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稳字当头 银行经营业绩将维持向好趋势

2018年12月29日14:39    作者:连平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连平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走进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商业银行需要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拥抱开放,迎接国际化挑战,但中小银行提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目标不宜过快、过早。

  “2018年国内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稳中向好、好于预期,行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7.1%,有望创2015年以来新高。展望2019年,银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仍能维持向好的趋势,但净利润同比增速相较2018年度可能略有下滑,中性情形下预计全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8%。”近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展望》(以下简称《报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介绍《报告》内容时如是表示。

  根据《报告》,2019年银行业盈利水平总体稳定,利润增速略有放缓;风险化解力度加大,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值得一提的是,《报告》预测,银行信贷占比在明年将保持高位,存款压力将有所缓和。此外,《报告》还对中美贸易局势、新一轮对外开放、消费贷款、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银行业表现作出了预判。

  明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或略有下滑

  《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好于预期,受益于贷款利率提高,净息差预计全年提升7个基点;非息收入增长企稳预计达11.6%,带动行业收入端持续修复改善。在回归本源背景下,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向“存贷”领域倾斜。

  连平表示,2019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争端因素加大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将给银行经营带来一定的波动。长期来看,银行经营业绩与宏观经济走势呈正相关,但实体经济的增速下滑传导至银行业绩仍然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政策托底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仍能维持向好的趋势,但净利润同比增速相较2018年度可能略有下滑。

  “在负债端,今年4月份之后,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业资金压力减缓,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在二季度的息差改善非常明显;在资产端,银行信贷占比提升。在这两端的共同作用下,预计今年银行业整体利润增长维持向好趋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报告》预测,在中性情形下,预计全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8%。其中,营业收入预计进一步恢复增长,但增速略有下滑,同比提高6.4%,贡献净利润增长10.2个百分点。生息资产将继续稳步扩张、非利息收入将保持增长态势,二者分别贡献净利润增长7.3个和4.6个百分点;税收优惠政策依然对净利润增长有所拉动,预计带动净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在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下,银行业净息差可能略有收窄,对净利润增长带来1.7个百分点的负面效应;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但由于银行进一步加大不良处置力度,预计拨备整体对利润增长贡献5.8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全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可能在5%至8%之间。

  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

  《报告》显示,2018年,短期内信用风险持续释放以及不良认定趋严等因素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增加明显,预计全年不良贷款率在1.9%以内。下半年以来,不良贷款快速增加的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且拨备水平有明显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格局延续。总体来看,全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运行呈现以下特征: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小幅增加,资产质量稳定格局延续;拨备力度不断加大,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大规模核销有助于化解存量不良资产。

  连平表示,2019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但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并有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债务率较高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形成一定的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债券违约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需要警惕;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需加以关注。总体来看,虽然部分领域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等前瞻性指标也将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盈利能力提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降低存量风险水平。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将保持稳定,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会维持在2%以内的水平。

  “今年二季度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开始加速真实不良的暴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银行业整体拨备覆盖率以及拨贷比都在提高,这意味着银行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曾刚说。

  值得关注的是,曾刚在点评《报告》时重点强调了银行资本补充的问题,他认为,2019年银行资本补充将变得较为迫切。一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之表外回表,都会加大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来看,银行业整体估值不高,也为其扩充资本带来障碍。“目前来看,银行机构将主要从两个方面补充资本,一是推动上市,二是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曾刚认为。

  信贷占比保持高位 大力支持民企融资

  展望2019年,《报告》预计我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小幅放缓,物价涨幅回落,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偏松,金融严监管继续但力度有所缓和,市场利率趋于下行,实体经济整体融资需求增长放缓。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受信贷需求不强、银行加大债券投资的影响,预计信贷在银行总资产中的比例可能保持在50%至51%的高位,但或难以继续明显攀升。

  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信贷需求本身放缓;另一方面,在企业盈利下降、违约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个人住房贷款因有抵押而相对更有保障,因而银行也会倾向于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配置力度,2019年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占比或小幅上升。受政策引导和要求,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民营经济和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预计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也将进一步加快。

  《报告》预计,2019年还可能发生2至3次的定向降准,将进一步增加银行可用资金,改善市场流动性,尤其是流动性充裕条件下基金、理财等收益率下行,存款分流的压力持续有所减轻,预计银行存款增长将延续总体缓慢恢复的态势。2019年,商业银行也会加大债券类资产、特别是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力度,占比相应也有所上升。

  此外,针对中美贸易局势,《报告》认为,银行业将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二是全面评估风险敞口,把握时机;三是加强利率汇率走势研判,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四是确保海外分支机构合规经营,审慎开展海外并购贷款等业务。

  “在新一轮的双向对外开放中,我国银行业机遇大于挑战。”连平表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走进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商业银行需要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拥抱开放,迎接国际化挑战,但中小银行提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目标不宜过快、过早。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实体经济 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南京男子酒后叫滴滴代驾 发现代驾身亡车仍在行驶 出生人口数连年下降 专家预计今年新生儿跌破1500万 中国土猪因大力养殖洋猪濒临灭绝 纯正回锅肉没了 瑞幸咖啡9个月巨亏超8亿:预期亏更多 继续补贴获客 2018全球股市盘点:A股沪指跌24.5% 印度股指领涨全球 收评:沪指2500点拉锯结束2018年收官 全年跌24.59% 中石化确认原油交易损失 内部人士:对市场严重误判 权健事件联合调查组:权健涉嫌存在夸大宣传问题 四川一男子入职体检不知情下被查出艾滋病:我有权利不做检测 高盛坑了多少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