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实验室:2021保险展望

2021年01月04日12:05    作者:分子实验室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分子实验室

  本文作者:刘扬 

  2020年的起承转合,让人措手不及,但又希冀未来能够重归熟悉的“常态”。

  2021年,才是旧时代落幕,新生代萌动的保险新时代来临。

  2021年,不再是拥抱线上化、数字化,

  而是必须完成线上化、数字化。

  1、强监管和科技监管时代来临

  过去数年中国保险科技和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监管大环境,甚至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监管导向和政策起到了相当的核心作用。2021年,保险监管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非持牌、非持证等“非法经营保险”;数据安全、个人征信和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保险;保险中介等。

  同时保险监管也将以2021年为元年,逐步迈入数据监管、科技监管时代。监管部门将对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互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安全等提出明确刚性要求,这会让很多机构措手不及,又会让很多科技公司觉得如沐春风,总之类税务“金税三期”模式的保险科技监管也将大有作为,保险监管科技也将成为2021年保险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线上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用户将越来越担心对隐私安全和个人数据滥用,虽然国家层面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但这种担心仍将对有价值的保险创新和服务形成阻力,而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也将让一些保险机构蒙受损失。

  2、用户时代来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将所有把所有线下企业都在一段时间推到了线上,从小孩到老人也都体验了一把线上化,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和“观沧海者难为水”的良好体验,让很多传统企业深切体会到线上、线下融合所爆发的能量,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管理效率和能力提升。而所有线上企业一方面压力山大,另一方面,又嗅到了以自身积累线上化运营能力转而服务更多传统企业线上化的机会。

  重要的是,用户已经自如地穿梭与线上线下,一方面体验着线上的便捷,一方面享受着线下带来的优质个性体验,无论是陷入存量搏杀的车险,还是基于乘胜追击的健康险,存量用户激活、增量用户获取、用户运营、用户体验等将成为2021年乃至之后若干年的核心主题。

  3、健康险的分水岭

  2021将是健康险发展的“分水岭”,因为市场和经营的基本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虽然健康险消费被极大激发,但收入预期下降导致的支出下降;2020传统保险机构开门红的挤出效应;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网销长期重疾险产生较大冲击。其次,百万医疗类短期健康险将受到价格、门槛更低,品牌效应更强,产品责任逐步优化的“惠民保”更大冲击,甚至在部分地区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同时部分百万医疗险自身恶性竞争加剧、投诉、高佣金、低用户体验等问题也会持续造成百万医疗产品价值下降。

  2020年,同样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医疗改革加速,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医药支付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预计2021年更多低门槛、报销型+健康轻服务的健康险产品将成为市场一抹亮丽的风景。

  另一方面,国家和监管政策将进一步鼓励健康险发展,而健康险本身的发展和经营结果将越来越受到国家医疗改革的影响,谁能顺势而为,把握改革带来的巨大机遇和红利,将成为下一阶段健康险市场格局的主导者和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4、车险仍是未来财险之王

  2021年,也许是近10年来车险经营者们最难过的一年,但目测监管已经采取了尽可能的手段来保护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主体,同时监管恐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市场规模下滑和部分险企局部退出车险市场的心理建设。“刮骨疗伤”总好过“断其一臂”,彻骨的痛也代表着毒已入骨,但并非无药可救。放眼全行业,车险仍然是保障型保险产品中体系化最好的,只要回到用户视角,以科技为手段,服务为核心,保持持续稳定经营,车险仍然是王。

  另一个视角,2021也是新车险时代的元年,疫情后的影响与警醒,正在带动大城市运动向生态型社会平衡发展的深刻转型,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不断膨胀的高质量路网,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人口流动更加多元,城市中稳定的用车升级和城乡潜在的巨量购车人群让中国汽车消费和车险市场充满可以憧憬的未来,特别是城乡经济结构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新能源车消费和内循环、多元城市中心带来的物流行业和商用车快速发展,也代表着车险未来发展三足鼎立之势。

  2021年,数据分析和定价、市场追踪和报价技术、在线自动化、用户运营、人伤管理和服务、车后服务资源整合、新能源、商用车等将成为车险科技发展的重点。

  5、鲤鱼跳龙门的保险科技创业者

  麦肯锡题为《 2030年保险业-人工智能对保险业未来的影响》的报告中预测了2020-2030保险科技的发展主流,在2020年当下,互联网和数字化带来的客户数据仍然主要用于评估风险并提供标准产品,保单仍以传统方式定价,购买和提供服务。我们观察到除了分销型保险科技公司外,大部分保险科技和创业企业主要发展模式未能突破传统框架,新时代来临,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公司滞留在旧时代模式中一起沉沦。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其将2020-2030的保险科技描述为以下几个方向:

