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成:沙特调整石油出口流向 “神来之举”之妙,妙在战略平衡

2022年06月23日10:05    作者:董秀成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者 董秀成

  根据据路透社和彭博社等外媒近期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经通知至少五家位于东北亚地区的炼油厂:该公司7月份的实际原油供应量将低于合同规定的数量,这可能预示意味着中国7月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将远低于双方限定的协议数量。

  与此同时,沙特方面提出将在7月份增加对欧美和日韩地区的石油供应。

  尽管这条国外权威媒体报道出来的新闻并没有得到沙特阿美的回应或证实,但是由于这条消息涉及到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和石油进口量十分巨大的中国,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处于敏感的变动期,因此迅速引起国内外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于是乎各种评论或猜测层出不穷。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一、消息可靠性因素

  上述新闻是否是真消息,或者信息可靠性如何,关键要看信息发布者是谁?信息发布是否具有官方性质?

  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发布新闻者主要是西方媒体,这需要认真考虑,因为最近几年来,由于西方国家媒体出于意识形态考量,经常发出一些似似而非,甚至故意炮制出某些假新闻,或者故意曲解新闻本身的真相。

  再看一看,新闻的主体是沙特阿美和中国企业,这说明媒体报道记者在利用沙特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在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目的或许是为了吸引眼球,这当然也符合天下所有媒体都秉持“唯恐天下不乱”的报道传统。

  当然,本人细看了几篇相关新闻,也有境内外媒体直接将沙特阿美报道成沙特或沙特阿拉伯,这样就更加存在有意或无意混淆是非之嫌。

  如果报道是沙特或沙特阿拉伯,那么我们就首先要问,发布新闻者是沙特外交部还是能源部,显然所有上述相关新闻报道的对象均不涵盖政府官方机构或部门,压根就没有出现能源大臣或外交大臣等官方机构。

  在我看来,部分媒体或许有意将沙特阿美可以说成是沙特,这本身便让新闻报道存在可以“扭曲”事件本身产生了怀疑。

  但是,从各种逻辑关系分析来看,尽管信息来源不怎么正规,但是这种消息可能是真实的,并非是假新闻。

  二、政治因素

  面对沙特石油贸易方向调整,西方媒体诸多报道与事实相符吗?

  新闻不重要,重要的是新闻背后的新闻。

  其实,如果深入分析,新闻报道可能过于肤浅,与真实情况并不一致。

  在本人看来,沙特上述神来之举,有其深刻的逻辑思考,并非是全面倒向西方,更不是配合美国政策需要,而是有更加精妙、符合自身战略需要的决策。

  当媒体传出沙特将要减少对中国原油供应这条消息之时,人们马上就会疑惑,沙特政府意欲何为?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中国与沙特之间的外交关系出了问题?沙特这个世界上最大石油输出国怎么可以轻易得罪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难道沙特就不担心可能失去这个最大买家吗?

  沙特阿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同样也是所有权归属于沙特阿拉伯国家的一家大型油气企业,这家公司核心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贸易等等,与世界众多油气公司和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往来。

  从沙特阿美这家巨星石油公司的国家石油公司属性来说,她当然与沙特政府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因此其对外开展石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体现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国家意志,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

  从逻辑上,沙特此举,肯定是以符合自身利益为第一考量。

  众所周知,由于俄乌冲突导致西方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西方陷入了能源短缺的危机之中,油价不断飙升,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面临高通胀压力,似乎已经被高油价压得有点喘不过气了,急于破解高油价这个难题。

  在此背景下,沙特若减少出口到其他地区的石油份额,将更多的石油出口到欧美等西方国家,一方面可以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搞好与美欧之间的关系,这绝对符合沙特自身的利益,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举。

  从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大趋势下,沙特采取这种石油出口调整政策或许是这个最大石油资源国的战略举措之一,既考虑了现实石油市场的需要,更是在战略上具有深思熟虑的考量,以适应其在未来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

