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财富增长的火车头转向了

2019年03月04日07:21    作者:薛洪言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薛洪言 

  一向运转良好的理财铁律,2018年被打破了:房价下行、债券违约、银行理财不再保本,除了存款,似乎找不到让人安心的资产。不奇怪,财富增长的火车头,已经转向了。

  1998年,中国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福利分房成为过去,买房成了家庭财富增长的火车头。时至今日,国内70%以上的家庭财富都在房子上。

  房子的魔力,在于三十年来只涨不跌。市场中存在只涨不跌的资产,金融机构就会发行只赚不赔(刚兑)的理财产品。刚兑理财产品培养刚兑理财理念,大钱买房子(只涨不跌)、小钱买理财(刚兑),成了投资理财标准动作,而股票等高风险产品,始终难以进入大众圈层。

  不过,一向运转良好的理财铁律,2018年被打破了:房价下行、债券违约、银行理财不再保本,除了存款,似乎找不到让人安心的资产。不奇怪,财富增长的火车头,已经转向了。

  峥嵘十五年:只赚不赔的理财神话

  2003年,国内银行业拉开股改上市的大幕,终于用现代公司治理这把剑,在浓厚的官本位之墙上凿了一个孔。利润和规模成了指挥棒,银行彼此之间互不关心的一团和气开始淡去,竞争滋生,创新有了土壤。

  2004年,光大银行创设了国内第一支理财产品。彼时,成立不足两年、肩负行业改革重担的银监会,很快予以支持,次年就出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赋予理财产品合规的身份,理财成为银行存、贷、汇基础业务之外的又一产品形态。

  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早期的银行理财模式简单,就是赚利差——以较低的理财收益率吸入资金并投放到利率较高的银行间市场中去,心思也单纯,绕监管、调指标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统统不参与。

  不过,2008年底,形势发生了逆转。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银行间市场资金泛滥,收益率下行,银行理财的赚利差模式难以为继。采取类似模式的银行同业业务,也成了难兄难弟,据兴业银行原同业部总经理郑新林回忆,“(当时,)债券资产收益率大幅下行,导致同业业务资产负债的价差不断收缩,同业业务部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打击,直接威胁到同业业务的生死存亡”。

  在共同的压力下,同业业务与理财业务开始双剑合璧,同业理财诞生了。这种新的理财模式,经信托通道绕了一下,就将利率更高的非标资产纳入理财资产池,让赚利差模式起死回生。更妙的是,非标资产的背后多是本行或他行的信贷产品,理财资金涉足非标资产,也就为银行以理财的形式发放贷款提供了绝佳的掩护。赚钱虽然重要,绕监管、调指标更有价值,银行理财揭开新的一页。

  信贷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也是监管重点关照对象。在监管与银行的猫鼠游戏中,银行一直处于下风,同业理财出现后,银行看到了翻盘的希望。以理财资金的形式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和融资平台放贷,银行终于摆脱了贷款投向、贷款额度、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监管指标的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踏步向前了。

  短短三年内,银行理财余额翻了近两番,2013末就超过10万亿大关。作为不能或缺的通道,信托也迎来黄金发展期。当时,毕业一两年的信托业务员,年入百万并不稀奇。

  银行绕监管,监管很快反制,到了2011年,银行就没了招架之力,银行与信托的合作陷入冰点。所幸,证监会出手了,助了银行一臂之力。2012年,证监会召开券商创新大会,鼓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展资管业务,银证、银基登上舞台,大资管的黄金时代开启了。2017年末,银行理财和信托理财余额双双超过25万亿大关;证券公司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资管余额也都达到15万亿左右。照此估算,全国14亿人口,人均购入理财6万元。

  全民理财的背后,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究竟是什么呢?

  低风险、高收益,只赚不赔。2013-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已兑付理财产品中,亏损产品数量占比一直低于0.06%。也就是说,一万只理财产品中,只有6只是亏了本金的,且本金损失率低于10%。

  在只赚不赔的神话加持下,银行理财的黄金时代,走得是步步生风。

  趋势逆转,神话破灭

  理财产品只赚不赔,一般认为是刚性兑付在捣鬼,不过,顶着刚性兑付的帽子,金融机构鲜有机会垫付真金白银。

  秘密就隐藏在底层资产中。八成以上的银行业理财投资了债券、非标资产、存款和同业拆借等低风险资产,不良率趋近于零。2013年以来银行发行的50余万只理财产品中,虽有八成宣称不保本,但实际收益率未达预期的只占0.35%。

