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谈外贸外资的忧虑:来自华南的调研

2021年09月07日17:52    作者:罗志恒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罗志恒

  一、疫情推动订单回流、海外生产需求支撑中国出口,但出口压力已现,从高增到回归常态

  今年全球经济开启疫后复苏,尽管面临着全球生产恢复,海外需求退坡以及美元指数走弱等种种不利因素挑战,上半年中国出口在波动中仍保持高增速,单月出口金额连续抬升,超出市场预期。出口增长超预期主要是源于两大原因:分产品来看,出口延续结构性调整,从防疫物资、耐用消费品出口切换到全球生产需求的中间品;分国别和地区看,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东盟的出口大幅提升。

  但是变化的是季调出口同比与出口交货值同比自4月以来出现了放缓的趋势,8月出口同比24.6%,虽较7月上升4.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3-6月增速,且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放缓态势明显。出口同比增速下行除了基数抬升的影响,还在于全球出口再平衡,中国出口动能弱化。全球出口再平衡的逻辑在于两大切换,海外经济全面重启带动海外供需的替代效应,即生活需求切换到生产需求,中国生产切换到全球生产。

  8月单月出口景气度仍高,但反弹动能弱于6月,属于下行趋势中的反弹。8月出口规模创新高,同比也较7月有提升,但增速仍然低于上半年的3-6月。8月出口同比、季调同比分别为25.6%、24.6%,较7月有所加速,但较6月分别低6.6、1.5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8月对美日欧等发达地区出口同比超预期,高于7月,但对美国出口同比仍低于6月2.2个百分点。

  二、外贸外企的忧虑:来自华南的调研

  (一)出口面临的四大忧虑

  外贸外资企业面临“航运堵”、“物料缺”、“涨价快”、“用工难”等四大忧虑,下半年外贸形势仍有压力。

  1、航运堵

  最近一年多来,国际海运领域供需紧张的局面一直持续,近期集装箱运力、运价问题依然严峻。海运供需失衡问题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最终影响各国消费者切身利益,而船公司高额利润已经引发多方关注。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自律不足,部分企业利用了运能紧张的机会哄抬运费,导致“一柜难求”持续演绎。企业调研普遍反映物流成本高、订舱难、运费高,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尽管全球而言,集装箱船的表观运力稳步提升,但是由于海外疫情影响,航线拥堵、个别港口跳港等因素影响,运输耗时长、延误多,导致实际运力匮乏。一是今年海外疫情蔓延、船员用工紧张,导致国际航线运输船只运力不足,而全球经济与外贸需求普遍复苏,供需失衡推升海运价格。二是港口加强人员与货物的防疫措施,主动降低码头处理能力,延长口岸通关时间,降低海运运输效率。特别是个别枢纽港口一旦出现封关,运输船被迫变更航线绕道,可能导致整个运输链条中断。

  今年海运市场供需失衡持续时间长、航线延误问题严重。尽管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集中释放,主要班轮公司船舶运力已基本全部投入市场,多用途船也被用作集装箱船。受境外疫情蔓延导致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外港口拥堵,物流供应链紊乱和效率降低,导致集装箱班轮船期大面积延误,准班率已由通常70%以上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集装箱船舶的运营效率,加剧了集装箱船运力和空集装箱供需矛盾。根据Sea-Intelligence统计,自2021年3月以来全球船公司准班率一直徘徊在40%的关口附近,7月再次跌落至35.6%,接近年初的低位。中国沿海主要港口7月平均准班率更是跌至20%以下。

  全球远洋运输航线取消率与延误率攀升,今年以来运费普遍大涨。4月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累计涨幅近70%,8月单月运价指数上涨4.5%。尤其是上海出发航线的运费涨幅远高于欧美出发航线。截至9月2日,Drewry的世界集装箱综合指数显示,每40英尺标准集装箱运费达9987.27美元,同比涨幅超3.4倍。8月上海至纽约与上海至洛杉矶航线的即期运费飙升涨幅超10%,同比涨幅超2倍;而去往欧洲的主要航线8月环比涨幅超3%,同比涨幅甚至超5倍。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海运作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海运价格持续攀升,压缩外贸企业的利润。今年海运市场一箱难求,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长期协议保护,由此导致企业难以按时履约、延期交付导致库存积压,企业现金流紧张,容易出现“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困境。

