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霍华德·戴维斯,苏格兰皇家银行主席
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那几年间,全球金融监管机构为解决动荡期间暴露出的弱点而密集出台了一大批规则。重要的是,一个改换名头并得到了强化的,负责向二十国集团(G20)各个峰会汇报工作的金融稳定委员会监督了整个监管重建过程。
尽管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经济影响,同时制定规则以适应不同金融体系需求的工作相当复杂,但却仍然实现了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尽管美国从未完全采纳《巴塞尔协议2》的框架,但以更高准备金要求为特征的《巴塞尔协议3》却以一种或多或少可识别的形式载入了所有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规则手册。
但这次却有所不同。由于各国政策制定者都致力于确保信贷持续流入受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影响的经济部门,世界各地在过去两个月中实施了多项监管变革——虽然略显仓促,却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可悲的是其中并未呈现出多少国际合作的迹象。没有召开任何紧急峰会。监管者们也并未前往瑞士通宵开会以敲定对巴塞尔委员会规则和指南的修正案——说不定主管们都已经在自家客房里召开过视频会议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是目前宣布的各项措施显然都处于一种零敲碎打状态。
那么各国之间迄今为止所做的各项更改究竟能否大概保持一致,还是说金融稳定委员会建立的国际共识已经开始瓦解?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大波规则制定,而是各项控制措施的出台。国际金融研究所如实地记录了312项动议(并且数量仍在增加)。多数动议属于以下三个类别之一:对资本要求的修订,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操作指导以及对股票分红和其他资本分配(如股票回购)的管控。
资本要求方面的更改主要影响的是自上次危机以来在宏观审慎监管大原则下给予银行的缓冲措施。许多银行家以往都觉得宏观审慎的补充措施只会朝一个方向起作用,但信贷上升时期施加的缓冲措施将在低迷时期得以保留。面对经济的急剧下滑,经济监管者展现出了令人欣慰的灵活性。
反周期缓冲措施已被解除,银行家们也得到通知说随着贷款损失增加他们可以将资本要求下探至其先前的最低资本要求以下。截止目前为止经合组织37国中已经有10个国家撤销了反周期缓冲,其他一些国家也调整了国家资本或流动性缓冲。虽然比较起来较为复杂,但是这些更改的效果实际上大同小异。
这些更改通常会被称之为临时性的。因此那些想要利用当前灵活空间的银行都会想知道何时会重新设置缓冲以及会给它们多长时间去进行配合。
欧洲央行已经表示将给欧元区银行“充足”的时间来重建资本。英格兰银行也表示说时间“足够”。词汇学家可能会争论哪个词意味着更长的期限。但不幸的是,如果监管机构未能更清楚地说明其含义,那就只好让律师介入了。
尽管如此,所有这些活动看上去的确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至少在必须做出艰难决定之前)。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国家监管机构对《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进行删减。
但是还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尼古拉斯·维隆(Nicolas Véron)认为美联储对补充杠杆比率的修改严重违反了《巴塞尔协议3》。美联储已将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库券从其资产计算中免除,但这部分却是巴塞尔所明确定义包含在内的。维隆警告说虽然修订本身不会带来重大后果,但“如果这种违规趋势确立,那么遭受最大损害的将是美国自己。”
而第二个类别——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变化则更难评估,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尚未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则刚刚出台且未经测试。银行需要关于如何对准则进行解读的一些指导,尤其是在政府担保贷款和要求宽限利息偿付的贷款方面。虽然有必要确保不同国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的解读都能被合理化,但目前对此怀有信心还为时过早。
第三个类别(资本分配)上的国际差异更为明显。欧洲的监管者立场较为严格,认为应暂停分红和回购。美联储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则将支付分红是否安全的决策权交给了银行。
对于这种差异的某些解释似乎比较简单明了。例如去年美国73%的银行分红是以股票回购的形式,只有27%为股票派息,而欧洲则有96%的分红是以股息形式支付的。美国银行自愿承诺暂停回购,而美联储在对分红采取更宽松态度也时考虑了这一点。
但是,大西洋两岸的决定都引发了强烈批评。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成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告诉美联储说:“你们极力想提供的所谓‘监管救济’在我们其他人看来只是送给华尔街的好处而已。”同样,华盛顿银行政策研究所坚持认为,“英国和欧盟监管机构的行动很有可能对本地银行造成重大的长期损害。”
在这方面究竟谁对谁错?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巴塞尔委员会下次开会时显然会有很多议题需要讨论。重点应该是评估各成员在危机期间所做的更改并对那些扭曲竞争环境的予以订正。这将是一项需要仔细拿捏的操作,但是如果想要保留上一次危机之后痛苦重建而成的全球金融体系,就必须着手做到这一点。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