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3月份8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 海口增幅最大
3月份8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 海口增幅最大

从同比看,3月份7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比2月份增加4个,回落城市中18个为一二线城市。从环比看,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10个城市涨幅回落,其他城市涨幅略升。   [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8日  09:32
统计局:15个热点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统计局:15个热点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从同比看,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8日  09:37
3月三线城市新房价同比涨幅扩大
3月三线城市新房价同比涨幅扩大

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8日  09:30
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增加 新一轮调控效果或4月以后显现
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增加 新一轮调控效果或4月以后显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新一轮调控措施是3月17日以后陆续出台的,对于房价和其他房地产方面指标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份以后陆续显现。[详情]

中国证券报|2017年04月18日  03:49

GDP数据及解读

一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同比增6.9%
一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同比增6.9%

统计局公布2017年1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绝对额180683亿元,同比增长速度6.9%;GDP环比增长速度1.3%。一季度GDP中房地产业同比成长7.8%;金融业同比成长4.4%;第三产业同比成长7.7%。[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8日  09:34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00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4亿元,增长7.7%。[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7日  10:00
统计局:三因素支撑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
统计局:三因素支撑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

三因素支撑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第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第三,出口贡献由负转正。[详情]

中国网|2017年04月17日  10:56
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实际增长7% 跑赢GDP
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实际增长7% 跑赢GDP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7日  10:04
统计局:3月末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统计局:3月末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详情]

中国网|2017年04月17日  10:39

投资消费数据及解读

前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 超预期
前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 超预期

 2017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7%。[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7日  10:01
1-3月民间固投同比增长7.7% 增速连续6个月回升
1-3月民间固投同比增长7.7% 增速连续6个月回升

 2017年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731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7%,增速比1-2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1%。[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7日  10:02
前三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9.1% 住宅销售额增20.2%
前三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9.1% 住宅销售额增20.2%

2017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2981亿元,增长11.2%,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7日  10:02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

2017年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7460亿元,增长7.9%。[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7日  10:00
统计局: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
统计局: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

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整体消费当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在加快。[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4月17日  10:56

CPI及PPI数据及解读

3月份CPI同比上涨0.9%维持低位 鲜菜价格大降27.9%
3月份CPI同比上涨0.9%维持低位 鲜菜价格大降27.9%

2017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3%。[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2日  09:30
3月PPI同比上涨7.6%高于预期 一季度同比上涨7.4%
3月PPI同比上涨7.6%高于预期 一季度同比上涨7.4%

2017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0.5%。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2日  09:30
统计局解读:3月CPI环比下降0.3% 因食品价格下降多
统计局解读:3月CPI环比下降0.3% 因食品价格下降多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0%,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 PPI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4月12日  09:32
姜超:PPI见顶回落 通胀预期逆转或已走到拐点
姜超:PPI见顶回落 通胀预期逆转或已走到拐点

本轮通胀预期来源于商品价格大涨,其根基是供给侧改革减少工业品供给,同时居民和政府加杠杆增加地产和基建需求。金融去杠杆也使得需求趋于回落,商品供需逆转,意味着本轮通胀预期或已经走到了拐点。[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4月12日  10:23

PMI数据及解读

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8 连续两个月上升
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8 连续两个月上升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3.3%,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扩张;中型企业PMI为50.4%,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延续扩张态势;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收缩幅度明显收窄。[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3月31日  08:59
3月非制造业PMI回升至55.1% 升至近三年高点
3月非制造业PMI回升至55.1% 升至近三年高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之下,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分行业看,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3月31日  08:59
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51.2 前值51.7
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51.2 前值51.7

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连续第九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许多厂商反映市况好转,新订单增加。不过,与2月比,增速轻微下降,整体仅算温和。[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4月01日  09:46
国家统计局解读PMI: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比重有所反弹
国家统计局解读PMI: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比重有所反弹

从调查结果看,本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有所反弹,升至41.1%,特别是小型企业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超过五成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3月31日  08:59
邓海清解读:PMI创新高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
邓海清解读:PMI创新高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3月PMI全面创新高证伪“周期归来”质疑,央行加息或再入敏感期,债股依然是冰火两重天。[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7年03月31日  10:50
方正任泽平点评3月PMI:价格回落补库存接近尾声
方正任泽平点评3月PMI:价格回落补库存接近尾声

近期经济可能受房地产调控、公开市场加息、MPA考核、补库存接近尾声等短期扰动。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主要是供给出清、需求复苏和新政治周期开启。[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3月31日  10:58
一季度PPI高位徘徊 外贸企业成本存上涨之忧
一季度PPI高位徘徊 外贸企业成本存上涨之忧

   一季度PPI高位徘徊 外贸企业成本上涨之忧 ■本报记者 张智 广州报道 经济回暖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在第121届广交会上,采购商吴恩琪发现,今年参展的商品,价格普遍都略有上涨。但在简单比较了一下价格之后,她还是果断地下了订单。 从事园林机械、农林机械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在本届广交会开幕首日,也迅速与南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采购商达成现场成交。采购成本的略微上涨,抵消不了营业额的激增。 在旺盛的需求下,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而在参展商们看来,手里的订单,起码也预示着接下来一个季度的旺盛生产,而在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助推下,上半年经济增长或仍将保持高位。 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一季度PPI维持高位,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全线上涨。 事实上,连续几年的成本上涨,让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在广东,“机器换人”越来越普遍。《华夏时报》记者在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偌大的车间分成了两个部分,一边是工人在整理、拼装零件,另一边则是处在全封闭房间里的机器人在高效、快速地生产零件。机器人的应用,让人力成本得以极大压缩。然而,最核心的研发、拼装工作,是机器人难以取代的,而这部分人工又恰恰是用工成本的大头。 更被动的则是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据介绍,易事特产品的涨价基本都和上游原材料涨价息息相关。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蓄电池、变压器、集成电路、机箱和IGBT模块等,其中蓄电池和变压器受铅、铜铝等基础原材料波动的影响较大。 今年广交会上,易事特的电源报价上涨了10%-15%。“成本价格上涨得厉害,电池用的铅一年时间涨了一倍,电池和电源不得不随之涨价。”易事特销售经理陈大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尽管企业通过与下游客户协商调整价格,进行成本转移,原材料价格急涨,还是让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压力山大。 “控制成本,有很多我们能做,但也有一些没办法做到,比如我们可以用机器人节省人工成本,可以通过管理绩效的提升压缩成本,但是这都是有限度的。同时,由于降成本的措施比较完善,这也意味着接下来降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一位电子行业负责人表示。 智能制造需更进一步 不过,对于东莞长安运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裕潮来说,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哪怕是价格略贵,销量也不用担心。 事实上,新设备矿山轮胎回收设备刚一亮相广交会,就吸引了大量目光。几位来自蒙古国的客商在展位反复咨询了解,希望能够将其引进蒙古国的市场。邓裕潮分析,一台设备,就能够完成矿山的轮胎回收,这对于采矿业发达的蒙古国来说,能有效解决矿山轮胎面临的回收利用问题,设备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由于在国内也存在大量矿区,这样的设备也十分切合国内实际需求。 “现在都在力推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如果没有技术含量,就等于没有竞争力。”邓裕潮表示。 广州长仁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振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这个以生产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公司,一季度订单和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大规模的机器换人给长仁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不过,订单井喷的背后,其实是自主知识产权带来的红利。“原来我们的核心零件都要从日本购买。那一个核心零件,就占了成本的三分之一。经过5年的时间,我们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核心零件,一台机器的成本降了4万块钱。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姚振祺表示。 机遇背面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姚振祺看来,国内的机器人制造和研发刚刚起步,和国外的大企业还没有可比性,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国内技术还不到国外先进技术的一半水平,但是我国的研发步伐很快,几年内,就有追上的可能性。 “面对发达国家高端打压、发展中国家低端逼近的‘双重挤压’,我国装备制造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需要认清新一轮工业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和愿景,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文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斌表示。 年内指标继续向好待观望 事实上,从广交会情况来看来,工业内部增长更好的多是先进制造业,但一季度传统行业的增长也在逐渐恢复,比如像采矿业,增加值速度为负,但是与去年同期比,降幅在收窄。其它传统行业也在增长,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即使是传统的一些行业,也跟过去略有区别。 今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6%,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同步增长0.83%。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这个增速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主要原因与出口回升、补库存有关。 随着外贸的回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创下了近年来的高点,补库存、价格上涨、工业企业效益好转等因素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去产能、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也将为工业增速的筑底企稳提供更持久的动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虽开局良好,下行压力有所减缓,出口由负转正,但从短期看,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装备制造业运行总体还处于收缩期,难言整体“回暖”,甚至仍存在下行风险。与上年同期相比,装备制造业出口预计在未来的两个月中将呈小幅正增长态势。从全年走势看,我国装备制造运行态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从长期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装备生产和出口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在国际环境、人民币汇率、国内投资增速、PPI等方面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提醒,全年工业有可能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详情]

华夏时报 | 2017年04月22日 00:28
一季度全国税收同比增11.8% 营改增将再出10项新举措
新浪财经 | 2017年04月20日 16:46
外汇局:外储仍然充裕 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
外汇局:外储仍然充裕 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20日从中国网获悉,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未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仍会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我国跨境收支仍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 第一,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将继续升级,经济增长将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把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调高0.1个百分点到6.6%。 第二,中国仍将是境外长期资本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析报告,在2016年全球十大外资流入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新兴经济体中继续排名第一位。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积极利用外资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 第三,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从去年的情况看,中国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实施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深化了QFII和RQFll外汇管理改革等政策,10月份人民币正式加入了IMF的SDR货币篮子,政策和市场效果已开始显现,当前和未来我们仍会不断优化有关政策。 第四,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 第五,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仍然充裕,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详情]

中国证券网 | 2017年04月20日 11:37
外汇局:中国不会再回外汇管制老路 审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外汇局:中国不会再回外汇管制老路 审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外管局:中国不会再走回外汇管制老路】 外管局发布会要点速览: 中国会继续审慎有序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中国外汇管理政策是连续的一贯的,不会再走回外汇管制的老路; 加强了对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管理;中国不需要通过贬值人民币来提振出口。 对于美联储加息,中国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已大幅提升。美联储逐次加息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在减弱。 一季度中国跨境流出压力明显缓解,一季度外汇供求基本趋向均衡,一季度售汇率明显下降,企业购汇更趋理性,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减弱。人民币汇率弹性会进一步增强,有利于跨境资金双向波动。[详情]

一财网 | 2017年04月20日 11:10
杨志勇:一季度数据报喜 中国仍需努力
杨志勇:一季度数据报喜 中国仍需努力

  一季度数据报喜,中国仍需努力  2017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仍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房地产调控后,来自房地产的经济增长力量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作者:杨志勇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最近6个季度以来增速最快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6.8%基础之上继续加快的结果。总之,经济增速好于预期,为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为6.7%,全年经济增速也为6.7%。在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中,经济增长本身就有放缓的内在要求,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速实属不易。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40个年头,持续了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不可能无限度地持续下去。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比一味地追求增速显得更加重要。在经济增长的这个阶段,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本来也是正常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国内,世界经济回暖前景不够明朗也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在这样背景下,第一季度达到6.9%的增速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欢呼的。 6.9%的经济增速带来了更多的中国经济增长信心。这说明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正在延续。经济增长质量在持续得到改善,第三产业的贡献达到61.7%,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工业内部传统行业也在增长,但增长更好的是一些先进制造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一季度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靠消费,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投资拉动模式,将让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扎实。经济增长也表现在税收收入的增长上。一季度税收收入37793亿元,同比增长14.7%。 第一季度物价总体平稳,CPI同比上涨1.4%。应该说,这样的物价上涨速度来之不易。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2017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至2.5%,但2月份和3月份CPI同比上涨回落至1%以下,分别为0.8%和0.9%。相对而言,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PPI)的同比上涨较快,达到7.4%。1-3月份PPI同比上涨分别为6.9%、7.8%和7.6%。这样的上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翘尾因素引起的。2016年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自2012年3月以来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首次由负转正。0.1%虽不起眼,但它代表了PPI的质变。从那以后,PPI一直保持正增长,且同比上涨速度总体上在加快,2016年10-12月份的PPI同比上涨分别为1.2%、3.3%、5.5%。PPI由负转正对于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是好消息。但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也不应小觑。PPI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如果最终不能为零售价格所消化,那么工业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仍然可能遇到难题。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 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16万人,城乡就业指标都比上年同期有改善。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考虑服务的进出口,经常项目也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发生了积极变化,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保持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0090.88亿美元,环比增加39.64亿美元,为连续两个月回升。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也因此更加牢固。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第一季度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经济政策的选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不无关系。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内容,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根据有关资料,2016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接近1万亿元。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而且减税降费上强调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可以预期,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让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更加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也在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比1-2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增长了7.7%。民间投资最能反映市场的状况,增速的加快意味着经济活力在提升。第一季度即实现开门红,表明全年6.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有争取更好结果的潜力。 2017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仍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房地产调控后,来自房地产的经济增长力量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呼唤更多的创新,但技术进步不会说来就来。地方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金融领域的风险都需要加以防范。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加以解决。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周边国家战争阴云笼罩,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发展环境,消除经济增长未来的隐患,当是中国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详情]

中国网 | 2017年04月19日 09:59
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105城宅地供应增加
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105城宅地供应增加

  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70城住宅价格数据 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绘图:陈健珊 财富热线 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报告,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6个城市环比下降,但综合来看,部分城市房价上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日前表示,由于新一轮调控措施是3月17日后陆续出台的,对于房价和其他房地产方面指标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份以后才陆续显现。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9城房价仍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但9个城市房价环比仍在上涨,上海、深圳、南京、福州、武汉等6城环比下跌。 二手住宅方面,70城中,3月份仅南京、乌鲁木齐房价环比下跌,合肥、银川等4城持平,其余64城均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称,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 从同比看,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据调查了解,3月18日至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刘建伟表示,从同比看,3月份7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比2月份增加4个,回落城市中18个为一、二线城市。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10个城市涨幅回落,其他城市涨幅略升。 105个城市住宅地供应同比增加 今年一季度,多地出台限贷、限购等措施从需求端加码楼市调控,与此同时,供给端也在发力调控。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明显增加,住宅地价环比增速已有放缓迹象。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占建设用地供应比例升至近两年最高,一线城市增幅超过50%,这一定程度上对保持市场稳定、合理引导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组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面积3.69万公顷,供应量环比减少50.45%,同比下降4.22%。在此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温和上行,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对于部分城市房价涨价压力仍大的现象,财智银行顾问、怒涛咨询创始人蔡毅认为,各地新政加码出台后,成交显著下降,预计成交还会进一步萎缩,房价维持稳定。鉴于一线城市住宅需求和土地供应紧张的压力,相应加大了住宅用地的供应,预计会一定程度上缓解需求的压力和价格急速上升的预期。但由于土地供应到产品投入市场周期及影响的滞后,短期内仍难解决一线城市需求紧张的状况。加之供应结构的问题,比如中心城市优势地段宅地供应的日益稀缺趋势,亟须呼吁都市更新项目的加快推进。 蔡毅表示,从需求角度看,一线城市一些区位商办项目商改住可以缓解热点区域的供宅需求,此轮调控一线城市进一步封堵了商办项目的去路,作为城市建设的配套需求,以及缓解大城市住宅需求的压力,宜允许一些区域公寓作为商务配套的存在。 时隔28个月住宅投资增速再超10% 一季度统计数据中,颇受业内关注的是,住宅投资增速在2014年11月后,时隔28个月再次超过10%。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1至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增速比1至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2981亿元,增长11.2%,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认为,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快速上涨,一方面原因是2016年房地产成交面积与价格均迎来较大涨幅,且房地产投资具有周期性与滞后性。同时,从今年一季度来看,房地产销售面积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企业也有一定投资动力。[详情]

南方日报 | 2017年04月19日 06:53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需两旺 多策控制地价理性回归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需两旺 多策控制地价理性回归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需两旺 多策控制地价“理性回归” 在楼市“调控重拳”的传导下,土地市场正呈现新的特点。 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880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地价6040元/平方米,环比增速2.06%,较上一季度下滑0.1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全国地价总体水平持续温和上行,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上升。其中,一线城市、环京及珠三角部分城市的地价仍处于高位运行,而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地价处于温和上行态势,市场分化显著。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在解读《报告》时称,在2016年全年土地市场整体量跌价涨,地价增速由降转升的背景下,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持续温和上行,住宅地价较快增长。“但随着主要监测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供地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热点城市调控收紧,市场交易抑制明显,热点城市住宅地价增速将会趋缓。” 一线城市住宅地价 环比增速放缓 国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880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7017元/平方米、6040元/平方米和787元/平方米,环比增速分别为1.16%、2.06%和0.62%。 需要指出的是,住宅用地2.06%的增长速度,按照国家统计局相关标准,仍处在较快增长阶段。 其中,环比来看,一线城市住宅地价平均增速为3.25%,尽管仍然显著高于二、三线城市的2.04%和1.66%,但较上一季度却下降0.80个百分点。同时,这也是2016年一季度以来,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增速首次低于4%,创下2015年四季度以来的近6个季度增速新低。 住宅地价环比上涨的城市92个,比上一季度增加3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等44个城市涨幅收窄,数量则比上一季度增加13个。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超过3%的城市有17个,较上一季度减少5个;环比下降的城市7个,比上一季度有所减少。 供给方面,《报告》显示,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面积达到3.69万公顷,供应量环比减少50.45%,同比下降4.22%。商服、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规模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唯一的例外是住宅用地。数据显示,一季度住宅用地供应约0.84万公顷,同比增长9.52%。由此不难看出,一季度住宅用地市场仍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赵松则指出,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增加明显。从20个热点城市的一季度土地供应来看,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长超过30%。 这一看法也与机构数据相符。中国指数研究院此前发布《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2017.1-3)》显示,一线城市共推出土地117宗,推出土地面积6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04%;成交楼面均价为19729元/平方米,同比增加8%,土地平均溢价率为20%。 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减量” 在土地市场未来走势方面,《报告》判断,2017年第二季度,整体经济趋稳向好态势将有所持续,预计商服、工业地价总体不会出现明显波动。同时,4月初住建部与国土部联合发文,进一步明确了在土地供应方面因城施策的数量性标准,以及编制和公布住宅用地供应规划、稳定预期的具体要求,多方合力下,住宅地价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随着新一轮调控的深入加码,一方面收紧楼市预期,另一方面,将会使楼市进入交易量低迷期,由此可能引发部分中小房企的资金问题,会使这些房企越来越难以进入土地市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下降,也有利于地价回归理性。但对于土地供应仍然严重不足,房企拿地热情极高的一二线城市而言,控制地价还需要包括限价、熔断在内更多的政策辅助。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认为,调控背景下,对供应端而言,融资成本是房企需要考虑的另一核心问题。从近期银监会对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的表述来看,房企资金渠道还可能继续收紧,这也有利于土地市场回归理性。 不过,如何通过土地供应的因城施策,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被认为还需要面对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减量”的挑战。 4月14日,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该计划提出,2017年安排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万亩,这一数字比2015年实际净增加的713.5万亩建设用地,下降了约16%。 对此,《报告》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供给端根本性、制度性的长效机制尚在建设之中;下一步,建议着重从供给端入手,一是理顺政策体系,加强加快推进基础性制度机制研建;二是关注去库存加速下,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及楼市杠杆率的变化;三是在分类调控的基础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给市场以发挥作用、有序调整的空间。[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4月19日 06:39
一二线城市楼市降温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一二线城市楼市降温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一二线城市降温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在密集调控影响下,热点一二线城市楼市有所降温。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不过,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比2月有所增加,环比涨幅有所扩大。业内人士预计,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房价有望趋稳。 涨幅持续回落 数据显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其中,虽然合肥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居首,为34.7%,但相比2月份40.7%的涨幅有所回落。 分城市类型看,3月份7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比2月份增加4个。其中,一线城市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10个城市涨幅回落,其他城市涨幅略升。 尽管热点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但是从环比涨幅看,全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仍在扩大。特别是海南楼市近期持续火热,继2月三亚房价涨幅全国最大后,3月海口房价又领涨全国。 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城市中,有62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其中,海口、广州、三亚、厦门新房价格环比增幅最大,分别2.6%、2.5%、2.3%、1.9%。扬州、安庆、洛阳均为1.4%,南昌、贵阳、九江、南充均为1.3%。而在2月份时,全国最高涨幅是三亚,环比涨幅为1.3%。 从二手房来看,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增幅0.8%,已经连续24个月环比上涨。其中,厦门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最大,为4.9%。其次是广州,为3.3%。北京位居第三,为2.2%。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一线城市调控政策相对紧,近期房价有所反弹,后续还需要继续进行管控。二线城市中,此前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态势得到了抑制,但依然有部分城市处于相对大的上涨态势,后续还需要积极进行调控。三线城市政策总体宽松,房价依然有所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超过了一二线城市。随着一二线城市调控效应的积极体现,目前对于部分三线城市的房价管控也需要强化。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自3月份开始,以北京为首,全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再度重磅袭来,广州、珠海、厦门等30余个城市也密集出台收紧政策,全国开始进入严厉打击房价过快上涨的热点城市阶段。在控制需求之外,从供应角度着力增加土地尤其是住宅类用地供应。在供需双重调控之下,以北京为代表,住宅市场成交已出现迅速回落,而在成交调整到位之后,下一步将进入到价格调整的环节,预计今年全国商品住宅价格趋势将逐渐进入稳中下滑的阶段。 严跃进指出,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纷收紧,这说明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70城房价指数走势也有望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详情]

