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姚振山
海正药业走的是一条“扩大原有业务规模,同时不断压缩成本,降低成本”的路。海正的收入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利润规模越来越低,利润率越来越低,包括从亏损到“爆雷”。
2019年12月11号,海正药业的一纸公告,注定了这家上市时间悠久,曾经的白马医药股会成为年末医药股和A股市场的双料“黑天鹅”。
具体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大概总结下来就是财务“大洗澡”,主要是是三个方面:研发项目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4.12亿,在建工程减值9.41亿,存货跌价准备2.74亿,技术和无形资产减值1.02亿,涉及金额17亿。
我特别佩服我的媒体同行的专业挖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分析和报道完了这几项减值的疑点,比如研发费用之前为何一直资本化,为何不把一部分费用化?比如在建工程为何迟迟不转为固定资产?其实事件本身都很明朗了,上市公司之前的管理层为了保利润,能不做费用的都不做。而去年换上来的新的管理层上来要与过去切割,把潜在的“雷”引爆,把潜在的“坑”填平,能计提的都计提,能做费用的都做费用,未来好轻装上阵。因为过去跟自己无关,但是未来跟自己有关。如果不及时切割,过去也会跟自己有关,那有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
这几年本人做了些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一个课题就是同类上市公司,不同模式的跟踪分析和研究。很巧的是,这其中一组案例就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的比较。上市时候主营业务同样是抗生素和原料药,上市时间大概相差三个月,上市时候企业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接近的两家公司,恒瑞医药可以一骑绝尘,成为中国医药界的杰出代表,而当时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海正为何就落后了?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两家公司上市之后,每年在年报中的“业务回顾”这一个章节,连起来看前五年的,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恒瑞医药在上市之后,认为原料药竞争激烈,而中国缺少肿瘤药,麻醉药等高端药和原研药,因此不惜影响公司短期利润,走了一条“大力投入研发”的路。而海正药业走的是一条“扩大原有业务规模,同时不断压缩成本,降低成本”的路。这种不同的战略选择在上市5年以后就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化,恒瑞医药的利润越来越稳定,规模越来越大,利润率也高,而海正的收入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利润规模越来越低,利润率越来越低,包括从亏损到“爆雷”。
恒瑞越努力,道路越宽,海正越努力,道路却越窄,都是战略选择带来的结果。当这几年海正开始大力投入高端药研发的时候,机遇的天平已经倾斜给了十年前投入研发的公司了。
所以当我们密切关注海正现在怎么了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分析它曾经做了怎样的路径选择,15年前种下的因,得出了如今的果,只不过是在去年管理层更换的当口,在这个随机的时间点被引爆了而已。
也许有人说,您这不是马后炮吗?我说,绝对不是,因为我的这个分析对比三年前就开始了,今年初还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做过研究案例分享。
如果你还不信,我再提供两组案例:同样是湖南老乡,同样做LED产品的“利亚德&联建光电”,一个坚持视听技术,一个走了户外广告运营模式,现在公司利润和市值天壤之别;同样是最充电,但是一个做充电桩,一个把充电桩连成充电网的案例“特锐德&盛弘股份”,目前市值也是天壤之别。
昨天的因,今天的果;现在的因,未来的果。对于企业来说,战略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其实,个人似乎也是这样,方向错了,越勤奋,距离目标就越远了。
(本文作者介绍:CCTV财经频道主持人,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