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民企寻求国企卖身式自救 亟待改革金融体制

2018年09月20日09:37    作者:盘和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盘和林

  “国进民退”真正原因并不是经济下行,而是源于长期以来不公平的金融体制。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称,中国经济大格局发生了变化——国进民退现象比较突出。他引述自己所做的调查称,在广东、深圳、浙江等民企民营资本最发达的地方,国资都在高歌行进。

  李扬进一步指出,不同于往次“国进民退”,当前这次的性质民企主动并入国企需寻求庇护。“我将之称为民企面对经济下行剧烈压力下的一个自救措施。不这样做就得不到资金。这样做企业就活了,利润就有了,就业就保持了,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实事求是地说,这次“国进民退”确实并不是行政力量主导的兼并重组,而是在市场环境下,民企主动寻求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你情我愿却充满了悲情色彩,几乎是民企的最后一次自我救赎--我把它称之为“卖身式自救”,李扬等不少经济学家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后果会是令人堪忧的”。

  笔者认为,民企“卖身式自救”并非“皆大欢喜”,这种看似正常的市场自发行为,并非社会合意的结果,背后却同样有着深刻、复杂的制度因素,此类新的“国进民退”根源在于金融体制环境不利于民企,使得国企“乘虚而入”,因此要想改变民企“卖身式自救”,就亟待改革金融体制。

  李扬分析了此轮“国进民退”四点原因:第一,整体经济形势“稳中有变”,首先受冲击的是民企;第二,近年“三去一降一补”使产业链相对优势地位发生变化,在上游的企业更赚钱;第三,影子银行受到了抑制,阻断了民企以前的融资途径;第四,歧视民企现象仍存在。

  不过,从目前“卖身式自救”的一些具体案例(民企)来看,并非是民企的经营能力、市场出现了下滑,而更多是资金出现了问题,要么融资跟不上,资金链面临断裂;要么就是资金成本太高,吃掉企业利润,而最终的结果是,由经营能力差、但却容易获得融资的国企来收购民企股权。

  应该说,无论是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经济不利影响,都是全局性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外部因素,这种影响对国企、民企都是一样的,而且公认民企更具活力、更具经济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市场能力更强。但我国长期以来,金融体制环境就是厚待国企,尤其是银根收紧等金融监管措施,受到冲击最大的必然是民企。

  一位民企人士比喻得相当到位,“大家都在过冬,国企穿上了厚厚的棉袄,而民企仍是薄衣单衫,这不是要了我的命么?”也就是说,此轮“国进民退”真正原因并不是经济下行,而是源于长期以来不公平的金融体制。

  客观地说,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也针对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做了不少有益的、实质性探索,但真正从骨子里做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可能还有慢慢长路要走。

  众所周知,现代金融在企业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大的企业甚至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的金融环境,就必然会出现类似此轮“卖身式自救”,也不可能有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国务院此前专门召开会议,直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并提出,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短期来看,必须尽快出台相关金融支持民企生存发展的具体措施;长期来看则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比如前不久有企业家向央行行长易纲要求成立民营银行等。唯有此,才不至于民企寻求国企进行“卖身式自救”,金融制度改革才能实现中国民企的整体救赎。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青年经济学者,著名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赵子牛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融资 民企 金融体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行业人士:滴滴CEO程维向政府汇报工作时哭了 华大基因举报门当事人留遗书 前者回应称已报警 举报人称将跳楼自杀 华大基因:珍惜生命尊重法律 美股A股回购规模同创新高 美股历史最长牛市A股呢? 江苏万亩大闸蟹因上游污水绝收 安徽环保厅:是淹死的 鸿茅风波多米诺效应:员工靠补贴度日 老人担心养老金 中投拟接受毕业生学校:北大清华、绍兴文理学院(表) 管住分析师的大嘴 监管层明确要求不得低俗夸大诱导 人民日报锐评:美国“极限施压”,显然打错了算盘 弄潮40年:柳传志曾摆摊卖运动裤衩 被女人骗走了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