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彬彬:如何看待经营贷收紧及其影响?

2021年03月22日08:03    作者:孙彬彬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孙彬彬/陈宝林

  摘要:

  近期媒体披露多地收紧经营贷,那么这是什么政策取向?会有哪些影响?

  个人经营贷款问题最为突出,但可能并不局限于此。和非金融企业经营性贷款相比,个人经营贷款申请比较便捷,用途监管难度更大,资金套利流入房地产、股市的可能性相对也大一些,因而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疫情之后小微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企业经营性贷款均出现大幅增长,个人经营贷款增长尤其突出。

  2020年以来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引发监管重点关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微贷款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二是利率大幅降低;三是部分银行也有动力配合。

  对于信用扩张的影响,难点在于测算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的具体规模。实际规模难以证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监管执行力度。从当前银行自查结果来看,问题贷款的占比似乎很小。当然对比2020年以来多地多次核查,可以从逻辑上认为监管机构并不认同自查结果,预计实际比例远高于这一水平。

  对于债市而言,从信用扩张和房地产投资角度均利好债市,但不必高估。本次政策收紧与去年的结构性存款压降情况不同:结构性存款是要压降银行负债端,在此过程中资产负债错配抬升同业融资成本,对债券形成压制;而自查经营贷则是直接从资产端入手,即使未来监管继续收紧需要大规模压降,也远比单纯压降结构性存款要好。

  监管对消费贷、经营贷的收紧,权益市场可能受影响更大一些。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0年监管打击消费贷、结构性存款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政策收紧,关注监管和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

  近期媒体披露多地收紧经营贷,那么这是什么政策取向?会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经营贷?

  目前央行口径下有两类经营性贷款:一是向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二是企事业单位贷款项下也有经营性贷款分类,其内涵和流动资金贷款比较接近。

  这里需要明确一下小微贷款、普惠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经营性贷款之间的关系。银保监会口径的小微企业包括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1],央行口径的小微贷款目前已停止更新。普惠小微贷款定向降准考核标准是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2019年改为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和银保监会口径基本一致。普惠小微贷款基本可以看作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子集。经营性贷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企业经营性贷款,与(普惠)小微贷款存在比较多的交集(特别是授信额度较小的个人经营贷款)。

  2011年起原银监会开始对小微贷款设立量化考核指标,并明确个人经营性贷款属于小微贷款范畴。监管要求最初重点针对贷款规模考核,主要是“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2018年开始增加了对贷款利率、贷款质量的指标考核(“两控”)。

  2020年疫情之后,政策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1万亿元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同时享受一定的利率优惠和财政贴息;此外,还推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信用支持等政策。

  疫情之前小微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增长并不快,同比增速甚至一度低于整体贷款增速。2018年开始政策对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加大,普惠小微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增长也明显加快。2020年疫情之后政策全方位支持下,(普惠)小微贷款、个人经营贷款都出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企业经营性贷款增速也明显回升。

  个人经营贷款问题最为突出,但可能并不局限于此。从前面的梳理可知,疫情之后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1万亿元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以及财政贴息优惠政策并不仅针对普惠小微贷款,小微企业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均在政策支持范围。从信贷数据来看,小微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企业经营性贷款均出现大幅增长,特别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尤为突出。

  个人经营性贷款投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自然人,贷款额度往往不大,以中短期限为主,贷款用于企业周转经营。实际操作中多使用房产抵押,申请时需要评估借款人收入、征信状况以及查看企业证照、银行流水等。

  和非金融企业经营性贷款相比,个人经营贷款申请比较便捷,用途监管难度更大,因而资金套利流入房地产、股市的可能性相对也大一些,因而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例如广东银保监局通报的自查结果中,主要涉及的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2]。

  [1]银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http://www.gov.cn/gzdt/2013-03/29/content_2365779.htm

  [2]http://www.cbirc.gov.cn/branch/guangdong/view/pages/common/ItemDetail.html?docId=971114&itemId=1543

  (本文作者介绍: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