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展望--重塑全球生产供应链

2021年10月12日09:11    作者:海通国际宏观研究  

  文/新浪财经(微信公众号xlgg-sina)专栏作家 海通国际宏观研究

  由于消费需求居高不下,低存货水平将推动库存重建,并为短期增长提供动力。但长期来看,全球各国若想从根本上改变其供应链结构,更深层的生产技术转型或许是必不可少的,且这一转型可能会以牺牲大量工作机会为代价。

  由于消费需求居高不下,低存货水平将推动库存重建,并为短期增长提供动力。但长期来看,全球各国若想从根本上改变其供应链结构,更深层的生产技术转型或许是必不可少的,且这一转型可能会以牺牲大量工作机会为代价。

  重振旗鼓

  近期,投资者与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供应瓶颈和商品短缺。新闻头版多次出现货船无法在码头靠岸卸货、民众疯狂抢购石油等报道。调查显示,与当前日益上涨的消费需求相比,欧美企业的成品货物库存已达到有数据记载以来的最低水平(图1和图2)。不出所料,消费物价通胀仍处于高位,美国与欧元区的CPI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3%与3.4%,均为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未来,核心问题并非在于供应能否恢复,而是其恢复速度。若恢复速度过快,商品短缺、物价上涨将转化为供应过剩、通货紧缩。因为生产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供需失衡会导致短期价格在均衡水平附近波动。疫情等非常规因素使生产大规模滞后,导致了如今价格在长时间内剧烈波动。

  持续的通胀将激励公司增产扩容,使供应不足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此次经济复苏与以往不同的是,当经济重新开放时,疫情期间被长期压抑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通常情况下,因经济衰退而积压的过量库存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耗尽。然而,本次经济衰退持续时间之短、经济反弹之强劲,远远超出了供应商的预期。这一现象在发达经济体中尤为显著。此外,目前中国补库存的节奏也已超过上一个库存周期(2016-19年)中的最快增速(图3)。

  总体来说,尽管产出有所提高,但物流瓶颈导致完工货品无法足量、及时地抵达终端需求所在地,所以短期内很难出现供应过剩或通货紧缩的现象。中期来看,库存储备可能持续走高,并维持在正常水平之上。疫情之后,更多厂家将吸取经验,不再采用“准时制”库存管理方式,以在未来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这一现象可能带来一轮“补库存式的繁荣”,并为GDP增长提供比正常存货周期更持久的支持。

  人也是供应链的一环

  服务行业尽管并不依赖于冗长或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但却因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双重流失,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尽管疫情加速了数字化与远程办公的发展,但劳动力依旧稀缺。即使其他资源的问题得到缓解,劳动力不足在供应瓶颈中将长期存在。

  劳动力短缺最严重的行业可以通过提高薪资来吸引更多从业者。数据显示,美国时薪增长率(目前同比增长4.8%)与青壮年劳动参与率呈正相关(见图4)。然而,基于当前的工资水平,人们并不急于就业。一方面,由于疫情封锁期间家庭消费降低、存款增加,加之政府直接派发的多项纾困补助,家庭部门财务状况较为良好;另一方面,产出不足和供应链扭曲等问题抑制企业盈利,使其能提供的涨薪空间有限,无法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仅靠货币政策难以精准有效地解决供应端生产滞后的问题。央行利率调整和量化宽松政策均为总量政策,无法影响对单一产品的需求,不具有针对性。实际上,如果供需失衡仅仅是临时性的,那么货币政策不应做出任何调整。芝加哥联储主席Charles Evans在本周表示通胀不会一直维持高位,最终将降低至央行2%的目标以下。这一言论表明,如果目前所面临的供应瓶颈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供应过剩及通货紧缩将会出现,但具体时间难以预计。

  重塑生产过程

  很多现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不同零部件之间属于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否则无法产生最终成品。同时,这些部件的供应在疫情冲击下并不稳定,所以一些公司可能选择扩大库存、或加大对额外产能的投资。也有公司会选择重新设计生产过程。面对这一问题,潜在的长期解决方案包括提高产能、增强供应链弹性、以及提高生产投入的可持续性。

  在产能和仓储上加大投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闲置产能和库存余量越大,越有利于规避尾部风险,但对很多企业来说,这样做会导致成本过高。尤其当企业看到政府很有可能通过政策激励来帮助同业度过危机时,他们更不愿意通过加大投资来对冲风险。

  如果供应链弹性越大意味着企业在面临冲击时更有能力维持正常运作,那么将生产过程本土化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然而,在国内经济冲击更为显著时,全球化的、分散的供应链对企业将更为有利。只有当所有外国供应商及物流渠道同时遇阻,而国内却不受影响时,生产链完全本土化才能体现优势。

  因此,想要真正解决生产供应问题,更为可行的路径是通过改变生产技术来降低对于稀缺生产资源的依赖。例如,自动化生产可以减少传统供应链所需的人力投入,并降低距离造成的区域性影响。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代替大量的原材料进口,从而使全球生产运输向低成本、标准化转型。创造从需求中产生,构建稳固的供应体系是大势所趋。但不可否认,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的改革会削弱劳动者的议价能力,薪资-物价螺旋式上涨的可能性也会大幅降低。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完成革新之前,央行不应持续加息。

  (本文作者介绍:判断全球经济走势,关注海内外宏观热点。)

责任编辑:张海营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