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婴:风帆正劲看宁波

2020年03月16日10:14    作者:徐王婴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徐王婴

  GDP逼近1.2万亿,预估从全国15位跃居第12位。宁波“逆袭”,令人瞩目。

  今天(3月16日),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宁波市GDP为11985亿元,跃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仅次于深圳。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20752美元,站稳2万美元台阶。宁波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外贸进出口和居民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排名均居全国前列,其中出口额居全国各城市第5位。

  全国城市排名曾徘徊在15位左右,被说“尴尬”的宁波,又是如何在“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成功超越,以全国0.1%的陆域面积,创造全国1.2%的GDP、1.5%的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中快速进位的呢?

  产业数字化加持下的“工业立市”

  与其说,宁波在数字经济领域稍逊杭州,不如说在数字经济的第一阶段,即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中稍晚于杭州;而如今,在数字经济的新阶段,宁波利用“产业数字化”为自己扳回一局。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第一块基石。宁波是全国首个制造强国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有39家,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而其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六成。这也意味着其产业数字化的空间巨大。为此,宁波提出抓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实施三年两个全覆盖的智能化诊断和改造工程。并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打造来驱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之战。

  所谓的“246”产业集群,是指选择基础较好的汽车和绿色石化两大资本密集型产业,作为“万亿级支柱产业”发展;选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软件与新兴服务等4个产业为“五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产业优势的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6个产业为“千亿级未来产业”。

  方针既定,“咬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青山”不放松。近两年来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000多个,推广应用机器人3800余台……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传统制造业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一。而坚守实业、深耕制造业的传统,让宁波工业优势凸现: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64.6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占比达43.1%,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和1.1个百分点,居省内各地市第一。2019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39个,继续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国际港口助力下的“外贸兴市”

  早在唐代就是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宁波的外贸经济具有“人无我有”的先天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明确指出,宁波要把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和开放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遵循这样的战略定位,宁波市顺应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趋势,立足宁波外贸、港口、产业等条件,制定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方案;并确定以此联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构建起宁波“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双翼齐飞融合发展的经济格局。

  确立了“双翼齐飞”的战略目标,宁波即深入推进“三服务”工作,精准打好“稳企业稳增长”组合拳,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并全力构筑外贸总部、外综平台、转型升级基地、跨国企业、跨境电商和航运物流“六大引领区”,推动外贸经济的“高歌猛进”。系列组合拳下,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调整。机电产品出口3297.9亿元,增长8.2%,占同期全市出口总额的55.2%。市场多元化也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欧盟、美国、东盟成为宁波市前三大贸易伙伴;对日本、韩国等亚洲传统贸易伙伴保持了稳定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610.1亿元,增长16.9%,高出同期全市进出口增幅10个百分点,占同期宁波市进出口总值的28.5%。

  也正是依托开放先发优势,宁波外贸和港口逆势增长:2019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170.3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增长7.6%,占全国份额为3.46%,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外贸第一方阵。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万多家,其中160多种宁波自产商品销量长年居世界前列。宁波舟山港进一步巩固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大港的地位。

  “栽树工程”推动下的“科创强市”

  面对城市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急迫需求与挑战,宁波市启动了人才“栽树工程”。该工程以建设全国首个“17+1”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契机,将一批中东欧、“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才“引”进自家门。而顶尖人才的到来,为宁波提升产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极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全球引才、“筑巢引凤”,使得宁波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近两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位。在大张旗鼓揽才的同时,宁波引进一大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聚集高端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于是,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南湾新区等重大平台落地;牵手强院强校强所,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实验室和孵化器,联合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

  而随着“栽树工程”稳步推进,甬企研发投入逐步增加,激发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新动能”。2019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8.6%,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3.7%,实现新产品产值增速比工业总产值高6.7个百分点,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2.3%。与此同时,宁波新产业蓬勃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去年增加值增长7.3%,高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12.7%、8.7%和17.8%。

  而当新冠肺炎的疫情发生后,宁波的不少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宁波宣布,要将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宁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据此,宁波今后将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科技与创新,被赋予更大的希望,将成为宁波赖以强市的强大“法器”。

  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蓄势待发看宁波》的文章。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 在笔者看来,宁波的明天,空间更大、后劲更足。因为宁波,既得国家战略之天时,有国家大项目、国有大企业的实力支撑;又有数百年来‘无宁不成市’商业气息与商业文明的润泽,以及民营企业的奋发有为;既有制造业基石与‘红帮裁缝’的工匠精神;又有现代港口航运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鲜血液;‘宁波帮’精神既有大山的坚韧与隐忍,又有海洋的宽广与豁达……”

  短短三年,宁波有为的预言成真。我欣慰的并非个人的预见力,而是一个城市的逆势崛起与沉稳发展。是以为记。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作家。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商总会浙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基建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