  如此说来,沙特调整石油出口政策,或许是目前最为聪明的行为。

  三、经济因素

  根据相关消息表示,沙特在亚洲地区仅对中国减少石油供应,而对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国家仍然照常供应。

  沙特阿美可以给出出口调整的理由,当然理由可能十分简单,那就是经济原因,因为欧洲炼油厂可以为进口石油提供更有诱惑力的价格。

  在前段时间,沙特阿美宣布将5月运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进行上调,高于基准价格水平9.35美元,幅度可谓真是不小,歧视这种商业行为在经济学领域被称为“价格歧视”现象。

  不过类似这种“价格歧视”情况在以往历史上长期存在,这其实也是业内人士长期关注的所谓“亚洲溢价”现象,同样的石油,卖到亚洲市场的价格要高于卖到欧美市场的价格,似乎有些不讲道理,逻辑上也令人觉得说不通,因此也催生了中国能源经济学术界长期研究和分析的所谓国际石油定价权争夺的话题。

  紧接着不久,沙特阿美再次宣布将运往亚洲和欧洲的原油官方售价再次提高,但是对美国出口售价却保持不变,这种价格歧视行为显然更加不合理,其中沙特与美国之间长期维持的同盟关系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亚洲和欧洲一直以来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扮演的都是市场买方的角色,而美国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单日的产能突破了1000万桶,在生产规模上几乎与沙特持平,而面对石油危机的考验,“原油买家”自然处于不利地位。

  从西方可能提供高额价格的诱惑下,沙特处于自身经济利益也会选择西方市场,减少对中国石油供应,增加对欧美和日韩出口符合沙特经济利益。

  政治归政治,而商业归商业,商人向来在商言商。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企业家的本性是赚钱,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在可以低价购买石油的情况下去购买高价石油,因此商人通过各种可能的变动手段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便可能成为未来长期存在的现象,包括西方国家的能源企业,也可能成为变相行为的市场主体,这一点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四、中沙关系因素

  无论沙特处于何种考虑采取令人瞩目的出口政策,但是可以肯定沙特这次举动还是确实出乎许多人的意外,因为这个中东最大产油国不久前还表示中国是其“关键客户”,沙特将是中国未来重要的石油供应商,怎么突然之间,说变就变了呢!

  世界人都知道,由于中国石油资源有限,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每年都会从其他国家购入巨量的石油资源,而沙特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之一。

  从沙特此次政策调整的新闻报道来看,显然沙特有意遮掩其官方性质,政府部门没有发出任何相关声音,与此同时,中国官方也没有任何回应。

  但本人认为,这次沙特在政策调整之前,肯定提前与中方“通过气”,尤其是沙特阿美与中国相关大型油气集团(如中石化等)应该进行过“事先沟通”,或者说,应该是在在经过双方共同协商之后,沙特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并有意淡化处理这个决定。

  从外交关系来看,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中国与沙特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合作也让双方有了高度的信任和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沙特根本犯不着因为石油贸易这个并非重大事务而将双边关系搞坏。

  相对来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比较便宜,因为俄罗斯石油本来价格较低而且在当前形势下还可以提供价格优惠,因此从经济利益考虑,中国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抑制国内输入性通货膨胀、经济复苏和油气产业发展等均具有意义。

  从逻辑上看,沙特之举不但不是中沙关系出了问题,而是沙特在平衡美国、欧洲、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一个战略之举,表面看似乎是一个对中国不友好的举动,但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可以体味其“玄机”,暗藏大国之间战略博弈中的默契和配合。

  长期以来,沙特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双方合作十分愉快,甚至前段时间传出沙特与中国之间石油贸易将实现人民币结算的消息,本人也曾经撰文分析过这个问题,其实沙特与中国之间能源贸易若完全实现人民币结算,目前尚未具备现实可能性。

  通过沙特进行这样调整,中国得以以较低价格满足国内的原油进口需求,俄罗斯得以稳定原油出口市场,沙特得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中国、俄罗斯和沙特这三个国家实现了三方共赢。