  2、物料缺

  外贸企业生产用的关键物料供应保障不足,面临产业转移与疫情干扰的双重威胁。一方面,疫情期间,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大了对战略产业与敏感行业的限制与保护。对于外贸外资企业而言,由于深度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保障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愈发紧迫。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本身行业政策受到全球经贸环境的制约,许多企业正在扩大关键零部件的库存,多元化供应来源,同时将生产迁移至母国附近,在不同地域进行生产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格局的调整,将影响长期的供应链安全。

  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持续性也超出预期,特别是半导体芯片短缺冲击了企业生产。芯片短缺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后市的估计偏差以及对新兴产业需求估计不足所致。一是疫情初期,企业对后市信心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暂停、设备开支削减。二是汽车电子需求在经历疫情后快速复苏,半导体企业对汽车电子等ICT的需求估计不足,最终导致全球市场的芯片短缺。

  上游缺芯片,下游全球车企“缺芯”纷纷停产减产。据IHS Markit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将有近100万辆汽车被迫推迟生产。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计,在芯片短缺的影响下,全球汽车行业2021年的收入将减少606亿美元。8月,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镇,马来西亚疫情升级导致部分电动汽车用VCU芯片生产线停滞,汽车电子的外贸受到冲击。疫情导致的产业链供需错配短期难以缓解。

  长期而言,需要从国家的产业链安全考虑,国内与国外同步布局,共同突破卡脖子原材料问题,尤其是加快布局构建相关产业上游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

  3、涨价快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大宗商品上涨推动工业品原材料涨价,挤压出口商生产端的利润。中央出台推动进口多元化、构建大宗商品稳定的贸易渠道等政策,稳住外贸基本盘。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是由于全球供需矛盾以及流动性共同推动的。全球经济复苏深化推升通胀预期,大宗商品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衡量铁矿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大宗商品的运输费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刷新2010年以来的新高。作为全球经贸风向标,BDI指数连涨主要受到大宗商品的带动,特别是煤炭为主的黑色系价格延续强势,也进一步推动贸易运价持续创新高。

  进口煤下降、国内煤炭产量增速缓于需求增速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上半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紧张,煤价持续高位运行。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煤炭需求持续增长,库存消化明显。国内煤炭供应增速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制于供给侧的行政限产,“能耗双控”与安全检查使得煤炭产量下滑。进口煤不足一方面源于运费上涨导致的进口煤到岸价格走高,另一方面则在于澳煤进口受限,蒙煤进口受疫情影响通关不畅等造成的进口量下降。为了调控煤炭价格,近半月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实施了多项举措,加快释放煤炭产能,要求落实好能源低碳转型新战略。

  4、用工难

  随着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推进,外贸企业发挥了保就业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口结构趋势变化导致劳动力成本不可逆的上升,疫情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缺工问题更加突出,外贸企业特别是成本驱动的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用工荒更加严峻。

  疫情以来,中国用工缺口持续扩大,尤其是制造业用工仍然偏紧。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来看,2021年二季度1.82亿人,总量上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从人社部公布的“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来看,截至2021年二季度,用工缺口(招聘需求减求职人数)由2020年一季度的85万人快速提升至102.1万人(上升20.1%)。

  但结构上,制造业用工缺口大,现阶段主要为普工缺口,高技能人才缺口呈扩大趋势。《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制造业用工缺口约占总用工缺口的38%,其中技术要求较低的普工(如电工、车工、包装工等)约占制造业缺口的55.3%。同时高技能人才缺口也在逐步扩大,在新进“最缺工”排行的30个职业中,30%为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的制造业或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制造工”等。

  疫情冲击后共享经济服务业就业分流,加剧了制造业的用工荒。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 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平台企业员工数约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基于共享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不仅解决了疫情过后的就业压力,还有利于应对就业市场不确定性。疫情期间,根据美团研究院的骑手就业报告,美团平台的骑手工作吸纳了大量的二产从业人员,超过35%的骑手来自工厂工人。

  (二)未来出口形势研判

  展望未来,出口将从疫情期间的高增长逐步回落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生产逐步恢复以及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影响下,中国出口从当前高位边际下行的趋势是确定的,下行的斜率将取决于稳外贸措施落实的效果。因此,政策层面要做好跨周期调节,未雨绸缪,防范房地产和出口共振下行带来的风险。