  (1)外部或通过设备收集的数据可用于主动评估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保健产品和建议

  (2)算法平台负责大多数财务计划;人工代理直接建议客户

  (3)算法匹配导致合适的渠道/顾问

  (4)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定价将变得更加量身定制,风险池也将越来越小

  (5)数据,见解和交易通过集成的参与平台进行跟踪

  (6)面向个人的更具动态,基于使用情况的保险产品的兴起

  (7)生命,财富和健康政策开始融合

  (8)自动承保占90%以上的保单;多数产品的人工承保停止

  (9)聪明的个人助理帮助代理商优化任务,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客户推荐交易

  我们发现,当下的保险科技创业者中一些已经具备了未来的雏形,无论如何,新时代的保险创业者除了坚守保险的规律和底线,必然更懂技术、更懂数据、更懂用户。

  6、保险科技ToB的窗口期

  随着全社会在线化加速和用户线上化迁移,更多企业被要求以更短的时间完成员工-产品-用户-管理的在线化和数字化闭环,这为有线上化保险技术和运营积累的公司带来了真正的快速拓展业务机会。一方面这是个加速线上化和相关应用部署的快周期,同时这个窗口期留给保险科技企业们的时间并不长,当市场主要主体完成了签约和使用,ToB市场的基本格局就已经形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ToB对保险科技企业本身的能力积累、资本实力、时间投入、部署效率、运营服务等都有很高要求。保险机构和从业者不再对“线上化”一无所知,他们更关心线上化和应用带来的实效和对工作业绩、组织管理的明显提升,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机会将更多留给过去几年有充分线上化技术积累的中大型保险科技企业。

  7、社交视频化、游戏化

  视频交互传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大幅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门槛,预计视频媒体在用户注意力占比仍会持续增加,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场景化、可交互、高质量的视频节目和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将有越来越重要的江湖地位。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图文媒体平台开始向流媒体平台迁移,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就像要掌握OFFICE一样,保险从业者也必须掌握从视频制作到运营的一系列技术。

  8、保险资管时代

  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一方面会向保险机构投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持续释放红利,一方面保险产品和资本的长期性质更符合未来国家预期,中国的高科技、生物医疗等关系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领域更需要长期资本的持续稳定加持,同时消费者也对能够应对通胀,适合长期投资养老的保险产品充满期待。2021年也是新保险资管元年,长期寿险产品创新、智能投顾、财富管理与保险融合会有越来越多的亮点。

  从用户端看,收入压力和负面预期,让大多数人增加了储蓄意愿,同时对健康、意外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收入中断担忧加剧,大部分用户将更青睐于价格更低或者性价比更高的保障型保险产品,同时青睐投保更灵活,收益稳定的投资型保险产品。

  9、透明化

  急剧膨胀的互联网内容和未经审核的信息,让人们变的更加焦虑,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也让人们降低了理性思考能力,这使得网络欺诈和误导泛滥,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大幅降低,对各类广告变得逆反。更多用户将寻求一种更简单、透明、可信的方式,比如在保险行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营销逻辑下,很多用户采取自学模式。

  2021年,无论是销售还是理赔,无论是保险机构还是相关服务机构,提供便利在线化工具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创造透明、简单的用户体验是十分必要的。扁平化、有同理心的新型保险组织、政府参与的商业保险项目和透明化的服务将有更多发展机会。

  10、就业是挑战更是机会

  2021年,稳就业仍将是核心话题。当我们深入去看就业问题时,就会发现它更多时候是个相对概念。就业的背后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的供需问题,疫情导致城市餐饮人员和加工业用工短期失业,但经济复苏后,很快又呈现劳动力紧缺的招工难局面。新技术实施导致部分岗位人员出现大量冗余,而这些人换一个角色就能成为另一个行业的生力军。

  回到保险行业,劳动力过剩与短缺并存,适应新时代的新部门、新岗位亟需建立,销售队伍也需要大量新生力量;同时在数字化浪潮下,管理岗位冗余,动力变为阻力,传统组织和组织内的劳动力都需要再造蜕变。

  2021年,保险科技企业要深刻洞察行业供需关系,发掘劳动力的价值和适应未来需要的劳动力缺口,从单维度供给技术延展到培养、供给拥有特殊能力的“未来战士”。

  2021年,让我们和互联网保险说再见,

  因为所有的保险都将是互联网保险,

  让我们以用户为本,

  回归务实,简单,透明,

  打起百倍精神,

  一起拥抱新时代。

  (本文作者介绍:分子实验室是保险创业、创新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研究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和保险行业前沿问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