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辉:立心守正,立命为民——中国保险业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2024年01月02日09:14    作者:施辉  

  意见领袖丨施辉

  2023:立心守正,稳中求进

  初心如磐,回归保障

  服务实体,保障民生,是中国保险业诞生之初就承载的重要使命。近代民族保险业起源于轮船业的风险保障需求。1876年,民族保险第一人唐廷枢在《申报》刊登的《仁和保险公司公启》中提出了对保险的美好愿景:“从此普庆安澜,并行不悖,咸沾利益,济美后先,岂不盛哉!”。1949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确定保险的基本方针是为生产服务,基本任务包括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劳动人民的福利。随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获批成立,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保障。

  守正道,方能走远路。近年来,在监管的指导下,保险业从思想上、行动上都在回归初心,突出保障功能,服务国计民生。过去,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保险乱象叠出,偏离了服务民生的初心。在2022年财政部印发的《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坚持服务国家宏观政策和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成为首要原则。保险正在转变思想,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在多项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都有保险业的身影。服务一带一路,为企业提供跨境保险服务,保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服务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利用信用保证保险为农户、涉农企业的银行融资增信;服务双碳战略,为绿色能源、交通、建筑、森林碳汇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健康中国,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对基本医保的补充衔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险公司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

  化解风险,稳住节奏

  随着宏观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保险业在资产端的压力增大,潜在风险增加。2023年以来,监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引导保险公司控制负债端的质量和规模,化解风险。维护公司长久经营,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坚守保险的人民性。

  利差方面,保险业经历了两次定价利率调整。4月份,监管要求寿险公司将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到3.0%。7月份,再次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下架定价利率大于3.0%的保险产品。目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仍在,保险公司配置的部分资产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加大。长期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实体经济创造利润的能力趋于下降,自然宏观利率随之走低。因此,调降定价利率是缓解保险公司偿付压力的必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

  费差方面,强化“报行合一”的落实。9月份,监管首先推动了财产险公司在车险领域的“报行合一”,在《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中全面加强对车险费用的监督管理。紧接着,在10月份要求人身险公司与银行按照“报行合一”的要求重新签约,使得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较之前下降约30%。监管也表示,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也在计划之内。“报行合一”的全面推行,将推动保险业算账经营、强化内部管理,降低费差损风险。

  发展节奏方面,从短期快速发展变为长久平稳增长。监管在10月份印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要防止业务大进大出、激进发展,给持续多年的寿险开门红按下暂停键。财产险行业的自律也在加强。11月份,中保协印发《关于扎实做好车险行业自律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避免拼费用等非理性的市场竞争和过高的业务增速。

  优化服务,提升品质

  2023年保险业继续加速“以产品中心”向“以客户中心”的转型。前者的重点在于销售费用竞争,而后者的重点在于优化服务。“以产品为中心”意味着以现有产品为主,投入销售费用获得客户保费,甚至不惜采用销售误导等手段,长期来看对保险的声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以客户为中心”则是修正“以产品为中心”的“本末倒置”,真正满足客户对专业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推动保险产品及服务升级迭代,促进保险服务更加深入,保险的价值更加凸显。

  财产险方面,开展风险减量,科技助力减损。1月份,监管发布了《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各公司扩展服务内容。财产险行业积极响应号召,建立了风险减量的服务闭环:事前主动预防、事中及时减损、事后积极补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风险减量服务已经在农业保险、汽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领域有诸多实践案例。保险公司与异业科技公司建立联接,围绕车生态、企生态、家生态等多场景建立了相对完善、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服务效率和损失程度均有所改善。

  人身险方面,规范销售行为,提升人员素质。9月份,发布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约定了保险售前、售中、售后的标准动作,构建保险产品、销售人员及消费者的适当性。保险业销售服务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销售误导和代理退保等行为得到遏制。11月份,中保协起草的《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开始征求意见,提出根据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将保险代理人分为四个等级。人身险公司的销售团队减量提质,高素质、职业化的销售队伍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不仅局限于保险销售,还包括健康养老、财务规划。

  稳中求进,蓄势待发

  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保险业在化解风险、优化服务的同时,取得了稳定增长。保险业整体呈现稳中求进的态势,为明年的优质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自5月起从个位数恢复至两位数,在7月受到定价利率调整影响,同比增速出现小峰值,接近15%。截至10月,保费同比增长11.43%,预计全年稳定在10%左右。头部公司重新重视银保、经代等渠道,多元化加强,发展更均衡。人身险公司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重重考验--利率下行、重疾险失速、代理人流失.....从数据可以看出,行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在转型中孕育新动能。

  财产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约7%,其中车险增速保持在6%左右,非车险增速从两位数下降至8%左右。行业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9.90%,虽然比去年略有提升,但面对疫情防控转段后更真实的风险环境,守住了100%的红线。2021年,监管在《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设定了2023年底的三个量化发展目标:第一,综合费用率较2020年底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第二,非车险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承保盈利公司覆盖面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截至今年10月,第一个目标仅剩约1.5个百分点的距离,第二个目标已超额达成,增加了16个百分点,第三个目标待年报公布后见分晓。行业逐步适应新的发展理念,在规模和效益之间取得平衡,步伐越走越稳。

