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涛:BigTech规制下的“零钱通”

2018年12月17日19:50    作者:尹振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尹振涛

  从两款产品的背后产品逻辑看,都属于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宝宝类产品,但是,由于微信的用户众多,社交属性更强等特点,在BigTech的金融业务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仍需要关注其几个可能的风险点或业务发展中的难点,避免其经历之前余额宝“过山车”似的发展轨迹。

  “BigTech”是续“FinTech”和“TechFin”争论后,近期又频繁出现在金融业界的一个组合术语。近期,监管层频频发声,在肯定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涉足金融领域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重点强调了BigTech存在不公平监管和监管套利现象,对金融稳定也带来了挑战。同时,近期监管层出台的各项监管政策及监管取向看,也都将BigTech纳入监管视野,包括资管新规、系统重要性机构及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等。

  在此背景下,近期微信正式上线了微信版的宝宝产品——“零钱通”。微信用户可将微信钱包里的零钱直接用于微信支付,又可以存在零钱通中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获得理财收益。与余额宝不同的是,目前零钱通可选择的货币基金有4只,而余额宝在开放平台后可以对接10只以上基金。从收益率上看,目前在推广阶段的零钱通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普遍高于余额宝。从流动性上看,按照新出台的宝宝类产品“T+1”等规定限制,零钱通和余额宝转出金额、频次和时间周期大致相同。因此,从两款产品的背后产品逻辑看,都属于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宝宝类产品,但是,由于微信的用户众多,社交属性更强等特点,在BigTech的金融业务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仍需要关注其几个可能的风险点或业务发展中的难点,避免其经历之前余额宝“过山车”似的发展轨迹。

  一是,如何控制业务规模摆在首位。从余额宝的限额管理可以看出,当前控制单只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主流。自2013年正式上线以来,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拥有了超过4亿用户,资产净值达到近1.5万亿规模,是基金成立之初的350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这么大规模的基金存量,犹如一只巨型的“灰犀牛”伴随左右,这不仅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市场的担忧,事实上,对BigTech自身的风险管理而言,也犹如存在一只“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随后,在监管趋严和风控管理的背景下,余额宝经历了多次的限额管理,从单日申购最高的25万,逐步降低到10万、2万,再开始设置每日总额限额与申购时间限制。这些变化都是在规模管理上下功夫。反观零钱通,在其微信场景导流和巨大的微信客群背后,零钱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注入,很快就会达到系统重要性机构或市场的特征。

  二是,如何落实支付账户管理。根据201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要求: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Ⅰ类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余额付款交易自账户开立起累计不超过1000元;Ⅱ类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10万元;Ⅲ类账户年余额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同时,如果要开通Ⅲ类账户需要通过至少5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所以按照规定,如果想要开通零钱通,必须得是微信支付的III类账户,且通过至少5个的身份验证。但从目前微信支付客群和现实情况看,达到要求的客群比例并不大,且客户体验和便利性受阻,这些都是摆在零钱通面前的重要难题。

  三是,如何较好的开展投资者教育。根据央行11月2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要求从三方面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管理框架,具体包括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系统重要性货币市场基金评估和监管框架以及强化投资者保护,打破货币基金“保本保息”的非理性预期。其中,强化投资者保护和风险意识教育成为重要的一环。大家都知道,微信属于社交软件,其嫁接在微信端的金融产品肯定社交属性更浓,这种金融产品粘性更强,但也面临征信基础不足的缺陷。同时,目前微信8亿人的客群用户,从总人数、用户区域、风险层级等都千差万别,这对落实KYC要求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科技能力。BigTech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先进的现代技术和巨大的应用场景,在其帮助下,各种合作产业或机构都会被赋能。虽然目前大多数BigTech都拥有了多种金融牌照,但与金融机构相比,其金融属性沉淀仍然不足,风险敬畏之心正在养成,因此如果进一步突出其技术,科技、数据及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科技属性成为BigTech在金融领域深耕的重要方向。对BigTech来说,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才更能突出和发挥其“本源”。因此,下一步不管是零钱通还是余额宝,都应该进一步发挥其科技能力,实现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科技赋能金融实现共赢的转变,助力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普惠金融战略发展的宏伟目标。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

责任编辑:杨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为避iPhone禁售令 苹果计划将订单转给和硕 沈阳市民嫌地铁票价太低建议涨价?地铁公司回应了 刘强东案双方各执一词 女方再向外媒曝光更多细节 卧底江西三甲医院洗涤厂:带血床单手术服混洗遭污染 全球首个5G移动套餐:每月4百块流量任用不限速 许家印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 决定再捐赠6.5亿(图) 杨伟民:未进入高收入国家前 提前开始了制造业空心化 男子为炒房前后买60套房 如今卖不出去欠下600多万 酒店卫生问题曝光者个人信息遭泄露:悬赏10万维权 电动自行车市场大洗牌!新国标将上线 车要这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