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东辉(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车险改革也并不复杂,只要把消费者的保障、便捷、效率、成本放在第一位,改革路径就会清晰。世界上大多数保险市场在多年以前就都成功地实现了车险市场化,我们的车险改革也一定能成功。
车险改革从2014年正式推进三阶段商车费改,已经有六年;从2006年行业推行交强险、实行商业车险ABC条款,已经有十四年;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放财险市场、启动车险改革,已经近二十年。目前交强险从2008年至今维持原状,商业车险仍然使用行业示范条款和统一的费率表,仅允许公司在一定范围内打折。这样的监管力度和市场化水平在二十年里没有取得实质进展,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乱象也在此期间时好时坏,症状和病根也都没什么变化。
新一轮改革启动在即,其实各种建议在行业已经讨论过很多次,监管部门恐怕已经出现了选择疲劳。但是回到改革的初衷,也回到一个市场化、充分竞争、高效运行的车险市场所应该有的特征,还是要就几个关键问题再啰嗦一遍,提几个建议:
1、简化产品 - 车险是最基本的金融消费品,不需要复杂的产品结构,国外车险的主流产品非常简单,一般2-3种,各国最主流的车险产品是综合险,涵盖了非常完整的保险责任。附加险很少,以提供代步车等增值服务为主。我们的车险产品结构过于复杂,消费者也搞不清楚,产品和价格的透明度差,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容易导致销售误导和理赔纠纷。其实消费者不关心产品的形态,应当大力简化条款结构,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2、放开价格 - 车险已经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价格的管制在各类金融产品中是最严格、最复杂的。其实各种市场乱象的根源都指向价格没有实现市场化,价格管制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行为和主体经营行为,已经没有积极作用。价格管制的初衷是避免过度竞争、避免行业保费下滑、避免中小公司出现经营问题,现在这三个目的的合理性都不存在了。尤其车险的规模并不是监管者需要关注的,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选择善于经营车险的主体经营车险,市场才能健康成长。
3、管住费用 - 现在费用和赔付是跷跷板,此消彼长,原因就是价格没有放开。价格放开之后,监管部门应该集中精力管住费用率。国际市场上车险费用率很少超过30%,目前我们的车险消费者缴纳保费的40%用来支付渠道和保险公司自身的费用,这样的金融产品是不应该被市场接受的。所以在费率放开之后,监管部门应当重点关注费用率,对于费用率过高的经营主体进行限制,保护消费者利益。
4、分开人伤物损 - 人和车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完全不同,承保、理赔、服务的需求和处理流程完全不同,应当在产品和服务上彻底分离。对人的保障应当是强制的、普惠的、全覆盖的、无过错的,这是交强险的保障范围,车的保障则应当遵循商业原则,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买。最初交强险涵盖的2000元物损责任,主要考虑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双方可以快速撤离现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其实这一目的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利用保险行业和交通部门的数据平台实现。人伤、物损责任的分离将极大提高交强险的人伤保障程度,同时也可以节省理赔资源、提高理赔效率。目前小额物损责任占用了大量理赔服务资源,抬高了交强险费率,这并不是交强险的保障目的。
5、避免最坏博弈 - 车险改革看起来很复杂,各利益相关方有着多种不同的诉求,而且经常是相互冲突的,监管部门面临多目标函数下的决策,很容易出现最坏博弈结果,即各种目标都考虑了但都没有得到满足。因此还是要区分不同目标的优先级,重点考虑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改革不求全胜,但要避免最坏博弈。分析一下车险改革的几个可能目标:1)保费规模不能降;2)行业不要亏损;3)保障程度提高;4)费用率下降;5)消费者受益。其实真正有意义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消费者受益。即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提高保障,提高行业效率,提高服务水平,让利于消费者,只有这样改革才有合理性、行业才能进步、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其他的目的都不是根本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车险改革也并不复杂,只要把消费者的保障、便捷、效率、成本放在第一位,改革路径就会清晰。世界上大多数保险市场在多年以前就都成功地实现了车险市场化,我们的车险改革也一定能成功。
(本文作者介绍: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