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蔡喜洋
贸易战只是经济博弈的表象“面子”,背后离不开意识形态与政治力量裹挟“里子”。
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市场的唯一焦点,以至于历来重要的FED、BOE议息决议都不足以吸引市场的眼球,也顺势成为本周末在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核心议题,足见该事件之重要性。
特朗普政府花了半年时间完成“301”贸易调查,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决定对中国近600亿美元的商品提高关税,要求中国在今年缩窄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中方全方位理性和强势回应,“贸易战”的火药味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避险情绪。
由于美方对涉税的具体产品目录仍未公布,而期间中美双方的官方态度、实际行动、谈判筹码和最终方案的形成,可能需要3-6个月的周期才能逐步达成一致意见,期间由经贸冲突所引发的地缘政治博弈也可能成为新的谈判筹码,这些不确定性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运行蒙上深刻阴影。
特朗普政府的系列动作,从大规模减税、鼓励制造业回流、加强贸易保护、大力重组内阁、转变外交策略,与传统上根植于自由贸易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全球福利的自义主义背道而驰。
深层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已经开始挑战美国在全球经济社会秩序的领导地位,中国近年来在RMB加入SDR、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金砖和东盟经贸关系建设、在区域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中国经济在高端制造业进取雄心(比如《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优势(高铁、大飞机、工程装备、航空船天、深海探测、云计算),引发了美国对中国在高精尖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的恐惧。
数据为证,从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比由2008年之前42%左右提升至当前的54%左右,这背后是中国出口当中简单“三来一补”的初级贸易不断消减,意味着中国出口的原创性、自主性、技术性的大幅跌升。从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由加入WTO时的41%左右升至当前的58%,与此同时,机电进口比重由55%下降至45%,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机电产业链的巨大进步。
数据来源:WIND
贸易战只是经济博弈的表象“面子”,背后离不开意识形态与政治力量裹挟“里子”。“修昔底德陷阱”所提示的传统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潜在冲突,意味着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挑战与压力不断增多,也是中国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历史必然。
从现实条件看,中国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接近60%,内部市场纵深广阔、经济结构对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极大增强,这是中国对贸易战不想打、不怕打的有利筹码。
与此同时,中国在向高精尖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面面临的贸易和技术封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和科技进步,解放不必要的政策管制,加快培育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突破外部遏制的唯一法宝。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