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大公国际(涂文婕)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
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评级行业,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期的新形势下,国家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更强、更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这对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创新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和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评级机构,在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提示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将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直接融资比重
评级机构通过搭建投融资双方的信息桥梁,帮助拓宽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我国企业从依赖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从而有望从根本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痛点。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直接融资的占比有所提升,但仍徘徊在不足30%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65%-75%的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既可以盘活市场的存量资本,又可以在传统融资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对于有效使用社会资本,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作用巨大。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多个方面都提及债市,特别是在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事实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融资双方信用关系的媒介则是评级机构,它扮演着搭建信用资源的角色。一方面投资人希望能从市场中寻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但同时受市场信息不足和投资专业知识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对项目的发展前景、回报和风险等信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从融资人的角度而言,也同样面临着向市场推介、寻找对接合适投资人的困惑。而评级机构的作用之一就是打破投融资双方所面临的这一信息壁垒,为双方搭建起合作的桥梁,拓宽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债务融资成本是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以及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定价中起到重要作用,这直接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相较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在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成本对比来看,自2012年开始的多数时间内,以短融、中票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中,大部分债券发行利率要低于同时期可比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同时,在价格传导方面,贷款发放利率长期参考人民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确定,调整频率较低,无法及时反映市场资金供给需求的实时性变化,但债券发行则跟随二级市场行情变动,价格传导机制较为灵敏。由此可以看出,直接融资工具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作用。
信用评级本身解决了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在债券发行定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体现为各方掌握的相关信息数量和质量层次不齐,信用评级是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信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且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
其中,最为直观的是,评级能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信用等级越高说明债务偿还能力越强,债券的发行越有保障,投资者会更加看好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其他各方面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加大对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的投资,缓解这类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使得该类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下降。
同时,使企业更关注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只有企业认识到自身投资的风险和价值,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改进经营和承担更多的责任来获得债权人的认可与信任,促进企业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良好的经营管理实现收入、利润增加、债务结构优化等,将有助于其获取较高的信用等级结果,并能有效降低其债券发行成本,从而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资金用以投入到自身生产经营中,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引导资金高效流动
长期以来,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评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高质量的信用评级能够及时、准确的揭示企业、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并引导资金投向更安全、更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向更安全、更有效、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迅速发展,信用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债券融资规模将再创新高,但同时随着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提升,债券风险事件也不断增多,违约常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2017-2019年我国信用债违约金额分别为312.49亿元、1209.61亿元和1483.04亿元,同时也呈现出违约主体性质多元化、违约类型多样化以及违约企业所属行业分散化、所属地区扩散化等特征。
伴随这种趋势,投资人对市场风险揭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往关注于某一个企业的债项转而关注于企业所在整个供应链条的运营状况。评级机构通过对企业所处宏观、行业、区域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经营、财务等指标的判断,通过信用等级符号及时、准确传递出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处环境的信息,可以让投资者快速的了解风险,并引导资金流向更为安全的领域。
与此同时,信用评级的存在使得不同风险程度的债券能够被合理定价,满足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规律,债券市场中低风险和高风险产品并存且能够通过定价机制得以区分,反映市场的各种风险层次的同时保障实体经济安全发展。
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
目前,随着中国企业崛起,走出去已经成为趋势。但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中国企业面临着西方评级架构的制约。因为美国作为信用评级发源地,其评级组织、理念、标准、监管等都是围绕美国主导国际经济秩序而建立并为其服务的。
信用评级的国际主导权,充分地体现一个国家利用国际金融资源的能力。由于西方评级体系出于自身及其背后资本利益的考虑,往往对中国企业的评级带有偏见,众多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被恶意调低级别而深受其害。因此我们需要国际评级话语权,这不但是我们利用国际金融资源能力的提升,也是全球范围内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
2020年5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就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再次重申“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
不论是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信用评级机构还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开展境内业务,都表明我国的评级行业处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承担着更大责任也面临多重挑战。
对比西方百年的评级历史,国内的评级机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仍面临付费模式缺陷、评级质量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阶段性问题。
评级机构为了更好的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内部管理体系、完善用人机制、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多做努力;同时要提高评级专业化水平和加快评级数字化转型,坚持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评级产品和服务,积极提升市场公信力和认可度;同时,还需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借鉴西方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经验。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现阶段信用评级市场现状,评级机构应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在改革开放中谋发展,加强技术建设、品牌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评级机构。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