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兆华:银行理财“不兜底”道理在哪

2020年06月15日10:19    作者:姜兆华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姜兆华

  银行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收益遭客户投诉一直是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大难题。最近“理财产品净值跌破本金”又登上热搜,众多网友纷纷口诛笔伐。其中,多家知名股份制银行遭到集体投诉。投资理财产品为什么会亏损?银行理财产品“不兜底”到底有没有道理?

  一、投资银行理财为什么会亏

  在很多人的传统思维里,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差不多,最大的差别就是利率高,预期收益也是有保障的。但事实上,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除了预期收益率相较于存款高之外,其承担的风险与存款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由其所投资金底层资产的配置结构所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配置的底层资产可以是固定收益类的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类,可以是权益类的ETF、公募基金,也可以是金融衍生品类的交易所期货。资产配置的结构决定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和预期收益水平。一般来说,风险等级越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往往也会越高。

  从感觉上讲,绝大多数人会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不会亏钱。但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会因所投资产价值的变化而出现盈亏。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基本采用“资金池”模式,即各类理财产品投资全部放在一个“资金池”,期限错配,滚动发行;价值评估采用的摊余成本法,即无论最终资产收益是赔是赚,银行都会按明码标价的预期收益支付给客户,这就通常说的“刚性兑付”。资管新规出台的最大变化就是打破刚兑,回归代客理财的资管本源,走净值化理财销售路线;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必须“单独建账、单独管理、单独估值”,新产品发行采用市值法,即时披露单一产品的价格波动,且不能承诺到期保本保收益。市值评估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随行就市,即时反映理财产品的市场价值变化。假如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所投底层资产赚了,客户也就跟着赚了,如果所投底层资产出现了亏损,客户购买的对应理财产品自然也就跟着亏了。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配置中,货币基金、债券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能出现亏损的金融资产。但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用市值评估法,也不排除会出现市场价格与“净资产+预期收益”倒挂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没到期赎回,期间公布的理财产品市值只能称之为阶段性的“浮亏”或“浮盈”;理财产品没到期,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盈亏”。近期“理财产品净值跌破本金”的情况,绝大多数处于理财产品市值的“浮亏”阶段,投资者应关注长期市值趋势,不要被短期净值波动影响投资心态。

  二、银行理财不兜底道理在哪

  理财产品到期未达收益,银行该不该兑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到期亏损了,银行是否要“兜底”兑付?这些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恰恰是银行资管新规的核心目标之一。银行理财产品“不兜底”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回归理财资管本源。“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是商业银行理财资管的本质。银行理财要回到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就要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履行勤勉尽责和信息披露义务,把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投资人。打破刚性兑付,银行不承诺保本保收益,仅以其专业化服务收取手续费佣金,理财产品收益或损失则由投资客户自行承担。

  (二)收益风险匹配原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产品必然对应高风险投资标的,这符合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逻辑。市场上很难找到一款利率定价高而又没有风险的产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因而其承担的风险程度显然也会高于银行存款。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一旦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出现亏损不能兑付预期收益或投资本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资管新规之前,商业银行出于声誉风险管理要求,对资金池内的各类理财产品往往实行了刚性兑付,造成银行表外资产集聚大量风险隐患。防范影子银行、化解流动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理财资管的一项长期任务。打破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不兜底”的重要标志,也是商业银行实行表外风险自我隔离的一种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产品“不兜底”符合资管新规的基本逻辑,是打破刚兑的具体表现。

  三、银行理财不兜底或刚开始

  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转型是商业银行理财资管发展的大势所趋。去刚兑并不意味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将会大幅上升。反而会倒逼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高低取决于银行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取决于外部金融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从当前形势看,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消除。金融市场中的黄金、外汇、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价格不确定波动或将长期存在。银行理财产品配置的底层资产价格波动也将更加剧烈。在经济下行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预期收益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也会随之增多。银行理财产品“不兜底”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海洋大学MBA、EFP金融理财管理师,现任某全国股份制银行总行部门负责人)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理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