  我们应当结合疫后复苏的政策背景分析出口趋势。今年超预期的出口为经济稳中加固争取了窗口期,此次出口韧性是源于中国刺激政策立足供给侧,保市场主体,保外贸主体,在全球经济产业不确定的背景下保障了供应链产业链的确定性。尽管逆全球化和去中国化的压力仍在,但西方部分政府和政客的意志与市场行为可能并不完全同步,发达经济体去工业化之后欲重建制造业体系短期无法实现,而其他新兴经济体吸纳转移订单空间难以落地,受限于疫苗药物不足、非药物防疫机制约束力差等因素,疫情仍对多数新兴经济体的供应链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出口替代的节奏将受限。

  三、调研文字实录

  (一)华南某面板显示出口企业

  1、出口企业当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中美摩擦带来的关税影响相对可控,但美国芯片制裁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更大,影响集中在涉及芯片的后端加工环节,可能影响PCB板供货。

  疫情的挑战更加广泛和普遍。一是物流影响,由于公司90%产品都是出口,原材料70%-80%依赖韩国、日本进口,疫情使得物流运费上涨,公司整个供应链成本持续提升。

  二是投资影响,扩大产能迟迟未能决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疫情,设备进口、技术人员流动等各方面资源受限。

  三是用工影响。人员入境流程耗时较长,投产进度被推迟。目前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入境从申请到正式到岗工作的审批流程通常要花费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2、企业如何应对供应链变化?

  因为疫情,从海外进口的原料出现延期,公司不得不缩短海外原材料采购期限,每周增加一次库存,确保整体供应链有保障。公司投资项目都会引进配套的海外供应商,还积极培育国内的供应商。公司在积极开发国内相关材料、设备的供应商,不断扩大本土的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在面板显示行业暂时并未出现。

  3、企业布局越南等新兴市场,未来是否导致出口订单流出?

  外资企业关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关键还是看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疫情成为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越南疫情控制较差,而中国国内疫情控制得好,这体现了政府对营商环境的保障,增强了外资总部对华投资的信心。

  全球化生产不能只考虑人工成本,还需要考虑劳动力产出和人力管理等综合成本。越南人工成本很低,但劳动生产率低,单位员工产出不高,人力管理成本相对高,周结算工资不稳定。中国员工个人产出高,用工稳定性也高。

  4、公司如何看待生产数字化趋势?

  厂房采用全自动化无尘车间,但后端的质检、检修环节需要人工,涉及PCB板、模组后盖的模组需要人工加装。现在外贸企业工厂招工难主要原因有:一是工作强度高而收入水平低,由于机器设备24小时运行,用工则需要倒班或者熬夜加班。二是新兴服务业提供了工作机会,外卖等灵活用工不交社保,反而吸引了较多的青年员工。

  (二)华南某电子代工企业

  1、出口企业当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订单方面: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今年订单基本恢复,业绩与去年持平。

  投资方面:这两年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导致客户受损,直接影响大,考虑到未来产业转移去中国化趋势,公司有增资扩产意愿但受制于国际大环境而谨慎投资,美国总部的投资决策偏谨慎偏保守。

  原材料方面:物料短缺严重影响订单履行,导致公司最近一个季度10%订单直接丢失无法交付。当前物流供应不足,订货还需要按比例分配,对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弱,难以稳定原材料价格。

  国际物流方面:因为订不到舱位和集装箱运输,公司仓库积压。当前国际海运市场被巨头垄断,充分市场化但是竞争不足。部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利用了运能紧张的机会哄抬运费。与去年疫情暴发初期类似,空运价格出现飙涨,后来国家落实“六稳”“六保”,对航空公司运力和运价的控制和维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公司出口的区域是否出现变化?

  两年前公司外销与内销之间的比例约为92:8,最近一年外销与内销比降为85:15。内销占比显著增长,主要来自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订单。

  销售区域分布呈现欧洲、美洲、亚洲三分天下的格局。2018年贸易摩擦之前,北美贸易市场销售份额40%,亚洲市场约1/3,欧洲市场约25%。2020年北美市场份额下降至1/3,欧洲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上述趋势反映出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为规避关税进行产业转移的影响。

  3、公司加工贸易转移到越南等新兴市场?

