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管清友、张奥平
企业IPO上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家企业想成功实现IPO,都要经历繁杂的流程。
一家企业实现IPO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首先,IPO是企业实现多渠道融资的一种手段。一方面,企业通过IPO可以一次性地获得股权性资金,以支持其创新及快速发展;另外一方面,企业成功IPO上市后,可以持续、方便、灵活地从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发行、发行可转债、并购重组等。其次,IPO是企业、股东及高管“价值实现”的最佳方式。净资产不再是衡量企业及股东价值的唯一标准,企业的市值成为新的财富尺度,这个过程中股东的股权价值将获得成倍的增长。而且,上市公司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股东和高管的声誉。除上述两点外,IPO上市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上市后通过并购整合扩展业务发展;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和内控体系提升;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拓宽职业晋升空间等。
一、企业A股IPO的五个核心阶段
企业IPO上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家企业想成功实现IPO,都要经历繁杂的流程。IPO具体上市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制设立阶段:有限责任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将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第二个阶段-上市辅导阶段:根据中国证监会2009年5月13日发布,自2009年6月14日起施行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发行人在申请IPO之前,应当聘请保荐机构进行辅导,对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进行系统的法规知识、证券市场知识培训。
第三个阶段-材料申报阶段:申报企业和所聘请的中介机构,依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并负责向证监会尽职推荐,证监会收到申请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当证监会正式受理申请文件后,安排预先披露,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意见(创业板无须经过征求意见这个环节),并向保荐机构反馈审核意见,保荐机构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最后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第四个阶段-发行审核阶段: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股票进行审核,也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所实行的核准制。在核准制下,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主管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主管机关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股票发行申请。
第五个阶段-促销和发行阶段:交易所安排上市股票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经证监会核准,发行人便可以刊登正式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信息,证券公司与发行人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介和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二、企业A股IPO的成本
1、时间成本
在企业IPO上市的五个阶段中企业所耗费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在三年的财务规范期之后,改制辅导阶段需要5-7个月的时间,申报及审核阶段需要6-12个月的时间,发行上市阶段需要1个月的时间。整体来看,最快需要1年的时间,最慢则需要近2年的时间。当然,这是一般情况,我们看到富士康从2018年2月1日报送材料,到3月8日上会并过审,仅用了36天实现登陆A股,创下IPO最快速度记录;原新三板企业药石科技,新三板摘牌后,重新申报IPO,仅用197天实现过会,但这并不常见。
2、财务成本
除时间成本以外,IPO上市也是需要高昂的财务成本的,其主要成本有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IPO上市的规范成本,包括五险一金的规范成本与其他规范成本。五险一金的规范成本一般是员工工资的40%左右。其他规范成本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的,常见的包括资产重组、生产手续、环评手续、土地证、房产证等;
第二,IPO上市的税收成本。按照IPO上市申报期三年,上市等待期一年半,共四年半进行计算。按照企业这期间产生累计3亿元的利润总额,以15%和25%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则分别是4,500万-7,500万;
第三,IPO上市的需支付给中介的成本。一般而言,券商需要2,500万-5000万的保荐与承销费,会所需要100万-500万审计费,律所需要100万-300万费用。
以上所述皆是显性的时间和财务成本,且前提是一切流程都不出任何差错。但实际上,对寻求IPO的企业来说,IPO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一旦出问题就会大幅的增加财务和时间成本。除此之外,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比如2017年IPO数量刚刚刷新历史纪录,过会率高达77%,而十七届发审委上台后,2018年IPO环境就风云突变,2018年上半年过会率仅为56.31%左右,虽第三季度过会率提升至68.18%,但今年的整体过会率仍是下降到了60.3%。除此以外,2018年1-5月,仅仅五个月时间,选择主动撤去材料终止审查的企业有136家,占去年全年149家的91.3%。
三、当前A股IPO监管特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拟上市企业必须更加深刻的领会监管精神,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监管目前有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企业在报告期的合规性、财务的真实性与是否达到内控要求。目前,发审委更加重视整个报告期的业务合规性、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内控有效性,不要对报告期的第一年存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例如,2017年10月31日上会被否的稳健医疗,发审会委员的问题集中于发行人报告期内的16起行政处罚,尽管均有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尽管处罚总金额相较于4亿的净利润影响非常小,但项目仍然被否。
第二,不再完全依据净利润指标进行考核。我们看到今年申请IPO企业中净利润规模超过4亿元的国金黄金与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上海锦和商、湘北威尔曼制药、山东玻纤、神农股份等均被否;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企业净利润低于8000万元却也顺利过会。
第三,更多的支持新经济企业。大力扶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而对农林牧渔、餐饮、游戏、建筑、重化工、房地产相关业务等行业企业的审核将更加严格。2018年前3季度制造业、建筑建材、金融、IT和互联网是数量排名前五的IPO行业;而互联网、建筑建材、制造业、金融和电信及增值是规模排名前五的IPO行业。
四、企业实现A股IPO的技巧
面对目前A股IPO的大环境,企业若想快速实现IPO登陆A股市场,需要重点满足盈利性及规范性两大硬性要求。
从盈利性来说,要达到利润指标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融资发展。企业的股权融资需要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实现不断的发展、迭代。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融到资金,进而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 ,进而提升品牌、扩大市场,拥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创造更多的营收和利润,从而在资本市场上拥有更高的估值,反过来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股权融资发生。通过这样的循环,企业可以不断的成长、获取更多的利润,逐步满足IPO的利润指标。
从规范性来说,企业需要早做准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新一届发审委重点关注的前五大问题包括: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股权/股份代持、实际控制人、对赌协议问题。此外,在今年5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答记者问中提到审核中几个重点问题也值得关注,包括业务经营是否合规、内控有效性是否存在缺陷、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信息披露是否存在瑕疵、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疑这些问题。
因此,企业应在三年的财务规范期内杜绝有此类不规范的问题发生,提早聘请内外部的“IPO军师”,内部聘请掌握最新IPO上市制度及流程的董秘,外部聘请可以协助企业规范运作、高效实现投融资发展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团队,为企业的IPO上市保驾护航,争取一次性“闯关”成功。倘若失败,则耗费的时间成本及财务成本将更高,被否企业6个月后才可重新申报IPO。
在现今中国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想快速实现登陆A股市场,除了练好盈利的内功之外,一定要提前做整体规划,主要是根据最新监管动向提前规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IPO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