  从目前情况分析看,本人认为沙特减少向中国供应石油,应该是经过与中国相关进口企业协商之后的结果。

  五、美国因素

  从新闻来源看,沙特这次政策调整,信息首先来自美国媒体。

  从美国媒体报道来看,思路比较清奇,中国作为第一大原油进口国,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沙特减少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那么中国必然就会出现市场缺口,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便是不二选择。

  从境外媒体分析来看,主流分析比较一致,基本逻辑思维是沙特此举可能是为了顺应美方政策需要,讨好美国是其主要考虑因素,才将原本原来计划出口到中国的石油,转运出口到欧美国家,而且还“美曰其名”这是由于沙特和美国之间拥有良好合作,虽然这种说法或解释难以让人有足够的信服。

  沙特采取政策调整之举,可以缓解西方对沙特要求增加石油产量的压力,也可以通过这种炒作继续维持较高油价,继续从西方国家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

  自从油价不断飙升以来,美西方国家一直给沙特施压,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尽快增加石油产量,一方面抑制国际油价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增加对美欧国家石油出口,进而缓解西方国家能源紧张局面。

  然而,物以稀为贵,沙特出于自身现实和长远利益考量,当然未必为西方马首为瞻,必须综合全面考虑全球地缘政治演变趋势。

  根据媒体报道,拜登总统即将访问中东,当然主要目标国是沙特,在这之前沙特采取调整石油流向之举,或许就是一种姿态,难免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某种联系。

  还有媒体报道,猜测沙特之所以愿意减少对中国石油出口,这与美国近期连续对沙特示好之举,可能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有报道说,美国此前与沙特曾经进行了秘密会谈,美国表示将会归还红海蒂朗和塞纳菲尔两座岛屿给沙特,至于消息是否属实,暂时还没有任何官方证实。

  从逻辑上分析,沙特此举十分聪明,既多转了钱,又完成了美国安排的任务,还帮助欧洲解困,又不得罪俄罗斯和中国,真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对于美欧来说,折腾俄罗斯,求助沙特,最后可能就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因为制裁俄罗斯效果有限,俄罗斯石油出口可能没有减少,国力仍然没有被压制,军事实力继续维持,在俄乌冲突中占据着主动优势。

  如此说来,美欧如此折腾一番,让自己深受能源短缺之苦,承受高油价之累,这又是何必呢?没将俄罗斯弄死,自己却被大得遍体鳞伤。

  美国想方设法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结果却帮助普京解了燃眉之急,或许我们不得不说,这可能有是拜登政府的重大战略失误。

  从表面上看,沙特这一操作也可以理解为迎接美国总统拜登访问的预热,给人印象是,对美国示好,同时疏远中国。

  那么,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本人回答是:未必!

  从最近几年来看,美国与沙特之间的关系已经在悄然改变,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种“亲密无间”或“铁板一块”的盟友关系了,尤其是在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后,两国关系曾经一度达到了“冰点”。

  曾几何时,特朗普总统对沙特保持亲密关系,甚至在诸多敏感问题上,都可以对沙特放纵,或者刻意示好。

  然而,拜登总统并非如此,在其竞选开始时就对沙特展现出十分不友好的态度,不但公开用“人权问题”来攻击沙特,甚至还扬言要让沙特政府沦为“贱民”。

  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沙特之所以减少对中国石油供应,这当然与美国存在一定关系,或许美国对其施压也是一个因素。

  作为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其威慑力和影响力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可能对其小觑,沙特也不可能例外,因此在对美关系上一直保持谨慎态度。

  实际上,美国一直没有远离中东,就沙特本身而言,周边还环绕着以色列、伊朗这样的强劲对手,如果与美国翻脸,那么自身安全保障可能会出现问题。

  因此,沙特不可能过分得罪美国,即使想赚钱,也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赚钱,这其实也是无奈之政策选择。