  债券一直是由发债企业刚性兑付的;非标资产主要是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贷款,在房地产奇迹加持下,不用考虑风险;金融机构的同业借款,还款能力更是不容置疑。这样的底层资产结构,收益率可以精准预测,刚性兑付也毫无压力。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

  底层资产这么有底气,也难怪“打破刚兑”喊了很多年,一直未能落地。金融机构不着急,因为市场中存在只涨不跌的资产,对刚兑有把握;监管机构一直在呼吁,但并未使出雷霆手段,大概对此也是了如指掌。

  不过,2018年,神话被打破了。

  宏观层面强力去杠杆后,靠资金吊着的一大批僵尸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输血渠道被掐断,贷款开始逾期,债券也频频违约。债券违约打破了发债企业会刚兑的预期,各路资金更趋谨慎,危机开始蔓延,债券违约潮出现了。2018年下半年,137只债券相继违约,违约金额比近四年来的总额还要多。

数据来源:wind,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来源:wind,苏宁金融研究院

  债券不再安全,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也被打破。

  一方面,屡屡为房价上涨背锅的刚性需求正趋于饱和。据恒大研究院测算,当前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套户比(房产套数/家庭户数)分别达到0.97、1.02、1.06,二线以下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0平米;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近八成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住房。另一方面,随着各地贯彻“房住不炒”精神,投机性购房的空间也被大幅压制。

  2018年,房价迎来拐点,一线城市房价下行,二线城市通过抢人大战稳房价,低线城市则开始对限购政策松绑。

  市场中不再有只涨不跌的资产,金融机构再背负刚兑的名声,就真的会损失真金白银了。监管机构终于祭出了雷霆手段,这一次,金融机构超级配合。

  下一个理财十年:谁来接棒?

  2018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新规一出,2005年以来累计发布的12项理财规章随即作废。这是个集大成的规定,有一些新内容,更多地则是对散落在历史文件中核心条款的再次呈现。只是,这一次动了真格。

  保本型理财被消灭,连提法都没了,之后再提到理财二字,默认都是不保本的。同时,要求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将理财发行职能剥离出去。

  银行做事一向迟缓,监管审批更是谨慎,在理财子公司一事上,双方都很利落,申请和审批,称得上神速了。目前,已有30余家银行发布公告要设立理财子公司,资产规模占行业八成以上,工农中建交5大行的申请已全部获批。

  相比银行的理财事业部,理财子公司不仅仅是组织结构、人事财务、激励机制甚至企业文化层面的变革,更在物理层面将银行存款与银行理财隔离。存款还是银行的存款,理财则由理财子公司负责,理财刚兑这个声誉上的包袱,银行不必再背了。

  银行卸下重担,投资者也该想想出路了。

  多年来,只有存款、银行理财和买房从没让人折过本,投资者也把80%以上的财富押注在此;其他诸如股票、基金、P2P、虚拟货币等,除了一群敢于冒险的人,也只能吸引些无知无畏的新手了,而且这些新手,尝到亏本的滋味后,多半还会乖乖地回归银行理财和买房的主流轨道上来。

  当前,房子不再涨下去,理财也没了保本兜底,下一个理财十年,谁来接棒呢?

  资金总要找个去处。当所谓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祛魅后,财富的增长,终于回归到“承担风险、获取收益”这一古老的法则上来。资金不得不学着与风险共处,一向以风险著称的股票市场,自然也就有了机会。

  下一个财富十年,该轮到股市登场了。这几日A股的突然走牛,也似乎无端给了人一些信心。

  (本文作者介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希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理财 房价 债券 银行理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特斯拉降价被指侵犯用户权益 车主到店拉横幅(视频) 武汉警方破获研究生统考作弊案:作弊耳机米粒大,刑拘3人 月嫂行业火爆:月薪25000元 还得提前半年约 山东一医院回应“手术室门上贴‘招财进宝’”:已揭掉并批评 加拿大司法部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 中使馆:坚决反对 科创板开闸2+6规则落地并实施 300万股民可直接参与 肖钢:资本市场结构还不够合理 但不要抱怨要久久为功 任泽平:十年后我国有望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 “折叠屏”手机只是看起来很美:这是未来之战 A股冲3000点正反馈效应:上市公司老板悲观预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