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陆晓晖
每个家庭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大风险类别的选择,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在投资领域里做产品和服务选择,这其实需要非常专业团队和机构来做。
在财富管理行业从业多年之后,我有一个感受:国内家庭在配置家庭资产时,两极分化非常明显——有的完全不愿承受风险,主要投资对象为银行理财产品;有的承担了过高的风险,盈亏跟随市场涨跌趋于极端。家庭的财富管理最好交由专业机构进行。2002年之前,外资行个人理财业务还未进入国内,当时行业内基本没有家庭财富管理概念。外资银行进入以后,其服务模式都是基于家庭资产服务而来。慢慢地,其他金融机构也相继跟进。
大约在2008年,第三方市场发展起来。最开始,所有的公司都叫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主要是第三方销售机构。如今,市场内逐渐涌现出一些第三方管理机构,并已经涌现几家千亿级资产管理规模的公司。
接下来,我分别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方面,解析各自的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中外资银行的优势与劣势
中资银行一般采用的是一对一或者一对N的服务,一个理财师大概对应500个客户,私人银行一个理财师对应70到100个客户。后台产品库的产品多,计入指标和佣金的产品少。
中资银行在这方面的核心优势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品牌优势;其二,网点铺设广;其三,产品多样化;其四,流程体系建设完善。当然,中资银行也有它的劣势。比如,服务模式不注重个体;理财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飞单难于控制。
从外资银行看,尽管家庭财富管理概念由外资行引入国内,但如今国内的外资行则有一种“没落”之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资行的理财师模式和中资行一样,一对一和一对N,1个理财师服务数百位客户左右,同时产品数量、品类严重匮乏,做家庭资产配置非常困难;二是,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外资行管理很严格,有些业务开展非常困难。
外资行的核心优势则在于,本身品牌形象不错,同时海外的一些业务和外汇业务对于客户的帮助较大。
除了银行外,信托、券商、私募和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在家庭财富管理这块蛋糕上,都有所涉及,都具有各自的垂直优势,但普遍的劣势是:产品品类不全,对外很难形成偏向家庭财富管理的品牌形象。
第三方财富管理逐渐崛起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理财师通常是一对一的,产品品类比较全。从配置来看的话,因为理财师不同而不同,更关注客户实际配置的实现。核心优势是专业合伙人提供专业配置的服务,而且本身对口碑的要求比较高。而劣势则是品牌可信度需要大量时间积累。
综合对比来看,品牌方面,大机构占优;专业服务方面(主要包括财富配置专业服务以及金融综合服务),三方财富聚焦于家庭这一块有一定优势;服务流程方面,相对来说,中小机构整体更好一些;核心专业人员方面,银行、券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核心专员流动性并不高,其他人员可能会有一些流动性,中小型企业则反之;产品品类方面,银行、第三方销售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产品品类比较全。
对于上述谈及的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缺少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其实,每个家庭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大风险类别的选择,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在投资领域里做产品和服务选择,这其实需要非常专业团队和机构来做。
而能够提供这一块的机构要件,主要是三个:一是专业家庭财富配置的人才;二是齐全可控的产品大类;三是长期追踪服务,为配置方案和后续调整结构的范围负责。从机构的主要要件来看,真正能够长期给客户提供家庭财富规划和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在国内现在比较成熟、可以直接拿出来用的,就是银行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总体而言,财富管理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它跟资产管理和产品本身的投资有非常大的区别。但理财师和专业团队的配合模式,则决定客户服务是否可以标准化、高品质的完成,因为理财如果永远是一对一服务的话,对客户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本文作者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届FMBA,融义财富创始人&CEO,中国理财师职业化联盟执行委员。超过13年金融与财富管理从业经验,曾服务于花旗银行等著名金融机构,首创了国内高端社区财富管理连锁模式。)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