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唐建伟 夏丹
一是已提前释放信号。12月3日,总理在视频会见IMF总裁时提到“适时降准”,今天即兑现。对比上次7月9日降准前一天,国常会也提到“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提前向市场释放信号,利于管理预期。
二是对应MLF续作窗口。按央行的预计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而在本月15日即将有一笔9500亿元MLF到期,为今年单月规模次高。降准资金将部分用于置换到期MLF,规模和时点均对应合适。
本次降准是面对经济下行和部分领域风险上升的客观情况进行的适度反应,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
一是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不稳固,叠加疫情变异反复,今年三季度实际GDP当季同比为4.9%,是近20年以来除2020年外首次破5%。同时明年初也面临较高的基数。通过降准可以起到缓释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也能产生平滑跨年经济波动、加强跨周期调节的效果。
二是部分领域信用风险加大,如部分头部房企信用风险暴露事件增多。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信用端已经开始偏松调节。降准提供边际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一方面能发挥配合信用松绑的作用,对冲已暴露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一是全面降准没有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表明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没有改变。如前所述,降准资金将有较多部分用于置换规模较大的到期MLF,还有部分用于补充银行长期资金,属于货币政策的常规操作,对冲式降准的效果不宜被夸大。
二是全面降准没有改变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特征。降准作用于银行体系的路径是通过降低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来释放更多长期资金,此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而资金的最终落地仍将着眼于让利实体经济,尤其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科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后续货币政策仍将显示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有望更多地运用结构性工具,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精准导向。
一是用足用好结构性增量工具,包括已推出的支小再贷款、区域发展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推动增量资金在小微、绿色领域精准落地。
二是可能运用结构性价格工具,包括结构性优惠利率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小微、三农、科创等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三是可能延期或接续两项直达工具,两项直达工具在支持普惠小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可能再次延期,或采取其他方式接续资金。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