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袁国宝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当“新基建”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备受瞩目。
今年4月,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观察家袁国宝就在自己出版的新作《新基建:数字经济重构经济增长新格局》中对于新基建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走向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他在书中强调,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纷纷迈向产业化应用阶段,打造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化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新一轮投资热潮逐渐开启。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等13省市预计投入34万亿元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从投资空间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空间极大。201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成绩虽然显著,但距离发达国家的80%还有一些差距,说明我国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仍需提速。
从人口流动看,未来,城市群、都市圈将汇聚更多人口,这些区域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点。据预测,城镇化将加速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等个主要城市群发展,导致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出现重大缺口。除此之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也将释放出巨大的基建需求。
袁国宝强调,在未来一年乃至几年间,“新基建”必将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风口。
在《新基建》中,七大关键领域将成为发力的核心:
新基建·新红利·新机遇
一、5G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变革的焦点以及“经济发展新动能”,5G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无论从未来可承接的产业规模来看,还是从对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持来看,5G都非常值得期待。
目前,我国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立足于5G,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再加上5G辐射的领域本身就极广,网络规划、无线主设备及传输设备、终端设备、运营商,甚至延伸到了消费领域。由此可见,投建5G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重大。5G相关产业链如表1-3所示。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信通院)预计,未来几年,5G网络建设投资规模将迅速增长,2025年将达到1.2万亿元,仅网络化改造这一领域的投资规模就将达到5000亿元。另外,5G网络建设还将给上下游产业带来投资热潮,例如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诊疗、政务信息化等,投资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
二、特高压
特高压指的是±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特高压电网建设可有效提升电网传输能力。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始于1986年,是全球唯一一个将特高压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虽然截止到目前,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已有30多年,但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据统计,到2019年1月,我国规划的特高压项目大约有50~60条。并且,国家电网已面向社会招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以拓展融资渠道,保证特高压建设的持续性、稳定性。特高压相关产业链如表1-4所示。
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电网公司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开展逆周期调节,加强投资力度。经过几年时间的调整与发展,发电、用电资产的利用率有所回升,并且国内几家大型电网公司的负债都比较低。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的负债率大约为56%,带息负债率大约为20%,投资支撑能力较强。
近几年,随着特/超高压等重大工程的投招标不断增多,特高压、配网的建设速度逐渐加快。目前,我国在建与待核准的特高压工程有16条线路,其中有7条已经确定了投资规模,总投资额1128亿元,平均每条线路投资161亿元。按照这一标准,目前7条待核准线路与2条2019年开工的线路预计投资1449亿元,再加上目前在建项目,总投资约2577亿元。据此推算,2020年初,特/超高压工程的增量贡献至少为1500亿元。
三、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近几年,我国高铁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不仅构成了我国交通的大动脉,而且成为我国的一张“新名片”。与此同时,轨道交通也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无论高铁还是轨道交通,都有诸多项目正在等待落地。尤其是轨道交通,即便北京、上海、广州等轨道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对于轨道交通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
从产业方向来看,高铁与轨道交通都有极长的产业链条,涵盖了原材料、机械、电气设备、公用事业和运输服务等多个领域,在推动社会发展,构建智能化、数字化交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相关产业链如表1-5所示。
2019年9月18日,为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开放专用线建设及运维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通建设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大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成为恢复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据预测,2020年,我国拟通车线路有14条,其中7条为250专线,7条为350专线,通车里程3696公里,投资规模6207亿元。
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充电桩。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10月,我国充电桩(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数量达到了114.4万个,同比增长66.7%。看似数量极多、增长速度极快,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与理论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充电桩还有很大的缺口。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新增1.2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以满足数量不断递增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整个充电桩产业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关产业链如表1-6所示。
据《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将新增15万台公共充电桩,其中6万台直流充电桩,9万台交流充电桩。此外,还将新增30万台私人充电桩,8000座公共充电场站。
据预算,2020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0亿~177亿元;2025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70亿~1290亿元,2020~2025年累计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0%~48.8%,新增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5%~50.3%。据此计算,2020年~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增投资规模将达到700亿~1100亿元。
五、大数据中心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中心建设至关重要。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各种数据资源,而数据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应用等事宜都离不开大数据中心的支持。大数据中心建设不仅有助于行业转型,而且可以带动企业上“云”。
目前,建设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据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发布的调查数据,全球顶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每家公司每个季度至少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10亿美元的资金。而全球数据总量每隔18个月就会翻倍,数据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
除此之外,5G、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数据中心产业链如表1-7所示。
随着5G、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IDC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之势。2018年,随着公有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了6253.1亿元,同比增长23.6%。在全球范围内,北美地区的IDC市场增速稳定,基础电信运营商全面退出,主市场汇聚了越来越多云服务商需求。
IDC市场的发展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目前,我国IDC市场处在粗犷式发展阶段,增长速度极快,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发展空间非常大。据统计,2018年,在互联网行业需求的带动下,我国IDC业务规模达到了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预计到2024年,我国IDC业务规模将达到2558亿元。
六、人工智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就是人工智能的时代。
从宏观层面来讲,作为一项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对社会、经济、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影响。目前,我国政府已对人工智能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从产业发展来看,过去几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积累了巨大的能量,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这些力量将得以全面释放。同时,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过程中,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将得以重构,从而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工智能必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如表1-8所示。
科技部于2019年9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建成20个试验区。为了在疫情过后尽快恢复经济发展,我国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投入。
如果对人工智能产业细分,可将其分为底层硬件和通用AI技术及平台,其中底层硬件主要包括AI芯片和视觉传感器,通用AI技术及平台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和云平台、OS、大数据服务等。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为40亿美元。到2022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52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55%。未来几年,随着技术不断升级,人工智能实现普及应用,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不断壮大,增长速度将达到40%~50%。也就是说,到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785亿元;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七、工业互联网
我国要想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要想完成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必须做好工业互联网建设。我国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工业互联网”;2017年底,国家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出台了顶层规划;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写入“工业互联网”,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2020年2月25日,在工信部公布的2019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中,网络、平台、安全三个层面共有81个项目。从整体来看,对于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来说,5G、平台、安全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建设方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链如表1-9所示。
工信部针对工业互联网制定了“三步走”战略,按照战略要求,到202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立趋近完善的标识解析体系并实现规模化推广,建成一批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3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水平要达到全球领先;到21世纪中叶,我国工业互联网水平要进入世界前列。
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为4677亿元,如果按照年均复合增长率13.3%计算,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在政策的加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超乎想象。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媒体人、网络评论人。)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