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天勇
笔者认为,上述提法,是疫情后,中国未来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控的组合主导模式。
西德二战后,实行了“放开市场,管住货币”的宏观调控,以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释放增长的活力,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今天的中国,与当时的西德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是,西德战时经济主力人口损失很大,经济体系,特别是工厂和基础设施受到战争重创;中国人口控制时间过长和力度过大,经济主力人口损失并在收缩,这次疫情可能对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企业幸存率和产业链重创很大。不一样的是西德战后,人口复苏增长,有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中国人口生育不会复苏,经济也只能靠自己力量恢复。
从中国未来增长动力看,出口导向推动已经没有动力了,城镇居民工业品消费已经饱和,经济主力人口增长下行给增长形成压力。
还有的希望是,农村土地和城市划拨土地,市场化后有价值增值的空间;居民,特别是农民,从一般温饱消费需要满足,转向对耐用消费品、汽车、置业和富裕的追求,农民工业消费品,汽车,有质量宅院的需求,才到工业化的中期,时间还有10到15年;在全球货币政策低利率、放货币的竞争中,如果中国放开土地市场,土地价值合理回归,并调节水资源分配,将目前71%左右的国土开发利用率逐步提高5个百分点,增加可利用土地;农村户籍人口因土地改革,在现在的种地收入,务工收入外,再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和以地为本创业建设经营收入,放开户籍管制,他们有消费工业品和置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增强进入城市的经济能力,推进市民化的城市化。
最近笔者看到,密集出台了大规模的新基建,而且为之供应的货币也是天量规模。中国GDP100万亿元,货币供应200万亿元,GDP负债率260%。相对于世界许多主要经济体国家的货币与GDP和债务比例,中国高得太多。
而宏观调控和放开土地市场,疏解货币供应,是农村无价值土地合理回升,调水改土也可以放开市场交易来定价,使其成为疏解和吸纳货币的巨大资产保证。使本来太多的货币去有所处,再投放的货币有发行的基础。不至于金融体和经济体系崩盘。中国货币政策还有许多国家没有的回旋余地,关键在于土地体制改不改革。如果坚决改革,我们可以在金融体系稳定、国民经济安全的格局下,谋求理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现在我们遇到的是三对两难问题:一是需要经济增长,但是找不到经济增长动力;二是增长需要走出工业产能过剩,也即摆脱萧条,但是,工业品出口受阻,城镇居民不买,而农民想购买但收入过低,没有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三是刺激增长,需要扩张性、货币政策,但是中国相对GDP和债务规模,供应的货币已经太多了,再继续投放,金融和经济体系,会不会崩盘。
目前公布出台货币政策的刺激方向,笔者觉得解决这三对两难难题,似乎不管用,而且金融风险暴发的不确定性加大。笔者想提醒的是,没有资产保证的货币政策,最终可能要出事。
只有放开土地市场,调水增加土地,疏导放松货币供应组合,可以解决三个关联的难题,释放经济活力,谋求理想的经济增长。
(本文作者介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公众号天勇看经济zhouty-tjj)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