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向远之
不能将企业对于人员规模扩大的慎重和人员招聘标准的提高等同于企业不再招聘,尤其在当下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更是需要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抱有信心,对于网络信息要有更多辨别能力。
最近一些大企业“缩招”的新闻,让很多应届毕业生感到忧虑,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说,网络上有传言,阿里将冻结人事,未来人员总数将保持不变。随后阿里对外表示只是进行人才盘点。而类似的传言也发生在华为、京东等大企业的身上,虽然企业均迅速回应传言不实,但是这并不能够消除人们的固有感受和忧虑情绪。
对于经济而言,心理预期很重要。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你相信往什么方向发展,就可能往什么方向发展。
近期以来,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所加强,各种各样的新闻对于人的心理导向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大家都认为企业的景气度下滑,可能会强化这种预期效应,从而对经济产生更多的负面导向。
笔者认为,此次网络上认为科技企业停止招聘间接反映企业发展走下坡路的传言,是简单将企业招聘标准的提高等同于停止招聘,其实这是错误的。
首先,人才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说,媒体曾经报道,阿里在初期招聘的时候,只要是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求之不得,而现在要进入这类公司,都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名校毕业生。现在的大型科技公司,未来都要面对全球竞争的环境,需要掌握新的技术能力,需要员工不断提升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的大热,对掌握PYTHON等新的程序语言的员工需求量快速提升,而在过去可能安卓等技术是主流技术,由于新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的变化,使得现有的技术人员可能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进行内外部人员优化调整是企业通常采取的措施,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摩擦性失业。不能把企业招聘要求的提高简单理解为就是企业不再招聘。
企业人才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一个自然现象。当下,很多公司都在面临转型,一方面是驱动增长的动力需要调整。目前面临全球竞争,人口红利和网络红利接近结束,未来更加需要技术驱动,因此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所减缓,这都是正常现象。其次,在中国科技企业高速增长的时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技术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创业以及企业间的人员频繁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流动率。而在当下,创业热潮有所淡化,人员的流动率相对降低,企业就更有必要对人才进行盘点,员工可能面临职业规划调整以及培训。同时,为了让企业的现有员工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在人员规模扩大上自然更加慎重。
大企业都希望能够尽量地保持企业的人员精简和企业内部信息流通速度的效率,从而避免大企业病,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更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希望能够像小企业一样的灵活多变,保持企业的活力。
马云曾经在2016年表示,阿里的员工总数要保持在3万多人的规模,但实际上,现在阿里的员工已经超过了5万人,而华为的员工也已经超过20万人。当前,随着业务的扩张,很多科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发觉现在是他们应该保持人员规模以保持企业的活力的时候了。
总而言之,不能将企业对于人员规模扩大的慎重和人员招聘标准的提高等同于企业不再招聘,尤其在当下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更是需要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抱有信心,对于网络信息要有更多辨别能力。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