  代加工大部分环节的报价采用到岸价格确定,不用承担直接关税成本,所以留在国内生产。其他生产环节可能受到关税影响的,被迫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地设厂。但是,产业转移需要消耗额外的成本与时间,包括整个工厂认证、产品认证手续。大型跨国企业需要全面综合评估供应链的转移成本、其他工厂的替代成本的影响。

  4、公司如何看待产业转移与订单回流对出口的影响?

  这是长期选择和短期替代的逻辑。长期来看,中美摩擦难以逆转,外资企业出于安全角度做出调整、产业转移。但短期而言,由于疫情防控中的生产保障差异,市场需求带动订单回流,使得外资企业仍要选择中国作为供货的生产基地。

  公司在其他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的工厂持续停工、在美国工厂的生产也中断一段时间,相较之下,中国复工较好,订单自然回流到中国。近两年中国的人工成本已经是亚洲地区第二高,仅次于新加坡。尽管越南学习追赶,基建配套、劳工技术提升得特别快,但中国员工素质高仍具备优势。中国在逆全球化的大时代中,却收获了全球化的福利,全球出口份额创出了新高近15%。

  5、公司上游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如何?

  供应链安全面临产业转移与疫情的双重威胁。全球来看,中国最大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企业要进行转移在实际操作与成本层面有顾虑。美国高新技术制裁卡脖子产生的供应链威胁,对代加工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代加工涉及的核心零部件可以通过客户的供应链处理解决。

  6、未来出口形势展望

  下半年外贸预计下滑,主要原因是需求的回落。需求回落最先冲击中小企业,订单挤出之后连带就业下滑。今年上半年出口高增长体现了对疫情过度悲观的修复,去库存之后的补库存。下半年东南亚等国经济开放之后,此前回流的出口订单可能要转为流出。但是经济开放之后,原料供应也会改善,物料短缺的问题解决之后,外贸的生产端有保障。

  物流方面的供应链压力还将持续,小企业外贸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多。。码头用工不足,部分港口临时关停,对航运物流制约都是短期影响。但是目前一柜难求持续演绎,导致运价屡创新高。大企业的航运长期协议价都出现上涨,市场的即期价格涨幅更高,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

  (三)华南某生物检测出口企业

  1、出口企业当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多,贸易问题政治化倾向加剧。

  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下半年疫情仍会有阶段性波动,国家封国、航班熔断、签证困难等,企业在手出口订单履约出现问题。

  供应链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相关国家零配件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到加工贸易增值再出口。

  国际物流运输方面,一些国家封关,存在订不到仓的情况,物流费用上涨严重。

  生产方面,招工难、用工贵,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大。

  2、公司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稳住产能确保交付。公司已在上半年加大力度扩大产能,下半年随着疫情的阶段性波动,积极接单,保持稳定的产能和及时的供货交付是关键。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制造车间空间和布局,打造标准化生产车间,疫情期间新增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新冠产品产能不断扩大,能够有力保障海内外订单需求。

  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疫情之下空前推高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发展速度,如何利用数字化采购技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提升,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下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通过采购供应链管理、销售供应链服务以及供应链智能数据服务,让市场、研发、采购工作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实现协调、溯源、大数据分析的多维度改变,让企业研-产-销和供应链的协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公司上游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如何?

  关键生物材料和仪器元件大多依赖进口,国产化现有的部分产品存在性能不足,工艺放大后质量不稳定的突出问题,不能满足产品开发或者产业化需求。公司核心原材料自主研发及制备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企业作为全球化的供应链的一部分,参与全球化生产以及全球贸易,既是现状也是未来趋势。从国家的产业链安全考虑,同时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都需要国内与国外同步布局,尤其是加快布局构建相关产业上游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自主研发和制备能力。重点是加强对产业链的重视和上游供应商协同创新,以逐步解决生物原材和仪器关键元件的依赖。

  4、公司如何看待用工荒?

  新生代就业观念会更关注自身价值取向和精神诉求,而大部分企业工厂管理严、工作累,工厂化、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很难让新生代工作者满意,整体制造业企业工资不高,这也造成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造成长期缺工。加之在国内疫情有所反复的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5、未来出口展望

  2021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仍有反复,经营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持续推进在海外重点国家本地化经营,今年上半年,海外的常规业务实现了同比高速的增长,下半年预计整体上仍会有机会增长。外贸再创佳绩,主要得益于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的战略成果,国家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见效,这是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半年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