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昉: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福建模式

2023年09月11日11:19      

  作者|张庆昉‘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7期

  福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服务县域、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闽’生发展”为出发点,统筹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积极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

  一是聚焦“政策”下乡,健全乡村振兴金融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用好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指挥棒”,先后围绕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任务,制定出台十余份政策文件,不断健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2023年围绕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福建实际,进一步从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抓好《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在福建的落地实施。

  二是聚焦“资金”下乡,释放中央银行资金政策红利。着力牵好资金这个“牛鼻子”,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运用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创新推广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再贷款+乡村振兴贷/乡村振兴示范点”等模式,紧盯粮食安全、林业经济、海洋渔业和老区苏区发展等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6月末,福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9%,占各项贷款的24.83%,同比提高1.4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占比为46.81%,同比大幅提高26.49个百分点。同时,秉持“一品一智慧、一贷一未来”理念,积极巩固优化金融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强化跨部门联动,升级打造68个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金融工作品牌。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专项行动项目贷款余额合计3588亿元,较年初增加793.3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4.33%,较年初降低28个基点。

  三是聚焦“服务”下乡,铸造乡村综合金融服务品牌。立足福建区域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持续开展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评定以及移动支付便民工作,不断缩小城乡金融基础设施差距。持续提升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点多元化综合服务能力。联合福建省财政厅将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建设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紧密结合,便利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在服务点支取高龄补贴、种粮补贴等50余项财政补贴。将有条件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升级改造为集金融、电商、物流、政务、民生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在原有助农取款、理财贷款信息转介等服务的基础上,由银行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农村居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对接水产养殖、茶叶培育等农村产业的支付结算及信贷需求,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不出站”,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是聚焦“科技”下乡,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坚持把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作为着力点,创新“新农直通贷”项目模式,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农村金融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截至2023年6月末,“新农直通贷”项目累计授信11337笔,金额达48.36亿元,“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信贷服务”项目被人民银行总行评为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林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被《人民日报》评为全国“两山银行”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五是聚焦“人才”下乡,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度融入人才振兴战略,总结推广“金融+科技特派员”“党建+金融特派员”“党建+金融指导员”等模式,持续推动金融人才下沉乡镇一线,强化人才、资金和技术的耦合效应,力争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例如,在南平市创新推出“科技特派员+再贷款+财政资金+担保+信贷”的“五型支持模式”,并在全省推广,运用该模式对科技特派员及服务主体的贷款余额达153.2亿元;在宁德市创新金融特派员模式,累计选派三批次269名金融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发挥金融特派员“金”的专长和“派”的优势,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下沉乡镇,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末端阻点。

  六是聚焦“知识”下乡,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坚持由表及里,深入实施乡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结合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征信、支付服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金融知识,着力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为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3年6月末,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共同认定14个省级乡村金融教育基地,遴选第一批乡村金融讲师126名,正式出版《金融知识进乡村》读本,形成以“定制化金融教材+定向化直播课程+本土化讲师队伍+特色化宣教阵地”为支柱的福建乡村金融宣教立体框架。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从中央精神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更为紧迫的要求。

  从人民银行职责看,近期人民银行牵头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人民银行开展机构改革将对原有的“三农”金融工作机制和政策传导路径带来新的挑战,但改革不改肩负的职责和任务,需要从更高的站位来看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探索新模式,确保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档。

  从经济发展形势看,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稳增长急需新的着力点,而广袤的农村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机会所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仅体现金融部门的政治担当,而且也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内生要求。

  •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新挑战

  一是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仍然不足。在“资产荒”背景下,部分涉农金融机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或规避风险,忽视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不惜“低贷高存”争夺优质大型客户,而对农村众多的小微企业、农户则“惜贷”“压贷”,与中央的政策导向相背离。部分金融机构的“四贷”能力明显不足,过度看重传统金融服务的“抵押文化”,叠加尽职免责条件严苛、涉农金融专业人才短缺等,导致其在资产质量持续下行背景下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趋于谨慎。

  二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弱项。在“硬件”短板方面,当前金融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的力度有待加大;在“软件”保障方面,目前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市场主体需求不能完全匹配,涉农信息共享范围有待拓展,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还需提升。相较于城市,农村市场主体可供金融机构参考的信用数据较少,部分边远农村的金融支付体系建设不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亟待有效弥合,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精准性有待提升。

  三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当前发挥市场配置农村资源的作用还不充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还不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政策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将“输血”变为“造血”、将农民“富口袋”与“富脑袋”通盘谋划方面仍有待协同推进。此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总体发展缓慢,业务规模偏小,内部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与农户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参与农业保险服务的商业保险机构较少,险种也相对有限,制约了保险机构服务“三农”的效率。

  四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较为薄弱,叠加农民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意识不强等,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基础资料缺失多、金融服务触达难、风险防控压力大”等问题。此外,土地权、林权等重要资产权属不明晰,确权不充分、不完整、不完全,也阻碍了农村资源的有效盘活。在多因素叠加作用下,促发展与控风险平衡难,金融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缓释。

  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质效的思考

  一是向合作要合力,做好加强“联动联建”的农村普惠金融文章。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创新乡村振兴再贷款支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协调推进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发展,发挥政策集合效应。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信贷、财政、担保、保险等政策协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完善政银企常态化交流机制,搭建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沟通桥梁,促进互融互通、共享共赢。深刻领悟“土特产”含义,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信贷资源向“土特产”领域集聚。

  二是向创新要动力,做好促进“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文章。着力推进科技赋能,持续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金融产品与产业信息、生产要素之间的对接融合。着力推进链条赋能,鼓励开展应收账款、供应链票据以及其他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着力推进绿色赋能,鼓励创新种植业固碳增汇、养殖业减排降碳等领域信贷产品,推广“碳票融资”、碳汇未来收益权质押、“森林生态运营中心”等模式,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人才赋能,大力推广“农业产业金融+科技特派员”“党建+金融特派员”等模式,强化农业现代化的人才要素保障。着力推进资本赋能,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三是向生态要潜力,做好助力“宜居宜业”的乡村建设文章。做好新时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必须自觉站稳人民立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难题。在“硬件”上下功夫,以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差异化信贷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循环、低碳领域倾斜,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土壤治理改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与旅游发展等领域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软件”上下功夫,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精准性;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支付结算服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业生态有效延伸,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四是向改革要活力,做好实现“富裕富足”的农村改革文章。支持农村要素流转改革,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有效盘活林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等农村“沉睡”资产。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为其带动的家庭农场、农户提供担保增信,或整合利用集体资金入股经营稳健的农业企业、优质公共服务项目。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信贷服务,支持农产品“出村进城”,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