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九霖
参天大树起于小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吉利集团能够发展到今天,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不断探索,披荆斩棘“熬”过来的。一言以蔽之,在于其“步步为营、厚积薄发的产业链专注经营”。
5月8日,在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创办的“企投会”的组织下,我前往吉利杭州集团总部参观考察。这次的吉利之行,让我感触良多,吉利集团身上诸多的经验,值得企投家们借鉴,尤其值得致力于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企业扩张的企业学习。
1963年出生的李书福,1986年开始创业。其父子在2018年胡润全球财富富豪榜上以1100亿人民币的资产,排名第73名。而他所创立的吉利集团,这些年来通过全球并购,已然成为全球驰名的汽车王国和世界500强企业。
为什么李书福和吉利集团能如此吉利与成功呢?九霖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原因一,绝对股权与话语权
我对李书福及其吉利集团最为佩服的内容包括股权控制、企业整合、融资并购等方面。在股权方面,李书福父子共占有吉利集团100%的股权;在香港上市公司方面,即使经过多轮稀释,他们父子仍持有超过46%的股权。相比之下,马化腾持有腾讯上市公司8%的股权,马云持有阿里巴巴上市公司7%的股权,柳传志持有联想上市公司3.4%的股权,任正非持有华为公司1%的股权。李书福对其股权的把控是其实现成功并购和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因二,并购与整合
吉利通过海外并购,整合资源,引进技术,提升品牌,逐步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打造成为一个世界500强的民营“大哥大”。其并购的经验可圈可点,包括:实施资本并购、高起点地并购伟大的企业、国际化并购、充分利用民营机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妥善进行并购后的整合。
在并购企业的整合方面,吉利集团不仅实现了业务的整合,而且,在国内外市场的整合方面也区别于其它中资企业,因为它除了利用中国市场换取技术、资产、品牌等外,还对所引进的企业通过利用中国国内廉价的成本,实现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实现了李书福的口号:让汽车走出国门。
原因三,文化尊重
中资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时,在企业文化整合方面,大多出现困难和挫折。吉利集团的做法是,在并购后的较长时间内,主要是利用原班人马,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等经营成功之后再慢慢渗透总部文化。这一点与其它中资企业一开始就推行总部文化相比要明智得多,因而,这也是吉利海外并购成功的秘笈之一。
原因四,“智慧”融资
据了解,虽然吉利集团整体上的负债率为70%,但其负债的结构则是以海外融资为主,且是以被并购企业为筹码。而海外融资较低的利率,自然会节省吉利公司大量的财务成本。同时,吉利也采取多种融资的方式,这也为其财务安全奠定了基础。
原因五,专注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吉利集团的企业架构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外,吉利还有新能源商用车、新业务、铭泰集团等共5个业务版块。
其中,新业务指的是曹操专车、大力飞行汽车、钱江摩托、荷马汽车,这些都属于汽车系列。
而铭泰集团业务,则包括教育、体育、文娱,既对内,也对外。教育主要是对员工与客户的培训;体育涉及方程式赛车;员工的文化生活也因为文娱板块而得到了极大丰富。
由上可见,吉利集团是个围绕汽车产业所组建的庞大帝国,其专注的程度显而易见。在充满各种诱惑的市场环境中,李书福没有偏离轨道,始终保持定力,专注汽车及其产业链,是其吉利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天大树起于小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吉利集团能够发展到今天,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不断探索,披荆斩棘“熬”过来的。一言以蔽之,在于其“步步为营、厚积薄发的产业链专注经营”:
公司自1986年成立,直到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进行了11年的探索才找到其核心专业领域;2004年通过借壳实现在港上市,此时已经步入“十八年华”;2006年在英国建立合资企业,共花费20年时间,才迈出国门;2009年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花费了23年时间才进行海外第一次并购;2010年并购沃尔沃汽车,苦心经营了24年之后,才迎来第一次“大爆发”;2012年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整整熬过了26个春秋才终步入世界强企之林。吉利一路走来,真的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后,九霖以为,吉利未来可以在汽车加油、汽车共享和汽车互联网方面进行适量拓展,这样,也许吉利更加吉利!之后,天空才是李书福的极限!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副总。)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