  六、欧洲因素

  欧洲能源危机已经非常严重,部分企业开始停产,部分民众开始砍柴取暖。

  沙特在这个时候减少中国石油供应,应该主要是为了满足欧洲市场需求。

  沙特减少对中石油供应,但同时增加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这当然反应了沙特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演变的自然反应。

  俄乌冲突,导致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西方国家自然面临石油短缺局面,甚至出现供应危机,她们将寻求石油资源的目光自然伸向沙特这个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度,其实这很符合逻辑。

  俄乌冲突,对于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对国际关系当然也会造成影响,而且这种冲击和影响尚未见底,未来走势还难以判断。

  从欧美国家战略看,遏制俄罗斯发展,消耗俄罗斯的国力,降低俄罗斯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进而维系在以美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这就是美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也许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是美西方国家的必然选择。

  如果中国和亚洲国家增加从俄罗斯石油进口,那么势必冲击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效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美西方的战略利益,这肯定会引起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印度的不满,甚至在未来不排除可能实施连带制裁措施。

  当然,也有些媒体做出分析,美西方国家可能采取与沙特合作方式,通过大量购买沙特石油方式,刻意让沙特减少对中国石油出口,进而抑制中国经济发展。

  诸多政治和经济因素叠加在一起,影响了国际大宗商品的平稳发展,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也有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也都把目标转向了其他国家,而其中资源丰富的沙特便成了心仪的对象。

  欧盟等国把目标转向了沙特,沙特也表示尽管石油供应紧张,依然会满足欧盟等国家的石油需求,那么如何满足呢?是增产还是市场结构调整呢?

  从数据上来看,中东地区确实已经增加了对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目前,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正在出现具有戏剧性的改变,欧洲人在这次因俄乌冲突而导致的能源危机中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为了所谓的价值观,放弃了俄罗斯长期以来为其提供的廉价石油,不得不舍近求远,不得不增加从中东和美国进口石油。

  另外,欧盟原有的大批炼油设备长期为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进行加工,其实并不适合用于来自美国的页岩油和沙特石油的加工,这又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购买新的炼油设备和装置,炼油厂改造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可以说,由于能源短缺,不少欧盟企业已经停产。

  对于欧盟来说,目前只能硬着头皮,砸锅卖铁地解决能源问题。

  其实,欧洲不少国家还在偷偷地购买俄石油,美国也开始说,需要放开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禁令,但需要附加价格约束条件,也就是说,你俄罗斯可以出口,但必须低价出口,目的是为了抑制全球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

  七、对中国石油进口构不成影响

  上述这件事情不但引起国内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且自然在第一时间引起了西方媒体的过度解读和各种五花八门的猜测,其中不乏某些媒体刻意炒作,将这件事情与国际政治挂起钩来,比如说,沙特在积极响应美国拜登政府的“石油政策”,其实就是有意配合欧美政治需求,在石油市场上服从欧美意愿。

  从这些西方媒体的刻意炒作之下,许多人便可能猜测,中国与沙特之间的外交关系可能出了问题,沙特已经“背弃”了中国,完全倒向西方,要看西方眼色行事。

  如此一番炒作,让许多国人感到担心,已经有不少人担心沙特中国对沙特这一举动是否有应对措施?沙特减少石油供应对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否会产生影响?中国石油进口是否会受到影响?有没有可能出现市场短缺?如此等等,舆情纷纷。

  对于中国来说,应对措施并不缺乏,沙特虽然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资源来源国,但并不是唯一石油进口来源国,其中俄罗斯早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贸易伙伴国,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自然便是对策之一。

  对于沙特这次调整石油出口流向,美国媒体在报道中也表示,这种政策调整对中国或许也是一件好事,这有助于中国调整石油结构和拓展其他石油进口渠道。

  当然,沙特采取这种“神操作”,减少对中国石油供应,同时增加对欧美和日韩国家石油供应,虽然说是为了缓解欧美国家的石油紧缺危机,但是对中国发展也敲起了警钟,也就是说,石油市场供应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出现问题。

  沙特之举,对中国会产生影响吗?是不是可能冲击中国国内成品油供应市场?