证券时报 | 2017年04月19日 04:50
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线回落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线回落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线回落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忠安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回落。同时,国土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称,今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预计二季度住宅地价增速也将进一步减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忠安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3月份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销售旺季,主要城市房价变化主要是来自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 数据显示,2017年3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6个城市环比下降。70个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18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略升。 国家统计局表示,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从同比看,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 一季度全国主要105个城市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5.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16.7%。 记者从国土部网站获悉,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在2016年全年土地市场整体量跌价涨、地价增速由降转升的背景下,2017年一季度全国主要105个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双升;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双降。 一季度,105个受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880元/平方米,住宅地价为6040元/平方米。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1.40%,较上季微降0.03个百分点;住宅地价环比增速为2.06%,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12个百分点。住宅地价增速在连续多个季度攀升后,一季度出现回落的迹象。 报告称,2017年第二季度,在多方合力下,住宅地价增速或将进一步减小。[详情]

大洋网-广州日报 | 2017年04月19日 04:09
18城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 因城施策效果持续
18城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 因城施策效果持续

  因城施策效果持续 18城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 ■本报记者 苏诗钰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70个城市中一线、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18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略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个百分点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据调查了解,3月18日至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本轮调控政策之后,必然会进一步制约购买力有限的人群入市。受此影响,预计第二季度住宅市场表现将会疲软,3月份的势头已经被抑制,这一阶段的楼市调控主要特征是“踩刹车”。 张大伟表示,从目前看,2016年“9.30”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45个城市出台了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140余次。当前各地楼市调控的新思路是遏制投资性需求。预计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将执行落地这一新调控措施。进行一定年限的限制转让,可以有效降低投机行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纷收紧,这说明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包括增加外来人口社保的缴纳年限、实施认房又认贷等政策,都有助于降低投资投机购房需求的比例。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也有望减少,第二季度全国70城房价指数也将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4月19日 03:34
一季度PPI高位徘徊 外贸企业成本存上涨之忧
一季度PPI高位徘徊 外贸企业成本存上涨之忧

   一季度PPI高位徘徊 外贸企业成本上涨之忧 ■本报记者 张智 广州报道 经济回暖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在第121届广交会上,采购商吴恩琪发现,今年参展的商品,价格普遍都略有上涨。但在简单比较了一下价格之后,她还是果断地下了订单。 从事园林机械、农林机械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在本届广交会开幕首日,也迅速与南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采购商达成现场成交。采购成本的略微上涨,抵消不了营业额的激增。 在旺盛的需求下,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而在参展商们看来,手里的订单,起码也预示着接下来一个季度的旺盛生产,而在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助推下,上半年经济增长或仍将保持高位。 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一季度PPI维持高位,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全线上涨。 事实上,连续几年的成本上涨,让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在广东,“机器换人”越来越普遍。《华夏时报》记者在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偌大的车间分成了两个部分,一边是工人在整理、拼装零件,另一边则是处在全封闭房间里的机器人在高效、快速地生产零件。机器人的应用,让人力成本得以极大压缩。然而,最核心的研发、拼装工作,是机器人难以取代的,而这部分人工又恰恰是用工成本的大头。 更被动的则是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据介绍,易事特产品的涨价基本都和上游原材料涨价息息相关。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蓄电池、变压器、集成电路、机箱和IGBT模块等,其中蓄电池和变压器受铅、铜铝等基础原材料波动的影响较大。 今年广交会上,易事特的电源报价上涨了10%-15%。“成本价格上涨得厉害,电池用的铅一年时间涨了一倍,电池和电源不得不随之涨价。”易事特销售经理陈大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尽管企业通过与下游客户协商调整价格,进行成本转移,原材料价格急涨,还是让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压力山大。 “控制成本,有很多我们能做,但也有一些没办法做到,比如我们可以用机器人节省人工成本,可以通过管理绩效的提升压缩成本,但是这都是有限度的。同时,由于降成本的措施比较完善,这也意味着接下来降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一位电子行业负责人表示。 智能制造需更进一步 不过,对于东莞长安运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裕潮来说,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哪怕是价格略贵,销量也不用担心。 事实上,新设备矿山轮胎回收设备刚一亮相广交会,就吸引了大量目光。几位来自蒙古国的客商在展位反复咨询了解,希望能够将其引进蒙古国的市场。邓裕潮分析,一台设备,就能够完成矿山的轮胎回收,这对于采矿业发达的蒙古国来说,能有效解决矿山轮胎面临的回收利用问题,设备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由于在国内也存在大量矿区,这样的设备也十分切合国内实际需求。 “现在都在力推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如果没有技术含量,就等于没有竞争力。”邓裕潮表示。 广州长仁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振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这个以生产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公司,一季度订单和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大规模的机器换人给长仁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不过,订单井喷的背后,其实是自主知识产权带来的红利。“原来我们的核心零件都要从日本购买。那一个核心零件,就占了成本的三分之一。经过5年的时间,我们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核心零件,一台机器的成本降了4万块钱。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姚振祺表示。 机遇背面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姚振祺看来,国内的机器人制造和研发刚刚起步,和国外的大企业还没有可比性,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国内技术还不到国外先进技术的一半水平,但是我国的研发步伐很快,几年内,就有追上的可能性。 “面对发达国家高端打压、发展中国家低端逼近的‘双重挤压’,我国装备制造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需要认清新一轮工业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和愿景,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文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斌表示。 年内指标继续向好待观望 事实上,从广交会情况来看来,工业内部增长更好的多是先进制造业,但一季度传统行业的增长也在逐渐恢复,比如像采矿业,增加值速度为负,但是与去年同期比,降幅在收窄。其它传统行业也在增长,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即使是传统的一些行业,也跟过去略有区别。 今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6%,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同步增长0.83%。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这个增速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主要原因与出口回升、补库存有关。 随着外贸的回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创下了近年来的高点,补库存、价格上涨、工业企业效益好转等因素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去产能、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也将为工业增速的筑底企稳提供更持久的动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虽开局良好,下行压力有所减缓,出口由负转正,但从短期看,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装备制造业运行总体还处于收缩期,难言整体“回暖”,甚至仍存在下行风险。与上年同期相比,装备制造业出口预计在未来的两个月中将呈小幅正增长态势。从全年走势看,我国装备制造运行态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从长期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装备生产和出口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在国际环境、人民币汇率、国内投资增速、PPI等方面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提醒,全年工业有可能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详情]

一季度全国税收同比增11.8% 营改增将再出10项新举措
一季度全国税收同比增11.8% 营改增将再出10项新举措

  新浪财经讯 4月20日消息,国家税务总局举行下午新闻通报会,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在会上介绍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情况。今年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33317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其中,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增长15.7%,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达到55.7%。 郑小英分析表示,一季度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受PPI等与税收关联度高的经济指标上涨带动,而不断变化的税收数据,也反映出一季度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强劲,显示经济结构转型进一步取得成效。一季度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达到55.7%,超过第二产业11.6个百分点。“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互联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税收收入分别增长61.4%和42.1%。”郑小英说。 第二产业税收增长加快,表明实体经济情况好转。一季度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增长15.7%,比2016年全年增幅提高16.4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税收继续较快增长,通用设备、汽车、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4.1%、18.9%和17.1%。“这反映市场环境趋好,供求关系改善,实体经济情况好转。”郑小英分析说。 重点区域税收增势较好,体现国家战略实施效果明显。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税收收入增长17.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3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有7个省市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互联网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44.8%和56.6%。 大力度减税的营改增,如何让企业更“有感”?对此,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表示,近日税务总局再出台十条营改增新措施。 一方面,明确政策口径,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比如,明确了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统一园林绿化行业政策执行口径。对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允许分别核算销售额,分别适用税率或征收率,进一步减轻建筑企业税收负担。明确了建筑企业内部分包模式中的纳税主体和发票开具抵扣问题,帮助纳税人消除潜在涉税风险,为纳税人正常开展经营提供宽松的税收管理环境。 再如,明确了电梯企业安装服务的计税方式。也就是说,电梯企业销售电梯并提供安装服务,和客户别处采购电梯后委托其安装,安装服务都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同时,对电梯进行日常清洁、润滑等保养服务,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计税。 另一方面,简化征管流程,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比如,缩短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时限。实行实名办税的地区,已完成实名信息采集的纳税人,申请限额不超过十万元的,主管国税机关由此前20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速至2个工作日内办结,有条件的主管国税机关即时办结。 再如,自2017年6月1日起,将小规模纳税人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试点,由住宿业和鉴证咨询业扩大至建筑业。“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销售货物时,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自行开具。”林枫介绍说。[详情]

外汇局:外储仍然充裕 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
外汇局:外储仍然充裕 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20日从中国网获悉,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未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仍会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我国跨境收支仍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 第一,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将继续升级,经济增长将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把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调高0.1个百分点到6.6%。 第二,中国仍将是境外长期资本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析报告,在2016年全球十大外资流入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新兴经济体中继续排名第一位。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积极利用外资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 第三,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深化。从去年的情况看,中国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实施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深化了QFII和RQFll外汇管理改革等政策,10月份人民币正式加入了IMF的SDR货币篮子,政策和市场效果已开始显现,当前和未来我们仍会不断优化有关政策。 第四,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 第五,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仍然充裕,有能力维护外汇收支平稳运行。[详情]

外汇局:中国不会再回外汇管制老路 审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外汇局:中国不会再回外汇管制老路 审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外管局:中国不会再走回外汇管制老路】 外管局发布会要点速览: 中国会继续审慎有序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中国外汇管理政策是连续的一贯的,不会再走回外汇管制的老路; 加强了对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管理;中国不需要通过贬值人民币来提振出口。 对于美联储加息,中国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已大幅提升。美联储逐次加息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在减弱。 一季度中国跨境流出压力明显缓解,一季度外汇供求基本趋向均衡,一季度售汇率明显下降,企业购汇更趋理性,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减弱。人民币汇率弹性会进一步增强,有利于跨境资金双向波动。[详情]

杨志勇:一季度数据报喜 中国仍需努力
杨志勇:一季度数据报喜 中国仍需努力

  一季度数据报喜,中国仍需努力  2017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仍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房地产调控后,来自房地产的经济增长力量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作者:杨志勇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最近6个季度以来增速最快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6.8%基础之上继续加快的结果。总之,经济增速好于预期,为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为6.7%,全年经济增速也为6.7%。在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中,经济增长本身就有放缓的内在要求,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速实属不易。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40个年头,持续了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不可能无限度地持续下去。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比一味地追求增速显得更加重要。在经济增长的这个阶段,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本来也是正常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国内,世界经济回暖前景不够明朗也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在这样背景下,第一季度达到6.9%的增速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欢呼的。 6.9%的经济增速带来了更多的中国经济增长信心。这说明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正在延续。经济增长质量在持续得到改善,第三产业的贡献达到61.7%,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工业内部传统行业也在增长,但增长更好的是一些先进制造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一季度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靠消费,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投资拉动模式,将让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扎实。经济增长也表现在税收收入的增长上。一季度税收收入37793亿元,同比增长14.7%。 第一季度物价总体平稳,CPI同比上涨1.4%。应该说,这样的物价上涨速度来之不易。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2017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至2.5%,但2月份和3月份CPI同比上涨回落至1%以下,分别为0.8%和0.9%。相对而言,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PPI)的同比上涨较快,达到7.4%。1-3月份PPI同比上涨分别为6.9%、7.8%和7.6%。这样的上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翘尾因素引起的。2016年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自2012年3月以来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首次由负转正。0.1%虽不起眼,但它代表了PPI的质变。从那以后,PPI一直保持正增长,且同比上涨速度总体上在加快,2016年10-12月份的PPI同比上涨分别为1.2%、3.3%、5.5%。PPI由负转正对于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是好消息。但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也不应小觑。PPI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如果最终不能为零售价格所消化,那么工业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仍然可能遇到难题。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 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16万人,城乡就业指标都比上年同期有改善。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考虑服务的进出口,经常项目也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发生了积极变化,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保持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0090.88亿美元,环比增加39.64亿美元,为连续两个月回升。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也因此更加牢固。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第一季度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经济政策的选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不无关系。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内容,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根据有关资料,2016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接近1万亿元。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而且减税降费上强调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可以预期,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让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更加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也在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比1-2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增长了7.7%。民间投资最能反映市场的状况,增速的加快意味着经济活力在提升。第一季度即实现开门红,表明全年6.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有争取更好结果的潜力。 2017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仍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房地产调控后,来自房地产的经济增长力量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呼唤更多的创新,但技术进步不会说来就来。地方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金融领域的风险都需要加以防范。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加以解决。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周边国家战争阴云笼罩,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发展环境,消除经济增长未来的隐患,当是中国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详情]

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105城宅地供应增加
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105城宅地供应增加

  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70城住宅价格数据 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 绘图:陈健珊 财富热线 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报告,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6个城市环比下降,但综合来看,部分城市房价上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日前表示,由于新一轮调控措施是3月17日后陆续出台的,对于房价和其他房地产方面指标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份以后才陆续显现。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9城房价仍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但9个城市房价环比仍在上涨,上海、深圳、南京、福州、武汉等6城环比下跌。 二手住宅方面,70城中,3月份仅南京、乌鲁木齐房价环比下跌,合肥、银川等4城持平,其余64城均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称,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 从同比看,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据调查了解,3月18日至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刘建伟表示,从同比看,3月份7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比2月份增加4个,回落城市中18个为一、二线城市。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10个城市涨幅回落,其他城市涨幅略升。 105个城市住宅地供应同比增加 今年一季度,多地出台限贷、限购等措施从需求端加码楼市调控,与此同时,供给端也在发力调控。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明显增加,住宅地价环比增速已有放缓迹象。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占建设用地供应比例升至近两年最高,一线城市增幅超过50%,这一定程度上对保持市场稳定、合理引导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组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面积3.69万公顷,供应量环比减少50.45%,同比下降4.22%。在此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温和上行,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对于部分城市房价涨价压力仍大的现象,财智银行顾问、怒涛咨询创始人蔡毅认为,各地新政加码出台后,成交显著下降,预计成交还会进一步萎缩,房价维持稳定。鉴于一线城市住宅需求和土地供应紧张的压力,相应加大了住宅用地的供应,预计会一定程度上缓解需求的压力和价格急速上升的预期。但由于土地供应到产品投入市场周期及影响的滞后,短期内仍难解决一线城市需求紧张的状况。加之供应结构的问题,比如中心城市优势地段宅地供应的日益稀缺趋势,亟须呼吁都市更新项目的加快推进。 蔡毅表示,从需求角度看,一线城市一些区位商办项目商改住可以缓解热点区域的供宅需求,此轮调控一线城市进一步封堵了商办项目的去路,作为城市建设的配套需求,以及缓解大城市住宅需求的压力,宜允许一些区域公寓作为商务配套的存在。 时隔28个月住宅投资增速再超10% 一季度统计数据中,颇受业内关注的是,住宅投资增速在2014年11月后,时隔28个月再次超过10%。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1至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增速比1至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2981亿元,增长11.2%,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认为,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快速上涨,一方面原因是2016年房地产成交面积与价格均迎来较大涨幅,且房地产投资具有周期性与滞后性。同时,从今年一季度来看,房地产销售面积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企业也有一定投资动力。[详情]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需两旺 多策控制地价理性回归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需两旺 多策控制地价理性回归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需两旺 多策控制地价“理性回归” 在楼市“调控重拳”的传导下,土地市场正呈现新的特点。 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880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地价6040元/平方米,环比增速2.06%,较上一季度下滑0.1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全国地价总体水平持续温和上行,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上升。其中,一线城市、环京及珠三角部分城市的地价仍处于高位运行,而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地价处于温和上行态势,市场分化显著。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在解读《报告》时称,在2016年全年土地市场整体量跌价涨,地价增速由降转升的背景下,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持续温和上行,住宅地价较快增长。“但随着主要监测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供地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热点城市调控收紧,市场交易抑制明显,热点城市住宅地价增速将会趋缓。” 一线城市住宅地价 环比增速放缓 国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880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7017元/平方米、6040元/平方米和787元/平方米,环比增速分别为1.16%、2.06%和0.62%。 需要指出的是,住宅用地2.06%的增长速度,按照国家统计局相关标准,仍处在较快增长阶段。 其中,环比来看,一线城市住宅地价平均增速为3.25%,尽管仍然显著高于二、三线城市的2.04%和1.66%,但较上一季度却下降0.80个百分点。同时,这也是2016年一季度以来,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增速首次低于4%,创下2015年四季度以来的近6个季度增速新低。 住宅地价环比上涨的城市92个,比上一季度增加3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等44个城市涨幅收窄,数量则比上一季度增加13个。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超过3%的城市有17个,较上一季度减少5个;环比下降的城市7个,比上一季度有所减少。 供给方面,《报告》显示,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面积达到3.69万公顷,供应量环比减少50.45%,同比下降4.22%。商服、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规模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唯一的例外是住宅用地。数据显示,一季度住宅用地供应约0.84万公顷,同比增长9.52%。由此不难看出,一季度住宅用地市场仍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赵松则指出,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增加明显。从20个热点城市的一季度土地供应来看,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长超过30%。 这一看法也与机构数据相符。中国指数研究院此前发布《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2017.1-3)》显示,一线城市共推出土地117宗,推出土地面积6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04%;成交楼面均价为19729元/平方米,同比增加8%,土地平均溢价率为20%。 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减量” 在土地市场未来走势方面,《报告》判断,2017年第二季度,整体经济趋稳向好态势将有所持续,预计商服、工业地价总体不会出现明显波动。同时,4月初住建部与国土部联合发文,进一步明确了在土地供应方面因城施策的数量性标准,以及编制和公布住宅用地供应规划、稳定预期的具体要求,多方合力下,住宅地价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随着新一轮调控的深入加码,一方面收紧楼市预期,另一方面,将会使楼市进入交易量低迷期,由此可能引发部分中小房企的资金问题,会使这些房企越来越难以进入土地市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下降,也有利于地价回归理性。但对于土地供应仍然严重不足,房企拿地热情极高的一二线城市而言,控制地价还需要包括限价、熔断在内更多的政策辅助。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认为,调控背景下,对供应端而言,融资成本是房企需要考虑的另一核心问题。从近期银监会对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的表述来看,房企资金渠道还可能继续收紧,这也有利于土地市场回归理性。 不过,如何通过土地供应的因城施策,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被认为还需要面对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减量”的挑战。 4月14日,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该计划提出,2017年安排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万亩,这一数字比2015年实际净增加的713.5万亩建设用地,下降了约16%。 对此,《报告》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供给端根本性、制度性的长效机制尚在建设之中;下一步,建议着重从供给端入手,一是理顺政策体系,加强加快推进基础性制度机制研建;二是关注去库存加速下,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及楼市杠杆率的变化;三是在分类调控的基础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给市场以发挥作用、有序调整的空间。[详情]

一二线城市楼市降温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一二线城市楼市降温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一二线城市降温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在密集调控影响下,热点一二线城市楼市有所降温。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不过,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比2月有所增加,环比涨幅有所扩大。业内人士预计,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房价有望趋稳。 涨幅持续回落 数据显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其中,虽然合肥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居首,为34.7%,但相比2月份40.7%的涨幅有所回落。 分城市类型看,3月份7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比2月份增加4个。其中,一线城市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10个城市涨幅回落,其他城市涨幅略升。 尽管热点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但是从环比涨幅看,全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仍在扩大。特别是海南楼市近期持续火热,继2月三亚房价涨幅全国最大后,3月海口房价又领涨全国。 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城市中,有62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其中,海口、广州、三亚、厦门新房价格环比增幅最大,分别2.6%、2.5%、2.3%、1.9%。扬州、安庆、洛阳均为1.4%,南昌、贵阳、九江、南充均为1.3%。而在2月份时,全国最高涨幅是三亚,环比涨幅为1.3%。 从二手房来看,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增幅0.8%,已经连续24个月环比上涨。其中,厦门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最大,为4.9%。其次是广州,为3.3%。北京位居第三,为2.2%。 二季度房价有望趋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一线城市调控政策相对紧,近期房价有所反弹,后续还需要继续进行管控。二线城市中,此前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态势得到了抑制,但依然有部分城市处于相对大的上涨态势,后续还需要积极进行调控。三线城市政策总体宽松,房价依然有所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超过了一二线城市。随着一二线城市调控效应的积极体现,目前对于部分三线城市的房价管控也需要强化。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自3月份开始,以北京为首,全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再度重磅袭来,广州、珠海、厦门等30余个城市也密集出台收紧政策,全国开始进入严厉打击房价过快上涨的热点城市阶段。在控制需求之外,从供应角度着力增加土地尤其是住宅类用地供应。在供需双重调控之下,以北京为代表,住宅市场成交已出现迅速回落,而在成交调整到位之后,下一步将进入到价格调整的环节,预计今年全国商品住宅价格趋势将逐渐进入稳中下滑的阶段。 严跃进指出,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纷收紧,这说明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70城房价指数走势也有望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详情]

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线回落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线回落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线回落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忠安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全回落。同时,国土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称,今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预计二季度住宅地价增速也将进一步减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忠安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3月份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销售旺季,主要城市房价变化主要是来自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 数据显示,2017年3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6个城市环比下降。70个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18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略升。 国家统计局表示,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份比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从同比看,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 一季度全国主要105个城市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5.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16.7%。 记者从国土部网站获悉,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在2016年全年土地市场整体量跌价涨、地价增速由降转升的背景下,2017年一季度全国主要105个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双升;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双降。 一季度,105个受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880元/平方米,住宅地价为6040元/平方米。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1.40%,较上季微降0.03个百分点;住宅地价环比增速为2.06%,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12个百分点。住宅地价增速在连续多个季度攀升后,一季度出现回落的迹象。 报告称,2017年第二季度,在多方合力下,住宅地价增速或将进一步减小。[详情]

