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0月,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13.5%、环比上涨2.5%。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CPI涨幅低位回升,鲜菜、交通通信价格上涨是主要推力。10月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一,国庆后鲜菜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地区出现“菜比肉贵”现象。10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前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蔬菜供给减少,化肥、种子等价格上涨推高蔬菜成本,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运输费用增长。其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效应显现,带动交通通信以及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10月份,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上涨7%,涨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第二,PPI涨幅再创新高,全球能源短缺叠加国内供给约束推动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10月份,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一方面,全球能源短缺进一步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带动国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布伦特原油和IPE英国天然气期货结算价分别平均为93.75美元/桶和230.61便士/色姆,分别同比上涨101.68%和476.72%,涨幅较上月分别扩大22.86和28.28个百分点。对应地,10月份,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9.7%和53%。另一方面,国内能耗双控政策下煤炭供给收缩,钢材、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产品供应也受到约束。10月份,国内动力煤期货结算价平均为1749.82元/吨,同比上涨193.09%,涨幅较上月扩大80.83个百分点;煤炭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103.7%,涨幅较上月扩大29.8个百分点。
第三,未来需关注潜在通胀风险上升问题。一是全球能源短缺导致输入型通胀风险持续。全球能源短缺问题短期内将持续,天然气、原油等国际定价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这主要是由于2021年冬季大概率出现极寒天气进一步推高能源需求,绿色转型、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传统能源供需缺口收敛步伐迟缓,以及全球供应链修复较慢等因素影响。二是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上升。PPI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CPI是滞后指标,未来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将逐渐显现,下游相关消费品价格涨幅将扩大。事实上,这种传导已经有迹可循,CPI中交通和通信价格涨幅正在扩大,同比涨幅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5%。11月份以来,调味品、饮料等食品已经出现涨价。三是猪肉价格或将低位回升,未来CPI中枢将上移。当前我国CPI整体低位运行,主要是受猪肉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据测算,剔除猪肉价格后10月份CPI涨幅约为2.4%。随着猪肉过剩产能逐渐去化(2021年7月份起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环比下降),以及高基数向低基数转变,2022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将由负转正。预计未来CPI涨幅将有所扩大。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