  在我看来,上述这件事对中国石油贸易格局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总体上对中国能源贸易格局和能源安全保障的影响十分有限,甚至完全可以忽略其影响。

  反而,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总体上成本有所下降。

  不过,有没有影响可能并不是关注的重点,重点在于中国对任何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或变动都不能无动于衷,而是在日益复杂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时刻牢记能源安全保障这跟弦,在战略上始终保持敏感应对措施。

  目前,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在110-120美元的高位,而俄罗斯受到西方石油禁油令的影响,石油价格已经降低到了80美元左右,中国增加从俄罗斯石油进口在经济上当然更加核算一些。

  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美国和欧盟实施石油贸易制裁,导致其石油出口受困,迫切需要寻找其他买家,价格优惠促销必然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将石油出口到亚洲经济大国,比如中国和印度等,便是当然选择。

  如果中国能够大量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那么无疑对俄罗斯来说就是支持,既能为俄罗斯石油找到销路,又能缓解俄罗斯国内经济窘境。

  俄罗斯石油主要出口国除了欧洲以外,其实就是中国,这也是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向出口出口石油快速增加的基本原因。

  2021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占全国进口原油总量的比重为17%,沙特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原油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对于中国来说,能源安全生命线不可动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汽车保有量早就成为全球第一,因此石油早就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

  中国一旦石油进口途径受阻,将会对经济社会基本面造成严重冲击。

  八、加剧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演变

  沙特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6%,单日产能超过1000万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本人认为,从战略角度来说,沙特之举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来说也是利好。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欧等国对于俄罗斯石油已经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预计未来几年时间里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石油出口逐步减少,甚至有可能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油出口量。

  如此说来,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资源国来说,过去巨额石油出口,如果找不到买家,那么国际石油市场必然面临失衡状态,油价高企、震荡、剧烈波动将影响到全球经济和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受到殃及的不仅仅是俄罗斯,而是整个世界。

  对于俄罗斯来说,不可能束手待毙,只能寻求欧美之外的其他市场,流向必然发生重大转移,从西转东,而中国必然是重要目标国之一。

  因此,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思考,中国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进口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一方面可以增加能源安全系数,另外一方面可以缓解俄罗斯受到欧美石油制裁带来的困境。

  对于中俄双方而言,沙特之举或许十分有利,不仅能使中俄之间能源贸易额度大幅度增加,还将促进中俄能源之间进一步深度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将更加紧密,显然对于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是一种冲击,多极世界将逐步取代单极世界,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沙特增加对欧洲石油出口,看似是帮助欧洲解决能源危机,但实际上也导致大量以非美元或非欧元结算的低价石油流向国际市场,市场上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西方人预料的那样出现严重石油短缺,因为你西方人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也不买俄罗斯的石油。

  沙特这样“左手腾右手”,既满足了西方的要求,又不必增加石油产量,继续保持国际石油市场“紧俏”、“高价”状态,源源不断地赚大钱,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沙特减少对中国石油出口,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对中俄甚至是美国,都在逻辑上存在利好,但对于欧洲来说,其实是最不利的,恐怕在购买高价石油之际,还得傻乎乎的对沙特点赞,表扬沙特够朋友和讲义气。

  (本文作者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责任编辑:陈修龙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蔚来汽车冲出总部大楼坠落 银保监会回应河南个别村镇银行问题:继续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蔚来汽车坠楼事故致1死1伤 为何我国将600吨黄金存入美国 万一赖账怎么办? 白宫记者会被问中印从俄罗斯买石油,美国官员回应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河南村镇银行3大追问:钱在哪、存款还是理财、是否适用存款保险? 上海一辆蔚来测试车从高处坠下,两名试车员送医后不幸身亡 “中国投资者在迅速抛弃这个国家” 穆迪调整碧桂园评级至Ba1 仍是民营企业中主体及债项信用评级最高的开发商之一 济南蔚来汽车销售公司员工:蔚来汽车坠楼事故原因疑挂错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