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宋玮
喜欢村上春树,作为跑者的我尤其中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以小见大,遐想连篇,可以看跑者的思绪是多少丰富。最近,美日要补贴两国企业从中国撤工厂的舆论引发了较大关注。有些大神深挖了言论的出处,结论就是不权威,不可信,不可行,不用怕,帝国主义的阴谋不会得逞。
当我谈企业外迁,我应该谈些什么?此类话题可以高度归纳为“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话题,新冠疫情会否加速全球产业链的变迁和重塑。而全球产业链的局面只是一个结果和静态横截面,我们可以观测引发全球产业链变迁和重塑的时代背景和时局积累效应。
谈全球产业链,我想以史为鉴,穿越百年,谈谈三“时”,一是时代,二是时局,三是时人。
时代变了吗?全球化VS逆全球化
2010年之后的时代特征与1980年之后的30年有什么根本区别和变化?
以小见大,就以两个形似神不似的美国总统,里根和特朗普来观察全球化趋势。
18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化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欧洲中心化和资本主义殖民化为特征的全球化1.0阶段,以美苏争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全球化2.0阶段,以及以美国中心化、世界经济全面一体化为特征的全球化3.0阶段。我们就从里根开启的全球3.0阶段讲起。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里根在选举人票方面以489:49大获全胜,同时获普选票51%,大幅领先卡特的41%,从而掀开了80年代“里根革命”的序幕。
里根承诺美国政府将迎来自50年前新政以来最重大的改革,随后“里根经济学”粉墨登场,财政政策采用供给学派,货币政策采用货币主义,精简税制和大幅减税轰轰烈烈,削减福利和政府财政支出,政府规模缩小 (小政府,大社会),扩大国际市场(市场的全球化),取消对全球资金流动的控制。
全球化图什么?市场与利润。美国占据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最高端。
2017年特朗普总统更像哪位历史上的总统?其实不是里根。曾对里根和特朗普政策做过对比,惊人的相似,但有一个领域有区别,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其实2017年的世界更像是1919年。
这位前总统是柯立芝。一战之后,美国外交拒绝了威尔逊对世界新秩序的构想,重回“孤立主义”,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和1923年接替哈定的柯立芝开启了一个“保护主义”的时代。柯立芝时期,他的组合拳减税、增加关税、放松管制和基建投资就共同促进了美国的繁荣。这才是特朗普copy的原版。更具讽刺意味的是,1929年大萧条和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美国大衰退都何其相似。
从1921年开始的全球化倒退了多少年呢?全周期大概是30年。一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彻底打消了美国民众最后的犹豫不决,开始团结抗战,卷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也关闭了这为期20年的逆全球化进程。但真正全球化再次起步还是从二战之后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开始,1950年全球化再次出现了新一轮的发展。
再看2010年至今,奥巴马已经拉开了全球化倒退的时代序幕,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加速了这一进程,新一轮的逆全球化趋势会持续多久,看看一个世纪前的1921-1950,是不是有种yesterday once more的感觉。
时局变了吗?经济接触VS战略竞争
2010年之后的全球格局与1980年之后的30年有什么根本区别和变化?
