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建军
外需短期难以恢复、要理性看待
4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1季度增长-4.8%,市场普遍认为二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25%-40%之间,进入实质的经济衰退阶段(关于美国经济前景展望,将另文详述)。
与此同时,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PMI指数,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1-4月份分别为48.7、28.7、46.4和33.5,出现了反复探底的情况,这和制造业PMI走出的V型反转完全不同。
制造业PMI指数(季调)
考虑到1季度出口下降11.4%,在短期之内外需必将成为国内经济复苏的掣肘。问题是,我们怎么理解外需萎缩:
1.外需大幅萎缩是一个基本事实,而且非政策所能左右和改变,如果全球疫情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那么海外需求就无法恢复。
2.外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虽不可控,但力度有限。有观点认为,鉴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尚未结束,全球经济的衰退将削弱中国的出口,并抑制经济恢复。实际上,出口对国内GDP的贡献在10%-15%左右,即使全年出口因全球经济衰退达到负增长15%,那么对GDP的影响在2个百分点左右,按照年初预设的5.5-6%的经济增长目标,仍然有3.5-4个百分点的自主增长空间。并且,这还是在没有考虑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可见,在全球经济走弱不可逆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复苏的真正动力在内不在外。
经济恢复的重心正在转向需求侧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同比下降13.5%,收窄了12.4个百分点。
从高频的发电量数据看,今年的电力生产在春节假期长达一周的正常停运后又低迷了一段时间。但从3月下旬至今,日平均发电量和历史平均水平缺口已经逐步变窄落,从4月末最后一周的情况看,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90%的水平。
同样,最新的4月份PMI指数显示,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PMI为50.8%,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均处在荣枯线之上。考虑到3月份 PMI已经处于扩张态势,因此4月PMI的反弹更能说明生产恢复的质量,生产端不再是制约经济的主要问题。
综合PMI产出指数(季调)
相比而言,内需增长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从1季度的实际增速看,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下降23.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1%。4月的PMI指数也同样表现出了这样的态势:PMI最重要的两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3.7%,比上月回落0.4%,而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订单回补尚需时日。这说明,需求恢复弱于生产,需求恢复制约着生产的进一步恢复。
扩内需为当前经济恢复的关键要义
尽管从供给主义看,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丰富的劳动和资本供给,以及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但是从短期看经济增长更偏向于凯恩斯主义的救助和刺激政策。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的前景已经被总需求所制约,如何扩大消费和投资就成为了经济能否企稳回升的关键所在,为此要解决两个问题:
1.消费预期不足
两组事实数据:
①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升级趋势也将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消费能力,可以有效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② 人民银行1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5.9%,比上季下降 7.2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3.0%,比上季上升 7.3 个百分点;而在倾向于“更多投资”的25.0%居民中,实际上类储蓄的理财和信托产品占比达到70%,可以说偏向于广义储蓄的比例已经接近75%。
可见,我们正处在凯恩斯说的“丰裕的贫穷”之中---国民产出和收入很高但是消费倾向不足。这不是人们在边际上减少消费,而是全球疫情之下预期不足造成的,是绝对意义上的减少消费。
2.民企投资意愿
虽然所有工业企业,无论其所有权状况如何,都受到普遍的停工和生产停滞的沉重打击,但相比于国企的经营实力、资金状况和信用等级,民企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抗压能力更弱,民企正遭受到不对称的打击:
今年第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而私营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下降了11.3%,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收入比去年下降了12.2%,而私营企业的收入下降了16.1%。一季度,国企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12.8%,而民间投资者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19%。如果考虑到工业增加值统计的只是主营业务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只是计划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项目的话,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不过,从私营企业生产了约三分之二的产出角度看,没有民企的快速恢复,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恢复。
几点结论
第一,在外需仍无法恢复甚至还在继续恶化的阶段,应该把经济恢复的重点放在内需之上,用内需增长对冲外需的萎缩。
第二,在供给端复工复产之后,要在需求端破局,形成供需良性的自我循环。
第三,自主性的消费和投资意愿是经济恢复的稳定器。由于企业的自主投资和扩大生产还会带动就业并提升收入的稳定性,因此二者能够自我强化。
第四,宏观刺激政策要基调明确,形成稳固一致的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应明确提高赤字率,加大财政投入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扩大地方债规模,明确特别国债额度,新债不仅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直接支持消费和加强对弱势群体纾困的力度。货币政策除了满足市场流动性充裕之外,最重要的在于资金可获得的平等性,加大不对称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力度。
总之,政策的刺激要发挥杠杆作用,带动民间自主刺激经济,上下齐动才能尽快摆脱经济不振,并对冲外部冲击。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任中国商务出版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商智库秘书长、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