18城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 因城施策效果持续
18城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 因城施策效果持续

  因城施策效果持续 18城房价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 ■本报记者 苏诗钰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70个城市中一线、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18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略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个百分点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据调查了解,3月18日至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本轮调控政策之后,必然会进一步制约购买力有限的人群入市。受此影响,预计第二季度住宅市场表现将会疲软,3月份的势头已经被抑制,这一阶段的楼市调控主要特征是“踩刹车”。 张大伟表示,从目前看,2016年“9.30”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45个城市出台了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140余次。当前各地楼市调控的新思路是遏制投资性需求。预计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将执行落地这一新调控措施。进行一定年限的限制转让,可以有效降低投机行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纷收紧,这说明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包括增加外来人口社保的缴纳年限、实施认房又认贷等政策,都有助于降低投资投机购房需求的比例。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也有望减少,第二季度全国70城房价指数也将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详情]

重庆一季度GDP增速达10.5% 投资力量仍不可小觑
重庆一季度GDP增速达10.5% 投资力量仍不可小觑

  原标题:重庆一季度GDP增速达10.5% 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4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重庆市经济呈现良好开局,GDP实现4306.74亿元,同比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 重庆市工业经济依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一季度,重庆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8.8%,电子制造业增长31.6%。 从经济增长动力上看,投资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觑。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9.43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8%。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步加大。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51亿元,同比增长12.0%。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情况看,16个大类商品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类消费增长23.9%,金银珠宝类增长15.3%。 进出口降幅继续收窄。重庆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964.6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 此外,一季度,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0.6%,涨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4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4.0%和4.6%,1到3月同比涨幅呈扩大走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96元,同比增长9.0%。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836.16亿元,同比增长11.8%。 (王屹)THE_END[详情]

3月70城新房价格涨幅扩大 涨幅居前城市调控或加码
3月70城新房价格涨幅扩大 涨幅居前城市调控或加码

  3月70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有所扩大 □本报记者 彭扬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10个城市涨幅回落,其他城市涨幅略升。业内专家表示,在前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下,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涨幅居前的热点城市调控有加码的可能。 热点城市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 “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刘建伟介绍,据调查了解,3月18日-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上涨0.71%,涨幅较上月明显扩大,各线城市涨幅均“抬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指出,70个大中城市中,仅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其余62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广州、海口、三亚涨幅超过2%。二手房方面,仅有南京和乌鲁木齐房价环比下降,合肥、银川等4城持平,其余64城均环比上涨,其中厦门环涨达4.9%,广州、北京次之,环比分别上涨3.3%和2.2%。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从历史上看,往年3月市场都会有所升温,即使在调控周期,3月也相对是短期成交高点。银行房地产信贷政策依然处于宽松阶段,特别是1-2月。2017年一季度居民户中长期贷款额度达1.46万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上涨32.7%。楼市供需结构依然较紧张。 中原地产调研发现,3月开发商推盘量激增,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淡季2月份积压的楼盘迎来集中开盘期;二是开发商基于对“3·30政策”趋紧的预判,抢在政策落地前推售项目;三是监测的城市多为一二线热点城市,不排除去年限购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开盘的项目在本期集中开盘。但考虑到上述因素难以持续,预计在当前热点城市调控加码背景下,下个月新开盘推售量与认购率均会有一定回落。 限售、限价联合发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海口房价环比增幅最高,环比上涨2.6%,而成都跌幅最大。同比涨幅来看,合肥位居首位,为34.7%,相比2月份40.7%的涨幅有所回落。 今年以来,海南省海口、三亚等地的房价一度出现过快上涨势头。近日,海南省紧急出台限购政策,遏制投机性购房,稳定市场预期。该限购政策明确,非本省户籍只能买一套房;居民家庭新购买的第二套及以上新建商品住宅,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两年后方可转让。此前,厦门、成都、扬州等地都出台了相似政策。楼市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锁定。 2016年楼市“9·30调控”以来,全国已有超过45个城市出台了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140余次。“限售”正成为当前各地楼市调控的新思路,也成为3月开始的本轮全国多城市调控新特点。张大伟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城市出台类似调控措施。 除“限售”外,“限价”也从土地扩大到楼盘。山东省住建厅明确指出,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须按照核准的一房一价,面向社会公开销售,3个月内不得涨价,违者不予网签;3个月后房屋价格确需调整时,须向房地产主管部门申报,房地产主管部门按照年度涨幅不得高于上一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进行审核,超出的不予核准。 广东省中山市则强调,当商品住房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备案价格或下浮幅度超过15%,商品房将无法进行网上签约。 二季度房价增幅料收窄 “尽管不排除有季节性因素,但在调控‘紧箍咒’特别是对新房的限购几乎达到‘史上最紧’的情况下,房价仍然上扬,稳定房价仍任重道远。”夏丹预计,涨幅居前的热点城市还有加码调控的可能,下一步调控重点可能转向二手房,调控手段或由限购限贷转向侧重限售,以拉长二手房上市转让交易时间。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环核心城市地区也有加入限购限贷大军的趋势,调控范围还将扩大。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二季度房价增幅将继续收窄。增加外来人口社保的缴纳年限、实施认房又认贷等政策,都有助于降低投资投机购房的比例。后续随着政策效应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现象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70城房价指数走势有望平稳运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日前也表示,由于新一轮楼市调控措施是在3月17日以后陆续出台,对于房价和相关房地产指标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以后陆续出现。[详情]

一二线热点楼市渐入降温通道 地方调控加码将持续
一二线热点楼市渐入降温通道 地方调控加码将持续

  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渐入降温通道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为0.7%,相比2月0.3%的增幅有所扩大。但分城市来看,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已逐步开启降温通道。国家统计局重点监控的3月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线回落,回落幅度在0.2个至6.0个百分点之间;环比指数方面,15个热点城市中,九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上海、南京、福州、武汉、深圳和成都等六个城市房价则环比下降。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地方调控持续加码,二季度房价增幅料将收窄。 数据 70城房价多数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在0.2个至6.0个百分点之间。 刘建伟说,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六个月回落,3月比2月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四个月回落,3月比2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3月比2月扩大0.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3月70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明显上扬,其中,海口房价环比上涨2.6%,广州上涨2.5%,三亚上涨2.3%,厦门上涨1.9%,仅上海、南京等八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具体来看,3月,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全线上涨,环比增幅分别为0.6%、0.6%和0.8%,相比2月的0.1%、0.3%和0.4%,分别上升5个、3个和4个百分点。 二手房方面,仅南京和乌鲁木齐房价环比下降,合肥、银川等四城持平,其余64城均环比上涨,其中厦门环涨达4.9%,广州、北京分别环比上涨3.3%和2.2%。 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3月房价指数已从2月的“合理”区间,变动到“偏热”区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去年10月之前房价上涨的核心原因是资金潮下的资产荒,“9·30”政策只是抑制了部分投资,在短期平稳后,市场在今年3月有所升温,促使当月新建住宅价格单月上涨超过1%的城市多达20个。 承压 地方调控加码还将持续 18日下午,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安房地产调控新政,包括扩大限购区域范围至长安区;商业贷款首套房首付不低于30%;二套房不低于40%;第三套房停贷,公积金贷款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25%。 具体来看,西安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行政管理区域以及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等开发区规划区域范围内均为限购区域,除执行限购政策外,还需执行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满两年方可上市交易(买卖、赠与)。 住房贷款方面,西安新政指出,经陕西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研究协商确定,对在西安市无住房的居民家庭,首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对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个人住房贷款再次购买普通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购买非普通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对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同日,北京发布《关于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规划建设行政审批的通知》,明确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监管实施细则。根据规定,3月26日前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此类项目,均需要按照“公告”要求修改设计方案后,重新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发企业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将被收回土地,并限制其在本市土地市场参与竞拍其他土地。 此外,广州方面有消息称,银行开始根据调控方向进行信贷投向调整。据悉,目前广州方面已有十多家银行对商业类公寓停贷,包括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汇丰银行、兴业银行等。 交通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夏丹预计,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有调控措施继续加码的可能,下一步调控的重点可能转向二手房方面,调控手段由限购限贷转而侧重于限售,以拉长二手房上市转让交易的时间。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环核心城市地区也有加入限购限贷大军的趋势,调控范围还将扩大。 预判 二季度房价增幅或收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去年四季度开始的政策调控,效力在逐渐释放。从目前城市数据看,热点城市逐渐降温,但其他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依然偏大。这也使得此类城市近期会频频出台调控政策,进而引导房价回归平稳状态。 严跃进说,3月开始,多地调控政策收紧,包括增加外来人口社保的缴纳年限、实施认房又认贷等政策,都有助于降低投资投机购房需求的比例。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也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将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认为,自3月开始,全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再度重磅袭来。其中北京10天九次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包括“认房认贷”、社保缴纳由五年细化为连续60个月、离婚一年内再贷款购房仍算二套以及商办限购等。此外,广州、珠海、厦门等30余个城市也密集出台收紧政策,热点城市进入严厉打击房价过快上涨的阶段。其中无论是限购、限贷,还是两年内部分房源不允许上市交易等,都是为打击房产的“投资投机”属性,恢复其“居住”属性。 郭毅说,在控制需求之外,此轮调控也从供应角度着力,增加土地尤其是住宅类用地供应,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稳定未来市场预期。而在供需双重调控发力之下,以北京为代表,住宅市场成交已出现迅速回落,在成交调整到位之后,下一步将进入价格调整的环节,预计今年全国商品住宅价格趋势将逐渐进入稳中下滑的阶段。 业内人士还预计,除房价涨幅或将收窄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也将于下半年回落。夏丹指出,现阶段,房企资金来源不断缩减下,开发企业资金宽裕程度在降低,融资成本相对提高。此外,从开发投资增速相对销售指标的滞后性来看,销售面积增速的回落将逐步传导至新开工、施工、竣工,房企投资行为偏谨慎。因此,下半年开发投资增速或小幅下滑。[详情]

3月70城房价环比上涨增加6个 楼市调控恐持续收紧
3月70城房价环比上涨增加6个 楼市调控恐持续收紧

  3月70城房价环比上涨增加6个 楼市调控恐持续收紧 每经实习记者 舒曼曼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这也是自3月以来密集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后,首次披露各地的房价信息。 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70个城市中,全国新房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环比涨幅总体平稳,但上涨城市数量比2月增加了6个。其中,全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环比总体平稳,上海、南京、福州等6个城市小幅下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并进一步计算,发现3月份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8.1%、12.5%和7.4%,相比2月份21.5%、13.1%和7.0%的数值而言,一二线城市有所收窄,而三线城市则有所扩大,这是3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政策调控效应的积极体现。 3月热点楼市涨幅集体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与2月相比,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8个,上涨的城市有62个,比2月份增加了6个。这也意味着,3月份房价依然上涨,但上涨幅度明显收窄。 纵观70个受监测的城市,记者发现,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18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涨幅回落,其他城市环比涨幅略升。同比来看,3月份7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比2月份增加4个,回落城市中18个位于一二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从同比看,3月份15个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出现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涨幅在0.5%以内。 刘建伟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热点城市房价涨幅降温明显。统计显示,3月18~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除此之外,在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方面,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平均环比涨幅0.8%,涨幅较小。 专家预测二季度恐现降温 3月以来,全国各地楼市调控密集出台,纷纷限购限贷,作为楼市一个敏感时点,3月份房价指数也更加引人注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9·30”调控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45个城市出台了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140余次,调控目标升级。从去年9月30日以来,为了抑制市场过热,开启主流热点城市认房又认贷,以及以北京为代表的限商办等,市场调控目标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再加上土地供应等供给侧的调控,将楼市政策推向快车道,已初步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4月上旬,在严格调控下,市场快速降温,热点城市数据出现回落,部分城市比如北京等严格限制的商办等签约数据接近零。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调控政策纷纷收紧,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包括增加外来人口社保的缴纳年限、实施认房又认贷等政策,都有助于降低投资投机购房需求的比例。 张大伟认为,后续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部分城市房价过热的现象有望减少,二季度全国70城房价指数走势将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预计二季度房价降温表现有超出预期的可能。 记者进一步观察到,与往年调控不一样的是,本轮楼市调控全面升级,涉及的城市数量及调控力度均前所未有,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调控力度刷新了历史纪录,多次政策全方面封堵炒房的任何可能性。张大伟认为,后续部分城市涨幅过快的话,不排除会继续出台限购政策。 据《新京报》最新报道,北京“3·17”调控已经满月,新房周成交量缩水66%,二手房周成交量较新政出台前下降10%。[详情]

信银国际廖群:一季度数据反映经济增长企稳
信银国际廖群:一季度数据反映经济增长企稳

  新浪财经讯 4月18日下午消息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认为,一季度数据大致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进一步明朗,同时表明经济增长新的动能正在形成。 今天在香港出席首届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港股100强”颁奖典礼时,廖群指出,昨天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比预想要好,企稳态势明显。“此前大家认为一季度GDP增速是6.8%,出来结果是6.9%,比预计要好一点。而且去年前三季度都是6.7%,第四季度是6.8%,到今年一季度达到6.9%,这是对企稳态势的进一步确认。” 他续指,从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传统的增长动力已经稳定下来了,但是一些创新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一、二月份工业利润恢复得很快,其中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增长更快,所以说一季度数据带来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他提醒要警惕来自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房地产快速冷却以及民间投资减慢这三大风险。“第一季度并不能代表全年,全年来讲仍面临这三大风险,这三大风险最近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存在。” 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的强硬态度最近有所缓和,而备受关注的“习特会”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上周特朗普更是一改此前“上任首日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承诺,宣布不会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廖群的看法也颇为乐观,他说,“特朗普最近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像一个总统,看来贸易保护这个风险在减小。但是鉴于特朗普这个人难以预测,我们仍要看他在这条路上要走多远。” 另一位与会嘉宾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也认为,中美关系短期之内不会出现剧烈对抗的情形。“大国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惯性,有规律性发展的脉络,中美关系发展下去,剧烈对抗的情形不可能很快出现。特别是习主席和特朗普会晤我认为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向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就是美国的政策也不可能像特朗普竞选时提出的那样往前走。”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廖群称要警惕近期“升级”的调控政策带来的风险。“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并没有放缓,反而还有所增强。但是三月底、四月初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调控的力度在加大,有些城市已经从限贷变为限售,二三线城市也加入了调控行列”,他认为,一旦房地产市场快速冷却,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压力。 同时,一季度数据显示,令人担忧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问题正在缓解。第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7.7%,高于去年同期5.7%的增速。 但是廖群认为,这个水平相比前些年超过10%,甚至20%以上的增速仍然较低。“民间投资完全是信心问题,这一部分能不能企稳还要继续观察。”(新浪财经闫隆迈发自香港)[详情]

3月以来至少66地楼市限购 15城房价同比涨幅全回落
3月以来至少66地楼市限购 15城房价同比涨幅全回落

  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房价指数上海、深圳等8城市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6连跌 15城房价同比涨幅全回落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洪鹏 王岗)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在环比方面,上海、深圳、南京等8个城市价格环比下跌。 此外,记者据公开报道统计,今年3月以来,70个城市中已有26个城市开启或升级楼市调控措施。 数据8城市房价环比下跌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7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7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分别是上海、南京、武汉、深圳、成都、丹东、大理和福州。 此外,经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回落0.6%,三线城市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据媒体公开报道,《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3月以来,70个城市中已有26个城市开启或升级楼市调控措施,占比37%,近四成。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环比总体平稳。 北京落点同比涨幅回落3.5% 法晚记者梳理发现,3月份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3月17日至4月16日一个月时间内,北京出台了12项极具针对性的楼市调控政策,且均为“零过渡”的即日或次日落地,调控决心不言自明。 除开启“认房认贷”模式外,北京的调控重拳还包括缩小首套房贷折扣、修改非京籍购房纳税标准、明确过道学区房不予登记、商办项目限购、公租房专配“新北京人”试点等。业内人士认为,这封堵了在北京炒房的任何可能。 如今,京城楼市有何变化?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月18日至4月10日,北京所有物业签约5817套,环比调控之前成交量下调了19%。由于网签数据的滞后性,实际市场成交或降温更明显。 “预计4月下半月,二手房成交量或有五成左右的下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称,前几个月,北京出现了二手房价上涨速度明显高于新房的现象,所以,在调控加码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二手房市场。 据刘建伟调查了解,3月18-31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二手住宅日均购房资格申请量下降,住宅交易三方合同成交笔数锐减。 延伸3月以来至少66地楼市限购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至少有66个市(区、县)发布或升级楼市调控政策。 记者发现,除了增加限购区域、限制购买套数、提高首付比例、延长个税或社保缴纳时间等常规政策外,17个地区还出台了楼市“限售”政策。  所谓限售,是指新购住房需取得产权证满一定年限,方可上市交易或办理转让公证手续。具体政策涉及多种手段,比如“外地人买一、二手房3年内限售”、“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后,再次购买住房需满3年”等多种细分政策。 3月17日,北京楼市调控升级,在商品住房方面提出“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打开了2017年楼市调控“限售”的大门。 厦门随后跟进,紧接着,杭州、福州、广州等地相继出台限售政策。 至此,出台限售政策的地区已达17个。其中,隶属保定高碑店市的白沟镇,限售时间最长,为5年。     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多位地产专家表示,购房者必须持有一定年限后才可转让,延长了房产的交易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楼市后续政策调整争取更多的时间,尤其是楼市长效调控机制相关的准备措施,比如房地产税立法、不动产登记等。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2%。房屋新开工面积315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8.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9035万平方米,增长19.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住宅销售额增长20.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7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5666亿元,同比增长1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文/记者 李洪鹏 王岗[详情]

一季度GDP同比增6.9%增速加快 投资稳中有升民生改善
一季度GDP同比增6.9%增速加快 投资稳中有升民生改善

  6.9%,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加快 投资稳中有升民生继续改善 绘图:杨佳 财富热线 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长7.7%。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数据▶▷三驾马车均表现良好 一季度GDP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3%。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较高。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1.1个百分点,景气度持续较高。 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在一季度均表现良好。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基本稳定,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1%。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67元,同比名义增长6.7%。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5%,高于第二产业17.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百分点。 进出口较快增长,外贸结构改善。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上年全年为下降0.9%,顺差4549亿元。 分析▶▷物价稳定民生改善 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有三大因素,分别是工业、消费、出口的贡献。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去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从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等一些先行指标可以看出来,企业信心总体在增强。企业的利润增长比较快,特别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工业生产在加快,为整个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从一些数据来看,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整体消费当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在加快,还有实物消费中的一些品质消费也在加快,所以说消费升级的态势明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出口贡献由负转正。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5%。 此外,王盛勇表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需求的增长对于整个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产业结构来看,贡献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贡献超过了60%,达到61.7%。 从工业内部来看,增长更好的是一些先进制造业,比如像高技术产业,一季度增长了13.4%,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2%。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仍然是最大的贡献。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季度是77.2%,而且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对于下一阶段和中长期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毛盛勇表示,有两个基本特点是比较清晰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强。中国2015年经济增速是6.9%,2016年是6.7%,今年一季度是6.9%。去年各个季度之间,包括今年的一季度,经济增速在季度之间波动性非常小,这实际上也说明整个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在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就业形势非常好,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稳中向好有支撑,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第二,中国经济未来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均GDP也就8000美元,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 ■连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宏观政策重在防风险 对于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连平表示,2017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背景下,宏观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防风险方面,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内,就应保持政策的定力,不再以短期政策的放松来稳增长,而要以中长期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同时,要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确保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要控制经济杠杆率过快上升及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风险。 稳定民间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提升企业的投资意愿。通过减少政府审批环节及对实体经济的干预等降低民间投资的门槛,打破投资的玻璃门和隐形门。 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消费提升。要稳定消费,关键还是要靠改革来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腾腾[详情]

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 为金融去杠杆加码留空间
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 为金融去杠杆加码留空间

