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伟:“七大政策”应对“三重压力”

2021年12月11日15:33    作者:唐建伟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唐建伟 夏丹 刘学智 孙长华 邓宇 汪皓明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强调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针对“三重压力”提出了“七大政策”和“五个认识”,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宏观政策强调“稳”字当头。

  积极财政政策应对扩需求、稳增长发挥更大作用。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减弱,预计2022年财政预算赤字率将回到3%左右的正常水平,有助于增强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由于经济规模和税基的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将稳步提升,财政支出进度也将明显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将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会议强调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将有大量“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集中落地,特别是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将加大,包括节能环保、城际交通、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将实施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重点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税费负担,提升微观经济主体内生增长动能。

  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和结构性特征更加凸显。一方面,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没有改变,同时强调“灵活适度”,适时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就是灵活适度的体现;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特征也没有改变,依然强调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仍有向松调整空间,将综合利用降准、MLF和OMO等日常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有望更多地运用结构性工具,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精准导向。这其中既包括支小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的增量工具,也包括结构性优惠利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结构性的价格工具。

  此外还强调政策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会议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同时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这是关于宏观政策有效实施做出的新的提法和要求。

  二是微观政策重点将在促进市场预期恢复。

  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此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将有助于培育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新业态等产业发展。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以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确保微观主体恢复发展。会议还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市场预期改善,前期部分微观政策和行业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纠偏修正。例如,将防止运动式“减碳”对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遵循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双碳”工作。会议还提到,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未来将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还可能对教培、互联网等行业留足平稳过度的时间和空间,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对就业带来冲击。

  三是结构政策将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立足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提出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这表示将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去年提出解决“卡脖子”问题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今年提出的提升核心竞争力则是解决“有和优”的问题,这表明中央对于今后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政策方面,在“房住不炒”定位的基础上呈现出三个亮点。一是提出“加强预期引导”,同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一起,将减少房地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矫枉过正”“大开大合”等偏差,预计仍将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型需求等住房刚需。二是同时强调发展长租房和建设保障房,作为完善和补充现有住房体系的两个抓手。三是首提“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相比此前一贯围绕“房地产市场”的提法,不仅限于交易环节,还涵盖了前端投资环节,延展到整个房地产行业。这表明除了支持居民刚需外,还将合理支持房企的正常开发、并购及相应的贷款、发债需求。

  四是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会议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和基础研究制定部署中长期的规划方案,更加突出解决一直以来困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集中全国科技院所、重大实验室等科技创新主体资源,着重为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创新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生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2.4%,比2015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发展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尤其是基础研究仍比较薄弱,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相对偏低。因此,会议强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除了在硬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外,更强调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健康的软环境和科研氛围,破除长期以来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好科研主体协同力量,并强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基础研究、重点科技创新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重大进展。

  五是改革开放政策更加细致和更具实操性。

  一方面,在去年所提“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础上,今年明确提出了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同时国企改革将进一步走向深水区,明确提出将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这是国企改革中较为艰难的一环,侧面表明我国国企改革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另一方面,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六是深入推进实施区域协调与城乡协调发展。

  会议提出要增强区域政策的平衡性协调性,其要义在于着力解决好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化、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深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将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和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旨在于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发展民生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是要统筹加强推进民生保障。

  会议提出,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作为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备受重视,就业的重点人群首先是高校毕业生,教育部与人社部预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兴起,灵活就业将成为增强劳动力市场弹性、进一步促进就业的有力抓手。此外,会议提出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积极。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