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徐王婴
随着“复工键”开启,全国各地又启动了新一轮赛跑。此轮竞跑,决非复工率这个单一指标,而是在确保疫情指数下降的同时,保持复工率的上升。
从开始复工复产到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复工,余杭用了一周时间,这样的成绩单令人振奋。截至2月19日17时,已复工企业45467家,企业复工率达94.5%,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1198家。与此同时,截至2月20日,余杭已连续9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在浙江省“五色”疫情图上,余杭已从“较高风险”区域降至“中风险”区域。
流动人口多、市场主体多的余杭,实现了疫情指数下降、复工指数上升。取得这样的成绩,余杭凭的是什么?
亲清服务,春风拂面
2月16日下午,搭乘杭州首班“复工专列”从贵阳回、杭的李朝正感动地说:“多亏了政府部门,我为政府点赞!”李朝正工作的企业是位于未来科技城的利尔达科技集团。在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上,有来自华立集团、杭锅股份、双枪科技、利尔达控股、符律科技、邦美公司等企业的余杭区内企业员工十多名。员工顺利回杭的背后,地方政府复工专班的工作人员已然是“通宵达旦”、“不睡不眠”。
据悉,从2月8日起,余杭区政府就向区内企业派出一批“店小二”,在协助企业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其后更是在全省率先启动“亲清服务员”(驻企服务员)开展“千干进万企”、深化“三服务”活动。目前,该区已对千余家企业派驻“亲清服务员”(驻企服务员);同时还对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园、创业孵化器等各类企业园区,由属地镇街、平台派驻“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亲清服务员”(驻企服务员)。
除了人员上的“一对一”、“一对多”服务之外,在政策扶持上,余杭更是竭尽全力。2月11日,余杭出台了“防疫惠企28条”,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省市政策标准,在防控科研技改、应急物资保障、金融政策倾斜、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生产等方面强化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近期的“防疫惠企28条”,还是2019年的“全域创新66条”,余杭一直致力于构建亲清型政企关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致力于打造赋能企业发展的经济生态。
有码有云,智慧加持
能够在一周内突破疫情“封锁线”而成为领跑者,不得不提一下发端于余杭,闻名全国的“杭州健康码”。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使得余杭区不得不从2月3日起实行包括十项从严的“最严禁令”。但最严禁令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作为阿里巴巴总部和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机构的所在地,余杭政府的互联网思维一直“在线”,2月4号便明确提出“要建一套数字化方案”来冲破复工“封锁线”,努力做到“全人群覆盖+全流程掌办+全领域联防”。
有来自支付宝、钉钉、阿里云等技术力量做保障,余杭是有底气的。从2月5号凌晨5点第一个版本的诞生,之后开始每半小时一迭代的优化,再到2月7日发布,2月9日登陆支付宝成为“杭州健康码”,并逐渐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依据。杭州健康码,让人“一码”在手,“通关无阻”。
“一码在手”背后,余杭还有云、有大数据的强大后盾。换句话说,大数据支撑下的城市治理为此次余杭的“急中生智”打下了基础。事实上,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治理,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城市大脑就是余杭一直在智慧治理方面开展的探索和尝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善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通过建设“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更加全面、精准、超前地掌握矛盾纠纷风险点。这也使得其能够率先走出“复工”困境。
梦想未来,创新蝶变
许多人关注余杭始于梦想小镇。事实上,余杭经济的崛起,确实是与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未来科技城等平台发展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近年来余杭充分发掘与对接阿里巴巴的优势,抢抓国家“双创”战略重大机遇,依托未来科技城加快数字科技创新突破及产业化,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为支点,终使余杭成功加冕“浙江经济第一区(县)”。
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加快了余杭传统制造业的提升。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余杭逐渐实现了从“杭州制造”到“杭州智造”再到“杭州创造”的蝶变。与此同时,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小镇、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第一个独角兽孵化园、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小镇等纷纷落地余杭。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或说是新制造)的双轮驱动,使余杭经济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是的,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使余杭成了高新科技企业的集聚地。比如,以阿里巴巴为圆心,在114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里就集聚了1.4万多家科技型企业。这里鼓励创新、允许试错。为此,以“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这创业“新四军”为代表的人才项目纷至沓来。换句话说,余杭因其更倡导创业创新,拥有更完善的“双创”生态链,使其成为企业与新经济发展的沃土。
而当前,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一个区县要在一周内让近4.5万家企业顺利复工并非易事。从这个角度讲,正是因为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族群的整体提升,余杭区才能够一路快跑,成为杭州市甚至浙江省,在疫情防控中加快复工复产的排头兵。
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的余杭,大数据支撑着,把稳前进的方向盘,驻企服务员帮助企业擦亮后视镜,精密智控之下排除疫情风险,余杭就这样按下复工的“快进键”。
如果说,数字经济让余杭有了一次弯道超车;此次复工,是否又一次让余杭赶上了超车的弯道?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作家。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商总会浙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