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快被游客烦死了

2018年05月30日10:32    作者:鲁晓芙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鲁晓芙

  旅游业这种经济支持除了靠的旅客,更要靠本地人支持──如果旅客令本地人反感,受到不礼貌对待,这个旅游城市还会成功吗?

澳门人快被游客烦死了澳门人快被游客烦死了

  旅游业令澳门致富,但旅游业也令澳门人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经济越好,生意却越难做?

  非常诡异地,澳门经济越好,生意却越难做。

  在2013年,澳门市中心议事亭前的星巴克、荷兰园马路的商务书店相继结束营业。原来,就连外资都受不了澳门的商业环境。

  以往,澳门是个沉闷单调的城市。在最近十多年的急速变化中,不少街坊小店渐渐消失,这令人深感可惜;但另一方面,外来投资也可能为沉闷的澳门带来一点新面貌,甚至注入多元文化。

  如果把外资粗略分成可以亲近的和较难亲近的,对澳门人来说,书店与咖啡店应该属于前者,那至少代表了一种优雅的气息。澳门一向书店稀少,也没有咖啡店文化,因此星巴克与香港连锁书店‘商务’的进驻,多少代表了一种可喜的变迁。

  这愿望其实很卑微。虽然澳门拒绝不了赌场,但如果经济发展可以带来更多书店及咖啡店,也是不错的现象。毕竟就算是美式连锁咖啡店,也总比满街的药房好一点。

  但后来,澳门最早开设的星巴克被拒绝续租,原址也变成了化妆品连锁店。有传闻说,商务书店是因人手不足,无奈结业,原店面也变成了餐厅。

  澳门人的感慨,已经从告别街坊小店,发展到对于连锁店的悼念──是的,大家会惊愕地发现:澳门连带着那么一点优雅的连锁店也保不住了。你会发现,可以继续在市中心生存的店铺,包括多到淹死人的药房、化妆品店、为数不少的手机店及电器行,多是为游客而设,跟本地人渐行渐远。

  因此,星巴克与商务书店的结束营业颇具代表性。

  在经济方面,这说明在澳门做生意之难,其难度已不限于中小企业,甚至连锁店也受不了,这是非常病态的商业环境;

  在文化方面,也说明澳门人虽然寄望外资带来不同的文化洗礼,但很明显,希望破灭了。

  澳门的宿命是:当经济不景气时,城市很单一很沉闷;经济发展起来时,市面畅旺,但此时单一与沉闷却以另一种面貌出现。

  短短8天挤进90万人,澳门真有这种容纳力?

  主要原因,就是澳门旅游人数近乎饱和。近几年,澳门每年接待超过3,000万名旅客,这对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左右的澳门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澳门理应深明待客之道,然而,对于数千万旅客,澳门真的要多多益善?市民已经觉得城市被逼爆,但旅游局却多次表示,澳门接待旅客的能力仍未见顶,颇有一副‘放马过来’的从容不迫。

  不过,每天塞车、挤公交车、在街上跟旅客抢地方的市民却不同意。2017年的十一黄金周长假期,短短8天已有90多万旅客入境澳门。市民已经习惯:旅客攻陷澳门,海关人山人海,市中心寸步难行,等出租车苦不堪言。

  面对今天旅游业为澳门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要回到原点思考:发展旅游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当年,政府宣布开放赌业市场,是为了拯救疲弱的经济。几年之后,澳门的赌场收益,已超越以赌博业为中心拉斯维加斯,澳门人的心情已由欣喜变为担心,甚至因担心而生质疑──不断求数字的攀升,是澳门之福吗?

  旅游业令澳门致富,功不可没,但是,澳门已脱离十多年前的一穷二白,因此思维必须改变。发展旅游业是为市民谋福祉,让澳门人过更好的生活。如果过多的旅客使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有可能像香港那样,激起本地人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因此澳门必须调整旅游业的步伐。

  发展观光,重点是想迎来什么样的游客?

  这几年,‘旅游承载力’的问题被广泛讨论。当旅客量大,相关产业自然生意兴隆,但这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却不见得是好事。澳门有意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但‘旅游’谈得多,‘休闲’谈得少。

  几年前的春节,有电视台访问大陆旅客,有人说:‘想不到比春运更热闹!’

  也有网友分享游澳经验:‘人生中第一次,人挤得连走路都要等!’

