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畅通供需循环 稳住经济大盘

2022年07月21日17:23    作者:李宗光  

  意见领袖 | 李宗光 钟山

  供给端恢复超预期,内需整体偏弱

  二季度,我们取得了疫后复苏的阶段性胜利。今年二季度以来,上海等经济重镇受到疫情冲击。疫情冲击下,4 月宏观经济经历至暗时刻,当月就业、工业生产、用电量、货运量等各项指标明显走低,程度仅次于2020年2月疫情暴发初期。不过,随着防疫工作取得持续进展,物流供应链改善,再加上政府稳经济政策的积极发力,5月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步回暖。二季度,我国GDP整体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0.4%。在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是非常不易的。

  生产端恢复比预期更快。6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月提升3.2个百分点,呈现明显加速。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84%,年化超过10%。分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和公用事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3.4%、3.3%,较上月提升1.7、3.3和3.1个百分点,均显示了工业生产端强劲复苏的势头。服务业方面,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上月-5.1%转为1.3%,大幅提升6.4个百分点,表明疫情控制下,线下经济活动改善也十分显著。

  内需整体仍然偏弱。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1%,增速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除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提速外,上半年采矿业、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8%、-5.4%、10.4%,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 7.5、1.4 和 0.2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回暖,不过修复整体偏慢。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由上月的-6.7%改善为3.1%,但上半年累计增速仍为-0.7%,修复速度相对偏慢,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最重要的是,房地产数据整体仍不佳,值得警惕。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改善,由上月的-31.8%升至-18.3%。但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8.4、9.5个百分点,下滑趋势依旧没有改善。

  下半年,复苏趋势不会变

  在疫情得到控制和稳增长坚强有力的大背景下,经济复苏下半年有望持续,且持续性有可能超预期。下半年,鉴于病毒的高传染性,疫情仍可能多点散发,但大概率不会出现二季度大规模暴发和大面积社会隔离等情形。在此情形下,经济触底反弹的趋势仍将继续。特别地,政府推出“33条”稳住经济大盘措施,坚强有力,将会强化经济复苏的势头。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额高达2.8万亿元和5.17万亿元,显著超出去年同期水平和市场预期。同时,生产端和出口端目前仍处于较高景气状态,6 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 17.9%,上半年出口累计同比增长 14.2% ,表现依旧十分强劲,远超市场预期。这些均支撑经济短期内持续复苏。

  保持信心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正视下半年一些困难挑战。一是海外衰退概率上升,下半年出口或将面临回落。年初,基于2021年难得一见的高基数,和海外供应链恢复预期,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出口增速零增长,但上半年出口实际表现远超预期。这主要由于俄乌冲突下,欧美供应链再次陷入混乱,迫使需求转移到中国。往前看,下半年,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概率上升。从6月PMI看,美国ISM PMI为53%,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欧盟、英国、日本等国,PMI分别回落2.5、1.8、0.6个百分点。如果下半年欧美出现衰退,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大概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二是消费等内需仍然较为疲弱,信心仍需提振。疫情防控和社会隔离下,线下消费所受冲击首当其冲。与2020年初疫情暴发之初比,消费者对疫情的长期化、反复性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叠加收入受疫情冲击,信心恢复没有2020年初那么快,消费很难出现“报复性”反弹。

  三是房地产困难局面仍未有实质性缓解。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快速入冬,行业陷入困难。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此后,各级地方政府超过100个城市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但截至目前,这些措施效果并不理想,房地产下跌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部分数据再次恶化,成为下半年经济复苏的最大隐患。

  稳大盘,需从畅通供需循环着手

  下半年,我们既应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又对面临的挑战高度重视,从供需两端畅通循环,确保经济复苏行稳致远。具体来看:

  需求端,应积极扩大总需求,走在曲线之前。下半年,我们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努力将6方面33项一揽子稳经济措施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汽车、家电下乡措施落地;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推进消费券发放,促进投资和消费。同时要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用好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并积极带动社会资本的参与。力争尽早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可考虑将明年1.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提前至今年下半年发行,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供给端,应该积极释放供给弹性,更好应对输入性通胀冲击。海外正饱受能源短缺带来的高通胀之苦。如果海外长期处于高通胀状态,那么最终也会向国内输入,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与西方相比,我们具有调整供给侧的制度优势,我们比美国有优势。过去几年,我们成功推行了供给侧去产能,扭转了供给过剩的局面。新形势下,大宗商品从供给过剩变为供不应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心则适时地从去产能转变为释放供给弹性,完全可以缓解因供给不足而带来的高通胀。

  此外,打破房地产僵局,也需要供给端发力,着力改善民营地产商流动性,提升企业家信心。过去一段时间,极少数地区出现了楼盘烂尾现象,并引发了系列后果。尽管是极个别现象,对我国金融体系安全构不成威胁,但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及早化解。近期,各地保交楼工作在有序展开,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政策也在落地,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也要看到,打破房地产僵局,核心还是要从供给端发力,改善民营地产商的流动性,提升民营地产商的信心。当前,百强房地产企业中,民营地产商占比达到76%,销售额占比近70%。如果民营地产商普遍陷入困难而得不到缓解,光靠国企央企和地方城投,短期内很难填补民营地产商留下的缺口。而且这种解决方案,和国企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以及严格控制地方城投隐性债务等中央政策方针是完全相违背的。只有彻底改善民营地产商的流动性问题,鼓励其复工复产,才能迅速打破房地产问题僵局。

  (本文原发于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文作者介绍: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银保监会回应五家村镇银行处置: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学区房再遭致命一击?北京宣布: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期房预售该取消吗?银保监会:国家会统筹考虑这个问题 拜登称中美元首即将会晤?外交部回应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成都街头出现喷涂纳粹标志汽车”,警方回应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必胜客,无锡两店因食材问题被立案调查 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的东北黑土地,首次立法打响保卫战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6% 股价盘后涨超2% 北京商报:张小泉“爹味”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