”为主题,聚焦新时代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来自政府、智库和市场机构的三百余位代表参加。 中央结算公司监事长、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总经理白伟群 中央结算公司监事长、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总经理白伟群致开幕辞,指出不管外部如何风云变幻,促进债市高质量发展、迎接债市新时代要坚持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到位,实现市场效率和安全的综合提升。一要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多措并举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支持高收益债券投资,深化绿色债券发展。二要提升效率,加快基础设施统筹整合。中央托管基础设施的碎片化,是中国债市发展的明显短板,与各国中央托管统一整合的潮流相背。要贯彻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的精神,关键是遵循市场规律,整合、建设中央托管体系。三要完善服务,支持债市开放有序高效。中央结算公司服务覆盖境外机构约90%的境内债券投资,为境外机构提供丰富的市场和业务信息,提升债市操作便利水平,推动人民币债券担保品的跨境使用,持续研究跨境互联,努力推动债券市场开放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中央结算公司贯彻人民银行2016年3号令关于债市全面开放的精神,服务直接入市的国际大中型投资者688家,持有债券1.3万亿;同时按照管理部门要求,支持香港“债券通”实施,服务间接入市的境外投资者130余家,持有债券约500亿元。 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扬为年会致辞。郑杨表示,上海将贯彻落实中央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四大品牌战略,建设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提供各种资源和平台;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战略,持续推进上海自贸区债券业务创新,服务好扩大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同时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好上海金融中心各金融要素平台的作用,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主战场的功能,支持更多实体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取资源。 为期两天的年会日程丰富,三十位权威专家围绕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全面分析了近期贸易摩擦的成因,对美相关贸易论调作了辨析和纠正,并展望了贸易摩擦可能的影响和应对。 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王建勋介绍了今年以来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并提出了新时代政府债券管理改革愿景:一是保持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合理适度,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深化政府债券管理市场化改革,增强政府债券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利率基础作用;三是加强政府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市场统一互联,借鉴多个市场交易前台对接统一托管结算后台的国际成熟经验,提高政府债券市场运行效率;四是拓展政府债券在货币政策中的运用,促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五是完善以政府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巡视员田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方面都进入了攻坚期,更应该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作用,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企业债券继续重点支持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厂房、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下一步,企业债券将继续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彭兴韵、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天风证券副总裁翟晨曦发表主题演讲,就金融风险与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进程、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等国内金融市场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解析。 此次年会还举办了以“金融市场开放及债市新时代”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和《债券》杂志品牌活动“债市研判六人谈”。其中,圆桌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荣艺华、上海市金融办金融市场副处长曹艳文、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副局长刘冬青、中国银行上海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胡炜、汇丰银行(中国)环球资本市场联席总监张劲秋等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和市场专家,围绕“金融市场及债券市场开放的路径与方向”、“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自贸区在债市开放中的意义与创新”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债市研判六人谈”邀请债券市场一线投研专家深入解析三季度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等。同时,年会还邀请了银行、证券、基金、评级等机构的多名专家,全方位解析资产管理、绿色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创新话题,并就债券市场风险防控开展专题讨论。此外,年会还举行了《债券》杂志年度“十佳文章”及中国债券信息网优秀撰稿人颁奖仪式。 中央结算公司是承担中央登记托管结算职能的国家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截至2017年末,债券托管总量突破50万亿,占全市场债券总量的近八成。为进一步承接国家金融战略,2017年,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立足打造债券跨境发行中心、债券跨境结算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上海数据中心等五大功能平台,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服务全球人民币债券市场。 债券年会是中央结算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重磅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把脉债市发展新趋势,贡献债市建设新思想。紧贴经济金融形势的议程设置,高端权威的嘉宾阵容,已使年会成为促进债券市场同业交流的高端平台、研讨债券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盛会。[详情]

大会信息

大会时间:2018年7月19-20日
大会地点: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3层舜华宴会厅
主办单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