  ‘休闲’两个字,其实关乎澳门的未来。

  澳门一直希望经济适度多元化,想发展商务旅游、文化旅游,带动展览会及文化产业。当澳门继续拥挤,赌业并不会受影响,因为澳门仍是中国唯一合法赌城,赌客别无选择。但是,文化旅游讲求格调与休闲,商务旅游也不会选一个人满为患的城市,当游澳门的差劣口碑传出后,未来仍选择来澳的只会是纯赌客。

  我在广州的朋友,是中国近年兴起的中产阶级,他们曾经很爱来澳。2003年,他们首次来澳,爱上澳门的文化与休闲。但自从过关来回动辄要3、4个小时,澳门又太拥挤,他们就再也没有来了。

  随着大陆游客消费力日增,出境旅游限制放宽,有不少人选择去澳门旅游。但是如果澳门只考虑为旅游者服务,而忽略了市民的利益。到时,不用谈什么展览会与文化创新产业了,多开几十间当铺便可。

  其实,澳门要调整旅客量并不困难,只要跟大陆相关部门商议,减少自由行的省市,或限制旅客来往次数即可。然而,澳门政府不单没有限制旅游的规模,反而雄心壮志要把不同区域变成游客区,例如把依然幽静的欧洲式广场——阿婆井前地,打造成又一个长年人满为患的旅客集中地──议事亭前地。澳门人惧怕其他区域会‘议事亭前地化’,市民的生活会进一步受打扰。

  在今天澳门,任何事情只要一扯上旅游业就得到政府高度注目。例如在宁静的西湾湖广场建夜市,是为了增加旅游元素;发展文创产业是为了文化旅游;旧区重整是为了吸引旅客消费,甚至计划建一个新的公共图书馆也是目的之一,都是为了打造旅游地标。

  这种思维,本来可以理解。除了旅游业,澳门没其他经济强项;而且,澳门人民也希望旅客来澳门不只是去赌场,还要到不同区域了解澳门,推动赌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因此,从政府到民间都不断寻找不同区域的旅游潜力,实在无可厚非。然而,这种思维近年却矫枉过正,只要一提到旅客就头脑发热,只要一牵涉旅游项目就冲冲冲。政府却不知旅游业发展不是没有代价的,更不知民间早已蕴酿反感情绪。

  其实,旅游业这种经济支持除了靠的旅客,更要靠本地人支持──如果旅客令本地人反感,受到不礼貌对待,这个旅游城市还会成功吗?

  旅游业的迷思:带“旺”

  除了开发不同区域的旅游价值,政府也尝试开拓新的旅游路线。一方面企图分流旅客,另一方面也为了带旺各区经济。在商业社会,‘带旺经济’是天下无敌的四个字。可以赚钱,谁会反对?谁敢反对?不过,我们还是要问:如何带旺?是怎样的‘旺’法?每一区都要那么‘旺’吗?

  首先,旅游业带旺各区的方式,自然是增加迎合游客的店铺。明显地,来澳游客要买的不是水果毛巾或文化创意产品,而是药、奶粉、化妆品、手机、名牌包包。因此,当某一区的游客越多,就会有越多这种店铺。这势必火上加油地推高租金,令小企业受苦、甚至是关门大吉。而且,当一间文具店变成美妆集团‘莎莎’,也会因此割断小区间联系。这样的‘旺’,代价高昂。

  当然,游客也要吃,也会带旺食品行业,但一间小店面对顾客剧增会应接不暇,并导致价格上升,食物质量下降。

  几年前,沙梨头有个卖炒河粉的摊子,经香港节目介绍之后,大量游客令老板不胜负荷,先是小休,后来索性结束营业。游客少吃一碟炒河粉没什么,本地人少了一种地道美食,再不易见到一个熟悉街坊,却是一大损失。

  被资本主义‘赚钱大过天’观念洗脑的澳门人民,很迷信‘带旺’这两字。但其实,是不是每区都要那么旺?

  有些纯住宅区本来就该清静,有些休息区本来就该闲适。澳门人民应欢迎游客看不同面貌的澳门,也应赞成某些具备文化旅游潜质的区域发展,但对于把所有小区都要带旺的思维,还是不要茍同了吧。 

  (本文作者介绍:旅居欧洲,金融从业,葡萄牙政府“投资大使”。微信号:Xiaofu_Lu)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澳门 旅游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 加强监管 收评:指数五连阴沪指跌0.47% 医药股午后集体杀跌 44年前存入银行1200元巨款 现在能取出多少钱? 官方回应陕西某楼盘摇号内定:确有公职人员牵涉其中 楼市最近有点燥:限价限出倒挂 摇号摇到晕倒 在中国受到震撼 默克尔回国急开AI峰会 媒体评失控奔驰事件:“失控谎言”早该刹车了 一碗面卖78 李易峰黄晓明吐槽过的高物价机场要管了 兴证火线点评:白宫最新贸易声明又玩套路 刘强东:大量村镇商店充斥假货 商品价格比北京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