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出口的真相

2021年09月28日09:06    作者:cf40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本文作者: 朱鹤

  

  近期的出口表现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5月以来,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下行,但出口总额却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近两个月接连刷新同期历史新高。两者的背离让市场感到困惑。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副主任、青年研究员朱鹤认为,7月以来出口的亮眼表现中,实际上蕴含了相当程度的价格因素,而这主要来自于生产成本和运费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而非需求上升。本轮出口的规模拐点或许已经在6月出现,只不过被价格因素所掩盖住了。

  他从量价两个维度对近6个月来6512类产品的出口增速进行拆分分析,测算出,8月份25%的出口增速中,有15个百分点实际来自单纯的产品涨价。价格效应的解释力在7月突然增加,7月和8月价格效应对出口增速的解释力超过60%。

  这种主要由价格而非规模推动的出口扩张,对微观企业而言,意味着流水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甚至利润还可能会被压缩,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未必能够全部转嫁到终端价格中。

  

  5月以来,新出口订单与出口总额的表现出现明显背离,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下行,但出口金额增速保持非常高的韧性,两者的背离让市场感到困惑。

  近期笔者做了一些访谈调研,部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出口企业表示“近几个月过的并不舒心”,跟去年下半年明显不一样。

  宏观指标和微观感受出现了明显背离。

  我们不禁要问,出口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如果好,为什么PMI的新出口订单在下降,出口企业的获得感在下降?如果不好,为什么出口增速还是这么高?

  出口扩张的两个基本因素:量和价

  出口金额的扩张,无非是两个因素,量和价。出口的东西数量多了,或者出口的东西更贵了,或者兼而有之。

  需求好的情况下,量和价往往会同时起来。

  但在需求不好的时候,如果生产成本足够高,价格就很难被打下去,所以逻辑上也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出口金额增速。或者说,在需求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把价格抬得很高,那么单纯是价格的变化就可以带来出口金额的增加。

  区分量价的意义何在?

  对制造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流水,其次是利润,而保证流水稳定的主要是规模,不是单价。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生产成本上升带来了出口价格增加,进而体现为出口金额的扩张。

  这种情况下,微观企业的流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因为订单反映的生产规模没有变化;同时,其利润可能还会被压缩,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未必能够全部转嫁到终端价格中。此时,出口规模扩张和企业实际感受之间就形成了反差,即出口扩张没有带来出口企业的经营改善。

  接下来,本文将沿着上述思路,把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分解为价格效应数量效应,探寻当前出口的真相。

  拆分思路介绍

  从量价两个维度拆分出口增速的主要难点在于商品间的异质性太强,没有统一的衡量出口数量的指标。因此,本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单类产品的拆分出发,最终完成对总体的出口增速的无残差拆分。

  首先,对于单个产品而言,已知出口商品的平均单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如下公式将出口金额增速拆解为三部分:

  出口金额增速=a.出口数量增速+b.出口单价同比增速+c.出口数量增速*出口单价同比增速

  其中,第一部分记为数量效应,第二部分为价格效应,第三部分为量价综合效应。正常情况下,最后一项小了一个量级,原则上可以省略。但在量价出现重大调整的阶段,最后一项就会变得很重要,此时需要区分这种效应主要来自价格的变化还是量的变化。

  然后,用N种产品的在去年同期出口金额占总体出口金额的比例,分别乘以数量效应、价格效应和量价综合效应,即可完成对出口金额增速的一个无残差拆分。

  以钢材为例简单说明一下计算思路。2021年8月,钢材出口数量是505万吨,同比增速是37.2%。出口金额是72.9亿美元,同比增速是119%。然后用2021年和2020年8月的数据,计算钢材的单价同比增速,约60%。由此可知,8月份钢材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中,至少有5成是来自单纯的价格上涨,还有3成是来自数量的增加。由于量价增加的都比较多,量价效应也能解释一成半的出口规模扩张。

  进一步,2020年8月,钢材出口金额占总体出口金额的比重是1.41%,并不大,但是由于增速高,2021年8月仅钢材出口一项就拉动了整体出口增速1.68个百分点。进一步,单纯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就带动了全国出口0.84个百分点。如果再把部分量价综合效应考虑进来,那么仅仅钢材价格上涨这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8月全国出口同比增速25个百分点中的1个百分点,解释力度为4%。

  数据来源与计算结果

  本文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8位代码下的产品的详细出口数据(主要包括该类品种的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并剔除了少数数据存在缺失的产品,最终筛选出6512类产品。这6512类产品加总后的出口金额占总体出口金额的98%以上,且如图1所示,出口增速和实际总体出口增速误差很小。

  图1  6512类产品出口增速与总体出口增速的对比

  图2 三种效应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2021年3月以来,价格效应在逐渐提升,且7月和8月有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数量效应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

  根据测算,8月份25%的出口增速中,有15个百分点实际来自单纯的产品涨价。从对增速的解释力来看(效应/实际增速),价格效应的解释力在7月突然增加,7月和8月价格效应对出口增速的解释力超过60%。

  结论

  上述测算结果表明,本轮出口的规模拐点或许已经在6月出现,只不过被价格因素所掩盖住了。而数量效应在6月之后的衰减速度非常明显,表明价格效应并非来自强劲的需求,而是来自成本端的快速增加。这与年初至今上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相吻合。

  而即便是上游产品价格在上涨,由于量没有增加,最终体现到利润层面,也是差强人意。正如上文举的例子,钢铁价格涨幅如此之大,但钢铁行业的利润7月的同比增速只有10%,这是钢铁价格上涨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成本端的增加。钢铁尚属于中游行业,下游行业的情况恐怕更为严峻。

  除了生产成本的增加,运费或许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运费是否体现在出口金额中,取决于外国进口商是自己找货运代理,还是直接将资金打给国内出口商。具体有多少运费能体现在最终出口金额中,我们不得而知,但即使运费只占出口金额的2%(这或许显著偏低了),由于运费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3倍,对总体出口金额的拉动效应也不容易小觑。毕竟像今年这样如此异常的运费飙升,是过去十几年都没有出现过的。

  综上,7月以来出口的亮眼表现中,实际上蕴含了相当程度的价格因素,而这部分价格因素主要来自成本增加,而非需求带动的价格上升。进一步来讲,增加的成本中,部分来自生产成本的上升,部分来自运费成本的上升,而这两者又与各自面临的供给扰动密切相关,同样不是需求端可以解释的因素。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