  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 为金融去杠杆加码留空间 徐燕燕 周一公布的一季度GDP6.9%的增长率好于预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为央行继续维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以及加码金融去杠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未来或许会有更加从严的监管政策出台。 不过,从央行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将继续演绎“不松不紧”。一方面在量上会保证流动性的中性;另一方面,不断抬升利率中枢,实现温和去杠杆的意图。 金融去杠杆空间增大 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6.9%,高于预期的6.8%,创一年半来最高。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经济走稳再次被验证,为央行货币政策、严监管腾挪了空间,严监管将是大势所趋。 邓海清称,2016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层为防风险、去杠杆不断出台监管政策,而此次经济数据验证中国经济的走稳已然明确,未来监管对经济增长的顾虑将不再存在,预期未来严监管将势在必行。需要强调的是,本次经济走稳将是良好的去杠杆“窗口期”,政策层决不能错过本次绝佳机会。 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高志刚、孙彬彬也认为,一季度经济全面超预期,基本面短期内不会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带来制约,经济强企稳基础为金融监管力度带来升级空间。 上周五(4月14日)央行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广义信贷M2增速平稳回落,同时社融规模、企业中长期贷款等指标同比多增。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当日对媒体表示:“M2增速平稳回落,反映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和对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监管的加强,有利于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传递链条和滞留时间。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企业中长期贷款等指标同比多增,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她表示,目前M2增速与经济增长总体上是相适应的,未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数据显示,3月社会融资总额出现大幅反弹,但并非来自表内信贷的贡献。3月份新增信托、委托贷款以及票据融资出现大幅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在表内信贷收紧的背景下对接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需求。 “鉴于今年监管层在控风险和去杠杆的立场,3月份银行表外加杠杆的现象可能仅仅是昙花一现,未来伴随着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加强,资金从表外回归表内依然是趋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过去两个月国内CPI连续低于1%,且PPI出现回落;国外环境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不接受强势美元,宁可美联储保持低利率,这些信号都给一部分市场人士以信心,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变大。 在章俊看来,今年央行货币政策中性立场不是单纯针对通胀或者美联储加息压力,更多的是出于推动国内金融去杠杆,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因此不会伴随着通胀波动和美联储立场的波动而有实质性的变化,最大程度上只是通过适度公开市场操作来微调应对。 此外,从上周公布的财政数据来看,虽然3月份财政收入增速略有放缓,但支出的增速却在加快;并且从整个一季度来看,财政收入增速为12.2%,支出增速为21%,支出增速高出收入增速8.8个百分点。 “考虑到年内货币政策再次大幅放松的概率较低,因此从政策层面会更加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增长托底。”章俊认为。 央行足量续作MLF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中性,4月随着MLF(中期借贷便利)集中到期、缴税压力等因素叠加,资金面在4月仍将承受一定的压力。央行近期一系列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再次演绎了“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 4月17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955亿元,其中,6个月1280亿元,一年期3675亿元,利率与上次持平,分别为3.05%和3.20%。当日公开市场共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央行并未进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从量上看,本次共开展4955亿元MLF操作,而在上周四和本周二共有4515亿元MLF到期,对到期量进行了完全对冲,并稍有增加。MLF足量续作也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中性意图,无意过紧或过松。从资金面看,除了临近季末的MPA考核时点曾经造成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短期紧张,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整体稳定。 此前3月24日到4月12日,央行连续13天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上周四(4月13日),在发放PSL(抵押补充贷款)839亿元的基础上,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400亿元28天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00亿元。另外,同日有2170亿元MLF到期,不过央行当时并未进行MLF续作。 另一方面,从期限上来看,此次1年期MLF的操作量明显大于6个月MLF,而近期到期的MLF全部为6个月期。“说明央行有意进一步加强1年期MLF对长期利率的引导作用,1年期MLF利率3.2%也与我们强调的10年期国债3.2%的底部中枢一致,更加强化了3.2%对长期利率底部意义。从价上看,1年期MLF占比的增加也从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利率中枢,体现出央行逐步提高利率,温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图。”明明解释称。[详情]

评论: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企业家群体普遍迷茫
评论: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企业家群体普遍迷茫

  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程虹 [一季度PPI上涨的背后,更多是由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铁公基”投资所引致的快速反弹,仍是挖掘机、起重机、钢材、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与投资设备所主导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真正基于居民消费需求的生活资料PPI仅同比增长0.7%。这表明,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并非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引致的“质”的提高,仍然主要是投资驱动下产能扩张的“量”的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4月18日之前,中国经济2017年一季度的主要统计结果将全面出炉。近日,从陆续发布的主要统计指标来看,中国经济似乎正迎来一抹久违的亮色。 这一串宏观经济数据统计结果的背后,似乎预示着中国经济已告别自2012年以来的持续下行区间,正在向新一轮经济复苏、繁荣的长经济周期转型。此外,通过近期铁路、电力等行业数据以及企业调查,我们似乎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春天的气息。 1~3月,铁路货运量按月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0.4%、19.4%和16.3%,不仅延续了去年8月以来铁路货运企稳回升的发展趋势,甚至重现了多年未见的“抢车皮”现象。此外,另一参考指标——发电量的走势也令人眼前一亮。今年头两个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7%,这一增速较2015年的-0.2%、2016年的4.5%相比大幅上扬,这表明微观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制造业企业开工率正在逐步回升。 与此同时,规上工业企业绩效改善明显。通过对广东、江苏、浙江和湖北多地的企业考察,许多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我们一个可喜的现象:由于预期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市场需求转暖,所在企业2017年均有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但是,从上述现象中,我们是否就可以做出论断:中国经济已经彻底告别凛冽的寒冬、春天来临了呢?通过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深入解读,笔者认为:简单的乐观情绪或许会对当下中国经济尤其是二季度的经济运行产生误判。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其说已呈现出春和景明的大好局面,不如说仍处于“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 首先,来自一手企业调查的访谈资料告诉我们:微观主体的企业家尽管在投资信心、市场预期上均做出了向好的判断,然而其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晰,企业家群体普遍呈现出迷茫的特征。 最近,我们对来自中国中部某典型地区的企业家群体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搜集了近200位企业家关于自身企业转型升级情况的真实判断。受访企业规模多在3000万~3亿元之间,行业分布既有纺织服装、儿童用品、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也有新材料、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上述企业要素禀赋、绩效状况则与中国经济的中位水平基本一致,能够较好反映当下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真实状况。通过对近200位企业家访谈资料的整理,笔者感到用一个词来形容企业家当下的状态最为贴切:迷茫。 一方面,对于创新方向而言,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观望色彩,既感到研发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也表达了明显的犹豫心态: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生产要素如何创新整合、细分市场如何创新开拓,大部分企业家均语焉不详。 另一方面,企业家对于创新方向的迷茫与徘徊,也与当前企业家群体普遍的能力困境有密切关系。调查数据发现,我国企业家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3.2年,这一指标仅较普通员工受教育年限高出1年左右。对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仅有30%企业家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仅有不到1/3的企业家受过企业管理的专业培训,企业家的现代管理经验与人力资本质量不容乐观。 此外,超过15%的企业家认为融资成本、融资渠道是造成企业创新转型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广义货币M23月11.1%的同期增速说明,这在货币供给充裕背景下出现的融资困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创新商业模式的高度稀缺以及企业家自身能力的短板。 其次,来自投资和金融的故事告诉我们: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仍是传统投资驱动型模式的延续,宏观数据的企稳回升在重拾信心的同时,更多引致对资产泡沫的焦虑与不安。 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的结构性分析,我们发现:本轮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背后,产业结构调整发力有限,其贯穿始终、贡献显著的仍是传统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与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一季度PPI上涨的背后,更多是由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铁公基”投资所引致的快速反弹,仍是挖掘机、起重机、钢材、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与投资设备所主导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真正基于居民消费需求的生活资料PPI仅同比增长0.7%,耐用消费品PPI指数甚至下降了0.4%。这表明,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并非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引致的“质”的提高,仍然主要是投资驱动下产能扩张的“量”的增长。 另一方面,一季度广义货币总量M2仍在高位运行。多家机构预估,今年头3个月广义货币总量仍维持在11.1%~11.3%的高速增长区,这一指标与去年四季度11.4%的同比增速基本持平。与此同时,流动性泛滥推动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合肥等热门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虚高的房地产价格与年均仅有4.3%的实体经济收益率呈现极大反差。这进一步引致大量流动性为规避隐性通胀而流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自身的“脱实向虚”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造成了阻碍。只有摆脱流动性泛滥的“虚火”,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在二季度进入真正的“阳春三月”。 最后,来自地方政府的现场访谈告诉我们:现阶段政府部门在改革、增长之间仍偏向后者,保守疗法的边际收益渐趋于零。通过对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多个地方政府的走访,我们有一个真切感知:尽管地方政府官员认识到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增长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政策选择上,仍将短期经济增长看得较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 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的重资产招商正在成为“稳增长”的一个新利器。所谓重资产招商,就是政府在设备、厂房、配套设施等方面按拟招商企业要求进行一揽子的投资建设,从而让招商企业直接“拎包入住”,并通过收取租金、逐年回购方式逐收回前期投资成本。通过上述方式,企业投资的门槛得到了极大下降,投资积极性显著增强。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超过去年四季度的1.23倍就是明证。 然而,上述做法在激发民间投资、实现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的背后,也有巨大的隐忧。这是因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自身对于市场投资的信息掌握程度十分有限。由于基础设施正外部性的存在,政府资金投资于“铁公基”等公共领域固然无可厚非,但投资于市场主导的产业领域则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上述重资产招商多采用地方政府债权融资为资金保证,在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积累的前提下,重资产招商一旦引发信用风险行为,或将对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对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指标的回顾与解读,我们对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可以做出如下前瞻性分析:在多年的低位徘徊后,中国经济已初具摆脱经济下行区间、实现长期向好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大概率上说,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将延续一季度稳增长政策的惯性势能,或可保持6.8%~6.9%的宏观经济增速。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企稳回升仍不稳固,投资驱动、信贷刺激的传统模式仍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过重的角色,而创新动能的培育、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仍然滞后。如果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回暖趋势有可能会中断,三季度的整体增速仍存在掉头向下的隐忧。为此,只有加快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提升,阻断传统投资驱动、信贷扩张模式所造成的“脱实向虚”风险,通过深层次改革摆脱投资饥渴症的困扰,中国经济才能在二季度真正迎来春天。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详情]

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低于5% 制造业用工明显回暖
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低于5% 制造业用工明显回暖

  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低于5% 制造业用工明显回暖 记者 郭晋晖 一季度经济稳定向好的态势正在拉动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17日,在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透露了上述信息。 在10天之前(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年一季度制造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了9.3%,比总体需求增速高了1.5百分点,制造业用工需求明显好转。 三产拉动就业明显 毛盛勇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市场的整体就业环境比较好,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根据人社部对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调查数据,一季度招聘和求职人数都有增加,市场招聘人数同比增长了7.8%,求职人数同比增长了2.1%,求人倍率(空置的岗位和来求职人数之比)是1.13,同比上升0.06。 在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的情况下,就业形势非常好。毛盛勇称,不仅仅今年一季度好,最近这几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均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稳定在5.1%左右的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也都保持较快增长。 张义珍认为,当前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受益于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还有创业创新的大力推进等因素。 毛盛勇说,中国经济当前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强的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一、二、三产业比重来看,三产的比重已经超过50%,2016年是51.6%,且服务业运行比较平稳、发展态势比较好,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 人社部曾做过测算,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对就业拉动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平均要高出第二产业20%。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6%,高出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转型明显提升了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十一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00万人;“十二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70万人;2016年GDP增长一个点,拉动就业超过了190万人。 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 就业规模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动能是创业创新的大力推进。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几年来政府推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就业岗位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政府推动“放管服”改革,也促进了“双创”。这3年多来,每天平均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那就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多万个岗位。 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万户,同比增长19.5%,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日均新增企业户数15000户,同比多增了3000户,对于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就达到了40%。 张义珍表示,虽然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温暖开局”,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今年劳动力的供给总量高位运行,高校毕业生总体规模又创新高,去产能也会分流出更多的劳动者,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今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95万人,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此外,还有化解过剩产能需要安置的几十万转岗职工、300多万农村新转移劳动力。 针对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于4月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对我国积极就业政策进行了新升级。 4月5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要求,制定财税、金融、产业等重大经济政策时,要综合评价对就业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详情]

GDP增速创六季度新高:切不可盲目乐观 新周期未开始
GDP增速创六季度新高:切不可盲目乐观 新周期未开始

  GDP增速六季新高 “新周期”尚未开始 记者 祝嫣然 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6.9%的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创下近六个季度以来最高。 究竟有哪些因素使得GDP增速超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表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出口贡献由负转正等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有所回升。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则在当日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表示,GDP增速背后有工业、房地产、基建投资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原因。 然而,6.9%的增速背后既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也存在高耗能行业贡献大、对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较为依赖的因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之间减轻的背景下,投资能否持续高速增长有待观察。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表示,以供给侧改革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结构重构才刚刚起步,切不可盲目乐观,以至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去。 “四驾马车”跑出良好开局 一季度6.9%的经济增速无疑为全年发展打了下扎实基础。 毛盛勇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方面压缩过剩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带动经济增长。”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6.9%的GDP增速展现出我国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更加明显,经济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潘建成认为,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归功于“四驾马车”:作为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的指标之一,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回升增强了经济回暖的底气;房地产投资增速再创新高,对整体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非常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此外,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对经济产生了强大推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也实现了加快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出现31.5%的增长,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比较快;工业品产量有所增加;企业利润率也有所上升。下一步,企业利润的增速有可能会逐渐回归到正常合理的水平,但是企业的利润应该还有条件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这样的成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有关。”潘建成说,工业企业杠杆率下降、单位收入成本下降、短板领域投资增长加快等都表明,“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工业数据回暖的同时,投资和消费对于推动一季度经济也贡献不小。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较去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中有几个数据格外亮眼: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56349亿元,增长12.2%;基础设施投资18997亿元,增长2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 此外,一季度民间投资达到了57313亿元,增长7.7%,比1~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 毛盛勇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我们非常注重看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因为制造业投资更多是私营企业为主,更多反映了市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从去年9月份以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就一直保持着持续回升的态势。”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2981亿元,增长11.2%,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达到9.1%的水平,超过市场预期,说明房企正积极拿地和新开工,所以开发投资数据表现较好。另外对于此类城市数据来说,投资数据的正面效应预计在下半年会形成,即下半年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大城市房源不足的现象预计会得到改变。 此外,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增速也是亮点之一。一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比6.9%的GDP增速高出0.1个百分点。观察人士认为,这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 不可盲目乐观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 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明朗,但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关注。 潘建成也表示,良好的开局一方面增强了大家的信心,但是也有可能让一些地方或一些企业过于乐观,导致粗放模式的回归,“各个地方都在比拼如何加快增长,可能使原来要解决的一系列粗放增长带来的问题重新出现。” 潘建成举例称,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7.2%,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较高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耗能行业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比较大的贡献。 章俊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反弹,更多是下行周期过程中刺激政策累积后的集中反映,而非所谓“新周期”的开始。他认为,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会通过短短的一年多内、针对几个重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出清整个经济体的过剩和落后产能,“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才刚刚起步,切不可盲目乐观,以至于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去。”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季度对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有着比较大的依赖,未来能否持续如此高速的增长还有待观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时表示,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可能增幅趋缓,总体消费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升,预计二季度经济运行依旧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对于居民收入情况,潘建成也有担忧。他表示,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中,中位数增长明显慢于平均数增长,这意味着中低收入的群众收入增长相对比较慢,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会快一点,“这样的结构与我们收入分配调节的方向不完全一致,也不利于消费的促进,因为高收入群体收入增加会刺激投资,中低群体的收入增长会刺激消费增长。” 财政继续发力稳增长 在未来经济增长仍存在各种压力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被寄予厚望。 王军表示,在当前货币政策效应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空间很大,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有效,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金,另一方面要继续减费降税,推动个税改革,同时要发挥PPP模式的作用拉动投资。 从一季度来看,财政支出增速高出收入增速8.8个百分点(收入12.2%, 支出21%),财政更为积极的立场十分明显。章俊表示,考虑到年内货币政策再次大幅放松的概率较低,因此从政策层面会更加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增长托底。 财税政策助力降成本方面大有可为。毛盛勇指出,企业的成本总体来讲还是比较高,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切切实实地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为企业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为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已经体现出了实体经济的好转。下一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包括资源更多地从虚拟经济流向实体经济,下一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会脱虚向实,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再加上政策的引导,实体经济有条件实现更好的发展。”毛盛勇说。 潘建成认为,目前首先要认识到当前良好的开局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佳的时间窗口,这个机会稍纵即逝,要珍惜它,进一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能犹豫,不能因为形势好了动摇去产能、去杠杆的决心。其次,要通过“一带一路”夯实对外经济贸易环境改善的这样一个步伐,使我们的外贸在新的环境下有一个比较平稳、稳定的增长。 胡迟预测,以往全年GDP增速往往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而今年可能是先高后低,预计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增速会相对平稳或略有回落。但从全年来看,仍有望实现6.5%左右的预期目标。[详情]

楼市调控正立体化升级 政策加码致销售回落
楼市调控正立体化升级 政策加码致销售回落

  政策加码致销售回落 楼市调控正立体化“升级” ■本报记者 苏诗钰 “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立体化‘升级’。交易量影响虽已初步显现,但各城市仍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政策,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史上最强的一次调控,在有效的长效机制雏形完善形成前,预计中期内调控政策会一直延续。”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表示。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至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90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月份至2月份回落5.6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52.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0.2%,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49.3%。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良好的经济开局,给楼市调控带来比较宽裕的空间。这也是从3月份开始全国超过40个城市再起房地产新一轮调控的重要原因。预计在严格的调控下,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将回归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关于房地产调控主要有三方面问题。第一,对房地产的根本定位是很清晰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一个基本定位,房地产逐步要回归它的基本属性,回归它的居住功能。第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建立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包括从税收、财政、土地供给等方面,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安排。第三,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地域性非常强,有的地方,特别是一线城市和一些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比较大。很多三四线城市库存又比较高,在调控当中也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展望2017年全年,在政策的有力调控下,全国楼市将告别高增长,回到相对平稳水平。信贷的供应量与价格将影响短期市场的价格变化,从一二线楼市看,预期政策还将继续收紧,而三四线城市因为去库存,将很可能在2017年出现比较火热的情况。整体看,2017年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将比一季度市场有所降温。市场平稳是主流趋势。”张大伟表示。[详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货币政策持偏紧基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货币政策持偏紧基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货币政策维持偏紧基调 ■本报记者 苏诗钰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同时,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汽车和地产相关消费仍是拉动3月份消费向好的主力。 具体数据显示,3月份汽车消费同比增速8.6%,较前值提高9.6个百分点。李超表示,除商用车的贡献外,乘用车增速提高主因是3月份车企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密集降价促销和举办车展,二季度后的汽车销售尚需等待国家相关刺激措施,如二手车刺激政策的执行效率。 同时,李超表示,一季度地产销量拉动相关消费继续回暖,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消费分别较前值提高6.8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至12.4%、17.8%和13.8%。3月份石油及制品消费相比前值下降2.7个百分点至11.3%,结束此前6个月的上涨。3月份限额以上消费增速10%,较前值增长3.2个百分点,高于整体消费的边际增量。 此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674亿元,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就货币政策来说,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始于去年初的这一轮经济小周期复苏的强度有望持续超预期,从领先指标看,二季度和三季度经济增长没有太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总体上将维持偏紧的基调,利率缺乏趋势性下行的机会。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多项数据,预计未来货币回归中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今年央行货币政策中性立场不是单纯针对通胀或者美联储加息压力,更多的是出于推动国内金融去杠杆,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因此不会伴随着通胀波动和美联储立场的波动而有实质性的变化,最大程度上只是通过适度公开市场操作来微调应对。同时,考虑到年内货币政策再次大幅放松的概率较低,因此从政策层面会更加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增长托底。[详情]

五因素促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专家:经济反弹周期或来临
五因素促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专家:经济反弹周期或来临

  五因素促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专家认为,一季度实现6.9%的GDP增速意味着我国在短期内一个经济反弹的周期已经来临 ■本报记者 傅苏颖 中国经济在2017年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超出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创近六个季度新高。而市场预测的最高值为6.8%。 “分析一季度来看,生产端、需求端、收入端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由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主题为“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 祝宝良认为,一季度经济形势向好,是去年7月份以来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一种延续。主要源于五个方面: 一是出口增速超出预期。过去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判断过于悲观,实际上,世界经济正在复苏,只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快,这一复苏带动了我国从去年三、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出口速度较快。 二是与从去年7月份开始一轮库存上升有关。 三是基建投资保持稳步上升,经过测算,一季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7%,主要与2015年基建投资回落以后,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基建有很大关系。祝宝良坚信,未来一段时间包括今年甚至明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会保持较高增长,不过速度会缓一点。 四是一季度房地产的投资实际上仍超出预期,这与房地产销售较好有关,但也与本轮房地产调控,除了控需求以外,还增加供给有关,一季度土地出让的面积有所回升。 五是一季度制造业的投资有所回升,制造业生产除了电子信息产品,还有一些装备制造,特别是专用设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对于当前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祝宝良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在经营领域去杠杆,实体没有去,但是在金融领域去杠杆,流动性就紧张。事实上,去杠杆应该是经营和实体一起进行,近期,部分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呼声渐高。因此,如何让实体部门去杠杆,又让流动性不过于紧张,这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民间投资的活力不足以及房地产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的问题。 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祝宝良认为,拉动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口和库存在未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二季度外贸出口增幅有可能放缓,加库存周期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结束,另外,制造业能保持平稳,但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上端的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也在上升。房地产方面会好于预期,同时,基建投资或高位回落一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会上也表示,“一季度实现6.9%的GDP增长速度,意味着我国在短期内一个经济反弹的周期已经来临了,但可能这一季度就是最高点了。由于一季度经济受外部需求拉动、库存周期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拉动,这些都是一些短期因素,从中长期来看,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有把握的。”[详情]

