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城市人口集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09月23日09:59    作者:刘世锦  

  意见领袖 | 刘世锦

  城市聚集效应通常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经济扩散效应以及更高的规模收益。针对要素集聚的研究,可以从包含密度、频度、浓度的“三度”框架展开。其中,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有助于对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水平进行探讨。

  为了观测人口集聚水平的演变轨迹,我们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了全国337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发现我国人口密度整体呈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且不同密度城市所占的面积呈明显的金字塔分布。如果以人口密度为衡量标准,可以把这些城市进一步分为高密度(2000人/平方公里以上)、中高密度(500—2000人/平方公里)、中低密度(100—500人/平方公里)及低密度(100人/平方公里以下)四个层级。过去20多年时间,中高密度和高密度的城市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低密度城市数量则在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城市人口密度向上跃迁主导了各层级城市变化的基本过程,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提升幅度较大,表明人口仍在持续向高密度地区聚集。从不同人口密度城市的GDP增速水平来看,四个层级都呈下降趋势。但从人均GDP来看,除低密度城市之外,其他层级城市的人均GDP始终处于增长状态,且增长斜率在2013—2014年后逐渐出现分化。此外,人口密度与人均GDP呈对数线性相关,建成区地均二、三产业GDP和对应产业就业密度则存在明显对数线性正相关性,人口密度与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也大体表现出相同的态势。

  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我们构建了“人口稠密率”的概念。可将人口密度高于5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定义为稠密城市,将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的加总称为稠密人数,人口稠密率等于稠密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可作为全国人口集聚水平的一个表征。2000—2020年,我国稠密人数由4.4亿人增长至7.11亿人,稠密率由34.7%增长至50.27%;城市化率的提升速度快于人口稠密率的提升速度,说明一部分城镇化是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完成的。对部分已完成城镇化的地区而言,其人口集聚水平仍有继续提升的潜力。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六点政策含义。第一,实现城市人口密度增加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逻辑基础。偏离或者背离这个方向,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近年来,各大都市圈与城市群实现了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的进一步提升,进而表现出更高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第三,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密度总体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高密度建成区也面临合理避堵问题。第四,下一步应破除不利于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的体制机制制约,重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第五,低收入人群通过流动进入高密度城市,将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助力共同富裕。第六,通过人口流动,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和生产率,将会带动人口和其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各地也将寻求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减少同质化布局,地区间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趋于缩小,这正是我们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文章源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央媒不点名批评顺丰:于情不顾、于理不合、于法不容 超级央行周: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 11月或再加息75基点 博主受邀晒潮包,因“不搭”被要求删文,随后怒斥魅族和熊猫工厂 港媒:现在轮到了中国 口腔种植体集采即将开展 华为 Mate50开售首日,10秒卖光!网友:“太难抢了” 德经济部长声称对中国的“天真已经结束” 中方回应:希望更多倾听业界呼声 死缓!王立科案一审宣判!受贿4.4亿余元,曾想让《人民的名义》停播,还给孙力军送“小海鲜” 包胡尔查为阿尔茨海默病日创作《忘记了吗》魏晨倾情献声 全网热议!浙大博士生8年未毕业送外卖,当事人回应:给浙大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