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避免决策后的认知失调

2020年02月18日09:48    作者:郝旭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郝旭光

  买进股票被套后,一定要分析被套的原因,确定该止损还是等待,尽量不要盲目追加投资来摊低成本,除非是错杀的股票。如果是因为所谓的“落袋为安”、“止盈”的理由卖掉某只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以后,要敢于认错,要在综合比较后敢于重新买回。

  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投的候选人是最佳的,而且最有可能赢得选举。赌马时在同一匹马上已经下注和将要下注、没有下注的人,对这匹马能否获胜的判断差距很大。为什么人们擅长为过去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却不擅长去从事已有理由应该做的行为?人们很善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原因,而不善于从事有理由应该做的事。这就引出下面的话题:决策后的认知失调。

  决策后的认知失调(post decisional  dissonance)。决策是从两个及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至少一个或多个。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决策会引起认知失调,换言之,认知失调或者产生认知失调的可能性是由已经做出的决策所引起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失调会影响到以后的行为。

  既然决策总会引起认知失调,人们决策后会怎么做?

  Brehm于1956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中女大学生购物后会从8种商品(烤面包机、收音机、秒表等)中得到1件赠品。实验者事先已经让这些女大学生对这8种商品进行偏好打分排序。他设计了三种情境:第一,让女大学生在最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第二,让她们在最想要和不大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第三,让她们直接拿走最想要的1种。读者可以先设想一下,三种情况下认知失调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区别,严重程度的排序会是什么样?

  然后,实验者把这8种商品混搭在其他40种商品中,让女大学生重新对这些商品打分,结果发现,在商品二次评价中,她们会高评价已选的,低评价未选的,控制组的被试没有这种倾向。在最想要的2种商品(少个“中”字)选1种失调程度最高;在最想要和不特别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失调程度较低;直接拿最想要的1种商品没有失调。

  见下面具体数据。

  决策后失调的减少

  情  境        所选物品   放弃物品   失调降低总数

  高失调         +0.32       -0.53         +0.85

  低失调         +0.25       -0.12         +0.37

  无失调          0.00         无               0.00

  注:表中数字为对商品评价的变化值,“+”为增加,“-”。

  高失调是指对两件物品最初评定很接近,低失调指两件物品最初评定差别很大,无失调是指没有选择权。

  罗伯特·诺克斯和詹姆斯·英克斯特(Robert·Knox & James·Inkster,1968)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赛马场,采访141名字)赌马的人。其中72人在过去30秒中已下了赌注2美元,69人准备在随后的30秒内下赌注2美元。采访者要求被试用7分制来判断所选马匹获胜的概率。1与7分别代表最低和最高的获胜概率。这两类被试的判断结论会有区别吗?研究者预计,已经下注2美元的那些人,更相信他们自己所选的马匹会获胜。

  结果是,已经下注的72人,判断所选马匹获胜概率的平均值为4 .81,获胜概率接近70%,即胜败概率相当,即也就是判断获胜概率更高。 而将要下注的69人,判断所选马匹获胜概率的平均值为3 .48,获胜概率接近50%,即胜败概率相当。这个结果证明了研究者的假设:赌马的人做出了2美元的决策后,会更加相信他们的选择。如何解释他们的行为?他们的目的是减轻决策后的失调!

  选民投票给某个候选人后,是否更加相信这个候选人会赢得选举?奥德·弗兰克尔和安东尼·杜布(Oded· Frenkel & Anthony· Doob,1976) 发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于1968年采用了与Robert· Knox & James·Inkster(1968)类似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刚刚投票和马上要投票的选民。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们调查了加拿大某个省选举的选民。在另一个实验中,调查对象是加拿大联邦选举的选民,实验结果与赌马的实验结果相同。相对于未投票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投的候选人是最佳人选,而且最有可能赢得最后的选举。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做了就会相信,这是避免认知失调、保持一致性的重要理由 。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在两种喜欢的选择中做出决策,他常常会通过高度肯定自己的选项,贬低自己放弃的选项来解决失调。

  股票投资中,为什么死多头和死空头比较多?因为做了就会相信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我们调查投资者的观点:一般说来,死多头常常是重仓甚至满仓的投资者,死空头常常是轻仓甚至是空仓的投资者。建仓了,一定看涨;空仓了,一定看跌。持有了某只股票,一定是这只股票上涨的理由满满;卖出了,即使卖错了,也不承认,且很少会再买进。几乎不会承认自己操作错误。

  如果在2只股票中选择了1只,投资者为降低认知失调,会高评已经选择的股票,低评未选的股票。

  投资者最大的操作失望可能是,在买进股票后,尽管事实已经证明自己买错了,被套了,仍然会追加投入,除了所谓的摊低成本,更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要消除认知失调。当因为所谓的“落袋为安”、“止盈”的理由卖掉某只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以后,很少会承认自己错了重新买回。其心理因素仍然避免自己的认知失调。

  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良操作习惯?如何解决自己决策后的认知失调问题?

  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良操作习惯前文有很多建议,从指导思想上说,不要总是为过去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应该训练自己去从事已有理由应该做的行为,要从善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原因,转变到善于从事有理由应该做的事。

  解决自己决策后的认知失调问题,需要从心理学认知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中来寻找方法。第一,理性决策。在投资决策前做足功课,严格按照理性决策的要求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全方位评价,总结中国股市的经验,确定买进、卖出的严格标准,尽可能避免冲动操作和频繁操作。对每一种方案的评价是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方案好坏的依据是要达到的目标。评价决策方案好坏时,要用一致的、连续的、共同的标准。评价时,为了避免自己犯错误,给自己设定一个魔鬼提倡者(Devil’s Advocacy)的角色,不断从各个角度提出拟选方案的不力之处。以便理性、客观地评价备选方案。第二,敢于认错。尽管经过理性、认真思考才做出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仍然有可能会发现决策有副作用,或者有干扰因素影响决策的顺利实施,或者发现原来的决策是错误的,此时,要果断止损,不要拘泥于消除认知失调,总是寻找支持已经选择的决策的证据来证明原来的决策是对的。股市里没有常胜将军,出现错误,要敢于认错。只有敢于认错,持续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失误,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更重要的是,买进股票被套后,一定要分析被套的原因,确定该止损还是等待,尽量不要盲目追加投资来摊低成本,除非是错杀的股票。如果是因为所谓的“落袋为安”、“止盈”的理由卖掉某只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以后,要敢于认错,要在综合比较后敢于重新买回。

  (本文作者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