一季度GDP同比增6.9%超预期 三因素支撑经济增长
一季度GDP同比增6.9%超预期 三因素支撑经济增长

  三因素支撑一季度经济增长 GDP同比增6.9%超预期 ■本报记者 苏诗钰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005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2024亿元,同比增长7.7%。从环比看,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毛盛勇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5%,高于第二产业17.8个百分点。同时,需求结构继续改善,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新动能快速成长,第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3.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稳步推进,第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 从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有三大因素支撑了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一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二是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三是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IG集团亚洲资深金融评论员Chris Weston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仍是世界引擎。中国经济在2016年连续三个季度增长6.7%之后,年化增速连续两个季度有所提升,今年第一季度达到6.9%的水平。这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也给央行更大的灵活性,使其即使在未来几个季度推出货币缩紧政策,仍能实现“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毛盛勇表示,第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下一阶段,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详情]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民间投资继续修复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民间投资继续修复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PPP模式卓有成效 总体来看,一季度经济相对较强,有去年基数低的原因,固定资产投资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报记者 苏诗钰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今年1月份至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国有控股投资33087亿元,增长13.6%;民间投资57313亿元,增长7.7%,比1月份至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35亿元,增长19.8%;第二产业投资35094亿元,增长4.2%,其中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56349亿元,增长12.2%。基础设施投资18997亿元,增长2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 毛盛勇说,制造业投资一季度增长5.8%,比1月份至2月份加快了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更多是私营企业为主,更多反映了市场内生动力和市场的活力。从去年9月份以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就一直是从比较低的水平持续回升。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制造业投资继续反弹符合判断,也与制造业增加值的上行态势相吻合。民间投资继续修复,增速高于制造业投资,在企业利润同比改善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回暖至少在上半年将持续。 值得关注的是,毛盛勇表示,去年针对民间投资水平较低、下降较快的情况,国务院专门进行了研究,而且下发了文件,派出了督导组到各个地方督导。从那以后,民间投资得到了各个地方的高度重视。民间投资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一直呈现回升态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毛盛勇表示,回升态势是有基础的。第一,市场的供求关系总体趋好,市场活力有所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第二,各方面政策支持,对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包括“放管服”的改革、市场准入、PPP项目的加快推进,有利于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从下一个阶段来看,民间投资还有条件延续这种态势。 此外,李超表示,第三产业在民间投资总量中占比48%,累计同比增长9.8%,增速较前值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当中,公共设施管理业(隶属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工程等领域卓有成效。 李超表示,总体来看,一季度经济相对较强,尽管有去年基数低的原因,但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是经济在基建、地产高增速下,政府作用明显。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升,符合之前的预判。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经济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经济表现出的韧性越强,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就越强。[详情]

一季度GDP增速6.9%创近6季新高 L型转换或在今年确认
一季度GDP增速6.9%创近6季新高 L型转换或在今年确认

  一季度GDP增速6.9% 创近6季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中国经济在2017年实现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创近6个季度新高。这一增速高于6.5%左右的今年全年增长目标。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们表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中国经济结构得以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为全年奠定了良好基础,抓紧改革。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 “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回暖态势,各界对2017年经济形势的乐观程度在提升。”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经济的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6.5%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加快转型升级赢得了难得的机遇。 对于支撑一季度经济向好的因素,国家统计局称,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出口贡献由负转正,这三大主要力量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有所回升。 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去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出现了2010年以来绝无仅有的小平台,一系列指标正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亮点在不断增加。如果经济能够在2017年实现与中高速增长平台对接,那么所谓“L”型的转换将在今年确认。同时,“新常态”“新”意明朗之后,“常”待实现,而今年有望进入“常”之年。 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当前,经济增长稳在了周期性底部,经济运行中一些主要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稳增长的内涵中好因素明显增加。但下一步经济增长中稳的基础还不牢固,向好动力还不足,需要通过更加精准的宏观政策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化解。 马晓河指出,内生结构性增长动力偏弱是影响经济回稳向好的关键因素。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将是一种收紧趋势,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就难以出现转折性变化。工业向好主要是基础设施带动,上游产业拉动,而下游产业受制于消费需求不振,增长并不明显。另外,金融风险在累积,结构性通胀隐忧趋升,也是影响经济回稳向好不可小觑的因素。 那么,二季度经济能否延续良好态势? 潘建成指出,从未来经济走势看,二季度有望延续一季度增长的惯性,增速高于全年6.5%的预期目标。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加大。但由于有比较强劲的基础设施支撑,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支持,有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经济增长也不大可能出现大的下滑,上半年和下半年平均起来,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把握较大。 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议,中国经济一季度开局良好,为改革腾挪了空间,要珍惜当前这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窗口,从多方面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 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2017年的财政政策仍以减税降费为主线索,说明在经济下行态势基本未变且仍趋严峻的情势下,相对于扩大投资、增加支出的传统积极财政政策操作,减税降费当然是最契合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选择。[详情]

3月消费超预期反弹 进一步增长受房贷挤压等掣肘
3月消费超预期反弹 进一步增长受房贷挤压等掣肘

  3月消费超预期反弹 新兴领域潜力持续释放 本报记者 夏旭田 实习生 徐曼妮 北京报道 3月份的消费增速大大超出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消费实现了10.9%的同比增长,不但没有延续1-2月份出现的增速回落的疲态,反而与去年12月一起创下近15个月以来的高点。 汽车、文化用品、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消费的大幅增长是消费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延长带动汽车消费的逐渐好转,在房地产热销之后,家具家电、装修方面的消费需求也正在释放。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达77.2%,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在结构上,高端消费、品质消费、服务消费增长迅速,空间巨大,消费升级正在进行中。但受收入放缓和房贷“挤压”等因素的掣肘,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也面临更大的压力。 汽车、家具建材提振消费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9%,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4%。2017年一季度的消费同比增速为10.0%。 消费专家、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结构上看,3月份汽车、文化用品、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等产品的数据颇为亮眼,这是3月消费数据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占整个社零总额比重较大的汽车消费的回升,3月汽车消费3389亿元,同比增长8.6%,远远高于1-2月-2.4%的增速。 赵萍表示,这跟多家车企新产品的集中上市有关,“宝马等车企从去年底就开始停止销售老型号了,其销售一直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而新产品的面世会激发一些新的消费需求,进而对汽车消费,尤其是高端汽车的消费带来提振。”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汽车消费从之前的两位数增长跌至上月的负增长,是今年初消费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其背后,是受之前小排量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到期的影响,存在年初汽车消费提前至去年末消费的情况。 不过财政部不久前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半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连平认为,优惠政策的延长可能带动汽车消费的好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11日公布了汽车销售数据印证了这一点:3月汽车销售254.29万辆,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31.13%。 赵萍指出,3月份文化办公用品增长了17.2%,这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其与大中小学开学有明显的关系。 此外,3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2.4 %,家具增长13.8%,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7.8%,是增幅最为明显的几个领域,赵萍表示,这些领域的3月份的大幅增长与房地产的热销有直接的关系。 “买完房后不会立即装修、购置家具,此前春节期间各种施工队伍也都返乡过年,因此从3月份开始反映出购房后的消费需求。” 不过连平认为,由于去年楼市成交火爆导致基数较高,再叠加上今年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的实施,未来家电、建筑装潢材料等住房相关的消费增速明显走低将是看得见的事实。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77.2% 在4月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增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赵萍表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提高是消费规律使然。 首先,中国的消费率(消费与GDP的比值)一直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最近五年来消费率正出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走势,而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均GDP在5000到10000美金的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各国的消费发展基本规律,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消费率将出现明显提升,消费对于GDP增量的贡献率将更加明显。 实际上,中国的消费率仍远远低于美、英、法、德等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国消费仍有巨大的空间,国家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其次,赵萍指出,我国经济增速正呈现逐年下行的走势,在结构调整的同时,政府会抓稳增长的目标会更加关注“稳就业”和“稳收入”,更加注重居民经济收入与GDP的同步增长,这就对消费增长提供了更有力的物质支持。 “除了收入和就业方面,社会保障方面改革的力度也很大。在稳增长背景下,相对于其他投资、出口这两驾马车,消费增长的基础会更好。” 此外,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会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刚性规律。即使在短期内出现收入水平的增速放缓甚至是下降,消费水平并不会出现同步的下降。 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消费增速大超预期,可能意味着“新周期”的最后一环已经完成。“由于1-2月社会消费同比增速只有9.5%,较2016年出现拐点,市场开始认为本轮经济走好没有消费的企稳,可能已经走到头了,但1-3月消费增速再次走高,验证经济好转可能已经传导至消费,已经完成了新周期的最后一环。” 然而,连平认为,从趋势及构成来看,消费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他表示,近几年消费增速从2010年的18.3%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10.4%,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减速至近年低点。“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但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速下降快于消费增速的下降速度。” 连平指出,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逐步下降,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成本越来越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持续走高,居民为了负担繁重的购房支出,必然会挤压当前的消费支出。 消费升级进行中 一季度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很快,其中通讯器材增长11.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 毛盛勇表示,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整体消费当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在加快。而实物消费中的一些品质消费也在加快。 赵萍表示,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更加关注商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质量更好和口碑更好的产品。所以消费的数量增长不是很大,但消费的总额还会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比如在汽车领域,普通轿车和SUV、MPV的增速迥异。赵萍指出,SUV是汽车消费中偏高端的车型,驾驶舒适性相对较好,SUV和MPV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一直呈现热销的状态。已经拥有汽车的消费者会因改善性需求偏向于购买这类产品,初次购车者也会偏向于购买这类产品。 她表示,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趋势特别明显,而商品消费在数量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服务消费的增长空间会更大。 这在网上消费中表现明显,商品消费因为网上商品零售进入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创新速度放缓,市场处于饱和期,发展处于平稳期,但服务消费正在从数量上超过商品消费。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674亿元,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4%。 赵萍表示,通过电商平台的创新,大大便利了消费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使得服务方面也打破了服务半径的限制;此外,互联网思维创新下,很多新的产品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 她指出,创新型消费引领消费潮流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形成。“比如说像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等这些创新型的产品,更加吸引眼球,成为消费者追逐的亮点。” 连平表示,为促进消费升级,政府有望在今年将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比如,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信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到2025年达到12万亿元;今年可能重启汽车下乡政策,鼓励汽车金融的发展。 (编辑:张星)[详情]

一季度民间投资名义增长7.7% 实体经济呈现回暖势头
一季度民间投资名义增长7.7% 实体经济呈现回暖势头

   民间投资名义增长7.7% 实体经济开局稳健 本报记者 周慧 北京报道 近期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研报均提到,朱格拉周期将开始,预计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将至少持续1-2年时间。2012-2016年,全球各国经济都经历了一轮资本开支缩减的周期,伴随着通缩环境的改善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将伴随2017年全年。 2017年开年以来,民间投资数据继续出现好转。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731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7%,增速比1-2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自2012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增速放缓,2016年增速仅为3.2%。2017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超出2016年全年4.5个百分点,为近一年来的最快增速。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的民间投资下滑严重,今年有所恢复,其中重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增强;还有一个原因是制造业增长加快。叶青分析,最终消费品的增加,会导致制造业的增加,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领域,现在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也给制造业带来了机会。 民间投资回暖明显 从年初开始,民间投资就明显回暖,2017年1-2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7%,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官方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速提升明显。2017年1-3月,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46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1-2月份提高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7438亿元,增长4.9%,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7930亿元,增长9.8%,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另外,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23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制造业25079亿元,增长5.4%,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制造业领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方面增速最快,为26.8%,其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速达9.5%,增速第三快的是汽车制造业,增速为6.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从去年9月份以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就一直是从比较低的水平在持续回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回升的态势还是有基础的。第一,市场的供求关系总体趋好,市场活力有所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第二,各方面的改革和政策支持,给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包括“放管服”的改革、市场准入、PPP项目的加快推进,这些都有利于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未来民间投资还有条件延续这种回升的态势。 其中PPP项目集中落地也是一季度民间投资的一大亮点。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2016年下半年以来,PPP项目落地速度明显加快。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已公布社会资本方中标人的PPP项目达到2579个,其中约52%是在2016年7月以来落地的。 实体经济现回暖势头 毛盛勇还表示, 振兴实体经济是今年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重点工作之一。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已经体现出了实体经济的好转。下一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包括很多资源更多地从虚拟经济走向实体经济,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会脱虚向实,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再加上很多政策的引导,实体经济有条件实现更好的发展。 叶青也表示,虚拟经济支持实体经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局面有所改善,也是民间投资数据好转的原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4月17日下午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分析说,相对去年来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加大改革力度,以及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等等这些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 徐洪才说,去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部门的投资增长速度很快,去年年底是18.7%的增长速度,大家觉得不可持续,今年的情况来看,结构有所优化,国有部门的速度在下降,趋于合理,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上升。 近期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研报均提到,朱格拉周期将开始,预计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将至少持续1-2年时间。2012-2016年,全球各国经济都经历了一轮资本开支缩减的周期,伴随着通缩环境的改善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将伴随2017年全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间投资区域分化还是很明显。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946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1-2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6100亿元,增长8.9%,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10247亿元,增长5%,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021亿元,下降27.5%,降幅收窄13.8个百分点。 仅从东北板块看,辽吉黑三省之间的分化就比较明显,吉林省经济增速正在逐步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经济增速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大部分指标已经基本稳住;辽宁省受各种长期问题和短期因素共同作用,实现经济正增长仍需付出努力。 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这几年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分化确实比较明显。不过国家层面也在陆续出台政策,以东北板块为例,2016年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包括《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在内的四份国家层面促进东北振兴的文件,东三省的部分先行指标有回暖趋势,而板块内部经济分化也在加大。[详情]

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 L型一竖向一横过渡需夯实基础
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 L型一竖向一横过渡需夯实基础

  夯实经济从L型一竖向一横过渡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数据证实了此前人们对经济走势的乐观预期。实际上,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不但高于去年全年的6.7%和去年四季度的6.8%,甚至也比此前普遍预期的6.8%更高。去年GDP增长率已经止住了连续下行的走势,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趋势更为明显。正如人们所言,中国经济正在从L型的一竖向一横过渡。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什么会走高?直接的原因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6.4%,较去年全年和四季度(均为6.1%)提高了0.3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7.7%,较去年四季度的8.3%和全年的7.8%分别下滑了0.6和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指出,一季度,第三产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是36.1%。但从“边际”的角度看,第二产业在加速,而第三产业有所放缓,因此,第二产业加速增长才是一季度GDP增长加速的直接原因。 第二产业加速而第三产业放缓,这是经济结构改善的迹象,有利于经济改变脱实向虚的趋势,从而也有利于经济真正从L型的一竖向一横转变。 人们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提高,一般看作是经济结构的改善,因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属于高附加值产业,而第二产业(主体是制造业)相对属于低附加值产业,而且存在产能过剩、耗能多等劣势。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而后两者并不属于实体经济,这些年的情况也表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会对实体经济起到抑制作用。 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6%,2016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8.6%,是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在一定意义上其实是一种脱实向虚的表现。2016年GDP增长率企稳,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房地产业增长快。而这种脱实向虚的经济增长不具有稳定性,因为这个过程中会滋生资产泡沫、集聚金融风险。因此,去年的经济运行企稳不是真正的企稳,从L型的一竖向一横过渡的基础也并不扎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今年各地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这些抑泡沫、防风险的措施会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至第三产业的增长放缓。 令人欣喜的是,在第三产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增长加快了。相比去年的6.7%,今年一季度的6.9%中泡沫应该更少一些,也更有可能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反映。 但我们还需要看到,推动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增长加速的因素中,有一些是短期性的,或者说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还需要夯实经济从L型一竖向一横过渡的基础。 工业的多数主要行业的增加值增长都加速了,但有两类尤其引人注目,一类是去产能行业,另一类是设备制造业。这两类行业一季度的良好表现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但这样的势头未来未必能够持续。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较去年明显加速。设备制造业是新动能,其发展得益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但另一方面,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在今年一季度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进度加快了,年初人们就发现挖掘机行情大好。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了23.5%,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高3.9和6.1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未必具有可持续性,可能会随着防风险以及融资环境趋紧而放缓。那么,设备制造业的增长也可能随之减慢。 目前看,第一季度开局不错,但是挑战仍存,需要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活力,营造更好投资氛围,通过金融整顿纠正和扭转资源配置中的脱实向虚现象。从长远看,要学习雄安新区的设置理念,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详情]

3月工业增速创近27个月新高 全年或呈前高后稳走势
3月工业增速创近27个月新高 全年或呈前高后稳走势

   工业增速创近27个月新高 全年或呈“前高后稳”走势 本报记者 夏旭田 实习生 吴梦晗 北京报道 3月工业增速一般最高的预期是6.5%,7.6%的增速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其主要原因与出口回升、补库存有关。 一季度工业取得了6.8%的“开门红”,其中3月份7.6%的工业增速更是创下了27个月以来的新高,大幅超出预期。 随着外贸的回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创下了近年来的高点,补库存、价格上涨、工业企业效益好转等因素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去产能、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也将为工业增速的筑底企稳提供更持久的动力。 然而,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在国际环境、人民币汇率、国内投资增速、PPI等方面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全年工业有可能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 工业出口回升投资回暖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6%,这是2014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比今年1-2月份加快了1.3个百分点。 在3月份工业强劲增长带动下,一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6.8%的同比实际增长,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在当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工业增速回升特别明显,而且这一增速是扣掉了价格因素以后的不变价增速。“当前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也很快,如果把价格因素考虑进去,工业现价的增加值的增速应该是两位数。”他说。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经所经济师乔宝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3月工业增速大幅超出预期,这与外贸进出口的明显回暖直接相关。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7946亿元,同比增长10.3%;而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737亿元,增长了12.9%。乔宝华表示,后者是2013年以来的高点,其反映出外需的回暖、外贸的增长对工业的拉动明显。 她认为,工业出口交货值的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外部需求的明显回暖,今年一季度的出口取得了14.8%的亮丽成绩;其二是人民币贬值客观上促进了工业出口的增长;此外,去年全年,工业出口交货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低基数效应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增速。 “推动工业增速回升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业投资的回暖,去年四季度工业投资增速开始筑底企稳,到今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已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数据显示,1-3月工业投资34601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1-2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增速比前2月提高1.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181亿元,增长2.6%,增速比前2月提高1.7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3月工业增速一般最高的预期是6.5%,7.6%的增速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其主要原因与出口回升、补库存有关。 “3月份跟出口有关系的一些产业上涨得比较猛;而跟国内库存有关的,比如原材料产业也回升明显。”祝宝良表示,根据1、2月份的数据,库存的上升拉动了工业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他预计,中国经济的补库存将持续到7月份,并对工业生产带来拉动。 毛盛勇指出,工业企业效益的好转对扩大工业生产具有直接影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去年全年加快2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当前PMI正在向工业增加值传导,他表示,PMI领先于工业增加值,前期工业增加值低位与PMI高位的“修复”已经启动,预计未来PMI高位将持续传导至工业增加值,经济复苏动力十足。 毛盛勇认为,在工业回暖的带动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有所提升。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将呈“前高后稳”走势 新旧动能转换下,一季度的工业结构正在持续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3月份,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1%。乔宝华表示,这些领域的增加值增速较去年明显提升,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可圈可点。 她表示,最近几年工业领域一直在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在发展阶段上,高技术、战略新兴等产业还处在成长期,其速度会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但从体量上来说,这些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上的占比仍然较小。 “此前,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新兴产业体量尚小,还不能支撑工业快速增长,但传统产业的增速回落却很明显。”乔宝华表示,一季度工业增速超预期回升可能意味着这一问题有所缓解。 她指出,3月份东部地区工业增速达到7.6%,增速较去年明显提升,这说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另一方面,传统行业通过新技术的改造提升,也正在回暖。这减缓了新旧动能“青黄不接”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毛盛勇表示,工业内部增长更好的多是先进制造业,但一季度传统行业的增长也在逐渐恢复,“比如像采矿业,增加值速度为负,但是与去年同期比,降幅在收窄。其它传统行业也在增长,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即使是传统的一些行业,我觉得跟过去也不能完全同日而语。” 他表示,如今部分传统行业,比如钢铁、有色、平板玻璃,正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其与过去的发展路径已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向中高端迈进的一种方式。 在去产能背景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研究则指出,3月工业增加值主要还是由上游原材料行业推动的,3月份相对于1-2月份改善最为明显的行业还是钢铁和有色,其中钢铁累计同比增速从上个月的-9.1%收窄至-0.2%, 而有色行业则从-0.2%跳升至4.2%。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中国3份粗钢产量7200万吨,创历史新高。 在乔宝华看来,一季度工业增速回升超过预期与外需改善、工业企业效益恢复性增长带动投资回暖、家电\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工业品消费回升等密切相关,但整体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在国际环境、人民币汇率、国内投资增速等方面仍然有不少不确定性。 展望2017年,乔宝华认为,未来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深化,工业投资有望平稳回升、工业品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工业出口交货值中速增长、工业新旧动能将加速转换,带动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考虑到上年的基数效应,工业整体将呈现“前高后稳”走势。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同样表示,2017年下半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料将趋缓,当前工业面临着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以及由此而来的制造业萎缩;另一方面,中国工业经济虽体量庞大,但目前供给体系产能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 更进一步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PPI的增长已初现疲势。交银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PPI的快速上涨是本轮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但三月份PPI的同比涨幅比上个月收窄0.2个百分点,是去年9月同比转正以来首次回落,同时PPI的环比涨幅已经连续3个月放缓,PPI已经迎来拐点。 唐建伟预计2月份可能是PPI的全年高点,二季度之后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渐下降,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PPI涨势可能会继续放缓,而这会使工业增速与其同步放缓。 (编辑:何苗,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xiaxt@21jingji.com;hemiao@21jingji.com)[详情]

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6.9% 投资拉动效应减弱
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6.9% 投资拉动效应减弱

