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对话吴晓求:碳中和、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监管将如何影响金融业

2021年03月23日18:42    作者:聂庆平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文/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被表决通过,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金融如何防风险、促发展,应对海外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带来的冲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如何影响金融业?金融科技如何补上监管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做客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国民财富大讲堂》节目,共同探讨“十四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肖钢吴晓求在一个多小时的精彩对话中,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与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诸多专业的建议。CWM50将对话实录整理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资本市场改革,第二部分聚焦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以飨读者。

  昨天CWM50刊发了对话中关于资本市场部分,今天刊发关于金融改革部分,两位嘉宾的演讲要点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

  ➢据有关机构测算,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两个目标,未来30年将需要130万亿左右的投资。对于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上市公司,势必要进行转型。

  ➢本轮全球市场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关于长期通缩的普遍共识被打破,通胀预期上升,这和前10年大量的放水政策造成需求不断扩大有关。美国10年期、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上升,是出于对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担忧。因为政策肯定要退出,不可能让需求无限扩大。

  ➢金融科技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来从事金融活动,这使得传统的金融合规边界在逐渐模糊,会给监管体制、监管协同、监管标准和规则等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监管需要补齐短板,为各种新业态画好底线、拿出负面清单。现在强调要加强对持牌金融机构的规范,把所有金融活动、金融行为都纳入到监管体系中来。

  ➢数字货币不会对货币发行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数字货币并不取代M1、M2,只是用数字货币的形态发行现金,但这可能会带来账户体系的变化。

  ➢我国的金融开放取得了很大进步,下一步应该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推动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有些企业很难一下子达到,而一些企业则可以较容易的达成,所以要通过碳交易、激励机制等来解决问题。金融也应该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

  ➢货币数量的扩张并非一定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或通货膨胀的出现,因为金融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对吸纳货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其次货币的国际化,特别是美元的国际化,给美元的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商业银行是第一金融业态,资本市场是第二金融业态,科技金融是第三金融业态。我们不能拿前两个金融业态去监管第三金融业态,而要研究第三金融业态产生的背景、特点、风险结构、来源以及带来的新变化,制定与新金融业态相匹配的金融监管政策。

  ➢形成有利于自由交易的制度,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成为全球性大国所必需的条件。

  ➢我始终相信人民币不会出现贬值性的危机。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才不正常。我们在政策选择过程中应该保持充足的自信。

  以下是节目实录。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金融的影响

  肖钢:碳达峰、碳中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

  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可能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对金融业来说,既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从机遇来看,要实现两个目标需要大量投资。据有关机构推算,未来30年将需要130万亿左右的投资,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巨大的投资潜力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各行各业为了降低能耗,都会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这对于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两个目标也可能带来严峻的挑战。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上市公司未来要完成目标,势必要进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会被淘汰,这会对信贷质量、上市公司发债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通俗来说,原来成本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可能由于环保不达标,而被迫改造,导致效益下降、甚至被淘汰。这会导致金融市场中的不良资产迅速增加,从而带来风险和挑战。

  对此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评估两个目标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吴晓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巨大的责任

  绿色金融是一个新的话题,符合人类的发展目标。因为人最终的目的是有尊严地、体面地生活,为了赚钱而牺牲环境,这和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不匹配的。所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巨大的责任,也有很大的压力。

  一是要控制住增量部分,包括调整能源结构、甚至提倡简易的生活方式等;二是要控制存量部分,让飘在空中的存量部分回来;三是要通过碳交易、激励机制等来解决问题。因为有些企业很难一下子达到要求,而一些企业则可以较容易的达成,所以要用交易的方式解决问题,金融也应该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四是上市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环境保护,所以减排技术等将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疫情冲击后的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

  肖钢:本轮通胀预期上升带来的新变化

  去年为应对疫情,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无限量宽的政策,这从当时来看有其必要性,有助于解决全球流动性短缺、解决经济突然停摆造成的各种困难。其实从2008年以来,西方国家就已经实施了若干轮的量宽政策,去年进一步加码,造成了目前的困局。但尽管如此,目前通货膨胀还没有大幅上涨。根据现代货币理论,央行可以大量放水,因为通货膨胀不会上涨、会因为种种原因受到抑制。但今年春节以后,西方国家预期通胀快速攀升,这一点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我认为引起本轮全球市场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关于长期通缩的普遍共识被打破。过去很多学者都提出,未来世界经济将是长期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发展趋势。但今年形势突变,通胀预期上升,这是很多人没预料到的。

  通胀指标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是衡量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需求侧的扩张情况。虽然物价上涨也会受到供给端的冲击,比如地缘政治造成的原油价格波动,或者去年疫情导致供应链的中断。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研究通胀一般会排除供给侧因素的影响,因为它不代表需求方的整体趋势,也不能成为先行的指标(外生因素冲击)。所以在研究物价上涨时,一般看扣除能源和农产品的核心通胀指标,把通货膨胀看成需求扩大或收缩的先行指标。

  本轮通胀预期上升,和前10年大量的放水政策造成需求不断扩大有关,目前这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并且会带来很多新变化。比如美国10年期、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就是出于对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担忧。因为政策肯定要退出,不可能让需求无限扩大。对此,我的看法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即使预期未来通胀上升,中央银行也有安抚市场、稳定预期的责任;另一方面,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市场的感觉一般要先于中央银行。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投资者确实是率先作出反应的群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要防止市场波动,首先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并且做好防范未来通货膨胀的准备。

  目前经济和市场的恢复,都存在一种分化趋势。从经济恢复来看,有些企业恢复的很好,有些企业生存更加困难。上市公司也是如此,部分上市公司发展态势、未来的现金流预期很好,受到了投资者青睐与追逐;而相当多一部分公司经营状况不太好,投资者也不是很信赖,从而造成了市场的两极分化,这是经济分化反映到资本市场上的、正常的市场选择行为。

