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谈一些经济指标回调:不宜解读为“二次探底”,经济仍在复苏进程中

2023年06月26日08:39    作者:刘元春  

  “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与以往的周期性复苏有着本质性差别,我们如果采用传统的逆周期调整方式,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简单应对,(那么)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内生动力不扎实等问题可能难以得到有效应对,我们需要有一个中期和短期兼顾的方法。”

  6月25日,在以“夯实复苏基础的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如是说道。

  刘元春表示,当前的复苏受到三种力量叠加影响:第一,本轮复苏是三年疫情后的复苏;第二,本轮复苏是房地产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程度、最彻底调整期间的复苏;第三,本轮复苏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进入新模式之后的复苏。

  刘元春特别指出,后疫情时期的复苏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社会修复向经济和利润修复,再向资产负债表修复这些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指标波动,甚至出现指标的一些微调和预期波动是一种常态。

  “对于当下大家所关注的一些指标回调不宜过度解读,不宜对当前经济形势所出现的一些波动解读为‘第二次探底’。中国经济依然在复苏的进程中,只是复苏的步伐不一致,复苏存在着一些急需纠正的分化问题。”刘元春称。

  谈及当前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情况,刘元春表示,近年来我国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美贸易在收缩,中欧贸易总体保持正增长,但美国已取代了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我国对日本、对韩国的贸易也在收缩。与此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俄罗斯、对南美、非洲等国家的贸易有不错的增长。

  “我们要关注的是,美国在产业链同盟、供应链同盟布局中,在它的产业安全布局中间的一些考量,以及这些考量对于中国外贸的挑战和新的契机。”刘元春表示,美国采取的制造业回流措施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历史上“再工业化”“产业本土化”等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应对日本挑战时也做过。

  与此同时,刘元春表示,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在改变我国的贸易结构,特别是锂电池、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三件”的突破性发展,已经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谈及未来契机,刘元春谈了三点:第一,中国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给全球滞胀带来了解决方案;第二,商品价格下滑是中国制造、中国大宗商品净进口国的红利,我们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第三,在全球产业链缩短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必须要进行相应布局,这会带来一个新的窗口期。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经济学博士,教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元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