   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6.9% 投资拉动效应减弱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编者按 2017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良好开局,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这一增速超过不少市场人士的预期。一季度经济表现较好是由于经济各个层面出现积极信号共振带来的,如工业增加值明显回升,投资回暖、进出口明显反弹以及消费保持平稳。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所言,如果用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来概括的话,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不过,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和国内结构性矛盾仍存的情况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后期经济增速可能放缓,比如目前支撑工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价格的回升,投资可能面临资金短缺和新项目不足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近期也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已经出现。不少指标显示经济已经复苏,但是存在问题、基础脆弱。因为价格上升带动的名义指标的上升不可持续,基础不牢靠。 根据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上述增速,比去年第四季度的6.8%,以及去年前三个季度的6.7%同比增速要高。具体而言,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等数据,均有良好表现。 可见,今年一季度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不过,国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季度经济环比(比上一个季度)增速为1.3%,相比去年二季度的1.9%、三季度的1.8%、四季度的1.7%环比增速,与2016年一季度持平。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因为中国环比增速是逐季度往下走的,目前中国经济缺少强劲上涨的动力。另外由于目前经济增速主要靠第三产业,速度不会太高,从中长期看,经济仍呈现L型走势。 一季度经济逆袭至6.9%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总量是180683亿元,按照名义增速看,达到了14%,由于去掉价格后增速只有6.9%,这也表明目前经济名义增长中,一半作为上涨价格因素。 不过,从多项数据看,目前经济呈现了明显向好的特征。 比如从经济增速看,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9%,高于去年四个季度增速。从具体分项指标看,工业、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均表现良好。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3%。这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单月增速。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731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7%,增速比1-2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 如果用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来概括的话,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 毛盛勇指出,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2015年经济增速是6.9%,2016年是6.7%,今年一季度是6.9%。 “去年各个季度之间,包括今年的一季度,经济增速在季度之间波动性非常小,这实际上也说明整个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毛盛勇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另外消费和出口增长也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一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大幅高于去年同期负11.5%的贡献率。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一季度经济回升,主要是投资回升、出口加快,以及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升导致的。今年一季度PPI同比高达7.4%,增速更是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工业品价格上涨会直接带来相关生产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推动其投资增长。一些企业被动补库存,也将拉动相关领域的生产扩张。当然最主要的是,价格上涨也会直接拉高各项经济数据的名义增速。 “如果扣除价格因素,一些经济数据的实际增速是低于去年全年水平的。这样经济回暖的成色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亮丽。”唐建伟分析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近期也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已经出现。不少指标显示经济已经复苏,但是存在问题、基础脆弱。因为价格上升带动的名义指标的上升不可持续,基础不牢靠。 下行压力不可低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由于中国经济的环比增速已经持续放慢,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同比增速,仍将呈现整体的L型走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4月17日的经济每月谈上指出,由于汽车消费和住宅销售增速会放慢,接下来经济增速可能会放慢。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是6.9%,二、三、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可能分别为6.8%、6.7%、6.6%。 “总体来看是这样一个趋势,下行压力还是不可低估的。” 徐洪才说。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9%,在工业和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时,实际工业和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的贡献率没有明显提高。 比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是77.2%,而且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投资带来(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仅为18.3%。 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但是相比第三产业占对经济贡献率的60%左右,仍显得比较低。 为什么工业加快,投资加快,反而对经济的贡献率没有明显提高呢?这与工业品和投资价格走高有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因为土地价格高,说到底还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快,而投资房地产比投资实体经济要挣钱。 “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仍突出,下一步国家应该加快金融对于工业实体领域的输血,减少对炒房投资的金融支持。” 袁钢明说。 下一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能源资源和人口等可以支撑的经济增速),还会往下走。 要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的质量效益。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唐建伟指出,通过刺激政策来带动消费的增长,从长期看有负面作用。要稳定消费,关键还是要靠改革来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主要通过完善个税改革等政策措施来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养老和医疗等制度来稳定居民消费信心等。 (编辑:张星)[详情]

祝宝良:出口好转是积极因素 经济增速可以慢一点
祝宝良:出口好转是积极因素 经济增速可以慢一点

   祝宝良: 出口好转是积极因素 经济增速可以慢一点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经济增速相较去年有所回升。诸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等宏观指标,都在回升。 国家统计局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扎实有效,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升,这个势头是否会延续下去?当前经济向好态势,背后原因是什么?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走高,同比上涨9.1%,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资会带来什么影响,对实体经济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 出口好转是新亮点 《21世纪》:一季度GDP增速达到6.9%,在去年四季度6.8%基础上进一步往上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祝宝良:生产数据上来看,状况好转的主要是制造业。一季度制造业生产增速比之前要快,像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还有计算机等机电产品生产在加快,主要跟出口回升有关,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4.8%。服务业增速与之前比差不多。 在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比预期要快,制造业投资也有所加快,基建投资3月份投资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总体增速仍比较快。分析背后的原因,跟从2015年开始的这轮刺激政策有关,主要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带动。同时,国内消费需求仍然是比较平稳。 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主要靠制造业生产的回升,一方面跟前几年支持房地产和基建政策有关,另一方面跟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出口大幅回升有关。另外,工业企业一季度的库存还在不断增加,经济增速回升还有库存拉动作用,目前正处在补库存周期中。 不确定性仍存 《21世纪》:是否说明实体经济已经企稳好转,开启一轮新的周期?二三季度经济走势如何? 祝宝良:有没有一轮新的周期,无非要看制造业是否有一轮周期性上涨。 一季度靠出口带动,现在大部分认为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恢复得比预想中要好,但是大幅增长可能性也不大。再者,中国出口大增,主要是以对美国出口大增带动,但中美间贸易增长是否可持续,还要再观察。当前,依靠出口来带动中国经济,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还要看基建投资是否可持续。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9.1%,比预期增速要好。这并不能说明去年9·30以来的调控政策失效,政策调控效果有时滞性,而且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在继续“压”。现在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在回落,房地产回款增速回落后,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会跟着放缓。只不过,房地产投资增速真正放缓,还要等一段时间。 基建投资方面,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长23.5%,相较1-2月份有所回落。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推基建项目,目前很多项目还在进行中,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长仍然会延续,只不过后续速度会趋缓,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来源。一季度财政增速虽然很快,但总体财政收入增长是放缓的,政府直接参与的基建项目投资份额在下降,主要靠民间PPP推动,如果货币政策中性一点,资金来源会受到制约,继续加大杠杆的空间不大。 排除出口带动机电等制造业生产回升等因素,总体来看,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还会回落。 《21世纪》:有分析不认同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在下降,你怎么看? 祝宝良:中国经济近几年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潜在增长速度肯定在下行。 当前,就业等指标都不低,没有必要继续刺激经济增长。2015年、2016年投放很多货币,投放的货币比经济增速要快,说明资本边际收益是下降的,中国经济实际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回落,至当前6.8%、6.9%的增速。一季度经济6.9%的增速,是前两年大规模货币投放才拉上来的,说明6.9%已经超过了当前经济潜在增长能力。 无需追求更高经济增长 《21世纪》: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4%,比去年同期还回落了0.7个百分点;PPI上涨7.4%,但3月份数据显示,PPI涨幅开始收窄。怎么看当前通胀水平? 祝宝良:当前通胀问题不值得太担心,但通胀水平并不低。CPI中若把食品价格拿掉,大概是2%左右水平,而且这部分价格一直在往上走。PPI指标到7.4%的水平,之后会回落,全年大概是5%左右的涨幅,这个涨幅也不低。 《21世纪》:怎么看这一轮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如果下行,对经济会有负面影响。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时,是否能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资源,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增长? 祝宝良: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是有效果的,房地产销售量增速在回落,后续也会传导到房地产投资商。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部分城市要加大土地供应,需要从供需两端一起来调控;像之前只是压抑需求,但货币还在加大投放,又不供地,房价肯定下不来。 综合来看,房地产调控会使得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因房地产本身带动作用很大。但当前更主要的是挤掉泡沫,发行那么多货币,只取得一点点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增速,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近两年来货币增发后,对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小;如果货币增速回落,经济增速肯定也会下来。当前,就业、物价都不低,经济增速可以慢一点。 《21世纪》:后续宏观调控方面,有何建议? 祝宝良:一季度货币供应数据来看,是在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方向走。后续,应该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货币坚持稳健中性定调。 (编辑:张星)[详情]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延续反弹 工业用电贡献75%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延续反弹 工业用电贡献75%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 延续反弹 工业用电贡献75%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回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近日披露的今年3月和一季度的全社会用电量情况,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增速创下了2012年以来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新高。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8%、4.3%、5.4%、0.8%和3.2%。 “今年一季度的用电量数据延续了去年年底以来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比较好的态势,主要是受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影响,说明宏观经济在进一步回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 林伯强认为,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5%,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在5%以上,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钢铁、有色行业拉动用电量增长 国家能源局指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回升2.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6.7%、 9.1%、8.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1.4%。 “工业用电增速最高,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度最高。”林伯强分析,这说明工业在稳中向好。 从一季度来看,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7.6%,第三产业增长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2.8%。 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介绍,从用电结构看,一季度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7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严鹏程解释,在二产用电中,钢铁、有色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2.8%和16%,增速分别回升26.8和21.8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34%,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2.4个百分点。 严鹏程指出,三产用电增速有所回落,但信息技术等高精尖行业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6.4个百分点。 林伯强表示,三产用电增速略有起伏比较正常,由于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不大,因此整体对全社会用量增减影响不大。 全年用电增速是否维持5%以上存不确定性 尽管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6.9%,但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7.5%到2014年的3.8%再到2015年的0.5%,成为我国过去40年电力同比增长数据最低的一年。 “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出现了反弹,同比增长5%,创三年来新高,但这是不是全社会用电量回升的一个拐点现在还难以准确判断,主要看今年的走势。”林伯强分析,不过已经有两家机构预测了今年的走势。 中电联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6-2017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预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服务业和居民用电发展趋势、电能替代、房地产及汽车行业政策调整、2016年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在常年气温水平情况下,预计2017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左右。 中电联指出,若夏季或冬季出现极端气候将可能导致全社会用电量上下波动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各级政府稳增长政策措施力度调整将可能导致全社会用电量上下波动0.5个百分点左右。 华能技术研究院预测,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回落至3%左右。 从产业来看,预计工业生产基本平稳,第二产业用电量保持1%-2%的微弱增长,按其占比推算,将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7-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将回落至6%-10% 左右,按其占比推算,将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2.5个百分点。 华能技术研究院指出,综合考虑日历天数等其他因素后,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3%左右,与汇总各地区对当地用电形势分析判断的结果基本一致。 林伯强则认为,上述两种预测比较保守,如果经济不会出现大面积下滑的意外,那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维持在5%以上。 (编辑:何苗,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hemiao@21jingji.com)[详情]

人民日报:一季度经济指标为何好于预期?
人民日报:一季度经济指标为何好于预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蔡华伟 一季度经济指标为何好于预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市场内生动力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红利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陆娅楠 在4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打下了扎实基础。” 哪些因素支撑一季度经济增速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增强,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如果用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来概括的话,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毛盛勇在总结一季度中国经济走势时如是说。 经济增速回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个百分点。另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也比去年同期略有加快。 物价总体平稳。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4%,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一季度PPI同比上涨7.4%。 就业规模扩大。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比去年同期增长2.7%。此外,市场求人倍率,即空置岗位和求职人数之比为1.13,比上年同期也略有提高,说明市场的整体就业环境还比较好。 国际收支改善。“从经常项目来看,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了4500亿元人民币。从资本项目来看,当前资本的流入流出更加合理有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稳定。”毛盛勇分析,综合宏观经济经常用的四大指标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那么,是哪些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升? 首先,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等一些先行指标可以看出来,企业信心总体在增强。”毛盛勇分析,目前,企业利润增长比较快,特别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业绩好了,就会扩大生产,所以工业生产在加快,为整个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增强。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消费的贡献率持续提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居民荷包鼓了。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二是消费档次升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实物消费中的品质消费在加快,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继续提高。三是消费领域宽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 最后,出口贡献由负转正,也是经济向好的重要支撑。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35.5%,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掉,再把服务贸易考虑进来,全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因此,一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而去年同期是负11.5%。 目前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 第三产业和消费是“主引擎” 一季度6.9%的经济增速确实好于预期,但不少机构认为,以基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才是支撑此轮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这也意味着当下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与可持续性。那么,现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呢? 毛盛勇认为,第三产业和消费才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超过了60%,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从需求角度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资本的贡献率不足20%,明显下降了。 “认为现在整个经济增速的向好是靠资本推动的,可能还说不过去。实际上我们消费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这是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毛盛勇说。 从投资来看,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达7.7%,比1—2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比1—2月份加快了1.5个百分点。两者延续了去年9月以来的持续回升势态,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内生动力和活力在增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间投资回升态势是有基础的。第一,市场的供求关系总体趋好,市场活力有所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第二,包括‘放管服’改革、PPP项目加快推进等在内的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广的空间,有利于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毛盛勇说,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整体势头来看,实体经济已出现好转。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包括很多资源更多从虚拟经济走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有条件实现更好的发展。 市场内生动力增强,有赖于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去产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去杠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前两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去库存,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补短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加快。 如何看待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强 一季度GDP增速6.9%是比较亮眼的,那么如何看待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呢? 毛盛勇认为,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强。 “经济稳定运行,一般来说增长速度要稳、就业要稳、物价要稳、收入要稳。仅从增速看,2015年经济增速是6.9%,2016年是6.7%,今年一季度是6.9%,经济增速的波动非常小,这实际上也说明整个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经济增长速度平稳,不是说增速不能有一点点波动,每个季度都一样,也不是说将来一定是要逐季走高,这样不现实,也不符合规律。”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强? 首先,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产业看,三产比重已经超过50%,且服务业运行比较平稳,发展态势比较好,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从需求看,消费贡献率超过60%,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强大支撑。 其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足、回旋余地广,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广阔。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释放红利。“我们将近4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非常雄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也越来越丰富,党中央国务院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改革红利也将源源不断释放。中国经济从中长期来看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毛盛勇说。[详情]

首季经济开局良好 专家建议宏观政策重心倾向防风险
首季经济开局良好 专家建议宏观政策重心倾向防风险

  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 专家建议宏观政策重心倾向防风险 □本报记者 彭扬 国家统计局17日宣布,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专家认为,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下半年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未来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应做到实际有效。上半年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宏观政策的重心应倾向于防风险。 稳中向好态势延续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打下扎实基础。如果用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来概括,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毛盛勇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本轮经济回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推动本轮经济回暖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升、出口回暖、PPI涨价带动等。 第二产业有力地支撑了一季度GDP回升。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工业生产远超预期。3月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7.6%,较1-2月回升1.3个百分点,三大类行业全面回升。投资和出口改善及企业补库存带动制造业增加值较1-2月改善1.1个点。主要行业中,黑色和有色冶炼、食品制造、运输设备、计算机等显著改善;汽车制造、橡胶制品、化学制品恶化。 就业方面,毛盛勇表示,当下就业形势非常好,不仅是今年一季度,最近几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都超过13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都稳定在5.1%左右的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也都保持比较快增长。 投资消费增速回升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投资、消费和出口均有回暖表现。2017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7%。 “除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外,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回升。”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具体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5.8%,增速回升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1%,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长18.7%,增速回升2.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是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1-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并未出现拐点,房地产调控会拖累经济的观点被证伪。此外,并不排除未来房地产投资或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一方面,房地产销售虽已出现下滑,但增速仍超20%,远高于房地产投资速度,地产销售不会对地产投资构成压制;另一方面,本轮房地产调控与以往区别在于增加供给,同样支持房地产投资高增长。 消费方面,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表示,3月消费需求明显反弹,当月同比增长10.9%,回升至一年来最高水平。张一平指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比同期GDP增速快0.1个百分点,过去一年内首次跑赢经济增速,直接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2%,较去年年末提升0.5个百分点。 从出口来看,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出口价格指数是5.4%,进口价格指数是14.4%,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掉,再把服务贸易考虑进来,全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5%。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专家认为应重在防风险 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看,连平表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同时,要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做到实际有效,重点是要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避免财政资金躺在银行账户睡大觉的局面持续出现。下一步,要通过一定有效的政策手段将资金赶到实体经济中去,通过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展望未来,连平认为,2017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背景下,宏观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防风险方面。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应保持政策的定力,不再以短期政策的放松来稳增长,而要以中长期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张一平表示,今年经济工作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恢复经济内生动力,全年经济保持平稳的可能性较大。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下半年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经济走稳再次被验证,为央行货币政策严监管腾挪了空间,严监管将是大势所趋。”邓海清认为,2016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层为防风险和去杠杆不断出台监管政策,此次经济数据验证中国经济的走稳已然明确,未来严监管势在必行。[详情]

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供给侧改革迎时间窗口
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供给侧改革迎时间窗口

  原标题: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供给侧改革迎时间窗口 ⊙记者 梁敏 ○编辑 谷子 中国经济一季报惊喜登场。3月份,主要宏观数据全面好转,投资、消费、出口全线上升,工业生产增速也攀升至27个月以来新高,拉动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回升至6.9%,创下6个季度以来新高。 “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表明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已经明确。”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经济稳中向好为供给侧改革创造了时间窗口,应把握好时机,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这也有利于巩固经济企稳的基础。 GDP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较去年四季度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不仅好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6.8%,也创下最近6个季度以来新高。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主要是投资和出口回暖拉动、PPI涨价带动等。 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全面上升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3月份,消费同比增长10.9%,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增速创下27个月以来新高。 此外,几大投资均保持升势。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9.1%,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5.8%,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7.7%,增速加快1个百分点。受此带动,整体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至9.2%。 “数据表明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经济由降转稳的拐点已经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已经明确。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也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一个增长周期,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经济稳定在周期性底部,实现了“软着陆”。 未来稳中向好有支撑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回升,但市场普遍担心,当前经济增长主要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可持续性存疑。 在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中,基建投资占到50%,房地产投资占到五分之一,两者相加已经是70%的投资增长所在。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吴庆昨日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7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给出的一组数据。他说:“靠基建投资来保持增长的路径,走不了太远。”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昨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近期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于房价还有其他房地产方面指标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份乃至以后陆续有所显现。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测,随着基数效应的抬升以及环比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会回落至6.7%左右。 不过,对于未来经济走势,毛盛勇强调,“未来几个季度到底是多少,这不是最主要的,上升0.1、0.2更好,下降0.1、0.2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稳中向好有支撑,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在毛盛勇看来,经济向好的支撑力来自于消费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77.2%,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6.5%。 其实,从目前机构预测数据来看,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长仍保持较为乐观态度。此前已有包括中金公司、上海证券等在内的多家机构上调了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张立群也表示,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增长稳中略升的基础初步建立起来了,今年消费走稳的趋势还是可以保持下去,加之出口增速由负增长回到正增长,预计今年经济增长水平不会比去年低。 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时间窗口 今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多位专家表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将为推进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机会。 “当前良好的开局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时间窗口。”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要抓住机会进一步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要通过“一带一路”夯实对外贸易环境改善的步伐,使外贸进出口在新的环境下取得平稳增长。 张立群也表示,今年经济良好开局为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要把握好时机,在经济走稳的背景下,把宏观调控工作做好,把增长的各项工作精准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的落实。 “只有改革取得进展,经济增长的基础才能真正巩固,增长前景才能更加令人放心。”他说。 从统计局昨日披露的一组数据来看,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新进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 张立群强调,如果能以更大力度落实好供给侧改革各项政策,今年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的前景应该是比较明朗和清晰的。[详情]