作为全球老大,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分别是“经济接触”(engagement)和“战略竞争”。这里从里根和奥巴马的对比谈起。
里根决心恢复美国在世界上的声望和荣誉。为此,他积极反共,严厉谴责苏联政府这一“邪恶帝国”,支持与美国交好的政府,提出了最具雄心也最昂贵的军事计划“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
1982年10月,美国政府侵略格林纳达,推翻了与莫斯科建立联系的反美政权。1983年,里根政府支持“尼加拉瓜反抗军”(简称Contras,小时候玩的红白机经典游戏“魂斗罗”),试图推翻反美政权“桑地诺民族解放战线”的统治。
里根将自己的“反共”情绪发挥到了极致,也许是受到二战后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影响,多种因素导致了苏联帝国的瓦解。
虽然里根总统也对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微调,但美国仍然执行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主导思想“经济接触”。此战略是尼克松总统和卡特总统开启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中国纳入美国领导的开放性国际经济体系,以推动中国的经济制度转型,并促使中国遵守既有的国际规则。
虽然这一战略在里根的20世纪80年代有过短暂动摇,但在经过充分的国内政策辩论之后,这一战略在克林顿总统的90年代中后期彻底定型。这一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以全球化为特征的自由国际主义经济秩序在全球范围的确立。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是自林登.约翰逊以来赢得最大胜利的民主党候选人。年富力强,演讲高手,首位非裔美国总统,鼓舞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然而,美国财富和收入不平等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2010年开始,一方面,奥巴马开始扭转全球化趋势,他才是开启扭转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拉开了对华政策从“经济接触”转向“经济防范”的序幕,“重返亚太”也是外交军事方面的策略。
特朗普在全球化方面只是奥巴马的跟随者,只是将矛头聚焦在中国而已。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的1个月后,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其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美国对华政策从“经济接触”转变为“战略竞争”。该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竞争性大国(rival power),认为中国与俄罗斯这样的“修正主义国家”是美国面临的首要挑战;美国通过20年之久的接触,让中国这样的竞争者融入国际社会的假设前提是错误的,中国挑战着美国的实力、影响力与国家利益,中国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与繁荣。
这两年的情景,就不需要给大家脑补了,贸易战,贸易谈判,谈谈不休。
时人变了吗?经济接触VS经济防范
2010年之后的民众思维与1980年之后的30年有什么根本区别和变化?
这里要开启克林顿的篇章了,可能大家最熟悉他的拉链门事件,但是克林顿最大的贡献是对于全球化的极大推动。克林顿是自由贸易的忠诚拥护者,也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克林顿促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获批,又努力批准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谈判中达成的其他影响深远的贸易协议。
由于新经济繁荣和数字革命,克林顿成为罗斯福总统以来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民主党总统。但是全球化的后遗症开始显现,谁反对全球化呢?
工会:坚持自由贸易迅速扩张导致工作机会转移到了新兴国家。
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全球化在将工业转移至低工资国家同时,将工业污染转移到法律不健全的国家,致使全球变暖。
人道和人权主义者:认为全球化致使部分新兴国家在恶劣工作条件下让工人工作,制造了新的“奴隶劳工”阶层。
这就引发了我们经常看到的西方抗议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骚乱。
1999年11月,西雅图爆发了抗议G7会议的抗议示威。
2001年7月,热那亚爆发了抗议七国首脑峰会的冲突。
随后,小布什任内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纷至沓来,收尾阶段又遭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任内美股跌幅达到了40%,历史罕见。
奥巴马总统在经济上防范中国。突出表现在美国抛开中国,联合11个国家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一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由于两国在经济上的巨大互补性优势,对华经济防范并没有阻挡中美两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与金融伙伴。
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方面逐渐达成共识。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打响了对华“贸易战”,尽管特朗普也对其他国家采取了一些经济强制措施和威胁,但是中美“贸易战”的规模最大,对抗性最强,影响也最为深远。随后,美国开始对中国非金融类投资的进入抬高投资壁垒,开始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精准的出口管制和出口制裁,数不胜数,到底为了什么?
美国对华“经济接触”的终结和“经济竞争”的开始,是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将构成中美经济关系的新的分水岭。
通过“时代”、“时局”和“时人”的三层分析,全球产业链的趋势和命运也就非常清晰了,毕竟全球产业链只是这个时代、时局和在两者之中民众思想的一个映射和结局。
新冠疫情比中美贸易战的破坏性更加强大,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碎片化的进程。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经济依赖关系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柱。新冠疫情则是为逆全球化做了一次最真实、最逼真的压力测试,为全球产业链的重塑进行了倒逼式推进。
2020年4月8日,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也是中国高层对于“时代”、“时局”和“时人”的最深刻认识。
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总体国家安全观”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经济安全”。我们真的不要只看规模,不要只看中国制造业产值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8.37%,遥遥领先于美国的2.3万亿美元和占世界的16.65%,而是要看我们和欧美之间谁更能转移谁占有的产业链。
不管“美日要补贴两国企业从中国撤工厂”事实到底如何,更何况中国制造还没有强大到无与伦比,从上图你可以看到中国制造在高端领域与世界存在的差距。理性认清自身实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负韶华,做好两手准备就是中国最重要也是最硬核的对策!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长期专注全球宏观、地缘政治、金融市场、国际银行业等领域的研究,曾长期参与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B20等国际组织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