  吴晓求:货币数量的扩张并非一定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或通货膨胀的出现

  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简单、透明和直观,而是非线性的、复杂的。货币数量的扩张并非一定会带来物价的上涨或通货膨胀的出现,因为其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变量。

  一是金融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对吸纳货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中国M2增速大约是GDP增速的两倍,但通货膨胀速度的显然没有那么快。所以很难计量出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的直接关系。

  二是货币的国际化,特别是美元的国际化,给美元的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如果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货币数量的扩张一定会带来国内经济的混乱。但如果该国的金融市场够宽够深、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那实际上货币的扩张反而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短板

  肖钢:目前金融科技的监管尚存在很多短板

  目前金融科技的监管尚存在很多短板。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作为新生事物,最近几年发展较快,对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发展消费信贷、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和大学生的消费信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零售、支付等领域,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但这一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垄断和霸王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此外,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存在不规范之处。金融监管有时并不能跟得上这些新问题的出现。

  金融科技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来从事金融活动,这使得传统的金融合规边界在逐渐模糊。一些科技公司没有取得金融机构的牌照,但实际上也在从事金融活动。这些都是给监管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而且互联网是没有疆域概念的。过去政策要求中小银行只能在本地经营,但现在互联网金融APP可以跨区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就冲击了传统的监管边界。过去金融监管是分业的,银行、保险、信托、基金、信托分属不同的监管部门。但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支付、征信等业务既是跨行业的、也是综合性的,突破了传统的分业监管的限制,把所有业务场景都聚合到一个APP上,这会给监管体制、监管协同、监管标准和规则等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监管需要补齐短板,认真研究新变化、新趋势,为各种新业态画好底线、拿出负面清单。我们现在强调要加强对持牌金融机构的规范,把所有金融活动、金融行为都纳入到监管体系中来。

  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应如何规范金融创新

  吴晓求:要制定与不同金融业态相匹配的监管政策

  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科技创新,核心是看它是否增加了社会福利,而不能只看到它是否带来了新的风险。如果增加的新福利能够对冲掉它带来的新风险,就应该是被鼓励的金融创新;而如果它只为社会带来了负能量、而没有增加任何福利水平,那就不是金融创新,比如庞氏骗局。

  评判金融创新是有标准的,一方面它可能克服了原有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了新的风险,但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福利水平。科技金融就是如此。此外,还有国际化的影响。在这三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金融变得非常复杂。所以监管部门必须要认识到这是金融的发展趋势,要跟踪和了解这三种趋势,制定与不同金融业态相匹配的监管政策。

  因为不同金融业态的监管职责并不相同,比如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责很清晰,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责也很清晰,但这两者之间是不能通用的。我常说,商业银行是第一金融业态,资本市场是第二金融业态,科技金融是第三金融业态。我们不能拿前两个金融业态去监管第三金融业态,而要研究第三金融业态产生的背景、特点、风险结构和来源。如果对商业银行缺乏深度研究,就不可能出现巴塞尔协议的中国版协议,因为不知道内部的风险结构,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设计以消除风险。因此,要研究科技金融这种新金融业态带来的新变化,制定与新金融业态相匹配的金融监管政策。

  数字货币对金融生态的影响

  肖钢:数字货币不会对货币发行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目前数字货币已经开始试点。根据人民银行对外宣布的情况,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电子现金,主要是取代现金(M0)。也就是说,未来的零售支付,既可以用现金、也可以用数字货币、微信、支付宝等。

  数字货币不会对货币发行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为央行发行的是带有主权性质的货币。数字货币并不取代M1、M2,只是用数字货币的形态发行现金,起到方便大家支付的作用。但这可能会带来账户体系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将采取双层结构,不直接对个人发、而是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就像现在一样,我们要到银行去取现。也就是说,数字货币发行是从央行到商业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到消费者个人。

  此外,数字货币也要遵守现金管理的规定,在取现、携带出境等方面的要求与现金一致,不会因为币的数字化就落入陷阱。

  关于金融业对外开放

  肖钢:金融开放的重点是制度性开发

  我认为金融开放的重点是制度性开发。近些年,我国的金融开放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外资控股权放开、外资金融业务放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下一步应该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推动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融合国际金融规则、实践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等,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和国际制度接轨、融合,形成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吴晓求:人民币国际化涉及政策选择中的不可能三角

  首先我国的金融规则必须要和国际接轨,要有利于国际化。从技术操作层面看,从中国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开始,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是可信用、可交易;第二步是开始做支付清算业务,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通过人民币结算;第三步是定价,其前提是人民币的信用可交易;第四步是储备货币。当大家都拿人民币做计价资产、做完全可信的储备资产时,人民币国际化就真正完成了。所以这是一个系列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完成,其他金融开放就很难推进。这就涉及政策选择中的不可能三角: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相对稳定、资本的自由交易或资本账户的开放。

  其次,要形成有利于自由交易的制度,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这是成为全球性大国所必需的条件。至于汇率是否稳定,可以让市场来说了算。只要法制足够完善、信用足够好、经济有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强、国防实力强大,人民币就会走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由市场来决定的机制。要充分相信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条件,让人民币汇率在适当的范围内波动。我始终相信人民币不会出现贬值性的危机。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才不正常。我们在政策选择过程中应该保持充足的自信。

  当然中国金融开放的复杂程度,要远超当年加入WTO时。对此我们应该非常慎重,要铺垫好很多基础条件,包括进一步完善法制、提高契约精神和透明度、扎实人民币的信用基础等。因此,要达到金融开放的目标,还需要艰苦的改革,要与国家现代化同步推进。因为国家现代化的内涵本身就包括了金融的现代化。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