海通姜超评1季度经济数据:融资回落是真正风险
海通姜超评1季度经济数据:融资回落是真正风险

  是新周期启动,还是繁荣顶点?——兼评1季度经济数据(海通宏观姜超、于博等) 4月17日,统计局公布1季度经济增速达到6.9%,创下过去1年半的反弹新高,而且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到期经济是在启动新一轮周期,还是处于繁荣的顶点? 一、生产明显分化 中国GDP数据是从生产法角度统计的,所以1季度6.9%的GDP增速意味着经济产出的速度好于去年。 但是按照统计局公布的分产业数据,1季度的第一产业增速为3%,与去年4季度的2.9%基本相当;第二产业增速为6.4%,比去年4季度的6.1%高出0.3%。而第三产业增速为7.7%,比去年4季度的8.3%降低了0.6%。也就是只有第二产业增速出现了显著回升,第三产业增速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按照1季度的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大致是5%、40%、55%,那么综合来看1季度的经济增速应该比去年4季度下降0.2%。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看下第二产业,其中最大的构成是工业,1季度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体现在3月份,3月工业增速高达7.6%,远高于前两月的6.3%,创14年11月以来新高。 问题是,从微观的产品产量增速表现来看,完全看不出3月份工业增速的跳升,比如最重要的发电量增速3月份是7.2%,前两月是6.3%,3月有回升但并不明显。3月水泥产量增速0.3%,也略高于前两月的-0.4%。但3月粗钢产量增速1.8%,低于前两月的5.8%。3月汽车产量增速4.8%,低于前两月的11.1%,3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速4%,低于前两月的11.7%。 二、需求回升存疑 观察中国经济的表现,除了生产法以外,还有需求法,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 从三驾马车来看中国经济,1季度零售增速为10%,略低于去年4季度的10.6%;但1季度投资增速为9.2%,出口增速为8.2%,分别好于去年4季度的7.9%与-4.6%,因此貌似中国经济的总需求已经出现了回升。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1季度中国的工业品价格出现了大涨,因此需求的回升里面包含了涨价的因素。如果将价格因素剔除,1季度的零售实际增速为8.7%,略低于去年4季度的9%;投资实际增速为4.5%,低于去年4季度的6.4%。出口实际增速约为2.6%,好于去年4季度的-4.2%。 因此,在把价格上涨因素剔掉以后,1季度中国的内需已经开始下滑,只有出口还在改善。 但是,当我们讨论外贸部门对经济的贡献时,不仅要考虑出口,还要考虑进口。因为出口是海外经济对中国的贡献,而进口则是中国经济对海外的贡献。1季度的进口名义增速高达24%,实际增速达到9.3%,均远高于同期出口增速。而1季度外贸顺差只有6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0%。这意味着从贸易顺差的角度来看,1季度的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其实比去年4季度有显著下降。 这也就意味着1季度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并没有那么好。 三、核心还是地产汽车和基建 我们再来看一下需求的内部结构,外需主要由外部决定,所以我们主要看内需。 首先看消费,3月份的零售增速达到10.9%,远好于前两月的9.5%。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达到10.1%,也远好于前两月的6.8%。 但从零售细分增速来看,3月份的增速回升主要归功于耐用品,其中汽车、家电、家具、装潢等增速均有明显回升。 从中汽协和乘联会发布的3月汽车销量数据来看,两者一升一降,其中中汽协3月乘用车销量增速从前两月的9%降至4.1%,而乘联会的3月乘用车销量增速从-2.7%升至1.9%,整体而言3月汽车销量增速仍在低位。 而其他三大高增的零售包括家电、家具和装潢均与地产市场有关。 再来看投资,3月份的投资增速回升到9.4%,其中基建投资增速从前两月的21.3%回落至16.8%,但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回升。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难以出现趋势性的回升,因而未来投资走势还要看基建和地产投资的走势。 所以,总结来看,3月份的名义需求出现了回升,主要归功于消费中的汽车和地产相关消费,以及投资中的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但未来需求能否持续回升,主要还要看汽车和地产销售、以及基建投资的走势,尤其以后两者最为关键。 四、融资回落是真正风险 首先,如果我们观察基建投资,可以发现其和政府融资的走势密切相关,17年3月基建投资增速下滑,一个重要原因是3月份的政府净融资仅为4072亿,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260亿,而这与今年政府债务置换额度的下降直接相关。 从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13万亿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计划的启动,政府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获得了大量新增融资,极大地支撑了基建投资的增长。过去两年,债务置换的额度逐年增加,从15年的3万亿增加到了16年的5万亿,但是置换额度是有限的,为了给18年留出空间,17年的债务置换额度下调到了3万亿,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政府融资比去年下降了2万亿,其影响已经从3月开始体现,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基建投资增速难超预期。 其次,我们来看房地产市场。 3月份的地产销售增速是14.7%,比前两月的25.1%略有下滑。但地产中最主要的住宅部分,3月的增速是11.1%,同样远低于前两月的23.7%。 影响房地产销售的同样是融资数据。 3月份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4500亿,已经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同比多增额也降至零左右。而按照央行此前的计划,今年新增房贷占信贷的比重将控制在30%以内,由此计算今年的房贷总额将从16年的6万亿降至17年的4万亿左右,未来每个月的房贷将降至3000亿左右,房贷同比将出现持续的萎缩。 甚至,连汽车销售也受到信贷的影响,统计显示16年我国的汽车总体平均信贷渗透率达到30%,也就是1/3的汽车购买涉及到信贷,由于汽车信贷期限通常较短,所以与汽车销量增长对应的是居民短期信贷持续创新高。 而企业的各种投资和生产活动,也和信贷有关,贸易会使用票据融资,投资会使用中长期贷款或者债券。 但是,在17年3月,我们统计的全社会包括政府融资总共是2.53万亿,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6500亿,降幅创下15年4月以来的新高,而融资的回落是经济未来的真正风险所在。 五、金融去杠杆,泡沫难持久 研究中国经济,我们发现核心是研究钱。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从表面看是地产和基建两大需求的回升,但其背后各对应着10万亿的新增融资,我们统计16年中国银行业也一共增加了30万亿的资产,扣除部分在海外和央行账户上的准备金资产,国内部分净增加了25万亿的信贷资产。 问题是这25万亿的信贷资产是如何投放出去的? 大家所熟悉的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左手吸收存款,右手发放贷款,按照这样的模式,银行所创造的信贷资产永远都不可能超过其存款的规模。 但是16年银行体系增加的存款只有15万亿,其实只能够支撑发放至多15万亿的信贷,那多出来的10万亿,实际上是通过影子银行创造出来的,大家通过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吸收货币然后发放信贷。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在萎缩,而影子银行在迅速壮大。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影子银行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其吸收货币不需要缴纳准备金,因而可以无限地创造货币,同时将资产转移到表外,可以逃避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占用的监管。 其结果是中小银行在过去几年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许多银行每年的资产增长都在50%甚至以上,整体银行体系在16年资产增长了16%。 问题是央行每年会制定一个M2目标,比如说16年的M2增速目标是13%,其考虑的是7%的GDP增速目标和3%的通胀目标需要,还略有结余。但是16年的银行资产负债增速高达16%,远超了10%的经济通胀合计目标,这多余的部分其实就是过去两年地产泡沫的根源,因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失控,导致货币严重超发了。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按照去年74万亿的GDP规模,每年实现7%的GDP增长和3%的物价增长,再给定3%的空间,每年10万亿的货币其实就绰绰有余了。其实在10年以前的2007年,当时我们每年的新增货币就和新增GDP相差不大。但是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每年的新增GDP变化不大,保持在5到6万亿人民币,但是新增的货币从07年的7万亿上升到去年的30万亿,而为了创造这些货币,我们的银行业已经面目全非。 但是影子银行的特点是极不稳定,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生踩踏。 所以在今年央行开始实施MPA监管,其核心含义就是把银行从失控的发展中拉回来,将银行的资产增长和其资本充足率以及央行的M2目标挂钩,如果银行想要实现50%的资产增长,就必须拥有50%的资本充足率。如果资本充足率只有13%,那么就只能按照13%的增速扩张。这意味着MPA考核如果严格实施,影子银行的高速扩张时代就结束了。 而银监会在过去两周下发了7个文件,其核心也是指向各种影子银行,包括银行理财、同业业务等等,如果这些监管政策得到严格实施,其实都意味着信用从扩张向收缩的转化,而地产泡沫将会面临严峻考验。 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任何靠货币超发和地产泡沫换来的回升都注定是短暂的,而应该利用经济难得的企稳时期,加大改革力度,释放金融风险,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有希望的未来。[详情]

Q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2年新高 新开工面积增速加快
Q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2年新高 新开工面积增速加快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两年新高 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加快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虽然当前多地出台了“限购令”等措施,显示楼市调控有进一步加码态势,但一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增速仍在加快——去年全年同比增长8.1%,今年1~2月同比增长10.4%,而在1~3月,同比增长达到了11.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昨日表示,现在一些热点城市有计划地加大了土地的供应,这也有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的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楼市调控政策对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程度,市场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就目前数据来看,限购限贷等因素下商品房销售和住宅地价增速已有所放缓。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新高 去年10月以来,部分重点城市加码楼市限购限贷力度,这也造成今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比去年和今年前两月均有所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5%,增速比1~2月份回落5.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5.1%,比1~2月回落0.9个百分点。 但是在楼市调控和商品房销售回落的背景下,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尚未出现下滑,9.1%的增速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毛盛勇表示,房地产投资有周期性,企业对房地产投资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去年房地产成交面积涨幅很大,包括房价也涨得比较高,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尽管在去年的高位上有所回落,但是这个速度仍然不低,对企业来讲还是有投资动力。 虽然今年3月份,部分热点城市再一次收紧购房政策,但房地产相关指标显示目前并未出现明显降温。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从去年全年的8.1%上升到一季度的11.6%;一季度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5.7%,该指标在2016年全年则是同比下降3.4%。 综合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13,为适度景气水平,比2月份提高0.37点。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3月份全国多个城市掀起楼市限购政策旋风,但具体到3月份单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主要是居民个人房贷)增加4503亿元,较上月多增699亿元,也高于上年同期的4397亿元。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3月房贷较2月多增,主要是三四线城市销量依然保持高位所致,热点城市收紧政策后,资金流向三四线城市消化库存,而东部地区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量也是明显回升的。 今年首季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升至6.9%,部分机构预计全年经济有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形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楼市调控政策对建筑装潢、家电消费以及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就一季度数据而言,上述影响尚未显示,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上升,建筑及装潢材料也同比增长14.8%,3月单月增速达到17.8%。 住宅地价增速出现回落迹象 虽然开发投资仍然维持着较高的热度,但楼市调控政策对未来房地产投资和相关行业的影响还是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一位统计部门专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有人担心政策调控会导致房地产投资下滑,但调控政策出来半年了,投资增速并没有受影响。调控主要是在重点城市,这些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全国不到40%,对全国总体影响不大。调控政策主要目标是抑制泡沫,也为房地产市场本身创造有利条件,房地产调控不会带来经济的大幅波动。” 李超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一季度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5.1%,高于新开工面积11.6%的同比增速,也高于土地购置面积5.7%的同比增速,这意味着房地产投资数据的边际驱动力主要在完成现有项目上。考虑到三四线去库存与期房销售的背景,预计中期内地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健,因此不宜过度看空今年的房地产增速。 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分析:“鉴于目前全国范围内房地产调控升级,不仅限购的范围从一线城市向热点的二、三线城市扩大,而且限购的门槛也在不断抬高,不仅投资投机性需求受到严格控制,连改善性需求也受到拖累。再加上银行房贷政策收紧,从长期来看,调控政策升级有助于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短期内‘急刹车’有可能导致房地产投资速度下降。” 从开发企业的角度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房地产投资受开发商资金来源受限及投资信心不强的影响,年内应该会有所回落。 连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开发商对未来市场的看法普遍趋于谨慎,拿地热情并不高,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种渠道资金来源都趋紧,直接导致房企融资成本持续上升,今年二季度之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减速的概率较大。 尽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目前尚未出现下滑,但地价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形势。4月17日,国土资源部网站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1.40%,较上一季度微降0.03个百分点;商服地价环比增速为1.16%,比上一季度上升0.20个百分点;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分别为2.06%、0.62%,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了0.12、0.02个百分点。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住宅地价增速在连续多个季度攀升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回落的迹象。 赵松称,环京及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住宅地价上涨明显,热点城市中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收窄的超过七成。她认为,4月初,住建部和国土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在土地供应方面因城施策的数量性标准,以及编制和公布住宅用地供应规划、稳定预期的具体要求,多方合力下,住宅地价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详情]

评论:消费有足够提升空间 供给侧仍需努力
评论:消费有足够提升空间 供给侧仍需努力

  傅克友:消费有足够提升空间 供给侧仍需努力 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惯性,往往验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 因此,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外界瞩目——如果第一个月的开门红,还不能令人放心,那么第一个季度的良好开局,则让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的话说:“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更令人欣慰的是,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的因素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增强。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在三驾马车中一马当先,当仁不让。这可谓令人惊艳的一抹亮色。 消费为GDP增长做出了最大贡献,而且一下子提高了2个百分点的贡献率,当然是好事,专家也为此欢欣鼓舞。所谓经济转型的重要内涵之一,不就是要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又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吗?现在看起来,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而且似乎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阶段,一个国家的消费率会快速上升,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当前中国的消费率还未达到6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而且趋势乐观。 问题在于: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不是可持续的?有没有长期的收入源泉的支撑?更重要的是,消费的结构是不是在优化?供给侧的结构,有没有跟上消费需求的变化? 好的消息是,消费需求的崛起,的确有着收入源泉的支撑。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跑赢了GDP。不过,居民收入在未来能否持续增长,才决定着消费需求增长的前途。 从消费需求的结构看,则不乏令人忧虑的地方。比如,人均居住消费支出978元,增长8.9%,占到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4%。其中,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了17.8%。这里无疑有房地产市场火爆的影子。另外,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645元,增长12.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4%。这里则有政府对二手车和新能源汽车政策鼓励的因素。 经济学者李迅雷说,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传导过程,故出现“时滞”现象。如今靓丽的经济成绩单,可能是以前经济持续刺激所带来的滞后反应。而消费需求的崛起,难免也存在这样的滞后效应。 消费需求的经济贡献率提升,硬币的另一面是,投资需求的经济贡献率下降。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11.5%,出口贡献由负转正。这进一步压缩了投资需求的贡献率。 这又是一件好事吗?不是那么简单。是的,消费非常重要,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不断增长。而收入增长的源泉,来自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即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这就需要投资。 不是不要投资,而是要什么样的投资。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即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为国民收入的增长提供源动力,同时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季度的投资情况并不乐观。比如,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34601亿元,同比增长仅4.9%;而基础设施投资18997亿元,同比增长则达到23.5%。这反映出城镇化和“铁公基”的拉动作用。 还要看到,投资需求中房地产投资的“巨大贡献”。初步估算,一季度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提升了7%~ 8%。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房地产投资的贡献,投资需求的贡献率会更难看。 现在的问题是,在严厉调控之下,下一阶段房地产投资可能会有所放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投资需求不会拖累经济增长,又如何确保房地产投资“脱虚入实”,改善投资结构,带来更有效的供给? 消费需求尚未成功,供给侧仍需努力——这是当下的任务。  [详情]

首季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 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八成
首季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 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八成

   首季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 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八成  每经记者 张雯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1~3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9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其中在3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8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这一增速也追平了2016年12月的纪录,成为一年多以来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对于“哪些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个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仍然是最大的贡献,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一季度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担当”究竟应该是投资还是消费,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和辩论的主题。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消费将继续成为2017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消费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高企 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看来,消费需求是最终的需求,而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投资规模是多少,它要么是服务于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要么就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最终需求。因此可以说,进出口与消费是对经济增长真正有实质性贡献的部分。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其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增强。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不仅仅是消费本身,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正在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动力。 “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我们知道,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毛盛勇表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仍然是最大的贡献。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季度是77.2%,而且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我们消费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这是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 赵萍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一个增量的概念,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当前中国的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将持续保持高位。 另外,创新也带来新兴消费的发展。资料显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 经济学家马光远预测,未来5年,新兴消费增长将超过40%,影响到5亿人左右。其中,文化产业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9万亿元,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8万亿元。 消费结构一季度“吃+住”占比超50% 一季度数据显示,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吃+住仍是大头。 从需求面来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53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0%;人均居住消费支出978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4%。不难看出,“吃+住”占比超过了居民消费的50%。 此外,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03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4%;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64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4%,“穿+通信”占比超过了20%。 再从供给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餐饮收入9196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76627亿元,增长9.9%。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674亿元,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4.8%,通讯器材增长11.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家具增长12.6%,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4.8%。 更加注重品质消费,是消费升级的明显特征之一。 毛盛勇表示,“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整体消费当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在加快。还有实物消费中的一些品质消费也在加快,所以说消费升级的步伐在加快。” 此前在总结2016年消费态势时,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当前中国消费品的主要特点正呈现出由满足日常需求向追求品质的重要转变。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品质消费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阿里零售平台中高端消费总额达1.2万亿元,相当于国人2015年全年境外消费总额。阿里品质消费指数的增速从5年前的26.8%,增长到去年的34.4%,上升了超过7个百分点。[详情]

一季度GDP增6.9% 统计局:三大因素撑住了经济
一季度GDP增6.9% 统计局:三大因素撑住了经济

  首季GDP增6.9% 三大因素撑住了经济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 每经记者 冯 彪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昨日(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记者注意到,这一增速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8%,中国经济自去年以来走出的“微笑曲线”弧度更加明显。 那么,主要是哪些因素在推动本轮经济回暖呢?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是投资回升拉动、二是出口回暖带动、三是金融加杠杆推动、四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带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机构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未来几个季度GDP增速到底是多少不是最主要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 多个经济指标继续向好 昨日,国家统计局就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毛盛勇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具体来看,一是经济增速回升,一季度我国GDP总值同比增6.9%,超过去年全年的6.7%和去年第四季度的6.8%。特别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二是物价总体平稳,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4%,PPI在3月有所回落,一季度同比上涨7.4%;三是就业规模扩大,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16万人;四是国际收支改善,从经常项目来看,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了4500亿人民币。 一位宏观经济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完成了一个一下一上的增长周期,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阻止了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将经济稳定在了周期性底部,实现了软着陆。” 值得一提的是,供给侧“三去一降一补”在一季度也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此外,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48.1%、27.4%、24.6%和18.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8.9、18.2、15.4和9.1个百分点。 三因素支撑经济“开门红”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在2017年首季走出了这样一个“开门红”局面呢? 对此,毛盛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二是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三是出口贡献由负转正。在他看来,去年各个季度之间以及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在季度之间的波动性非常小,这实际上说明整个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 连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主要是受投资、出口、信贷投放和价格上涨等因素拉动,并且投资增速回升又主要依赖基建和房地产。 “投资拉动的背后对于信贷的依赖较大。表面上看,2015年、2016年及今年一季度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4.3%、13.5%和12.4%,信贷增速似乎在持续放缓。然而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实际信贷增速要明显高于这一数据。”连平进一步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市场机构判断,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但多数预测都在6.5%左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伴随着二季度基数效应的抬升以及环比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GDP同比增速可能会回落至6.7%左右。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一季度数据预示,未来库存回补接近尾声和金融去杠杆是拖累因素,但出口、制造业投资等带动基建、民间投资回升在需求侧支撑经济新周期的展开。对中国经济前景,任泽平的判断是战略性中期乐观。 连平指出,去年以来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PPP项目的快速落地,而未来制约基建投资增长的恰恰是PPP项目落地速度放缓及融资成本上升,房地产投资受开发商资金来源受限及投资信心不强的影响,年内多半会回落,杠杆率继续上升的概率不大,下半年物价将持续走低从而拉低经济数据的名义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毛盛勇表示,“未来几个季度(GDP增速)到底是多少,这不是最主要的。上升0.1、0.2更好,下降0.1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详情]

一季度GDP超预期增长6.9% 经济稳定性增强已成事实
一季度GDP超预期增长6.9% 经济稳定性增强已成事实

  GDP超预期增长6.9% 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 首季中国经济成绩单春意盎然 专家称中国经济稳定性增强已成基本事实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了最新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从投资、工业生产、进出口等多项数据来看,一季度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专家表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是经济回暖的重要因素,消费对经济贡献率的增长和民间投资回升也成为一季度亮点。展望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仍不能低估,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已成基本事实。 拉手 第二产业支撑提升 多位专家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其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是一个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去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企业利润增长比较快,特别是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企业业绩好了,就会扩大生产,所以工业生产在加快,为整个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至2月加快1.3个百分点,也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表示,今年3月工业增加值为2015年2月以来的最高增速,这是近年来稳增长、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季度消费、投资、出口增长均明显改善,带动工业生产的继续加快。 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价格的回升对中国经济超预期的增长功不可没。他在17日举行的“国是论坛——2017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工业品的价格持续环比上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我国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其中部分原因是库存见底的推动和需求回暖的拉动。价格的回升带来了信心的增强,企业信心升至近年来最高点,民间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这一轮飙升,直接带来相关生产企业利润的增长,随着盈利的改善,这些企业就会有增加设备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冲动,从而带动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 亮点 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接近八成 尽管第二产业支撑力提升对经济回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仍是第三产业。据毛盛勇介绍,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贡献超过了60%。从需求的角度看,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虽然增速微落,但值得一提的是,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9%,较1至2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在持续改善。尤其是汽车消费的增速为8.6%,较1至2月的-1.0%大幅提高9.6个百分点。 潘建成认为,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也产生了推动作用,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服务性消费加快增长。一季度,通信消费增长12.3%,文化娱乐消费增长13.5%,医疗保健消费增长15.8%,均明显超过平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 “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毛盛勇也表示,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一些品质消费也在加快。此外,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新兴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外,民间投资的回升也是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一季度,民间投资57313亿元,增长7.7%,比1至2月加快1.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目前国有部门投资的速度在下降并趋于合理,而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上升。这说明近期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加大改革力度,以及对私有产权保护等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 “消费和民间投资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考虑到这两个领域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长远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未来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坚定推进消费增长和民间投资的增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 牢靠 增速放缓压力仍存但稳定性增强 毛盛勇表示,中长期中国经济运行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强。从产业比重来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0%,服务业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的贡献率在稳步提升,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强大支撑,因此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的态势是非常明确的。二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将近4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非常雄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也越来越丰富,再加上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改革红利也将源源不断释放。 不过,也有专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增速放缓的压力。 连平表示,由于经济增长存在的内外压力并没有真正消去,从增长的动能来看,当前经济回暖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投资方面,预计支撑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走高的基建和房地产两大类投资的增速,在二季度后都会出现放缓。从杠杆率的趋势来看,在中央定调控风险的政策基调下,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会被遏制;从趋势及构成来看,年内消费的下行压力不小;从价格趋势来看,物价高点已过,下半年物价将持续走低从而拉低经济数据的名义增速。 宗良表示,目前经济发展内部基础仍不稳固,外部环境也很不稳定。经济增长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依赖性比较强,加上脱实向虚的隐患依然存在,金融结构仍不是特别合理,因此一定要采取良好的措施稳定预期。徐洪才也表示,下半年住房和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比较大,一季度经济增长或为全年高点,经济下行压力不可低估。 “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速到底是多少不是最主要的,上升0.1%、0.2%更好,下降0.1%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毛盛勇说。[详情]

