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唐建伟
全年货币、财政等政策的协调发力、逆周期调节,会让中国经济韧性进一步加强。宏观层面,实现全年6-6.5%的目标没有问题,可能会在区间上限。微观层面,货币政策发力方向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再叠加减税降费。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5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作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2019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作了总体部署。我们主要针对政府设定的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部分目标数据和宏观政策做点评,主要有五大看点。
一、经济增长目标适度下调,淡化规模注重质量
政府将2019年GDP预期目标设定为6-6.5%。经济增长目标相比上年有两方面变化:一是增速目标有所下调,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政府设定的目标都是6.5%左右,今年设定6-6.5%,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所下调;二是设定了目标区间,这是继2016年设定6.5%—7%的经济增长目标区间后,政府再次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区间值。经济增长目标相比上年有所下调同时设置弹性区间,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速下行容忍度提升,同时也向市场传递出不再单纯追求经济规模增长,未来将更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的信息。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我们预计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外部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的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维持在6.3%左右的增速,能够实现6-6.5%的预期增长目标。
二、价格运行整体温和,将为政策操作提供灵活空间
2019年政府设定的通胀目标仍是3%。自2015年以来政府连续第五年将通胀目标设定在3%,但其实最近五年CPI同比年均只有1.8%,不到2%。因此,3%应该是政府对控制通胀的上限目标,如果达到这一上限,就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通过调整来应对通胀,而在没有达到这一目标之前,物价就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关注目标。我们预计2019年CPI年度同比将维持在最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左右,仍将明显低于3%的政策目标,更谈不上是高通胀。2019年物价不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不会是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更不会成为制约政策操作的重要因素。而物价运行整体温和,一方面为经济由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也为宏观政策操作留下灵活空间。
三、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1100万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也就是说仍要力争实现全年新增1300万以上的就业。为了实现就业优先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多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具体举措:一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二是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三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四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四、减税降费超预期,企业活力有望明显提升
积极财政政策将在两个方向加力提效:
一是扩大财政支出。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比上年提高3800亿元。财政赤字率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样提升至3%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在扩大财政支出方面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但考虑到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提升到2.15万亿,比2018年增加8000亿元,因此调整后的名义财政赤字率接近4.98%,相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并不低。
二是减税降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规模应该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报告提出将“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同时提出要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综合以上两项减税降费措施,将实现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是在2018年政府实现减税降费1.3万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减税降费的规模,力度之大应该是超出市场预期的。如此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经营的信心,将给企业活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企业作为经济中最重要微观主体,其活力的提升无疑将对稳增长、保就业、提收入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五、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精准滴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表述不同,不再提“中性”一词,表明货币政策将比去年偏向积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
从货币政策相关内容的表述细节来看,有三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明确提出要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并且还提到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这意味着利率工具并没有被排除在政策工具箱之外。
二是货币政策强调疏通传导渠道,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是要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未来货币政策的重心仍在疏通政策传导渠道,重点支出民营和小微企业,实现“精准滴灌”。重点将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主要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同时要求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三是首次提出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以往M2增速一直比名义GDP增速高,所以那时主要是直接设定M2增速目标。现在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货币投放机制变化,M2与名义GDP相差不大,去年M2是8.1%,名义GDP增速为9.7%。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M2和社融与名义GDP相匹配的提法是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的。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目前M2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名义GDP相比还偏低,需要货币政策灵活操作适当增加货币投放;另一方面是希望未来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即未来货币供给的增长就是实体经济名义增长所需要的部分,M2与GDP增速的背离将明显收敛。
全年货币、财政等政策的协调发力、逆周期调节,会让中国经济韧性进一步加强。宏观层面,实现全年6-6.5%的目标没有问题,可能会在区间上限。微观层面,货币政策发力方向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再叠加减税降费,会降低企业实际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恢复民营企业信心,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支撑。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