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食品价格非核心通胀是错误表述 它是成本攀升的动力

2021年07月22日10:40    作者:陶冬  

  文/陶冬(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

  中国家庭主妇抱怨十多年了,菜篮子的开销越来越大。这次轮到欧美家庭主妇了,腌肉、鸡蛋、果汁、面包、咖啡的价钱暴涨。根据金融时报,疫情以来标准西式早餐成本上涨了三成。

  疫情导致人流、物流断裂。农忙时候很多农场主请不到散工了;港口停运了,海上运力短缺,运输成本暴涨。从农产品期货价格看,食品通胀恐怕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不过联储为首的各大央行却表现得非常淡定,坚信目前所见的物价上涨是暂时性的,随着疫情缓解、基数效应消失,通货膨胀压力可以恢复正常。

  的确,目前所见的食品价格上升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生产暂时中断、供应链错位所造成的,一旦生产和运输回归正常,部分供应短缺可能消失,价格可能回调。

  不过,食品物价上涨这些年一直在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指数显示,在过去十年全世界的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40%。这种上涨幅度触目惊心,大部分也无法归咎于疫情。

  近十年食品价格上涨,起源于发展中国家收入增加,或因生产线转移、或因矿产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有提高,人民对蛋白质的需求大幅上升。每一单位牛肉需要九个单位的谷物,每一单位鸡肉需要四个单位的谷物。这种对肉类需求的激增,在中国表现得极其明显,对大豆、玉米市场的冲击可谓戏剧性的。

  需求上涨带来供应的增加。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几乎未见上升,外延式生产扩张在巴西、澳大利亚进行着,巴西的亚马逊流域遭受史无前例的开采、破坏。今年巴西的自然灾害,就明显与生态环境遭受摧残有着直接的关联。需求、供应、生态之间的三角平衡在一步步被破坏。

  经济大师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食品涨价,和流通货币大增有着密切的关系。2008年至今,美国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暴升了十倍,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涨得更多。世界上流通货币的增长远远超过资产的增长,其中食品供应的增长速度很慢,但又是必需消费品。食品作为资产种类,正在被越来越多流动性所驱动。不仅游资炒作,政府也炒作,泰国、越南、俄罗斯等政府均曾限制过本国粮食出口,以期达到操纵供应和价格的目的。

  笔者认为,最新一轮食品价格上涨,虽然受到疫情因素的干扰,其核心本质还是央行滥发货币的产物。虽然生产和运输的瓶颈有一天会被打破,但是食品的零售价格易涨难跌,因为超发的流动性覆水难收。

  面对日渐上扬的物价,央行们有两个奇怪的理论。第一个是,通货膨胀是过渡性的,过了低基数期,过了疫情过渡期,一切都会正常。基数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过去,供应瓶颈也早晚会消失,但是央行们的资产负债表会不会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呢?只要释放出的过度流动性不被放回牢笼中,热钱推高资产价格的局面就无法真正结束。

  第二个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看核心通货膨胀,核心通胀不大升,政策不必调整。的确,食品和能源供应是外生变量,并非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货币政策制定者应该着眼于自己可以调控得到物价。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个巨大的盲点。过去货币供应量大致稳定,新增流动性不大,而如今进入了信用滥发的时代。货币超发的时代怎么可能出现价格回归正常呢?

  更重要的是,食品价格暴涨,势必带起工资水平。工资上涨乃是万般物价上涨之母,对于这个价格传导机制,不需要有多少经济学知识的人也可以凭借常识想象得到。拥有大量经济学人才的央行,与其说看不到问题,不如说不愿意看到而已。

  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成立;美国联邦储备局于1913年成立。初始时央行多为私人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成为国家的货币当局,独立运作于政府行政部门,专注于稳定币值和物价。央行的独立性曾是战后货币政策的金科玉律,不应滥发货币也是七十年代之后的主流经济学观点,但是近十余年,各国央行距离政策独立渐行渐远。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始于格林斯潘,他的蜗牛式加息在美国房地市场吹出巨大的泡沫,成为有毒衍生产品的温床,不过说他是判断失误起码还有人相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体系面临坍塌的危机,时任联储主席伯南克当机立断,通过暴力购买各类资产,稳住了市场价格和信心,挽金融狂澜于不倒。作为危机处置,伯南克的QE政策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之后迟迟不肯退出QE,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QE常态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常态化了,通货膨胀开始加速上升。

  未久,新冠疫情催生出另一次市场坍塌,现任联储主席鲍威尔再拾QE故伎,并得到其它大央行的一致响应。经济稳住了,资产价格腾飞了,通货膨胀也反弹了。历史并不重复,却十分押韵。2008年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十分缓慢,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资产价格上升,尤其是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楼市。这次经济复苏来得快,就业市场一面还有大量失业另一面企业却招不到人,工资上升比较突出。

  一旦就业市场出现缺口,食品通货膨胀很快就会推涨工资,并向经济各个角落蔓延。笔者相信,食品价格非核心通胀是错误的表述,它是工资上涨的源头,成本攀升的动力,社会对立的渊薮。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家,瑞信私人银行大中华区副主席)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