十大数据把脉2017经济开局季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十大数据把脉2017经济开局季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题:十大数据把脉2017中国经济“开局季” 新华社记者林晖、郁琼源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结合此前相关部门陆续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在2017“开局季”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记者梳理了有关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十大核心数据,从中观察宏观经济走向,感知中国经济温度。 【GDP:增长6.9%】 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中国经济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GDP增速外,一些反映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好于预期,良好的开局为完成全年“6.5%左右”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作为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一向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从投资领域来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短板领域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民间投资增速则比1月至2月加快了1个百分点,增长了7.7%,从去年9月至今呈现回升态势,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总体趋好,市场活力有所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2%】 近年,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显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 【外贸: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各国进出口数据是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增长21.8%,亮眼的数字是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有力体现。扣除价格因素,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从去年同期的负11.5%转为4.2%。 但也要看到,一季度进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也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关。保持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还要更加苦练内功,积极培育外贸增长新优势。 【财政收入:增长14.1%】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达到14.1%。相比去年的个位数增幅,今年开局季国家“钱袋子”的变化进一步反映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尤为可喜的是,中高端制造、居民消费相关行业税收快速增长,体现出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居民文化、旅游、信息消费需求旺盛。 不过,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受短期增收因素影响较大,后期特别是二季度增幅可能会明显回落。 【货币供应:增速平稳回落】 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M2增速平稳回落,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虽然M2增速回落,但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企业中长期贷款等重要指标同比多增,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城镇就业:规模扩大】 去年,我国超额完成10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目标。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继续扩大,达到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 就业乃民生之本。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比2月末有所回落,处于较低水平,市场整体就业环境较好。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直接来自于居民收入水平。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跑赢”GDP0.1个百分点。 在收入差距方面,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显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PMI:连续两月上升】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3月份,我国PMI为51.8%,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PMI保持扩张区间,并连续8个月站上荣枯线,显示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物价:CPI温和上涨 PPI涨幅回落】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两个月低于1%。而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0%,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预计全年物价总水平仍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6%,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首次出现回落。随着翘尾因素逐渐下降,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PPI涨势可能继续放缓。[详情]

6.9%!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
6.9%!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4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17日上午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超出此前多家机构6.8%增速的预期,实现“开门红”。 统计局表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根据本次公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00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4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具体来看,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还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据全国11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减少0.3%,小麦减少0.8%,玉米减少4.0%,大豆增长8.1%,棉花减少0.7%。目前,全国冬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播种面积比重达到84.8%。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49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1468万吨,增长0.2%。生猪存栏41095万头,同比增长0.1%;生猪出栏19149万头,增长0.2%。 二、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集体企业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制造业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工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3%。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较高 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速明显回升。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1.1个百分点,景气度持续较高。其中,零售业、航空运输业、邮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和保险业等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33087亿元,增长13.6%;民间投资57313亿元,增长7.7%,比1-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35亿元,增长19.8%;第二产业投资35094亿元,增长4.2%,其中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56349亿元,增长12.2%。基础设施投资18997亿元,增长2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6081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1-2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2015亿元,同比下降6.5%。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7%。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2%。房屋新开工面积315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8.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9035万平方米,增长19.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0.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7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5666亿元,同比增长11.5%。 五、市场销售基本稳定,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7460亿元,增长7.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398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26亿元,增长11.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9196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76627亿元,增长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5248亿元,增长7.9%。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4.8%,通讯器材增长11.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家具增长12.6%,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4.8%。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4%。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674亿元,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较快增长,外贸结构改善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1986亿元,同比增长21.8%,上年全年为下降0.9%。其中,出口33268亿元,增长14.8%;进口28718亿元,增长31.1%。进出口相抵,顺差4549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3.2%,占进出口总额的56.2%,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1%,占出口总额的58.1%。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一季度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7%、18.7%、19%、69.3%和27.7%。3月份,进出口总额23142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12393亿元,增长22.3%;进口10749亿元,增长26.3%。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7946亿元,同比增长10.3%。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737亿元,增长12.9%。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涨势放缓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8%,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交通和通信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猪肉价格上涨0.9%,鲜菜价格下降18.8%。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上年同期为下降4.8%。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3月份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0.5%。 八、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67元,同比名义增长6.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96元,同比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25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5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83元,增长6.4%。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同比下降0.3%。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48.1%、27.4%、24.6%和18.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8.9、18.2、15.4和9.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5%,高于第二产业17.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 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扎实有效,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下阶段,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详情]

13位专家带你看懂一季度经济 预计全年前高后低走势
13位专家带你看懂一季度经济 预计全年前高后低走势

  13位专家带你看懂一季度中国经济 如此亮眼表现,专家怎么看? 4月17日,2017年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同比增长6.9%,超过市场预期。国是直通车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13位专家,一起来听听专家如何解读吧! 万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开局靓丽,挑战仍存】 一季度经济整体向好,延续去年整体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多领域结构性调整;美国通胀预期和欧洲一季度企稳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众一直担心的美国特朗普“贸易战”可能暂时缓解;全球政经形势的多重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 但是,挑战同时存在。经济增长与去年开始的房地产强势上涨有关系,当前对房地产的调控下,支撑的增长动力也将弱化;去产能造成的上游产品价格上升也渐回落,料接下来会进一步下降;工业是否真正复苏仍需观察。 赵萍: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 【消费还将高速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屡创新高,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就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到10000美元时,一个国家的消费率(消费总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会快速上升,并逐渐保持稳定,中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 当前,中国的消费率还未达到60%,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将继续保持高位。 温来成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 【整体较好,亮点较多】 从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看,经济整体增长情况较好,GDP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2.2%,有关数据好于预期。 在经济发展中亮点较多,有效支持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如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进出口总额61986亿元,同比增长21.8%,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这说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 同时,从工业品出厂价格、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率、民间投资增长率等有关指标看,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任务繁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以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好转延续,挑战严峻】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投资增速、出口情况等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逐步企稳好转,这与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有直接联系。 目前来看,开局不错,但挑战还是比较严峻。特别是国内投资增长持续性不是特别确定,投资增速,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仍然是相对较低,怎样进一步激发活力,是下半年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创造条件营造更好投资氛围,对不良的资源配置导向纠正,扭转脱实向虚的势头。在国际经济变化方面,尽管走势慢慢好转复苏,但总体经济状态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中国等新兴市场,全球走势政策变化也面临着挑战,要密切关注。 蔡志洲: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 【未来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们加强改革使经济结构发生优化,资源得到很好利用,应该说是取得了成效。现在经济增长处于比较稳健的状态,虽然在去产能、库存方面也存在问题,一些企业日子不太好过,但是企业就是要加强竞争力、加强治理。所以整体来讲改革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对经济有比较大的促进。 另外,结构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新的业态,使得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供给方也有变化,跟需求贴近得更紧,发展方向更清楚。这两方面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应该还是可能的,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没有问题。 李慧勇: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 【中国经济总体上将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一季度GDP增长6.9%,名义GDP增速高达11.8%。其中,工业生产远超预期,3月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7.6%,较1-2月回升1.3个百分点;投资超预期回升,1-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较1-2月改善0.3个百分点,主要受制造业和地产拉动。地产销售回落但投资超预期,1-3月地产销售增长19.5%,较1-2月回落5.6个百分点,主要受地产调控加码及高基数影响;汽车大幅回升带动社零大超预期,3月社零增长10.9%,较1-2月大幅回升1.4个百分点。 由于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企业效益改善、因城施策导致的地产产业链好于预期,开始于去年初的这一轮经济小周期复苏的强度有望持续超预期,从领先指标看,二、三季度经济增长应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总体上将维持偏紧的基调,利率缺乏趋势性下行的机会,总体上将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陈健恒:中金公司分析师 【资金供给将是未来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 3月份经济数据和一季度GDP好于市场预期。但后续的隐忧在于金融去杠杆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政策趋严会开始影响到广义货币和社融的增长。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偏低也可以看到,资金供给将是未来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 目前房贷调控已经开始导致房地产销量回落。预计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都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而工业品价格从3月份已经开始回落,影响到企业的补库季节性,生产意愿和动能也会开始受到影响,预计后续经济动能可能会有所减弱。受基数影响,未来一两个季度GDP增速也将小幅回落。通胀和经济数据的高点可能呈现在一季度。 周景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 【预计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由“单引擎”向“双引擎”(新动能和传统动能)转变,景气周期继续上升。 展望二季度,影响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弱,投资回升可持续性面临考验。与此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效益将继续改善,新兴产业将快速成长,预计二季度GDP增长6.9%左右,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近期稳增长政策不宜再加码,财政政策要研究继续实施减税的空间和可行性,货币政策要稳中趋紧,在时机成熟时可以考虑加息。多部门要加强配合,铁腕治理房地产泡沫,不能让房地产畸形发展断送了中国经济的大好前程。 张大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全国楼市告别高增长,回到相对平稳水平】 宏观经济企稳,给了房地产调控经济空间;房地产销售数据涨幅继续回落,但依然是历史同期最高位;去库存明显见成果,库存数据为17个月最低值;在2016年收获历史上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最大年份后,房企补充土地的积极性明显较高,即使在调控影响下,各地供应出现了的土地依然未出现流标等明显的降温现象; 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13,比2月份提高0.37点。 展望2017年,在政策的有力调控下,全国楼市告别高增长,回到相对平稳水平。信贷的供应量与价格将影响短期市场的价格变化,从一二线楼市看,预期政策还将继续收紧,而三四线城市因为去库存,将很可能在2017年出现比较火热的情况。整体看,2017年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将比一季度市场有所降温。市场平稳是主流趋势。 刘德伟: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总体实现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出现持续改善迹象,外部需求回暖,带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美之间就双边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一直保持密切沟通,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深入推进,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看,主要实物量指标和先导指标回升转好。一是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其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高达75%,表明工业生产步伐加快,实体经济正在稳健复苏;二是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3%,为2010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表明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市场活跃程度提高,国内经济微观活力继续增强;三是3月份制造业PMI为51.8%,连续两个月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3.3%,表明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黄群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工业经济表现强劲有三大原因】 中国工业经济表现强劲系多方面原因所致。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渐显,特别是去产能进展明显。据官方数据,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升至75.8%,比去年四季度高出2个百分点。其二,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一季度,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4%,而上年同期下降了4.8%。 此外,工业经济效益改善也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有关。今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效果将继续显现,但价格方面的利好可能难以保证。预计下半年工业增速将趋缓,全年与2016年相比保持稳定。 张一平: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 【下半年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好于市场一致预期的6.8%。外需改善、投资回稳以及消费反弹均对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做出贡献,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回升表明经济稳定增长基础较强。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积极效应更加明显,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2%。在产能过剩矛盾逐步化解、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中,总量数据对形势变化的敏感性下降,我们更应该关注结构的变化。 整体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好于预期。经济形势的稳定有助于加大金融去杠杆等防风险政策力度,短期经济冲高回落的可能性提高。另一方面,今年经济工作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加之供给侧改革有助于恢复经济内生动力,全年经济保持平稳的可能性较大。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下半年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明明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消费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亮眼】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9%,高于预期9.6%。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消费增速逆转1-2月颓势,重回10%以上,原因一方面在于3月份汽车销售回归常态,有效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受益于居民消费意愿回升,3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增加66.89%。3月消费呈现如下特点:首先,新能源汽车销量尤其是电动汽车销售数据亮眼,其销量多集中在上海、北京等限行、限购地区,各地政府相继公布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标准,新能源汽车前景良好。同时商务部也在出台新政策促进二手车流通。 其次,居住类商品保持增长,增速反弹,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7.8%、家用电器消费均明显增长。再次,受高油价下跌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较快,累计同比增13%。另外,网上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3月份,受春节假期、情人节及清明节购物及旅游需求拉动,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1%。[详情]

一季度经济数据呈9大亮点:居民收入跑赢GDP
一季度经济数据呈9大亮点:居民收入跑赢GDP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呈九大亮点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中国经济一季度“成绩单”17日出炉,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回暖,释放出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信号。 GDP增速超出预期 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增速创2015年四季度以来新高。 资料图:山西太原一在建商业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工业经济强势回升 继前两个月迎来“开门红”后,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7.6%,单月增速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 就业物价双双稳定 作为两大最关乎民生的经济指标,就业和物价目前均保持稳定。一季度,中国城镇失业率在5%左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物价涨幅越发温和。 资料图:南京龙潭港摆放着的进出口集装箱。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效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均有进展。一季度,中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0.3%,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75%。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6.4%。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去年同期降低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人民币,下同)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降至85元以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等“短板”投资均在10%以上。 实体经济“体质”增强 在政策密集发力下,困扰中国经济多时的“虚胖”问题有所改观。 作为观察中国实体经济“脉象”的重要依据,中国工业用电量、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均持续增长,“挖掘机指数”持续走强,曾一度“断崖式下跌”的民间投资也在加快复苏,同比增速达7.7%。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资料图) 张斌 摄 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升级类消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大幅增长,显示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居民收入“跑赢”GDP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7.0%,比同期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进出口迎强劲开局 2017年中国外贸迎来久违的强劲开局,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同比增长31.1%。 外贸向好系多方面原因所致。全球经济出现持续改善迹象,外需回暖,有利于出口增长;中国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持续增加。此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也是重要原因。 市场信心迅速回归 “飘红”的成绩单增强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3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8%,连续6个月保持在51%以上,显示制造业活动正加速扩张;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近三年高点;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升至60,为两年来新高。[详情]

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小新高 2017年经济运行惊喜开局
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小新高 2017年经济运行惊喜开局

  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小新高 2017年经济运行“惊喜”开局 资料图:南京龙潭港摆放着的进出口集装箱。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一份带有“小惊喜”的一季度成绩单,让中国经济在2017年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创近六个季度新高。这一增速亦高于6.5%左右的今年全年增长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投资增速、外贸出口等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逐步企稳好转,这与官方采取有效措施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直接相关。“这一势头得以延续在预期之中,表示我们今年的开局还是不错的。”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资料图) 张斌 摄 此前公布的一系列实物量指标和先导指标好转,提升了中国经济平稳开局的底气。比如,一季度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约1.4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3月份制造业PMI为51.8%,连续6个月保持在51%以上。 循着回暖的经济数据看去,可以发现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理念正不断“进化”。 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出现转变。当前,中国从以往追求通过扩大出口贸易拉动经济逐步转向依靠内外需结合。从内看,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向外看,中国在贸易中更重视出口结构和质量。 “这表明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加入全球经济的方式与力度有了改善和提升。”赵锡军指出,这一转变对经济发展影响深刻,将进一步支持中国经济走稳。 资料图:山西太原一在建商业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增速从2012年起出现回落,决策层研判大势后调整宏观思路,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深化这一改革继续成为经济工作重心。 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看来,上述决策符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他说,随着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各类资源得到更合理应用,“应该说改革取得了成效”。 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催生了经济新动能。就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个和5.2个百分点。 在“新经济”行业,第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同比增加值达到11.1%、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1.4%,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更高达55.1%。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有序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随着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更为均衡,供给与需求更为贴近,发展方向更为明晰。 资料图:北京市民在菜市场采购。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不过,在开局良好的同时亦不可忽视挑战。尤其是,当前中国民间投资增长持续性有待观察,经济“脱实向虚”现象需要扭转;外部环境方面,全球经济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产生巨大外溢效应。 赵锡军提醒,上述因素或对中国全年经济走势构成影响,需妥善应对,提前做好预案。如果官方能把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并将已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施落实到位,即便未来经济走势有所放缓,中国仍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详情]

统计局:一季度GDP涨6.9% 三因素支撑经济增速回升
统计局:一季度GDP涨6.9% 三因素支撑经济增速回升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7% 三因素支撑经济增速回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 一季度GDP涨6.9%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洪鹏 王岗)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201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法制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自2011年以来,一季度GDP增速连续下滑6年后首度回升上扬。  数据   收入增速跑赢GDP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法制晚报》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一季度GDP增速为10.2%,与2010年12.2%的增速相比,增速放缓2个百分点,自此,一季度GDP增速连续下滑6年,今年终于“止跌上扬”。 毛盛勇介绍,2017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季度是6.8%,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00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4亿元,增长7.7%。 此外,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 记者还注意到,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跑赢了6.9%的GDP增速。 热点回应 哪些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升? 据毛盛勇介绍,主要有三个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升。 首先,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去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信心总体在增强。企业的利润增长比较快,特别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工业生产在加快,为整个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盛勇说。 其次,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毛盛勇介绍,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再者,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掉,再把服务贸易考虑进来,全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5%,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毛盛勇说,这三大主要力量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有所回升。 经济增长驱动力还是来自于基建投资、房地产? 有媒体提问,“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经济增长驱动力还是来自于基建投资、房地产,您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毛盛勇表示,如果从产业结构来看,可能大家感觉工业增速很快,是不是主要由工业拉动的?是不是传统工业利润好了,就是靠传统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如果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贡献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贡献超过了60%。所以第三产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 从工业内部来看。工业内部传统行业也在增长,但是增长比较平稳。比如像采矿业,增加值速度还是负的,但是跟去年同期比,降幅在收窄。其他传统行业也在增长,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增长更好的是一些先进制造业,比如像高技术产业,一季度增长了13.4%,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2%。所以说,工业内部也是一些先进的制造业增长速度更快,传统行业仍是平稳增长。 文/记者 李洪鹏 王岗[详情]

任泽平:内外需复苏供给出清 1季度GDP增速超预期
任泽平:内外需复苏供给出清 1季度GDP增速超预期

  方正宏观任泽平、卢亮亮点评3月经济数据【内外需复苏供给出清,GDP增速超预期新周期】 事件:中国2017年1季度GDP同比增6.9%,预期6.8%,前值6.8%。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6%,预期增6.2%,1-2月为增6.3%,去年同期增6.8%。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9.2%,预期8.8%,前值8.9%。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9%,预期9.70%,前值10.90%。 点评: 1)核心观点:3月和1季度数据预示,未来库存回补接近尾声和金融去杠杆是拖累因素,但出口、制造业投资、新政治周期带动基建、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等回升在需求侧支撑经济新周期,供给出清PPI高位企业盈利改善。近期,市场上对经济的观点存在三种声音,悲观、短期乐观以及以我们为代表的战略性中期乐观。 近期金融反腐去杠杆、房地产调控等对股市有一定影响,但基本面持续改善,我们维持中期震荡向上,A股结构性牛市=新周期+低估值真成长+改革判断,每一次回调都值得买入,每一次回眸都令人心动。 2)GDP增速超预期,出口和消费贡献上升。17年1季度GDP实际和名义同比分别为6.9%和11.8%,高于去年4季度的6.8%和9.6%。GDP平减指数4.84%,连续4个季度价格回升。分产业看,工业部门供给出清,企业盈利持续改善,1季度第二产业的GDP同比增6.4%,较去年4季度上升了0.3个点,而第三产业则下滑了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1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由去年的64.6%上升到77.2%;出口的贡献也由负转正,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5%。我们预计2017年2-4季度的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6.7%和6.6%。 3)内外需回升带动工业生产回暖,中游和高端制造业全面复苏。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7.6%,较1-2月加快1.3个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和电热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增同比较1-2月提高了2.8、1.1和1.3个点;分行业看,传统周期行业如黑色、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在产能出清和需求复苏的带动下生产明显回暖,工业增速分别提高了8.9和4.6个点。产能周期重启,产业升级,高端设备制造业也明显复苏,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78.2%,提高了48.3个百分点;分部门看,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以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3月同比较1-2月分别提高了2.0、2.2、1.5和2.0个点。汽车工业增速则受1季度乘用车销售不景气影响由17%下滑至12.3%。3月工业增速上升,主要受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改善拉动。1-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10.3%,当月同比12.9%,是2012年11月以来的新高,表明剔除热钱因素后,实际出口改善明显好于预期。 4)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上升,新政治周期下地方投资改善。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复苏明显,3月累计同比增长5.8%,增速较1-2月提高1.5个百分点,这与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的持续回升,外需改善相符。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18.7%,比1-2月增速21.3%下滑了2.6个点;其中铁路运输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分别回落了1.3、0.8和8.4个点,而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地方投资热情继续高涨,增长9.9%,较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而中央项目投资同比较前值下滑了0.1个点。这点与我们前期观点新政治周期下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雄安新区以及一带一路持续超预期有关。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6.5%,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两会之后中央开始加快预算划拨进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9%,降幅缩窄了5.4个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和自筹资金降幅分别缩小了4.2和9.2个点,预示后续投资将延续高增。 5)地产投资超预期回升,房企资金充裕新开工增速持续上升。1-3月地产投资增速9.1%,高于前两月同比8.9%,其中占地产投资67%的住宅投资增速上升了2.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1-2月份提高0.1和1个点,西部回落0.3个点。房屋新开工面积继续高增,3月当月同比13.1 %,增速比1-2月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一季度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增速5.7%,较1-2月同比涨幅缩窄了0.5个点。1-3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2月份提高4.5个百分点,开放商手中资金充裕,未来房价下行空间有限,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继续上升的情形下。受不断升级的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地产销售面积同比有所下滑但保持高位,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9.5%,增速比1-2月份回落5.6个点。考虑到投资滞后于销售6个月左右,至少2017年上半年的地产投资可以保证。潜在风险是中西部棚改货币化助力去库存,可能会影响去库存的可持续性。 6)受益于制造业和运输业投资的大幅改善,民间投资增速回升。3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7%,比1-2月提高1.0个百分点,增速保持上行趋势。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的民间投资增速分别提高了2.2、2.0和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的民间投资增速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民间投资增速分别提高了1.0、4.0和13.8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增速则回落了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大幅改善。相较于1-2月,3月制造业增速提高了2.1个百分点,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幅提高了15.0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和道路运输业增速亦分别大幅提高了16.3和11.4个百分点。 7)消费增速止跌回升。3月消费同比名义增长10.9%,较1-2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1%,较1-2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10.9%,较1-2月提高了1.5个百分点。3月汽车消费增速8.6%,较1-2月的-1.0%大幅提高了9.6个百分点;油制品消费3月同比较1-2月回落了2.7个百分点;家电、家具和装修材料等房地产相关消费3月同比较1-2月分别提高了6.8、2.0和4.9个百分点。除汽车和油制品以外,3月各项消费增速均持平或高于去年12月增速,消费持续改善。[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