  2024:立命为民,优质发展

  服务实体,保障民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保险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保险业应把握发展机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撑起医疗、养老第三支柱,推动普惠保险惠及更多企业和人民群众。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是深度融入全球先进制造产业链的窗口。中汽协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一千万辆,同比增长20%,占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自2021年《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发布以来,头部财产险公司均已入局,但很多中小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保险仍在观望。经过两年多的试行,保险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经验。预计明年将会有更多公司入局,共同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提升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覆盖面。

  养老产业前景广阔,是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双赢的大市场。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77‰,比2021年下降0.75个千分点,人口陷入负增长,老龄化程度逐步加重。面对3亿老龄人口的庞大市场,保险业积极参与。近年来,行业探索出重资产和轻资产两种养老投入模式,涌现出一站式居家养老、标准化社区养老、特色化旅居养老等不同服务场景。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开始并轨,社会养老金待遇趋同,人民群众对商业养老的关注程度将进一步增强,保险公司将更加深入参与第三支柱建设,各显其能。人身险公司将继续通过养老和健康管理产业布局,赋能储蓄型产品发展。养老险公司在《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引导下,暂停短期健康险业务,聚焦养老保险主业。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则由财产险公司提供财产险、责任险等服务,形成综合化保障。

  坚守底线,优质发展

  保险业应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风险防控是保险业发展的底线和基石。2023年发布的保险相关重要政策达到了92项,很多公司都受到顶格监管处罚,这表明监管追求的是行业的低风险和高声誉。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监管部门已经摒弃“父爱主义”,围绕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和公司治理三大支柱,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即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监管已经表态要“长牙带刺”,预计明年的监管力度不会减弱,只会更强。2023年保险业的复苏实属不易,但基础尚不牢固。2024年,行业需要继续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内控和关联交易治理,规范销售行为,稳住偿付能力。这需要公司股东、经营管理层以及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守住底线,为高质量发展奠基。

  高质量发展不应局限于大公司,所有公司都应该重视。经常有一线从业人员抱怨,大公司抢占中小公司的市场份额,生存尚有压力,更无暇谈发展。然而,从数据看,不论是财产险老三家,还是人身险头部公司,增速都是低于市场的,中小公司的份额正在增加。从财务报表看,中小公司与大公司最大的差异在于费用率。从经营策略看,是成本管控不到位和差异化不足。

  一方面,保险机构要坚持算账经营,优化成本。通过销售专业化,管理精细化,运营科技化,把每一笔费用都花在刀刃上。人身险公司在过去依靠“增员、激励、炒作”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时过境迁,旧地图无法指向新大陆。客户群体已然变化,保险需求不断升级,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从底层逻辑看,“代理人人均获客数量→销售转化率→人均产能”是个险销售的链条,但多数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只考核最后一项指标,忽略了前面的过程。精细化管理,要全面覆盖每一个业务环节。2023年是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数智化和大模型给了保险业更大的想象空间。借助新的技术手段,个险销售的全链条均可被保险公司监控,并利用算法和培训帮助代理人获得能力提升,提高人均产能,从而形成“高产能→高收入→更多高级人才→更高产能”的正向循环。这种思路同样值得财产险公司借鉴,如何利用AI等技术赋能保险,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是每家保险公司都必须思考的课题。

  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2023年,在政府和监管的引导下,上海、四川、山东等地方国资不断注入到保险业。地方国资的参与,不仅为中小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更为其提供了更多立足当地发展的土壤。普惠健康险、普惠家财险的推行,帮助中小公司扩大了在当地市场的覆盖面。但是,普惠产品毕竟是基础的、标准化的,与消费者的互动有限,对品牌力和客户忠诚度的贡献不足,这一点也反映在了部分省份的惠民保续保率上。扩面后,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提质,研究当地的产业政策、医疗政策和消费者需求,更好地整合当地资源,推出服务更优、更具当地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力争在服务速度、质量等方面排在当地的前列,成为一方百姓信任的保险伙伴。

  直面挑战,脚踏实地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设定了较为积极的宏观基调,重申“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然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给保险业带来重重挑战,部分保险公司及三四级机构面对环境及政策变化,经营压力增大。2024年,保险业依旧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转型和发展的脚步还在继续。综合地、长远地看,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行业仍处于战略发展期,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具体地看,建议人身险公司可在以下重点工作发力:第一,抓好客户经营,设计有针对性的运营动作和标准化流程,利用数字化工具做好监控、激活和转化。第二,修订完善基本法,将利益向销售一线倾斜,设计与监管要求相符的人员分级机制,提供完善的培训和赋能,留住绩优人才。第三,深耕产品差异化,在销售费用趋同的时代,回归保险的功能和服务,用产品优势获得中介渠道的青睐。对于财产险公司来说,可着重关注以下重点工作:第一,持续优化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和工具的开发,以业务品质为首要目标,利用科技丰富核保、勘查、预警和救援等服务环节,节约人力成本。第二,积极寻找增量,抓住政策机遇,布局新能源车险、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领域,推出特色产品,在小而美领域打造优势护城河。第三,精打细算,强化各级机构算账经营的理念,做好成本费用管理,提高承保利润。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保险从业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守正创新,认真过好每一天。总部人员要认真思考、规划,从宏观层面为公司把舵定向;机构负责人要认真理解、贯宣,将总公司战略与机构当地情况有机结合,把握机构特色的发展方针;一线人员要认真做好每一单业务,以实际行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公司转型和发展贡献力量。聚焦目标、聚焦重点,从每一件小事、易事做起,不断强化优势和专长。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强大的能力和团队,增强信心和底气,方能成就大事、难事。

  (本文作者介绍:保险资深专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